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一)
医学培训免疫学基础复习题

医学培训免疫学基础复习题免疫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2.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4.AFP:是胎儿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可抑制母体的免疫排斥。
成年人几乎检测不到,肝细胞癌变时血清中大量存在。
5.超抗原(SAg):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6.抗体:是指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7.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8.Fab段: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是用木瓜蛋白酶作用后的水解片段。
它含有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N端的1/2部分,能与一个抗原决定基发生特异性结合,为单价。
9.单克隆抗体:是由B淋巴杂交瘤细胞产生的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10.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表面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由于这类蛋白能协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故称为补体。
补体并非单一成分,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与膜结合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称为补体系统。
11.补体调理作用:补体成分C3b、C4b、iC3b促进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
12.免疫粘附:免疫粘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粘附于具有CR1(C3bR、C4bR)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免疫粘附在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3.ADCC效应: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免疫学基础--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抗原

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5
免疫系统--其他免疫细胞
➢ K细胞:即杀伤细胞(killer cell),专一的杀伤被IgG抗体所覆盖的靶细胞;IgG抗体的Fc
片段可与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K细胞的杀伤作用;ADCC:抗体依
赖
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 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属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
脏,具有不须事先致敏,不须其它辅助细胞或分子的参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的功
能;
✔某些肿瘤细胞和微生物感染细胞可成为NK细胞的靶细胞,而且NK细胞活性
较
其它杀伤细胞更早出现,因此在抗肿瘤抗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2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 免疫细胞:一切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粒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 免疫活性细胞:仅指能特异的识别抗原,即能接受抗原的刺激,并随后进行分化、增殖和 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T细胞、B细胞 是最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
➢ 胸腺:是T细胞成熟和发育的主要器官;未成熟的T细胞前体从骨髓迁移到胸腺, 95%的细胞凋亡,5%的细胞发育、分化成为成熟的T细胞,释放到外周免疫器官;
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
➢ 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居住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 组织;
➢ 淋巴结:人体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清除各个组织器官中的抗原物质,淋巴结内主 要 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嗜细胞;
微生物学基础
单元九 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9
• 三、机体的反应性
• 受基因控制,与年龄和健康状态也 有关。
• 四、其它
• 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剂量及是否 应用佐剂等有关。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0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一、抗原的特异性 • 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抗原性上。 • 表现在免疫原性上:指某一抗原只能诱
•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共同抗原) 发生反应。
•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4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5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一、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1、异种抗原 • 2、同种异型抗原 • 3、自身抗原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
6、机体对异物的移植排斥反应功 能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1
7、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死 亡细胞的能力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 B、肺炎支原体与肺组织 • C、父母的HLA与子女的HLA • D、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
及心肌 • E、外毒素与类毒素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及其在防御疾病方面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简单讲述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一、免疫学的基础知识1. 免疫系统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抗体等。
2. 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主要分为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是由T细胞介导,而体液免疫应答则是由B细胞介导。
3. 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记忆,即在初次遇到致病微生物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在接下来的遭遇中产生更快、更强的反应。
二、免疫学的应用1. 疫苗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药物。
疫苗可以模拟微生物感染的过程,从而激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微生物的抗体或T细胞免疫应答。
疫苗对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包括细胞免疫治疗、体液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其中,最常见的是体液免疫治疗,即使用抗体来治疗疾病。
3. 免疫监测免疫监测是利用免疫学的技术对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方法。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抗体或T细胞的水平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治疗效果。
4. 免疫诊断免疫诊断是利用免疫学的技术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抗体、免疫分子或细胞来诊断感染病原微生物或自身免疫疾病等。
三、结语免疫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疾病,都与免疫学有紧密的关系。
充分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公共基础知识免疫学基础知识概述

《免疫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
它涉及到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免疫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抗原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寄生虫、花粉、药物等。
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而抗原性是指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2. 抗体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活性的球蛋白。
抗体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中和抗原的毒性、阻止抗原的入侵或促进抗原的清除。
抗体主要分为五类,即 IgG、IgA、IgM、IgD 和 IgE,它们在体内的分布、功能和半衰期等方面有所不同。
3.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分为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而 B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和抗原提呈的功能,粒细胞则主要参与炎症反应。
4.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和定居的场所,主要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地方。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免疫功能的地方。
三、核心理论1. 克隆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 Burnet 提出,该学说认为体内存在众多的淋巴细胞克隆,每个克隆的细胞表面表达一种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免疫学基础--传染与免疫的概念

