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数学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专题训练有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证明 专题复习训练题 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证明专题复习训练题1.如图,下面的推理正确的是( )A.∵∠1=∠2,∴AB∥CDB.∵∠ABC+∠BCD=180°,∴AD∥BCC.∵∠3=∠4,∴AD∥BCD.∵∠ABC+∠DAB=180°,∴AD∥BC2.如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D∥BC的是( )A.∠DAC=∠BCA B.∠DCB+∠ABC=180°C.∠ABD=∠BDC D.∠BAC=∠ACD3.如图,直线l1∥l2,∠1=40°,∠2=75°,则∠3等于( )A.55° B.60° C.65° D.70°4.一只因损坏而倾斜的椅子,从背后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两组对边的平行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若∠1=75°,则∠2的大小是( )A.75° B.115° C.65° D.105°5. 如图,在△ABC中,∠ACB=90°,CD∥AB,∠ACD=40°,则∠B的度数为( )A.40° B.50° C.60° D.70°6.如图,AE平分∠BAC,CE平分∠ACD,不能判定AB∥CD的条件是( )A.∠1=∠2 B.∠1+∠2=90°C.∠3+∠4=90° D.∠2+∠3=90°7. 如图,AB∥CD∥EF,AC∥DF.若∠BAC=120°,则∠CDF等于( )A.60° B.120° C.150° D.180°8. 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示的方式折叠,则∠α的度数是( )A.50° B.60° C.75° D.85°9. 如图,在△ABC中,∠A=63°,直线MN∥BC,且分别与AB,AC相交于点D,E,若∠AEN=133°,则∠B的度数为_______.10.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a∥b,∠1=40°,∠2=70°,则∠3=_______度.11. 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已知:如图所示,∠1和∠D互余,∠C和∠D互余.求证:AB∥CD.证明:∵∠1和∠D互余(已知),∴∠1+∠D=90°(________________).∵∠C和∠D互余(已知),∴∠C+∠D=90°(________________).∴∠1=∠C(__________).∴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如图,AB∥DE,∠1=∠2,试判断AE与D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3. 命题“若a是自然数,则代数式(5a+2)(5a+1)+3的值是5的倍数”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认为是假命题,请说明理由;如果认为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14. 如图,AB,CD相交于点O,且∠C=∠1,试问:当∠2与∠D的大小关系为何时,有AC∥BD?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8 DACDB AAC9. 70°10. 11011. 互余的定义互余的定义等量关系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 解:AE∥DC.理由:∵AB∥DE,∴∠1=∠AED.∵∠1=∠2,∴∠AED=∠2.∴AE∥DC.13. 解:是真命题.证明如下:原式=5(5a2+3a+1).∵a是自然数,则代数式5a2+3a+1是自然数.∴代数式(5a+2)(5a+1)+3的值是5的倍数.14. 解:当∠2=∠D时,AC∥BD.证明:∵∠1=∠2,∠C=∠1,∴∠2=∠C,当∠D=∠2时,有∠C=∠D,∴AC∥BD.。
最新2018重庆中考数学25题几何证明

2017年12月04日月之恒的初中数学组卷一.解答题(共 小题).( 贵港)已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动点 在斜边 所在的直线上,以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其中 ,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 ,若点 在线段 上,且 , ,则:线段 , ;猜想: , ,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如图 ,若点 在 的延长线上,在( )中所猜想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利用图 给出证明过程;( )若动点 满足 ,求的值.(提示:请利用备用图进行探求).( 保亭县模拟)如图 ,在 和 中, , , 与 交于 , 与 、 分别交于 、.( )试说明 ;( )如图 , 不动,将 从 的位置绕点 顺时针旋转,当旋转角 为多少度时,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当 时,在( )的条件下,求四边形 的面积..( 春 嘉兴期末)如图,菱形 中, ,有一度数为 的 绕点 旋转.( )如图 ,若 的两边 , 分别交 , 于点 , ,则线段 , 的大小关系如何?请证明你的结论;( )如图 ,若 的两边 , 分别交 , 的延长线于点 , ,则线段 ,还有( )中的结论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营口)【问题探究】( )如图 ,锐角 中分别以 、 为边向外作等腰 和等腰 ,使 , , ,连接 , ,试猜想 与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深入探究】( )如图 ,四边形 中, , , ,求 的长.( )如图 ,在( )的条件下,当 在线段 的左侧时,求 的长..( 菏泽)如图,已知 , 是直线 上的点, .( )如图 ,过点 作 ,并截取 ,连接 、 、 ,判断 的形状并证明;( )如图 , 是直线 上一点,且 ,直线 、 相交于点 , 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春 重庆校级期末)如图 , 中, 于点 , 于点 ,连接.( )若 , , ,求 的周长;( )如图 ,若 , , 的角平分线 交 于点 ,求证: ;( )如图 ,若 , ,将 沿着 翻折得到 ,连接 、 ,请猜想线段 、 、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于洪区一模)如图 ,在 中, 为锐角,点 为射线 上一点,连接 ,以 为一边且在 的右侧作正方形 .( )如果 , ,当点 在线段 上时(与点 不重合),如图 ,线段 、 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线段 、 的数量关系为;当点 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 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如果 , 是锐角,点 在线段 上,当 满足什么条件时, (点 、 不重合),并说明理由..( 绍兴)( )如图 ,正方形 中,点 , 分别在边 , 上, ,延长 到点 ,使 ,连结 , .求证: .(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 中, , ,点 , 在边 上,且 ,若 , ,求 的长..( 东营)( )如图( ),已知:在 中, , ,直线 经过点 , 直线 , 直线 ,垂足分别为点 、 .证明: .( )如图( ),将( )中的条件改为:在 中, , 、 、 三点都在直线 上,并且有 ,其中 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拓展与应用:如图( ), 、 是 、 、 三点所在直线 上的两动点( 、 、 三点互不重合),点 为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 和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 、 ,若 ,试判断 的形状..( 昭通)已知 为等边三角形,点 为直线 上的一动点(点 不与 、 重合),以 为边作菱形 ( 、 、 、 按逆时针排列),使 ,连接 .( )如图 ,当点 在边 上时,求证: ; ;( )如图 ,当点 在边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 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 、 、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 ,当点 在边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 、 、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常德)已知两个共一个顶点的等腰 , , ,连接 , 是 的中点,连接 、 .( )如图 ,当 与 在同一直线上时,求证: ;( )如图 ,若 , ,求 , 的长;( )如图 ,当 时,求证: ..( 庐阳区校级模拟)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 拼在一起(图 ). 不动,( )若将 绕点 逆时针旋转,连接 , 是 的中点,连接 、 (图 ),证明: .( )若将图 中的 向上平移, 不变,连接 , 是 的中点,连接 、 (图 ),判断并直接写出 、 的数量关系.( )在( )中,若 的大小改变(图 ),其他条件不变,则( )中的 、 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武汉模拟)已知 中, .( )如图 ,在 中,若 ,且 ,求证: ;( )如图 ,在 中,若 ,且 垂直平分 , , ,求 的长;( )如图 ,在 中,当 垂直平分 于 ,且 时,试探究 , ,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长春)感知:如图 ,点 在正方形 的边 上, 于点 , 于点 ,可知 .(不要求证明)拓展:如图 ,点 、 分别在 的边 、 上,点 、 在 内部的射线 上, 、 分别是 、 的外角.已知 , ,求证: .应用:如图 ,在等腰三角形 中, , > .点 在边 上, ,点 、 在线段 上, .若 的面积为 ,则 与 的面积之和为..( 昌平区模拟)( )如图,在四边形 中, , , 、 分别是边 、 上的点,且 .