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

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舞蹈完整版中国舞教学大纲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舞蹈文化,中国舞蹈家协会制定了一份完整版的中国舞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提高中国舞蹈的教学水平。

一、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的基本功是舞者展示舞蹈技巧和表达情感的基础。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拉伸、力量训练和平衡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

二、中国舞蹈史与理论中国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舞蹈的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不同舞蹈形式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中国舞蹈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三、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雅、独特的舞姿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中国民间舞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人民生活和文化的真实反映,它丰富多样、充满活力。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舞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五、中国现代舞中国现代舞是中国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和发展,它融合了西方舞蹈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中国现代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舞的创新精神和个人表达能力。

六、舞蹈创作与演出舞蹈创作和演出是舞者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舞蹈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意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舞蹈演出,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舞蹈教学方法与实践舞蹈教学方法和实践是培养学生舞蹈技能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中国舞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舞蹈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素养。

舞蹈简史教学大纲

舞蹈简史教学大纲

XXXXX学院《舞蹈简史》教学大纲授课学院:授课教师:职称:专业班级: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舞蹈的历史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舞蹈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的文化、历史的根源有所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整体的艺术素质。

为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可培养中国舞蹈历史研究和进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类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远古及夏商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百兽率舞之民舞源头,乐舞交流的发轫,君王首领开创纪功乐舞先河(二)教学具体内容1.源于现实的舞蹈发端2.社会各阶层参与的夏商时期舞蹈3.远古及夏商的民众舞蹈形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夏商时期的舞蹈(四)考试内容及要求岩画舞蹈涉及哪些主题夏代君王为什么与舞蹈相关商代主要有哪些舞蹈。

第二章周代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周代为何是雅乐舞的璀璨时期,周代为何是以女乐为主体的“新乐”勃兴之时,周代为何是舞蹈观念得到建立和制衡的时期。

(二)教学具体内容1.分封制和周代的礼乐舞蹈2.作为人才培养手段的礼乐舞蹈的教育3.农耕社会中的周代的祭祀舞蹈4.生产资料再分配与周代舞蹈的分流5.基于现实的各种乐舞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何为“礼崩乐坏”,礼乐舞蹈的式微,女乐舞蹈的兴起(四)考试内容及要求西周的舞蹈整体局面和风貌“女乐”的概念是何时出现的先秦诸子中有的乐舞学说西周的制礼作乐与六代舞的关系第三章汉代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汉代人对舞蹈与前代不同的理解和不同态度,汉人的乐舞观深刻影响了此后历朝历代。

(二)教学具体内容1.丰富多彩的“百戏”舞蹈。

2.轶态瑰姿的“女乐”与舞蹈逸事。

3.雅乐与宴乐。

4.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5.汉代的乐舞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幻想与现实相融的社会意识,厚重与轻疾共存的审美形态(四)考试内容及要求汉代“女乐”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汉代“百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俗乐舞在汉代宫廷取得了合法的地位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舞蹈(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概述,魏晋南北朝建立了“清商乐舞”和“胡乐胡舞”两大体系,这个时代为舞蹈发展创造的价值。

