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优质课弹力
高中物理名师示范课《弹力》优秀课件

感受一下 弹力的方向如何
恢
F
复
原
状
方
向
引 起 形 变 方 向
引起形变的方向
F
恢复原状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引起形变的方向相反 〔或指向恢复原状的方向〕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挤
常 见 的 弹 力
压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 发恢直的面微直✓都总向的面生复于弹的小于是是被方而结微原桌力压的书弹 垂 压 向 指论小 状 面 F力 形 面力直的总向1:形,〔;变〔,。于物是被压变对接桌,接这压支体垂支力,桌触面对触就力持,直持、书面面由书面是的面支于的支由产〕于产〕书方而持支物持于生向发生向对向 指力 持 体力要 垂下 生垂 上桌。
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感受一下
当你的手用力压下去的时候, 你的手会有什么感觉呢
物体2 F 物体1
❖ 作用过程
物体1受到物体2的作用
物体1发生了形变
恢复原状
物体1对物体2产生了力的作用
这个力叫做弹力
弹力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 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 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CD
[课堂训练2]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要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B.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这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D.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弹力高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弹力高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弹力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为了加深您对于高中物理弹力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弹力高中物理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篇一环节一:新课导入回顾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从而引出本节新课弹簧弹力大小的探究环节二:规律建立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并且做出引导,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重力,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
向学生提问:1.如何测量弹簧的形变量x?2.如何测量弹簧弹力F的大小?3.如何描绘F-x关系较简洁直观?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挂上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说明注意事项: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直且紧靠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在读数;2.说明书中以说明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并展示表格的参考格式(可以有多种)根据数学知识,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描点连线,找到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展示学生所化图像,并说一说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环节三:规律的深化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称正比,即:F=kx。
1.k为劲度系数,大小有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单位:牛顿每米(N/m)。
2.适用范围:在弹簧劲度系数以内。
环节四:规律的应用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1.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环节五:小结作业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优秀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记录纸+教学反思

弹力设计思想弹力这节在力学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力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认识弹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本节课内容中,对形变的认识,是认知弹力产生原因的前提。
通过研究形变来建立弹力概念,认识其产生的原因,理解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常见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演示实验中,微小形变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微量放大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巧妙。
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后,能主动分析、解决问题。
在学生课堂活动记录中,设计了空白表格,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找出有用数据,逐步形成思路,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知道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经历探究过程,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技巧。
本节内容教学中,作为隐性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较多的体现。
利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发现规律,让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常用方法。
学情分析心理特点(1)高一学生好奇心强;(2)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
知识基础学习了力的概念,重力和基本相互作用认知困难(1)欠缺理性化的思维过程(2)弹力的产生判断(3)实验探究中自主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较弱教学目标1.知道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
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2.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指出常见弹力的方向。
3.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学会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4.知道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劲度系数的单位、符号及物理意义,并能运用胡克定律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2.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画出物体受到桌面或绳对它的作用力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力?这个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规律?引出课题《弹力》新课讲授一、物体的形变1.几个小实验注意观察:下面物体都发生了什么变化?1)拉弓射箭;2)拉伸压缩弹簧;3)彩纸揉成团;4)揉捏粘土;5)松软的面包捏成团。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高中物理《弹力》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获奖教学设计+学案+教学反思

《弹力》教学设计课 题§3.2 弹力课 时 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弹力》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承接之前学习的重力,并且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摩擦力打下基础提供铺垫。
弹力本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力,又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是力学部分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材内容分析: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及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互相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学情分析1心理特点 (1)高一学生好奇心强(2)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2知识基础 学习了力的概念,重力和基本相互作用。
3认知困难 (1)欠缺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2)认为凡是物体接触就会有弹力产生。
(3)对弹力的方向有误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弹力的产生原理。
2:探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弹力方向。
教学方法教法 实验,讨论,探究 ,启迪创新。
学法联系实际观察合作归纳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形变的种类和形式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会画弹力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情况认识形变的存在2.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物理与自然的美2.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3.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创造热情。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橡皮泥、扭曲线槽、氦氖激光器、小平面镜、橡皮塞插有细管的扁玻璃瓶、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具,等等。
教学活动(一)教学过程第一步:观察、体验形变师:同学们都看过蹦床运动,蹦床运动开展了40多年,我国在短短10年间进步飞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揽男女两枚金牌。
高中物理教案:《弹力》