求证: ;( )如图,在四边形 中, , , 、 分别是边 、 上的点,且 ,( )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如图,在四边形 中, , , 、 分别是边 、 延长线上的点,且 ,( )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哈尔滨模拟)已知 是等腰三角形, , 为边 上任意一点, 于 , 于 ,且 , 分别在边 , 上.( )如图 ,当 是等边三角形时,证明: .( )如图 ,若 中, ,探究线段 , ,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如图 ,若 中, , , ,利用你对( ),( )两题的解题思路计算出线段 ( > )的长..( 绍兴)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特殊情况 探索结论当点 为 的中点时,如图 ,确定线段 与的 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填 > , < 或 ).( )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 与 的大小关系是: (填 > , < 或 ).理由如下:如图 ,过点 作 ,交 于点 ,(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 中,点 在直线 上,点 在直线 上,且 .若 的边长为 , ,求 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 沈阳)已知, 为等边三角形,点 为直线 上一动点(点 不与 、 重合).以 为边作菱形 ,使 ,连接 .( )如图 ,当点 在边 上时,求证: ; 请直接判断结论 是否成立;( )如图 ,当点 在边 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结论 是否成立?请写出 、 、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如图 ,当点 在边 的延长线上时,且点 、 分别在直线 的异侧,其他条件不变,请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 、 、 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 梅州)如图 ,已知线段 的长为 ,点 是 上的动点( 不与 , 重合),分别以 、 为边向线段 的同一侧作正 和正 .( )当 与 的面积之和取最小值时, ;(直接写结果)( )连接 、 ,相交于点 ,设 ,那么 的大小是否会随点 的移动面变化?请说明理由;( )如图 ,若点 固定,将 绕点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小于 ),此时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只需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 抚顺)如图 ,在 中, , , 为斜边 上的中线,将 绕点 顺时针旋转 ( < < ),得到 ,点 的对应点为点 ,点 的对应点为点 ,连接 、 .( )判断 与 的位置、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若连接 、 ,请直接写出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 能形成哪些特殊四边形;( )如图 ,将 中 改成 时,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为多少度时( )中的两个结论同时成立..( 安徽模拟)如图,在 中, , ,且 > , 于 , 于 , 于 .( )在图( )中, 是 边上的中点,计算 和 的长(用 , 表示),并判断 与 的关系.( )在图( )中, 是线段 上的任意一点, 与 的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证明你的结论;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在图( )中, 是线段 延长线上的点,探究 、 与 的关系.(不要求证明).( 丹东)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 中,点 , , 分别为边 , , 的中点, 为直线 上一动点, 为等边三角形(点 的位置改变时, 也随之整体移动).( )如图 ,当点 在点 左侧时,请你判断 与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 是否在直线 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如图 ,当点 在 上时,其它条件不变,( )的结论中 与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 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若点 在点 右侧时,请你在图 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 )的结论中 与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铁岭) 是等边三角形,点 是射线 上的一个动点(点 不与点 、 重合), 是以 为边的等边三角形,过点 作 的平行线,分别交射线 、 于点 、 ,连接 .( )如图( )所示,当点 在线段 上时.求证: ;探究四边形 是怎样特殊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如图( )所示,当点 在 的延长线上时,直接写出( )中的两个结论是否成立;( )在( )的情况下,当点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 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201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经典(几何)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经典题(几何)(二)几何试题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 在AB 边上.四边形EFGB 也为正方形,设△AFC 的面积为S ,则 ( )A .S=2B .S=2.4C .S=4D .S 与BE 长度有关2、正方形ABCD 、正方形BEFG 和正方形RKPF 的位置如图4所示,点G 在线段DK 上,正方形BEFG 的边长为4,则DEK △的面积为: (A)10 (B)12 (C)14 (D)163、如图,矩形ABCD 中,3AB =cm ,6AD =cm ,点E 为AB 边上的任意一点,四边形EFGB 也是矩形,2EF BE =,则AFC S =△ 2cm .4、 如图,在△ABC 中, ο70=∠CAB . 在同一平面内, 将△ABC 绕点A 旋转到△//C AB 的位置, 使得AB CC ///, 则=∠/BAB ( )A. ο30 B. ο35 C. ο40 D. ο50 5、如图,1P 是一块半径为1的半圆形纸板,在1P 的左下端剪去一个半径为12的半圆后得到图形2P ,然后依次剪去一个更小的半圆(其直径为前一个被剪掉半圆1的半径)得图形34,,,,n P P P L L ,记纸板n P 的面积为n S , 试计算求出2S = ;3S = ;并猜想得到1n n S S --= ()2n ≥。
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18AD BC PEF =∠=o ,,则PFE ∠的度数是 .(第16题)CFD BE A P (第6题)ADCEF GB 3题图 D ABRP F CGK图4E8题10题 12题7、如图,点G 是ABC △的重心,CG 的延长线交AB 于D ,5cm GA =,4cm GC =,3cm GB =,将ADG △绕点D 旋转180o得到BDE △,则DE = cm ,ABC △的面积= cm 2.8、如图,已知梯形ABCD ,AD BC ∥,4AD DC ==,8BC =,点N 在BC 上,2CN =,E 是AB 中点,在AC 上找一点M 使EM MN +的值最小,此时其最小值一定等于( ) A .6B .8C .4D .439、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图示方法放置(直角顶点重合),则AOB DOC ∠+∠= o.10、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取一点E ,连接AE 、BE 、DE .过点A 作AE 的垂线交DE 于点P .若AE=AP =1,PB = 5 .下列结论:①△APD ≌△AEB ;②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为 2 ;③EB ⊥ED ;④S △APD +S △APB =1+ 6 ;⑤S 正方形ABCD =4+ 6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 .①③④B .①②⑤C .③④⑤D .①③⑤11、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BCD =90°,AD ∥BC ,BC =CD ,E 为梯形内一点,且∠BEC =90°,将△BEC 绕C 点旋转90°使BC 与DC 重合,得到△DCF ,连EF 交CD 于M .已知BC =5,CF =3,则DM:MC 的值为 ( ) A.5:3 B.3:5 C.4:3 D.3:412、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AD=2,将腰CD 以D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 ,AE 、DE ,△ADE 的面积为3,则BC 的长为 . 13、如图,四边形OABC 为菱形,点B 、C 在以点O 为为圆心的上,若OA = 3,∠1 = ∠2,则扇形OEF 的面积为_________.14、 如图,点P 是∠AOB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 作PC ∥OA 交OB 于点C.若∠AOB = 60o,OC = 4,则点P 到OA 的距离PD 等于__________. 15、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BC =,4A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CE 的长为( )A .32 B .76 C .256D .2B AC D O P (第14题) AD B EC (第15题) ABE G CD(第7题)C D AO B30°45°A D EM(第11题(第13题)O A B C F 1 2 E E D(第20题)16、如图,⊙P 内含于⊙O ,⊙O 的弦AB 切⊙P 于点C ,且OP AB //.