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宋代文学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共65张PPT)

第四章 宋代文学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共65张PPT)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zhōnɡ tínɡ)。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第四十二页,共65页。
• 4、苏轼的词 •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tiāndì) 奇观。〞 • 〔1〕题材:①至情深婉类
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第二十一页,共65页。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zhí shǒu)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卜 算 子
沙 洲 冷
肯 栖 ,



往 来 ?



第四十五页,共65页。
• ②超迈(chāo mài)豪放类
第四十六页,共65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qīnɡ chénɡ)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 一、什么是词 • 唐代的时候,词被称为“曲子〞或者
曲子词,曲子词的音乐(yīnyuè)多取 材于唐代流行的小曲 。
第三页,共65页。
• 二、花间词派与婉约(wǎnyuē)词派
• 花间词: • 五代后蜀的赵崇祚收录了晚唐到五代
的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编成了第一部文人 词集,起名?花间集?。 • 温庭筠被后人称作“花间鼻祖〞了。 • 花间词的内容多抒写闺怨之思,风格 婉丽绮靡 。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宋代文学史培训演示课件.ppt

宋代文学史培训演示课件.ppt
适情调。
宋初 “三体” · 白体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人。 今存诗580余首。 三类诗值得重视: ⒈ 疾苦感喟诗 《感流亡》 《对雪》
对雪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神宗朝 南渡后
西昆体
苏梅 荆公体
苏黄 苏门六君子 江西诗派 南宋四大家
江湖 四灵
宋 代 文 学
宋代文学理论
词论
李清照《词论》 张炎《词源》
诗论
司马光《读诗话》 叶梦得《石林诗话》
沈义文《乐府指迷》 张戒《岁寒堂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
文论
古文家 文道合一
政治家 文以载道
道学家 作文言道
宋 代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者 内部矛盾
宋 代 文 学
农业
兴水利、垦荒、 新农具、稻米
手工业
纺织业、瓷器业、 印刷业
经济繁荣
税收白银1亿两、清3 千万、1900年8千万
科技进步
造纸、印刷、 火药、指南针来自金融业交子、钱引

宋代文学与宋词PPT课件

宋代文学与宋词PPT课件

• 犹恐相逢是梦中。
写主人公与情人别后 重逢对往事的回忆, 和重逢之夜犹怀惊疑
的心理。
20
秦观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
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
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
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元祐党籍。绍圣后累遭
贬调。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
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
58
水调歌头
59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60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56
江城子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7
• B.感怀古今的自然变 迁,表现一种高逸旷远的 精神。如苏轼的《水调歌 头》、《念奴娇·赤壁怀 古》。
37
欧 阳 修 的 作 品
38
39
四、婉 约 派

婉约派为词之正宗,在题材的选择
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在表
现手法上,多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情
思意绪细腻表达出来。风格柔媚、清丽、
婉转、细腻。
40
代表作家

《宋代文学概况》课件

《宋代文学概况》课件

3
欧阳修
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文学才华和政策改革而闻名。
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
诗词批评
对诗歌和词的创作技巧和表现 手法进行评论和研究。
绘画理论
对山水画、花鸟画等绘画作品 进行评论和理论研究。
戏曲理论
对元曲和南戏等戏曲形式进行 研究和评论。
宋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 语言与修辞的影响
宋代文学作品对后世的
2 文学主题与意境的
3 文学题材和创作手法的继承
一些宋代文学的题材和创作手法在后世文学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宋代文学概况》PPT课 件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1 政治与军事
2 科技与经济
3 社会风气与价值观
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 以及北方与南方、内地 与边疆之间的军事对抗。
宋代的科技发展与对外 贸易,对文学创作产生 的影响。
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 文人雅士的儒家思想、 以及女性文学的兴起。
诗歌
以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为主, 表达诗人的感慨与情感。

