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臭氧的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G.1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G.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5437 《环境质量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G.1.2 原理空气中的臭氧,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存在下,与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等摩尔反应,褪色生成靛红二磺酸钠。

在61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蓝色减褪的程度定量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G.1.3 测定范围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当采样体积为(5~30)L,时,本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范围为0.030~1.200 mg/m3。

G.1.4 仪器G.1.4.1 采样导管:用玻璃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内径约为3mm,尽量短些,最长不超过2m,配有朝下的空气入口。

G.1.4.2 多孔玻板吸收管:10mL。

G.1.4.3 空气采样器。

G.1.4.4 分光光度计。

G.1.4.5 恒温水浴或保温瓶。

G.1.4.6 水银温度计:精度为±5℃。

G.1.4.7 双球玻璃管:长10cm,两端内径为6mm,双球直径为15mm。

G.1.5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重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G.1.5.1 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KBrO3)=0.1000mol/L:称取1.3918g溴酸钾(优级纯,180℃烘2h )溶解于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2 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KBrO3)=0.0100mol/L:吸取10.00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3 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0.1000mol/L。

G.1.5.4 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0.0050mol/L:临用前,准确量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水稀释20倍。

GB18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8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8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5 室内空气质量检验5.1 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采样和检验方法见附录A 和附录B 。

5.2 室内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方法见附录C 。

5.3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 。

5.4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见附录E 。

5.5 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检验方法见附录F 。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采样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在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监测时,对采样点位,采样高度,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及采样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项做出规定。

本导则作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配套的空气采样技术的指导原则,适用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化学污染物的采样。

2 选点要求2.1 采样点的数量: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以期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

原则上小于50m 2 的房间应设1~3 个点;50~100m 2 设3~5 个点;100m 2 以上至少设 5 个点。

在对角线上或梅花式均匀分布。

2.2 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 。

2.3 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

相对高度0.5m~1.5m 之间。

3 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前至少关闭门窗4 小时。

日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18 小时,8 小时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6 小时,1 小时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45 分钟。

4 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根据污染物在室内空气中存在状态,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仪器,用于室内的采样器的噪声应小于50dB 。

洁净工作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工作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洁净区的空气中会有微生物存在。

为保证洁净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特进行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的验证活动。

验证在规定的臭氧浓度条件下保持特定时间后,臭氧消毒对洁净区空气中微生物的消杀效果,以及臭氧在启动空气循环系统条件下达到0.15ppm 的安全阈值所需时间。

本公司十万级洁净车间和万级洁净工作区臭氧消毒效果的验证。

4.1 验证委员会4.2 验证小组4.3 验证涉及部门5.1 编制依据5.1.1 2003 年版《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5.1.2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5.1.3 《GB 28232-2020 臭氧消毒器卫生要求》 5.2 验证过程中偏差处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若出现不符合测试标准的数据,应立即调查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偏差处理措 施。

在偏差处理措施实施完成后,应确认偏差是否对本次验证结果产生影响,如果偏差影响到本次验证 结果,则判定本次验证失败,并对本系统重新实施验证方案。

如果在实施纠偏措施后,数据已符合测试 标准,不影响验证结果,则继续实施本方案,直至本次验证实施结束。

5.3 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验证过程中严格按照验证方案执行。

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验证方案存在缺陷,立即停止验证,验 证小组成员对验证方案进行修改,并填写《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表》(附件 4),由验证委员会成员 批准后,重新启动验证。

若验证方案无需修改,不需要填写《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表》。

6.1 验证所需文件、资料确认6.3 验证所需仪器仪表确认7.1 方案7.1.1 臭氧消毒浓度要求: 万级达到消毒浓度 15ppm ,十万级达到消毒浓度 10ppm 。

