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分类及区别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为200 美元, C=90美元+0.8Yd,T=50 美元,I=140-5r 美元, g=50 (1)求IS 和LM 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70 美元,均衡收入, 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r r0 E0 E3
r r0 r1 E0 E3 E2
r1
E1
0
y0 y1
y3
y 0
y0
y2 y3 y
(a)政策效果小 (b)政策效果大 图5—6货币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
2)IS形状不变
•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从LM0到LM1时,LM越平坦, 货币政策效果越小。LM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 大。如图所示。 • 因为:LM平坦时,h大,货币需求受到利率的影响 大,货币供给增加后,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 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陡峭时,货币 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好国民收入的 影响大。 • y2-y1<y4-y3
r r0 r1
LM0
IS
LM0 LM1
IS
E0 E1
LM1
E3
r 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2 E0
E3
E2
0
y0
y1
y3 y
0
y0
y2
y3
y
(a)政策效果大 (b)政策效果小 图5—5货币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
1)LM形状不变
• IS越陡峭,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小,为 y1-y2。 • IS越平坦,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 越大,为y1-y3。如图所示。 • 因为IS越陡峭,(1-b)/d比较大,即投资 的利率系数d比较小。投资对于利率的变动 幅度小,所以对于收入的变动幅度小。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效果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效果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效果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以及各国之间经济联动的增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央行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调控货币供应量、稳定汇率、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帮助维稳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探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效果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分为市场操作工具、定向工具和宏观审慎工具。

1、市场操作工具市场操作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向市场投放或回收流动性资金,来调整货币市场利率和市场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以达到影响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银行存款准备金持有比例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控制银行的存贷比例,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从而达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目的。

2、定向工具定向工具是央行针对特定领域或机构制定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再贷款、再贴现、开展特别借款和定向降准等。

再贷款、再贴现是央行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低息、长期的再贷款、再贴现,以促进特定行业、地区或组织的发展。

开展特别借款是央行向金融市场提供特别的短期融资,并且在贷款方面进行严格的限制。

此外,央行还可以制定定向降准政策,针对特定领域或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以支持相关领域或机构的发展。

3、宏观审慎工具宏观审慎工具是央行为了减少银行系统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发展所采取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风险权重、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管理等。

央行采取这些宏观审慎工具来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具的选择和实力、经济环境和市场情况的变化。

因此,央行经常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和议题,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

1、市场操作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核心精神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核心精神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核心精神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根据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可以将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分为三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

这些政策需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调节框架,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政策。

在国际收支调节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外汇供求。

在经济繁荣时,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出口;在经济衰退时,可以减少财政支出,以控制通货膨胀和外汇的流出。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来影响外汇供求,从而对外贸出口、进口和国际投资起到调节作用。

当国际收支状况不平衡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或调整汇率来吸引外资和控制资金外流,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外汇政策是指通过调整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政策。

外汇政策主要包括外汇市场的干预、外汇管理、外汇管制等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调节外汇市场的稳定和供求,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例如,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采取限制购汇、提高汇率等措施来减少外汇的供给,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这三类政策在国际收支调节中需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调节框架,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外汇供求;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来影响外汇供求;外汇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例如,在经济繁荣时,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出口;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内外贸发展,增加进口需求;外汇政策可以通过放松外汇管制,增加外汇供给,从而增加国际收支。

在经济衰退时,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来控制通货膨胀和外汇流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外资、控制资金外流;外汇政策可以通过限制购汇、提高汇率来减少外汇供给,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权力和职责,通过调控金融市场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利率和通货水平,从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政策和扩张政策两种类型,两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同。

一、紧缩政策紧缩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市场利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 减少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内所使用货币的总量。

在紧缩政策中,中央银行采用各种手段,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中央银行基础利率、放缓或停止印钞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应量。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紧缩市场上可用的货币,降低消费和投资活动水平,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同时调整市场利率。

2. 提高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通货膨胀水平和经济活动。

在紧缩政策下,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市场利率来降低经济活动,抑制通货膨胀。

当利率上升时,进行短期融资和投资的成本会增加,借贷成本上涨,企业融资难,消费者投资也会减少,这将产生一定的抑制经济发展的作用。

3. 放缓或停止印钞在紧缩政策下,为了避免过度印制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常常会减少或停止新钞的印制。

这样会导致货币总量减少,促进经济压缩。

紧缩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减少市场上可用的资本,使通货膨胀水平在可控的范围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紧缩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二、扩张政策与紧缩政策相反,扩张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活动。

这一政策多被用于经济增长减缓时,但如果过度实行,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

1. 增加货币供应量在扩张政策中,中央银行常常会采取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来促进消费和投资活动。

通过释放更多的货币来激增消费和投资活动,钱币的价值越下降,好处是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市场上的资金过度供应的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2. 降低市场利率降低市场利率也是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货币政策三大手段(1)

货币政策三大手段(1)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当准备金制度普遍实行,中央银行拥有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再贴现率的决定、调整。

