中国古代文学史 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
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
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
16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
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 或《诗三百》
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
产物。
10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与联系:
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
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
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
交织并存的。
先秦文学——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原始文学 上古歌谣
神话传说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散文
楚辞
5
6
一、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如: 纬书·《河图玉版》
《吕氏春秋·古乐》
《宋书·符瑞志》
7
二、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1
前言
古代文学的基本品性: 一、“杂文学”的观念与“大文学”的实践 二、绵远而发达的诗歌传统 三、雅俗文学交融互补 四、重“情”传统 五、深切的人文关怀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辽金元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 近代文学
3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ppt课件

第二节 原始歌谣 与神话
一、原始歌谣

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最初的诗 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原始人 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 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 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这种呼声就 是歌唱的前身。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 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 的诗歌。
《中国文学史》(课程指定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 参考资料)
学前准备及课程学法指导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当学 过中学的历史课程,具备 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史 的知识;应当学过文学概 论课,能够掌握文学的基 本原理和文学批评的基本 术语;应当具有一定的古 汉语阅读能力,能够借助 注释读懂古代的文学作品。
“风”——乐调

“大雅”《崧高》篇说:“吉甫作诵,其 诗孔硕,其风肆好。”“风”即是指乐 调。《左传》成公九年说:“钟仪…… 操南音。……范文子曰:‘……乐操土 风……’”。“土风”就是指钟仪演奏的地 方乐调。“十五国风”,就是用十五个 地区的地方乐调演奏的乐歌。这些乐歌 既代表了各国的音乐面貌,在内容上又 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该国的风土和风俗。
二、编排体例

《诗经》按《风》、《雅》、《颂》分 类编排。《风》即“十五国风”,共160 篇。《雅》分《小雅》、《大雅》,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共40篇。目前绝大多数学 者认为,风、雅、颂的区分与音乐有关。 《诗经》中的作品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风、雅、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乐。
战国的文学:
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诸子散文。历史散 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左传》和 《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 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 《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 向了新的高峰。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 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产物。
10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与联系:
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
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
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
交织并存的。
11
一、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
12
二、自然灾害神话
《芣苢》、《十亩之间》艺术水平较高:
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
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
悠长。
29
六、礼俗、观念诗
《齐风·南山》表现婚俗。
《周南·螽斯》反映多子多孙观念。
《小雅·斯干》反映重男轻女思想: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的艺术形象。
(3)用一系列的物象作比,
如《小雅·鹤鸣》
33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开头位置。
(1)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
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
如《溱洧》、《关雎》
(2)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起到起韵的作用。
如《唐风·山有枢》
34
三、四言诗的典范
1、四言诗是在二言歌谣基础上的新突破 。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1)直接叙事,如《七月》。
(2)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
(3)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
如政治讽喻诗、婚恋诗。
32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1)最常见的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
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
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351P)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351P)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 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古代 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劝告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汉乐府
汉乐府原指汉代采诗 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 汉代的乐府诗。《汉书· 艺 文志》载:“自孝武立乐 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 赵之讴,秦、楚之风,皆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 可观风俗,知薄厚云。”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 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 后人称为乐府诗。
《易经·归妹》: 女承筐,无实;士刲(kui)羊,无血。 《易经·中孚·六三中》: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44
原始歌谣——原始时期的民歌、民谣,是 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 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 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 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 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 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 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 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41
4、我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哪几类内 容?这些神话故事主要保存在哪 几部古籍中?
5、我国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42
一、先秦文学的含义
广义——指秦始皇统一中国 以前的所有文学。 狭义——主要指秦始皇统一 天下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 文学。
43
二、先秦文学的主要样式
第一阶段:殷商以前(前11世纪以前) 原始歌谣、神话故事、早期散文 1、原始歌谣、
明清文学
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 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 品化成为一种新趋势。 在表现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文学之外,反映 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了重要地 位。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一编先秦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一编先秦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 久已衰落的词在清初出现了“中兴”,陈维崧极大地开拓了 词体的境界。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将志怪传奇小说推向了颠峰,堪称中 国文言小说之绝唱。
▪ 元明以来兴盛的戏曲,成为清代作者抒情言志的文学方式, ▪ 通俗小说创作真正进入作家独创的阶段,自况自喻的因素增
强,便产生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
▪ 由宋元南戏生成的传奇,文学之士竞相 创作,成为有明一代文学的重要文体。
▪ 传统的诗文难于复现唐宋的优势,守护 旧文体的作家提出复古的理论主张。
▪ 反理学、张扬人性的人文思潮在小说、 戏曲中突显出来,显示出中国古代文学 的新趋势。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
▪ 清代诗人继承传统的“诗言志”“缘事而发”的基本精神和 审美原则,创作出极丰富的诗篇
三、文学史的任务
▪ 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任务,是通过对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 作品的解析,展示文学的历史面貌及其成就、特色。
神话 诗经 楚辞 汉赋 古诗 唐诗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四、文学史的方法是历史的和美学的统一
▪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既是一种历史,也就应当具有史学史 书的属性。
▪ 文学史和一般史学著作又有不同。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是历史 的动态的文学批评,通过历史的和审美的文学批评,建构文 学的历史书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五、文学史撰述的多样性
▪ 文学史的建构、书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以有历史 跨度不同的通史、断代史,也可以有不同体裁的文体史、类 型史。
▪ 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是没有止境的,文学史的书写也会随着文 学史研究的深入而有所变化、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明代文学明前中期诗文《中国古代文学史》 ppt课件

