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舞蹈文化,中国舞蹈家协会制定了一份完整版的中国舞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提高中国舞蹈的教学水平。
一、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的基本功是舞者展示舞蹈技巧和表达情感的基础。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拉伸、力量训练和平衡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
二、中国舞蹈史与理论中国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舞蹈的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不同舞蹈形式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中国舞蹈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三、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雅、独特的舞姿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中国民间舞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人民生活和文化的真实反映,它丰富多样、充满活力。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舞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五、中国现代舞中国现代舞是中国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和发展,它融合了西方舞蹈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现代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舞的创新精神和个人表达能力。
六、舞蹈创作与演出舞蹈创作和演出是舞者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舞蹈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意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舞蹈演出,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舞蹈教学方法与实践舞蹈教学方法和实践是培养学生舞蹈技能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舞蹈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素养。
舞蹈简史教学大纲

XXXXX学院《舞蹈简史》教学大纲授课学院:授课教师:职称:专业班级: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舞蹈的历史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舞蹈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的文化、历史的根源有所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整体的艺术素质。
为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可培养中国舞蹈历史研究和进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类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远古及夏商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百兽率舞之民舞源头,乐舞交流的发轫,君王首领开创纪功乐舞先河(二)教学具体内容1.源于现实的舞蹈发端2.社会各阶层参与的夏商时期舞蹈3.远古及夏商的民众舞蹈形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夏商时期的舞蹈(四)考试内容及要求岩画舞蹈涉及哪些主题夏代君王为什么与舞蹈相关商代主要有哪些舞蹈。
第二章周代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周代为何是雅乐舞的璀璨时期,周代为何是以女乐为主体的“新乐”勃兴之时,周代为何是舞蹈观念得到建立和制衡的时期。
(二)教学具体内容1.分封制和周代的礼乐舞蹈2.作为人才培养手段的礼乐舞蹈的教育3.农耕社会中的周代的祭祀舞蹈4.生产资料再分配与周代舞蹈的分流5.基于现实的各种乐舞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何为“礼崩乐坏”,礼乐舞蹈的式微,女乐舞蹈的兴起(四)考试内容及要求西周的舞蹈整体局面和风貌“女乐”的概念是何时出现的先秦诸子中有的乐舞学说西周的制礼作乐与六代舞的关系第三章汉代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汉代人对舞蹈与前代不同的理解和不同态度,汉人的乐舞观深刻影响了此后历朝历代。
(二)教学具体内容1.丰富多彩的“百戏”舞蹈。
2.轶态瑰姿的“女乐”与舞蹈逸事。
3.雅乐与宴乐。
4.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5.汉代的乐舞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幻想与现实相融的社会意识,厚重与轻疾共存的审美形态(四)考试内容及要求汉代“女乐”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俗乐舞在汉代宫廷取得了合法的地位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魏晋南北朝建立了“清商乐舞”和“胡乐胡舞”两大体系,这个时代为舞蹈发展创造的价值。