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9,则弦AB 的长为( )A .3B .4C .6D .917、如图,等腰△ABC 中,底边a BC =,︒=∠36A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BCD ∠的平分线交BD 于E ,设215-=k ,则=DE ( )A .a k 2B .a k 3C .2k aD .3ka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D 、CD 、AC 的中点,要使四边形EFGH 是菱形,四边形ABCD 还应满足的一个条件是19、如图,把矩形纸条ABCD 沿EF 、GH 同时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的P 点处,若∠FPH=90°,PF=8,PH=6,则矩形ABCD 的边BC 长为 . 20、.梯形ABCD 中AB ∥CD ,∠ADC +∠BCD =90°,以AD 、AB 、BC 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 1、S 2、S 3 ,且S 1 +S 3 =4S 2,则CD =( )A. 2.5ABB. 3ABC. 3.5ABD. 4AB21、如图,在□ABCD 中,AB =3,AD =4,∠ABC =60°,过BC 的中点E 作EF ⊥AB ,垂足为点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 ,则△DEF 的面积是 .22、如图,已知a ∥b ,∠1=70°,∠2=40°,则∠3= __________。
精品上海市各区2018届精品中考二模数学分类汇编:几何证明专题(含答案)

上海市各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几何证明专题宝山区、嘉定区23.(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6分)如图6,在正方形ABCD 中,点M 是边BC 上的一点(不与B 、C 重合),点N 在CD 边的延长线上,且满足︒=∠90MAN ,联结MN 、AC ,MN 与边AD 交于点E . (1)求证;AN AM =;(2)如果NAD CAD ∠=∠2,求证:AE AC AM ⋅=2.23.证明:(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AB =,︒=∠=∠=∠=∠90BCD ADC B BAD ……1分 ∴︒=∠+∠90MAD MAB ∵︒=∠90MAN∴︒=∠+∠90MAD NAD ∴NAD MAB ∠=∠………1分 ∵︒=∠+∠180ADC ADN ∴︒=∠90ADN ……1分 ∴ADN B ∠=∠……………………1分 ∴△ABM ≌△ADN ………………………1分 ∴AN AM = ……………………………1分(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C 平分BCD ∠和BAD ∠∴︒=∠=∠4521BCD BCA ,︒=∠=∠=∠4521BAD CAD BAC ……1分 ∵NAD CAD ∠=∠2 ∴︒=∠5.22NAD∵NAD MAB ∠=∠ ∴︒=∠5.22MAB ………1分 ∴︒=∠5.22MAC ∴︒=∠=∠5.22NAE MAC ∵AN AM =,︒=∠90MAN ∴︒=∠45ANE∴ANE ACM ∠=∠…………………1分图6图6∴△ACM ∽△ANE …………1分 ∴ANACAE AM =……1分 ∵AN AM =∴AE AC AM ⋅=2…………1分长宁区23.(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5分,第(2)小题7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在BC 的延长线,联结AE 分别交BD 、CD 于点 G 、F ,且AG GF BE AD =. (1)求证:AB //CD ;(2)若BD GD BC ⋅=2,BG =GE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3.(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5分,第(2)小题7分)证明:(1)∵BC AD // ∴BG DG BE AD = (2分)∵AG GFBE AD =∴AGGF BG DG = (1分) ∴ CD AB // (2分) (2)∵BC AD //,CD AB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C=AD (1分) ∵ BD GD BC ⋅=2∴ BD GD AD ⋅=2即ADGDBD AD =又 ∵BDA ADG ∠=∠ ∴ADG ∆∽BDA ∆ (1分) ∴ABD DAG ∠=∠∵CD AB // ∴BDC ABD ∠=∠ ∵BC AD // ∴E DAG ∠=∠∵BG =GE ∴E DBC ∠=∠ ∴DBC BDC ∠=∠ (3分) ∴BC=CD (1分)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 (1分)ACDEF GB第23题图崇明区23.(本题满分12分,第(1)、(2)小题满分各6分)如图,AM 是ABC △的中线,点D 是线段AM 上一点(不与点A 重合).DE AB ∥交BC 于点K ,CE AM ∥,联结AE . (1)求证:AB CMEK CK=; (2)求证:BD AE =.23.(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6分) (1)证明:∵DE AB ∥∴ ABC EKC =∠∠ ……………………………………………………1分∵CE AM ∥∴ AMB ECK =∠∠ ……………………………………………………1分∴ABM EKC △∽△ ……………………………………………………1分 ∴AB BMEK CK=………………………………………………………1分 ∵ AM 是△ABC 的中线∴BM CM = ………………………………………………………1分∴AB CMEK CK=………………………………………………………1分 (2)证明:∵CE AM ∥∴DE CMEK CK =………………………………………………………2分 又∵AB CMEK CK=∴DE AB = ………………………………………………………2分 又∵DE AB ∥(第23题图)ABK MCDE∴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 …………………………………………1分 ∴BD AE = ………………………………………………………1分奉贤区23.(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6分)已知:如图7,梯形ABCD ,DC ∥AB ,对角线AC 平分∠BCD , 点E 在边CB 的延长线上,EA ⊥AC ,垂足为点A . (1)求证:B 是EC 的中点;(2)分别延长CD 、EA 相交于点F ,若EC DC AC ⋅=2,求证:FC AC AF AD ::=.黄浦区23.(本题满分12分)如图,点E 、F 分别为菱形ABCD 边AD 、CD 的中点. (1)求证:BE =BF ;(2)当△BEF 为等边三角形时,求证:∠D =2∠A .23. 证:(1)∵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 =BC =AD =CD ,∠A =∠C ,——————————————————(2分)ACD E图7B又E、F是边的中点,∴AE=CF,——————————————————————————(1分)∴△ABE≌△CBF———————————————————————(2分)∴BE=BF. ——————————————————————————(1分)(2)联结AC、BD,AC交BE、BD于点G、O. ——————————(1分)∵△BEF是等边三角形,∴EB=EF,又∵E、F是两边中点,∴AO=12AC=EF=BE.——————————————————————(1分)又△ABD中,BE、AO均为中线,则G为△ABD的重心,∴1133OG AO BE GE===,∴AG=BG,——————————————————————————(1分)又∠AGE=∠BGO,∴△AGE≌△BGO,——————————————————————(1分)∴AE=BO,则AD=BD,∴△ABD是等边三角形,———————————————————(1分)所以∠BAD=60°,则∠ADC=120°,即∠ADC=2∠BAD. —————————————————————(1分)金山区23.(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6分)如图7,已知AD是△ABC的中线,M是AD的中点,过A点作AE∥BC,CM的延长线与AE相交于点E,与AB相交于点F.(1)求证: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AC=3AF,求证四边形AEBD是矩形.E AFM23.证明:(1)∵AE //BC ,∴∠AEM =∠DCM ,∠EAM =∠CDM ,……………………(1分)又∵AM=DM ,∴△AME ≌△DMC ,∴AE =CD ,…………………………(1分) ∵BD=CD ,∴AE =BD .……………………………………………………(1分) ∵AE ∥BD ,∴四边形AEBD 是平行四边形.……………………………(2分)(2)∵AE //BC ,∴AF AEFB BC=.…………………………………………………(1分) ∵AE=BD=CD ,∴12AF AE FB BC ==,∴AB=3AF .……………………………(1分) ∵AC=3AF ,∴AB=AC ,…………………………………………………………(1分) 又∵AD 是△ABC 的中线,∴AD ⊥BC ,即∠ADB =90°.……………………(1分) ∴四边形AEBD 是矩形.……………………………………………………(1分)静安区23.(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6分)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C 、DB 交于点E , 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联结EF 、DF ,且∠DEF =∠ADC .(1)求证:DBABBF EF =; (2)如果DF AD BD ⋅=22,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23.