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
通史版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

课时作业1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湖南高三模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C )A.王权时代结束B.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解析: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权利法案》的通过使得议会的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故选C。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国王仍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王权依旧存在,排除A;光荣革命后,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与议会不是制衡关系,排除B;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
2.(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
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建立过程中体现以上规则的通行做法是( D )A.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B.改革完善议会民主制度C.发展经济推动政治改革 D.制定宪法保障民主政治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建立民主政治过程中,都离不开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其通行做法都是制定宪法保障民主政治,故D正确;A不符合美国和德国,排除;B不符合德国,排除;C不属于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排除。
3.(2020·广东高三模拟)在《大宪章》中,“liberties”(复数)是“特权”的意思,指贵族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后来,为了反对斯图亚特时期的专制统治,“liberty”(单数)被赋予“自由”的含义,《大宪章》成为反对专制的武器。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时空构建】【阶段特征】总特征: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也是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的阶段。
政治上: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并拓展。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文化上,牛顿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考点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材料: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问题】根据材料,指出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
结合史实说明,英国资产阶级与国王之间为限制王权持续妥协的具体表现。
(1)理由:“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
(2)表现: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改革完善了君主立宪政体。
“它(光荣革命)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历史现象一内阁集体负责制内阁责任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制度之一,而内阁集体负责制则是内阁责任制中使内阁(政府)团结一致面对国王、议会和人民的重要机制。
内阁集体负责制加强了首相的政治权利,因为它强调内阁制政府的集体本质特征而不强调内阁成员个人负责。
责任内阁制的特点(1)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组阁: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3)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时间:月日1.14、15世纪以来,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新贵族力量逐步壮大;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为此,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A.发动光荣革命,获取政治权力B.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权力C.发动工业革命,提高经济地位D.进行议会改革,更多参与政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根据所学,17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发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正确。
2.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
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体现了继承传统的一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又体现了勇于创新的一面,故B项正确。
民主制与君主制结合,仅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一例,故A项错误;C项不能体现“善辟蹊径,自成体系”的一面,错误;D项不能反映“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一面,错误。
3.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定。
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
这反映了()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B.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C.政府的立法作用的增强D.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答案:D4.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议会成了许多人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所以议员席位的价格也不断增长。
在一个地方,1689年8镑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但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这个席位却花了900镑。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责任内阁制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责任内阁制、政党制度(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权利法案》内容: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同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议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等。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共同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权利法案》是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原则的认定.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光荣革命”前。
英国国王挑选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分管政府几个部门的工作,他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
“内阁”和“内阁会议”由此得名,。
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也随之加强。
18世纪以后.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l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罗伯特?沃波尔(又译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
责任内阁制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进举。
(3)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之一,英国最初的两个主要党派是自由党和保守党,又被叫做辉格党和托利党。
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主要的执政党是自由党。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不再受推崇,取代自由党的是工党,英国的两大党派随之变成了保守党和工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导读: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光荣革命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或立宪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中世纪时期从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
以后,下院权力不断扩大,到15世纪末,已有提出财政议案权和法律议案权。
但总的说来,中世纪时期的议会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都铎王朝后期,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权利法案》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
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机 构 议 会 国 王 内 阁 拥有职权 职权 立法权、财政权等
