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料
高一历史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概况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职能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4.特点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三、议会改革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高一历史必: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专制的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民主制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优秀版)

确立与发展
第1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
制王权,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 议会 中的统治地位 确立。
(1)1640年,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爆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反对以国王为首的封 建势力,经过两次内战,于1649年,将国王 查理 一世 送上断头台。 (2)克伦威尔利用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于1653年就任“护国主”。后来由于“护国主”政 府缺乏强有力的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由于复辟王朝的统治直接威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的利益,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控制的 议会发动了“光荣革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 继承英国王位,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3.影响: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将实际权力逐渐转 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司法 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问题思考 2.“光荣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有何
变化? 提示 (1)革命前,国王掌握国家大权,实行专制 统治,认为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2)革命后,国王受到议会和法律的限制,国王日 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不支配国家政权, 议会是权力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
(3)影响: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使英国成为典 型的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国家。 问题思考 3.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及形成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含义:所谓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集体 向议会下院负责,这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具 体包括:内阁必须由下院多数党组成,下院多数 党领袖通常就是首相,内阁成员必须是下院议员。 (2)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立法机构得以控 制行政,有效调节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其 形成维护了君主立宪制。
英国什么时候确立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什么时候建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
17世纪的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到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在英国最终确立。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来约束国王的权力,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并且把包括国王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权力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通过这些法律文献,国家的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通过19世纪的议会改革,选举权不断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长足发展;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两党制的发展,英国现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起来。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
2.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统而不治。
3.奉行议会至上和分权制衡的原则。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 一定自治权; ③人民主权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国会 (立法权)
参议院间பைடு நூலகம்选举 众议院直接选举
由选民间接选出, 对宪法负责
总统 (行政权)
原则:分权制衡 理论:孟德斯鸠
联邦法院 (司法权)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法国共和制的初步确立
2、确立:1785年宪法 (1)宪法的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
世界史上第一次现代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 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 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 权。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 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 买。
——“二一九法令”(1861年)
(2) 南北战争(1861—1865年)
北方:
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3、特点:
①君主统而不治,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②议会是权力中心,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 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④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
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
3、评价: 积极性:推动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迅速走向强大; 消极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使日本很快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
西方政治制度_第四讲_英国政治制度及运作

➢ 下院院会的开会时间:星期一、二、三、四的下午,星期五上午; 全年开会175-200天
立法程序
➢ 法案的提出:议员个人和政府有提案权,议员提的法案称议员法案,政 府提的法案称政府法案。议员提案通常要经委员会的挑选,再经抽签方 式抽中者才可列入议程。通常,财政案必须在下院先提出,而有关贵族 的议案必须在上院先提出,其他法案可先在任何一院提出。
的主要承担者,英国下院的权力逐步向政府和内阁转移。
内阁的变化:内阁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最终成为国家权力的主要承担者。
➢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后,把亲信、顾问组成一个中央管理机 关——御前会议,后发展成枢密院。英王常与举足轻重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 少数亲信大臣秘密开会,处理内政、外交等事宜。威廉三世时,该委员会被 称为“内阁”。
英王亨利八世
坎特伯雷大教堂 自16世纪英国圣 公会与罗马分裂 以来,一直是英 国国教精神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03-1714)
➢ 1603年,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女王逝世,没有直系继承人,由旁系亲属 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英格兰王位,在英格兰称詹姆士一世,开始了斯 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都铎王朝的有限君主专制(1485-1603年)
➢ 都铎王朝由于不具有继承王位的血统合法性,不得不寻求议会的支持,以 民意作为权力的基础。
➢ 都铎王朝统治英国期间,虽建立了有限专制君主统治,但仍受到中产阶 级和下层贵族的欢迎。原因:国王比较尊重议会和民意;遏制了大贵族割据 势力;推行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建立起受英国国王支配的英国国教—— 英国圣公会,分配了原属天主教机构的土地和财产……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光荣革命(1)背景①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以限制王权②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斗争激烈(1199年,约翰成为英国的新国王,这位国王酷爱打仗,但是又屡战屡败,丢失了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全部领地,被英国人讥讽为“失地王”。
约翰为了筹集军费,向英国的贵族和教会征收高额税,在1215年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带领下,贵族们讨伐国王占领伦敦,逼迫国王签订《大宪章》。
《大宪章》最精髓的两条原则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对臣民财产及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臣民与君主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君主的反抗权。
这就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法理依据:保护私有财产;反抗国王的暴政。
中国作家柏杨曾感叹到:当明王朝发明廷杖和诏狱时,英国却早在明王朝建立100多年前颁布了《大宪章》保障人权。
1258年国王亨利三世要征税,他的妹夫西蒙男爵带领7为男爵逼迫国王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条例规定,国家权力有贵族操控的15个委员会掌握,这就是议会的来由。
1265年议会在西蒙的主持下首次召开,参加的成员不仅有贵族和主教,还有骑士和城市代表。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史称詹姆士一世。
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他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查理一世继位后,大肆搜刮钱财,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
)(2)过程①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国王,建立共和国(1638年查理一世向苏格兰推行圣公会宗教政策,引发苏格兰人民起义,拉开了英国资产家革命的序幕。
为了募集军费查理一世召开议会,最终与议会闹掰了。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概念解析: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即资产阶级代议制,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 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资产阶级通过议会 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专制独裁
资本主义代议制 政体的主要形式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美国)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法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受其监督——责任内阁制
①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此时内阁垮台
②内阁: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权力制衡
探究:英国的责任制内阁与明代的内阁有何不同?
英国的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2:国史学家柯麦芝说:“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 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①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统治,避免专制独裁,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有效调 节了国内政治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世界: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提供了一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展 的范例。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第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件新人教版