《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hinese dance history课程编码:130220024总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适用对象:音乐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舞蹈特长)学生先修课程:舞蹈赏析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舞蹈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原始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1-1 原始舞蹈的种类1-2 原始舞蹈的性质重点:掌握舞蹈的起源学说难点:舞蹈与原始生活的关系第2章:夏商时期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奴隶女乐2-1 祭祀舞蹈与“巫”重点:夏商周舞蹈的特点难点:舞蹈在此阶段的变化第3章:两周时期的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3-1 “雅乐”的建立与制度化3-2 乐舞教育3-3 “礼崩乐坏”与民间舞3-3 “百家争鸣”中的乐舞理论重点:两周时期舞蹈发展的特点难点:各家乐舞理论的观点第4章:汉代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 “百戏”舞蹈4-2 即兴舞与礼乐舞蹈4-3 汉代著名舞人与舞目4-4 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成就重点: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成就难点: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第5章:魏晋南北朝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5-1 清商乐5-2 中西乐舞交流5-3 唐代舞蹈的奠基重点:清商乐的发展难点:魏晋南北朝舞蹈的转折发展第6章:辉煌唐舞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6-1 社会生活舞蹈6-2 宫廷乐舞6-3 宗教舞蹈6-4 皇家乐舞设施6-5 舞谱与舞论重点:唐代舞蹈的特点难点: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第7章:宋元明清舞蹈授课学时:47-1 宋宫廷“队舞”与乐舞7-2 元杂剧中的舞蹈7-3 戏曲舞蹈7-4 舞学舞谱重点:宋代舞蹈的特征难点:宋元明清舞蹈产生转折变化的原因三、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48,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16。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舞蹈史英文名称:H i story of Dance课程编号:x2116151学时数:32学分数:2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舞蹈史》是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沿着中国社会开展的历史轨迹,阐述舞蹈开展的历史。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 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开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原始舞蹈产生与开展的轨迹1、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1、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1、3反映征战生活的古武舞1、4原始祭祀舞重点与难点:了解原始人与舞蹈的关系,掌握原始舞蹈的由来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开展2、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2、2祭祀舞的开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重点与难点: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3、两周时期舞蹈的开展和变革3、1强化舞蹈的教化和政治作用3、2 “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3、3表演性舞蹈的开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3、4乐舞理论重点与难点:了解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目的和意义;弄清“礼崩乐坏”与民间乐舞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艺术规律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开展的汉代4、1舞蹈开展的广度和深度4、2舞蹈艺术水平的提高重点与难点:注意汉代舞蹈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开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5、1《清商乐》的开展与演变5、2 “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5、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5、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舞蹈在中国舞蹈开展史上的特殊意义6、辉煌唐舞6、1舞蹈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6、2舞蹈艺术的高度开展重点与难点:了解唐代舞蹈兴盛的原因及表现7、舞蹈艺术开展的转折期一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7、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7、2宋代一古代舞蹈开展的转折点7、3金承辽舞融宋舞7、4西夏舞迹重点与难点:掌握宋代是中国舞蹈史上重要转折期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8、1宫廷宴乐8、2源远流长的各族民间舞蹈8、3戏曲舞蹈的开展重点与难点:明确戏曲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新形式,以及了解戏曲舞蹈的发生与开展。
舞蹈中国舞完整版教学大纲

舞蹈中国舞完整版教学大纲舞蹈是一门艺术形式,它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音乐的配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中国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舞蹈,制定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中国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和宗教仪式。
在古代,舞蹈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表达方式,用来祈求丰收和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形式,并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舞蹈风格。