《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hinese dance history课程编码:130220024总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适用对象:音乐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舞蹈特长)学生先修课程:舞蹈赏析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舞蹈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原始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1-1 原始舞蹈的种类1-2 原始舞蹈的性质重点:掌握舞蹈的起源学说难点:舞蹈与原始生活的关系第2章:夏商时期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奴隶女乐2-1 祭祀舞蹈与“巫”重点:夏商周舞蹈的特点难点:舞蹈在此阶段的变化第3章:两周时期的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3-1 “雅乐”的建立与制度化3-2 乐舞教育3-3 “礼崩乐坏”与民间舞3-3 “百家争鸣”中的乐舞理论重点:两周时期舞蹈发展的特点难点:各家乐舞理论的观点第4章:汉代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 “百戏”舞蹈4-2 即兴舞与礼乐舞蹈4-3 汉代著名舞人与舞目4-4 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成就重点: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成就难点: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第5章:魏晋南北朝舞蹈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5-1 清商乐5-2 中西乐舞交流5-3 唐代舞蹈的奠基重点:清商乐的发展难点:魏晋南北朝舞蹈的转折发展第6章:辉煌唐舞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6-1 社会生活舞蹈6-2 宫廷乐舞6-3 宗教舞蹈6-4 皇家乐舞设施6-5 舞谱与舞论重点:唐代舞蹈的特点难点: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第7章:宋元明清舞蹈授课学时:47-1 宋宫廷“队舞”与乐舞7-2 元杂剧中的舞蹈7-3 戏曲舞蹈7-4 舞学舞谱重点:宋代舞蹈的特征难点:宋元明清舞蹈产生转折变化的原因三、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48,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16。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舞蹈史英文名称:H i story of Dance课程编号:x2116151学时数:32学分数:2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舞蹈史》是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沿着中国社会开展的历史轨迹,阐述舞蹈开展的历史。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 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开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原始舞蹈产生与开展的轨迹1、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1、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1、3反映征战生活的古武舞1、4原始祭祀舞重点与难点:了解原始人与舞蹈的关系,掌握原始舞蹈的由来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开展2、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2、2祭祀舞的开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重点与难点: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3、两周时期舞蹈的开展和变革3、1强化舞蹈的教化和政治作用3、2 “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3、3表演性舞蹈的开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3、4乐舞理论重点与难点:了解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目的和意义;弄清“礼崩乐坏”与民间乐舞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艺术规律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开展的汉代4、1舞蹈开展的广度和深度4、2舞蹈艺术水平的提高重点与难点:注意汉代舞蹈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开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5、1《清商乐》的开展与演变5、2 “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5、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5、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舞蹈在中国舞蹈开展史上的特殊意义6、辉煌唐舞6、1舞蹈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6、2舞蹈艺术的高度开展重点与难点:了解唐代舞蹈兴盛的原因及表现7、舞蹈艺术开展的转折期一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7、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7、2宋代一古代舞蹈开展的转折点7、3金承辽舞融宋舞7、4西夏舞迹重点与难点:掌握宋代是中国舞蹈史上重要转折期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8、1宫廷宴乐8、2源远流长的各族民间舞蹈8、3戏曲舞蹈的开展重点与难点:明确戏曲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新形式,以及了解戏曲舞蹈的发生与开展。

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中国舞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袁禾教学大纲是中国舞蹈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舞蹈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一、背景中国舞蹈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在20世纪之前,中国舞蹈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大纲,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给中国舞蹈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推动中国舞蹈的发展和传承,袁禾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制定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

二、内容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是一部系统、全面的教学参考书。

它包括了中国舞蹈的起源、发展、流派、技巧和表演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大纲首先介绍了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宗教舞蹈、宫廷舞蹈到现代的民族舞蹈,梳理了中国舞蹈的发展脉络。

接着,教学大纲详细介绍了中国舞蹈的各个流派,如京剧舞蹈、民间舞蹈、少数民族舞蹈等。

每个流派都有详细的解析和示范,帮助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不同流派的特点和技巧。

此外,教学大纲还介绍了中国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和表演技巧,包括身体灵活性、舞蹈姿态、舞步和舞姿等方面的要求。

三、影响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对中国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教学大纲为中国舞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中国舞蹈的教学和评价更加科学和规范化。

其次,教学大纲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流派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舞蹈人才,推动中国舞蹈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教学大纲还促进了中国舞蹈的传承和交流,为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舞蹈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然而,中国舞蹈史袁禾教学大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中国舞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学大纲难以穷尽所有流派和技巧。

其次,教学大纲在内容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能完全代表中国舞蹈的全貌。

因此,教学大纲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舞蹈艺术的变化。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史(一)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前言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

