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知识
临床免疫学基础

免疫试剂常用术语
9、开瓶有效期
概念:某试剂在开瓶后,能用于正常检测的时间段。
例:某试剂开瓶后在30天内都能正常使用,那该试剂开 瓶有效期为30天。
校准常用术语
1、校准品
概念:通过参考方法或者参考物质而获得具体浓度值的物质。
用途:对检测系统进行修正。
校准常用术语
2、溯源
概念: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 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标) 准或国际计量基(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校准常用术语
2、溯源
研
国际单位
究
机
一级参考物质
构 二级参考物质
参
考
实
工厂主校准品
验
试剂盒内校准
室
品
医
院
常规样本
检
验 科
结果
一级参考方法 二级参考方法
工厂选定的 检测方法 工厂标准检测法
医院常规检测法
不确定度
质控常用术语
1、靶值
概念:移除无关值后,参与的全部试剂反应的平均值。
2、标准差
概念:总体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 均数的平方根。它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
• 免疫学基础知识
• 下边的动画有点长哦
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
抗原
抗体
Y
免疫分析是根据抗体与特异性的抗原结合的原理进行定性/ 定量检测的技术。
免疫反应核心: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
抗原(antigen):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等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其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原性) 和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反应的能力(抗原性)。常 见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粉尘、花 粉等。
免疫学基础知识介绍

免疫学基础知识介绍免疫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生物体抵抗外界有害物质和疾病侵袭的机制。
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本文将通过介绍免疫学的基础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的过程,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
一、免疫学基础概念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系统,由多种细胞、分子和组织构成,旨在识别、消灭和记忆可能对机体造成伤害的外来物质。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脏等)和免疫调节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2. 免疫应答当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应答以保护机体的健康。
免疫应答可以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
先天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应答,它通过机体固有的内在机制来迅速应对各种有害生物。
获得性免疫则是一种特异性的应答,它会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记忆,并提供长期保护作用。
3. 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在接触到某种抗原后,会产生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记忆。
一旦再次接触到同样的抗原,免疫系统将迅速而有效地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应答。
这种免疫记忆是由特定的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储存和调控的。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1.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应答中最关键的细胞类型,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分别负责产生抗体和调控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巨噬细胞则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促进抗原的呈递和免疫应答的激活。
2. 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
淋巴结是淋巴细胞的主要聚集地,也是淋巴细胞和抗原相互作用的场所。
脾脏则负责滤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促进免疫应答的启动。
3. 免疫调节分子免疫调节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及其在防御疾病方面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简单讲述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一、免疫学的基础知识1. 免疫系统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抗体等。
2. 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主要分为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是由T细胞介导,而体液免疫应答则是由B细胞介导。
3. 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记忆,即在初次遇到致病微生物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在接下来的遭遇中产生更快、更强的反应。
二、免疫学的应用1. 疫苗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药物。
疫苗可以模拟微生物感染的过程,从而激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微生物的抗体或T细胞免疫应答。
疫苗对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包括细胞免疫治疗、体液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其中,最常见的是体液免疫治疗,即使用抗体来治疗疾病。
3. 免疫监测免疫监测是利用免疫学的技术对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方法。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抗体或T细胞的水平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治疗效果。
4. 免疫诊断免疫诊断是利用免疫学的技术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抗体、免疫分子或细胞来诊断感染病原微生物或自身免疫疾病等。
三、结语免疫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疾病,都与免疫学有紧密的关系。
充分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免疫学检验是指应用免疫学原理进行检测,以发现人体内某些物质(例如抗体、抗原、病原体等)的检验方法。
它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科研、食品卫生等领域。
本文将从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知识、分类、原理和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一、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知识1.抗原和抗体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细胞、蛋白质、多糖等。
抗体是由机体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2.特异性和敏感性免疫学检验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检验方法。
特异性是指检验结果仅针对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不会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敏感性是指检验方法能够检测到极小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3.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基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原理。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或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免疫学检验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是否存在某种疾病。
二、免疫学检验的分类免疫学检验根据检测原理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直接检测法直接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病原体本身或其组成成分来判断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例如,检测病毒核酸或细菌的荚膜多糖等。
2.间接检测法间接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体内特定抗体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就是一种间接检测法。
3.荧光素检测法荧光素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荧光素染色或荧光素标记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荧光素检测法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免疫荧光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
免疫荧光检测法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标本中的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抗原或抗体。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结果可视化,适用于许多病原体的检测,如流感病毒、HIV、病毒性肝炎等。
村医计划免疫培训内容

