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李商隐阅读练习题库
25《无题》阅读练习与答案

25《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5.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答:同意。
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6.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
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7.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
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8.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
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9.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答: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李商隐无题阅读答案

李商隐无题阅读答案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东风:春风。
无力:没有力量。
残:凋谢。
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
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
但:只。
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这里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
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
为:替。
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间隔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选自《李义山诗集》。
无题,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就以“无题”为名。
无题诗意旨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效劳,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
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写暮春时也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是:)(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四、古诗词鉴赏(4分)7.(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①,“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②的代称。
(2)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
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晓镜但愁云鬓改”意思是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所以“晓”的意思是早晨。
“青鸟殷勤为探看”意思是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信使的代称。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上句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下句以烛泪之“泪”来比方愁人之“泪”,形神极似。
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手段,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
春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的确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答案:(1)早晨信使(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九年级语文《无题》测试题(含答案)

《无题》测试题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分)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如果让你根据本诗的内容和情感拟写一个题目,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是( )A.思乡B.相思C.咏蚕D.怀古答案:B解题思路: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已经揭示主题,可见诗人表达的是离别相思之情,故以“相思”为题最为合适。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2.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始”的意思是( )A.最初的B.刚刚C.才D.开始答案:C解题思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其中“始”字的意思是才。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3.诗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历来被奉为经典,这两句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A.比喻、拟人B.双关、比喻C.双关、拟人D.拟人、夸张答案:B解题思路:“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因此这两句运用双关、比喻两种修辞。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写作手法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奉献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无比真切,读后使人落泪。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无题》李商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无题》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原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主旨】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习题】选择题:1、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公两层: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殘”比喻美好年华这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C.颈联中,“愁”“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与照。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无题》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无题》含答案阅读《无题》完成练习。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5.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以下那一首诗是这个作者写的?A.《浣溪沙》B.《赤壁》C.《长相思》D.《夜雨寄北》56.分析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中,2个“难”字的作用。
57.颔联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思”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常用来形容哪一类人?【答案】55.D 56.第一个“难”指客观条件相会困难,第二个“难”指主观感情上的难舍难分,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础。
57.“丝”含义双关,指的是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人。
【解析】5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C.是宋词,“浣溪沙”和“长相思”是词牌名,很多词人都写过;B.作者是杜牧;D.作者是李商隐;故选D。
56.本题考查字词分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意思是相爱的人,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承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两人因某种原因,相见是如此的困难。
好不容易有了见面的机会,当然倍加珍惜,所以分别时才会显得更加难受痛苦。
两个“难”字,突出他们的情深意重。
57.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这里用春蚕丝尽,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情的忠贞,且“丝”谐音“思”,用了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表达了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默默奉献的精神。
无题李商隐阅读练习题库

无题李商隐阅读练习题库1.下列对《无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D错)A.诗人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示,所以命为“无题”。
B.“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至死方休。
C.晓妆揽镜,但愁青春之消逝;凉夜吟诗,当感月光之清寒。
颈联表达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
D.“无多路”意为没有多远,因此诗到结尾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2.下列对《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是(“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错误。
故选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
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3.古诗赏析——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A.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B.颔联借助意象“春蚕”“蜡烛”,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C.“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观音娘娘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运用的是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B)A.首联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无题 李商隐】《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无题李商隐】《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无题李商隐】《无题》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五、慈悲为怀送惊喜,善良无价赢人生(10分)佚名①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李商隐阅读练习题库1.下列对《无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D错)A.诗人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示,所以命为“无题”。
B.“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至死方休。
C.晓妆揽镜,但愁青春之消逝;凉夜吟诗,当感月光之清寒。
颈联表达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
D.“无多路”意为没有多远,因此诗到结尾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2.下列对《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是(“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错误。
故选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
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3.古诗赏析——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A.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B.颔联借助意象“春蚕”“蜡烛”,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C.“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观音娘娘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运用的是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B)A.首联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百花残”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颔联诗人运用夸张、双关写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追求。
后来这两句常用来表现忠贞不二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C.颈联中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但愁”“应觉”均是诗人猜测之语,担心、怜惜之情尽显,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
D.尾联借神话故事表达关切之情。
意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
流露出诗人与恋人无法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
5.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运用的是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B )A.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
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B.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蚕、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著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又表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
C.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D.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6.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相反)A.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B.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痛苦难堪的意思,第二个是困难。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D.一“晓”一“夜”的时间,写尽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故D)A.首联把两种“ 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颔联两句中“方”“始”两字使痴情之意尽显,表现出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C.颈联“云鬓改”摹容貌,摹写因相思而未眠,早晨梳妆时鬓发脱落、容颜憔悴的情态。
D.尾联以青鸟作为诗人的使者,传达出书信传递到了爱人手上之后欣喜若狂的心境。
8.下列对诗歌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应是表达了相互关切之情,只能靠书信传情)A.这首爱情诗抒发了暮春时情人之间别离的伤感和痛苦执着的相思之情。
B.首句连用了两个“难”字,更显“别”的沉痛与哀绝。
C.颔联以谐音双关、比喻、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悠悠无尽、至死不渝的相思之情和执着追求的可贵精神。
D.尾联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了与情人间无法通过书信传情的痛苦之情。
9.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现在常用来表达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者都是用了诗句的比喻义,所以不“断章取义”。
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一个指相见难,第二个指离别难。
故选B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商隐,他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首联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相见难”,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C.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D.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1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相反)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残”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得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C )A.首联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
B.颔联表达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C.颈联“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夜吟”句是依靠着对方,感受到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D.尾联寄希望于“青鸟”,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12.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13.全诗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全诗抒发了诗人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愿望的追求14.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5. 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16.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7.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8.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19.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0.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首联两个“难”和写景表达了两人不忍分别;颔联用“丝方尽”“泪始干”抒发两人思念不止的眷恋深情;颈联以女子别后的担心,流露两人彼此之间劝慰;尾联以强作宽慰语更显思念之深切。
21.这首诗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颔联以_象征_手法描写___至死不渝的爱情_,最为精彩感人。
22.“东风无力百花残”中的“东风”的意思是_春风__,“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是谐音双关,既指蚕吐的“丝”,又隐指_相思之“思”__。
23.首联连用两个“难”,第一个“难”是困难的意思,第二个“难”的意思是难舍、难受 _,作者突出强调的是__第二个难(或:别亦难)___。
24.“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25.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26.用自己的话描绘“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画面,并说说这句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暮春时节,东风那么无力,百花凋谢,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
作用:烘托诗人面对离别时的忧愁和悲伤。
27.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东风是无力的,百花残败凋零的。
两意象既交待了离别的时间(暮春)。
也为诗歌渲染了一层凄凉无奈的意境。
抒发了男女主人公在离别即将来临时心情的痛苦难堪。
28.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中“残”字妙在何处?“残”字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诗人)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情景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使人有一种凄楚的感觉。
29.请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品析“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话。
象征手法,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的艰难,体现诗人相思之苦,离别之痛。
30.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秒在首联”,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妙处么?“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别时凄楚的气氛。
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