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结晶过程的观察

合集下载

冰的观察实验报告

冰的观察实验报告

冰的观察实验报告冰的观察实验报告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之一。

它是水在低于0摄氏度时固态形成的物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冰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冰的观察实验。

实验一:冰的熔化过程我们首先将一块冰放置在室温下的容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观察到冰逐渐融化,变成了水。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的熔化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当冰与周围的环境接触时,它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使冰的温度升高,最终融化成水。

这也是为什么在夏天炎热的天气里,我们会感到冰块融化得很快的原因。

实验二:冰的凝固过程为了观察冰的凝固过程,我们将一些水倒入一个冰格中,然后将其放入冰箱中冷冻。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水逐渐变成了冰。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的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开始有序排列,形成了冰晶体。

在这个过程中,水释放出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升高。

实验三:冰的浮力我们将一块冰放入水中,观察到冰浮在水面上。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冰能够浮在水面上。

这是由于冰的晶格结构导致了冰的体积相对于相同质量的水更大。

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除的液体的重量,所以冰浮在水面上。

实验四:冰的热导性我们将一根金属棒的一端放在火焰中加热,然后将另一端放在一块冰上。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火焰加热的部分很快地将热量传递给了冰,使冰开始融化。

这说明冰具有较好的热导性。

冰的热导率相对较低,远远低于金属等材料,但仍然能够传导热量。

实验五:冰的结晶过程我们将一些水倒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然后将其放入冰箱中冷冻。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容器中的水逐渐结晶形成了冰。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的结晶过程是一个有序排列的过程。

在水温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开始有序排列,形成了冰晶体。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冰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冰的熔化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而冰的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冰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五、五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五、五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五 五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废铜粉制备硫酸铜的方法;2.练习减压过滤、蒸发浓缩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3.了解结晶水的测定方法,认识物质热稳定性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利用废铜粉灼烧氧化法制备CuSO 4·5H 2O :先将铜粉在空气中灼烧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将其溶于硫酸而制得:2Cu + O 2=== 2CuO (黑色)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由于废铜粉不纯,所得CuSO 4溶液中常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FeSO 4、Fe 2(SO 4)3及其他重金属盐等。

Fe 2+ 离子需用氧化剂H 2O 2溶液氧化为Fe 3+ 离子,然后调节溶液pH ≈4.0,并加热煮沸,使Fe3+ 离子水解为Fe(OH)3沉淀滤去。

其反应式为 2Fe 2+ + 2H + + H 2O 2 === 2Fe 3+ + 2H 2O Fe 3+ + 3H 2O === Fe(OH)3↓ + 3H + CuSO 4·5H 2O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因此粗硫酸铜中的其他杂质,可通过重结晶法使杂质在母液中,从而得到较纯的蓝色水合硫酸铜晶体。

水合硫酸铜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逐步脱水,其反应式为CuSO 4·5H 2O === CuSO 4·3H 2O + 2H 2O CuSO 4·3H 2O === CuSO 4·H 2O + 2H 2O CuSO 4·H 2O === CuSO 4 + H 2O 1 mol CuSO 4结合的结晶水的数目为24HOCuSO nn 。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托盘天平,瓷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烧杯(50mL ),电炉,布氏漏斗,吸滤瓶,精密pH 试纸,蒸发皿,表面皿,水浴锅,量筒(10mL )。

废铜粉, H 2SO 4(2mol ·L -1), H 2O 2(3%), K 3[Fe(CN)6](0.1mol ·L -1), NaOH(2mol ·L -1),无水乙醇。

