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树脂类

合集下载

13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13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性状】 1.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 2.红棕色或黄棕色,凹凸不平,被有粉尘。 3.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 并伴有白色斑点或纹理,薄片半透明。 4.气香而特异,味麒 麟竭的成熟果实中渗 出的树脂。 【产地】产于印度尼西 亚、苏门答腊、印度、 马来西亚等国。
3、用火燃烧呛鼻具苯甲酸气味者为真品,具松香气者为 伪品。
【采收加工】采集麒麟竭成熟果实,其外密被硬质小鳞
片,由鳞片间分泌的红色树脂,几将鳞片全部遮蔽,
充分晒干,加贝壳同入笼中强力振摇,松脆的树脂块 即脱落,筛去果实鳞片杂质,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 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如达 玛树脂、原白树脂等,称加工血竭。
【性状鉴别】
1、原装血竭:呈四方形或 不定形块状,大小不等。 表面铁黑色或黑红色,常 附有因磨擦而产生的红粉。 断面有光泽或无光泽;研 成粉末血红色;用火点燃, 冒烟呛鼻;无臭,味淡。
【性状鉴别】
【性状】 1.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有时粘连成团
块。 2.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无光泽,有 一层类白色粉尘。 3.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 4.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 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白色,并微有香辣感。 【理化】 1.取药材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2.火试法:本品燃烧时显油性,冒黑烟,有香气。
没药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其
他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
【产地】 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 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 度等地。以索马里所产为最佳。 【采收加工】 11月至第二年2月间将 树刺伤,树脂由伤口或的裂缝处自 然渗出。初呈黄白色的液体,接触 空气后逐渐凝固而成红棕色硬块。 采得后去净树皮及杂质,置干燥通 风处保存。

中药化学讲义:树脂类中药

中药化学讲义:树脂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讲义:树脂类中药第一节树脂类中药的鉴定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1.单树脂类树脂中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

通常又可以分为:(1)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2)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脂、血竭。

(3)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等。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挥发油和树胶,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等。

5.香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游离芳香酸(香脂酸)、挥发油,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第二节树脂类常用中药乳香(考点)【来源】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黏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贝吐块状物。

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

质脆,遇热软化。

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

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2.理化鉴别水试法:取药材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火试法:本品燃烧时显油性,冒黑烟,有香气。

【质量评价】1.经验鉴别药材以色淡黄、颗粒状、半透明、无杂质、气芳香者为佳。

2.纯度杂质:乳香珠不得过2%,原乳香不得过10%。

3.含量测定用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索马里乳香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6.0%(ml/g),埃塞俄比亚乳香药材不得少于2.0%(ml/g)没药(考点)【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

【产地】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度等地。

以索马里所产没药质量最佳,销世界各地。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天然没药: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大小不等。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被有黄色粉尘。

质坚脆,破碎面不整齐,无光泽。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树脂类中药乳香一、来源本品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渗出的树脂。

二、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

三、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可采收,以春季为主。

四、性状鉴定呈乳头状、泪滴状、或不规则块状。

断面呈蜡样,有玻璃样光泽。

嚼之初破碎成砂粒状,迅速软化成胶状,粘附牙齿,唾液呈乳白色。

本品遇热则变软,燃烧时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

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

五、成分含树脂、树胶、挥发油。

没药一、来源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树脂。

二、产地主产于非洲东北部。

以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产的天然没药最佳。

三、采收加工一般多于11月至次年2月采收。

四、性状鉴定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而成的团块。

外表粗糙,显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状,由于摩擦,外被红棕色粉尘。

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

五、成分含树脂,挥发油约,树胶约。

六、理化鉴定1. 取本品的醚浸出液于蒸发皿中,待醚挥散后,放置2,3分钟,使溴或发烟硝酸接触皿底的薄膜状残渣,即显紫红色。

2.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血竭一、来源棕榈科植物麒麟血竭及同属他种植物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二、产地麒麟血竭主产于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地。

三、采收加工1.进口血竭原装血竭:成熟果实,充分晒干,加贝壳强力振摇,筛去杂质,软化成团放冷。

加工血竭:为血竭香树脂中加入辅料而成。

四、性状鉴定1.进口原装血竭表面铁黑色或黑红色,常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断面黑红色。

