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64篇)初中部分50篇

合集下载

中学古诗文背诵默写64篇挖空练习

中学古诗文背诵默写64篇挖空练习

中学古诗文背诵默写64篇挖空练习(每页内容建议利用10—15分钟作自我过关检测)一.高中部分(14篇)(请在括号中填字,在横线上填词语或句子)1.《劝学》(节选)《荀子》(必修3)君子曰:。

青,取之于(),而青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中规。

虽()()(),不()挺者,。

()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则()明而行无过()。

,不如;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见也。

登高而(),()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

者,非()足也,而()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

君子,善假于物()。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龙生焉;积善成(),,()心备焉。

故,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一跃,不能十步;()马十(),功在不舍。

,朽木不();()而不舍,。

()无爪牙之利,,上食()土,下()黄泉,用心一也。

()六()而二(),非者,用心()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必修4),英雄无()孙()()处。

,风流总被去。

()阳草树,寻常()(),人道()()曾()。

想当年,金()铁马,。

()()草草,,。

四十三年,望中()记,()火扬()路。

可()回首,下,一片神()()鼓。

凭谁问:,?3.《逍遥游》(节选)《庄子》(必修5),其名为()。

()之大,;化而为鸟,其名为()。

()之背,;()而飞,其()若()天之云。

()鸟也,海运则将()于南()——南()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

天之()(),其正色()?其远而无所()极()?其视下也,。

且夫,()其负大舟也无力。

()杯水于()堂之上,则()为之舟,,水浅而舟大()。

,则其。

故九万里,则风()在下(),()后乃今()风;背负青天,而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与学()笑之曰:“我()起而飞,()()()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矣,?”适()()者,三餐而(),腹()果然;适百里者,()()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全国卷必背古诗文64篇挖空练习

全国卷必背古诗文64篇挖空练习

高、初中古诗文背诵默写64篇挖空练习(每页内容建议利用10—15分钟作自我过关检测)一.高中部分(14篇)(请在括号中填字,在横线上填词语或句子)1.《劝学》(节选)《荀子》(必修3)君子曰:。

青,取之于(),而青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中规。

虽()()(),不()挺者,。

()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则()明而行无过()。

,不如;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见也。

登高而(),()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

者,非()足也,而()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

君子,善假于物()。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龙生焉;积善成(),,()心备焉。

故,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一跃,不能十步;()马十(),功在不舍。

,朽木不();()而不舍,。

()无爪牙之利,,上食()土,下()黄泉,用心一也。

()六()而二(),非用心()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必修4)者,风流总被,英雄无()孙()()处。

,去。

()阳草树,寻常()(),人道()()曾()。

想当年,金()铁马,。

()()草草,,。

四十三年,望中()记,()火扬()路。

可()回首,下,一片神()()鼓。

凭谁问:,?3.《逍遥游》(节选)《庄子》(必修5),其名为()。

()之大,;化而为鸟,其名为()。

()之背,;()而飞,其()若()天之云。

()鸟也,海运则将()于南()——南()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

天之()(),其正色()?其远而无所()极()?其视下也,。

且夫,()其负大舟也无力。

()杯水于()堂之上,则()为之舟,,水浅而舟大()。

,则其。

故九万里,则风()在下(),()后乃今()风;背负青天,而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与学()笑之曰:“我()起而飞,()()()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矣,?” 适()()者,三餐而(),腹()果然;适百里者,()()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完整word)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

(完整word)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1)《论语》1 .《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 .《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3 .《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

4.《论语十则》中论述对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2),;( 3),;(4),。

5.《论语十则》中,论述对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 2);(3),;( 4)。

6.《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涵养的语句是:。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8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9.《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 2)《鱼我所欲也》1、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3、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承前启后的句子:。

2、中心论点是:,。

3 、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4、剖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 4)《曹刿论战》1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 、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由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8、有益于反扑的机遇是在的时候。

9、有益于追击的机遇是在,的时候。

10 、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守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 5)《邹忌讽齐王纳谏》1、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2、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 看法的语句:,。

3、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

(word完整版)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分篇练习(初中)附答案.docx

(word完整版)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分篇练习(初中)附答案.docx

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分篇练习(初中)——学生用《论语十则》1、本文中强调将“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句子是:,。

2、本文中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

3、本文中提倡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的美德的句子是:,。

4、本文中强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的句子是:,。

5、本文中认为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6、本文中提倡选择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参照别人缺点以改正自己的语句是:,。

7、本文中借松柏的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1、本文提出的有关“生”与“义”的观点是:,;,。

,。

2 、本文中表明“ 不食嗟来之食” 的典故意思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本文中阐述凡是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身体、内心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的句子是:,,,,,,,。

2、本文中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来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曹刿论战》1、本文中体现了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的句子是:,,。

2 、本文中曹刿关于“士兵的勇气决定战争胜负”的经典论断是:夫战,勇气也,,,。

,故克之。

3、本文中为下文鲁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垫,反衬曹刿聪明机智的语句是:,。

4 、本文中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进攻的四字短语是:,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追击的四字短语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1、本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

2、本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3、本文中,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下令“受上赏”的是:;“受下赏”的是:。

4、本文中,邹忌冷静理智地分析家事,以便与国事进行类比的语句是:,;,;,。

《出师表》1、本文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

2、本文中诸葛亮表明心迹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3、本文中诸葛亮叙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4、本文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赏罚应该相同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初中50篇含答案)(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初中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50篇

初中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50篇

初中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50篇《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小石潭记》柳宗元1.《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送东阳马生序》中点明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的语句是: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就是佐证。

《诗经·蒹葭》1.《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理解默写高考初中默写50篇

理解默写高考初中默写50篇

初中语文理解性默写(高考考纲初中背诵50篇)一、《〈论语〉十则》1.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6.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鱼我所欲也》10.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2.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孟子例举6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主要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明朝宋廉的求学经历让他最终成就一位大家,我们可以用本文中的句子来概括他的人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人”生于忧患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四、《曹刿论战》17.统领全文,暗示文眼,反衬曹刿的形象特点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8.曹刿最赞成鲁庄公的第3个参战条件,因为它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这些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马说》(韩愈)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
1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
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10.《陋室铭》(刘禹锡)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中概括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5.《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