二、中国舞蹈的分类和特点中国舞蹈可以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两大类。
古典舞注重舞者的技巧和形体美,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
民间舞则更加注重舞蹈的欢快和活泼,以及对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描绘。
中国舞蹈的特点是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者的表情,同时也强调舞者与音乐的和谐配合。
三、中国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中国舞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中国舞蹈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大纲,学生可以有序地学习不同类型的中国舞蹈,了解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中国舞蹈教学大纲的内容中国舞蹈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基础动作和技巧: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如舞步、转体、跳跃等。
这些基础动作是学习更高级舞蹈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重要环节。
2. 舞蹈历史和文化:学生需要了解中国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同类型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并学习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3. 编排和表演: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编排舞蹈,包括舞蹈的结构、动作的组合和舞台表演的技巧。
通过编排和表演,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舞蹈欣赏和批评: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欣赏和批评舞蹈作品,了解不同类型舞蹈的风格和特点,并能够对舞蹈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
五、中国舞蹈教学的挑战和展望中国舞蹈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资源有限等。
中国舞教案大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中国舞基础训练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舞蹈素养。
2. 掌握中国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提高舞蹈表现力。
三、教学对象:初学者四、教学时长: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五、教学内容:1. 课程一:舞蹈基本概念与历史- 了解中国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简述中国舞的历史与发展2. 课程二:舞蹈基本动作与技巧- 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手位、步位、脚位、身段等- 训练舞蹈基本技巧:勾绷脚、压腿、腰部训练、手臂训练等3. 课程三:舞蹈组合练习- 学习简单的舞蹈组合,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感和表现力- 分析组合中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4. 课程四:舞蹈排练与表演- 结合所学动作和技巧,编排简单的舞蹈作品- 进行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举办小型舞蹈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六、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舞蹈基本概念与历史- 讲解中国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简述中国舞的历史与发展- 学生观看中国舞表演视频,感受舞蹈魅力2. 第二节课:舞蹈基本动作与技巧- 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手位、步位、脚位、身段等- 训练舞蹈基本技巧:勾绷脚、压腿、腰部训练、手臂训练等 - 学生进行动作模仿,教师指导3. 第三节课:舞蹈组合练习- 学习简单的舞蹈组合,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感和表现力- 分析组合中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 学生进行组合练习,教师指导4. 第四节课:舞蹈排练与表演- 结合所学动作和技巧,编排简单的舞蹈作品- 进行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举办小型舞蹈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程度2. 学生掌握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的熟练程度3. 学生在舞蹈组合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4. 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舞台表现力八、教学资源:1. 中国舞教学视频2. 中国舞教材3. 音乐播放设备4. 舞蹈道具(如扇子、手绢等)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学生的身体安全,避免运动损伤2.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 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以下是一份可能适用于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大纲: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教授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技巧、风格和表现力。
学生将通过学习舞蹈动作、身体姿势、节奏感和表现力等方面,提高自己的舞蹈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和表现力,并能够在舞蹈中展现出来。
3.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三、教学内容