粉末血红色。

用火燃之,冒烟,有呛鼻气味。

放在纸上加热烘烤无油渍浸纸。

2.进口加工血竭表面暗红色,底部平圆,顶端有加工成型而形成的折纹,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

破碎面红色而粉末呈砖红色。

五、成分麒麟血竭中含红色树脂酯,从中分离出结晶形红色素:血竭红素和血竭素等六、理化鉴别 1.取本品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烘烤则熔化,应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

方兒茶
形狀 表面
質地 斷面
氣味
方塊或不規則 棕褐或黑褐色,光滑 而稍有光澤 質硬,易碎 不整齊,多具光澤, 有細孔 無臭,味苦、澀,略 回甜,遇潮有粘性
方塊狀,各邊均凹縮 棕色至黑褐色,平 坦,多無光澤 質堅實或較鬆脆 淺棕紅色
無臭,味苦、澀
冰片 一、來源:
艾片(左旋龍腦) ——菊科艾納香的葉提取的結晶 機片(合成龍腦、人工冰片)
加工: 夏、秋採收莖葉,置缸內,
清水浸2-3天,至葉爛、莖脫 皮時撈去枝葉;每10斤葉約 加入石灰1斤,充分攪拌; 至浸液成紫紅色時,撈取液 面泡沫,曬乾。
馬藍
二、性狀: 1.深藍色細粉或為多孔性糰粒(手撚即成粉); 2.體輕,易飛揚; 3.有草腥氣,味淡; 4.火試,有紫紅煙霧, 時間長者佳; 5.水試,水不得染成深 藍色,若沉入水中,雜 質多。
化,呈黃綠色。
塊狀 劍葉龍血樹血竭
第十四章 其他類中藥 (一)加工品——以植物某部分或某些製品為原 料,加工而成。
如:冰片、蘆薈、青黛
蘆薈
青黛
(二)孢子類 (三)蟲癭、病理產物類
海金沙 (孢子)
五倍子 (蟲癭)
天竺黃 (病理產物)
海金沙
一、來源 海金沙科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二、性狀
1.粉末狀,黃棕或淡棕色, 2.質輕,撚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縫滑落。 3.氣微,味淡。 4.水試:浮於水面,加熱 漸下沉; 5.撒於火焰上,產生爆鳴 聲和閃光,無灰渣殘留。
注意:貯藏應注意防火
三、顯微
1.孢子:四面體或三角狀圓錐形,外壁具瘤狀紋理
頂面觀三面錐形,可見三叉狀裂隙;
側面觀類三角形;底面觀類圓形。