实验五 结晶过程的观察

实验五 结晶过程的观察

真验五结晶历程的瞅察之阳早格格创做一、真验手段1.瞅察透明盐类的结晶历程及其晶体构造特性.为明黑、掌握金属的结晶表面修坐感性认识.2.瞅察具备枝晶构造的金相照片及其有枝晶特性的铸件或者铸锭表面,修坐金属晶体以树枝状形态收展的曲瞅观念.二、真验设备及资料1.戴CCD的死物隐微镜;2.投影仪;3. 交近鼓战的氯化铵或者硝酸铅火溶液(由真验室预先配造佳);4.搞净玻璃片、吸管;5.电炉或者电吹风;6.有枝晶构造的金相照片;7.有枝晶的金属铸件真物.三、真验本理晶体物量由液态凝固为固态的历程称结晶.结晶历程亦为本子呈准则排列的历程,包罗形核战核少大二个基础历程.由于液态金属的结晶历程易以曲交瞅察,而盐类亦是晶体物量,其溶液的结晶历程战金属很相似,辨别仅正在于盐类是正在室温下依赖溶剂挥收使溶液过鼓战而结晶,金属则主要依赖过热,故真足可通过瞅察透明盐类溶液的结晶历程去相识金属的结晶历程.图5-1 结晶历程三个阶段产死的三个天区a) 最中层的等轴细晶粒区(100×) b)次层细大柱状晶区(100×) c)核心杂治的树枝状晶区(100×)正在玻璃片上滴一滴交近鼓战的氯化铵(NH4Cl)或者硝酸铅[Pb(NO3)2]火溶液,随着火分挥收,溶液渐渐变浓而达到鼓战,既而启初结晶.咱们可瞅察到其结晶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初于液滴边沿,果该处最薄,挥收最快,易于形核,故爆收洪量晶核而先产死一圈细小的等轴晶(如图5-la 所示),交着产死较细大的柱状晶(如图5-1b所示).果液滴的鼓战步调是由中背里,故位背好处死少的等轴晶得以继承少大,产死伸背核心的柱状晶.第三阶段是正在液滴核心产死杂治的树枝状晶,且枝晶间有许多清闲(如图5-1c所示).那是果液滴已越去越薄,挥收较快,晶核亦易产死,然而由于已无充脚的溶液补充,结晶出的晶体挖没有谦枝晶间的清闲,进而能瞅察到明隐的枝晶.本量金属结晶时,普遍均按树枝状办法少大(如图5-2 所示).但是若热速小,液态金属的补给充分,则隐现没有出枝晶,故正在杂金属铸锭里面是瞅没有到枝晶的,只可瞅到形状没有准则的等轴晶粒.但是若热速大,液态金属必然补缩缺累而正在枝晶间留住清闲,其宏瞅构造便可明隐天瞅察到树枝状晶.某些金属如锑铸锭表面,即能领会天瞅到枝晶构造,如图5-3 所示.若金属正在结晶历程中爆收了枝晶偏偏析,由于枝搞战枝间身分分歧,其金相试样浸蚀时,浸蚀程度亦分歧,枝晶特性即能隐现出去,睹图5-4.图5-2 树枝晶死少图(100×)图5-3 锑锭表面浮凸的树枝状晶图5-4铅锑合金的隐微构造四、真验步调1.正在搞净玻璃片上,用吸管滴上一滴配造佳的氯化铰或者硝酸铅火溶液,液滴没有宜太薄,可则果挥收太缓而没有简单结晶.2.将上述滴有溶液的玻璃片搁正在电炉上烘烤,或者用电吹风吹,以加速火分挥收.3.将玻璃片置于死物隐微镜下,从液滴边沿启初瞅察结晶历程,并画下结晶历程示企图.4.瞅察具备树枝晶构造的金相照片及铸件真物(可用搁大镜).五、注意事项(1)溶液烘烤时间没有宜过少,普遍以肉眼瞅察到边沿稍许收黑为宜.(2)真验时应注意试样的浑净,没有要让同物降进液滴内,免得做用结晶历程的瞅察.更应注意没有克没有及让液滴流到隐微镜部件上,更加没有克没有及让它遇到物镜,免得益坏隐微镜.五、真验报告央供1.简述真验手段.2.画出所瞅察到的盐类溶液结晶历程示企图,并简述结晶历程.4.根据真验,简述枝晶收展历程并归纳结晶顺序.。

实验五重结晶及过滤

实验五重结晶及过滤

实验五重结晶及过滤一、教学要求: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重结晶的基本操作;3、练习普通过滤、抽气过滤和热过滤的操作技术;4、练习和掌握固体试剂的取用;5、练习和掌握直接加热、固体的溶解和结晶等操作。

