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总平面与竖向布置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变电站的总平面及竖向布置设计

浅谈变电站的总平面及竖向布置设计
城市建筑 l 水・ 暖 ・电 I UR B A N I S M AN 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I WA T E R H E A T E R E L E C T R I C I T Y
浅谈变电站的总平面及竖 向布置设计
Ge n er a l Pl a n a n d Ver t i c a l Ar r a n g eme n t i n t h e De s i g n o f Su b s t a t i o n
s u b s t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e n g i n e e i r n g i n v e s t me n t . T h i s p a p -
足 相 关 规 程 、规 范 、生 产 工 艺 流 程 的 前 提 下 ,尽 量
【 关键 词】 变 电站 总平面 竖向布置 设计
l Ab s t r a c t l T h e a r e a g e n e r a l p l a n a n d v e r t i c a l a r r a n g e me n t d i r -
e c t l y a fe c t s t h e s a f e a n d r e l i a b l e o p e r a t i o n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 刘 伟 ■ L i u We i
【 摘 要】站 区总平面及 竖向布置直 接影响到 变电站 的安全
可靠运行 、生产 环境和工程投 资。本文结合近 期的变 电站 工程 设计,介绍变电站总平面及竖 向布置设计总平面布置 1 .总 布 置 原 则
站址总平面布置应 充分考虑远近期结合 ,在满

变电站土建设计基本要点论文

变电站土建设计基本要点论文

变电站土建设计基本要点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在实际变电站土建设计中,为了保障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做好选址阶段前期准备,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从细节抓质量,从管理抓效益。

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点,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设计出高效合理的工程项目,提高经济效益。

变电站作为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变电站工程建设质量对人民日常生活发展和国家工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变电站土建设计中,设计好坏直接关系着后期施工开展进度。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必须遵循项目设计总体规划原则和国家设计规范,将环境协调、线条流畅充分的应用到建筑风格中。

一、变电站土建工程设计要点(一)选址工作1.变电站土建工程设计前的选址要点。

在变电站土建工程设计前,首要工作即对变电站负荷中心位置的确定,该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变电站位置必须选择经济效益低的土地,在节约用地的同时,根据变电站多在偏远地区或者山坡,考虑交通运输功能;变电站地址应该和城市的总体规划建设一致,避开铁路、公路等重要的交通线路和公共设施。

2.可行性研究。

在变电站位置确立后,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复,在相应建设方案详细批复论述后,从根本上解决批复站位置可行性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可行性研究必须充分论证地基处理、地下埋藏设施、拆迁林木赔偿、占地面积等。

对于占地面积,不同类型的变电站,应该根据相应设计规范和建成之后的运行维护管理,有标准的设计;对于地下埋藏实施以及地基处理,通过评价站址方案稳定性,对变电站以及附近区域溶洞、滑坡、不良地质进行相应判断,从而提出有效措施;对于林木以及经济作物的赔偿,变电站应该根据土地征用费、林木赔偿费、拆迁费等问题,详细分析。

(二)初步设计阶段1.变电站工程的总平面设计要点。

变电站总平面设计涉及的因素较多,内容繁杂,所以,在具体的设计时,必须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以国家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

2.竖向布置设计。

变电站总平面与竖向布置设计研究

变电站总平面与竖向布置设计研究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动力与电气工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导向,地区的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发展,地区的供电负荷也增长快速。

由于地区电源装机容量偏少,为了进一步满足地区经济、生活用电带来的新增负荷需求,也为了使地区的网架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根据系统的规划,建设一座500kV的变电站更加符合实际要求。

1 变电站的地址选择变电站的选址工作是决定变电站建设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

它除了要求自然地形略有起伏、地势较高并且地形相对平坦的区域、不受洪水的影响、并且雨水排散条件良好的地域、进出交通便利等自然因素外,还应当兼顾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军事设施、国土资源保护以及地方文物保护等社会因素。

所以,变电站的选址应当经过长期的论证以及现场勘探,结合当地实际,才能够最终确定。

2 变电站的进出道路为保证施工期间大件工程设施的运输方便和日后维修便利,变电站的选址交通条件应当较好。

依据当地的地形和交通网,考虑到主变压器主要是由大货车运输,所以在考虑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外,最适合建变电站的应当连接主要公路要道。