2.非腺毛:有時可見。

中药鉴定学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重点

中药鉴定学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重点

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一.概述1.树脂类中药:指从植物体内得到的正常代谢产物或割伤后的分泌物;2.树脂和挥发油并存于植物的树脂道或分泌细胞中;3.树脂的化学组成:树脂酸、树脂醇、树脂酯、树脂烃;4.树脂类中药的分类:●单树脂类:血竭等;●胶树脂类:主要组成为树脂和树胶,藤黄等;●油树脂:主要组成为树脂与挥发油;●油胶树脂:胶树脂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乳香、阿魏、没药等;●香树脂:油树脂中含有较多的游离芳香酸;5.鉴定:1)物理特征●多为不定形的固体,少数为半固体;●不溶于水,不吸水膨胀,易溶于……●固体树脂加热则软化,熔融,且具黏性;●……2)性状鉴别●多为不定形的固体,少数为半固体;●表面微有光泽;●质硬而脆;●不溶于水,不吸水膨胀;●……燃烧时见浓烟且具明亮的火焰,伴有特殊香或臭气;二.药材(饮片鉴定)药物名称科属入药部位性状鉴别理化鉴别成分苏合香金缕梅科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而成1.呈半流动的浓稠液体;2.棕黄色或暗棕色;3.质粘稠,挑起时则呈胶样,连绵不断,较水重;3.气芳香,味苦、辣,嚼之黏牙1.取本品少许置载玻片上,微温(或微量升华),冷却后镜检,有肉桂酸片状或小棒状结晶析出;2.取本品1g,细砂3g,混合后,置试管中,加5ml高锰酸钾溶液,微微加热,则有苯甲醛香气产生;树脂约36%;油状液滴(汗肉桂酸最高的树脂)乳香橄榄科树皮渗出的树脂1.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一的块状;2.表面淡黄色、微带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3.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4.具微香气,味微苦,黏附牙齿,唾液成1.本品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不应有松香气),显油性,冒黑烟;2.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树脂,树胶,挥发油;乳白色;没药橄榄科干燥树脂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状;2.黄棕色或红棕色;3.质坚脆,破碎面不整齐;4.有特异香气,味苦而微辛;1.取本品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2.粉末遇硝酸呈紫色;树脂,树胶,挥发油;阿魏伞形科树脂 1.呈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物;2.块状物形似白蜡,质轻,断面稍现空隙,新鲜切面色较浅,放置颜色渐深;3.脂膏状粘稠,灰白色,久置颜色渐深;4.具强烈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如蒜,嚼之有灼烧感;树脂,树胶,挥发油;安息香安息香科干燥树脂 1.呈不规则的小块,稍扁平,常粘结成块状,表面橙黄色,具蜡样光泽;或为不规则的圆柱状,扁平块状,表面灰白色至淡黄白色(人公割脂);2.质脆,易碎,断面平坦,乳白色,放置后,渐变为淡黄棕色至红棕色;3.气芳香,味微辛,嚼之带沙粒感;1.取粉末约0.25g,置干燥试管中缓缓加热,即产生刺激性香气,并产生多数棱柱状细小结晶的升华物(苯甲酸);2.本品0.1g+乙醇5ml,研磨过滤+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0.5ml——亮绿色,后变为黄绿色;树脂70%~80%;苯甲酸11.7%;血竭棕榈科果实中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原装血竭:表面铁黑色或红色;常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1.火试:火烧产生呛鼻的烟气,无油迹,香如甲酸?,无松香气;2.取本品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应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树脂酯加工血竭:表面暗红色或黑红色;。

中药鉴定学-树脂课件

中药鉴定学-树脂课件

五、树脂的鉴定:
• 树脂是一类由树脂酸、树脂醇、树脂酯、树 脂烃等多种成分所组成的混合物。 • 很多商品树脂中混有树皮、木片、砂土以及 色素、无机物等,所以树脂的真伪及品质的 优良必须依据其通性、特性作物理的、化学 的测定。 • 如树脂在一定溶剂中的溶解度、水分、浸出 物、灰分以及树脂的酸价、皂化价、碘价、 酸不溶性物及主成分含量等。其中酸价对于 树脂的真伪和掺假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 树脂类中药
一、概述:
• 树脂存在于植物界,尤其是种子植物中,一般 认为,树脂是由植物体内的挥发油成分如萜 类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氧化、聚合、缩合 等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化学组成较复杂的混合 物。 • 常与挥发油并存于植物某些分泌细胞、树脂 道、导管中。 • 具有良好的防腐、抗菌、消炎、活血、祛瘀、 消肿等功效。 • 没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是一些不定型的高分 子混合物。
• 1、树脂酸类: • 分子中常具有 1个或几个羟 基及羧基,具 有酸和酚的化 学性质。
2、树脂醇类:
• 分子中具有羟基。树脂醇类在植物界 大多与树脂酸或芳香酸(如桂皮酸、 苯甲酸等)结合成酯而存在,极少数 呈游离状态。又分为: • (1)树脂醇:含醇性羟基,遇FeCl3不 显色。 • (2)树脂鞣醇:分子量较大,含酚性 羟基,遇FeCl3呈鞣质样蓝色反应。
常认为:
• 1、树脂为植物体的正常代谢产物,如血竭、 阿魏; • 2、由于异常刺激,如机械损伤、病虫害的刺 激而使分泌物产生或增加。如苏合香、安息 香,原本植物体内没有树脂道,经损伤后形 成树脂道及渗出物。 • 树脂的采集:割取、砍取、提取。
二、与挥发油、树胶、有机酸 等混合存在。根据其中所含有的主 要化学成分而分为:
1、单树脂类 :
• 一般不含或极少含挥发油和树胶。 • ( 1 )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 香; • ( 2 )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血 竭、枫香脂; • ( 3 )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 洋乳香。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树脂类中药用部分为植物分泌或经提取、精制而成的树脂的一类中药称为“树脂类中药”。