明代文学明前中期诗文《中国古代文学史》 ppt课件

▪ 何景明(1483—1521)所长为七律,许学夷甚至推为“国朝 七言律第一。李梦阳学杜崇尚雄浑的格调,何景明则偏于俊逸
、闲雅的风格。
▪ 汉水东驰入楚来,长沙秋望洞庭开。江清楼阁中流见,日落 帆樯万里回。去国尚思王粲赋,逢时空惜贾生才。湘南两度曾 游地,惆怅烟花暮转哀。
▪ 其时诗坛另一重要群体是吴中诗派,代表人物有唐寅、文徵
第一章明前中期诗文ppt课件本章内容?第一节明初诗文?第二节成化至正德年间的诗文?第三节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第四节八股文的定型与繁荣ppt课件第一节明初诗文ppt课件一明诗冠冕高启与吴中四杰?吴中四杰之中高启13361374声名最著甚至被认为是明诗冠冕朱庭珍筱园诗话
第一章 明前中期诗 文
ppt课件
本章内容
ppt课件
▪ 从康海的殿试策为“天下传诵则效,文体为之一变”的情况 来看,他在散文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
ppt课件
第三节 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
ppt课件
一、嘉靖、隆庆年间的诗
▪ 嘉靖前期六朝、初唐诗风的兴起,是在反对前七子复古运动 的背景下展开的。而这股思潮的引领者,则是出自李东阳门下 的杨慎。 ▪ 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 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销青 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ppt课件
第四节 八股文的定型与繁荣
ppt课件
一、八股文体制的逐步确立
▪ 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八股文兼具策、论和诗、 赋等文体的某些属性。其体制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代圣贤 立言,体用排偶。
▪ 篇章结构包括题头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和股对部分。 股对部分为文章主体,正格由提比、中比、后比、束比等构 成,每比分二股,共八股。提比后又有出题,中比、后比间 有过接,束比后有大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 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 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 王的疏远。
楚怀王十五年(前 304),张仪由秦至楚, 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 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 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 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 重修齐楚旧好。
其它作品如《九歌》、《九章》、《天 问》、《招魂》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独创性。 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以当时楚国的民歌为 基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诗, 即楚辞。这种新体诗,句子长短不一,自由灵 活。它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限制,大 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能力,创造了十分富于个 性的诗歌。屈原是楚辞创作的奠基人。此外尚 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也是楚辞作家,但成 就不及屈原。
屈 原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 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 的爱国诗人。
在《楚辞》初本的16卷中,屈原的作品 占绝大部分,共收他的诗作8卷20余篇。包 括《离骚》、《九歌》(11篇)、《天问》、 《九章》(9篇)、《远游》、《卜居》、 《渔父》、《招魂》等。其它8卷是,宋玉 的《九辩》,景差的《大招》,及汉代贾谊 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 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 《九怀》、刘向的《九叹》等。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 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 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 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楚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 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 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 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 于沅、湘二水之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 PPT