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

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

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

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2、画中的舞蹈形象二、原始舞蹈的种类1、图腾祭祀2、劳动生产3、战争生活三、原始舞蹈的性质1、强烈的功利目的2、高度的生命情调复习思考题:1、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

2、为什么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本章参考文献:《通史》《路史》《礼记·月令》《山海经·海外西经》《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史记·五帝本纪》《左传·昭十七年》《韩非子·十过》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第二章夏商舞蹈本章要点: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编号:05203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从舞蹈的起源到历代舞蹈发展的状况,来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悠久历史,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识,增强对舞蹈文化事业的热爱。

通过对古代舞蹈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舞蹈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及在舞史上有影响的舞蹈、著名舞人。

重点掌握两周、汉代、隋唐三大舞蹈集成时期舞蹈的变革和发展。

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上去认识舞蹈。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本章要点: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来把握原始舞蹈与原始生活的紧密联系。

原始舞蹈的产生不是审美的需要,而是原始人必不可少和必须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及生存方式的需要。

第一节舞蹈的起源1、舞蹈起源于劳动2、最早的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3、崖画中的舞蹈形象第二节“求偶舞”的形成1、“求偶舞”形成的原因2、崖画中“求偶舞”的舞蹈形象第三节征战与古武舞1、“古武舞”与原始战争的紧密联系2、崖画中“古武舞”的舞蹈形象第四节原始宗教观与祭祀性舞蹈1、原始宗教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祭祀舞2、对氏族首领的图腾崇拜3、对本氏族徽号的图腾崇拜复习思考题:1、原始舞蹈与原始人类生存关系2、原始舞蹈得以保存、发展的因素第二章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质变与进化本章要点: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发展、夏商时代“乐舞奴隶”的出现,使原始舞蹈开始从自娱性表演向表演性方向转化,标志着舞蹈最早审美功能的体现。

商朝的神权社会,原始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第一节奴隶制度下的表演性舞蹈1、夏朝,乐舞开始步入表演性舞蹈范畴2、“以巨为美”、“北里之舞”的商朝第二节巫舞与宗教祭祀舞1、祭祀舞蹈发展兴盛的因素2、甲骨文中“”字与“”字的文字记载3、商代的“巫舞”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表演性舞蹈的发展是奴隶制时代的重要进程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奴隶时代舞蹈发生的质变和进化第三章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与变革本章要点:礼乐制的形成,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先王之乐”,成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特权的工具,“六代舞”、“六小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课程,并形成体制,是雅乐体系的开端;礼乐制的衰落和民间舞的兴盛与社会根源及艺术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儒家乐舞理论对中国古代舞蹈的深刻影响;楚舞的多种表演风格,标志着我国古代舞蹈最早的审美风格的形成。

中国舞蹈史教案模板

中国舞蹈史教案模板

中国舞蹈史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中国舞蹈专业本科生三、授课时间2学时,每学时45分钟四、授课教师张XX教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舞蹈特点;(2)掌握中国舞蹈的基本术语和舞蹈技巧;(3)学会欣赏和分析中国舞蹈作品,提高舞蹈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舞蹈的魅力;(3)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审美素养;(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中国舞蹈发展历程及其特点;(2)中国舞蹈的基本术语和技巧;(3)舞蹈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2、教学难点(1)舞蹈技巧的掌握和应用;(2)舞蹈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理解;(3)舞蹈实践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舞蹈视频,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如:“这段舞蹈属于哪个时期的舞蹈?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新知讲授(20分钟)(1)简要介绍中国舞蹈发展历程,讲解各个时期的舞蹈特点,如: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舞蹈风格;(2)详细讲解中国舞蹈的基本术语和技巧,如:身韵、手势、步伐等;(3)结合舞蹈作品,分析舞蹈结构、动作特点和表现主题。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舞蹈作品,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等方式,探讨该时期舞蹈的特点。

最后,每个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示范一段舞蹈,学生跟随练习,掌握基本动作和技巧。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学生正确掌握舞蹈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