可以方便变电站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能够改善当地的交通。

3 变电站总平面的布置设计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设计应当符合站区的总体性规划和工艺要求。

在满足了自然条件以及工程特点外,还必须考虑变电站的安全设施、周边卫生环境、运行和检修等各方面的因素。

以一个新建的500kV变电站设计为例:变电站的总平面设计可在站区A点方向作为北方向。

在站区的南边,由南出线,布置220kV的配电装置。

于站区北面,向东西两个方向出线,布置500kV的配电装置。

站区中间再布置主变以及66kV的无功补偿装置(也可以将继电器小室布置在站区中间)。

站区西面的中部设置为站前区,站区大门设置在向西方向。

而在站区前可集中对主控制建筑以及污水处理装置等进行设置。

之所以把主控制建筑设置于站区西面的中间,除了主控制楼连接各处的配电装置地区的电缆可大大缩短,有利于对全站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观测外,还使得站外的引水能够便利地进入主控制建筑、处理好的污水可以方便排出站区。

500kV变电站典型工艺设计论文

500kV变电站典型工艺设计论文

500kV变电站创优典型工艺设计东北电力设计院2006年9月目录前言1 电气一次1.1 主接线1.2 总平面及配电装置1.2.1 500kV部分1.2.2 220kV部分1.2.3 主变部分1.2.4 高压电抗器部分1.2.5 低压电抗器/电容器部分1.2.6 站用电部分1.3 防雷接地1.4 照明1.5 电缆敷设2.电气二次2.1 综述2.2 监控与保护系统2.3 其它3 土建3.1 总平面部分3.1.1 总平面布置3.1.2 竖向布置3.1.3 场地排水方式3.1.4 站区道路形式及路宽3.1.5 站区电缆沟及沟盖板3.1.6 围墙大门1.建筑物部分2.1 主控通信楼2.1.1 功能房间的设置2.1.2 装饰标准2.1.3 结构方案2.2 保护小室及其它辅助建筑物2.构支架部分3.1 构架方案及细部构造3.2 支架方案及细部构造3.水工部分4.1 站区排水方式4.2 给水方案4.3 消防、报警方案4.采暖通风部分5.1 采暖方案5.2 空调方案5.其它前言为了贯彻“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落实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创精品工程的工作思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在工程设计中大力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500kV变电站典型初步设计的同时,不断完善和优化施工图设计,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通过总结国内500kV变电站设计的先进经验,争创国家优质工程,特开展500kV 变电站创优典型工艺设计。

为了汲取国内外变电站典型设计工作的先进经验,设计工作应立足于以国家及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为准则,按初步设计制定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各工程的环境条件、地址条件、所在地区的人文及经济发展情况、地域地区特点,提出优化设计的切入点,制定出详细的工作创优规划。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拓思路,灵活理解和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即满足标准、规程、规范,又要体现每个工程的特点,在设计上应特别注重节能环保的设计思想,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树立设计为生产运行服务的设计原则,注意从大的方面着眼,从细微之处入手。

最新500kV变电站设计原则及施工要求汇总

最新500kV变电站设计原则及施工要求汇总

500k V变电站设计原则及施工要求500kV变电站一般性设计原则目录前言1.总的部分1.1对设计的要求1.2对施工的要求2.总平面部分2.1总平面布置2.2竖向布置2.3场地排水方式2.4站区道路形式及路宽2.5站区电缆沟及沟盖板2.6围墙大门3.建筑物部分4.构支架部分5.水工部分6.采暖通风部分7.其它前言设计、施工工作应立足于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则,按初步设计制定的设计原则及施工图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地域地区特点,提出优化设计、施工工艺的切入点,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规划、创优规划。

充分发挥设计、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拓思路,灵活理解和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即满足规程规范,又要体现每个工程的特点,用优秀的设计、施工成果,来体现以人为本、为生产服务的设计、施工原则。

1.总的部分设计、施工方在本工程中,除应执行现行的国家设计、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外,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当不能达到以下要求所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包括返工和工期延误)均由设计、施工承担。

1.1对设计的要求a)工程开展前应对现有电力工程中已获得国家、行业优秀奖的项目进行调研,提出自己的工程创优计划,并体现在最终设计文件中;b)设计院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编制满足施工要求的施工图设计计划,并应得到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的确认。

