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初中生物
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教师介绍细菌的定义、分类、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重点讲解细菌的芽孢、荚膜等特殊结构,以及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细菌的基本知识,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深度思考: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以下问题:
-细菌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发挥分解者作用的?
-细菌与人类生活有哪些紧密联系?请举例说明。
-细菌的芽孢和荚膜等特殊结构对其生存有何意义?
4.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一个与细菌相关的主题,如细菌在环保、医疗、食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最后以PPT或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了一些生物分类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细菌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能力。然而,由于细菌在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上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和实验室操作技能尚不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耐心指导和个别辅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2.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关注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批判性思维。
4.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
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菌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菌的分类、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 教案

2/4
成过程,理解细菌 泛有关? 分布广泛的原因。 3、学习本节细菌的广泛分布,对你讲究个人卫生有什么启发?
生:归纳总结本节知识重点, 交流收获
和感受。
小结: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
师:重点点拨 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
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因此要注意讲究个人卫生。
探究三:细菌的生 殖
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 怎样繁殖的呢?
1、观看课件展示:
自己思考,然后交流,得出细 菌广泛分
布的原因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的需要,
课件展示细菌的生 殖过程,芽孢的形
(1)细菌的生殖过程(2)芽孢的形成过程(3)芽孢遇到适宜条件 萌发过程
2、小组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
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吗?
3、观看细菌结构的图片。总结细菌结构的特点,并与动植物细胞进 行比较。
生: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细胞结 构,并练习设计表格,比较与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表比较细菌与动植 比较
细菌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物细胞的不同。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叶绿体
成形的细胞核
1、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第二节细菌
【知识目标】
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
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 教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
【能力目标】学会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培养学生 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学
法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历史突破,播放“鹅颈瓶”实验
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提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比较、分析、讨论
提供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出题
请你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好食品保存工作?和同学交流你所知道的食品保存方法。
1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2.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现象总结细菌的繁殖和生活特点。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来组织我们的教学策略,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教学手段,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首先,初中二年级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但初步掌握了一些判断和识别的观察能力。因此,我将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以及霉菌实物,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由抽象思维过渡,进行稍微复杂的分析但还不能分析一些抽象的概念语言表达也有欠缺,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感的提升。
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
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曲折而艰难二、细菌的形态:个体小,呈杆状、球状、螺旋状三、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四、细菌的营养: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五、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小结: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1.它个体微小,易扩散;2.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3.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3、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需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4、后人为什么称巴斯德为“微生物学之父”?
小组交流
小组设计巴斯德实验的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肉汤腐败变质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吗?
2、作出假设:。
3、实验步骤:把煮沸的肉汤分为等量的两份,一份倒入鹅颈瓶一份倒入直颈瓶,每天观察、记录现象。
4、本实验的变量是:
5、实验现象:内肉汤没变质,内肉汤变质。
6、实验结论: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和生殖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课本P72—74页,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才能观察到。
2、细菌有、、等不同形态。
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都是生活的。
所以说细菌都是的。
(填单细胞或多细胞)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除此之外有的细菌还有和
4、细菌的营养方式是,生殖方式是。
5、细菌如何适应不良环境?
6、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1、细菌的发现过程
2、细菌的形态、结构、功能、生殖方式、营养方式。
五、当堂训练,检查效果
见学案达标测试
六、预习作业
细菌是单细胞的,真菌的形态、结构是什么样的。
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根本形态;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拟 ,掌握细菌的主要结构 ,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结合生活实际 ,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书籍、杂志、网络来搜索有关细菌的各种资料 ,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2.通过巴斯德的实验 ,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3.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 ,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拟 ,掌握细菌的主要结构 ,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 ,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开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2.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拟;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谈话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在学习新课前 ,老师先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图片 ,【播放第1-9张幻灯片】多媒体展示电子显微镜下扫描的“钉子上的细菌〞的图片〔放大33倍、100倍、200倍、300倍、500倍、1000倍、15000倍、30000倍和70000倍的图片〕教师:图片所示的是什么?学生:细菌。
教师:在放大到多少倍的时候咱们才能够看见细菌的大致形态?学生:30000倍。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细菌的形态具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钉子上的细菌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图片 ,使学生能体会到细菌个体的微小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种微小的生物——细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4.2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初中《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课标要求】能够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材分析】“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内容。
在第一节课“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已从宏观角度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与生存条件。
本节课将从微观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特点等,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到科技进步和勇于怀疑的精神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与科学思维的习惯,为后面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奠定基础。
同时,为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提供理论支持。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倡导探究性的学习理念,通过巧妙的设计各个学习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灵活的调用生物知识开展探究学习、解释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设计并实施对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了解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关系,认同理性的怀疑精神和正确的研究方法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生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4章 第2节 细菌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方面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方面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
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⑶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建构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放大镜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杆菌螺旋菌球菌2.细菌的结构: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DNA)b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3.细菌的营养:异养(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检测案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C)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B.细菌没有成行的细胞核,就是没有细胞核C.细菌在自然界中帆布广泛,无处不有,不出不在D.细菌可以通过产生芽孢繁殖后代。
2、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D )A 球菌B 杆菌C 螺旋菌D 芽孢3、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C 芽孢从结构上看实质还是细菌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4、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A )A 科学家的勤奋观察B 观察者的细C 显微镜的出D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5、右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不同是___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
环节一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58—59页,然后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剖
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有的细菌产生的。
2、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从这个故事中,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
的认识?
3、通过学习巴斯德的心得,对学生提出希望。
阅读教材第58—59页。
2、通过教师引导及自己
思考、讨论,了解到细
菌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
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
产生的。
3、讨论交流从故事中所
获得的启示。
课中作业
环节二
1、用比喻的方法介绍细菌的大小,再通过展示在电子显微镜下拍到的大头针尖上的细菌,进一步说明细菌的微小。
2、展出许多细菌不同的形态图,让学生区别分类。
课中作业
经过观察思考后认识到:(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环节三
细菌的结构
1、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2、解释自养和异养的区别,引导学生明确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生殖
1、展示细菌细胞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殖细胞,总结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运算,说明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提醒学生要搞好个人卫生。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芽孢的特性。
课后作业设计:
(修改人:).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
B.细菌没有成行的细胞核,就是没有细胞核
C.细菌在自然界中帆布广泛,无处不有,不出不在
D.细菌可以通过产生芽孢繁殖后代。
2、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D )
A 球菌
B 杆菌
C 螺旋菌
D 芽孢
3、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
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 芽孢从结构上看实质还是细菌
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
4、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A )
A 科学家的勤奋观察
B 观察者的细
C 显微镜的出
D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5、右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不同
是___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一般细菌的(4)___细胞质___内都没有
叶绿体,其营养方式为只能是_异养__。
(3)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繁殖速度快__,在不良环境时形成_芽孢_。
(4)图中表示的是具有(1)_荚膜___和(6)
__鞭毛____的细菌
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杆菌
螺旋菌
球菌
2.细菌的结构: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DNA)
b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
3.细菌的营养:异养
教学反思:
细菌结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