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臭氧的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G.1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G.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5437 《环境质量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G.1.2 原理空气中的臭氧,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存在下,与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等摩尔反应,褪色生成靛红二磺酸钠。

在61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蓝色减褪的程度定量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G.1.3 测定范围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当采样体积为(5~30)L,时,本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范围为0.030~1.200 mg/m3。

G.1.4 仪器G.1.4.1 采样导管:用玻璃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内径约为3mm,尽量短些,最长不超过2m,配有朝下的空气入口。

G.1.4.2 多孔玻板吸收管:10mL。

G.1.4.3 空气采样器。

G.1.4.4 分光光度计。

G.1.4.5 恒温水浴或保温瓶。

G.1.4.6 水银温度计:精度为±5℃。

G.1.4.7 双球玻璃管:长10cm,两端内径为6mm,双球直径为15mm。

G.1.5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重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G.1.5.1 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KBrO3)=0.1000mol/L:称取1.3918g溴酸钾(优级纯,180℃烘2h )溶解于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2 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KBrO3)=0.0100mol/L:吸取10.00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3 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0.1000mol/L。

G.1.5.4 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0.0050mol/L:临用前,准确量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水稀释20倍。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化学发光法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化学发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2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化学发光法Ambient air —Determination of ozone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征求意见稿)201□-□□-□□发布2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附件2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方法原理 (2)5干扰和消除 (2)6试剂和材料 (2)7仪器和设备 (2)8分析步骤 (3)9结果计算与表示 (4)10精密度和准确度 (4)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12注意事项 (6)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臭氧的连续自动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化学发光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监测司、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化学发光法警告:本方法需要使用有毒的气体臭氧,过剩的臭氧应用活性炭去除,或排出室外并远离采样入口。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化学发光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臭氧的连续自动测定。

当使用仪器量程为(0~500)nmol/mol时,本方法仪器检出限为2nmol/mol,测定下限为8nmol/mol。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193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HJ59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654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818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与质控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臭氧消毒验证

臭氧消毒验证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一、验证计划表三、验证方案1、验证方案的审批:2、验证目的验证洁净区空气消毒设施及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确定空气消毒(臭氧消毒)效果能达到相应洁净级别的微生物限度要求,使洁净区环境能达到生产工艺及GMP要求。

3、概述3.1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由于臭氧分子结构极不稳定,在常温常压下能分解成氧分子和氧原子。

后者破坏细胞膜,氧化细胞内部氧化葡萄糖所需的酶,从而杀死细胞,多余的氧原子自行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无有毒残留物,主要用在对洁净区各个房间进行空气消毒灭菌。

3.2臭氧平常消毒时间为30分钟,大消毒时间为60分钟,消毒时启动臭氧发生器,利用HVAC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由HVAC系统中的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待消毒洁净区域,并使空气中的臭氧达到10ppm(19.63mg/m3)的消毒浓度且均匀,为保证洁净度,规定洁净区每周消毒一次。

4、验证范围本次是对洁净区进行臭氧消毒效果的验证,进行臭氧消毒的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

5、实施验证人员及职责6、验证相关文件及资料7、验证内容7.1安装确认(IQ)7.1.1文件资料7.1.2消毒设备设施的安装情况7.1.3公用工程安装7.2运行确认(OQ )运行确认内容、合格标准、确认方法表:7.3性能确认(PQ ):完成运行确认并合格的条件下进行性能确认。

7.3.1 臭氧消毒步骤:7.3.1.1消毒前按照公司相关清洁操作规程清洁房间建筑物表面和设备表面,并进行环境温度和湿度检测。

7.3.1.2根据消毒要求,设置发生器工作时间消毒 60分钟(大消毒)。

开机前应保持洁净室相应密闭,预防臭氧泄漏,以确保臭氧在空间分布均匀和作用效率。

7.3.1.3在净化空调风机正常运转的状态,接通发生器电源,关闭新风口。

7.3.1.4将臭氧定时开关旋至设置时间臭氧机即启动。

7.3.1.5 待消毒时间到后开关自动回到关的状态,臭氧机停止工作。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公共场所作为人们日常活动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臭氧是公共场所空气中常见的一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公共场所空气中的臭氧含量进行检验,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臭氧的危害臭氧是一种有毒气体,其直接吸入可引起呼吸道刺激、胸闷、咳嗽等症状,还可加剧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暴露在臭氧中,还会损害肺部组织,影响呼吸功能。

此外,臭氧还可对眼睛和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引发眼疾、咽喉疼痛等不适感。

1.采样方法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样过程必须遵循科学和规范的方法。

一般而言,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的检验步骤如下:(1)确定采样位置:选择能代表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的区域,例如室内的中央区域、通风口等;(2)环境准备:确保采样区域的干净整洁,尽量避免其他干扰物质的存在;(3)安装采样仪器:将臭氧检测仪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通常是距离地面1.5米的位置;(4)运行和采样:启动臭氧检测仪器,开始对空气中的臭氧含量进行采样;(5)采样时间:根据需要,通常采样时间为15-30分钟;(6)重复采样:如有必要,可以对同一位置进行重复采样,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仪器设备(1)臭氧检测仪:臭氧检测仪是一种可以测量空气中臭氧含量的仪器,主要包括便携式和固定式两种。

