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之恋
影视鉴赏 第九章 法 国 影 片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二、影片鉴赏
1993年至1994年,波兰导演克日什 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根据法国国旗的三 种颜色拍了三部影片《蓝白红三部曲之 蓝》《蓝白红三部曲之白》和《蓝白红 三部曲之红》。
非常感谢您的收看
第九章 法 国 影 片
PART
01
佳片一 广 岛 之 恋
广岛之恋
名片档案
片名:广岛之恋 时长:90分钟 上映时间:1959年 导演:阿仑·雷乃 编剧:玛格丽特·杜拉斯 摄影:高桥通夫、萨沙·维尔尼 主演:埃玛妞·丽娃(饰法国女人)、冈 田英次(饰日本男子)
广岛之恋
一、剧情简介
《广岛之恋》讲述的是1957 年的一段异国恋情。
片名: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时长:98分钟 上映时间:1993年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剧:阿格涅丝卡·霍兰、克日什托夫·基 耶斯洛夫斯基、克日什托夫·皮尔斯维奇、斯 拉沃米尔·埃迪扎克 摄像:斯拉沃米尔·埃迪扎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一、剧情简介
茱莉的丈夫帕特里斯生前是一位著 名作曲家,一直在创作一部将由12个不 同的乐队在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首都同时 演奏的管弦乐作品。茱莉深爱着他并一 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地协助丈夫完成他的 工作,两个人在生活中一直相亲相爱,充 分享受着幸福的婚姻生活。
广岛在1945年遭到原子弹轰 炸后的恐怖景象:烧弯的铁,烧焦的 石头,烫伤的皮肤,永远不会愈合的 创口……
广岛之恋
二、影片鉴赏
影片《广岛之恋》是西方电影史 上一部重要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西方电 影从传统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一部划 时代的作品。
PART
02
佳片二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名片档案
广岛之恋读后感

广岛之恋读后感《广岛之恋》是一部由日本作家井上荒野创作的小说,该小说以广岛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感人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动人的情感描写而备受读者喜爱,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战争的深切反思。
小说的主要情节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广岛,讲述了一对年轻情侣的爱情故事。
男主角是一名年轻的士兵,而女主角则是一名在广岛度过童年的女孩。
两人在战争期间相遇并相爱,然而战争的残酷却将他们分开。
在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的那一天,男主角因为任务的需要不得不留在城市,而女主角则在爆炸中失去了生命。
男主角在爆炸后的废墟中寻找女主角的身影,最终却只能找到她的遗骸。
这场战争不仅夺走了女主角的生命,也夺走了男主角的心。
小说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和痛苦。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让人们失去了亲人、朋友和爱人。
在小说中,男主角因为战争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这种痛苦和悲伤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心灵上的折磨。
然而,小说中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对爱情的执着。
尽管战争让男主角失去了心爱的女人,但他对她的爱却没有减少。
他在废墟中寻找女主角的身影,哭泣着喊着她的名字,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让人动容。
即使在战争的阴影下,爱情依然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它能够让人们忘记战争带来的痛苦,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通过《广岛之恋》,作者向读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和人性的赞美。
小说中的情节让人们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人们明白战争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是对人性的抹杀。
同时,小说也让人们明白了爱情的伟大和珍贵,它能够让人们在战争的阴影下找到希望和力量。
总之,《广岛之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通过对战争和爱情的描写,让人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战争的深刻思考。
