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 学 解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金融市场中的一些异象指的是市场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或者变化,这些现象可能与传统的市场行为不同,需要通过金融学的解释来分析其前景。
证券投资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证券产品交易市场,是公司和投资者进行资本融资和投资的重要场所。
下面通过金融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些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以及其可能的前景行为。
1. 频繁的交易行为在证券投资市场中,有一些投资者会表现出频繁的交易行为,即短期内频繁买卖证券产品。
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投机行为或者高频交易。
金融学认为,频繁交易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后果,比如交易成本的增加、市场波动的加剧等。
从前景行为的角度来看,频繁交易可能对投资者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交易成本会降低投资者的收益。
频繁交易也可能增加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更多的市场风险。
从长期来看,频繁的交易行为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 高杠杆投资行为另一种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是高杠杆投资行为,即投资者使用大量借款进行投资。
高杠杆投资行为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但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金融学认为,高杠杆投资行为可能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因为当市场出现波动时,高杠杆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损失。
从前景行为的角度来看,高杠杆投资行为可能会增加市场的不稳定性,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高杠杆投资行为还可能使市场中出现更多的套利机会,导致市场紊乱。
高杠杆投资行为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巨额资金进入近年来,一些巨额资金进入证券投资市场,这也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异象。
这些巨额资金可能来自于各种渠道,比如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外国投资者等。
金融学认为,巨额资金的进入可能会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从前景行为的角度来看,巨额资金的进入可能会对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这些资金可能会带动市场的活跃度,促进市场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设计

2.学会运用等式性质,将复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后练习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1.学生对方程去分母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等式性质,逐步解决复杂问题。
3.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1.讲解原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将方程中的分数消去。
2.演示示例:假设有一个方程(3x + 2)/4 = 5,如何去掉分母?
a.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里是4。
b.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4,得到3x + 2 = 20。
c.解这个整式方程,得到x = 6。
3.强调注意事项:在去分母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等式两边同时乘以相同的数,保持等式的平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去分母的方法和应用。
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去掉以下方程中的分母?
a. (2x - 3)/5 = 7
b. (4x + 1)/3 = (2x - 1)/6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学解写作特点【唐】韩愈

韩愈的艺术风格
纪昀等《唐宋诗醇》卷二十七: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其诗亦卓 绝千古。
散文:敛气蓄势,雄奇奔放, 曲折变化,流畅明快。
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韩子长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不平则鸣
韩愈:进学解
本单元学习要点
1.掌握唐代散文发展概况
2.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概况
3.学习课文内容,对韩柳等散文大家 有一个知性认识
代古文运动
• 古文:以宗经载道、劝世救俗为旨归,以单 行散句为主要创作形式,行文类于先秦典籍, 与雕绣藻绘的骈体相对立的文体。
• 古文运动:在复古的旗帜下,对骈文从内容 到形式的革新。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 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 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浓郁, 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 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 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 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 谓闳其中而肆于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 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 踬后,动则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 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 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讥;头童齿豁,竟死何 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新唐书》本传说他“才高数黜,官又下 迁,乃作 《进学解》以自喻。”它模拟东方 朔《答客难》和杨雄《解嘲》的形式,假借 师生对话,反复强调要埋头进德修业,不计 较上司的公与不公、明不明和自己的遇不遇。 表面上通达事理,自宽自解;实则自夸自嘲, 牢骚满腹。它用反诘讽刺当时执政者的不公 不明,寓有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
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 行评估,及时调整指导方案
利用教学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如视 频、音频、图片等,
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教学工具:如黑 板、投影仪、白板等,
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教学软件:如学习 管理系统、在线测试系
统等,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教学资料:如教 材、教辅、参考资料
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 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与 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
他们的学习动态
定期组织班会、小组讨论 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
的学习心得和问题
鼓励学生主动向老师反映 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解
决问题
02
及时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避免问题恶化
及时发现问题可 以避免小问题变
成大问题
及时发现问题可 以避免学生产生
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制定规则:明确小组合 作学习的规则和流程
任务分配:根据学生的 能力和兴趣,分配不同
的任务
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之 间的交流和讨论,共同
解决问题
成果展示:展示小组合 作学习的成果,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针对性指导
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制定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和教学方法,以适 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定期进行教学效果 评估,根据评估结 果调整跟踪方法和 策略
保持与家长的沟通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 习情况
及时反馈学生的进步和问 题
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家长 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
求
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 过程,共同促进学生的成
进学解