以牧词、豪放词和婉约词为 主,表达爱情、自然和社会 思考等。
散文
以随笔、笔记和小品文为主, 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和题材。
宋代诗歌与词
山水诗
表达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 生境界的思考。
咏物诗
以描绘花鸟的细腻和生动刻画 闻名。
爱情词
描绘婉约动人的爱情场景和情 感表达。
宋代文学的特点
1 反映现实与感伤抒怀
2 注重语言审美
通过作品反映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现 实,以及表达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追求文学作品的音韵、格调,强调用字运 用的韵味和意境。
3 人文主义思想
4 注重题材多元化
注重对人性、伦理和情感的表达与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 相见欢 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
《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 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 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柳永
承袭“花间”余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5.宋代的文艺散文 历史散文、理学散文 6.宋代的其它文学样式 话本小说:开创了白话小说繁荣的先河,带来中 国小说史的变迁; 戏剧:杂剧、南戏,戏曲的源头 《西厢记诸宫调》
宋代文学的特色、规律和成就 1.诗、词、散文、话本、戏剧皆有 散文:最用心、最富思想(理学兴起,散文衰落) 诗歌:最使气、最注豪情(平淡流畅、执拗瘦硬) 词:最无奈、最隐痛 2.宋代文学的主体特色:恢弘的议论和充实的才学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辛弃疾)
宋诗的艺术成就
1.题材上向日常生活倾斜(世俗化); 2.风格上追求平淡; 3.情感温和内敛; 4.长于思理。
• 陈寅恪:
•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 考证>序》)
• 文学影响:

学术空气的加强与学术水平的提高
必然使文人更崇尚学问,推重学术,也必
然使作家的知识结构向更高元、多元方面
发展,形成文学家与学问家兼于一身。所
以宋人的作品常给人一种知识性、学术性、
文人气很强的感觉。其佳者,能增加文学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五、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古文: 1、对唐代古文继承发展:文体多样化; 2、古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整合; 3、古文风格变化; 强烈的政治色彩; 平易自然的文风; 浓厚的文学色彩。 ; 4、古文的普及。