当施工图设计计划发生更改时,应书面提出延期申请,并分析原因,由于设备定货、厂家资料等非设计原因引起的延误,应协助业主解决;c)为了更好地开展施工图设计,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修改及违反初步设计评审意见,设计院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即开始与业主、运行单位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本工程的详细要求和具体做法,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的前提下,做到设计方案不仅可行,而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时代特征;d)设计文件应尽可能的细化,不应搞粗放性设计,涉及到材料、施工工艺的,设计文件中应给出基本(最低)要求;e)工程开工后,应根据业主、监理要求的时间,派出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常住工地代表,正常情况下应为本专业的主设人。

(完整版)(整理)500kV变电站设计原则及施工要求.

(完整版)(整理)500kV变电站设计原则及施工要求.

500kV变电站一般性设计原则目录前言1.总的部分1.1对设计的要求1.2对施工的要求2.总平面部分2.1总平面布置2.2竖向布置2.3场地排水方式2.4站区道路形式及路宽2.5站区电缆沟及沟盖板2.6围墙大门3.建筑物部分4.构支架部分5.水工部分6.采暖通风部分7.其它前言设计、施工工作应立足于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则,按初步设计制定的设计原则及施工图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地域地区特点,提出优化设计、施工工艺的切入点,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规划、创优规划。

充分发挥设计、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拓思路,灵活理解和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即满足规程规范,又要体现每个工程的特点,用优秀的设计、施工成果,来体现以人为本、为生产服务的设计、施工原则。

1.总的部分设计、施工方在本工程中,除应执行现行的国家设计、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外,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当不能达到以下要求所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包括返工和工期延误)均由设计、施工承担。

1.1对设计的要求a)工程开展前应对现有电力工程中已获得国家、行业优秀奖的项目进行调研,提出自己的工程创优计划,并体现在最终设计文件中;b)设计院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编制满足施工要求的施工图设计计划,并应得到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的确认。

当施工图设计计划发生更改时,应书面提出延期申请,并分析原因,由于设备定货、厂家资料等非设计原因引起的延误,应协助业主解决;c)为了更好地开展施工图设计,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修改及违反初步设计评审意见,设计院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即开始与业主、运行单位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本工程的详细要求和具体做法,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的前提下,做到设计方案不仅可行,而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时代特征;d)设计文件应尽可能的细化,不应搞粗放性设计,涉及到材料、施工工艺的,设计文件中应给出基本(最低)要求;e)工程开工后,应根据业主、监理要求的时间,派出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常住工地代表,正常情况下应为本专业的主设人。

谈变电站总体规划及布置

谈变电站总体规划及布置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5-0021-02谈变电站总体规划及布置收稿日期:2012-10-16作者简介:冯树琴(1981-),女,工程师冯树琴(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针对变电站的总体规划及布置进行了阐述,从变电站方位的确定、站区竖向布置、站区边坡支护、防排洪(水)设计及进站道路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案例加以说明,为类似项目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总体布置,方位,竖向布置中图分类号:TU271.1文献标识码:A0引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加强及改善电力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关注电力建设与环境、规划等方面相统一协调。

变电站为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受环境因素影响,同时改变了周围环境、占用自然资源,合理布置变电站在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变电站站内总平面布置是由电气专业完成的,围墙内用地合理性主要由电气工艺专业控制。

土建专业则根据电气总平面布置,在满足系统规划、电气线路等专业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地区规划、站址区地形地貌、防洪排水、交通运输等条件完成变电站总体规划及布置。

土建专业的总体规划及布置工作主要包括确定变电站围墙的方位、站区竖向布置、站区边坡支护、防排洪(水)设计及进站道路设计方案等几个方面,其在规划区内、外有不同设计原则,以下介绍规划区内、外变电站总体规划及布置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方法。

1变电站方位(变电站围墙位置)的确定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变电站的方位布置主要依据规划部门提供的控制性详规确定。

一般情况下,变电站围墙平行于规划道路,同时兼顾线路出线,如果采用电缆出线,变电站方位需兼顾电缆出线易于与规划预留电缆通道衔接;若采用架空出线,变电站方位需为线路终端塔预留位置。