进学解
唐代韩愈创作的散文
01 作品原文
03 创作背景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注释译文 04 作品鉴赏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国子先生解析进学正义,向诸生陈明形势,正面得出“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 患有司之不公”的结论;第二段写学生进行辩解,以先生在“学”“言”“文”“行”四个方面的努力、成就与 自身遭遇对照,先扬后抑,驳斥先生的结论;第三段写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针对学生之意申说发挥,表明随遇而 安的态度,对朝廷隐含讥刺。文章构思别出心裁,语言新颖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辞赋体的铺叙、排偶、藻饰、 用韵等形式,又加以革新改造,富于整饬之美。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侍奉先生,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先生嘴里不断 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 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点燃灯烛夜以 继日地学习,常常勤劳不懈年复一年的读书学习。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 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 承它们。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 大波澜。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 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效法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 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 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进学解》原文及译文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
沉浸酿郁,含英咀华。
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译文: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 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生是在欺骗我们吧。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5简易方程《解简易方程》说课稿新人教版

例题3:解方程2(x - 3) = 14。
答案:x = 11。
例题4:解方程5(x + 2) = 25。
答案:x = -1。
例题5:解方程4x + 3 = 12。
答案:x = 2。
板书设计
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解简易方程
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a.移项
b.合并同类项
c.求解未知数
③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讲解方程解法时,我过于注重解题步骤的讲解,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和策略。这导致部分学生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和策略,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其次,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过于活跃,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题,我们将进行批改和反馈。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我首先以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理解方程的意义。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学生们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在互动探究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展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技能训练中,通过例题讲解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了方程知识的应用,提高了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进行互动式教学。
2.课程平台:使用的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及相关辅导资料,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3.信息化资源:网络上的数学教育网站、在线数学教学平台等,用于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
进学解赏析

