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温异常升高,具有周期性的气候现象。

它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大气循环到陆地生态系统都可能受到此现象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不同影响。

一、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一系列的极端天气事件。

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太平洋赤道东部地区的降水量大大增加,而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则出现干旱。

全球范围内降水分布发生改变,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难。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导致风暴频繁发生,增加了风暴潮和海啸的风险。

二、温度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的气温分布不均匀。

太平洋赤道东部地区海温升高,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使得整个地球的气温升高。

此外,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会改变大气环流,使得南美洲、北美洲、南非等地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些温度变化对于人类和生物环境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渔业资源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对渔业资源的分布和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海洋环境的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渔场迁移,有些地区的渔业产量下降,而有些地区则可能获得增加。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珊瑚礁大规模白化和死亡,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四、农业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部分地区的降水减少,导致干旱和干燥的地区农作物减产。

而在其他地区,由于强降水和温度变化,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增加,产量下降。

这使得农业生产面临严重威胁,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和经济损失。

五、公共卫生厄尔尼诺现象对公共卫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降水分布的改变可能导致洪涝和水源污染,增加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湿度和温度变化,使得某些地区易受到蚊虫传播的疾病威胁。

六、经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各国经济也会带来不同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海洋渔业资源减少,可能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和渔业损失,进而引发食品价格上涨和经济衰退。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气候现象,通常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

它指的是赤道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系列现象。

那么,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什么呢?
一、全球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引发了全球气候异常,导致一些原本炎热的地区出现
极端寒冷的天气,而一些原本寒冷的地区则会变得异常炎热。

这种气
候异常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干旱和洪涝灾害
厄尔尼诺现象往往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干旱,同时也会引发其他地区
的洪涝灾害。

因为气候剧烈变化,很多地区的降水模式也会随之改变,给当地的农业和居民生活带来困扰。

三、热带风暴频发
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影响全球的热带风暴频率和强度。

热带气旋可能
在原本不容易出现的地区形成,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风灾和水灾。

四、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厄尔尼诺现象使得气温升高,大量的温室气体被释放到大气中。


种情况加剧了地球变暖的现象,对地球环境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总的来说,厄尔尼诺现象会给全球气候和环境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只有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寻
找应对之策,才能更好地减轻厄尔尼诺现象所带来的损害。

愿我们共同努力,呵护地球家园,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厄尔尼诺影响

厄尔尼诺影响

厄尔尼诺影响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伴随着一系列气候异常现象的发生的自然事件。

它通常会对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温室气体排放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

赤道地区的海水温度升高导致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模式。

厄尔尼诺年份通常伴随着以下气候现象的发生:1. 降雨量异常厄尔尼诺会导致一些地区的降雨量明显增加或减少。

例如,原本干旱的地区可能会在厄尔尼诺年份迎来大量降雨,而原本雨量丰富的地区可能会受到干旱的侵袭。

这种降雨量的异常分布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都有重大影响。

2. 气温异常厄尔尼诺对全球气温也有显著影响。

由于海水温度升高,其引起的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大气环流的改变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升高。

这种气温异常可能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和暴雨等。

3. 暖冬和寒冬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影响北半球的冬季气候。

在厄尔尼诺年份,北美和欧洲地区往往出现暖冬,而亚洲东部和北部则可能迎来寒冬。

这种气候变化对于农作物生长和能源需求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温室气体排放厄尔尼诺也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影响。

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厄尔尼诺则可以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

原因如下:1. 森林火灾厄尔尼诺年份通常伴随着森林火灾的增多。

由于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森林易燃物更容易被点燃,导致大量的森林火灾。

这些火灾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2. 海洋碳循环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在厄尔尼诺年份,海水温度升高以及海洋环流的改变将干扰浮游植物的生长,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影响厄尔尼诺对生物多样性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于气候的剧烈变化,许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可能会受到压力或面临威胁。

1. 海洋生态系统厄尔尼诺会影响海洋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生态过程。

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及影响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及影响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及影响有哪些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天气现象。