(二)宋诗:
1、宋诗对唐诗的因革; 2、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 3、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
北宋的强敌之一:金
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
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 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并于1125年灭辽,两 年后再灭北宋。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 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1234 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五代十国: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 年—979年 )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 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 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 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 政权。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艺术手法:“秦少游自是作手” (三)在词史进程中的地位——入旧出新 思考题:香草美人的传统、人格心理学。男性文学中的女性
心理倾向。
阅读书目:
龙榆生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 徐培均〈淮海集笺注〉上古1994年
秦观词赏析资料
• 《望海潮》(梅英 疏淡)
温庭筠〈南歌子〉:“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 衢尘欲暮,逐香车。”
二、晏几道(1038__1110)
• (一)生活在自我心灵世界中的“伤心”人 “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清·冯煦《蒿庵词论》)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
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 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 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黄庭坚
• “范仲淹是继李煜‘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后 的第一位词人。”(陈如江《唐宋五十名家词论》第35页,
华东师大1992年)
1、李煜词的特点:
1、把词体由代言体——言志体(真);2、把词风由镂金刻 翠——明净通俗(白描)
2、“士大夫之词”:
“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 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十五)
2)感事性的加强:内容上,词由普乏化抒情向具体化记事转变;表现方法 上,由重情略事转向情事兼胜,大量用词题、小序。
3)力度美的高扬:从女性化的柔软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是词的审美 理想的转变。苏词的力度美不仅体现在思想精神上,而且体现在词的音 韵上。
4)音乐性的突破:苏轼以后的词由先前附属于音乐转向独立于音乐,强化 了词的文学性,淡化了词的音乐性。词与音乐可即可离。
第一讲 宋代文学概况
• 一、宋代文学的特出成就 • 二、宋代社会风貌与宋文学的主要特点 • 三、宋代文学的新变 • 四、宋代文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第二讲 宋词 第一章 柳永和宋前期词
• 思考题:宋词发展的概况如何?柳永在宋词发 展中的主要贡献?
• 动手题:填写下表。(第8周交) • 一、柳永 • 二、范仲淹 • 三、张先 • 四、晏殊 • 五、欧阳修 • 六、王安石
多首,词300多首和大量优美散文。
3、人格魅力
1、跌宕起伏的悲剧人生经历: 2、面对痛苦而超脱的人格精神: 3、儒道佛和谐统一的哲学观: 4、聪颖勤奋的学者: •
(二)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
1、苏轼词赏析:作品选P24~35
2、何谓“东坡范式”?
参考文献:王兆鹏《论东坡范式》//《文学遗产》1989年5期
• “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 •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刘熙载《艺
概·词概》) • “《阳春》一集,为临川、珠玉所宗,愈瑰丽,愈醇朴。”(况
周颐《历代词人考略》) • “元献尤喜冯延巳歌辞,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刘攽
《中山诗话》)
• 1、冯延巳词的特点:
3、范仲淹词的特点及词史地位:
1)题材拓展:个人军旅生活和情感入词;2)抒情主人公的转变: 红粉佳人——白发将军;3)词境空间的延伸:花间尊前、闺阁 绣户——大漠边陲、疆场军帐。
三、张先(990—1087)
• 1、为什么称为“张三影”? • 2为什么其词被评为“古今一大转移”?
四、晏殊(991—1055)
一、柳永(987?—1053?)
• (一)“奉圣旨填词柳三变”:功名与 自由的矛盾和无奈。
• (二)柳词身价的涨落与宋初以来的词 学观。
• (三)如何公证地评价柳词? • 1、柳词的题材分类 • 2、柳词的风格分类 • 3、柳词的体裁分类 • 4、柳词的贡献(题材、风格、体裁
与唐五代文人词比较)
二、范仲淹(989—1052)
• 一、苏轼 • 二、晏几道 • 三、秦观 • 四、贺铸 • 五、周邦彦
一、苏轼(1037—1101)
• 思考体:“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 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 人格亦自足千古。”(王国维)由此,试论苏 轼的人格魅力。
• 参考书目: 颜中其《苏轼遗事汇编》 曾枣庄《苏轼评传》 林语堂《苏东坡传》
入旧:学花间词的题材取向:离情别恨;学习花间词的抒情风格:
清丽秀艳、温柔缠绵、含蓄委婉。深得婉约正宗。
出新:“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又是一法。”(周济《宋四家词