它让人们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同时也让人们明白了爱情的伟大和珍贵。
《2024年倾听沉默的“创伤之地”——《广岛之恋》中创伤经验的空间建构》范文

《倾听沉默的“创伤之地”——《广岛之恋》中创伤经验的空间建构》篇一一、引言电影《广岛之恋》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捕捉了历史创伤在个人心中留下的深深印记。
电影以战争后广岛为背景,展现了一位女主人公因战乱带来的伤害与迷失在广岛城市中探寻创伤治愈的经历。
在这部电影中,创作者巧妙地通过空间的建构和视听手法,使得创伤经验得以立体呈现。
本文旨在探讨电影中如何通过空间建构来展现创伤经验,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意义。
二、电影中的空间建构与创伤经验1. 城市空间的破碎与重构电影中的广岛城市空间,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承载了主人公的创伤经历。
战后的广岛城市,废墟遍地,残垣断壁,这种破碎的城市空间象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创伤。
而随着故事的推进,城市逐渐得到重建,但这种重建并非完全的恢复,而是带着伤痕的修复。
这种空间的破碎与重构,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法磨灭的创伤。
2. 家庭空间的失守与回归家庭空间在电影中也是重要的空间建构之一。
战乱使得家庭支离破碎,亲人在战争中失去联系或离世,家庭空间成为了一个失守的场所。
而随着主人公在广岛的探寻与成长,她逐渐找到新的生活方向和情感寄托,家庭空间也得以重建。
这一过程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创伤时,如何在失落中寻找希望,重建家庭与社会联系。
3. 自然空间的净化与共鸣电影中自然空间的运用也富有深意。
广岛的自然景观在战争中遭受了严重破坏,但在电影中呈现出一种净化的力量。
主人公在自然空间中寻找心灵的平静与治愈,与大自然产生了共鸣。
这种自然空间的净化与共鸣,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以及自然在治愈心灵创伤方面的作用。
三、视听手法在空间建构中的运用1. 摄影技巧的巧妙运用电影通过巧妙的摄影技巧,将空间的破碎与重构、家庭空间的失守与回归以及自然空间的净化与共鸣表现得淋漓尽致。
摄影师运用对比、特写等手法,将空间中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创伤经历。
2. 音效与配乐的烘托作用电影中的音效与配乐也为空间建构起到了烘托作用。
《广岛之恋》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广岛之恋》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广岛之恋》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广岛之恋》 1959 黑白片 90分钟法国阿尔高斯科莫影片公司/日本大映映画株式会社联合摄制导演:阿仑雷乃编剧:玛格丽特杜拉摄影:沙夏维埃尼主要演员:艾曼妞丽娃(饰法国女人) 冈田《广岛之恋》1959 黑白片 90分钟法国阿尔高斯—科莫影片公司/日本大映映画株式会社联合摄制导演:阿仑·雷乃编剧:玛格丽特·杜拉摄影:沙夏·维埃尼主要演员:艾曼妞·丽娃(饰法国女人) 冈田英茨(饰日本男子) 本片获195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剧情简介】一个灰色的东西在蠕动,上面布满颗粒,这些颗粒不断变幻,时而呈现为可怖的原子尘,时而又像是晶莹的露水或汗珠……人们渐渐辨认出这是一对相互拥抱着的赤裸的肩膀;一只手在抚摸着另一个人的裸着的脊背……这一对拥抱着的身体,犹如一幅半象征性的浮雕画,伴随着响起了平板而冷静的男声和女声的交谈,——确切地说,不是交谈,而是交替吟诵:男:你在广岛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看见……女:我都看见了,都看见了。
广岛之恋赏析——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

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简析影片《广岛之恋》关于背景;影片导演雷乃以及编剧杜拉斯均是法国电影流派“左岸派”的代表人物。
和当时法国电影新浪潮一样,左岸派导演也在追求现代化的电影形式,追求电影从内容到拍摄手法再到思想立意的转型,也因此人们常常将左岸派归为新浪潮的一个分支。
不同的是“左岸派”是一支由艺术家组成的团队,包括瓦尔达、雷乃、杜拉斯、克里斯·马克和乔治·弗朗绪等人。
他们更精英,更精致,年龄更大,阅历也更丰富。
他们的作品往往场面更大,制作周期更长,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更加深刻,因此他们的作品被称为“作家电影”而新浪潮的作品被称为“作者电影”,两种称呼的区别就体现出了人们对于两个团体的不同态度。
不过说到这里,有必要谈一谈这群导演为何被称为“作者(作家)”。
老师课上说过,(我要是没记错的话)是因为他们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上借鉴了写作的一些特点和手法,更加主观,反应内容上更加灵活,与那一时期的传统电影相悖。