(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6分) 证明:(1)∵平行四边形ABCD ,∴AD //BC ,AB //DC∴∠BAD +∠ADC =180°,……………………………………(1分) 又∵∠BEF +∠DEF =180°, ∴∠BAD +∠ADC =∠BEF +∠DEF ……(1分)C第23题图AB DEFA DE∵∠DEF =∠ADC ∴∠BAD =∠BEF , …………………………(1分) ∵AB //DC , ∴∠EBF =∠ADB …………………………(1分)∴△ADB ∽△EBF ∴DB ABBF EF = ………………………(2分) (2) ∵△ADB ∽△EBF ,∴BFBEBD AD =, ………………………(1分)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ED =BD 21∴221BD BE BD BF AD =⋅=⋅∴BF AD BD ⋅=22, ………………………………………(1分) 又∵DF AD BD ⋅=22∴DF BF =,△DBF 是等腰三角形 …………………………(1分) ∵DE BE =∴FE ⊥BD , 即∠DEF =90° …………………………(1分) ∴∠ADC =∠DEF =90° …………………………(1分) ∴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 …………………………(1分)闵行区23.(本题满分12分,其中第(1)小题5分,第(2)小题7分)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2∠C ,∠BAC 的平分线AE 与∠ABC 的平分线BD 相交于点F ,FG ∥AC ,联结DG .(1)求证:BF BC AB BD ⋅=⋅; (2)求证:四边形ADGF 是菱形.23.证明:(1)∵AE 平分∠BAC ,∴∠BAC =2∠BAF =2∠EAC .∵∠BAC =2∠C ,∴∠BAF =∠C =∠EAC .…………………………(1分) 又∵BD 平分∠ABC ,∴∠ABD =∠DBC .……………………………(1分) ∵∠ABF =∠C ,∠ABD =∠DBC ,∴ABF CBD ∆∆∽.…………………………………………………(1分) ∴AB BFBC BD=.………………………………………………………(1分) ∴BF BC AB BD ⋅=⋅.………………………………………………(1分) (2)∵FG ∥AC ,∴∠C =∠FGB ,∴∠FGB =∠FAB .………………(1分)ABEGCFD(第23题图)∵∠BAF =∠BGF ,∠ABD =∠GBD ,BF =BF ,∴ABF GBF ∆∆≌.∴AF =FG ,BA =BG .…………………………(1分) ∵BA =BG ,∠ABD =∠GBD ,BD =BD ,∴ABD GBD ∆∆≌.∴∠BAD =∠BGD .……………………………(1分) ∵∠BAD =2∠C ,∴∠BGD =2∠C ,∴∠GDC =∠C ,∴∠GDC =∠EAC ,∴AF ∥DG .……………………………………(1分) 又∵FG ∥AC ,∴四边形ADGF 是平行四边形.……………………(1分) ∴AF =FG .……………………………………………………………(1分) ∴四边形ADGF 是菱形.……………………………………………(1分)普陀区23.(本题满分12分)已知:如图9,梯形ABCD 中,AD ∥BC ,DE ∥AB ,DE 与对角线AC 交于点F ,FG ∥AD ,且FG EF =. (1)求证:四边形ABED 是菱形; (2)联结AE ,又知AC ⊥ED ,求证:212AE EF ED =.23.证明:(1)∵ AD ∥BC ,DE ∥AB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 ··························· (2分)∵FG ∥AD ,∴FG CFAD CA=. ·················································································· (1分) 同理EF CFAB CA = . ··································································································· (1分) 得FG AD =EF AB∵FG EF =,∴AD AB =. ···················································································· (1分) ∴四边形ABED 是菱形. ························································································· (1分) (2)联结BD ,与AE 交于点H .ABC DE FG图9∵四边形ABED 是菱形,∴12EH AE =,BD ⊥AE . ····································· (2分) 得90DHE ∠= .同理90AFE ∠=.∴DHE AFE ∠∠=.································································································ (1分) 又∵AED ∠是公共角,∴△DHE ∽△AFE . ··················································· (1分)∴EH DEEF AE =. ········································································································· (1分) ∴212AE EF ED =. ······························································································ (1分) 青浦区23.(本题满分12分,第(1)、(2)小题,每小题6分)如图7,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M ,点E 在边 BC 上,且 DAE DCB ∠=∠,联结AE ,AE 与BD 交于点F .(1)求证:2DM MF MB =⋅; (2)联结DE ,如果3BF FM =,求证: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23.证明:(1)∵AD //BC ,∴∠=∠DAE AEB , ····························································· (1分)∵∠=∠DCB DAE ,∴∠=∠DCB AEB , ··········································· (1分) ∴AE //DC , ···································································································· (1分)∴=FM AMMD MC.·························································································· (1分) ∵AD //BC ,∴=AM DMMC MB, ····································································· (1分) ∴=FM DMMD MB, ························································································· (1分) 即2=⋅MD MF MB .(2)设=FM a ,则=3BF a ,=4BM a . ························································· (1分)由2=⋅MD MF MB ,得24=⋅MD a a ,∴2=MD a , ································································································ (1分) ∴3==DF BF a . ························································································ (1分) ∵AD //BC ,∴1==AF DFEF BF, ····································································· (1分) MFE DCBA图7∴=AF EF , ································································································· (1分)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 ······································································ (1分)松江区23.(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7分,第(2)小题满分5分)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D =90°,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E , F 是AB 的中点,联结AE 、EF ,且AE ⊥BE .求证:(1)四边形BCEF 是菱形;(2)2BE AE AD BC ⋅=⋅.23.(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7分,第(2)小题满分5分) 证明:(1) ∵BE 平分∠ABC ,∴∠ABE =∠CBE …………………………………………………1分 ∵AE ⊥BE ∴∠AEB =90° ∵F 是AB 的中点 ∴12EF BF AB ==………………………………………………1分 ∴∠FEB =∠FBE …………………………………………………1分 ∴∠FEB =∠CBE …………………………………………………1分 ∴EF ∥BC …………………………………………………1分 ∵AB ∥CD∴四边形BCEF 是平行四边形…………………………1分 ∵EF BF =∴四边形BCEF 是菱形……………………………………1分(2) ∵四边形BCEF 是菱形, ∴BC =BF∵12BF AB =(第23题图)FACD E(第23题图)FACD EB∴AB =2BC ………………………………………………1分∵ AB ∥CD∴ ∠DEA =∠EAB∵ ∠D =∠AEB∴ △EDA ∽△AEB ………………………………………2分∴AD AE BE AB = …………………………………………1分 ∴ BE ·AE =AD ·AB∴ 2BE AE AD BC ⋅=⋅…………………………………1分徐汇区23.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BD BC =,点E 在对角线BD 上,且DCE DBC ∠=∠.(1)求证:AD BE =;(2)延长CE 交AB 于点F ,如果CF AB ⊥,求证:4EF FC DE BD ⋅=⋅.杨浦区23、(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6分)已知:如图7,在□ABCD中,点G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G的直线EF分别交边AB、CD于点E、F,过点G 的直线MN分别交边AD、BC于点M、N,且∠AGE=∠CGN。