二、预习内容1、重结晶的原理及意义;2、溶剂的选择原则及相应的选择方法;3、活性炭的使用原则及辅助析晶的几种方法;4、各种过滤的操作方法及相应的注意问题;5、菊花形滤纸的叠法。

三、基本操作1、加热溶解操作;2、各种过滤操作;3、冷却析晶操作。

四、实验原理重结晶是纯化固体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某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分离纯化的。

其主要步骤为:(1)将不纯固体样品溶于适当溶剂制成热的近饱和溶液;(2)如溶液含有有色杂质,可加活性炭煮沸脱色,将此溶液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性杂质;(3)将滤液冷却,使结晶析出;(4)抽气过滤,使晶体与母液分离。

洗涤、干燥后测熔点,如纯度不合要求,可重复上述操作。

必须注意,杂质含量过多对重结晶极为不利,影响结晶速率,有时甚至妨碍结晶的生成。

重结晶一般只适用于杂质含量约在百分之五以下的固体化合物,所以在结晶之前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初步提纯,如水蒸气蒸馏,萃取等,然后再进行重结晶处理。

重结晶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理想溶剂应具备以下条件:(1)不与被提纯物质起化学反应;(2)被提纯物质在温度高时溶解度大,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时,溶解度小;(3)杂质在热溶剂中不溶或难溶,在冷溶剂中易溶;(4)容易挥发,易与结晶分离;(5)能得到较好的晶体。

除上述条件外,结晶好、回收率高、操作简单、毒性小、易燃程度低、价格便宜的溶剂更佳。

常用溶剂,如水、乙醇、丙酮、苯等。

五、实验步骤1、称1g粗苯甲酸于100ml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加热至沸使其溶解,稍冷,加少量活性炭,继续加热煮沸5min;2、趁热进行热过滤,冷却,析晶;3、完全析晶后,抽滤,洗涤2-3次,抽滤至干;4、晾干,称重并计算产率。

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报告

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报告

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报告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报告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白糖作为食品调味剂,但你是否好奇过白糖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呢?为了深入了解白糖的变化过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观察,以期能够揭示白糖的奥秘。

实验一:白糖的溶解性首先,我们取一小勺白糖,加入到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后倒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我们可以观察到白糖逐渐溶解于水中,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溶液。

这表明白糖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与水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实验二:白糖的熔化过程接下来,我们将一小勺白糖放入一个小锅中,加热。

随着温度的升高,白糖开始熔化,逐渐变成了黄色的液体。

当温度继续上升时,这个黄色液体逐渐变成了深棕色,最终变为焦糖的颜色。

这说明白糖在高温下会发生熔化和变色的反应。

实验三:白糖的燃烧特性我们将一小勺白糖放在一个金属盘子上,点燃白糖。

我们观察到白糖迅速燃烧起来,产生了明亮的火焰和黑色的烟雾。

当火焰熄灭后,我们发现金属盘子上留下了一层黑色的残渣。

这说明白糖可以被燃烧,产生火焰和烟雾,并留下固体残渣。

实验四:白糖的结晶过程我们将一小勺白糖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将溶液放置在一个容器中,静置几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观察到容器底部逐渐出现了白色的结晶物。

这些结晶物就是白糖重新结晶的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白糖在溶液中可以重新结晶,形成固体晶体。

实验五:白糖的发酵过程我们将一小勺白糖加入到一杯温水中,然后加入适量的酵母。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白糖逐渐变酸,产生了酸味。

这是因为酵母菌利用白糖进行发酵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乙醇。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白糖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被酵母发酵。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我们对白糖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白糖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在水中溶解形成溶液。