因此他们的作品犹如用镜头作笔,场景作纸书写出的一部小说,这种改变从根本上提升了电影这门艺术的表现深度和宽度,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影片上映于1959年,同年新浪潮还诞生了另两部伟大的作品:特吕弗的《四百击》和戈达尔的《筋疲力尽》。
三部影片在课堂上都放过,放在一起看就能看出“作家电影”和“作者电影”的区别,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影片的思想情感巴赞说,电影“最终还是为了使生活本身变成有声有色的场景,为了使生活在电影这面明镜中看起来像一首诗。
”杜拉斯的写作《广岛之恋》就是在写诗,这首诗残酷,痛苦,被一层层感官的以及时间的灰烬所覆盖,并被沉寂的画面所点亮,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就此诞生了。
作为曾经的纪录片导演,雷乃本想拍一部关于原子弹的纪录片,并在影片的开头就表现出了这种倾向:大段纪录片风格的场景遗留了下来,而这并未使电影失色,反而创造出一种更显真实的悲怆气氛,将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升华。
在这群体的悲痛下,个体的悲伤又算得了什么呢?杜拉斯曾说过:“爱情并不存在,男女之间有的只是激情,在爱情中寻找安逸是绝对不合适的,甚至是可怜的”。
广岛之恋赏析——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

广岛之恋赏析——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1958年,凭借电影《夜与雾》名震影坛的阿兰·雷乃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关于广岛的电影,恰逢其时,玛格丽特·杜拉斯因《街心花园》备受推崇,两人一拍即合,于1959年共同完成了一部举世震惊的电影《广岛之恋》,有影评称“这部作品超前了10年,使所有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空前伟大的作品”,“古典主义的末日”,影片的成功得益于杜拉斯剧本的诗意表达、雷乃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思想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究和呈现。
在世界电影史上,这部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视听语言与好莱坞现实主义的传统作品截然相反,不禁引发学界关于左岸派(住在巴黎左岸的导演)和新浪潮导演的学术之争。
以雷乃为首的左岸派导演注重时空交错的叙述手法、内心独白的意识流展示、声画错位的象征隐喻,现在看来,这些手法已经司空见惯,但在当时却显得前卫、超脱。
《广岛之恋》常被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全方位展现了雷乃的创作风格。
但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杜拉斯对于剧本的精雕细琢,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融入了杜拉斯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对爱与欲望的思索,浓缩着对战争阴霾和历史创伤的反思,如果仅仅将其视为导演一人的成功难免有失偏颇,杜拉斯同样居功至伟。
《广岛之恋》看似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广岛的爱情故事,但绝不仅仅局限于爱情本身,杜拉斯运用其新小说的表现手法,展开论述了关于人性、欲望、战争、爱情等多重主题,利用简化的人物关系、嵌套式故事结构,引领观众进入到一个跨越时空的梦幻场景之中,构成了独属于杜拉斯的诗意表达。
很多观众可能会觉得影片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但深入分析影片的表现手法和创作主题,却会被杜拉斯和雷乃的高远意境所折服。
01、“新小说表现手法”融入嵌套式结构,独属于“杜拉斯”的诗意表达新小说是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种文学流派,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差异体现在现实性上。
新小说不会像传统小说那样采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刻画情绪饱满的类型化人物形象,而是采用视觉冲击力淡化人物关系,挖掘人物内心意识和精神世界。
《2024年倾听沉默的“创伤之地”——《广岛之恋》中创伤经验的空间建构》范文

《倾听沉默的“创伤之地”——《广岛之恋》中创伤经验的空间建构》篇一一、引言电影《广岛之恋》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邃的内涵,向观众呈现了战争和核武器带给人们的无法愈合的创伤。
本文将深入分析该电影中如何通过“倾听沉默”的空间建构来表现这种创伤经验。
我们将探讨电影中特定场景如何体现“创伤之地”的空间建构,以及这种建构如何帮助观众理解和感受战争带来的深重创伤。
二、空间建构与创伤表达在《广岛之恋》中,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和场景设计,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沉重历史感和强烈情感色彩的空间。
这个空间不仅是战争和灾难的见证者,也是人物内心创伤的投射。
电影中的“创伤之地”往往表现为荒废的城市景象、被战争摧毁的建筑和那些因战争而消失的生命的遗迹。
这些空间元素的建构,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
