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

合集下载

结晶的意思

结晶的意思

结晶的意思词目:结晶拼音:jié jīng释义:1.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状态)或气态构成晶体。

2.晶体,即为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序而构成的液态。

也叫做结晶体。

3.比喻稀有的成果。

比如:劳动的结晶。

1) 优质是奉献的堆积,效益是优质的结晶。

2) 科学知识就是贵重宝石的结晶,文化就是宝石释出的光泽。

3) 劳动是一首永恒的赞歌。

你看万里长城葛洲坝高速公路立交桥一座座高楼通讯设备交通工具服务功能智能化运作等等,都是劳动人民的勤劳汗水与智慧结晶。

4) 法律就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

5) 人来到世界上,本来就是赤条条。

于是我们不必担心什么,放弃是一种你我都有的权利。

懂得放弃是人生的大智慧,适时的放弃是自知与明智的美丽结晶。

有选择有放弃,这才是完美的人生。

6) 这条铁路的完工就是中西合璧的结晶。

7) 知识是从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

宋庆龄8) 对付敌人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牵牛’‘宰牛’,不要‘顶牛’。

因为‘顶牛’就是消耗战,就是不精明的战术。

假若和敌人牛返角,最多也不过就是把敌人击退而已。

而战术的全部结晶就是为了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9) 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形;在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狂激生活的宏大规模的自白,记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伟的自传。

10) 科学知识从勤奋劳动中单单的,任何成就都就是勤奋劳动的结晶。

11)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

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12) 诚信就是一颗稀有的钻石,就是人与自然之美的结晶。

诚信不好过一支玫瑰,在花园之中,她就是最帅的,美得妍媚欲滴;美得冷人心潮;美得高尚;美得完美无瑕。

存有了诚信之后,人与自然的美不足以彰显了!13) 伟大的作品并非能力的表现,而是毅力的结晶。

结晶的方法

结晶的方法

结晶的方法结晶,又称为结晶化,是一种物质由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结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纯净晶体的形成方式。

结晶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首先,溶液结晶是一种常见的结晶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物质先被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随着溶液的冷却或浓缩,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了其溶解度,溶质便会逐渐形成晶体并沉淀下来。

溶液结晶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无机盐类物质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

通过调整溶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可以控制晶体的大小和形态。

除了溶液结晶,还有气相结晶。

在这种方法中,具有高蒸气压的物质首先气化,然后在较低温度下重新凝结成固体晶体。

这种方法常用于金属和半导体的制备过程中。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来实现气相结晶。

此外,还有熔融结晶方法。

熔融结晶是指将固体物质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融化成液态,然后缓慢冷却,让物质重新晶化。

这种方法适用于很多金属和合金的制备,也可用于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结晶过程。

另外,还有蒸发结晶。

在这种方法中,将溶液倒入浅盘或容器中,通过放置在通风处使其迅速蒸发,溶质会逐渐沉淀下来形成晶体。

这种方法常用于食盐等盐类物质的结晶制备。

除了上述常见的结晶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晶技术。

例如,用电场或磁场引导晶体生长的电泳沉积法和磁控溶液法,用化学方法催化晶体生长的溶剂浸染法和水合法等。

在结晶过程中,晶核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晶核是晶体生长的起点,也是晶体质量和形态的决定因素之一。

合适的晶核密度和大小对晶体的生长速率和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控制晶核的形成可以通过调整溶液的过饱和度、引入种子晶体或使用表面活性剂等方法来实现。

总结来说,结晶是一种常见的物质由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物质和应用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晶方法。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和晶核形成,可以控制晶体的质量、大小和形态,为后续的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结晶的四个条件

结晶的四个条件

结晶的四个条件1. 温度条件结晶是固态物质从液态或气态转变为晶体的过程。

在结晶过程中,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具体来说,结晶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结晶的进行。

1.1 适宜的温度范围结晶的温度范围在不同物质中有所差异。

对于某些物质,结晶温度可能非常高,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而对于另一些物质,结晶温度可能相对较低。

无论如何,温度条件的选择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来确定。

1.2 温度变化对结晶的影响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结晶的过程和结果。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结晶失败。