村医计划免疫培训内容第一部分:免疫学基础知识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2. 免疫相关疾病- 传染病与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疾病种类及症状3. 疫苗与免疫- 疫苗的种类及作用- 疫苗接种程序与注意事项第二部分:免疫接种知识1. 儿童免疫接种- 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 常见儿童疫苗及其接种要点- 儿童免疫接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2. 成人免疫接种- 成人应接种的常见疫苗- 成人疫苗接种时间表- 成人免疫接种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3. 特殊人群免疫接种- 孕妇疫苗接种- 老年人疫苗接种- 残疾人疫苗接种第三部分:免疫接种工作流程1. 疫苗接种相关法律法规- 《传染病防治法》- 疫苗接种管理条例2. 疫苗接种流程- 疫苗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疫苗接种现场操作规范- 疫苗接种后的观察和记录3. 疫苗保管与运输- 疫苗冷链管理-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第四部分:应对疫苗接种常见问题1. 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疫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处理和报告2.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3. 知识问答及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答形式,检测学员对免疫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印象第五部分:实操培训1. 疫苗接种现场操作培训- 学员将模拟进行疫苗接种操作,由专业医生进行指导和评估2. 疫苗冷链管理实操培训- 学员将模拟疫苗冷链管理的操作流程,加强对疫苗冷链管理的理解和掌握3. 疫苗接种后的观察和记录实操培训- 学员将模拟对接种后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实际操作技能以上是村医计划免疫培训的内容,通过此次培训,村医将全面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了解免疫接种的相关知识和流程,提高免疫接种工作的水平,为村民提供更加规范、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公共基础知识免疫学基础知识概述

《免疫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
它涉及到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免疫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抗原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寄生虫、花粉、药物等。
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而抗原性是指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2. 抗体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活性的球蛋白。
抗体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中和抗原的毒性、阻止抗原的入侵或促进抗原的清除。
抗体主要分为五类,即 IgG、IgA、IgM、IgD 和 IgE,它们在体内的分布、功能和半衰期等方面有所不同。
3.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分为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而 B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和抗原提呈的功能,粒细胞则主要参与炎症反应。
4.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和定居的场所,主要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地方。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免疫功能的地方。
三、核心理论1. 克隆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 Burnet 提出,该学说认为体内存在众多的淋巴细胞克隆,每个克隆的细胞表面表达一种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免疫学基础知识

精选ppt
NK细胞杀伤靶细胞
20
三 免疫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
➢ 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和活化后产物杀伤效应 ➢ 抗原递呈作用 ➢ 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
巨噬细胞吞噬细菌
精选ppt
21
三 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将抗原肽提呈给T 细胞, 使T 细胞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效应分子和记忆细胞; 3. 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精选ppt
5
一 免疫学概论
免疫应答类型
固有免疫:机体先天的、固有的免疫。 适应性性免疫: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固有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皮肤
吞噬细胞、NK细胞
粘膜
抗菌蛋白
皮肤及粘膜分泌物
炎症应答
适应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淋巴细胞
抗体
精选ppt
6
一 免疫学概论
免疫系统组成
㈠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黏膜及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㈡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系(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 粒细胞系(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精选ppt
13
三 免疫细胞
三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等
其他免疫细胞
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精选ppt
14
三 免疫细胞
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免疫学基础知识点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疾病和外界微生物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机体内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几个方面,介绍免疫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的。
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复合物等。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合作,形成了一个复杂而高效的免疫系统来对抗外界侵袭。
二、免疫应答的原理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做出的一系列反应。
当外界抗原侵入机体后,免疫系统将启动免疫应答,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
先天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天生具备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包括物理屏障、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等。
获得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在遇到具体抗原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形成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应答。
这一过程涉及到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激活和免疫效应等环节。
三、免疫调节的机制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种机制,以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调节分为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两种机制。
正向调节主要包括促进因子的作用,如细胞因子、辅助性T细胞等,它们可以增强免疫应答的效果。
负向调节主要包括抑制因子的作用,如抑制性T细胞、免疫抑制分子等,它们可以抑制免疫应答的过度活化。
免疫调节机制的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四、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的研究及应用涵盖了很多领域。
在疾病诊断方面,免疫学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如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
在疾病治疗方面,免疫学技术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如免疫疗法、细胞免疫治疗等。
另外,免疫学还涉及到疫苗的研发、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等方面。
结语免疫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学科,通过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体的免疫机制,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吞噬限制繁殖 • 特异性免疫提供进一步保护
– 尤其是抗体介导免疫:
中和毒素
促进吞噬 激活补体
抵御病毒
• 非特异性限制进入 • 干扰素限制复制 • 特异性免疫提供进一步保护
– 抗体介导免疫能限制病毒传播 – 细胞介导免疫能摧毁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
细胞介导免疫
• 细胞介导免疫的作用毒活病毒疫苗
疫苗生产
病毒从主工作 细胞工作库…
…大规模被复制 然后被收获,测试和做成制剂
减毒活病毒疫苗
优势
• 模仿自然感染
• 产生大的抗原性刺激 • 提供长期保护
劣势
• 可能保留致病性
• 可能恢复毒力
灭活死病毒疫苗
生产
病毒在适宜条件下生长
被纯化…
…在热和化学因素 下作用 …
… 以便被灭活,但仍有 免疫原性
• 免疫缺陷 •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是:
• 一种有害的免疫反应 • 在过敏原/抗体或过敏原/T-细胞反应导致组织
损伤
• 对某些人仅是抗原,而对其它人是过敏原的
物质
即时超敏反应
IgE 抗体
致敏原搭桥固定 IgE 抗体
主细胞
组织胺和其它 介质被释放
延时过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
接下来….