便携式臭氧检测仪适合于现场采样,而固定式臭氧检测仪适合于长时间监测和记录。

(2)标准气体:用于校准臭氧检测仪器的标准气体,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计算机及软件:用于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以及生成相应的报告。

3.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采样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原始数据收集:将采样仪器获得的原始数据导入计算机中;(2)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排除异常值和误差;(3)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含量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4)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臭氧含量高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和控制措施。

臭氧消毒验证方案

臭氧消毒验证方案

臭氧消毒验证方案臭氧消毒验证方案1、概述: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我公司现采用GJF—F40臭氧发生器对各生产车间洁净室(区)进行消毒。

2. 验证目的: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效果。

3.验证范围:验证臭氧在洁净室(区)内各洁净室在一定时间内所达到的浓度;验证臭氧的灭菌效果。

4.验证内容:验证所需文件;臭消毒灭菌操作规程,进出洁净区更衣规程,洁净区沉降菌检测规程,容器设备微生物污染检测规程。

4.1可接受标准: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种时洁净室(区)内各洁净间臭氧浓度不小于11ppm。

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时洁净室(区)内微生物全部杀死。

4.2 准备工作:生物指示剂;金黄色葡萄球菌(6538株)(菌液浓度1×107个/ml)、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灭菌平皿、纯化水、20%碘化钾溶液、1.000mol/L硫酸溶液\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化(0.0010mol/L)\淀粉指示剂、锥形瓶、采样器、滴定管。

4.3 试验步骤:4.3.1臭氧浓度的验证:4.3.1.1.开启净化空调机组和臭氧发生器60分钟后,分别在洁净室远离送风口处测定臭氧浓度,记录于表1。

测试方法:4.3.1.2向锥形瓶中加纯化水100ml,再加入20%KI溶液20ml,然后再加入纯化水250ml,盖塞后混匀。

4.3.1.3开启采样器,置换排气,再准确采取2L臭氧化气,充分混匀。

取下瓶塞,加入1.000mol/L 的H2SO4溶液5ml,混匀后放置。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卫生标准(十项)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卫生标准(十项)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卫生标准(十项)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卫生标准(十项)一、居住区大气中一氧化碳卫生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浓度,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大气环境的监测及评价。

2、标准内容:居住区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3mg/m3,一次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9mg/m3。

3、监测检验方法:见《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编:大气污染监测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1984,403-407》。

4、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负责起草,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二、居住区大气中苯并(a)芘卫生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大气中苯并(a)芘在的最高容许浓度,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大气环境的监测及评价。

2、标准内容:居住区大气中苯并(a)芘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5μg/100m3。

3、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监测检验方法为低层析法。

见《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编:大气污染监测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451-458》4、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阳市环境卫生监测所和湖北省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三、居住区大气中酚卫生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大气中酚的最高容许浓度,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大气环境的监测及评价。

2、标准内容:居住区大气中酚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 015mg/m3,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045 mg/m3。

3、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监测检验方法见《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编: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475-481》4、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河北省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室内空气检测和实验都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是检测与实验的前提。

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所得到的数据会产生很大的出入,进行室内环境的检测实验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保证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就必须使用国家所规定的室内环境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

目前室内环境检测工作可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要求分别执行国家建设部制订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控制规范》即( GB50325-2001简称为“规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颁布的新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以下简称为“标准”)。

在其条文中都很明确的规定了测试数据的取样条件,检测方法和不同实验分别所使用的仪器。

但是,“规范”和“标准”也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

例如:侧重点不同:“规范”主要是从工程验收的角度出发,规定了在工程建设方面最易引起污染的五个参数,便于明确开发方、装饰装修方的责任,可操作性强;而“标准”是从保护人体健康的最低要求出发,将影响健康的物理参数和主要污染物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全面系统。

限量值不同:“规范”将限量值划分为以住宅为主的Ⅰ类建筑和以办公楼为主的Ⅱ类建筑,分别予以规定;“标准”则不进行划分,采用统一的标准。

比如“标准”中的限量值除氨外,其它值基本为“规范”的Ⅱ类建筑限量或介于两类之间,而苯的限量值则更大。

取样条件不同:对于这五个参数,两个国标要求的检测方法一样,但规定的取样条件有较大差异:“规范”规定的是在封闭房间1小时后取样,而“标准”规定的是封闭 12 小时后取样,而且要求日常检测中取样时间至少为 45 分钟。

因此污染物超标与否首先得看如何采样,不同的采样方法有不同的限量值。

那么消费者应当按照哪个来参照使用呢?单从限量值来看,似乎“标准”中把限量规定得较宽,但综合考虑采样条件因素后,就没有宽、严之分了,它们都有科学依据。

因此,作为消费者在进行室内空气检测时应明确自己的目的,在进行检测前先要与检测机构加强沟通、约定检测执行标准。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STP-VP-0002-00)验证方案审批目录1.概述…………………………………………………………………………… (4)2.验证目的…………………………………………………………………………… (4)3.验证对象…………………………………………………………………………… (4)4.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4)5.依据标准…………………………………………………………………………… (4)6.验证时间计划…………………………………………………………………………… (5)7.验证内容…………………………………………………………………………… (5)8.再验证周期…………………………………………………………………………… (7)9.偏差或变更说明………………………………………………………………………………710.结果分析及评价………………………………………………………………………………711.附件…………………………………………………………………………… (7)1概述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2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2剂。