如果温度过高,物质可能会熔化而失去晶体结构,无法形成稳定的晶体。

而如果温度过低,物质的分子运动会减缓,结晶的速度会变慢甚至停止。

2. 浓度条件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结晶需要在适宜的浓度条件下进行,太高或太低的浓度都不利于结晶的进行。

2.1 适宜的浓度范围结晶的浓度范围也是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的。

有些物质在较高浓度下更容易结晶,而有些物质则在较低浓度下更容易结晶。

因此,在进行结晶实验时,需要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来选择适宜的浓度范围。

2.2 浓度变化对结晶的影响与温度一样,溶液中的浓度变化也会对结晶产生影响。

当浓度过高时,溶液中的溶质会过饱和,结晶会更容易进行。

而当浓度过低时,溶液中的溶质含量不足,结晶会变得困难。

因此,控制好溶液的浓度是进行结晶实验的关键。

3. 搅拌条件结晶的搅拌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

适当的搅拌可以促进溶质和溶剂的混合,在结晶中起到重要作用。

3.1 搅拌的目的搅拌的目的是使溶质和溶剂充分混合,通过扩大接触面积促进结晶的进行。

在结晶过程中,搅拌可以促使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更好地接触,有利于形成晶核并增加结晶的速率。

3.2 搅拌的强度和方式搅拌的强度和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对于某些物质,需要较强的搅拌力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混合效果,促进结晶的进行。

而对于另一些物质,搅拌的力度较弱就可以了。

此外,搅拌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而选择,可以采用机械搅拌、磁力搅拌等方式。

结晶

结晶

习题
1.沉淀和结晶的异同点? 2.结晶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制备过饱和溶液的 方法? 3.影响结晶颗粒大小均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晶体形状
同种物质用不同方法结晶时,得到的晶体形 状可以完全不一样。 外形变化是由于在一个方向生长受阻,或在 另一方向生长加速所致。 影响因素:
过饱和度、搅拌、温度、pH;
从不同溶剂中结晶得到不同的外形;
杂质:杂质可吸附在晶体表面,使其生长速 度受阻
(三)晶体纯度
晶体常会包含母液、尘埃和气泡等,所以结 晶器要清洁,结晶液应过滤以防止夹带灰尘、 铁锈等;
沉淀和结晶(晶体)的异同点 相同:在本质上同属一种过程(固相析出)
区别:
构成单位(原子、离子或 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晶体:有规则 无定形沉淀:无规则
条件缓慢变化时,溶质分子有足够时间排列, 有利于结晶形成; 条件变化剧烈,强迫快速析出,溶质分子来不 及排列就析出,形成无定形沉淀。
分 离 效 果
结晶法:高度的选择性(原因:只有同类分子
理论曲线 实际曲线 成 核 速 度
过饱和度
晶体生长速度和所需晶体大小
(2)温度
成核速度 温度 成 核 速 度
过饱和度
温度与过饱和度 相互消长速度
温度
(3)溶质种类 无机盐类: 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化合价越低,越不容易成核 相同化合价下,含结晶水越多,越不容易成核 有机物质: 结构越复杂,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成核速度越慢
晶体表面有一定的物理吸附能力,因此有很 多母液和杂质——表面杂质可通过洗涤除去。 结晶速度过大时(过饱和度较高、冷却速度 很快),容易形成晶簇,包含母液等杂质。 重结晶
(四)重结晶 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溶解,再次结晶,使纯 度提高。 原因:杂质和结晶物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 度下的溶解度不同。 重结晶的关键:选择一种合适的溶剂

结晶现象的原理与发生步骤

结晶现象的原理与发生步骤

引言概述结晶现象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液体或气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对于许多科学领域而言,了解结晶的原理和发生步骤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结晶现象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结晶现象的原理和发生步骤,希望读者能够更加理解这一现象。

正文内容一、原理1.结晶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结晶是一种物质由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结构的过程。

在结晶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晶粒。

2.结晶的热力学基础结晶的发生需要克服固体与液体之间的能量差,即自由能差。

当自由能差为负时,结晶就能发生。

3.结晶的动力学过程结晶的动力学过程指的是物质从高能量状态转变为低能量状态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核化、生长和形态发生等多个步骤。