它的形成与相邻的拉尼娜现象相对应,两者构成了所谓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周期。

厄尔尼诺现象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对全球气候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成因是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洋热含量的重分布。

其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风暴活动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上吹向东方的东北贸易风会堆积较冷的水流,使得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较低。

而在厄尔尼诺事件中,东北贸易风减弱,甚至逆转,导致冷水无法堆积,海洋热含量逐渐上升导致海水温度升高。

2. 洋流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上有一准静止的洋流体系,从东称为赤道洋流,从西称为反赤道洋流。

而在厄尔尼诺事件中,由于风向和海表面温度的变化,这两个洋流体系均受到显著影响,导致了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3. 热带空气圈的变化:热带空气圈是大气中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巨大气旋系统。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热带空气圈受到海洋温度异常上升的影响,从而引发了大范围的空气圈异常运动,形成厄尔尼诺事件。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天气异常:厄尔尼诺事件通常伴随着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上升,导致热带风暴活动的增加。

这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天气异常,例如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洪水和干旱频发。

2. 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海水温度升高导致大量的珊瑚礁白化和死亡,对海洋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全球温度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热量重新分布,使得全球平均气温有所升高。

4. 农业和粮食安全: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农业产量和粮食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是指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一系列异常现象的自然气候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不仅对太平洋地区产生重要影响,还对全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年份,许多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和风向都会发生显著改变。

例如,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南美洲沿海地区出现暖冬和干旱,同时北美洲西海岸则可能出现冷冬和丰富降雨。

这种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渔业和局部经济发展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二、海洋生态系统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直接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赤道附近的海洋温度升高,导致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受到影响。

一些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会受到损害或甚至死亡,影响海洋生态平衡。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引发海洋中的营养物质变化,对海洋食物链和鱼类资源产生重要影响。

三、气象灾害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气象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气候异常变化可能导致干旱、洪灾和飓风等天气灾害的增加。

例如,厄尔尼诺事件通常会导致东南亚地区的旱灾,而南美洲则可能遭受大规模洪灾。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以增加热带地区发生的飓风频率和强度,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四、经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也会带来重要影响。

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的气候变化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和渔业资源的丰富,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业和渔业产值。

此外,因为气象灾害的增加,保险业的赔偿金额可能大幅增加。

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全球商品市场造成波动,特别是影响粮食、石油和金属等行业。

因此,各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关注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其带来的经济风险。

结论厄尔尼诺现象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气候现象,对世界各地都带来了重要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气象灾害的增加以及经济方面的影响都是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厄尔尼诺(El Niño)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海水暖流增强、暖水面积扩大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以2至7年的周期往复出现,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它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特征和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

正常情况下,该海域的冷流从厄尔尼诺海湾向东流向南美洲沿岸,将深层的冷水带到表层,使得该海域表面水温较低。

然而,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由于某些原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海水暖流增强,暖水积聚,使得该海域水温升高。

二、厄尔尼诺现象可能的影响1. 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发生变化,从而在多个地区引发气候异常。

一方面,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和持续高温,影响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另一方面,南美洲沿岸地区可能会遭受洪涝和暴雨的影响,导致泥石流和洪水等自然灾害。

2. 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由于海水温度升高,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珊瑚等生物会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此外,温度异常变化还可能导致海洋鱼类的迁徙路径改变,影响渔业资源。

3. 全球经济的波动: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渔业等经济产业有直接冲击。

由于部分地区干旱或洪涝,农作物产量可能下降,进而导致食品价格上涨。

同时,渔业资源的减少也会影响相关产业的运营。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燃油和金属等商品价格的波动。

4. 自然灾害的增加:厄尔尼诺现象加剧了全球天气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年份,发生台风和飓风的可能性增加,给沿海地区带来风暴潮、海啸等灾害。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增加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风险。

5. 疾病传播和健康问题: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的健康也有影响。

由于气候异常,某些区域可能出现传染病的爆发,如登革热、霍乱等。

同时,高温和干燥的气候也可能加剧人们的健康问题,如热带地区的中暑、呼吸系统疾病等。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又称El Niño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海平面温度异常升高,造成热带海洋大气系统出现异常的气候现象。