高中物理教案:《弹力》高中物理教案:《弹力》高中物理教案:《弹力》1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形变的概念,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可以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才能目的1、可以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进步判断分析^p 才能.教学建议一、根本知识技能:(一)、根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假设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改变形变.(二)、根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p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确实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二、关于弹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1、弹力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详细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如所示的简单图示:2、注意在分析^p 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展受力分析^p ,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详细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p .第三节弹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二)、新课教学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可以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分析^p 讨论,总结.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7、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为: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式中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一样.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为形变量的大小.弹力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物理《弹力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弹性形变与弹力;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能够判断常见几种弹力的方向;掌握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胡克定律的过程中,学会客观、科学地分析问题,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弹力的认识,领略自然的奥秘,懂得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常见弹力的方向以及胡克定律。
【难点】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拍皮球、射箭、跳水视频,并谈谈对这项运动的的了解,提问学生:皮球碰到地面为什么会弹起来呢?为什么一松手箭就会飞出去?撑杆运动员、跳水运动员为什么会跳的那么高?生答:受弹力作用提问:这些作用力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答:形变引入:形变和种类环节二:新课讲授1.弹性形变和弹力:回看视频提问是什么形变?生:弹性形变引入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观看视频:形变的长木棍给木板弹力作用强调:木棍形变给木板力的作用教师追问:产生弹力的条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回答①物体之间相互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问题:弯曲的细木棍对木板产生了弹力,木板对细木棍有没有弹力作用呢?生齐答:有,力的作用相互的追问:看到木板形变了吗?生答:没有引入微小形变:观看实验,烧瓶的微小形变通过细玻璃管观察问:细玻璃管的作用生思考:放大的作用2.几种弹力的方向:从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入手分析它们的方向,进而到分析接触面是曲面的弹力方向的确定。
学以致用生画图展示学生画的受力图,学生订正错误。
图六用假设法判定强调:明确研究对象,力的符号,几个接触物,不要漏力和填力等等。
3.胡克定律问题:弹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生:形变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越大。
科学猜想: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的可能关系?生:猜测是正比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小组交流讨论:如何获得弹力和伸长量?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强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记录数据,数据处理。
高中物理弹力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弹性力的概念、性质及其作用。
2. 掌握计算弹性力大小的方法。
3. 能够分析弹簧的伸缩现象及其应用。
4. 能够解决与弹力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弹性力的概念、性质及其作用。
2. 弹簧的伸缩现象及其应用。
3. 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弹性力的概念1.1 弹性力的定义1.2 弹性力的性质1.3 弹性力的分类2. 弹性力的作用2.1 弹性力的作用对象2.2 弹性力的作用方向2.3 弹性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弹簧的伸缩现象3.1 弹簧的伸缩过程3.2 弹簧的弹力与伸缩量的关系3.3 元素弹簧和复合弹簧的弹力计算4. 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4.1 弹簧弹力的计算公式4.2 弹簧系数的计算公式4.3 弹簧弹力的实际应用四、教学方法1. 形象化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示意图等形象化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性力的概念、性质及其作用。
2. 实验演示法:设计适当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弹簧的伸缩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3. 讨论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弹性力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弹性力相关的现象。
例如,“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弹簧可以弹起来?”2. 概念讲解(15分钟)介绍弹性力的概念、性质及其作用,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对弹性力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3. 实验演示(3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弹簧的伸缩现象,理解弹簧的弹力与伸缩量的关系,并且计算弹力的大小。
可以使用弹簧和不同重物的组合,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来观察变化。
4. 计算方法讲解(20分钟)介绍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包括弹力的计算公式和弹簧系数的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弹力大小的技巧。
5.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实际应用,并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弹 力
授课老师:教师
北京奥运冠军在射箭比赛中 刺激的休闲运动—蹦极 中国跳水女队跳水比赛中
撑杆跳
蹦床
挤压气球
物体的形变
形变:物体形状和体积发生的变化。
伸长形变 缩短形变
弯曲形变 扭转形变
形变分类
形 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变
(5)弹力的作用点:在
提出问题
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有什么关系
大胆猜想 设计实验
两者在量的大小上有定量关系 由待测参量设计实验并组装仪器
进行实验
测量并记录弹力F与形变量x大小
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
探究弹簧的弹力和形变量大小的关系 提出问题
大胆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建立F-x坐标系,描点、连线
得出结论
探究弹簧的弹力和形变量大小的关系 提出问题
大胆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 交流合作
※不同弹簧的k值不同是因为弹簧的软硬 不同。 ※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结构 决定,单位是N/m。
比较胡克定律中不同弹簧的k值是否相同
练习题; 1、请画出图一中球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2、请画出图二中杆子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竖 直 墙 面
半球形的碗
图一
图二
活动四:练习巩固
活动五:课堂小结
活动六:课后探究
(3)弹力的方向
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且与接触面垂直。
思考: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讨论举例)
(4)弹力的大小
在弹性限度内,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形变 量越小,弹力越小,没有形变则无弹力。
牛刀小试 判断光滑小球有几处形变。
二、弹力
3.方向 (1)接触面的弹力 垂直于接触面, 和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牛刀小试 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到的弹力。
F2
FN
F1
二、弹力 3.方向 (2)绳子对物体的弹力 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和绳子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牛刀小试 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到的拉力。
G 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 间没有弹力
1、判断下列图中a、b间一定存在弹力的是
弹力分析
θ (a)
θ (b)
(c)
(d)
小球均静止,接触面光滑,试分析(a)、
(b)、(c)、(d)中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弹力分析
F1
θ
G
(a)
F1 F2
F2
θ
G
(b)
F1
F1
F2
(c) G
G (d)
小球均静止,接触面光滑,试分析(a)、 (b)、(c)、(d)中小球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这 种力称为弹力。
产生原因: 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
产生条件:① 物体间相互接触 ② 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力
比较撤去接触物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是否变化,
2.产生条件 若有变化就有形变,若无变化就没有形变 (1)相互接触
(2)发生形变 判断方法:撤除比较法
把与研究对象相互接触的物体撤除
F1 F1
F2
思考:A对B有弹力作用吗?
A
B
水平面上靠在一起的两小球
撤除法
2、
判断球与斜面 间有无弹力
把与研究对象接 触的物体撤除, 看其运动状态是 否发生变化,
若变化说明存在 弹力,若不变化 说明弹力不存在。
假设法
3
光滑球静止 在水平地面
假设球与木块间有弹力 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力:
N N木块→球
塑性性变: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形变或多或少有所保留)
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 度,撤去外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 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形变的观测
在外力的作用下,有的形变明显,有的形变微小。
如何观察微小形变?
形变的观测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