4.结晶的驱动力驱动结晶过程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溶剂性质、溶质浓度、杂质等。

不同的系统对这些因素的响应也大不相同。

5.结晶的种类结晶现象可分为物理结晶和化学结晶。

物理结晶是由于温度或浓度变化引起的,而化学结晶则是由于化学反应引起的。

二、发生步骤1.核化核化是结晶的第一步,指的是液体中出现起始晶核。

起始晶核的形成需要克服活化能的影响,活化能越低,核化速度越快。

2.生长晶核后,它们会通过吸收周围溶液中的溶质来增大尺寸,形成晶体的过程被称为生长。

生长速度受到温度、浓度、溶液饱和度等因素的影响。

3.晶体形态发生晶体形态发生是指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的形状改变。

形态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溶剂对溶质的影响、晶体生长速度的变化等。

4.晶体合并晶体合并是指在结晶过程中,颗粒之间发生相互迁移和接触,形成更大晶体的过程。

合并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晶体形态等。

5.晶体分散晶体分散是指结晶过程中,固体晶体颗粒由于能量分散、扩散等原因发生分离的过程。

晶体分散会导致空心晶体、多晶晶体等形成。

结尾总结结晶现象的原理与发生步骤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过程。

通过了解结晶的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结晶现象,在化学工业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

晶体结晶的基本过程

晶体结晶的基本过程

晶体结晶的基本过程
晶体结晶是物质从溶液、熔融状态或气体中由有序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形成的固体结构的过程。

以下是晶体结晶的基本过程:溶解或融化:结晶的起点通常是物质的溶液或熔融状态。

在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解态。

在熔融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高温下保持自由运动。

饱和: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称为饱和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溶液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产生了一个饱和溶液。

过饱和或过冷: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溶液的浓度或降低温度来产生过饱和状态或过冷状态。

这种状态下,实际上存在比正常饱和溶液更多的溶质。

核心形成:在过饱和或过冷状态下,物质开始形成微小的结晶核心。

这些核心是由一小部分溶质聚集而成。

结晶生长:一旦形成核心,结晶就会继续在溶液中生长。

溶质从溶液中沉积到结晶核心上,逐渐形成完整的晶体结构。

晶体形态:结晶的形态取决于物质的种类、结晶条件和结晶速率等因素。

晶体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包括立方体、六方柱、菱形等。

结晶结束:当溶液中的溶质耗尽或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时,结晶过程结束。

此时,形成的晶体可以从溶液中或熔融物质中分离出来。

这是一个基本的晶体结晶过程的概述。

在具体情况下,结晶的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剂选择等。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一、结晶的原理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质物质因过饱和而产生固相晶体的过程。

它是物质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纯化和分离技术。

结晶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饱和度: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高于其溶解度时,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

过饱和度是结晶发生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结晶的速率和产物的纯度。

2.稳定结晶核形成:结晶过程中,溶质分子在溶液中发生聚集,形成最初的结晶核。

稳定结晶核的形成受到溶剂特性、温度和搅拌等因素的影响。

3.结晶生长:在稳定结晶核的基础上,晶体逐渐增大,形成可见的晶体固相。

结晶生长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搅拌速率和晶体生长面等因素的影响。

二、常见的结晶方法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结晶方法包括:1.蒸发结晶法:将溶液置于容器中,通过加热或静置,使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析出,并形成晶体。

2.降温结晶法: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导致过饱和,从溶液中析出晶体。

3.倾析结晶法:将过饱和的溶液慢慢倾斜放置,使晶体沿着特定方向缓慢生长。

4.冷凝结晶法:利用冷凝在冷凝器内壁上的水珠作为晶核,使溶质析出晶体。

5.溶剂结晶法: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等)来控制结晶的发生。

三、结晶的应用结晶是一项重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医药工业:结晶在药物的分离纯化、提取和制备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结晶技术可以得到纯度高、晶型良好的药物物质。