7.1.2 根据臭氧发生器说明书载明 WJ-K-E4 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量为 40g/h ,根据如下公式及房间体积 计算达到消毒浓度时间:V ∗ (1 ∗ 2.14 ∗ n )t = 6040∗ 1000公式解释:V: 房间的体积(m 3) t: 达到消毒浓度的时间(min)n: 消毒浓度要求(ppm )消杀效果。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化学发光法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化学发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2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化学发光法Ambient air —Determination of ozone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征求意见稿)201□-□□-□□发布2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附件2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方法原理 (2)5干扰和消除 (2)6试剂和材料 (2)7仪器和设备 (2)8分析步骤 (3)9结果计算与表示 (4)10精密度和准确度 (4)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12注意事项 (6)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臭氧的连续自动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化学发光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监测司、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化学发光法警告:本方法需要使用有毒的气体臭氧,过剩的臭氧应用活性炭去除,或排出室外并远离采样入口。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化学发光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臭氧的连续自动测定。

当使用仪器量程为(0~500)nmol/mol时,本方法仪器检出限为2nmol/mol,测定下限为8nmol/mol。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193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HJ59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654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818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与质控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臭氧消毒验证

臭氧消毒验证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一、验证计划表三、验证方案1、验证方案的审批:2、验证目的验证洁净区空气消毒设施及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确定空气消毒(臭氧消毒)效果能达到相应洁净级别的微生物限度要求,使洁净区环境能达到生产工艺及GMP要求。

3、概述3.1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由于臭氧分子结构极不稳定,在常温常压下能分解成氧分子和氧原子。

后者破坏细胞膜,氧化细胞内部氧化葡萄糖所需的酶,从而杀死细胞,多余的氧原子自行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无有毒残留物,主要用在对洁净区各个房间进行空气消毒灭菌。

3.2臭氧平常消毒时间为30分钟,大消毒时间为60分钟,消毒时启动臭氧发生器,利用HVAC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由HVAC系统中的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待消毒洁净区域,并使空气中的臭氧达到10ppm(19.63mg/m3)的消毒浓度且均匀,为保证洁净度,规定洁净区每周消毒一次。

4、验证范围本次是对洁净区进行臭氧消毒效果的验证,进行臭氧消毒的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

5、实施验证人员及职责6、验证相关文件及资料7、验证内容7.1安装确认(IQ)7.1.1文件资料7.1.2消毒设备设施的安装情况7.1.3公用工程安装7.2运行确认(OQ )运行确认内容、合格标准、确认方法表:7.3性能确认(PQ ):完成运行确认并合格的条件下进行性能确认。

7.3.1 臭氧消毒步骤:7.3.1.1消毒前按照公司相关清洁操作规程清洁房间建筑物表面和设备表面,并进行环境温度和湿度检测。

7.3.1.2根据消毒要求,设置发生器工作时间消毒 60分钟(大消毒)。

开机前应保持洁净室相应密闭,预防臭氧泄漏,以确保臭氧在空间分布均匀和作用效率。

7.3.1.3在净化空调风机正常运转的状态,接通发生器电源,关闭新风口。

7.3.1.4将臭氧定时开关旋至设置时间臭氧机即启动。

7.3.1.5 待消毒时间到后开关自动回到关的状态,臭氧机停止工作。

空气中臭氧的检验方法

空气中臭氧的检验方法

空气中臭氧的检验方法1原理空气中的臭氧使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褪色,生成靛红二磺酸钠。

根据颜色减弱的程度比色定量。

2试剂本法中所用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重蒸水。

重蒸水的制备方法:在第一次蒸馏水中加高锰酸钾至淡红色,再用氢氧化钡碱化后,进行重蒸馏。

2.1吸收液靛蓝二磺酸钠溶液,量取25ml靛蓝二磺酸钠贮备液,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1L 棕色容量瓶中,冰箱内贮放可使用一月。

2.2淀粉指示剂(2.0g/L)临用现配。

2.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000mol/L。

2.4溴酸钾标准溶液C(1/6KBrO3)=0.1000mol/L,准确称取1.3918g(优级纯,经180°烘2h)溶于水,稀释至500mL。

2.5溴酸钾一溴化钾标准溶液C(1/6KBrO3)-0.0100mol/L,吸取10.00ml 0.1000mol/L 溴酸钾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用水稀释至刻度。

2.6硫酸溶液(1+6)。

2.7磷酸盐缓冲溶液(pH6.8)称6.80g磷酸二氢钾(KH2PO4)、7.10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于水,稀释至1L。