三、沉默的倾听与内心的创伤电影中的人物在“创伤之地”中体验着无法言说的悲痛和绝望。
这些地方不仅是战争的见证,也是人物内心创伤的投射。
在电影中,通过角色的沉思和回忆,观众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这些人物在“沉默的倾听”中,将自己的经历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
四、空间与情感的共鸣电影通过“倾听沉默”的空间建构,使观众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能看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还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这种情感共鸣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战争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创伤,更是心灵上的毁灭。
这种共情机制通过空间的表达得以强化,让观众更加珍惜和平、反思战争。
五、结语《广岛之恋》中的“创伤之地”不仅是战争的见证,也是人物内心创伤的投射。
电影通过“倾听沉默”的空间建构,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无法愈合的创伤。
这种空间建构不仅帮助观众理解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还让观众更加珍惜和平、反思战争。
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将抽象的内心情感具象化,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创伤。
这也提醒我们,在和平时期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广岛之恋分手

广岛之恋分手引言分手,是一段感情走到尽头的标志,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
广岛之恋,原本是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然而,最终却以分手作为结局。
本文将围绕广岛之恋的分手展开讨论,探索其原因及对双方的影响。
同时,也将讨论分手后双方应如何面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广岛之恋广岛之恋,指的是1945年发生在广岛的美军士兵约翰与日本女子瑞子之间的感情故事。
约翰是美国陆军的一名士兵,被派驻到广岛的军事基地。
在那里,他与瑞子相遇,并迅速坠入爱河。
两人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他们的爱情遭遇了巨大的变故。
分手的原因广岛之恋之所以最终走向分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战争压力:当时正值战争后期,双方所在的国家处于敌对状态。
约翰作为美军士兵,与瑞子的国家存在明显的冲突,这给他们的爱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距离的阻隔:约翰作为美军士兵,必须随部队离开广岛并返回美国。
这使得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无法逾越,加剧了他们分手的可能性。
3.语言和文化差异:约翰和瑞子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沟通的困难。
4.家庭和社会压力:由于国家间的冲突,两人所在的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关系持反对态度,这也加大了分手的压力。
这些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了广岛之恋最终以分手告终。
分手后的影响对于广岛之恋的双方来说,分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瑞子的影响对于瑞子来说,分手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失落感。
她失去了爱情和与约翰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分手后,她曾长时间的陷入悲伤和迷茫中,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逐渐走出了阴影,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和重新寻找幸福。
约翰的影响对于约翰来说,分手对他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尽管他曾深爱着瑞子,但出于各种原因,他不得不选择离开广岛。
分手对他而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逐渐释怀,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
分手后的重新开始无论是瑞子还是约翰,分手都意味着他们需要面对新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时间退回到1956年的那个时代。