基础落实
政治地位 地位 最高立法机关、权力中心 国家元首,国家统一的象 征,统而不治 对议会负责
虚君
国家最高行政权
总 结
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重点突破
君主立宪制确立前后,英国社会政治的变化
绝对君主制
人治 以国王为中心 封建社会
君主立宪制
法治 以议会为中心 资本主义社会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重点突破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 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 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 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 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 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完善:责任内阁制 王权成象征
基础落实
• (1)背景 • ①“光荣革命”之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枢 密院,由国王指定的贵族担任枢密大臣。“光荣革命”后, 威廉三世经常召集几位重要的枢密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商 讨国家大事,密室逐渐用以代称内阁。内阁取代________ 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枢密院 • ②后来,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 (2)形成 沃波尔 任财政大臣,经常主 • ①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________ 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 内阁 的先例,议会的行政 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________ 议会 负责。 权大增,内阁要对________ • ②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 权力的象征。 • (3)影响: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使英国成为典型的 资产阶级___________ 君主立宪制 国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7课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进展第7课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选择题。
1、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头被套上“紧箍咒”。
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C .形成责任制内阁 D.进行议会改革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供应了坚实的政权保障3、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经过斗争,获得了在英国议会中的更多议席。
这种状况开头于( )A.内阁制形成后 B.1832年议会改革后C.“光荣革命”后 D.19世纪后半期的议会改革4、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投降,国内舆论纷纷指责国王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英国在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年,首相诺思不满国王干预而宣布辞职,乔治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
导致英国政坛毁灭危机的制度因素是( )A.国王违反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B.北美独立战斗中英国惨败C.国王违反了《人权宣言》的规定 D.首相没有执行国王的命令5、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D、内阁拥有把握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88年7月30日,议会两党的7位政治要人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队前来英国,挂念捍卫英国人的自由。
威廉乘“新教之风”登陆英伦后,詹姆士二世逃走。
英国仅以换了一个国王的代价完成了革命。
——唐晋《大国崛起》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光荣革命(1)背景①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以限制王权②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斗争激烈(1199年,约翰成为英国的新国王,这位国王酷爱打仗,但是又屡战屡败,丢失了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全部领地,被英国人讥讽为“失地王”。
约翰为了筹集军费,向英国的贵族和教会征收高额税,在1215年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带领下,贵族们讨伐国王占领伦敦,逼迫国王签订《大宪章》。
《大宪章》最精髓的两条原则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对臣民财产及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臣民与君主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君主的反抗权。
这就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法理依据:保护私有财产;反抗国王的暴政。
中国作家柏杨曾感叹到:当明王朝发明廷杖和诏狱时,英国却早在明王朝建立100多年前颁布了《大宪章》保障人权。
1258年国王亨利三世要征税,他的妹夫西蒙男爵带领7为男爵逼迫国王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条例规定,国家权力有贵族操控的15个委员会掌握,这就是议会的来由。
1265年议会在西蒙的主持下首次召开,参加的成员不仅有贵族和主教,还有骑士和城市代表。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史称詹姆士一世。
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他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查理一世继位后,大肆搜刮钱财,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
)(2)过程①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国王,建立共和国(1638年查理一世向苏格兰推行圣公会宗教政策,引发苏格兰人民起义,拉开了英国资产家革命的序幕。
为了募集军费查理一世召开议会,最终与议会闹掰了。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时间:月日1.14、15世纪以来,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新贵族力量逐步壮大;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为此,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A.发动光荣革命,获取政治权力B.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权力C.发动工业革命,提高经济地位D.进行议会改革,更多参与政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根据所学,17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发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正确。
2.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
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体现了继承传统的一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又体现了勇于创新的一面,故B项正确。
民主制与君主制结合,仅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一例,故A项错误;C项不能体现“善辟蹊径,自成体系”的一面,错误;D项不能反映“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一面,错误。
3.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定。
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
这反映了()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B.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C.政府的立法作用的增强D.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答案:D4.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议会成了许多人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所以议员席位的价格也不断增长。
在一个地方,1689年8镑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但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这个席位却花了900镑。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有名无实B.议会为贵族所控制C.封建地主地位下降D.议会权力得到增强答案:D解析:英国议会是限制君权体现民主的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购买议员席位的价格上涨,不能反映出贵族控制议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有钱即可购买议员席位,不能反映出封建地主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议员席位价格上涨,人们愿意出高价购买反映出议会权力增强,故D项正确。
5.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