这一现象会对世界各地的气候、生态系统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的影响进行论述。

1.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温度异常升高会改变全球大气环流格局,从而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厄尔尼诺年份,通常太平洋东部地区会出现异常降水,导致洪灾、泥石流等灾害的频发。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条件,给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带来严重挑战。

2. 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海洋温度异常升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

热带鱼类和珊瑚等生物对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海洋温度升高超过它们所能适应的范围时,它们的生存状况将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海洋营养盐含量减少,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颠覆整个海洋食物链。

3. 厄尔尼诺现象对经济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某些地区的农业收成大幅下降,推高粮食价格,给粮食进口国和贫困人口带来食物安全问题。

其次,由于厄尔尼诺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比如洪灾、旱灾等,这将给世界各国的保险业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海洋渔业造成重大冲击,捕捞量减少,渔业资源枯竭,给渔民生计带来困境。

4. 厄尔尼诺现象对政治与社会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环境和经济领域,它还会对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极端的气候事件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对沿海地区的飓风频率和强度也会产生影响,给沿海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增加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压力。

综上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气候、生态系统、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了解和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厄尔尼诺影响

厄尔尼诺影响

厄尔尼诺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海洋温暖异常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系列全球天气变化。

这种现象通常以5到7年为周期,并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和人类活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原理和对气候、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原理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由于赤道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所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赤道地区海洋表面温度相对较低,海水呈现由东向西的洋流形式向西太平洋移动。

然而,当海洋表面温度升高时,洋流的强度减弱,甚至发生逆转,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引起的。

海洋表面的温度升高会导致水汽的蒸发增加,形成大量的云层,进而影响了大气环流。

这种变化导致原本赤道地区上升气流和降水的位置发生移动,降雨量在原本多雨的地区减少,而在原本干旱的地区增加。

二、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的气候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它对全球的温度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厄尔尼诺年份通常比正常年份温暖,导致陆地和海洋的平均温度升高。

这种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飓风等。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还会改变降水分布。

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会导致原本多雨的地区干旱,而原本干旱的地区则可能变得湿润。

这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受到海洋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的运转。

这对于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都带来了重大威胁。

三、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气候和生态系统。

由于气候变化,许多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可能会下降,导致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严重,可能加剧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对水资源供应和能源供应造成影响。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不足将导致灌溉和饮水问题,而电力供应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许多发电厂依赖于水力发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摘要: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大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不仅对大气环流和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对各地的生态和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的成因、预测手段、影响结果和结论四个方面作了相应的介绍,较全面的分析介绍了厄尔尼诺现象。

关键字:厄尔尼诺大气环流水温 ENSO1.前言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为圣婴的意思,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原指赤道海面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通常认为区域平均海温持续12个月以上为正距平,且海温正距平的峰值达到1°C或连续3个月区域平均海温正距平超过1°C,即可视为一次厄尔尼诺发生[1]。

由于海水表面温度平均升高1°C,就会使海水上空的大气温度升高6°C,造成大气环流异常,严重地影响世界各地气候,所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可以引起全球性的天气气候异常,造成大范围的高温与干旱,有时也可以使原本少雨的地区暴雨成灾。

2.厄尔尼诺成因厄尔尼诺具有区域性强,能量变化大,活动频繁、有规律(如锁相)但无严格周期等特点。

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消亡及再现通常有一个3-7年非严格周期的循环过程。

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现象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

不仅如此,随周期缩短而来的,是厄尔尼诺现象滞留时间的延长。

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目前有关厄尔尼诺的起因众说纷纭。

主要存在六个推测:2.1 推测1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而引起海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的可能原因有五种,下面将一一介绍。

2.1.1 信风张弛通常情况,在信风的作用下热带太平洋地区会保持水位西高东低、海表温度西暖东冷。

这是因为在赤道地区盛行的偏东信风作用下,在赤道大陆西岸为远离海岸的风。

该风作用于海面,使得表层较温暖的海水流向大洋西侧,而大洋东侧深层较冷的海水上涌来补充表层海水的损失,形成赤道太平洋西侧海平面比东侧高的分布。

从而出现赤道东侧海域水温相对较低,尤其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比类似其他地区更明显偏低的情况[2]。