从色彩角度可以看出画面定格于黑与白的色调,仅凭我们的视觉感受这些黑色与白色一般只是古老电视电影投射出来的影像,所以,这部电影除了开始给我带来一些视觉不适应外还深深的让我体会到了时代感,直至完整的把这部电影看完才深刻的体会到黑白影像在这个时候看上去有一种无可挑剔的完美。
1959年《广岛之恋》的播映无疑成为了当代的巅峰之作,它是一部由法国新潮派导演阿伦雷乃根据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是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的爱情故事。
电影以男女主角的激情拥抱展开了帷幕,通过影片信息的娓娓道来我们知道了这个女人来自法国,是个演员,到广岛是为了拍摄一部和平宣传片,偶然遇到了这名日本男子,女人以为再次遇到了爱情。
接着,透过一个象征性的爱情故事来折射战争的可怕与忘却的重要
性,日本男子的出现令她回忆起在二战时于法国小城涅威尔跟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相爱,最后德国男人阵亡,涅威尔在一夜之间获得自由,她也陷入了无尽的癫狂。
“在广岛,你什么也没看到,没看到”
“我看到了,都看到了”
“在广岛,你什么都没看到”
“到广岛展览馆去过四次,我也默默的看着那些铁,烧焦了的,折断了的”
“在广岛,你什么也没看到,没看到”
“复制品都是做的及其认真的,影片都是拍的及其认真,使参观的人都流泪了,可是当一个参观的人在流泪还能无动于衷么”
不同于其他影片那样,故事以两个人的独白代替了通常的一个人的独白或一个讲诉者,女主角的那些回忆的独白,既是讲给对方,也是讲给自己,是一种积郁心里最隐秘处的语言,带着强烈的意识流,直抵人的内心。
而男主角的独白,看似在起一种呼应的作用,其实是一种深入的引导,带着一种男人的固执一步步走入女人的内心世界。
在影片中,男人和女人一共只有一天半的交往,而且交往的过程大多
是通过对话,却能够令人信服的走进彼此的精神世界,由此不得不佩服杜拉斯的语言功力。
一些独白对话,是故事得以延续发展的情节需要,男主角重复着“在广岛你什么都没有看到”实际上与现实做的对比,在现实生活中战争已经结束,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些新的建筑,而不再是原子弹所留下的断壁残垣,所以在广岛你什么都没有看到。
实际上也是在为影片后面男子劝女人忘掉痛苦的回忆做铺垫。
“你为什么来广岛”这是日本男人曾问过法国女人的话。
女人没有回答,沧桑的面孔,甜美的笑容,在一座充斥着无尽阴郁的城市中她显得那么的特别。
14年过去了,女人以为自己已经把14年前发生在涅威尔爱情故事忘掉了,可是直到遇到日本男人她才体会到那种撕心的痛依然存在,那时在世人眼里18岁的她爱上德国鬼子是很伤民族气节的事情,她被众妇女拖着减掉了头发,关进了地窖,父亲被她气得关掉了门店,甚至希望她死在地窖里,那时候的她受尽了精神的折磨。
这刚好照应了杜拉斯对故事情节的构造,她喜欢把爱情故事放在一个比较痛苦背景中去描写。
那年她18岁,士兵23岁,他们在没人知道的地方秘密约会,可是正当她准备跟士兵离家出走的时候,德国士兵被打死了,涅威尔也因此解放了,她抱着他的尸体哭了一天一夜。
“他慢慢地在我身边冷了,他可是死得真慢哪……他死的时刻我真的想不起了,因为,不仅在当时,就在后来,在后来我也只能说,只能说在那尸首和我的身体之间,我实在找不到有任何的区别了,只能在那尸首和我的身体之间找到——相似的地方、协调的地方——那是我的初恋。
”在酒吧里女人这样跟对面的男人讲诉着。
镜头画面才用近景的描写手段,让我们这些受众能够更加清晰的领略到画面人物情感的变化,在这些镜头片段中她甚至把日本男子当做自己死去的恋人,一遍一遍的陈诉着她怎能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她怎能忘掉她们在涅威尔美好的时光。
在她情绪高涨的时候,男人给了她两巴掌想要让她清醒,让她忘掉那些战争带来的痛苦,然后以自己爱她的方式劝她留在广岛,彻底放下那些回忆。
可是慢慢的随着那些在涅威尔生活的片段回放,女主角似乎在慢慢的敞开自己心
扉,那压在心底14年连对自己的丈夫都不愿提起的往事就这样对着一个生人发泄了出来。
也许法国女人只是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在满目疮痍的城市里,她看到了自己同样倍受煎熬的内心。
就像战争对人类毁灭的那些画面,作者所投射的是人内心深处最为脆弱的部分。
这时候音乐响起,不再是之前的那种音调,而是换了一种比较舒缓的音乐节奏,给画面增加了一份较为柔软的气息。
在酒吧相处的最后一刻女人说:“应当竭力避免去想那些由人类带来的困难,否则会活活憋死的”。
这是女人情绪的一个转折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可是杜拉斯的这部爱情故事却是压抑的,沉闷的。
明明相爱,却因14年前战争给爱情带来的痛苦而不敢再次接受爱情。
“好像为了他,开始忘了你的眼睛,太像了”
“好像为了他,开始忘了你的声音,太像了”
“好像为了他,又渐渐把你整个都忘了,你将成为一首颂歌”
在车站离别时,女人真正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她爱日本男子。
虽然是故事的结尾部分,但无疑又使情节达到一种高潮。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镜头画面中她的脸因强迫自己割舍欲望而有点扭曲。
但,事实上,在战争中的爱情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
他们最终并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只是到了最后女人说:“我的广岛,广岛是你的名字”日本男子说:“涅威尔是你的名字,法国的涅威尔”他们把名字定位到两个国家,两个城市。
爱情在某个瞬间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