2018届中考数学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届中考数学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专题训练含答案1.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D=AD,DG=DC,点E,F分别是BG,AC的中点.(1)求证:DE=DF,DE⊥DF;(2)连接EF,若AC=10,求EF的长.2. 如图,在▱ABCD中,DE=CE,连接A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DE≌△FCE;(2)若AB=2BC,∠F=36°.求∠B的度数.3. 如图,在菱形ABCD中,G是BD上一点,连接CG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交AD于点E.(1)求证:AG=CG;(2)求证:AG2=GE·GF.4. 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A交AC于点E,DF∥CA交AB于点F,已知CD=3.(1)求AD的长;(2)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注意:本题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根号)5. 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O,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连接CE,CF,OE,OF.(1)求证:△BCE≌△DCF;(2)当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6. 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E,过顶点B作BF⊥DE,垂足为F,BF分别交AC于点H,交CD于点G.(1)求证:BG=DE;HGGF(2)若点G为CD的中点,求的值.7.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在对角线BD上(不与点B,D重合),GE⊥DC 于点E,GF⊥BC于点F,连接AG.(1)写出线段AG,GE,GF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GF=105°,求线段BG的长.8. 如图,在△ABC中,AD⊥BC,BE⊥AC,垂足分别为D,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ACD∽△BFD;(2)当tan∠ABD=1,AC=3时,求BF的长.9. 如图,在菱形ABCD中,G是BD上一点,连接CG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交AD于点E.(1)求证:AG=CG;(2)求证:AG2=GE·GF.10. 如图,在△ABC和△BCD中,∠BAC=∠BCD=90°,AB=AC,CB=CD.延长CA至点E,使AE=AC;延长CB至点F,使BF=BC.连接AD,AF,DF,EF,延长DB交EF于点N.(1)求证:AD=AF;(2)求证:BD=EF;(3)试判断四边形ABN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1. 在△ABC中,∠ABM=45°,AM⊥BM,垂足为M,点C是BM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C.2(1)如图①,若AB=3,BC=5,求AC的长;(2)如图②,点D是线段AM上一点,MD=MC,点E是△ABC外一点,EC=AC,连接ED并延长交BC于点F,且点F是线段BC的中点,求证:∠BDF=∠CEF.12. 如图,正方形ABCD中,M为BC上一点,F是AM的中点,EF⊥AM,垂足为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交DC于点N.(1)求证:△ABM∽△EFA;(2)若AB=12,BM=5,求DE的长.参考答案:1. 解:(1)证明:∵AD⊥BC,∴∠ADB=∠ADC=90°.在△BDG 和△ADC 中,,∴△BDG≌△ADC.{BD =AD ,∠BDG =∠ADCDG =DC ,)∴BG=AC ,∠BGD=∠C.∵∠ADB=∠ADC=90°,E ,F 分别是BG ,AC 的中点,∴DE=BG =EG ,12DF =AC =AF.∴DE=DF ,∠EDG=∠EGD,∠FDA=∠FAD.12∴∠EDG+∠FDA=90°,∴DE⊥DF.(2)∵AC=10,∴DE=DF =5,由勾股定理,得EF ==5.DE2+DF222. 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AD =BC.∴∠D=∠ECF.在△ADE 和△FCE 中,{∠D =∠ECF ,DE =CE ,∠AED =∠FEC ,)∴△ADE≌△FCE(ASA ).(2)∵△ADE≌△FCE,∴AD=FC.∵AD=BC ,AB =2BC ,∴AB=FB.∴∠BAF=∠F=36°.∴∠B=180°-2×36°=108°.3.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D,AD =CD ,∠ADB=∠CDB.又GD 为公共边,∴△ADG≌△CDG(SAS ),∴AG=CG.(2)∵△ADG≌△CDG,∴∠EAG=∠DCG.∵AB∥CD,∴∠DCG=∠F.∴∠EAG=∠F.∵∠AGE=∠AGE,∴△AGE∽△FGA.∴=.∴AG 2=GE·GF.AG FG EGAG 4. 解:(1)∵∠C=90°,∠B=30°,∴∠CAB=60°.∵AD 平分∠CAB,∴∠CAD=∠CAB=30°.12在Rt △ACD 中,∵∠ACD=90°,∠CAD=30°,∴AD=2CD =6.(2)∵DE∥BA 交AC 于点E ,DF∥CA 交AB 于点F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EAD=∠ADF=∠DAF.∴AF=DF.∴四边形AEDF 是菱形.∴AE=DE =DF =AF.在Rt △CED 中,∵DE∥AB,∴∠CDE=∠B=30°.∴DE==2.∴四边形AEDF 的周长为8.CDcos 30°335. 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B=∠D,AB =BC =DC =AD.∵点E ,O ,F 分别为AB ,AC ,AD 的中点,∴AE=BE =DF =AF ,OF =DC ,OE =BC ,OE∥BC.1212在△BCE 和△DCF 中,∴△BCE≌△DCF(SAS ).{BE =DF ,∠B =∠D ,BC =DC ,)(2)当AB⊥BC 时,四边形AEOF 是正方形,理由如下:由(1)得AE =OE =OF =AF ,∴四边形AEOF 是菱形.∵AB⊥BC,OE∥BC,∴OE⊥AB.∴∠AEO=90°.∴四边形AEOF 是正方形.6. 解:(1)证明:∵BF⊥DE,∴∠GFD=90°.∵∠BCG=90°,∠BGC=∠DGF,∴∠CBG=∠CDE.在△BCG 与△DCE 中.{∠CBG =∠CDE ,BC =CD ,∠BCG =∠DCE ,)∴△BCG≌△DCE(ASA ),∴BG=DE.(2)设CG =x ,∵G 为CD 的中点,∴GD=CG =x ,由(1)可知△BCG≌△DCE(ASA ),∴CG=CE =x.由勾股定理可知DE =BG =x ,∵sin ∠CDE==,5CE DE GF GD ∴GF=x.∵AB∥CG,∴△ABH∽△CGH.∴==.55AB CG BH GH 21∴BH=x ,GH =x.∴=.25353HG GF 537. 解:(1)结论:AG 2=GE 2+GF 2.理由:连接CG.∵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A ,C 关于对角线BD 对称.∵点G 在BD 上,∴GA=GC.∵GE⊥DC 于点E ,GF⊥BC 于点F ,∴∠GEC=∠ECF=∠CFG=90°.∴四边形EGFC 是矩形.∴CF=GE.在Rt △GFC 中,∵CG 2=GF 2+CF 2,∴AG2=GF 2+GE 2. (2)过点B 作BN⊥AG 于点N ,在BN 上取一点M ,使得AM =BM.设AN =x.∵∠AGF=105°,∠FBG=∠FGB=∠ABG=45°,∴∠AGB=60°,∠GBN=30°,∠ABM=∠MAB=15°.∴∠AMN=30°.∴AM=BM =2x ,MN =x.3在Rt △ABN 中,∵AB 2=AN 2+BN 2,∴1=x 2+(2x +x)2,3解得x =,∴BN=.∴BG==.6-246+24BNcos 30°32+668. 解:(1)∵AD⊥BC,BE⊥AC,∴∠BDF=∠ADC=∠BEC=90°,∴∠C+∠DBF=90°,∠C+∠DAC=90°,∴∠DBF=∠DAC,∴△ACD∽△BFD (2)∵tan ∠ABD=1,∠ADB=90°,∴=1,∵△ACD∽△ADBD BFD ,∴==1,∴BF=AC =3AC BF ADBD 9. 解:(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D,AD =CD ,∠ADB=∠CDB,可证△ADG≌△CDG(SAS ),∴AG=CG(2)∵△ADG≌△CDG ,∴∠EAG=∠DCG,∵AB∥CD,∴∠DCG=∠F,∴∠EAG=∠F,∵∠AGE=∠AGE,∴△AGE∽△FGA,∴=,∴AG 2=GE·GFAG FG EG AG 10. 解:(1)∵AB=AC ,∠BAC=90°,∴∠ABC=∠ACB=45°,∴∠ABF=135°,∵∠BCD=90°,∴∠ACD=∠ACB+∠BCD=135°,∴∠ABF=∠ACD,∵CB=CD ,CB =BF ,∴BF=CD ,可证△ABF≌△ACD(SAS ),∴AD=AF(2)由(1)知AF =AD ,△ABF≌△ACD,∴∠FAB=∠DAC,∵∠BAC=90°,∴∠EAB=∠BAC=90°,∴∠EAF=∠BAD,可证△AEF≌△ABD(SAS ),∴BD=EF(3)四边形ABNE 是正方形.理由如下:∵CD=CB ,∠BCD=90°,∴∠CBD=45°,又∵∠ABC=45°,∴∠ABD=∠ABC+∠CBD=90°,由(2)知∠EAB=90°,△AEF≌△ABD,∴∠AEF=∠ABD=90°,∴四边形ABNE 是矩形,又∵AE=AB ,∴四边形ABNE 是正方形11. 解:(1)∵∠ABM=45°,AM⊥BM,∴AM=BM =AB cos 45°=3×=3.222则CM =BC -BM =5-3=2,∴AC===.AM2+CM222+3213(2)证明:延长EF 到点G ,使得FG =EF ,连接BG.∵DM=MC ,∠BMD=∠AMC,BM =AM ,∴△BMD≌△AMC(SAS ).∴AC=BD.又CE =AC ,∴BD=CE.∵BF=FC ,∠BFG=∠EFC,FG =FE ,∴△BFG≌△CFE.∴BG=CE ,∠G=∠E.∴BD=CE =BG ,∴∠BDG=∠G=∠E.12. 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 ,∠B=90°,AD∥BC.∴∠AMB=∠EAF.又∵EF⊥AM,∴∠AFE=90°.∴∠B=∠AFE.∴△ABM∽△EFA.(2)∵∠B=90°,AB =AD =12,BM =5,∴AM==13.122+52∵F 是AM 的中点,∴AF=AM =6.5.∵△ABM∽△EFA,12BM AF AMAE56.513AE∴=,即=.∴AE=16.9,∴DE=AE-AD=4.9.。
