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设计中意象表现的探讨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是指通过具体的形体、结构、材料等要素来表现设计师所设
想的建筑空间和形态的一种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建筑物的实用和功能性
需求,更是为了通过建筑形态和视觉效果来展示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筑形态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建筑物的形态
应当体现出一种整体性和独特性,即它所具有的线条、色彩和比例等要素都应该是协调统一、独特鲜明的,从而使建筑能够在视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例如,世界著名
的悉尼歌剧院,它的造型简洁大方,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帆船形”的外观,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和感受。

其次,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需要考虑建筑所处环境的气氛和背景。

建筑物不应该
是孤立存在的,而需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因此,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充分考虑到所
处位置的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文化背景等,从而使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例如,英国著名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高地花园住宅,在设计时完美地融入了高地花园的
地形和自然环境,使住宅的外观和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是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充分发
挥建筑美学的价值和理念,表现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独特性,考虑周围环境的气氛和背景,
关注建筑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才能创造出令人心旷神怡、又具有实用性和功能
性的建筑空间和形态。

浅析我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意象之美

浅析我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意象之美

浅析我国传统室内设计的意象之美内容摘要: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中蕴含着的丰富意象,以及现代室内设计中创造的室内主题、意义和意境,以彰显东方设计艺术神韵和个性的借鉴。

关键词:意象意象之美传统室内设计“意象”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早在《易传》里就有“观物取象”“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说法。

意思是当语言无法表达思想时,可用形象来表达。

立象尽意有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特点。

语言是抽象的,约定俗成的,可以表达确切的事物、确切的关系、确切的过程和确切的状态,但恰恰由于这种表达含义的固定和明确,使它不可能充分地表达人类复杂的、变动的、充满着矛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言不尽意”所蕴含的内容。

而形象却是直观的,刺激想象的。

直观的形象可以帮助人们觉悟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利用“意象”来实现其对无限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与交流,即“立象以尽意”。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它是以客观物象为外部形态,以自然美及社会美的审美感受的交叉汇合作为底蕴,情景交融而成的审美意象,情感内涵蕴藉深远,精微细腻。

在我国传统的室内设计中常常追求同自然的和谐并能因地制宜;注重整体统一、秩序和对称;强调含蓄质朴、虚实相生。

在室内设计中重视写意,造型的夸张省略皆以传神为目的。

室内设计诸要素的运用皆以营造意境为根本,并在室内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寓意象征手法,从装饰形式到室内外空间的组织;从装饰图形到陈设书画;从装饰材质到装饰结构都富于精神内涵,处处洋溢着意象之美,寄托着中国人吉祥美好的愿望。

笔者认为,我国传统室内设计中的意象之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人合一”的意象之美世界万物,从表面上来看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事实上,它们之间有着内在有机的联系。

这种从联系出发,重综合、重整体的认知模式便成了东方文化的一大特色。

《周易》一书就对天人关系作了总结,它将天人关系总结为“天人合一”,在这里“天”即客观规律和人所处的大环境、大自然,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解读古代建筑中的文化意象

解读古代建筑中的文化意象

解读古代建筑中的文化意象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技术,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通过解读古代建筑中的文化意象,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代人民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从建筑形式、装饰手法和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建筑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建筑形式的文化意象古代建筑的形式丰富多样,每一种建筑形式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象。

例如,宫殿建筑以其庄严肃穆的形式体现了君主权威和尊严。

其宏伟的规模、高大的屋顶、庄严的门楼以及精雕细琢的彩绘壁画,无不展现了古代皇权的威严和神圣性。

佛教寺庙是另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意象的建筑形式。

寺庙作为佛教信仰的场所,其建筑设计注重表达善良、宽容和超越尘世的精神。

在形式上,寺庙通常采用庄严肃穆的飞檐琉璃、高塔宝顶以及精雕细琢的石刻等装饰,使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庄严和神圣。

二、装饰手法的文化意象古代建筑的装饰手法也是传递文化意象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法,建筑师们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木构结构,给建筑提供了丰富的装饰空间。

精雕细琢的梁柱、雕刻精美的门窗以及木雕、石雕等装饰元素,向世人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尊重。

同时,这些装饰手法还常常用来表达吉祥、祈福和避邪的意味,如龙、凤、莲花、寿字等图案常常出现在古代建筑的装饰中,寓意着好运和吉祥。

三、结构特点的文化意象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悬山顶”结构,通过巧妙的搭配和平衡,使建筑呈现出灵动的形态。

这种结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追求和谐与平衡的思想,也传递了他们对自然界万物相互关联和相辅相成的认识。

古代建筑中的庭院布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传统建筑常常围绕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与附属建筑、院落与花园之间形成明确的关系。

这种布局以和谐为核心,体现了中国人民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和睦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价值观。