全身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Ⅱ型变态反应 是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所形成的抗体常 有细胞毒性。这些抗体特征是通过Fc受体激 活补体系统,一旦补体被激活可导致细胞破 坏,其机制有以下几种:
—形成C5b-9补体成分的复合物,此复合物能袭击细胞膜, 在膜上打孔使细胞溶解。 —补体与细胞膜表面互相作用形成C3b,许多吞噬细胞膜上 有C3b受体,增强了Mφ作用被包有补体的靶细胞的破 坏。
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
变应原与IgE结合
肥大细胞等脱颗粒 胆碱能神经兴奋 组织胺、SRS-A等 血浆2球蛋白
乙酰胆碱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 张和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加
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 神经性水肿)
激肽
呼吸道过敏反应 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 (食物过敏性胃 支气管哮喘等) 肠炎等)
抗体结构
抗原结合位点
功能区位置
抗体分类
IgG
IgM
抗体分类
IgA
分泌性 IgA
IgD
IgE
原发和继发免疫反应
继发反应
免疫反应强度
原发反应
10
初次接触
20
30 第二次接触
40
50
Time
抗体介导免疫
• 抗体介导免疫的作用 • 抗体介导免疫的机制 • 抗体和它们的功能
抗体介导免疫的作用
抗体介导免疫:
疫苗接种的好处
疫苗接种:
• • • •
保护个体
保护群体 – 群体保护
能够根除疾病 节约大量资金
疫苗接种好处
脊灰 - 世界范围
报告病例 (000s) 60 40 EPI implemented 20
Measles - US
使用疫苗
1980
1990
2000 1950
1960
1970
1980
白喉 – 英格兰和威尔士
辅助T-cells 细胞毒 T-cells 记忆 cells
辅助T-细胞
未分化 T-淋巴细胞
TH1-cell
TH2-细胞
主要激活T-细胞和 促进细胞介导免疫
主要激活B-细胞和 促进细胞介导免疫
细胞毒T-细胞 (CTLs)
细胞素
CTL
细胞素
Target cell
记忆 T-细胞
记忆细胞
免疫病理学
细胞介导免疫的作用
细胞介导免疫:
• 对抵抗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 对细胞内细菌感染
– 例如:结核, 军团菌, 李斯特菌,伤寒
• 对诱导免疫记忆是重要的 • 调解免疫反应
细胞介导免疫的机制
由APC完成抗原传递 抗原
抗原碎片
细胞膜结合复合物
细胞介导免疫的机制
2
抗原传递和T-细胞刺激
抗原传递
激活的 T-淋巴细胞
• 抵抗细胞外病原体 • 抵抗细菌中非常重要… • 在病毒进入细胞前非常重要 • 对细胞内病原体无效
抗体介导免疫的机制
2
非T-细胞依赖的B-细胞抗原刺激 抗原
B-淋巴细胞
被激活的 B-淋巴细胞
抗体介导免疫的机制
T-细胞依赖的B-细胞抗原刺激
含抗原的细胞
TH-淋巴细胞
被激活的 B-淋巴细胞
抗体介导免疫的机制
灭活死病毒疫苗
劣势:
• 通常比减毒活疫苗效果差 • 通常需要注射许多针才能产生长期保护
亚单位病毒疫苗
重组疫苗
亚单位病毒疫苗
重组疫苗
全细胞细菌疫苗
生产
百日咳杆菌在适应条件下生长
被纯化 …
… 用热处理…
… 被灭活,但仍有免疫 原性
类毒素
各种毒素
毒素
抗原决定簇
类毒素
抗原决定簇诱导 产生抗体
亚单位细菌疫苗
多糖疫苗
多糖:
• 是非T-细胞依赖抗原 • 在婴幼儿免疫性低 • 很少或无免疫记忆 • 加强效果很差
多糖结合蛋白:
•是T-细胞依赖抗原 •在婴幼儿有免疫性 • 建立免疫记忆 • 诱导强的加强效果
佐剂
含佐剂反应
抗体浓度
原始反应
2
疫苗
4
6
8
10
星期
什么是变态反应?
