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比较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高三历史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教学重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作用;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闭关政策的内容。

教学难点:摊丁入亩对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1、原因:明清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使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特点:〔1〕.边疆地区获得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适应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5〕.明清的闭关政策,使中国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中日益落伍。

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生产关系调整〕1、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1〕目的:为了缓和〔〕,改革〔〕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2〕内容:一条鞭法将原来的〔〕、〔〕、杂税,“并为一条〞,折成〔〕,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上,按〔〕和〔〕的多寡来分担。

〔实行了部分的摊丁入亩〕〔3〕意义:A.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B.〔〕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关系的松弛;C.〔〕的办法,适应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萌芽的增长。

2.更名田:〔清初恢复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

作用:它对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开垦荒地起了一定作用,促进了清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摊丁入亩与地丁银:〔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①内容:A.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B.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

〔至此,不再按人丁和田亩的双重标准收税,将土地作为唯一的征税标准。

〕②意义:A.〔〕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邓夏生
3.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主张:(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主张限制君权。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C.王夫之认为天下土地应该是耕者有其田。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

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顾炎武和王夫之都主张“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博学于文”的积极思想,提倡到实践中求真知。

王夫之以儒家六经为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建立了唯物主义体系。

影响: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虽然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1)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2)对君主专制统治强烈抨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

(3)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历史进步性。

4、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
2、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
3、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
二、重农抑商政策
直接原因:保护小农经济, 直接原因:保护小农经济,确保租税赋役
推行原因: 推行原因: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维护封建统治
战国: 首倡“重农抑商” 战国:商鞅变法 (首倡“重农抑商”)
表现: 表现: 1、皇帝强调 、 2、盐茶专卖制度 、 4、歧视、限制商人 、歧视、
明清: 明清: 、不断加征税收 3、
4、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明朝: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朝
时间: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地区: 地区:
门: 丝织业、棉纺织业、铁器制造业 标志: 标志:
手工工场出现, 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出现
条件: 条件:
市场、自由劳动力、 市场、自由劳动力、资金
与世隔绝,未及时学习,逐步落后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重农抑商、 • 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
课堂练习
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D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 C、手工业作坊增多 、 房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商品经济发展,
C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

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比较

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比较

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比较摘要英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15世纪逐步发展,而明朝在当时也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但为何英国发展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实实在在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却几经周折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本文就地理条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和市场这些角度对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明清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比较引言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快速发展,出现了雇佣关系的机工和机户,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量农产品拥进市场,出现了以贵金属白银为主的货币经济。

清朝前期,在遭受朝代更迭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后,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英法侵华战争后,更是出现了辛亥革命等资本主义运动。

15世纪,和明朝处于同一时期的英国出现了圈地运动,并在之后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成为近代世界强国。

为什么地大物博的中国未能如英国一样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本文将从多方面、多角度比较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差异。

正文一、地理条件的影响中国北接冰冷的西伯利亚地区,西靠高寒的青藏高原,南面湿热的热带雨林,东临广袤的海洋,这就造成了中国是一个封闭王国,尽管周围有高丽、蒙古,但那些国家太小,对中国影响不大。

所以,一切活动,都是中国人自己在探索,缺乏了一定的思想碰撞与交流,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不小的限制。

而且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那里平原遍布,水足土沃,便于发展种植业。

而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也的确使种植业发展起来,尤其是水稻种植,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

为了养家糊口,人们整天守在田上,势必会使人民跟外部的地域交流减少。

长久由此,便形成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使发生在这里面的一些商品交换也是为了维持这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这样封闭的经济体系,每户种植户都是独立的——只要能保障每户人有可以正常种植的田地,每户人生产的产品都是自供的,即是生产的结果对整个社会稳定或许有益,但对于要扩展生产的规模是不利的。

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考试重点】【必学】

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考试重点】【必学】

一.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的原因(1)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2)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小商品生产者产生两极分化2.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产生时间:明朝中后期(2)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表现:手工作坊主开设手工工场(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被雇佣和雇佣的关系)典型:苏州和杭州的丝织业机户3.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包买商更为活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增多。

4.评价(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而曲折,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2)就全国而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稀疏而又脆弱。