2.食品工业:结晶用于食品添加剂、人工甜味剂、调味品等的提纯和制备过程中。

3.化学工业:结晶是许多化学品的纯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化学品。

4.环境保护:结晶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通过结晶分离出有价值的溶质,从而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5.材料科学:结晶是合成和制备许多材料的重要方法,如单晶材料、多晶材料和纳米材料等。

总之,结晶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重要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实现物质的纯化和分离,还能得到具有良好晶型和高纯度的产品,以及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第8章 结晶

第8章 结晶

化工分离工程
第八章 结晶
晶种起晶法:将溶液蒸发后冷却至亚稳定区的较低 浓度,加入一定量和一定大小的晶种,使溶质在晶 种表面生长。 • 该方法容易控制、所得晶体形状大小均较理 想,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起晶方法。
化工分离工程
第八章 结晶
晶种控制
晶种起晶法中采用的晶种直径通常小于0.1mm;
晶种加入量由实际的溶质附着量以及晶种和产品
化工分离工程
第八章 结晶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热饱和溶液冷却(等溶剂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体系;同时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要适中; 自然冷却、间壁冷却(冷却剂与溶液隔开)、 直接接触冷却(在溶液中通入冷却剂)。 部分溶剂蒸发法(等温结晶法)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化不大的体系, 或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体系; 加压、减压或常压蒸馏。
化学反应结晶
化工分离工程
第八章 结晶
2、结晶机理 结晶过程:晶核的形成,晶体的成长。
晶核的形成
晶核
质点 线晶
面晶
晶胚
化工分离工程
第八章 结晶
晶核形成模式:初级成核,二次成核 初级成核:无外加晶核或晶种。 均相成核:无外加晶核或晶种以及其他微粒; 非均相成核:无外加晶核或晶种,有其他微粒(灰 尘等)。 二次成核:已存在晶种或晶体的成核过程。
尺寸决定:
Ws Wp ( Ls / Lp )
3 3
Ws,Wp—晶种和产品的质量,kg
Ls,Lp—晶种和产品的尺寸,mm
化工分离工程
第八章 结晶
三、晶体生长的扩散学说及速度
1、晶体生长的扩散学说
溶质通过扩散作用穿过靠近晶体表面的一 个滞流层,从溶液中转移到晶体的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及溶剂的性质、温度及压强。
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特性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对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正溶解度特性: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 溶解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特性。L一维生素C、 L一精氨酸 逆溶解度特性: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下 降,在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特性 。Na2SO4
10.4 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
外循环式结晶器传热系数较大,换热面积可变,但必须 选用合适的循环泵,以避免悬浮晶体的磨损破碎。
4.晶型转变型
三、沉淀过程的溶度积原理
溶度积Kc: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着解离平衡
X xYy xX y yY x
若理想溶液且达到溶解平衡时,则有
Kc [ X ] [Y ]
y x
x y
] y X [ ] x Y[ 分别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
3 2 m
16 V N P A exp[ 3 3 ] 2 3k T (ln S )
C C* S C*
A→指前因子;Vm→摩尔体积;k→Boltzmann常数; T→绝对温度;σ →表面张力。
10.3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初级成核过程中晶核的临界粒径与过饱和度间有关