树脂类中药均为天然产物,大多数来源于植物体。

树脂类中药的鉴定一、树脂的形成、存在和采收形成:树脂是一类化学组成比较复杂的物质,一般认为是植物体内的挥发油成分,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氧化、聚合、缩合等作用形成的。

存在:树脂一般认为是植物组织的正常代谢产物或分泌物,常和挥发油并存于植物的分泌细胞、树脂道或导管中,能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染成红色。

采收:除一部分为收集自然渗出的树脂外,不少是将植物体某些部位经机械损伤,如简单切割或刺伤树皮,收集从伤口流出的树脂,经加工而成;或以植物含树脂的部位经提取、精制而得到。

二、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树脂主要由树脂酸、树脂醇、树脂酯、树脂烃等多种成分组成。

在树脂中常混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等成分。

药用树脂的分类通常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而分成以下几类。

1.单树脂类树脂中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

通常又可以分为:(1)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2)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脂、血竭等。

(3)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等。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挥发油和树胶,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等。

5.香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游离芳香酸(香脂酸)、挥发油,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三、树脂的通性树脂通常为无定形固体,表面微有光泽,质硬而脆,少数为半固体。

它们不溶于水,也不吸水膨胀;易溶于醇、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或完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溶。

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则软化,最后熔融;燃烧时有浓烟,并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

将树脂的乙醇溶液蒸干,则形成薄膜状物质。

树脂类常用中药乳香【来源】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中药鉴定学——第十、十一单元合并讲解(初级中药士考试-专业知识[4页])

中药鉴定学——第十、十一单元合并讲解(初级中药士考试-专业知识[4页])

中药鉴定学——第十、十一单元合并讲解一、树脂及其他类中药概述1.药用树脂分类类型成分实例单树脂类酸树脂树脂酸松香酯树脂树脂酯枫香脂、血竭混合树脂无明显主成分洋乳香胶树脂类树脂和树胶藤黄油胶树脂树脂、挥发油、树胶乳香、没药、阿魏油树脂类树脂、挥发油松油脂、加拿大松油树脂香树脂类树脂、游离芳香酸、挥发油苏合香、安息香2.树脂VS树胶树脂树胶(多糖)不溶于水,也不吸水膨胀能溶于水或吸水膨胀,或能在水中成为混悬液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或完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溶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有机溶剂加热软化而后熔融,冷却后质硬脆加热至最后则焦炭化而分解,发出焦糖样气味燃烧时有浓烟及明亮的火焰,并发出特殊的香气或臭气无一定的熔点3.其他类中药①植物加工品:芦荟、儿茶。

②蕨类植物成熟孢子:海金沙。

③虫瘿:五倍子。

二、常用树脂及其他类中药常用树脂类中药——天然产物药材来源类型性状乳香橄榄科:乳香树(索马里)油胶树脂长卵形滴乳状,黄白色。

燃烧时显油性,冒黑烟,有香气;加水研磨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香气特异没药橄榄科: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索马里)油胶树脂天然没药不规则颗粒状团块,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胶质没药呈不规则块状和颗粒,不透明;香气特异血竭棕榈科:麒麟竭(印尼)酯树脂略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表面暗红,有光泽,研粉为砖红色,气微,味淡。

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海金沙【来源】海金沙科海金沙干燥成熟孢子。

【性状】呈粉末状,棕黄色或浅棕黄色。

体轻,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

撒入水中浮于水面,加热后则逐渐下沉;撒于火上易燃烧,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无灰渣残留。

儿茶【来源】豆科儿茶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性状】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气微,味涩、苦,略回甜。