在高温下,白糖会熔化和变色,最终形成焦糖。

白糖还可以被燃烧,产生火焰和烟雾,并留下固体残渣。

在适当条件下,白糖可以重新结晶,形成固体晶体。

实验五 重结晶

实验五 重结晶
(1)与被提纯的有机物不起化学反应; (2)对被提纯有机物在热溶剂中溶解度大,而在冷溶剂 中溶解度小; (3)对杂质的溶解度应很大或很小; (4)能得到很好的晶体; (5)溶剂的沸点适中; (6)价格低廉,毒性低,回收率高,操作安全。
7
2、固体溶解过程
避免溶解过程中出现油珠状物产生,应注意下列两方面的 问题: (1)所选择溶剂的沸点应低于溶质的熔点; (2)如不能选择沸点较低的溶剂时,应在比熔点低的温度下溶 解固体。 (3)固体全部溶解后,补加已经加入的溶剂量的20%左右的相 同溶剂。
重结晶
Recrystallization
2010-1111
1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体物质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热过滤操作和折叠滤纸的方法。
2
二、实验原理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将固体在热溶剂中溶解得到饱和溶液,冷却时会因过 饱和而析出晶体。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和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 被提纯物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杂质大部分留在溶液中 (若杂质溶解度小,则在配成饱和溶液后热过滤除去),达 到提纯的目的。
3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150
mL烧杯(或锥形瓶) 、抽滤瓶、布氏漏
斗、酒精灯、石棉网、无尾漏斗、滤纸、玻棒、 表面皿、量筒等。
药品:2
g 乙酰苯胺、 活性碳。
四、实验装置
五、实验操作步骤
1,选择溶剂 2,溶解固体 3,除去杂质 4,晶体析出 5,晶体的收集与洗涤 6,晶体的干燥
1、选择溶剂的条件
11
4、晶体析出
要求晶体粒度大小适度。

滤液静置,缓慢冷却,可避免晶体过细; 若晶体过大,可轻轻摇动。 如果达到饱和后晶体不析出,可采取的方法有:冷却、玻 璃棒刮壁和接入晶种等。

实验五++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五++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五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

2.了解由平衡组织估算亚共析钢含碳量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研究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分析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

所谓平衡组织,是指合金在极其缓慢冷却条件下得到的组织。

如图5-1所示。

图5-1 Fe—Fe3C平衡组织相图由Fe—Fe3C相图可以看出,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均由铁素体、渗碳体[由分从液体中直接析出的一次渗碳体(Fe3CⅠ);从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渗碳体(Fe3CⅡ);从铁素体中析出的三次渗碳体(Fe3CⅢ)]两个基本相所组成,但对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由于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件、形态与分布不同,从而使各类铁碳合金在显微镜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形貌。

1.工业纯铁工业纯铁是指含碳量低于0.02%的铁碳合金,其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三次渗碳体所组成。

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铁素体晶粒呈亮白色块状,晶粒和晶粒之间显出黑线状的晶界。

三次渗碳体呈不连续的小白片位于铁素体的晶界处。

2.共析钢共析钢是指含碳量0.77%的铁碳合金。

共析钢的显微组织全部由珠光体组成。

在平衡条件下,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片状机械混合物,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其铁素体和渗碳体均为亮白色;在较高放大倍数时(600×以上),能看到珠光体中片层相同的宽条铁素体细条渗碳体,且两者相邻的边界呈黑色弯曲的细条。

由于珠光体中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对量相差较大,按照杠杆定律可计算出两者相对量的比约为8∶1,从而形成了铁素体片比渗碳体片宽的多的特征。

在中等放大倍数下(400×左右),因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不够,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两侧边界合成一条黑线。

在放大倍数更低的情况下(200×左右),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层都不能分辨,此时珠光体呈暗黑色模糊状。

3.亚共析钢亚共析钢是指含碳量为0.02~0.77%之间的铁碳合金。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由先共析铁素体(呈亮白色块状)与珠光体(呈暗黑色)组成。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用激光笔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用直尺和铅笔测量光斑之间的距离。

(3)让学生分析光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5.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激光笔直射眼睛。

二、实验二:制作简易温度计1. 目的:通过制作简易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

3. 材料:酒精、玻璃管、胶带、温度计模板。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标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让学生根据模板制作简易温度计,将酒精倒入玻璃管中。

(3)让学生观察简易温度计的液面变化,与标准温度计进行对比,记录数据。

5. 注意事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玻璃管的清洁,避免酒精泄露。

三、实验三:探究浮力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

3. 材料:橡皮泥、玻璃管、水、尺子。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橡皮泥在空气中的状态,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将橡皮泥放入玻璃管中,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用尺子测量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3)让学生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浮力计算公式。