设计意念在建筑中的体现

设计意念在建筑中的体现

设计意念在建筑中的体现建筑作为一门艺术,蕴含着丰富的设计意念。

设计意念既是建筑师对空间的理解与诠释,也是对建筑功能与美学的追求。

它贯穿于建筑的方方面面,从外立面的造型到内部的空间布局,都离不开设计意念的指引。

在建筑中,设计意念的体现不仅仅是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更是一种与人们情感与心灵共鸣的艺术。

首先,建筑外立面是设计意念的独特体现之一。

外立面作为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界面,必须满足功能性与美观性的要求。

设计意念可以通过外立面的材料、形式、色彩等元素来表达。

例如,一座使用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既能实现了充分的采光,又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轻盈透明的感觉,体现了现代建筑追求轻盈与透明的设计意念。

另外,一座建筑的外立面还可以通过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的加入来增添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使其成为城市的地标,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或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堂。

其次,建筑的空间布局也是设计意念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个基于功能需求、人文环境和科技发展的合理空间布局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的使用效果,并给人以舒适与愉悦的感受。

例如,富有设计意念的居住环境可以通过通风采光、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布局来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一个设计意念独特的办公楼,可以通过灵活的空间分隔和创新的工作交流区域,激励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设计意念也可以在建筑的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中得以体现。

建筑材料既包括传统的砖石、钢筋混凝土等,也包括新型的玻璃、塑料等高新材料。

设计意念可以通过对材料的选择、运用和组合,实现建筑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例如,建筑师可以运用透明玻璃材料打造巨大的穹顶,使室内外光线充足、空间宽敞,并营造出一种开放、自由的氛围。

又如,设计意念可以通过利用自然材料、回收材料等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实现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总之,设计意念在建筑中的体现是建筑师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

一座建筑的设计意念,既需要建筑师对空间和功能的深入思考与领悟,也需要与使用者的情感和需求相结合。

对建筑设计中意象表现的探讨

对建筑设计中意象表现的探讨

对建筑设计中意象表现的探讨摘要:建筑设计意象是一种始终伴随着丰富想象、浓烈情感与高亢心灵状态的思维,情感是意象发展的线索而想象是意象提升的动力。

本文通过对哲学、理性、感性、意象四个方面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设计意象构思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对于未来建筑作品所能具备鲜活的艺术性、生动的表现性和信息含量的造型无疑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

关键词:筑美学;哲学;理性;感性;意象建筑与其他的表现艺相似,它是与存在于特定场所中的特定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情境印象的融合和汇集,去体验建筑理念而将之形象化的思考方式。

作为一门表现性的艺术,建筑设计精品往往都因遵循着“立意造象,以象尽意”的设计方法而具有触动人心的精神感染力。

当建筑明确其存在目的,并为文化的、社会的等等建构规律浸染其中后,外在表现就具有了一种秩序一种思想,于是一种深刻概括的形象意识开始形成。

l 设计中的哲学因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崛起,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标性建筑。

平心而论,大部分的建筑都出自于国外设计师之手,对于中国设计师而言,是一种无奈还是真的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个中缘由自有人与评说。

就像去年在国内热映的电影“功夫熊猫”,影界一片哗然,观众一片哗然,为什么我们原汁原味的东西,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展现出来却要假手于人,为什么假手于人的东西会比我们自己的更为纯粹?就如同上海金贸大厦设计师艾德里安•史密斯曾经说过,忽略本土文化,本土哲学是做不出令本土接受的作品来的。

这个道理和在上世纪90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新设计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有一种观点就是,让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接受德国设计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行为,以适应当地原生态文化的设计才具备生命力。

1974年HEIKEGERDES出版的生活用品设计中也表达了相近的观点:不同的设计要以适应即将上市产品国度的文化为依托进行设计。

有了这样的一些可借鉴的观点,人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哲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哲学和西方的哲学有什么区别?我们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在我们的文化里面很多时候出现的是一种道可道非常道的那种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建筑设计的意象造型表达是指通过建筑形式、材料、结构等要素来传达设计的理念和意图。

在建筑设计中,意象造型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建筑更具艺术性和表达力,也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共鸣。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通常会从建筑的功能、场地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出发,通过感知和理解来找到一个适合的意象。

然后,设计师会利用建筑的形式语言、比例关系、材料运用等手段,来表达这个意象。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建筑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传达建筑的基础风格和特点。

形式包括建筑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一个弯曲的形式可以表达流动和优雅,而一个尖锐的形式则可以表达力量和动感。

设计师还可以通过形式的组合和变化,以及空间的布局来传达设计的意图。

通过错落有致的形式和层次感,来表达建筑的复杂性和层次感。

材料选择也是意象造型表达的关键。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和特点,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通过使用石材可以表达稳固和厚重,而使用玻璃可以表达透明和开放。