选》眉批)“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清·冯煦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即秦观是带着人格面具来写词的,具体地说,是带着女性化的面具 来表现身世之感,在类型化、普乏化的悲欢离合中融入个性化、 自我化的辛酸苦闷。“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意,却能自出清 新。”(刘熙载《艺概·词概》)从而形成“义蕴言中,韵流弦外” 的凄婉纯真的词风。
• 1、善于将外在幽迷之景与内在感伤之情结合,以加强词的凄婉意 境,深得含蓄之妙。如《踏莎行》(雾失楼台)。
• 2、善于捕捉细节,对心绪做微妙而细腻地刻画。如〈水龙吟〉 (小楼连苑横空)
• 3、擅长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触景生情时的感受与 联想。
• 4、善于运用精美而平易的语言,典雅凝练而不生涩,平常而不俗 滑。如〈好事近〉梦中作:“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 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 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踏莎行》(雾失楼台)
《与苏先生》:“田园之入,殆不足奉裘褐,供饘粥,犬马之情不 能无悒悒尔。”
(二)艺术手法:“秦少游自是作手”
• 90首词,首首皆精品。 • “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苏轼) • “子瞻 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情辞相称者,少游一人而已。”(沈
雄《古今词话》)“情韵兼胜”(《四库总目》)。情兼柳永、晏几道 之长,而柳词多情而少韵,晏词虽有情韵但多用小令,意境不开阔,秦 词多用慢词长调境界开阔,回环曲折。如《满庭芳》
\
\
• 苏迈 苏迨 苏过 苏迟 苏适
苏逊
•/
//
/ \\
\\
•符
籍 简 籀(zhou) 筥 範 築 筠
2、主要履历
•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仁宗嘉祜二年(1057)进士。苏轼的一生按其经历分为五个时期: (1)少年时期。20岁前,在父母的教导下,在家读书,19岁与 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结婚。(2)地方官时期。20至44 岁前,20岁随父携弟第一次走出家乡,沿江东下,进京应试,中 举,初任凤翔俯判官。后先后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州官。 (3)黄州时期。44至今50岁前,涉嫌“乌台诗案”第一次被贬, 居黄州团练副使。达到创作的高峰。(4)元祜时期。50至今59 岁之间,神宗病死,王安石变法失败,高太后亲政,重新起用旧 党,苏轼连升三级,礼部侍郎——起居舍人——翰林学士,由于 苏轼的政见并不与旧党完全相通,自请出任杭州、颖州、定州。 (5)岭南时期。60至於66岁,高太后死,哲宗重用新党,司马 光旧党再次被挤压,苏轼又被划为旧党,第二次被子贬,居惠州、 儋州,徽宗即位,遇赦返回,次年七月卒于常州。遗留诗句2700
• 1、词论:“聊佐清欢”。 • 2、游戏笔墨为词的结果: • 1)自由驰骋的气息和旷达风流的个性
是其词重要的感情内质; • 2)语言通俗易懂,是宋代词人主动想
向民歌学习的先驱之一;代表作《采桑 子》10首。 • 3)词风深沉浑然
六、王安石(1021—1086)
1、为什么说王安石的词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
• 第一讲 宋代文学概况 • 第二讲 宋词 • 引言:宋词发展流变的过程 • 第一章 柳永和宋前期词 • 第二章 苏轼、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 • 第三章 李清照和南渡词 • 第四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 第五章 姜夔和骚雅词派 • 第三讲 宋诗、宋文 • 引言:宋代诗文的发展概况 • 第六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第七章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 第八章 中兴四大诗人 • 第四讲 辽金文学 • 第五讲 宋代通俗文学
(三)在词史进程中的地位——入旧出新
“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陈振孙〈直斋 书录解题〉引晁补之云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 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白雨斋词话》/1)“少 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气, 故所为词 ,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情深,而怨 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蒿庵论 词》)
《小山词序》)
(二)如梦如幻、情韵兼胜的词世界 (三)大、小晏词的区别:
三、秦观
(一)“古之伤心人也。”(清·冯煦《蒿庵词论》)——悲凉人 生
与晏几道之沉湎于自我爱情的苦闷不同,秦观多为“名缰利锁”或个人 的仕途政治理想未果而苦恼、在词中更多地表现的是人生迷茫感、生 存的苦闷。二人的共同之处在于痴情、痴心。
3、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苏词的创作范式(王兆鹏《论东坡范式》/《文学遗产》89年第五期):
1)主体意识的强化:词的抒情主人翁由“共我”向“自我”的转变;词的 内质发生变化,由“一往情深式”(单一的情感、单纯的情感)转为 “矛盾复叠式”(揭示心灵的矛盾冲突,展示两种人生追求的不和谐, 引起人们更多的对人生的思考);旷达的人生态度,同是写情,花间词 沉入痛苦而净身,苏轼则是超越的。
3)改进了词风。苏轼以前主要是艳词,富有很的装饰性,以婉约、 艳丽为主;苏轼开拓了清新奔放的词风,由柔情见长到以气势取 胜,由表情转向写格(人格精神境界)。“冲口而出,无穷清新, 不独寓以诗人句法,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词林纪事》引楼 敬思言)
4)开创了词派。苏辛词派的创始人。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 变”说:“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 等一派。”
(一)魅力人生 (二)词史地位
(一)魅力人生
• 1、苏轼家世(明凌迪知《万姓统谱》) • 2、主要履历 • 3、人格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