1. 身体基本姿势和动作
2. 舞蹈基本步伐和手势
3. 舞蹈组合和舞蹈片段
4. 舞蹈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
1. 示范和讲解
2. 练习和反复演练
3. 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
4. 观看舞蹈视频和演出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现力
2. 学生的舞蹈理解和表现力
3.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
六、教学材料
1. 中国古典舞教学视频
2. 中国古典舞音乐
3. 舞蹈练功服和舞蹈鞋
以上是一份可能适用于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大纲,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和教学时间进行调整。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一)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前言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
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
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
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
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2、画中的舞蹈形象二、原始舞蹈的种类1、图腾祭祀2、劳动生产3、战争生活三、原始舞蹈的性质1、强烈的功利目的2、高度的生命情调复习思考题:1、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
2、为什么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本章参考文献:《通史》《路史》《礼记·月令》《山海经·海外西经》《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史记·五帝本纪》《左传·昭十七年》《韩非子·十过》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第二章夏商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一)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前言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
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
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
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
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2、画中的舞蹈形象二、原始舞蹈的种类1、图腾祭祀2、劳动生产3、战争生活三、原始舞蹈的性质1、强烈的功利目的2、高度的生命情调复习思考题:1、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
2、为什么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本章参考文献:《通史》《路史》《礼记·月令》《山海经·海外西经》《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史记·五帝本纪》《左传·昭十七年》《韩非子·十过》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第二章夏商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习管“女乐”是为奴隶主的享乐服务的,但它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着人们在乐舞方面的审美意识的萌芽,显示出舞蹈艺术原始状态逐步走向文明的必然趋势。
与次同时,舞蹈在原始时期的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使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一、奴隶女乐1、以巨为美2、北里之舞二、祭礼舞蹈与巫1、“通天地四方者为巫”2、舞雩求雨三、纪功舞蹈1、《大》2、《桑林》复习思考题:此阶段得注意的舞蹈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本章参考文献:《吕氏春秋》《韩诗外传》《管子》《尸子》《路史》《古今图书集成》《盐铁论》《左传·襄十年》《竹书纪年》《庄子·养生主》《史记·殷本纪》第三章两周舞蹈本章要点:本章首先要了解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目的和意义,了解“雅乐”在“礼制”中的地位以及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六大舞”即为从黄帝始到周武五止的六代“圣王”之纪功舞蹈,主要用于祭祀;懂得周代的乐舞教育是我国最早的美育教育;弄清“礼崩乐坏”与民间乐舞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艺术规律上的原因;了解儒、道、墨三家的基本乐舞观,重点认识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一、“雅乐”的建立与制度化1、乐制与乐治2、《六大舞》3、《六小舞》二、乐舞教育1、仪表气质2、道德精神三、“礼崩乐坏”与民间舞蹈1、“紫之夺珠”2、“市也婆娑”四、宫廷女乐与政治生活1、丽靡鸾翔2、苎罗绝色五、蜡祭与傩祭1、举国若狂2、索室逐疫六、“百家争鸣”中的乐舞理论1、“乐与政通”2、“为乐非也”3、“大音希声”复习思考题:1、雅乐在西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2、“礼崩乐坏”的根源何在?3、儒、道乐舞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什么?本章参考文献:《周礼·春宫》《陈乐书》《乐记·宾牟贾》《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论语》《说苑》《左传·襄二十九年》《墨子·非乐》《礼记》《后汉书·礼仪志》《孔子家语》《拾遗记》第四章汉代舞蹈本章要点:本章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民间俗乐舞在汉代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
同时需要了解“百戏”的含义和演出形式,了解舞蹈的汉代是“百戏”的组成部分。