【产地】西双版纳。

五倍子【来源】漆树科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五倍子蚜寄生)。

【性状】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

角倍:呈菱形,具不规则角状分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 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 的红色。以火 燃烧则产生呛鼻的烟气。
(2)取本品粉末约0.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 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血 竭对 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 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 材 溶液及[含量测定〕项下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溶 液各10~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 以氯仿-甲醇(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理化鉴别
1. 本品粉末棕褐色。可见针状结晶及黄棕色块状物。 2. 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
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 置火焰附近烘烤,杆 上即显深红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 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 醇5ml使溶解,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 制成每1ml各含 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 5μl、 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 正丁醇-醋酸-水(3:2:1)为展 开剂,展开,取出,晾 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 相同的红色斑点。
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 果期,分次由茎上部 往下斜割,收集渗出 的乳状树脂,阴干。
性状鉴定
为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颜色深浅 不一,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 块状者 体轻、质地似蜡,断面稍有孔隙;新 鲜切面颜色较浅,放置后色渐深。脂 膏状者 黏稠,灰白色。具强烈而持久 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嚼之有灼 烧感。
显相同的橙色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龙血树
药材
儿茶 Catechu
本品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 f.) Willd.的去皮枝、干 的干燥煎膏。冬 季采收枝、干, 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 浓缩,干燥。
【性状】 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 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 褐色,光滑而稍 有光泽。质硬, 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 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 苦, 略回甜。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少量,加硫酸数滴使溶解,显黄棕色至 红棕色,再滴加氨试 液使呈碱性,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观察,显亮天蓝色荧光。
(2) 取本品少量,加盐酸0.5ml,煮沸,显淡黄棕色或 淡紫红色,再加间苯三酚少量, 颜色即变浅,继 续煮沸,变为紫褐色。
(3) 取本品块状者切断,在新鲜切面上滴加硝酸1滴, 类中药。常混 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
来源:主要来源植物的自然或人工引起产 生的分泌物或人工提取的粗加工品。
组成:二萜烯和三萜烯的衍生物以及木脂 素类。
树脂的分类:
1.单树脂类(resina):不含或少含挥发油及树胶。 (1)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2)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脂、血竭。 (3) 混合树脂:无明显主成分,如羊乳脂。 2.树胶树脂类(gummi-resina):主成分为树脂、 树胶,如藤黄。
(4) 取本品0.2g,置10ml刻度试管中,加无水乙醇至 刻度,用玻棒捣碎,浸渍30分 钟,滤过,取滤液 0.2ml,置5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 照分光光度法(附 录Ⅴ A)测定,在323nm和波 长处应有最大吸收。
血竭 Sanguis Draconis
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 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 【性状】本品略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表 面暗红粉,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 粉。质硬 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 色。气微,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 软化。
冰片 Broneolum Syntheticum
本品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 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 具挥发性, 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 本品在 乙醇、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 溶。 熔点 应为205 ~210℃(附录Ⅶ C)。 【鉴别】 (1) 取本品10mg,加乙醇数滴使溶 解,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 ~2滴, 即显紫色。
3.油胶树脂类(oleo-gummi resina):胶树脂含大 量挥发油,如乳香、没药、阿魏。
4.胶树脂类(oleo- resina):主成分为树脂和挥发 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油胶树脂。
5.香树脂类(balsamun):油树脂中含多量的游离 芳香酸,如苏合香、安息香。
树脂类型的确定
树脂
加水蒸馏
挥发油 残留物
乙醚提取
树胶 用乙醇洗残渣 蒸干 水液
醚液
1%NaOH提取
残渣 蒸干 醚液 碱液 HCl 游离树脂酸
NaOH醇液加热
树脂醇的乙酸酯
醚液 乙酰化 树脂烃
皂化液 乙醚提取
水液 酸化 结合树脂酸
通性与鉴定
树脂通性:多为无定形的固体,表面有光 泽,质硬脆。不容于水,也不吸水膨胀, 易溶于醇、醚、氯仿等有机溶剂。而树胶 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鉴定:溶解度、灰分、酸价、皂化价、碘 价、醇不溶物、香脂酸的含量。
乳香 Olibanum
没药 Myrrha
阿魏 Benzoinum
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 魏 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 或阜康阿魏 Ferula fukanensis K. M. Shen 的树脂。
(2) 取本品3g,加硝酸10ml,即产生红棕色的 气体,待气体产生停止后,加水20 ml,振 摇,滤过,滤渣用水洗净后,有樟脑臭。
五倍子 Galla Chinensis
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 杨Rhus potaninii Maxim. 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 叶上的虫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