5.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玻璃管的倾斜度,确保水不会溢出。

四、实验四:制作太阳能小车1. 目的: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车,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原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小车运动。

3. 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小车模型、导线、开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结晶过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透明盐类的结晶过程及其晶体组织特征。

为理解、掌握金属的结晶理论建立感性认识。

2.观察具有枝晶组织的金相照片及其有枝晶特征的铸件或铸锭表面,建立金属晶体以树枝状形态成长的直观概念。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带CCD的生物显微镜;2.投影仪;3. 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或硝酸铅水溶液(由实验室预先配制好);4.干净玻璃片、吸管;5.电炉或电吹风;6.有枝晶组织的金相照片;7.有枝晶的金属铸件实物。

三、实验原理
晶体物质由液态凝固为固态的过程称结晶。

结晶过程亦为原子呈规则排列的过程,包括形核和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

由于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难以直接观察,而盐类亦是晶体物质,其溶液的结晶过程和金属很相似,区别仅在于盐类是在室温下依靠溶剂蒸发使溶液过饱和而结晶,金属则主要依靠过冷,故完全可通过观察透明盐类溶液的结晶过程来了解金属的结晶过程。

图5-1 结晶过程三个阶段形成的三个区域
a) 最外层的等轴细晶粒区(100×) b)次层粗大柱状晶区(100×) c)中心杂乱的树枝状晶区(100×)
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接近饱和的氯化铵(NH4Cl)或硝酸铅[Pb(NO3)2]水溶液,随着水分蒸发,溶液逐渐变浓而达到饱和,继而开始结晶。

我们可观察到其结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液滴边缘,因该处最薄,蒸发最快,易于形核,故产生大量晶核而先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如图5-la 所示),接着形成较粗大的柱状晶(如图5-1b所示)。

因液滴的饱和程序是由外向里,故位向利于生长的等轴晶得以继续长大,形成伸向中心的柱状晶。

第三阶段是在液滴中心形成杂乱的树枝状晶,且枝晶间有许多空隙(如图5-1c 所示)。

这是因液滴已越来越薄,蒸发较快,晶核亦易形成,然而由于已无充足的溶液补充,结晶出的晶体填不满枝晶间的空隙,从而能观察到明显的枝晶。

实际金属结晶时,一般均按树枝状方式长大(如图5-2 所示)。

但若冷速小,液态金属的补给充分,则显示不出枝晶,故在纯金属铸锭内部是看不到枝晶的,只能看到外形不规则的等轴晶粒。

但若冷速大,液态金属势必补缩不足而在枝晶间留下空隙,其宏观组织就可明显地观察到树枝状晶。

某些金属如锑铸锭表面,即能清楚地看到枝晶组织,如图5-3 所示。

若金属在结晶过程中产生了枝晶偏析,由于枝干和枝间成分不同,其金相试样浸蚀时,浸蚀程度亦不同,枝晶特征即能显示出来,见图5-4。

图5-2 树枝晶生长图(100×)
图5-3 锑锭表面浮凸的树枝状晶图5-4 铅锑合金的显微组织
四、实验步骤
1.在干净玻璃片上,用吸管滴上一滴配制好的氯化铰或硝酸铅水溶液,液滴不宜太厚,否则因蒸发太慢而不易结晶。

2.将上述滴有溶液的玻璃片放在电炉上烘烤,或用电吹风吹,以加速水分蒸发。

3.将玻璃片置于生物显微镜下,从液滴边缘开始观察结晶过程,并画下结晶过程示意图。

4.观察具有树枝晶组织的金相照片及铸件实物(可用放大镜)。

五、注意事项
(1)溶液烘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肉眼观察到边缘稍许发白为宜。

(2)实验时应注意试样的清洁,不要让异物落入液滴内,以免影响结晶过程的观察。

更应注意不能让液滴流到显微镜部件上,尤其不能让它碰到物镜,以免损坏显微镜。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实验目的。

2.绘出所观察到的盐类溶液结晶过程示意图,并简述结晶过程。

3.绘出金属铸件树枝状晶组织示意图
4.根据实验,简述枝晶成长过程并总结结晶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