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这项法规() A.扩大了国王的权力B.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C.破坏“光荣革命”果实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做法实际上扩大了内阁权力,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削弱国王权力维护了“光荣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行政权逐渐从国王转移到内阁,有利于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D项正确。
6.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由于没有继承人,议会决定将王位传给乔治一世。
王位的这次和平过渡反映出英国()A.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B.责任内阁制十分优越C.国王已丧失了政治权力D.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1714年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材料中讲到王位是和平过渡的,说明这中间并未出现封建复辟势力,故A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国王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讲的是议会作出决定将王位传给乔治一世,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之下,议会主导国家治理,故D项正确。
7.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工业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境地。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B.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C.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D.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英国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因此1832年议会改革并非近代英国民主政治的第一步,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人的政治地位,不是经济状况,故B项错误;C项并非材料主旨,故错误;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可以参与政权,但是却打击了工人阶级,体现的是社会阶层差距的加大,故D项正确。
8.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
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
“影子内阁”的建立()A.阻碍了内阁的团结与和睦B.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与地位C.加强了政党的合作与交流D.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影子内阁”建立的意义。
反对党组建的“影子内阁”不是正式内阁,不会阻碍内阁内部的团结与和睦,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议会权力和地位,故B项错误;“影子内阁”加强了反对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故C项错误;反对党组建的“影子内阁”对执政党所组建的内阁是一种平衡和制约,故D项正确。
9.随着工业革命之发展,英国民主政治也随之扩张,政治制度在发展完善却未爆发革命。
议会自身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
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
如此,便形成了对国家问题的解决机制。
这一机制() 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B.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C.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D.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演进的影响。
根据题目中“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得出,议会成为权力中枢有利于兼顾各方利益,从而实现政治权力的平稳过渡,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国王,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民主政治的平稳发展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无产(工人)阶级不具有与资产阶级同等的参政权,故D项错误。
10.19世纪中叶之前,英国内阁只等于下院的一个工作委员会,不能算独立机关,因为只有得到下院的信任它才能够存在。
此言论的依据是() A.议会的不信任会导致内阁集体辞职B.首相与内阁的意见必须保持一致性C.内阁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D.议会拥有立法权而内阁拥有行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根据所学可知,当议会对内阁不信任时,可由首相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A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内阁与议会的关系,不是内阁与首相的关系,故B项错误;“只有得到下院的信任它才能够存在”强调内阁受制于下院,“内阁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体现了这一点,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内阁与议会的关系,不是两者的职能,故D项错误。
11.1831年英格兰南部的几个郡只有326万人口,却拥有235个下院席位,而北部的6个郡已经增长到360万人,在下院只占有68席。
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两党政治正式形成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C.议会改革的必要性D.南北方矛盾的激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与两党政治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英格兰南北部在下院席位分配上的不合理,与议会地位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南北部的人口与议会席位之间的关系不相称,所以议会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南北部产生矛盾,故D项错误。
12.1882年英国制定关于议会议事程序《普通规程》,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
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
这表明英国()A.内阁掌握立法权B.政治民主化的退化C.行政权力的上升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英国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政府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上升,这不能反映出政治民主化的退化,故B项错误;《普通规程》中要求政府成员参加议会,且比例高达84.5%,说明行政权力上升,故C项正确;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始于1721年,故D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苹果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萧伯纳的代表作,作品以英国的议会制为攻击对象,以内阁会议为主要情节,描写了国王马格纳斯和首相卜罗塔斯你死我活的相互较量。
剧情片段:国王马格纳斯:至于我,我是国王,因为我是我叔叔的侄子,同时我的两个哥哥都死啦。
即使我是全国最愚蠢的人,我也还是国王。
我并没靠我的本领得到我的地位。
首相卜罗塔斯:一个党魁可以偷走一匹马,一个国王连篱笆也不敢探头看一看。
材料二辛亥革命前,晚清立宪运动的领袖张謇认为:“国会者,宪政机关之要部。
有国会,然后政府有催促之机,庶政始有更张之本。
”作为国会议定主张的贯彻执行机构——责任内阁,应该是内政外交的全权负责机构。
他指出:“责任专于内阁,而君上是日临而监察之。
内政有失,则责内阁大臣焉;外交有失,则责内阁大臣焉。
中外人民之观听,群倾注于内阁大臣。
”(1)据材料一,英国的国王和内阁首相是怎样产生的?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据史实判断国王马格纳斯所言是否属实?(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政治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政治主张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答案:(1)产生:国王世袭产生;内阁首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并由国王任命。
特点:内阁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并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倒阁,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国王所言属实。
因为内阁首相掌握国家大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意思相近亦可)(2)主张:设议会;实行责任内阁制。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预备实行立宪政体;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影响:推动了19世纪末的中国立宪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言之成理也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19世纪英国大事年表(部分)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1756—1763年,七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