这种作用主要着眼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调整也具有告示效应。

另一方面是对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的规定。

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

公开市场业务(o pen-market operation)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及应用当前的经济形势就是通胀压力依然巨大,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下滑,热钱有流出的迹象,外汇占款持续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采取加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单纯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让通胀卷土重来。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及应用:⑴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内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
容 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 如利率的调整。其特点是
行国库券,保护价收购粮食 通过利率的调整,间接对
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产生作用
政策 由国家制定,必须经全国人
制定
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由人民银行直接制定
联系 1、 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2、 在一般条件下,两者配合使用
• 【答案】 C
2011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 涨6.2%。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7%; 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3.0%。 针对这一宏观经济形势,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 B.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 C.增加税收和财政支出 D.大量发行国债,加大对公共基础建设的支出
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 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 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 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解析】 由图可知,在A点时,存在物价走高趋势,宜采取稳健
的财政政策;从B点到C点,物价高起,经济过热,宜采取紧缩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E点时亦然;从C点到D点,物价低迷,经 济过冷,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B项正确,其他 选项错误。 【答案】 B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C D.②③
• 【解析】 保障房与商品房互为替代商品,国家实 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扩大保障房建 设,可增加保障房供给,相应减少商品房需求,从 而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查处囤地炒地行为, 可以增加商品房用地的有效供给并减少商品房用地 价格抬升中不正常的人为因素的影响,扩大商品房 供应量并降低商品房生产成本,从而抑制房价过快 上涨,故②④正确。提高存贷款利率会减少流通领 域中的货币量,①错误。提高居民收入会增强居民 的购买力,导致购房需求增加,房价会上涨,③错 误。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

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三大法宝)2010-06-11 17:36:18| 分类:经济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我们国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也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分别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由国家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中央银行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又是政府的一个机构(政府理财机构),却又不完全听命于政府。

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的供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在控制着货币供给的水龙头,打开水龙头这个钱就从而流出来,如果拧紧的话,这个钱就收走。

水龙头怎么打开的?靠的就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1. 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的机构制定的存款规定,即存款准备金率,强制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当我们把钱存进商业银行的时候,如果法定准备金是10%,假如我们存100块钱,商业银行有90块钱可以贷出去,10块钱要交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是5%的话,商业银行可以贷出95块钱,剩余5块钱必须交中央银行。

这上缴到中央银行的10块钱与5块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它是以防商业银行出现信贷危机时。

当商业银行不能提供客户所需取回的存款时,商业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商业银行上缴到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就成了商业银行的银行。

那么中央银行是如何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调节市场的呢?如果我们拧紧了水龙头,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比如中央银行觉得经济有点太热了,放的款太多了,要产生通货膨胀,甚至通货膨胀太高了,它准备拧紧水龙头的时候,你们想从5%-10%的时候,或者是10%-15%的时候,如果升了10%,是不是原来带95块钱现在只能带85块钱了。

可是银行已经把钱贷出去了,银行就按照原来的法定准备金率,把钱都已经贷出去了,以前比如有一个亿,我按照这个数已经贷了,一个亿的95%,可以贷多少?九千五百万。

你现在可以贷多少?八千五百万,要收回多少钱?这时你要企业中必须赶快把钱收回来,我必须交中央银行。

财政知识试题及答案

财政知识试题及答案

财政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 税收B. 债务C. 国有资产收益D. 罚款2. 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属于:A. 经济建设支出B. 社会事务支出C. 国防支出D. 行政管理支出3. 财政赤字是指:A. 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B. 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C. 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D.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无关4. 以下哪项不是财政政策的三大目标?A. 经济增长B. 物价稳定C. 收入分配公平D. 社会稳定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区别在于:A. 实施主体C. 政策目标D. 政策效果6. 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A. 税收B. 行政事业性收费C. 罚款D. 国有资产收益7. 财政支出的分类方式不包括:A. 按支出用途分类B. 按支出性质分类C. 按支出对象分类D. 按支出规模分类8. 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目的是:A. 调节地区间财政收支平衡B. 促进社会公平C. 增加中央政府收入D. 减少地方政府支出9. 财政预算的编制原则不包括:A. 合法性原则B. 真实性原则C. 完整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10.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体现在:A. 税收B. 转移支付D. 政府债务答案:1. A2. B3. A4. D5. B6. B7. D8. A9. D 10. 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财政收入的来源?A. 税收B. 罚款C. 国有资产收益D. 债务收入2. 财政支出的分类方式包括:A. 按支出用途分类B. 按支出性质分类C. 按支出对象分类D. 按支出规模分类3. 财政政策的三大目标包括:A. 经济增长B. 物价稳定C. 收入分配公平D. 社会稳定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同点包括:A. 实施主体B. 政策工具C. 政策目标D. 政策效果5. 财政预算的编制原则包括:A. 合法性原则B. 真实性原则C. 完整性原则D. 保守性原则答案:1. ABCD2. ABC3. ABC4. CD5. 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财政收入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华商学院
货币政策的分类及区别
一、分类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
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二,区别:
狭义内容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广义政策
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
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普华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