河北省201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几何证明专题

河北中考复习之几何证明1、如图1,E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E=BC,P为CE上任意一点,PQ⊥BC于点Q,PR⊥BE于点R,则PQ+PR的值是【】A.22B.21 C.23 D.322、如图2,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AC=12,BD=9,则此梯形的中位线长是A.10 B.212C.152D.123、小明爸爸的风筝厂准备购进甲、乙两种规格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布料生产一批形状如图3所示的风筝,点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其中阴影部分用甲布料,其余部分用乙布料(裁剪两种布料时,均不计余料).若生产这批风筝需要甲布料30匹,那么需要乙布料A.15匹B.20匹C.30匹D.60匹4、如图4,若将四根木条钉成的矩形木框变形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使其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最小内角的值等于.5、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5所示,若∠3=50°,则∠1+∠2=()A.90° B.100° C.130° D.180°6、把三张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卡片A,B,C叠放在一个底面为正方形的盒底上,底面未被卡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若按图6-1摆放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若按图6-2摆放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2,则S1 S2(填“>”、“<”或“=”).7、如图7-1,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到图7-2,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8、用4个全等的正八边形进行拼接,使相邻的两个正八边形有一条公共边,围成一圈后中间形成一个正方形,如图8-1,用n个全等的正六边形按这种方式拼接,如图8-2,若围成一圈后中间也形成一个正多边形,则n的值为.9、如图10,两个正六边形的边长均为1,其中一个正六边形的一边恰在另一个正六边形的对角线上,则这个图形(阴影部分)外轮廓线的周长是()A.7 B.8 C.9 D.10、平面上,将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一边重合并叠在一起,如图10,则∠3+∠1-∠2= .BCDEF GHA图3AB CD图4图2AB CDABDCERPQ图1图5 图6-1 图7-1 图8-2图6-2 图7-2 图8-1图14 图10 图11 图12 图1312、如图12,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内有两个三角形(数据如图),则空白阴影s s A . 3 B.4 C .5 D . 613、如图13,M 是铁丝AD 的中点,将该铁丝首尾相接折成△ABC ,且∠B=30°,∠C=100°,如图1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M 在AB 上 B .点M 在BC 的中点处 C .点M 在BC 上,且距点B 较近,距点C 较远D .点M 在BC 上,且距点C 较近,距点B 较远14、如图14,将长为8cm 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半径为2cm 的扇形.则扇形s =15、小宇同学在一次手工制作活动中,先把一张矩形纸片按图9—1的方式进行折叠,使折痕的左侧部分比右侧部分短1cm ;展开后按图9—2的方式再折叠一次,使第二次折痕的左侧部分比右侧部分长1cm ,再展开后,在纸上形成的两条折痕之间的距离是A .0.5cmB .1cmC .1.5cmD .2cm16、如图15,等边△ABC 的边长为1cm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且点A ′在△ABC 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cm .17、如图16,△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若DE=2,则BC=( )A .2 B .3 C .4 D .5 18、如图17,将长为2、宽为1的矩形纸片分割成n 个三角形后,拼成面积为2的正方形,则n ≠( ) A .2 B .3 C .4 D .519、如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小正方形顶点A ,B 围成的正方体上的距离是( )A .0 B .1 C .2 D . 320、如图14,已知△ABC (AC <BC ),用尺规在BC 上确定一点P ,使PA+PC=BC ,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A .B .C .D .20、嘉淇同学要证明命题“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正确的,她先用尺规作出了如图1的四边形ABCD ,并写出了如下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 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BC=AD ,AB= 求证:四边形ABCD 是 四边形. (1)在方框中填空,以补全已知和求证; (2)按嘉淇的想法写出证明;(3)用文字叙述所证命题的逆命题为 . 21、如图,△ABC 中,AB=AC ,∠BAC=40°,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得到△ADE ,连接BD ,CE 交于点F .左 右左 右 第二次折叠 第一次折叠 图9-1 图9-2 图15 图16 图17 图14(1)求证:△ABD≌△ACE;(2)求∠ACE的度数;(3)求证:四边形ABFE是菱形.2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F,连接DF.(1)证明:∠BAC=∠DAC,∠AFD=∠CFE.(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3)在(2)的条件下,又知∠EFD=∠BCD,请问你能推出什么结论?(直接写出一个结论,要求结论中含有字母E)23、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在AB,DC上,且ED⊥DB,FB⊥BD.(1)求证:△AED≌△CFB;(2)若∠A=30°,∠DEB=45°,求证:DA=DF.22.在▱ABCD中,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 在边CD上,DF=BE,连接AF,BF.(1)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2)若CF=3,BF=4,DF=5,求证:AF平分∠DAB.23、在一平直河岸l同侧有A,B两个村庄,A,B到l的距离分别是3 km和2 km,AB= a km(a>1).现计划在河岸l上建一抽水站P,用输水管向两个村庄供水.方案设计某班数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种铺设管道方案:图13-1是方案一的示意图,设该方案中 管道长度为d 1,且d 1=PB+BA (km )(其中BP ⊥ l 于点P );图13-2是方案二的示意图,设该方案中管道长度为d 2 ,且d 2=PA +PB (km )(其中点A '与点A 关于l 对称,A 'B 与l 交于点P ).观察计算(1)在方案一中,d 1= km (用含a的式子表示);(2)在方案二中,组长小宇为了计算d 2的长,作了如图13-3所示的辅助线,请你按小宇同学的思路计算,d 2=km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探索归纳(1)①当a = 4时,比较大小: d 1 d 2(填“>”、“=”或“<”);②当a = 6时,比较大小: d 1 d 2(填“>”、“=”或“<”);(2)请你参考右边方框中的方法指导,就a (当a >1时)的所有取值情况进行分析,要使铺设的管道长度较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24、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D 上一动点,MN ⊥AB 分别交AB ,CD 于M ,N ,连接BE 交MN 于点O ,过O 作OP ⊥BE 分别交AB ,CD 于P ,Q .探究:(1)如图①,当点E 在边AD 上时,请你动手测量三条线段AE ,MP ,NQ 的长度,猜测AE 与MP+NQ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所猜测的结论;探究:(2)如图②,若点E 在DA 的延长线上时,AE ,MP ,NQ 之间的数量关系又是怎样请直接写出结论; 再探究:(3)如图③,连接并延长BN 交AD 的延长线DG 于H ,若点E 分别在线段DH 和射线HG 上时,请在图③中完成符合题意的图形,并判断AE ,MP ,NQ 之间的数量关系又分别怎样?请直接写出结论.25、在图14-1至图14-3中,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D 是线段CE 的中点.四边形BCGF 和CDHN 都是正方形.AE 的中点是M .(1)如图14-1,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点N 与点G 重合时,点M 与点C 重合,求证:FM = MH ,FM ⊥MH ;∵22()()m n m n m n -=+-,m +n >0, ∴(22m n -)与(m n -)的符号相同. 当22m n ->0时,m n ->0,即m >n ; 当22m n -= 0时, m n -= 0,即m =n 当22m n -<0时,m n -<0,即m <n . 