在确定此类变电站方位时设计人员须与规划部门密切沟通、协商。

位于规划区范围外的变电站方位确定原则:首先从线路顺畅和满足电气工艺要求的角度考虑变电站大致方位,然后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周围建(构)筑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最终确定变电站方位。

变电站总体布置要求内容

变电站总体布置要求内容

1 总平面布置1.1一般规定1.1.1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按最终规模进行规划设计,根据系统负荷发展要求,不宜堵死扩建的可能,并使站区总平面布置尽量规整。

1.1.2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总体规划要求,并使站内工艺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节约用地。

1.1.3站区总平面宜将近期建设的建(构)筑物集中布置,以利分期建设和节约用地。

城市地下(户内)变电站土建工程可按最终规模一次建设。

1.1.4变电站的主要生产及辅助(附属)建筑宜集中或联合布置。

当与换流站合并建设时,可根据辅助(附属)建筑的性质、使用功能要求分类集中或联合布置在站前区。

1.1.5在兼顾出线规划顺畅、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变电站应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当站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可采用台阶式布置。

山区变电站的主要生产建(构)筑物、设备构支架,当靠近边坡布置时,建(构)筑物距坡顶和坡脚的安全距离应按第2.3.4条确定。

1.1.6城市地下(户内)变电站与站外相邻建筑物之间应留有消防通道。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要满足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1.1.7主控通信楼(室)、户内配电装置楼(室)、大型变电构架等重要建(构)筑物以及GIS组合电器、主变电器、高压电抗器、电容器等大型设备宜布置在土质均匀、地基可靠的地段。

1.1.8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变电站,对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建(构)筑物,宜布置在膨胀土埋藏较深、胀缩等级较低或地形较平坦的地段;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变电站,主要建(构)筑物宜布置在地基湿陷等级低的地段。

1.1.9扩建、改建的变电站宜充分利用原有建(构)筑物和设施,尽量减少拆迁,避免施工对已建设施的影响。

1.2主要建(构)筑物1.2.1主控通信楼(室)宜布置在便于运行人员巡视检查、观察户外设备、减少电缆长度、避开噪声影响和方便连接进站大门的地段。

主控通信楼(室)宜有较好的朝向,并使主控制室方便同时观察到各个配电装置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总平面与竖向布置设计研究【摘要】:变电站的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变电站施工前的布置设计不但要遵循节约资源、保护土地的原则,还有考虑到变电站的远期规划和发展。

本文根据变电站建设具体要求,对变电站的总平面和竖向布置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变电站、总平面设计、竖向布置设计
一、变电站的选址
(一)变电站选址的要求
变电站的选址工作是决定变电站建设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

它除了要考虑地形、进出交通等自然因素,还应当兼顾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军事设施、国上资源保护以及地方文物保护等社会因素对变电站的影响。

所以,变电站的选址应当经过长期的论证以及现场勘探,结合当地实际,才能够最终确定。

变电站的选址应遵循以下要求:第一,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必须适应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布局的要求,尽可能的接近主要用户,靠近负荷中心。

可减少输配电线路的投资和电能的损耗;第二,站址应尽可能选择在已有或规划的铁路、公路等交通线附近,以减少交通运输的投资,加快建设和降低运输成本。

特别是有利于变电站内主变压器等大型设备大件的运输,同时对于运行时抢修、维护也有较大的便利;第三,站址应尽可能远离人类居住区,避免生产设备产生的噪音对居民造成的影响。

(二)地形对变电站选址的影响
根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要求,以及变电站自身运行的特点,变电站的站址选择往往尽可能选用荒地劣地。

少占良田耕地,少拆迁村庄,少改移河道、交通线路和农田水利设施等。

同时,要在满足建站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土地使用面积,为今后改建、扩建留下发展余地。

在地形平坦的地区,由于地形调配高差较小,竖向布置比较单一,所以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一般采用平坡式布置形式。

这类总平面布置场地内土石方工程量很容易达到平衡,能够较好的控制生产运营成本。

但填海建站的类型除外,因为这类变电站所在的地质资料条件较差,往往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增加工程投资。

在山区建站,由于山区地形具有陡坡和较大的高度,竖向布置受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的影响较大,所以变电站多采用沿山顺坡集中布置形式,能充分利用山地、坡地、少占良田好土。