【链接统编】 英国的文官制度 1870 年 6 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
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后来经过不 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文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 政府官员的素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文官不随内阁更迭而更换,有利于 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也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要概念】 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
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 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 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主题一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演变 “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解读] 主旨
细读
英国制度创新的影响 ①说明制度创新在英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说明英国的制度创新顺应了时代潮流 ③指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运用]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制度创新的表现。
提示:①政治制度的创新:率先建立起现代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以及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从而实现了政治现代化,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 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 ②经济领域内的制度创新:首创了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力,通过工业革命 而率先进入工业化社会,并引领世界各国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
(2)英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发展常常是借助政治妥协得以实现的。斗争与妥协 使英国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使议会从一个权力较小的封建等级 会议,转变为国家的权力中心,使英国的政治文明缓慢但稳定而有序地向 前发展。 (3)妥协是现代民主制度内生的一种常见现象,现代民主社会需要的是一颗 对待妥协的平常心,中国亦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的议会传统 “王在议会”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二)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新航路开辟提供的有利条件,参与海外 贸易——交通枢纽。
(2)加紧殖民扩张和掠夺和进行黑奴贸易准 备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资金、原料等条件
(3)圈地运动准备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资本 和国内市场,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光荣革命留下一个深刻的遗产:制度变迁 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英国历史上再也 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事件。
——钱乘旦《英国通史》
感悟:妥协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美
从进程和斗争方式归纳英国革命的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宗教色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
——根本原因
(2)措施:内外
(3)评价 积极:有利于稳定局势,巩固革命成果 消极:践踏民主,对内镇压,对外侵略
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7、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王朝 复辟 ——资产阶级新
贵族与封建势力 妥协
结合背景思 考原因?
查理二世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8、光荣革命
(1)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2)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3)国王权力的来源由神授转为民授——君权神授被 否定。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接受《权利法案》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长期议会的召开 1640年11月,革命开始的标志
2、《大抗议书》 ——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的
政治纲领
• 为什么说《大抗议书》是议会与王权短兵相接、 决定双方生死存亡的交锋?
• 提 示 : (1) 斗 争 形 式 上 由 “ 温 柔 ” 到 “ 激 烈”,即从请愿发展到抗议。
(三)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 义发展(根本原因)
1、詹姆士一世的政策措施严重影响了资产阶级和 新贵族的利益。
(1)政治上: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 “王权至上”
(2)经济上:推行商品专卖制度,还企图通过增 税来解决财政危机
(3)思想上:加强国教的统治地位,迫害“清教 徒”
(4)对外上:与奉行天主教的西班牙王室妥协联 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四)政治: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激化
1、英国的议会传统; “王在议会” 2、王权与议会矛盾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成为议员,力图获得更大权力
(国王与议会、法律的关系)
3、矛盾导火线:
税收问题
4、矛盾激化: 《权利请愿书》
5、斗争本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民主与专 制的斗争
• 1.1641年,长期议会通过了《大抗议书》。《大抗 议书》的出台实质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要求
• A.废除王权
B.废除封建特权
• C.进行改革
D.掌握政权
D
• 2.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英国建立了英吉利共 和国。下列有关英吉利共和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在于1649~1653年
• B.既无国王,又无议会
(4)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积累资金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二)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2)资产阶级和与之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新贵 族结成了联盟,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了阶级基础。
3、资产阶级、新贵族推崇清教思想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 (2)斗争要求上也变得“彻底”,从要求国王 不侵犯臣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发展到要求政府 对议会负责,即国王受议会的控制。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长期议会的召开 2、《大抗议书》 3、两次内战 (1)查理一世拒绝了《大抗议书》,并决定
向议会宣战,内战由此开始。 (2)马斯顿荒原 和纳斯比战役 4、处死查理一世
官员应负责任。——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
首先,不是她(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而是她的法律统治。 女王不制定律令法律,而是议会法庭在制定;她不中断法 律,而必须是她和议员们一起才能中断。
——艾尔默 思考: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国王与议会各自拥有哪 些权力?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国王通过议会进行统治(王在议会,共同统治) 国王受到议会的制约(君权有限) 国王要按法律进行统治(王在法下,法律至上)
• C.期间出现军事独裁
C
• D.有共和之名,无共和之实
• 3.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 的相同目的主要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政治体制
• B.对付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
C
• C.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已有成果
• D.与荷兰建立资产阶级同盟
4、1688年,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革命”, 是英国资产阶级与 A、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 B、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B C、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 D、新兴贵族妥协的条件
6、结果: 矛盾不可调和,通过战争形式爆发
小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经济:15—17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力量发展壮大; 思想:资产阶级、新贵族推崇清教思想;
2、革命根本 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 国资本主义发展
3、主要原因: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激化; 4、革命导火线: 1637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一)英国议会的起源和议会力量的增强
1、英国是议会制的发源地 ——议会之母 13世纪形成,分上院和下院
2、英国议会的职能 司法请愿和征税权
3、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王)权力虽然很 充分,却受到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其一,不经议会同意 不得立法。第二,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 按国家法律来管理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某谋臣及代办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长期议会的召开 2、《大抗议书》 3、两次内战 4、处死查理一世 5、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1)1649年5月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巅峰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6、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出现原因: ①形势严峻,军事独裁更易于稳定局势; ②民主政治理论尚未成熟,王权观念根深蒂固; ③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