抜地倚天自鸣不平——韩愈《进学解》详解肖旭韩愈的《进学解》是古代散文名篇。
这篇文章不论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还是语言文字,读起来难度都比较大,所以:(一)必须了解韩愈的生活经历及写这篇文章的背景;(二)必须深入理解像韩愈这样封建社会中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他们对当时社会的切身感受;(三)还必须了解这篇文章与两汉辞赋的渊源关系,从而把握它在艺术构思、表现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新颖独创之处。
一、韩愈为什么要写《进学解》?韩愈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后世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从19岁时开始进京求官,开始他的政治生涯,经4次考试,到25岁才中进士。
以后他又参加4次隶部博学鸿辞科的考试,都未中选。
韩愈求官心切,三次上书宰相,要求仕进,但都没有回音。
他只得怀着不遇时之态,离开了长安。
经长期的慕僚生活,到贞元18年(802)德宗李适才被朝廷选为“四门博士”,这年他已35岁,距初中进士已有十年之多。
第二年(贞元19年)他刚刚升迁为“监察御史”,因关中大旱他写了一篇《论天旱人饥状》为民请命的文章,得罪了当朝权贵,又立即被贬到阳山(今广东境内)当县令,过上了被贬谪的生活。
到元和(宪宗李纯)元年(806)他才重新回到长安,拜“国子博士”。
国子博士是当时高等学府国子监里面的教书先生。
地位不高,无实权,属闲职。
元和8年(813)韩愈官运好转出任“职方员外郎”,又因妄议朝政的罪名,降职重新回到国子博士任上,那时他已45岁。
回顾韩愈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他仕途坎坷,大起大落;而几次起落都是由于参与政治、关心时局,对朝政发表意见而遭打击的。
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读书人的遭遇,对人才使用问题非常重视。
当然他对朝廷所用非人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因此,他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著名的论点“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他认为文章著作,往往都是作者自鸣其不幸的产物。
《进学解》这篇文章就是自鸣不平的产物。
这篇文章就写在元和8年(813),也就是韩愈由“职方员外郎”再度被贬为“国子监博士”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学解课程标准分解一、课程目标1.阅读古代优秀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散文。
3.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二、学习要求1.了解散文的类别:(1)抒情性散文,(2)记叙性散文,(3)议论性散文。
本文属议论性散文。
2.把握散文的特点。
把握散文的形: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国子先生”和“诸生”的对话。
理解散文的神:在本文中主要指作者的观点及支撑观点的论据。
3.领略散文的意境。
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作者内心孕育着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二是作者选择了怎样的“形”来表现这种思想感情。
三、教学环节1.抓住“认读、感悟、鉴赏”三个环节。
以认读为切入点,以感悟为突破口,以鉴赏为落脚点,从而把握散文的意蕴,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
本文是议论性散文,抓住论点和支撑论点的论据从而把握文章脉络。
3.理解文中关键语句。
在本文中主要指向两类句子:一是表达作者观点的议论性句子,二是体现“国子先生”和“诸生”内心情感的抒情性句子。
教学目标1.诵读全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流畅朗读。
2.整理文中重要实词和成语。
3.辨认出表达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的一句话。
4.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国子先生”和“诸生”的论证思路。
5.说出“国子先生”和“诸生”对话时不同的内心情感并加以归纳。
教学内容简案一、诵读读准字音,准确断句,流畅朗读。
采用全体读、个别读、范读等形式。
二、文言实词积累和句子翻译。
1.解释下列实词进解随张率庸既披捐穷规踬窜方绝离遇从诛分訾2.翻译下列句子(1)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2)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
(3)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4)是二儒也,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5)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而显于众。
三、积累成语1.细大不捐:2.焚膏继晷:3.力挽狂澜:4.含英明华:5.佶屈聱牙:6.异曲同工:7.跋前踬后:8.动辄得咎:9.钩玄提要:10.各得其所:11.兼收并蓄:四、解题。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行。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味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五、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先生训示提出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目的),勤(方法);行成(目的),思(方法) 。
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对英才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人才尽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勉励诸生一心尽学。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不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患”与“无患”形成尖锐对比,暗伏与字面相反意思。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
分两层推倒先生的说法:第一层:赞颂先生业精、行成。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博学→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于外:行成: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第二层:不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得不到信任,私得不到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至此虽未有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第三部分(第3-5段):先生自责。
匠人选木料、医师选药材“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是为了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财录用。
(段末假托对匠人、医师的指责,表面上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投闲置散,乃分之宜”,实际上是指斥有司选人不公。
)举孟子、荀子的例子有何作用?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的不遇于世。
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实际上是以孟、荀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
六、问题1.说出“国子先生”和“诸生”对话时不同的内心情感并加以归纳。
2.找出表达了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的一句话。
3.“诸生”的观点是什么?“诸生”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的?七、文章内容小结这篇文章,从进学谈起,重点在于论述朝庭用人。
韩愈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发牢骚,同时也是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是自嘲、自慰、自我宣泄。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是文章的一个主要论点,文章肯定、赞叹了韩愈治学之勤苦,弘扬儒教之功绩,文学创作成就之巨大,为人耿直、方正。
从而,为“业”与“行”立下具体可行的榜样。
一方面勉励弟子进学,盼望世人进学;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虽遭贬斥,仍立志进学的决心,表现出修身致用,对于道德文章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了当时及后代的许许多多读书人。
八、布置作业:1.整理实词2.写出你对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的理解。
教学评价方案《进学解》检测题班级姓名1.读准加点字字音:荒于嬉.()纂.言者()焚膏继晷.()补苴罅.()漏佶.()屈聱.()牙闳.其中()跋.()前踬.()后岁靡.()廪.()粟乃分.()之宜前人之瑕疵..()()訾.()医师2.写出下列各词句中的通假字:①登崇畯良()②名一艺者无不庸()③冗不见治()④校短量长()⑤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⑥计班资之崇庳()3.解释下列加点词(1)立.馆下()(2)行成于思毁于随.()(3)占.()小善者率.()以录(4)手不停披.()(5)细大不捐.()(6)独旁搜而远绍.()(7)跋.()前踬.()后(8)乃分.()之宜(9))诘.()匠氏(10)訾.()医师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占小善者率以录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①冬暖而儿号寒②有牵牛而过堂下者C.①辙环天下,卒老于行②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D.①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②惟弈秋之为听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方今圣贤相逢..B.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C.言虽多而不要其中..之瑕疵..D.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1)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译文:(2)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
译文:(3)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译文:(4)是二儒也,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译文:(5)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
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7.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8.解释加点词语。
(1)其御.之妻()(2)其妻请去.()(3)身相.齐国()(4)其后夫自损抑..()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译文:10.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有何标准。
答:参考答案1.荒于嬉.(xī)纂.言者( zuǎn)焚膏继晷.(ɡuǐ)补苴罅.(xià)漏佶.(jí)屈聱.(áo)牙闳.其中(hónɡ)跋.(bá)前踬.(zhì)后岁靡.(mí)廪.(lǐn)粟乃分.(f ân)之宜前人之瑕疵..(xiá)(cī)訾.(zī)医师2.①“畯”通“俊”②“庸”通“用”③“见”通“现”④“校”通“较”⑤“繇”通“由”⑥“庳”通“卑”3.(1)立.馆下(使站立)(2)毁于随.(因循随俗)(3)占.(具备)小善者率.(都)以录(4)手不停披.(翻阅)(5)细大不捐.(舍弃)(6)独旁搜而远绍.(继承)(7)跋.(踩)前踬.(绊倒)后(8)乃分.(分内,本分)之宜(9))诘.(责问)匠氏(10)訾.(批评)医师4.C 5.A6.(1)可能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谁说会有学行优异却没有被提拔举用的!(2)你们只怕学业不够精通,不要担心有司不能发现你们。
(3)先生年少时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先生为为人,可以说是很成熟了。
(4)这两个学者,说出话来可以当作经典,举手投足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准则,出类拔萃,达到了圣人的地步,他们在世上的遭遇又是怎么样的呢?(5)话虽然说得多却抓不住要义,文章虽然奇特却不实用。
7.(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8.(1)御:马夫。
(2)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3)相:担任国相。
(4)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9.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10.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