其特点在于避免场地土石方工程的大填大挖、建设流程短、管线连接和使用方便、节约土地。

二、电站总平面设计研究
(一)变电站总平面设计原则
变电站总平面设计是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技术,处于变电站设计中总揽全局的地位,是将变电站各不同专业组成科学的有机整体,形成流程顺捷,高效低耗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

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设计应当符合站区的总体性规划。

在满足了自然条件以及工程特
点外,还必须考虑变电站的安全设施、周边卫生环境、运行和检修等各方面的因素。

变电站总平面设计原则:第一,执行基本国策,节省建设用地;第二,近期为主,远近兼顾,创造可持续发展空间;第三,功能分区科学合理,生产工艺流程顺捷,运行管理方便;第四,科学利用站址条件,降低工程投资成本,缩短建设工期;第五,绿化站区,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变电站总平面设计实例
以一个新建的220kv变电站设计为例,220kv配电装置布置位于站区的北部,向北出线,采用断路器单列布置。

1l0kv配电装置布置于站区南部的西面及东面,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出线,西面有进站道路,采用断路器单列布置。

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压缩变电站尺寸,在设计中取消了东面ll0kv屋外配电区的环形道,采用断路器双列布置。

主变压器、35kv配电室、主控制楼位于站区南部,中间地带从北到南依次排列为:l号主变、2号主变、3号主变。

35kv 配电装置室布置在3台主变的南面。

35kv户外补偿电容器共12组,其中9组位于主控制楼的东面,3组布置于站区东北角。

主控制楼布置于站区西南侧,位于35kv配电室的南面,与进站大门及站区主干道相邻。

进所大门布置于站区西南面,全站设有3条环形道路。

三、竖向布置设计研究
(一)竖向布置设计影响因素
变电站区域的竖向布置设计,首先应当结合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对变电站工程的施工、所需设施的运输以及日后的检修等方面进行
综合的考虑和研究。

应当最大化地避免场地的平整土方以及边坡等的工程量。

所以,在对变电站的方案特征以及工艺的布置综合研讨后,应当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竖向的布置形式设计、坡度测量以及坡向的定位、变电站的土方平衡点的设置上。

变电站的站址选择一般为山前坡脚,此处地形通常会略有起伏,且地势会较为宽阔,所需占用农田面积较少。

站内外运输线路要具有合理的横、纵断面,在满足站区运输及消防通道的情况下,还考虑在今后的改、扩建时能够使新旧设施合理衔接。

综合考虑了变电站区域的总平面布置、建筑群地基处理、区域地形特点等因素后,才能规划变电站区域的竖向布置设计方案,并且对其进行土方计算。

(二)场地标高确定和土方平衡
在竖向布置中,要合理确定场地标高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的标高,除了满足防洪标准外还要考虑排水系统对设计标高的要求。

一般平整场地的表面,均应具有0.5~2%的坡度以保证排除雨水。

在确定道路标高时,应使雨水从变电站内各建筑物、构筑物排向路面或道路两侧的雨水口。

站区场地整平,除土石方外还应包括地下构筑物、建筑物基础、管线地沟、排水沟等。

如果场地土石方需在站外取土或弃土才能平衡时,还应考虑取土或弃土场地的运距、交通情况等条件。

同时,在考虑挖、填关系时,应立足少填少挖,填挖接近就地平衡的原则。

如果自然地形变化较大,必须进行较大的挖、填方才能满足竖向布置要求时,应在保证挖、填方总量最小且达到基本平衡的情况下,
恰当地处理挖填关系。

(三)场地竖向布置
变电站的竖向坡度应当依据工艺设计要求进行设备的运行以及安装。

结合某220kv实际的地形条件,为追求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可以竖向设计优化采用阶梯式布置分为3个台阶,高差分别为3.5 m 和5.5 m,与工业园区规划和场地三面环山地形特点紧密结合。

设计方案在满足电气工艺功能的前提下,将220 kv场地设计高程为292m,1 10 kv配电场地及主变压器场地设计高为288.5m,而大门入口处设计高程为283 m。

参考文献:
[1] 聂建春刘杰浅谈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设计
2008年17期
[2] 罗佳变电站总平面布置的优化 2009年18期
[3] 马婷浅谈影响变电站总平面布置的因素 2009年05期
[4] 罗兰凤 22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的优化设计 2008年2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