一.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实施原因(1)对付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组织外族入侵(2)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支配(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3.表现(1)下令“禁海”,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2)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外贸事宜(3)影响:阻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帆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2)“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国人在华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3)“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锁国”则是更主要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积极:这种消极防御手段,初期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1.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故步自封、夜郎自大。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1)经济:工商业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总体特征:经济重心南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文化:古代科技发展出现了新高峰,文学艺术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黄金时代。
3。思想: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入,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新思想。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20世纪二十年代
——
二战
1.经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苏联斯大林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
2。政治:德意日法西斯上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总体特征: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电气时代)
1。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爆发1914—1918;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世纪后期
——
19世纪40年代
中国处于
明清时期
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兴起和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1.产生背景(1)中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2)欧洲: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政治上,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思想上,欧洲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具体内容(1)中国: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也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2)欧洲:批判天主教会,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两者性质(1)中国: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从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

(2)欧洲: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4.历史影响(1)中国:对封建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2)欧洲: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开启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分析欧洲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1.对法国的影响: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对欧美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3.对亚洲的影响:启蒙思想家的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4.对资产阶级时代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刘文燕(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摘要]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曾被作为学术界“五朵金花”之一,是我国史学工作者较为重视,观点较多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该问题已黯然凋谢,研究也似乎不再热烈,但针对该问题的说法也精彩纷呈,各有缘由。

关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的研究中,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表现分析了解清代资本主义的呈现的特征,并了解清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状态,具体分析其发展成这种状态的各方面因素,对于全面了解我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特征;缓慢原因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在中国由来已久,从学术历史上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即1930-1940年代:问题的最早提出及理论定调[1],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提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的历史实际有直接关系,即社会性质的大论战。

第二个阶段是指195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对经典结论的证明。

[1]而此观点的契机是关于《红楼梦》一书的时代背景。

其中著名学者有傅衣淩,吴晗等。

他们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进入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它出现于什么?等等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指:1970年代末-1980年代:大讨论的继续。

[1]文革结束后学术界再次掀起轰轰烈烈的讨论,在史学界重点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及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又一次受到人们的热烈关注。

在这一时期,视野大大的被拓宽,中西进行了比较,也扩大了史料的范围等。

第四阶段是指:1990年代以来理论的反思。

[1]关于资本主义何时萌芽,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萌芽。

[2]如其中著名的大工商业主陶朱公范蠡,以及奇货可居的吕不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比较摘要英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15世纪逐步发展,而明朝在当时也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但为何英国发展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实实在在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却几经周折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本文就地理条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和市场这些角度对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明清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比较引言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快速发展,出现了雇佣关系的机工和机户,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量农产品拥进市场,出现了以贵金属白银为主的货币经济。

清朝前期,在遭受朝代更迭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后,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英法侵华战争后,更是出现了辛亥革命等资本主义运动。

15世纪,和明朝处于同一时期的英国出现了圈地运动,并在之后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成为近代世界强国。

为什么地大物博的中国未能如英国一样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本文将从多方面、多角度比较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差异。

正文一、地理条件的影响中国北接冰冷的西伯利亚地区,西靠高寒的青藏高原,南面湿热的热带雨林,东临广袤的海洋,这就造成了中国是一个封闭王国,尽管周围有高丽、蒙古,但那些国家太小,对中国影响不大。

所以,一切活动,都是中国人自己在探索,缺乏了一定的思想碰撞与交流,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不小的限制。

而且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那里平原遍布,水足土沃,便于发展种植业。

而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也的确使种植业发展起来,尤其是水稻种植,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

为了养家糊口,人们整天守在田上,势必会使人民跟外部的地域交流减少。

长久由此,便形成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使发生在这里面的一些商品交换也是为了维持这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这样封闭的经济体系,每户种植户都是独立的——只要能保障每户人有可以正常种植的田地,每户人生产的产品都是自供的,即是生产的结果对整个社会稳定或许有益,但对于要扩展生产的规模是不利的。

按照经济理论,生产规模的扩大就能提高供给,供给扩大就能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反作用于产能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但从一开始,发达的种植业使人民视土如金,使人民的观念郁于拥有固有的土地,忽略这其中商品交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人民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较少也使中华文明相对与整个世界的封闭。