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的主题和意向选择适合的材料,以达到意象造型表达的效果。

建筑的结构也是表达意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构可以影响建筑的空间形式和比例关系,从而传达设计的意图。

通过使用大跨度的悬挑结构可以表达轻盈和挑战性,而使用圆形的结构则可以表达和谐和无限性。

设计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以实现意象造型表达的效果。

建筑的色彩和装饰也是意象造型表达的重要内容。

色彩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受,也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设计师可以运用适当的色彩来强化建筑的意图和形式表达。

装饰可以通过图案、雕塑等手段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进一步传达设计的意向和主题。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建筑设计意象是指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所想要表达的理念和情感。

这些意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通过建筑的造型表达出来。

在建筑设计中,造型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造型的设计,可以使建筑更加具有个性和特色,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呈现建筑设计的意象。

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包括建筑的外观造型、空间结构造型、细部造型等方面。

下面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

一、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的外观造型是建筑最直观的表达形式,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部分。

建筑的外观造型可以通过建筑的形状、立面和材料等方面来表达建筑设计意象。

一个圆形的建筑可以给人以温暖和包容的感觉,而一个具有尖角的建筑则会给人以锋利和挑战的感觉。

建筑立面的设计也是外观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立面的装饰、质感和颜色等方面来表达建筑设计意象。

一个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立面材料的建筑,可以表达出朴素和自然的意象,而一个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则可以表达出透明和现代的意象。

二、空间结构造型空间结构是建筑的骨架,也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和布局,通过空间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建筑体现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一个开放式的空间结构可以使建筑更加通透和自由,给人一种开放和舒适的感觉,而一个封闭式的空间结构则会让建筑更加稳重和内敛。

空间结构的布局和连接方式也可以通过造型来表达建筑设计的意象。

一个错落有致的楼梯设计可以使建筑更加有趣和富有变化,给人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感觉,而一个简洁明了的空间布局则会给人以清晰和整洁的感觉。

三、细部造型细部造型是建筑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可以通过细部的处理来表达建筑设计的意象。

建筑的门窗设计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材料来表达建筑的特色和风格,一个精美的门窗设计可以使建筑更加优雅和精致,给人一种高贵和典雅的感觉。

建筑的装饰和雕刻也是细部造型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细致的雕刻和装饰来表达建筑设计的意象。

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雕刻装饰可以使建筑更加具有历史和传统的气息,给人一种沉稳和厚重的感觉,而一个现代简约的装饰设计则会使建筑更加清新和现代。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意象表达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意象表达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意象表达城市景观设计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通过塑造美丽宜人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除了注重功能性和审美性,城市景观设计还应该融入当地的文化意象,通过设计元素和艺术表达,呈现出城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首先,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意象的表达可以通过建筑风格和材料选择来实现。

以北京为例,传统建筑风格如仿古建筑、琉璃瓦屋顶等成为了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

这不仅展示了北京的传统文化,还使得城市与过去的历史产生了联系。

此外,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传统材料如青砖和木材被广泛应用于街道铺装、雕塑等设计中,展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其次,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意象还可以通过艺术品和雕塑的布置来实现。

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象征,通过在公共空间中设置艺术品和雕塑,可以有效地传达城市的文化意蕴。

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成为了这两座城市的象征性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代表性的艺术品不仅装饰了城市,还成为了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意象的表达不仅体现在建筑和艺术品中,还可以通过景观规划和植被设计来展现。

不同的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植物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

例如,樱花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性之一,通过在公园和街道两旁种植樱花树,可以营造出浪漫的日式氛围,吸引倍增游客的光临。

而在南美洲的一些城市中,热带植物如棕榈树和热带花卉被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中,打造出热情奔放的风格。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意象还可以通过色彩运用、灯光设计和声音效果来展现。

色彩是识别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恰当地使用色彩可以使人们产生共鸣和联想,并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意大利的弗罗伦萨,红色代表着城市的独特风情和活力,因此在市区的建筑和广场上,红色通常是主要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建筑设计中意象表现的探讨
摘要:建筑设计意象是一种始终伴随着丰富想象、浓烈情感与高亢心灵状态的思维,情感是意象发展的线索而想象是意象提升的动力。

本文通过对哲学、理性、感性、意象四个方面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设计意象构思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对于未来建筑作品所能具备鲜活的艺术性、生动的表现性和信息含量的造型无疑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

关键词:筑美学;哲学;理性;感性;意象
建筑与其他的表现艺相似,它是与存在于特定场所中的特定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情境印象的融合和汇集,去体验建筑理念而将之形象化的思考方式。