2Vm dc k ln S
溶度积的大小与电解质和溶剂的类型有关。
同离子效应:增加溶液中电解质的正离子(或负 离子)浓度,会导致电解质溶解度的下降的现象。
四、溶液的过饱和与介稳区
饱和溶液:浓度恰好等于溶质的溶解度,即达 到固液相平衡时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含有超过饱和量的溶质的溶液。 将一个完全纯净的溶液在不受任何扰动(无搅拌, 无振荡)及任何刺激(无超声波等作用)的条件下,缓 慢降温,就可以得到过饱和溶液。但超过一定限度 后,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就会开始自发析出晶核。 过饱和度:同一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与饱和溶 液的浓度差。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过程的推动 力。
10.4 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
一.溶液结晶过程 溶液结晶:晶体从过饱和的溶液中析出的 过程。 溶液结晶类型:冷却结晶法、蒸发结晶法、 真空冷却结晶法、盐析(溶析)结晶法、反 应结晶法。 1.冷却结晶:通过冷却降温使溶液变成过 饱和,基本上不去除溶剂过程。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下降的 物系。
10.3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初级成核速率与过饱和度的经验关联式:
Kp→速率常数;△c→过饱和度;a→成核指数,一般a>2。
初级成核速率较大,对过饱和度变化非常敏感,很难 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水平。除了超细粒子制造外,一般结 晶过程都要尽量避免初级成核的发生。 2.二次成核:在已有晶体的条件下产生晶核的过程。 二次成核的机理主要有流体剪应力成核和接触成核。 剪应力成核:当过饱和溶液以较大的流速流过正在生长 中的晶体表面时,在流体边界层存在的剪应力能将一些附 着于晶体之上的粒子扫落,而成为新的晶核。
结晶过程的特点:
1) 能从杂质含量相当多的溶液或多组分的熔融 混合物中形成纯净的晶体。而用其他方法难以分 离的混合物系,采用结晶分离更为有效。如同分 异构体混合物、共沸物系、热敏性物系等。 2) 固体产品有特定的晶体结构和形态(如晶形、 粒度分布等)。 3) 能量消耗少,操作温度低,对设备材质要求不 高,三废排放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4) 结晶产品包装、运输、储存或使用都很方便。
有一些形成水合物的物质,在其溶解度曲线上 有折点,对应存在不同水分子数的水合物之间的 变态点 。L一精氨酸 、46OC 。
溶解度曲线特性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冷却结晶方法 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蒸发结晶 法分离。 二、两组分物系的固液相图特征
一定压力下,在温度和浓度坐标系中两组分物系 的固液相图可分为四类。反映两组分物系的固液相 平衡关系。
N 0 Kb N h M j G i
0<h≤4、 0.5<I≤3、 0.4<j≤2
N为搅拌强度,如转速或搅拌桨叶端线速;MT→悬浮 液密度;G→晶体的生长速率
10.3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二、结晶生长动力学 1.晶体生长机理 在过饱和溶液中已有晶体形成(加入晶种)后,以过 饱和度为推动力,溶质质点会继续一层层地在晶体表面有 序排列,晶体将长大的过程。
中间粒度(medium size,MS):筛下累计质量分数 为50%时对应的筛孔尺寸值。
粒度分布曲线
二、晶体的粒度分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一统 计量,与Gaussian分布的标准偏差相关。
100(r84% r16% ) CV 2r50%
rm%为筛下累积质量分数为m%的筛孔尺寸。 对于一种晶体样品,MS越大,→平均粒度 大,CV值越小,粒度分布越均匀。
N P K p c
a
10.3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接触成核:当晶体与其他固体物接触时所产生的晶体表 面的碎粒。在过饱和溶液中,晶体只要与固体物进行能量 很低的接触,就会产生大量的微粒。 在工业结晶器中,晶体与搅拌桨、器壁间的碰撞,以及 晶体与晶体之间的碰撞都有可能发生接触成核。 接触成核的几率往大于剪应力成核。 二次成核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过饱和度、晶体的粒 度与硬度、搅拌桨的材质等。 描述二次成核速率经验表达式:
10.4 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