另外,全球大气环流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以顺时针方向偏转的大气环流系统。

在这种风应力作用下,洋流自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使得南美西岸盛行冷洋流,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南美沿岸以及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

但是,信风往往会因为某种原因强度和范围发生改变。

当某种原因使得偏东信风减弱或转为偏西风时,维持赤道太平洋海面西高东低的支柱被破坏,西太平洋堆积的高水位暖海水迅速向东蔓延,使得热带西太平洋海域较正常时水位下降、暖水层变薄、海表温度降低。

随着东西向海水压力差的减小,赤道潜流减弱,进而使得赤道东太平洋的涌升流也减弱;同时,向东蔓延的暖水逐步占据了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并从海面一直可以到达100米深处。

因而使得赤道中、东太平洋较正常时水位上升,海表温度升高。

当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爆发了。

2.1.2大气季节内震荡有人认为:在海气相互作用下,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季节内震荡的异常加强通过减频增幅可能成为激发厄尔尼诺的重要机制之一[3]。

在厄尔尼诺发生之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能都有异常增强;伴随厄尔尼诺的爆发,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能迅速减少,而准定常系统的动能却急速增强。

这种不同时间尺度大气系统动能的一消一长,反映了大气系统间能量的转换或传送特征。

可初步认为,当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出现异常发展(年际异常)后,过剩的季节内振荡的扰动动能将被传送给准定常系统,使准定常系统强烈发展,在海气相互作用下激发产生厄尔尼诺事件。

2.1.3 强寒潮我们知道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圣诞节期间,这时候东亚处于冬季。

有人推测东亚季风也就是寒潮异常可以促发厄尔尼诺的产生。

当寒潮异常的活跃时,它通过行星波列不断的将能量向东南方的中、东太平洋地区,进而引起该地区偏东信风不断的被削弱,并使此地对流活动和降水加强,这种强的作用将激发30到60天的季节内振荡。

这两个因素,通过海洋-大气耦合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不断向东扩展,最终导致了一次厄尔尼诺的发生。

2.1.4印度洋—太平洋海-气齿轮式耦合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来说,印度洋地区季风纬向环流的异常变化也可能是ENSO事件形成的一种触发机制。

2.1.5 ENSO循环理论一次ENSO循环过程大致包括四个阶段:异常暖状态的出现和加强、异常暖状态的减弱和正常状态的恢复、异常冷状态的出现和加强以及异常冷状态的减弱和正常状态的恢复。

其中,冷态和暖态的发展机理是基于海气耦合不稳定假说(正反馈机制),而冷态和暖态的恢复机理则是西边界波反射的延迟效应(负反馈机制)。

这种正反馈机制是不稳定海气相互作用,即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暖引起该海域中上翻流减弱及其西侧大气中纬向向东气流增强,增强的向东气流在通过对洋面的动力作用激发产生出海洋的暖性开尔文波(Kelvin waves),并向东传播;当开尔文波从西太平洋传播到东太平洋时,又会进一步使这里的海温增暖。

经过如此不稳定海气相互作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增暖强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扩展,最终形成厄尔尼诺事件[4]。

2.2 海底火山爆发造成了厄尔尼诺事件科学家们推测:海底火山喷发后的喷发物和海底热液对海温都有影响。

海底火山和热液使得周围海水温度升高,在其周围形成暖水团,它们沿着洋流方向移动、扩散、合并后得到加强,这样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厄尔尼诺事件。

2.3 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有关根据一些资料表明,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年份特别是地球自转变慢的年份,常常有较强的厄尔尼诺发生。

地球自转速率短期的变化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向相关——地球自转速率加快时,东太平洋海表温度降低;反之则会升高。

当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得赤道附近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的惯性力,从而造成了赤道向西的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的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的冷水上翻受阻,暖水大量堆积造成海表增温,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出现[5]。