作为一门表现性的艺术,建筑设计精品往往都因遵循着“立意造象,以象尽意”的设计方法而具有触动人心的精神感染力。

当建筑明确其存在目的,并为文化的、社会的等等建构规律浸染其中后,外在表现就具有了一种秩序一种思想,于是一种深刻概括的形象意识开始形成。

l 设计中的哲学
因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崛起,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标性建筑。

平心而论,大部分的建筑都出自于国外设计师之手,对于中国设计师而言,是一种无奈还是真的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个中缘由自有人与评说。

就像去年在国内热映的电影“功夫熊猫”,影界一片哗然,观众一片哗然,为什么我们原汁原味的
东西,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展现出来却要假手于人,为什么假手于人的东西会比我们自己的更为纯粹?就如同上海金贸大厦设计师艾德里安史密斯曾经说过,忽略本土文化,本土哲学是做不出令本土接受的作品来的。

这个道理和在上世纪90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新设计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有一种观点就是,让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接受德国设计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行为,以适应当地原生态文化的设计才具备生命力。

1974年heikegerdes出版的生活用品设计中也表达了相近的观点:不同的设计要以适应即将上市产品国度的文化为依托进行设计。

有了这样的一些可借鉴的观点,人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哲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哲学和西方的哲学有什么区别?我们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在我们的文化里面很多时候出现的是一种道可道非常道的那种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就像一个哑巴看见大象,虽然他知道大象什么样子,但是却没有办法用语言进行准确的描绘。

而西方的哲学在很多的时候就像瞎子摸象,是以一种实证主义,以科学主义哲学为指导,从局部开始人手,逐步推导全局。

比较而言两者间没有什么对与错,但是都有失偏颇,都会加剧解释世界的难度,所以两者问出现融合也就成了必然。

作为对人类文化,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哲学尚且具备这种融合,对于建筑设计当然也应该具备这种融合的趋势。

2 理性
纯粹的理性如果没有感性作为外衣往往被人所拒绝。

建筑上的纯粹理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极端盲目乐观的自信,相信人类可以任意创造出一个世界,相信人定胜天。

1919年德国著名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gropius)在魏玛建立国立包豪斯学院。

包豪斯的平面设计基本是在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的影响下形成的。

因此,具有高度理性化、功能化、简单化、减少主义化和几何形式化的特点。

1928年,朱斯特施密特(joost schmidt)发展出了一套新的理性设计系统和方法。

20世纪50年代,栅格设计系统终于在前西德与瑞士得到完善。

通过瑞士平面设计杂志的宣传,将瑞士苏黎士和巴塞尔两个城市的设计师20世纪40年代以来探索的成果全面展示,并影响世界各国,因此也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

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而很快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成为战后影响最大的一种平面设计风格,也是国际最流行的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

这种划分形式不仅仅应用于排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很多大师都尝试过使用同样的方法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特别是空间划分上,其中以利特维特为代表将这种风格推向了一种极致。

在这种观点下提倡数学的次序与时尚的简洁,也就是说美的出现借助于数学的次序来显现,进而拓展至更具备内涵的造型世界。

3 感性
纯粹的感性如果没有经过升华只能永远处于相对低的层次。

设计及创造,自然界里的一切事务冥冥中均为设计与安排,例如玻璃窗上的六角冰花,人的头部的对称都是一种精心组合与安排。

传统文化讲究师法自然,但不能仅仅限于自然。

设计中的素材一形象,应该作出适当的重组,精心的划分,从而产生无懈可击的形式。

那么这种形式我们首先应该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和谐,设计作为一种整体行为,整体与局部之间息息相关,各个空间部分的大小,位置,方向都有内在的必然性,应做到添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动一分就破坏和谐。

既然设计是构成了美的重要的因素,那么这种美应该如何加以实现,如何加以评说?笔者认为数序的再现与抽象应该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之一。

具体的做法一般会遵循以下3点。

(1)合乎情理。

设计不能违背视觉上的美观认知,不能违背一般人对于美的认识。

(2)前后连贯。

设计应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不拖泥带水。

(3)整体与细节合理。

设计中的动静变化应处于一种相对平衡之中。

4 意象
这儿谈的意象不是意象主义——20世纪初的英美诗歌运动,而是指如何赋予建筑设计生命的一种方式。

例如柯布西耶,激烈否定l9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
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

”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

”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而另外的一位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40余年来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

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花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诠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柯布西耶赋予了建筑的所谓简单生命力,越到后期这种思想越发明显,作品散发出的原始意味就越浓厚。

而贝聿铭先生一生都在探寻天、地、人间的关系,而三者间的关系是一种平衡结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三角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当然一个作品的生命是和设计师的自身认知息息相关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及捕获所谓灵感的能力。

5 结束语
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必然经过时间的考验,在设计的思想把握上应该具备跨界和融合的精神,不要过于独立看待某个方面,应该作为一个系统工作来看待。

以哲学思想为依托,融合理性与感性,赋予建筑意象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