方法指导 当不易直接比较两个正数m 与n 的 大小时,可以对它们的平方进行比较:A l 图13 -1 A B l A ' 图13 -2 A B P C 图13 -3 K l A ' BPC(2)将图14-1中的CE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14-2,求证:△FM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将图14-2中的CE 缩短到图14-3的情况,△FMH 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不必说明理由)26、操作示例 对于边长均为a 的两个正方形ABCD 和EFGH ,按图11—1所示的方式摆放,再沿虚线BD ,EG 剪开后,可以按图中所示的移动方式拼接为图11—1中的四边形BNED .从拼接的过程容易得到结论:①四边形BNED 是正方形; ②S 正方形ABCD +S 正方形EFGH =S 正方形BNED .实践与探究(1)对于边长分别为a ,b (a >b )的两个正方形ABCD 和EFGH ,按图11—2所示的方式摆放,连结DE ,过点D 作DM ⊥DE ,交AB 于点M ,过点M 作MN ⊥DM ,过点E 作EN ⊥DE ,MN 与EN 相交于点N .①证明四边形MNED 是正方形,并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 示正方形MNED 的面积;②在图11—2中,将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FGH 沿虚线剪开后,能够拼接为正方形MNED .请简略说明你的拼接方法(类比图11—1,用数字表示对应的图形).(2)对于n (n 是大于2的自然数)个任意的正方形,能否通过若干次拼接,将其拼接为一个正方形?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7、如图14—1,14—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D ,且直角顶点E 在AB 边上滑动(点E 不与点A ,B 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CBM 的平分线BF 相交于点F .(1)如图14—1,当点E 在AB 边的中点位置时: ①通过测量DE ,EF 的长度,猜想DE 与EF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②连接点E 与AD 边的中点N ,猜想NE 与BF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③请证明你的上述两个猜想.(2)如图14—2,当点E 在AB 边上的任意位置时,请你在AD 边上找到一点N ,使得NE =BF ,进而猜想此时DE 与E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8、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13-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A B C D E F GM图11—2(H ) A CDF图14—1 N A B C D E M F 图14—2 43 2 1 A B C D E F (H ) 图11—1 (G ) 5 6图14(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9、在图14-1—14-5中,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等腰直角三角形FAE 的斜边AE =2b ,且边AD 和AE 在同一直线上.操作示例 当2b <a 时,如图14-1,在BA 上选取点G ,使BG =b ,连结FG 和CG ,裁掉△FAG 和△CGB 并分别拼接到△FEH 和△CHD 的位置构成四边形FGCH .思考发现小明在操作后发现:该剪拼方法就是先将△FAG 绕点F 逆时针旋转90°到△FEH 的位置,易知EH 与AD 在同一直线上.连结CH ,由剪拼方法可得DH =BG ,故△CHD ≌△CGB ,从而又可将△CGB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到△CHD 的位置.这样,对于剪拼得到的四边形FGCH (如图14-1),过点F 作FM ⊥AE 于点M (图略),利用SAS 公理可判断△HFM ≌△CHD ,易得FH =HC =GC =FG ,∠FHC =90°.进而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判断出四边形FGCH 是正方形.实践探究(1)正方形FGCH 的面积是 ;(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2)类比图14-1的剪拼方法,请你就图14-2—图14-4的三种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联想拓展小明通过探究后发现:当b ≤a 时,此类图形都能剪拼成正方形,且所选取的点G 的位置在BA 方向上随着b 的增大不断上移.当b >a 时,如图14-5的图形能否剪拼成一个正方形?若能,请你在图中画出剪拼的示意图;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图E 图图(2b =a ) (a <2b <2a ) (b图14-1 (2b <a )图(b >a ) 图13-2 G图13-3图13-1 A ( E )D。
人教版2018年数学中考《代数几何综合问题》复习题含答案

2018年数学中考代数几何综合问题(1)专项练习1. 如图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2+8+16+6y ax ax a =经过点B (0,4)。
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⑵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 ,过点D 、B 作直线交x 轴于点A ,点C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C 点的纵坐标为4-,连接BC 、AC 。
求证:△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⑶在⑵的条件下,将直线DB 沿y 轴向下平移,平移后的直线记为l ,直线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是否存在直线l ,使△A ′B ′C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
已知它的顶点M 在第二象限,且经过点A (1,0)和点B (0,1)。
(1)试求a ,b 所满足的关系式;所满足的关系式;(2)设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 ,当△AMC 的面积为△ABC 面积的54倍时,求a 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请说明理由。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6y ax x c =++的图象经过点A (4,0)、B (-1,0),与y 轴交于点C ,点D 在线段OC 上,OD =t ,点E 在第二象限,∠ADE =90°,12tan DAE Ð=,EF ⊥OD ,垂足为F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线段EF 、OF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的值。
(3)当△ECA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
代数几何综合问题(1)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 (1)解:由题意知:16a+6=4解得:a=81-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4812+--=x x y 。
⑵证明:由抛物线的解析式知:顶点D 坐标为(-4,6)∵点C 的纵坐标为-4,且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C 点坐标为(-4,-4) 设直线BD 解析式为:()40y kx k =+¹,有:644k =-+,∴12k =-∴直线BD 解析式为142y x =-+ ∴直线BD 与x 轴的交点A 的坐标为(8,0) 过点C 作CE ⊥y 轴于点E ,则CE =4,BE =8 又∵OB =4,OA =8,∴CE =OB ,BE =OA ,∠CEB =∠BOA =90° ∴△CEB ≌△BOA (SAS ) ∴CB =AB ,∠CBE =∠BAO∵∠BAO +∠ABO =90°,∴∠CBE +∠ABO =90° 即∠ABC =90°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018届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六)四边形有关的计算与证明(含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分别在 Rt△ ABC, Rt△ BDC中,求出 AB、 BD 即可解决问题; ②想办法证明 DP∥ BC, DP=BC即可; ( 2)如图 2 中,作 DN⊥AB 于 N, PE⊥ AC 于 E,延长 BD 交 PA于 M .设 B D=AD=x,则 CD=4﹣ x,在 Rt△ BDC中,
∴ AB= 22 42
∵ AD=CD=2,
2 5,
∴ BD= 22 22
∵△ 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BDC=45°, ∴∠ ADB=∠ BDP=135°, ∴∠ PDC=135°﹣ 45°=90°, ∴∠ BCD=∠ PDC=90°, ∴ DP∥ BC,∵ PD=AD=BC=2, ∴四边形 BCPD是平行四边形. ( 2)如图 2 中,作 DN⊥AB 于 N, PE⊥ AC 于 E,延长 BD 交 PA于 M .
( 1)如图 1,若点 D 是 AC 中点,连接 PC . ①写出 BP, BD 的长;②求证:四边形 BCPD 是平行四边形 .
( 2)如图 2,若 BD AD ,过点 P 作 PH BC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H ,求 PH 的长 .
4 【答案】( 1)① BD=2 2 , BP= 2 5 .②证明见解析; ( 2) .
∴ EO= BE2 OB2
2 13
,
3
4 13
∴ EF=2EO=
.
3
考点: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
5.(2017 广西吴江第 26 题)已知,在 Rt ABC 中, ACB 90 , AC 4, BC 2, D 是 AC 边上的一个动点,将 ABD 沿 BD 所在直线折叠,使点 A 落在点 P 处 .