“百戏”的综合性质是使舞蹈深受影响,从而形成汉代舞蹈杂技性技巧的特征。
其次,由于汉代已经有了类似“舞蹈训练班”的经营以及较为普遍的女乐舞蹈活动,促成了为数可观的舞蹈人才的出现,她们高超的舞艺,对于提高汉代的舞蹈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生活中广泛的礼节舞和即兴舞,也促进了汉代舞蹈的发展。
同时,汉人的舞蹈意识开始成熟,集中体现在傅毅(舞赋)的舞蹈美学观点中。
一、“百戏”舞蹈1、巾袖舞2、道具舞3、杂技舞二、“四夷乐”1、鼓吹乐2、巴渝乐三、即兴舞与礼乐舞1、饮宴起舞2、以舞相属四、汉代著名舞人1、戚夫人2、李夫人3、赵飞燕五、汉舞审美特征1、古拙与天真2、柔美与狂欢3、凝重的韵律六、汉舞艺术成就1、纵向继承2、横向吸收复习思考题:1、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汉代舞蹈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什么?本章参考文献:《前汉书·武帝记》《前汉书·东方朔传》《前汉书·西城记》《独异记》《西京赋》《蜀都赋》《南都赋》《舞赋》《乐府诗集》《西经杂记》第五章魏晋南北朝舞蹈本章要点:本章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舞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
此期间,社会的动荡、民族和迁徙,促使了中原乐舞文化与各少数民族的乐舞文化长期交流相濡以墨;同时,玄学之风形成了人们精神的解放和人格的自由,使其勃发出特有的艺术创造精神,这一切,促成了魏晋南北朝乐舞的变革,奠定了唐代舞蹈金字塔的基石。
一、清商乐舞1、杂舞2、吴各西曲二、中西乐舞交流1、胡乐胡舞2、融合出新三、唐代舞蹈的奠基1、“软舞”的准备2、“健舞”的先声3、部伎的构架复习思考题:第六章隋唐五代舞蹈本章要点:本章集中介绍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唐代舞蹈的式样这多、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皆为空前。
具体需要了解唐代宫廷舞蹈的构成、内容和形式,认识唐代宫廷“燕乐”含义及功能。
了解“九部乐”、“十部乐”、“立部伎”、“坐部伎”、“健舞”、“软舞”、“歌舞戏”、“大曲”、“法曲”等不同的乐舞类别,了解唐代舞蹈的审美理想和宗教舞蹈世俗化的倾向。
认识唐代统治者利用乐舞歌功颂是唐舞高度发展的重要的原因。
懂得唐代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黄金时代,是于其政治的开朗、经济的繁荣和艺术上的广采博取、立足自我完全不可分的。
同时,也应懂得在艺术发展规律制约下,在唐代舞蹈的高峰之后将会出现的必然趋势。
一、宫廷舞蹈1、九、十部乐2、软舞、健舞3、大曲、歌舞戏二、社会生活舞蹈1、元宵百戏2、节日踏歌三、宗教舞蹈1、佛事之舞2、尚仙之舞3、祭祀之舞四、皇家乐舞设施1、太常寺2、教坊3、梨园五、舞谱与舞论1、敦煌舞谱残卷2、文赋中的乐舞思想六、五代十国舞蹈1、伎人歌舞2、太常雅乐复习思考题:1、唐代宫廷乐舞机构对唐舞的发展有无积极影响?为什么?2、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是什么?本章参考文献:《旧唐书·音乐志》《唐会要》《唐诗纪事》《太平广记》《隋书·音乐志》《教坊记》《北里志》《通典·乐章》《乐府杂录》《杜阳杂编》《新唐书·百官志》《南部新书》《津阳门诗》第七章宋元舞蹈本章要点:本章重点掌握宋元是中国舞蹈史上的第二个转折时期。
宋舞的形式与结构,已同过去的舞蹈有了较大差异,最突出的是其歌、舞、念、答的结合,使宋舞具有了叙事性、性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而其叙事性、情节性、综合性又是在一种固定的程式中来体现。
所以,宋代舞蹈是在对韵味、情趣、意境的追求中,在对本身的赏玩中来表现主观精神境界的。
宋元舞蹈的程式性、情节性和综合性,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功能,奠定了戏曲的基础,同时,其高度的程式化,成为中国舞蹈符号体系形成的标志。
一、宋宫廷“队舞”1、《小儿队舞》2、《女弟子队》二、发间“舞队”1、技巧类2、情节类3、道具类三、元宫廷乐舞1、“乐队”2、十六天魔舞四、杂剧中的舞蹈1、剧情舞蹈2、纯舞表演复习思考题:1、宋代舞蹈的特征是什么?2、宋元舞蹈的意义何在?参考书目:《武林旧事》《梦溪笔谈》《元典章》《辍耕录》《陈乐书》《元史·刑法志》《宋诗纪事》《宋史·乐志》《新元史·乐志》《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盛录》《续文献通考》第八章明清舞蹈本章要点:本章要求学生明确戏曲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新形式,在戏曲舞蹈里,舞蹈的传统和某些精华被保留下来,并在一整套严格规范下进行表演,其虚拟性和抽象性都在非常强,远远不是过去的舞蹈能与之抗衡的。
戏曲舞蹈的虚拟表演,使戏曲的舞台时空始终保持着不确定性以及不断变化的灵活性而显示出高度的自由,故中国戏曲舞蹈虽然程式严明,却于谨严中见丰富、于套路中显变化,以有限的舞台时空展不无限的舞台意象,此乃戏曲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
另外,本章还要求学生懂得,明代朱载的“转之一字,众妙之门”的理论,是中国舞蹈形式特征及意象精神的高度总结。
一、皇宫乐舞1、飨宴乐舞2、祭祀乐舞二、戏曲舞蹈1、“以歌舞演故事”2、艺术特征三、民俗舞蹈1、汉族民间舞蹈2、兄弟民族舞蹈四、纯舞余绪1、惊鸿舞《观音》2、小娥擅“凌波”五、舞学舞谱1、“转之一字,众妙之门”2、舞谱舞图复习思考题:1、你怎样认识戏曲舞蹈?2、朱载“转之一字,众妙之门”的命题其意义何在?本章参考文献:《明史·乐志》《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史稿·乐志》《皇朝通典》《乐律全书·律吕精义外篇》附课时分配表中国舞蹈史(二)中国现、当代舞蹈史部分前言中国舞蹈源远流长,根叶深茂。
它随着历史的长河,从远古流至今天,又将从今天流向未来。
中国现、当代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它既保存了数千年中华舞蹈的传统,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化发展。
虽然兴衰荣枯时有起伏曲折,但历史向我们证实:舞史悠悠、舞星灿烂、舞学精深的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它还以博大的胸怀,归纳百川、荟萃中外,逐步形成以我为主、多元并存、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态势,翘首以待新世纪的到来!一、课程的目的和要求《中国现代、当代舞蹈史》是联接中国古代舞蹈史和舞蹈现状的一条纽带。
百年沧桑、几度枯荣,有成功亦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
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实在是当代舞蹈家们不可缺少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