公司选购的臭氧发生器是以空气为气源的箱式臭氧发生器,为洁净区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方法是利用空调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由净化空调系统的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使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均匀,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消毒时,打开臭氧发生器,臭氧灭菌浓度在开机45min后,达到10ppm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臭氧的检验方法
1原理
空气中的臭氧使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褪色,生成靛红二磺酸钠。

根据颜色减弱的程度比色定量。

2试剂
本法中所用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重蒸水。

重蒸水的制备方法:在第一次蒸馏水中加高锰酸钾至淡红色,再用氢氧化钡碱化后,进行重蒸馏。

2.1吸收液靛蓝二磺酸钠溶液,量取25ml靛蓝二磺酸钠贮备液,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1L 棕色容量瓶中,冰箱内贮放可使用一月。

2.2淀粉指示剂(2.0g/L)临用现配。

2.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000mol/L。

2.4溴酸钾标准溶液C(1/6KBrO3)=0.1000mol/L,准确称取1.3918g(优级纯,经180°烘2h)溶于水,稀释至500mL。

2.5溴酸钾一溴化钾标准溶液C(1/6KBrO3)-0.0100mol/L,吸取10.00ml 0.1000mol/L 溴酸钾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用水稀释至刻度。

2.6硫酸溶液(1+6)。

2.7磷酸盐缓冲溶液(pH6.8)称6.80g磷酸二氢钾(KH2PO4)、7.10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于水,稀释至1L。

2.8靛蓝二磺酸钠(简称IDS)。

2.9靛蓝二磺酸钠贮备液
称取0.25gIDS溶于水,稀释在500ml棕色容量瓶内,在室温暗处存放24h后标定。

标定后的溶液冰箱内可稳定一月。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20.00mlIDS贮备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20.00ml溴化钾-溴酸钾溶液,再加入50mL水。

在(19.0±0.5)℃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加入5.0ml 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水浴中暗处放置30min。

加入1.0g碘化钾,立即盖塞轻轻摇匀至溶解,暗处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刚好褪去呈淡黄色,加入5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褪,终点为亮黄色。

平行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不应大于0.05ml。

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相当于臭氧的质量浓度C(μgO3/ml)由下式表示:
式中:C——臭氧的质量浓度,μg/ml;
M1——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加入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2——滴定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2——滴定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48.00——臭氧的摩尔质量,g/mol;
4——化学计量因数,Br2/IDS;
Vs——IDS贮备液吸取量,ml。

2.10靛蓝二磺酸钠标准使用液将标定后的标准贮备液用磷酸盐缓冲液逐级稀释成1.00ml含1.00μg臭氧的IDS溶液,置冰霜内可保存二周。

3仪器
3.1多孔玻板吸收管普通型,内装9ml吸收液,在流量0.3L/min时,玻板阻力应为4~5kPa,气泡分散均匀。

3.2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2~1.0L/min,流量稳定。

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误差应小于5%。

3.3具塞比色管10ml。

3.4恒温水浴。

3.5水银温度计精度为±0.5℃。

3.6分光光度计用20mm比色皿,在波长610nm处测吸光度。

4采样
用硅橡胶管连接两个内装9.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配有黑色避光套,以0.3L/min流量采气5~20L。

当第一支管中的吸收液颜色明显减退时立即停止采样。

如不褪色,采气最少应不小于20L。

采样后的样品20℃以下暗处存放至少可稳定一周。

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

5分析步骤
5.1绘制标准曲线
5.1.1取10ml具塞比色管6支,按下表制备标准色列管
5.1.2各管摇匀,用20m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在波长610nm下测定吸光度。

以标准系列中零
浓度与各标准管吸光度之差为纵坐标,臭氧含量(μ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线的斜率。

以斜率的倒数作为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Bs(μg/ml)。

5.2样品测定
采样后,将前后两支吸收管中的样品分别移入比色管中,用少量水洗吸收管,使总体积分别为10.0ml。

按5.1.2方法操作,测定样品吸光度。

同时另取未采样的吸收液,作试剂空白测定。

6结果计算
式中:C——空气中臭氧浓度,mg/m3;
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A1——第一支样品管溶液的吸光度;
A2——第二支样品管溶液的吸光度;
Bs用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的计算因子,μg/ml;
V0——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7精密度、准确度和测定范围
7.1当臭氧含量2~10μg/10ml范围内五个实验室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4.7%;平均回收率为95~108%。

7.2本法检出限为0.18μg/10ml测定范围0.18~10μg/ml臭氧,采样体积为20L时,可测浓度范围为0.009~0.500mg/m3。

方法灵敏度10ml溶液含1.0μg臭氧产生0.832吸光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