是一种免疫反应的异常表现,当人体再次受 到抗原刺激时,机体产生超出正常的免疫应答, 而出现各种轻重不等临床症状和组织器官的病 理过程。
局部水肿、浸润
Ⅳ型变态反应
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无补体参与, 主要是淋巴组织浸润,被激活后释放淋巴 因子,吸引激活更多的淋巴细胞,Mφ和纤 维母细胞,局部形成肉芽肿,其病理特点 是充血、水肿、出血、血栓形成、多核巨 细胞及淋巴细胞形成肉芽肿。
Ⅳ型变态反应机理
抗原
再次刺激
机体
T细胞
增殖
致敏T细胞
免疫学基础知识
二〇一四年四月
什么是医学免疫学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及 其清除抗原异物的规律 ▲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 理
免疫系统介绍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介绍
中央淋巴组织
周围淋巴组织
吞噬细胞
Bm Bm 记忆 B-细胞
辅助T-细胞
抗原
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
• • • •
激活免疫反应的物质
‘非我’
通常是很大的,复杂的分子 通常由蛋白和多糖构成
抗原举例
表面抗原(HBsAg) Pre-S1 和 pre-S2 抗原 ‘e’ 抗原 (HBeAg) 核心抗原(HBcAg)
乙肝病毒
抑菌、杀菌物质,补体 T细胞(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 B细胞(体液免疫)
先天性免疫
• 物理,化学和生物屏障
• 天然抗感染物质 • 吞噬
物理,化学和生物屏障
皮肤 • 物理屏障 • 化学屏障 • 细菌菌群
粘膜 • 物理屏障 • 化学屏障
呼吸道 • 粘膜 • 纤毛上皮
消化道 • 粘膜 • 酸碱 • 细菌菌群
报告病例 (000s) 60 40 使用疫苗 20
1940
1950
1960
疫苗种类
• 病毒疫苗
– 减毒活疫苗 – 灭活死疫苗 – 亚单位
• 细菌疫苗
– – – –
全细胞 类毒素 亚单位 多糖
• 联合疫苗
减毒活病毒疫苗
开发减毒株
野毒株在不良条件下 进行细胞培养
过程被重复很多回…
生产不能致病的减毒株
百日咳毒素 丝状血凝素 百日咳杆菌粘附素 菌毛抗原
百日咳
免疫反应机制
细胞介导
•特定细胞扩增
•在细胞内指导对付抗原 • T-淋巴细胞介导
抗体介导
• 产生特定蛋白(抗体)
•指导对付循环抗原 •B-淋巴细胞介导(T-淋巴也参与)
抗体
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 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免疫接种
疫苗学
疫苗学
疫苗如何起作用? 有什么种类疫苗?
被动和主动免疫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主动
被动
被动
主动
继发于感染
从胎盘转移抗 体
注射抗体
接触抗原
被动免疫
免疫球蛋白注射给 无免疫个体
从免疫个体获得 免疫球蛋白
供体 (免疫个体)
被动免疫个体
被动免疫
缺点是:
抗体浓度
• 保护时间短 • 花费 • 安全性
Ⅱ型变态反应的机理
靶细胞表面 刺 激 机
产生
半抗原+靶细胞 体
IgG或IgM 细胞表面抗原+抗体
+补体 +巨噬细胞
半抗原+细胞+抗体
+补体 +巨噬细胞
细胞溶解
细胞被吞噬裂解
细胞溶解 细胞被吞噬裂解
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药物过敏性血 小板减少症
Ⅲ型变态反应
是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造成的组织损伤, 抗原-抗体复合物一旦沉积在组织中激活补 体系统,引起炎症反应,炎症细胞释放介 质(蛋白酶、氧化自由基、四烯酸)直接 损伤组织。所形成的C3a可增加血管通透性 ,促进复合物沉积,局部Arthus反应可造 成血管损伤,血栓形成血流受阻,周围组 织可发生缺氧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