4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专题复习训练题1.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D=AD,DG=DC,点E,F分别是BG,AC 的中点.(1)求证:DE=DF,DE⊥DF;(2)连接EF,若AC=10,求EF的长.2. 如图,在▱ABCD中,DE=CE,连接A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DE≌△FCE;(2)若AB=2BC,∠F=36°.求∠B的度数.3. 如图,在菱形ABCD中,G是BD上一点,连接CG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交AD于点E.(1)求证:AG=CG;(2)求证:AG2=GE·GF.4. 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A 交AC于点E,DF∥CA交AB于点F,已知CD=3.(1)求AD的长;(2)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注意:本题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根号)5. 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O ,F 分别为AB ,AC ,AD 的中点,连接CE ,CF ,OE ,OF.(1)求证:△BCE≌△DCF;(2)当AB 与BC 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AEOF 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6. 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E ,过顶点B 作BF⊥DE,垂足为F ,BF 分别交AC 于点H ,交CD 于点G. (1)求证:BG =DE ;(2)若点G 为CD 的中点,求HGGF的值.7.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在对角线BD上(不与点B,D重合),GE⊥DC于点E,GF⊥BC于点F,连接AG.(1)写出线段AG,GE,GF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GF=105°,求线段BG的长.8. 如图,在△ABC中,AD⊥BC,BE⊥AC,垂足分别为D,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ACD∽△BFD;(2)当tan∠ABD=1,AC=3时,求BF的长.9. 如图,在菱形ABCD中,G是BD上一点,连接CG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交AD于点E.(1)求证:AG=CG;(2)求证:AG2=GE·GF.10. 如图,在△ABC和△BCD中,∠BAC=∠BCD=90°,AB=AC,CB=CD.延长CA 至点E,使AE=AC;延长CB至点F,使BF=BC.连接AD,AF,DF,EF,延长DB 交EF于点N.(1)求证:AD=AF;(2)求证:BD=EF;(3)试判断四边形ABN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1. 在△ABC中,∠ABM=45°,AM⊥BM,垂足为M,点C是BM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C.(1)如图①,若AB=32,BC=5,求AC的长;(2)如图②,点D是线段AM上一点,MD=MC,点E是△ABC外一点,EC=AC,连接ED并延长交BC于点F,且点F是线段BC的中点,求证:∠BDF=∠CEF.12. 如图,正方形ABCD中,M为BC上一点,F是AM的中点,EF⊥AM,垂足为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交DC于点N.(1)求证:△ABM∽△EFA;(2)若AB=12,BM=5,求DE的长.参考答案:1. 解:(1)证明:∵AD⊥BC,∴∠ADB =∠ADC=90°.在△BDG 和△ADC 中,⎩⎪⎨⎪⎧BD =AD ,∠BDG =∠ADC DG =DC ,,∴△BDG ≌△ADC. ∴BG =AC ,∠BGD =∠C.∵∠ADB=∠ADC=90°, E ,F 分别是BG ,AC 的中点,∴DE =12BG =EG ,DF =12AC =AF.∴DE=DF ,∠EDG =∠EGD,∠FDA =∠FAD.∴∠EDG+∠FDA=90°,∴DE ⊥DF.(2)∵AC=10,∴DE =DF =5,由勾股定理,得EF =DE 2+DF 2=5 2. 2. 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 =BC.∴∠D=∠ECF.在△ADE 和△FCE 中, ⎩⎪⎨⎪⎧∠D=∠ECF,DE =CE ,∠AED =∠FEC, ∴△ADE ≌△FCE(ASA).(2)∵△ADE≌△FCE,∴AD=FC.∵AD=BC ,AB =2BC ,∴AB=FB.∴∠BAF=∠F=36°.∴∠B=180°-2×36°=108°. 3.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CD ,AD =CD ,∠ADB =∠CDB.又GD 为公共边,∴△ADG ≌△CDG(SAS),∴AG =CG. (2)∵△ADG≌△CDG,∴∠EAG =∠DCG.∵AB∥CD,∴∠DCG =∠F.∴∠EAG=∠F.∵∠AGE=∠AGE, ∴△AGE ∽△FGA.∴AG FG =EGAG .∴AG 2=GE·GF.4. 解:(1)∵∠C=90°,∠B =30°,∴∠CAB =60°.∵AD 平分∠CAB ,∴∠CAD =12∠CAB=30°.在Rt △ACD 中,∵∠ACD =90°,∠CAD =30°,∴AD =2CD =6. (2)∵DE∥BA 交AC 于点E ,DF ∥CA 交AB 于点F ,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EAD =∠ADF=∠DAF. ∴AF=DF.∴四边形AEDF 是菱形.∴AE=DE =DF =AF. 在Rt △CED 中,∵DE ∥AB ,∴∠CDE =∠B=30°. ∴DE =CDcos30°=2 3.∴四边形AEDF 的周长为8 3.5. 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B =∠D,AB =BC =DC =AD.∵点E ,O ,F 分别为AB ,AC ,AD 的中点, ∴AE =BE =DF =AF ,OF =12DC ,OE =12BC ,OE ∥BC.在△BCE 和△DCF 中,⎩⎪⎨⎪⎧BE =DF ,∠B =∠D,BC =DC ,∴△BCE ≌△DCF(SAS). (2)当AB⊥BC 时,四边形AEOF 是正方形, 理由如下:由(1)得AE =OE =OF =AF , ∴四边形AEOF 是菱形.∵AB⊥BC,OE∥BC, ∴OE⊥AB.∴∠AEO=90°.∴四边形AEOF 是正方形.6. 解:(1)证明:∵BF⊥DE,∴∠GFD =90°.∵∠BCG =90°,∠BGC =∠DGF,∴∠CBG =∠CDE. 在△BCG 与△DCE 中.⎩⎪⎨⎪⎧∠CBG=∠CDE,BC =CD ,∠BCG =∠DCE,∴△BCG ≌△DCE(ASA),∴BG =DE.(2)设CG =x ,∵G 为CD 的中点,∴GD =CG =x , 由(1)可知△BCG≌△DCE(ASA),∴CG =CE =x.由勾股定理可知DE =BG =5x ,∵sin ∠CDE =CE DE =GFGD ,∴GF=55x.∵AB∥CG,∴△ABH ∽△CGH.∴AB CG =BH GH =21.∴BH=253x ,GH =53x.∴HG GF =53.7. 解:(1)结论:AG 2=GE 2+GF 2.理由:连接CG.∵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A ,C 关于对角线BD 对称.∵点G 在BD 上,∴GA=GC.∵GE⊥DC 于点E ,GF⊥BC 于点F ,∴∠GEC=∠ECF=∠CFG=90°.∴四边形EGFC 是矩形.∴CF=GE.在Rt △GFC 中,∵CG 2=GF 2+CF 2,∴AG 2=GF 2+GE 2.(2)过点B 作BN⊥AG 于点N ,在BN 上取一点M ,使得AM =BM.设AN =x.∵∠AGF=105°,∠FBG =∠FGB=∠ABG=45°,∴∠AGB =60°,∠GBN =30°,∠ABM =∠MAB=15°.∴∠AMN =30°.∴AM =BM =2x ,MN =3x.在Rt △ABN 中,∵AB 2=AN 2+BN 2,∴1=x 2+(2x +3x)2,解得x =6-24,∴BN =6+24.∴BG=BN cos30°=32+66. 8. 解:(1)∵AD⊥BC,BE ⊥AC ,∴∠BDF =∠ADC=∠BEC=90°,∴∠C +∠DBF =90°,∠C +∠DAC=90°,∴∠DBF =∠DAC,∴△ACD ∽△BFD(2)∵tan ∠ABD =1,∠ADB =90°,∴AD BD =1,∵△ACD ∽△BFD ,∴AC BF =AD BD=1,∴BF =AC =39. 解:(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CD ,AD =CD ,∠ADB =∠CDB,可证△ADG≌△CDG(SAS),∴AG =CG(2)∵△ADG≌△CDG,∴∠EAG =∠DCG,∵AB ∥CD ,∴∠DCG =∠F,∴∠EAG=∠F,∵∠AGE =∠AGE,∴△AGE ∽△FGA ,∴AG FG =EG AG,∴AG 2=GE·GF10. 解:(1)∵AB=AC,∠BAC=90°,∴∠ABC=∠ACB=45°,∴∠ABF=135°,∵∠BCD=90°,∴∠ACD=∠ACB+∠BCD=135°,∴∠ABF=∠ACD,∵CB=CD,CB=BF,∴BF=CD,可证△ABF≌△ACD(SAS),∴AD=AF(2)由(1)知AF=AD,△ABF≌△ACD,∴∠FAB=∠DAC,∵∠BAC=90°,∴∠EAB=∠BAC=90°,∴∠EAF=∠BAD,可证△AEF≌△ABD(SAS),∴BD=EF(3)四边形ABNE是正方形.理由如下:∵CD=CB,∠BCD=90°,∴∠CBD=45°,又∵∠ABC=45°,∴∠ABD=∠ABC+∠CBD=90°,由(2)知∠EAB=90°,△AEF≌△ABD,∴∠AEF=∠ABD=90°,∴四边形ABNE是矩形,又∵AE=AB,∴四边形ABNE是正方形11. 解:(1)∵∠ABM=45°,AM⊥BM,∴AM=BM=ABcos45°=32×22=3.则CM=BC-BM=5-3=2,∴AC=AM2+CM2=22+32=13.(2)证明:延长EF到点G,使得FG=EF,连接BG.∵DM=MC,∠BMD=∠AMC,BM =AM,∴△BMD≌△AMC(SAS).∴AC=BD.又CE=AC,∴BD=CE.∵BF=FC,∠BFG =∠EFC,FG=FE,∴△BFG≌△CFE.∴BG=CE,∠G=∠E.∴BD=CE=BG,∴∠BDG =∠G=∠E.12. 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90°,AD∥BC.∴∠AMB=∠EA F.又∵EF⊥AM,∴∠AFE=90°.∴∠B=∠AFE.∴△ABM∽△EFA.(2)∵∠B=90°,AB =AD =12,BM =5,∴AM =122+52=13.∵F 是AM 的中点,∴AF =12AM =6.5.∵△ABM∽△EFA, ∴BM AF =AM AE ,即56.5=13AE.∴AE =16.9,∴DE =AE -AD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