2.8靛蓝二磺酸钠(简称IDS)。

2.9靛蓝二磺酸钠贮备液称取0.25gIDS溶于水,稀释在500ml棕色容量瓶内,在室温暗处存放24h后标定。

标定后的溶液冰箱内可稳定一月。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20.00mlIDS贮备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20.00ml溴化钾-溴酸钾溶液,再加入50mL水。

在(19.0±0.5)℃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加入5.0ml 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水浴中暗处放置30min。

加入1.0g碘化钾,立即盖塞轻轻摇匀至溶解,暗处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刚好褪去呈淡黄色,加入5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褪,终点为亮黄色。

平行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不应大于0.05ml。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公共场所作为人们日常活动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臭氧是公共场所空气中常见的一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公共场所空气中的臭氧含量进行检验,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臭氧的危害臭氧是一种有毒气体,其直接吸入可引起呼吸道刺激、胸闷、咳嗽等症状,还可加剧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暴露在臭氧中,还会损害肺部组织,影响呼吸功能。

此外,臭氧还可对眼睛和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引发眼疾、咽喉疼痛等不适感。

1.采样方法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样过程必须遵循科学和规范的方法。

一般而言,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的检验步骤如下:(1)确定采样位置:选择能代表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的区域,例如室内的中央区域、通风口等;(2)环境准备:确保采样区域的干净整洁,尽量避免其他干扰物质的存在;(3)安装采样仪器:将臭氧检测仪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通常是距离地面1.5米的位置;(4)运行和采样:启动臭氧检测仪器,开始对空气中的臭氧含量进行采样;(5)采样时间:根据需要,通常采样时间为15-30分钟;(6)重复采样:如有必要,可以对同一位置进行重复采样,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仪器设备(1)臭氧检测仪:臭氧检测仪是一种可以测量空气中臭氧含量的仪器,主要包括便携式和固定式两种。

便携式臭氧检测仪适合于现场采样,而固定式臭氧检测仪适合于长时间监测和记录。

(2)标准气体:用于校准臭氧检测仪器的标准气体,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计算机及软件:用于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以及生成相应的报告。

3.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采样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原始数据收集:将采样仪器获得的原始数据导入计算机中;(2)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排除异常值和误差;(3)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含量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4)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臭氧含量高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和控制措施。

臭氧消毒验证方案

臭氧消毒验证方案

臭氧消毒验证方案臭氧消毒验证方案1、概述: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我公司现采用GJF—F40臭氧发生器对各生产车间洁净室(区)进行消毒。

2. 验证目的: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效果。

3.验证范围:验证臭氧在洁净室(区)内各洁净室在一定时间内所达到的浓度;验证臭氧的灭菌效果。

4.验证内容:验证所需文件;臭消毒灭菌操作规程,进出洁净区更衣规程,洁净区沉降菌检测规程,容器设备微生物污染检测规程。

4.1可接受标准: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种时洁净室(区)内各洁净间臭氧浓度不小于11ppm。

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时洁净室(区)内微生物全部杀死。

4.2 准备工作:生物指示剂;金黄色葡萄球菌(6538株)(菌液浓度1×107个/ml)、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灭菌平皿、纯化水、20%碘化钾溶液、1.000mol/L硫酸溶液\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化(0.0010mol/L)\淀粉指示剂、锥形瓶、采样器、滴定管。

4.3 试验步骤:4.3.1臭氧浓度的验证:4.3.1.1.开启净化空调机组和臭氧发生器60分钟后,分别在洁净室远离送风口处测定臭氧浓度,记录于表1。

测试方法:4.3.1.2向锥形瓶中加纯化水100ml,再加入20%KI溶液20ml,然后再加入纯化水250ml,盖塞后混匀。

4.3.1.3开启采样器,置换排气,再准确采取2L臭氧化气,充分混匀。

取下瓶塞,加入1.000mol/L 的H2SO4溶液5ml,混匀后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臭氧的检验方法
1原理
空气中的臭氧使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褪色,生成靛红二磺酸钠。