冷却结晶方法:自然冷却、间壁换热冷却和直接接触冷却。 自然冷却法:将热的结晶溶液置于的结晶釜中,靠大气自 然冷却而降温结晶。 特点:产品纯度较低,粒度分布不均,易发生结块现象。 设备所占空间大,容积生产能力较低。但结晶过程设 备造价低。
10.4 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
间壁换热冷却结晶:典型的内循环式,冷却量由夹套换热 器传递。换热面积的较小,换热量不大。 内 循 环 式 间 壁 冷 却 结 晶 器
第十章 结晶
10.1 概述 结晶过程: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汽、溶液 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工业结晶技术作为高效 的提纯、净化与控制固体特定物理形态的手段
晶浆:在结晶器中结晶出来的晶体和剩余的溶液 (或熔液)所构成的混悬物。
母液:去除悬浮液中的晶体后剩下的溶液(或熔液)。 结晶过程中,含有杂质的母液(或熔液)会以表面粘附 和晶间包藏的方式夹带在固体产品中。用适当的溶剂对 固体进行洗涤 。
一、晶体结构与特性
结晶过程有四类:溶液结晶、熔融结晶、沉淀结晶和升 华结晶。 晶体:内部结构中的质点元作三维有序规则排列的固态 物质。 晶体的自范性:如果晶体生长环境良好,则可形成有规 则的结晶多面体(晶面)。晶体具有自发地生长成为结晶 多面体的可能性的性质,即晶体以平面作为与周围介质的 分界面。
一、结晶成核动力学
晶核:过饱和溶液中新生成的微小晶体粒子,是晶体 生长过程的核心。晶核的大小粗估为数十纳米至几微米。
晶胚:在晶核形成之初,快速运动的溶质质点相互碰 撞结合成的线体单元,线体单元增大到一定限度后粒子。 晶胚极不稳定 。
晶胚生长到足够大,能与溶液建立热力学平衡时 称之为晶核 成核方式可分为初级成核和二次成核两类。
10.3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3.结晶物理环境对晶体生长过程的影响 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导致最终结晶产的外观形 态和晶型的改变,原因是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晶体 各个晶面生长速率的影响不同。
结晶过程中,晶面生长速率的影响因素有两类,
1)晶体内部单元对晶面的各种应力;它是由晶体内部结构 决定的,一般不易改变。 2)晶面与周围环境的各种作用,如界面粘度、界面张力、 表面能、界面分子对周围环境中分子的作用力等。在实验 和生产中较易改变和控制的。 最有效和简便的手段是改变溶剂或往结晶母液中加入某些 特定的添加剂。
G k g c
kg→生长速率常数
对溶质扩散与表面反应共同控制的结晶生长过程, 其生长速率常用经验公式估算。
G K g c
g
Kg→晶体总生长速率常数
g→生长指数
Kg 与物系的性质、温度、搅拌等因素有关。
10.3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L定律:大多数物系,悬浮于过饱和溶液中的几 何相似的同种晶体都以相同的速率生长,即晶体的 生长速率与原晶粒的初始粒度无关。 但某些物系,晶体生长速率不服从△L定律,而 是与粒度的大小相关,如钾矾水溶液。 结晶生长分散现象:在同一过饱和度下,相同粒度 的同种晶体却以不同的速率生长的现象。晶核的生 长常常呈现这种行为,因此在超微粒子的生产中要 注意它的影响。
七种晶系
晶体按其晶格结构可分为七种晶系
二、晶体的粒度分布
晶体粒度分布:不同粒度的晶体质量(或粒子数目) 与粒度的分布关系,它是晶体产品的一个重要质量 指标。
可用筛分法(或粒度仪)进行测定,筛分结果标绘 为筛下累积质量分数与筛孔尺寸的关系曲线,并可 换算为累积粒子数及粒数密度与粒度的关系曲线, 简便的方法是以中间粒度和变异系数来描述粒度分 布。
晶体的均匀性:晶体中每一宏观质点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组成以及内部晶格都相同的特性。晶体的这 个特性保证了工业生产中晶体产品的高纯度。
一、晶体结构与特性
各向异性:晶体的几何特性及物理效应常随方向的 不同而表现出数量上的差异的性质。 晶格:构成晶体的微观质点在晶体所占有的空间 中按三维空间点阵规律排列,各质点间在力的作用 下,使质点得以维持在固定的平衡位置,彼此之间 保持一定距离的结构。 晶形:晶体的宏观外部形状,它受结晶条件或所处 的物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对于同一种物质,即使 基本晶系不变,晶形也可能不同,如六方晶体,它 可以是短粗形、细长形或带有六角的薄片状,甚至 旱多棱针状。
晶体生长过程有三步: 1)待结晶溶质借扩散作用穿过靠近晶体表面的静止液 层,从溶液中转移至晶体表面。
2)到达晶体表面的溶质嵌人晶面,使晶体长大,同时 放出结晶热。 3)放出来的结晶热传导至溶液中。
10.3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2.结晶生长速率
大多数溶液结晶时,晶体生长过程为溶质扩散控 制,晶体的生长速率G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