当自转加速时,赤道自东向西的洋流和信风则会加强,它把太平洋洋面的暖水吹向西太平洋洋面;为补充东太平洋洋面,深层冷水上涌,海表温度必然下降从而形成拉尼娜事件。

由此可得出,厄尔尼诺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有关。

2.4 厄尔尼诺可能与地球温室效应有关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温室效应加强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有可能与温室效应有关。

但这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的科学证明。

2.5 厄尔尼诺与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有关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测中心通过分析250年来太阳黑子数和厄尔尼诺的相关资料发现,厄尔尼诺的发生于太阳黑子的位相有关,97%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在太阳黑子11年的周期峰值区,谷值区和太阳黑子衰减位相,尤其是峰值区出现的概率比较大。

在太阳黑子谷值区附近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周期较短,一般为2-3年,而在太阳黑子增加期,厄尔尼诺现象的周期为4-5年。

可以推测厄尔尼诺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2.6 厄尔尼诺现象与UFO有关有些人怀疑厄尔尼诺现象是由UFO引擎排热引起的,厄尔尼诺出现的频率恰好与UFO出现频率成正比。

当然,这只是个推测而已。

综上所述,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信风张弛与厄尔尼诺有密切的关系。

但上述的推测只能用来解释ENSO循环过程的某些特定的阶段,也可能在某次厄尔尼诺事件中,几种原因共同作用。

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其中的奥妙,但厄尔尼诺作为影响全球的一种现象,是不容忽视的。

3.厄尔尼诺的影响3.1 影响机理在全球尺度内来看,大气与海洋运动的原动力都来自太阳辐射,但因为海水吸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比较多,而海洋上空的净长波辐射损失又不大,因此海洋都有比较多的净辐射收入。

热带海洋面积最大,而且一年中到达大气顶的纬向平均能量分布在热带海洋最多,所以热带海洋可得到最多的能量,在热量储存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海洋表面由于吸收太阳辐射而获得能量,同时也以长波辐射,蒸发和湍流交换形式消耗热量以加热大气,海—气间的总热量差额在空间上的差异,构成海—气大气环流的气候形态,也正是这种空间差异及其在时间上的起伏,导致气候和长期天气异常,大气对热带海表温度异常有极其明显的遥响应。

由于海水表面温度平均每升高1°C,就会使海水上空的大气温度升高6°C[6],造成大气环流异常,严重地影响世界各地的气候。

3.2 影响结果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洪涝灾害频繁;同时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发生严重干旱。

它还会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到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

因此,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暖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

厄尔尼诺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引起了暴雨,暴风雪,飓风,洪水,干旱,高温,酷暑,虫灾,低温,寒冬及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滞后,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受影响的领域主要有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和生态系统,同时也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和贸易等方面。

4.厄尔尼诺的预测我们从已发生过的几次厄尔尼诺事件可以看出其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及带来的气候灾害对人类来说是无法估量的。

所以,对厄尔尼诺的预测是必需的。

从很多厄尔尼诺事件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很直观的规律。

只采用统计的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大气环流-海洋现象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关统计研究”,用回归统计方法构造厄尔尼诺预报方程进行预测[7]。

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海面温度、风速、海面大气压力、海面高度、南方涛动指数(SOI)和海水盐度。

①海面温度:在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的海温比东部高6-8℃。

这种温度差异是由于向东的信风迫使温暖的海水从太平洋东侧流向西侧,则西侧的海水温度上升;而东部的深层海水上升补充导致东部海水温度降低,所以可以根据海水表面温度(SST)数据来判断。

②风速:正常情况下,信风在热带太平洋地区吹向西侧,但在厄尔尼诺时期会减弱甚至会发生倒转。

因此可以对比风速与判断风向来判断厄尔尼诺是否即将发生。

③海面高度: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的海面高度比东部高0.5米左右。

而在厄尔尼诺期间,东太平洋的海平面高度增高,温跃层上升。

④SOI:南方涛动指数反映了月份或季度时间尺度上塔希堤岛与达尔文气象站间海平面气压的波动,在厄尔尼诺期间,其为负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