根据颜色减弱的程度比色定量。

2试剂
本法中所用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重蒸水。

重蒸水的制备方法:在第一次蒸馏水中加高锰酸钾至淡红色,再用氢氧化钡碱化后,进行重蒸馏。

2.1吸收液靛蓝二磺酸钠溶液,量取25ml靛蓝二磺酸钠贮备液,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1L 棕色容量瓶中,冰箱内贮放可使用一月。

2.2淀粉指示剂(2.0g/L)临用现配。

2.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000mol/L。

2.4溴酸钾标准溶液C(1/6KBrO3)=0.1000mol/L,准确称取1.3918g(优级纯,经180°烘2h)溶于水,稀释至500mL。

2.5溴酸钾一溴化钾标准溶液C(1/6KBrO3)-0.0100mol/L,吸取10.00ml 0.1000mol/L 溴酸钾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用水稀释至刻度。

2.6硫酸溶液(1+6)。

2.7磷酸盐缓冲溶液(pH6.8)称6.80g磷酸二氢钾(KH2PO4)、7.10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于水,稀释至1L。

2.8靛蓝二磺酸钠(简称IDS)。

2.9靛蓝二磺酸钠贮备液
称取0.25gIDS溶于水,稀释在500ml棕色容量瓶内,在室温暗处存放24h后标定。

标定后的溶液冰箱内可稳定一月。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20.00mlIDS贮备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20.00ml溴化钾-溴酸钾溶液,再加入50mL水。

在(19.0±0.5)℃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加入5.0ml 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水浴中暗处放置30min。

加入1.0g碘化钾,立即盖塞轻轻摇匀至溶解,暗处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刚好褪去呈淡黄色,加入5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褪,终点为亮黄色。

平行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不应大于0.05ml。

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相当于臭氧的质量浓度C(μgO3/ml)由下式表示:
式中:C——臭氧的质量浓度,μg/ml;
M1——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加入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2——滴定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2——滴定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48.00——臭氧的摩尔质量,g/mol;
4——化学计量因数,Br2/IDS;
Vs——IDS贮备液吸取量,ml。

2.10靛蓝二磺酸钠标准使用液将标定后的标准贮备液用磷酸盐缓冲液逐级稀释成1.00ml含1.00μg臭氧的IDS溶液,置冰霜内可保存二周。

3仪器
3.1多孔玻板吸收管普通型,内装9ml吸收液,在流量0.3L/min时,玻板阻力应为4~5kPa,气泡分散均匀。

3.2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2~1.0L/min,流量稳定。

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误差应小于5%。

3.3具塞比色管10ml。

3.4恒温水浴。

3.5水银温度计精度为±0.5℃。

3.6分光光度计用20mm比色皿,在波长610nm处测吸光度。

4采样
用硅橡胶管连接两个内装9.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配有黑色避光套,以0.3L/min流量采气5~20L。

当第一支管中的吸收液颜色明显减退时立即停止采样。

如不褪色,采气最少应不小于20L。

采样后的样品20℃以下暗处存放至少可稳定一周。

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

5分析步骤
5.1绘制标准曲线
5.1.1取10ml具塞比色管6支,按下表制备标准色列管
5.1.2各管摇匀,用20m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在波长610nm下测定吸光度。

以标准系列中零浓度与各标准管吸光度之差为纵坐标,臭氧含量(μ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线的斜率。

以斜率的倒数作为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Bs(μg/ml)。

5.2样品测定
采样后,将前后两支吸收管中的样品分别移入比色管中,用少量水洗吸收管,使总体积分别为10.0ml。

按5.1.2方法操作,测定样品吸光度。

同时另取未采样的吸收液,作试剂空白测定。

6结果计算
式中:C——空气中臭氧浓度,mg/m3;
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A1——第一支样品管溶液的吸光度;
A2——第二支样品管溶液的吸光度;
Bs用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的计算因子,μg/ml;
V0——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7精密度、准确度和测定范围
7.1当臭氧含量2~10μg/10ml范围内五个实验室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4.7%;平均回收率为95~
108%。

7.2本法检出限为0.18μg/10ml测定范围0.18~10μg/ml臭氧,采样体积为20L时,可测浓度范围为0.009~0.500mg/m3。

方法灵敏度10ml溶液含1.0μg臭氧产生0.832吸光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