➢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脑毛细血管壁及其外的脑星形细胞组成,连接紧
密,可阻挡病原体及有毒产物从血液透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保护中枢神经系
统;
✔婴幼儿血脑屏障未发育完善,易患脑膜炎或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
病;
➢血胎屏障:由怀孕母体子宫内膜的底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共同组成,当它发育成熟
(一般在妊娠3个月)后,能阻挡病原微生物由母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种宿 主称为带菌者(carrier);
一、传染与免疫的概念
3
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 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隐性传染、带菌状态、显性传染;
➢ 显性传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
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
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这就是显性传染或传染病;
immunity);
➢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第二道防线
一、传染与免疫的概念
4
非特异性免疫--①外部屏障
➢ 外部屏障:皮肤与粘膜的作用包括三类
➢ 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健康机体外表面覆盖着连续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结构, 外
面的角质层是坚韧不可渗透的,组成了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
屏障;
➢ 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粘膜分泌的粘液;眼泪、唾液和尿液的
4
用
➢ 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四阶段图解:
一、传染非与特免疫异的性概免念 疫--③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
4用 ➢ 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后果:
➢ 完全吞噬:病原体被吞噬后,被杀死并消化分解,不能消化的残渣排出体外;
➢ 不完全吞噬:有些病原体,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布氏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具有 抗吞噬溶酶体形成或抗溶菌酶等逃避机制,在免疫力低下的机体
免疫与运动课件

运动
运动前水平 (3-72小时)
免疫低下期
((二二)()“二“J”)J型”型“曲曲J线”线模型模式曲式线模式
在研究了运动强度与上呼吸道感染率之间的关系后发现: 若以正常不运动者的上呼吸道感染率作为参照,适宜中 等负荷的经常性身体运动可明显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率, 而大强度运动训练则会使之明显升高。三者相比,形成 一条类似“J”字形的曲线。
▪ 是机体受抗原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糖蛋白,亦 称疫免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主要包括 IgA、IgG、IgM、IgD和IgE。其中IgG的含量 最高。
三、免疫免系疫统系(im统mu概ne 述
system) 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概念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系统的组成
骨髓、胸腺、腔上
免疫 中枢免疫器官 囊(鸟类)
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脾脏、粘膜
免
免疫系统
疫 系 统
免疫 细胞
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等
免疫 分子
红细胞粘附致敏酵母 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
红细胞能够黏附免疫复合 物、细菌和肿瘤,将其带至 肝、脾巨噬细胞处,利于巨 噬细胞吞噬。
红细胞还能释放过氧化物 酶、氧化酶等,杀伤黏附在 其表面的微生物。
运动类型 安静
适宜运动 一次性
力竭运动 高住低练
RBC-C3bRR RBC-ICR
免疫粘附功能变化 运动与否无显著差异
(二)细胞免疫
指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 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结合,导致靶细胞破裂死亡的免疫反应。
免疫学基础理论(药学)

基础医学概论免疫学基础理论免疫学发展简史(一)免疫学的诞生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看到有很多流行性疾病,如麻疹、天花等,患病康复后很少第二次感染。
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免疫学形成阶段(16世纪—18世纪末)▪16世纪(明朝)中国医生首先实践用人痘痂皮接种青少年预防天花▪18世纪传到亚洲、欧洲各国▪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首次发明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诞生▪Vaccination(种痘)定为人计划“免疫接种”Edward Jenner (1749-1822年) ,13岁在Sodbury学医8年,1792年荣获医学博士学位。
1796年5月14日他从挤奶女工接触牛痘而不生天花这一现象得到了启发,把牛痘的脓泡液接种于健康的男孩,待反应消退之后再用同样方法接种天花,男孩不再发病。
1798年他发表了开创新纪元的牛痘疫苗的报告。
这一发现当时被称为Jenner牛痘疫苗接种,是人们与天花奋斗长达200年之久的最重要的武器。
1980年5月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WHA)上宣布全球消灭天花。
在免疫科学真正确立之前,Jenner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人们通常把免疫学的起源归功于他。
免疫学实验研究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实验室发明人工培育疫苗▪Pasteur(法)微生物学、免疫学创始人▪1880年鸡霍乱(巴氏杆菌)弱毒菌苗▪1882年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Louis Pasteur 巴斯德(1822-1895年)是一位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
1880年他发现鸡霍乱杆菌的陈旧培养物能预防鸡霍乱的感染,首先创造了减毒疫苗。
为了纪念一个世纪前Jenner的功勋,他将这种方法称之为预防接种(vaccination),并将这种制剂称之为疫苗(vaccine),相继他又创造了炭疽杆菌减毒疫苗,狂犬病的减毒疫苗,兴起了主动免疫的方法(active immu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