虽然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的繁荣带来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观念的束缚,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随后的清朝更是实行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的科技浪潮,沉浸于四方朝贡的天朝幻想中。

资本主义萌芽就这样被扼杀于摇篮中。

与中国的地广物博相对,英国却是一个岛国。

因为四处是海,发展了渔业。

渔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海洋文化的繁荣。

渔民要出去捕鱼,就必须面对惊涛骇浪,要补到更多更好的鱼,就必须涉足别人没到过的海域,这其中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但为了生存,渔民们就必须勇敢的面对这些挑战。

长久由此,岛民们养成了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崇尚自由的精神。

而且平时的航海也加强与周围的地域联系。

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对各种产物的产能是不同的,有的地域对某种产物的产能高对另一种则不然,如果地域与地域间有对本地域低产能产物而对另一地域是高产能产物的需求,商品交换对经济发展的价值就显现出来,岛民会很快领悟到这一点。

起源于希腊文明的西方文明由于对航海的需求,便有了后来的地理大发现。

再加上天文学的发展,更是对封建时代神权至上的观念提出了挑战。

再是后来的文艺复兴,使天赋人权的理念深入人心,打破了神权对人的精神领域的束缚。

这为后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奠定了思想基础。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英国的产能比以前几个时代加起来的产能还要强,对商品交换意义早于了然于胸的西方人破除了封建时代神权对人观念的束缚,资本主义便得以在岛国上自由的发展。

综上,地理条件对人的观念和农业模式有着重要影响,进而严重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中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巨大差异。

二、经济制度1、明清时期经济制度(1)重农抑商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下,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抑商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主要表现是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稳固农业生产基础,多方面限制商业活动。

从稳固封建统治的角度看,重农抑商政策大大延续了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统治地位,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2)闭关锁国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

这种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发展中国经济,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

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发展。

2、英国的圈地运动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

首先,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

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

其次,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

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将其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

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

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而且,圈地运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总之,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三、政治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中央行政由六部分别管理,各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三省六部制结束后,设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清朝则在内阁、六部的基础上,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但是,专制主义的高压政策和措施,诸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等,对社会的进步、先进思想的传播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进而阻滞了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而资产阶级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早期英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四、军事明清两朝在军事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政策。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中央集权制下的君王在政治上实行严格的愚民政策,以防人民与外界接触、了解封建统治的实质而起反叛之心。

要达到这个目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与世隔绝、盲目排外的闭关政策最为有效。

特别是清王朝更是把愚民进行到底。

清王朝是满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封建帝国,而汉族人民向来有反抗异族统治的民族传统。

清王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满汉民族矛盾的严重程度。

郑成功据守台湾,吴三桂西南变乱,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遍布全国的秘密结社,表现形式虽各不相同,但都反映出汉族人民的“排满”情绪。

为了防止汉族人民与外国势力结合反清,清王朝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的闭关政策。

虽然闭关锁国的消极军事防御在一定程度上短期捍卫了政权,但长期的封闭闭塞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道路,最终导致中国国门被暴力打开。

16世纪至20世纪初叶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外进行的侵略扩张。

英国是近代最大的殖民国家,其殖民地曾遍布全球。

英国的殖民扩张对世界近代历史和地理政治的演变均有极大影响。

原始积累时期的殖民扩张英国在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始于16世纪迄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兴起。

在这一时期,商业资本起了主要作用,商业资本家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推动者。

殖民掠夺通常由政府授予享有特权的贸易公司进行。

英国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而经济的迅速增长,壮大了英国资产阶级力量和英国的国力,反过来又导致英国推行更大范围内的殖民扩张政策。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托。

这一时期,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五、市场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极其狭小,再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下,人们没有多余的资本去购买商品。

所以,市场的狭窄也限制了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相反地,英国的市场在殖民扩张的推动下增长迅速。

广阔的殖民地为英国带去了极其丰富的原材料,更是为它提供了相当广阔的资本主义市场。

这也就是后来诸多西欧国家纷纷效仿去殖民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因。

总结明清时期的中国与15世纪的英国在地理条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和市场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因素阻滞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从这些比较中我们能够汲取很多经验教训来指导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诚然社会主义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只要是经济,必有其相通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