中国古代文学史 PPT
2021/1/23
《诗 经》
2021/1/23
创作者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 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 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 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 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 的参考。
2021/1/23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 (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 歌作品三百零五篇。原称为《诗》或《诗三百》,后被汉代儒者 奉为经典,故改称《诗经》。
2021/1/23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25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 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 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 篇政治抒情诗。
2021/1/23
山水诗派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名篇有《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观猎》(草枯鹰眼疾,雪 尽马蹄轻)。
孟浩然,名作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五 绝《春晓》更是家喻户晓的名篇。
2021/1/23
边塞诗派
高适,字达夫,官至左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选入中学教材的有《别董大》。
《国语》的思想倾向:儒家的崇礼 重民。
《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的思想倾向。虽然《国语》许多地方都强调天命,遇事求神问卜,但在 神与人 的关系上,已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事的重视。
2021/1/23
《国语》的记事特征
《国语》虽然记言多于记事,但在记言的同时,《国语》也间以叙事,有时叙事的比重还相当大。 《国语》的叙事是以事件作为基本的结构单元,重心在记言;叙事是为突出言论,所以不顾及历史发展的连 续性和整体性;采用一事一议和夹叙夹议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六义
•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 六义,这是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 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 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诗经的基本内容
祭祀诗:周颂、鲁颂、商颂 赞美诗:周朝统治者赞美祖先、功臣良将 政治讽刺诗:如《硕鼠》 婚恋诗:如《关雎》 战争徭役诗:如《东山》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 《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 儒家典籍“六经” 之一。第一部 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 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 而成。
《春秋》简介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 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 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
•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 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 谷梁赤《春秋谷梁传》
为“大雅”和“小雅”,共有105篇。多为记述贵族 历史、歌颂功德的。大雅主要是赞美比较多,小雅讽 刺政治、社会比较多。
颂——它是一种贵族统治者宗庙祭祀用的舞 曲。
“颂”分为“周颂”、“鲁颂”、 “商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们用于宗庙 祭祀的乐歌,共40篇。《诗经》中最有价 值的是“国风”和“小雅”中的民歌。
•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 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 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 “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 “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 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 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作为上古文献,它成为其后两千多年时间里儒家 学派政治学说的基本经典;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的中国,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 无上的。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 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春秋》简介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 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 作品三百零五篇。原称为《诗》或《诗三 百》,后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故改称 《诗经》。
《诗经》的分类
•按音乐和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 就 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分
一、先秦诗歌
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 诗 ——唐诗——宋词——元曲
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 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 经》
创作者
•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 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 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 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 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 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重要作家 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 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 2、重要作品 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 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 价)。 3、了解文学体裁 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
文学常识和背诵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25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 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 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 篇政治抒情诗。
《诗经》里有不少诗歌在艺术上达到 了很高的水平。在篇章结构上采用重章叠 句,反复咏唱的形式,表现手法上多采用 赋、比、兴的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就是赋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叙。 “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 “兴”: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 是托物起兴。
一、诗歌
二、戏剧 三、散文 四、小说
(散文萌芽)一、先秦文学
先秦:一般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以前 的历史时期。大致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三个历史阶段。
先秦文学:时间跨度大,指上古至秦始皇统一 中国(前221)时期的文学 ,是中国文学产生和发 展的最初阶段。
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诗歌散文
屈原与《楚辞》



战国时期,在我国南方楚国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新 诗体楚辞。它是在《诗经》之后,在绚丽多姿的楚文 化基础上诞生的,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以浪漫主义为 特质的源头,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屈原。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其特点在于“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代表作家是屈原、宋玉。
《左传》
《左传》内容
《左传》的思想
《国语》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 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体制: 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 例不一,每一 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
• 《周语》对东西周的历史都有记录,侧重论政记言。 • 《鲁语》记春秋时期鲁国之事,但不是完整的鲁国历 史,很少记录重大 历史事件,主要是针对一些小故 事发议论。 • 《齐语》记齐桓公称霸之事,主要记 管仲和桓公的 论政之语。 • 《晋语》篇幅最长,共有九卷,对晋国历史记录较为 全 面、具体,叙事成分较多,特别侧重于记述晋文 公的事迹。 • 《郑语》则主要记史伯论天下兴衰的言论。 • 《楚语》主要记楚灵王、昭王时期的事迹,也较少记 重要 历史事件。 • 《吴语》独记夫差伐越和吴国灭亡。 • 《越语》仅记勾践灭吴之事。
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 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 《涉江》,是屈原作品《九章》中的一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离骚》中的名 句。
二、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 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 以记言为主。是中国最早的政治文件的汇编, 其时代从尧、舜、禹经夏、商、西周到春秋 中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