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主要靠自律
一辩 诚信主要靠自律

一辩:评委、对方辩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先阐述一下我方的观点:诚信主要靠自律。
即实现诚信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首先,我方要明确辩题中的几个概念,“诚信”,千百年来,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所谓“自律”就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所谓他律,外界对个体行为的约束。
唐张九龄说过:“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左传.袁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由此可见,对诚信起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作于的还是要靠自律,现从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三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
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只有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有了自觉认识了,法律法规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道德、自觉性等属于需求的高级阶段。
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满足的转化。
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正是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最终实现诚信的动力还在于是自律。
三、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要严格约束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的小黑点开始溃烂的;铁锅是从一斑锈蚀开始穿洞的;一个人的失足,往往是在“小恶”上不慎而逐渐酿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
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乔叟曾说,“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律,我们更需要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 完整辩词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完整辩词辩题:诚信主要靠自律(正方)诚信主要靠他律(反方)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在座的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那么,还是先让我们来了解关于辩题的几个概念。
诚信,指的是诚实信用,以自己的信用取信于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而自律则指的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规范,对各种法规自学的认识,是没有处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他律”指的是道德法律等对个体的约束。
社会正是在这种两种方式的结合下有效地实现诚信的,但是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标准就在于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下面就让我来一一阐述。
其一,从诚信的本质看,自律的作用是本源性的诚信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是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正所谓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自律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是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的自觉认识——是内因。
他律只是规定制约着你的在行为——外因。
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恰恰是历练良心的审判官司,无论是情感领域还是交易范围的诚信行为,均是源自于人内心的认可,而认可体现的恰恰是自律的作用。
其二,从诚信的具体实现来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
首先,自律是对他律的肯定,任何他律形式都必须内化于心才能起到作用,而这个内化的过程恰恰是自律的作用;其次,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实现的程度。
试问当执法者不守法如何他律?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本身不自律时又如何实现他律?其三,从诚信的缺失原因来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关键性的。
对目前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我们不仅仅要发出道德感慨,更要追寻其症结所在,为什么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假冒伪劣,金融诈骗总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在规范制度相对完善的今天,黑哨黑嘴,盗窃抄袭的现象仍层不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律的局限性无法改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他律的保障作用及辅助作用但保障无法取代本源泉辅助无法代替主要正本清源,我们要的是不仅仅是暂时的消痛消肿,而是国家的长治久安。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开篇陈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诚信主要靠他律还是自律”,根据最新版《汉语词典》解释,诚信指诚实守信,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遵守信用;律,约束之意。
自律指自我约束,他律指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
而“主要靠”是指起决定性作用的,我方坚持“诚信主要靠自律”原因有三其一。
自律能够将诚信内化为人的自我修养,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经指出“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众所周知,自律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自我修养的体现。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书桌上刻“早”字,不仅说到做到,这正是因为鲁迅先生自我约束,将“不迟到”的美德内化为自身修养,而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要将其内化为自身修养,显然主要靠自律这种内在力量。
其二。
自律是人的基本品质,唐朝张九龄在《刺史制》中说到“不能自律,何以正人”正如每个人在约束他人之前,首先要正其声,做到自律,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自我道德约束而依赖外在条件约束的人将怎样步入社会?更何况,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要成为一个诚信的人,那么将自律作为基本品质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
其三,诚信作为社会道德的核心内容,认识诚信主体更需要人本身自律的能动发挥,我方并不否认外界强制力量的辅助作用,曾有一位企业家破产之后法律并没有强制他清偿债务,但这位企业家却坚持还钱,这正事其自身自律的结果。
因此,诚信是讲道德的起码要求,而自律却是人守道德的必然条件,把诚信内化为人自身的思想道德,收效是长久的,可持续的。
综上所述。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攻辩小结感谢对方辩友滔滔不绝的辩论,但阿尔卑斯的雪再白也不能否认它瑕茈的存在。
下面请允许我一一指出。
漏洞一:片面理解辩题。
对方辩友不应在自律缺失,而他律存在的前提下分析辩题,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就是在两者皆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看谁主谁次,不是只有自律没有他律,也并非只有他律而没有自律,请对方辩友不要用为否定而否定。
诚信主要靠自律一辩辩词

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首先让我们对辩题进行解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即说话做事都表里如一。
自律是指自己约束自己,即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己要求自己主动地遵守法度。
而他律是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
社会正是在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下有效地实现诚信最大化。
主要,就是起决定性作用。
那么,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标准就在于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
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下面我将一一进行阐述。
第一,从诚信的本质上看,诚信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外在行为,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才是真正的诚信。
想法引发行为,内因决定外因。
他律只作用于外因上,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才是想法的控制者和引导者,能够把“不诚信”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从诚信的具体实现上看,自律起决定性作用。
假设“他律”成功,被规定者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非自愿的,迫于外力执行,这种“不自愿”会导致不满和反抗,积累到某一个点一定会爆发,冲破他律;另一种是自愿的,也就是认可规则,这从根本上说也就是自律了。
诚信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说一句假话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已经违背了诚信的原则,这样的细节他律无法制约,只有自律才是时刻起作用的内心力量。
此外,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的程度。
每一种他律说到底都是人制定的,试问如果执法者和监督者的自律性不足,他律要如何实现?他律有何意义呢?第三,从诚信缺失的原因和现象来看,诚信更要靠自律。
目前的法律制度正在日趋完善,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但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诚信危机依然存在。
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律的局限性无法改变人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我国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正因为素质的不同导致了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差距,人心才是一切的根本。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他律的辅助作用和地位,但辅助不是主要,拔草要除根。
人民自律的加强,诚信深入人心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辩论1:同事:下午好,另一边的朋友们。
我赞成辩论XXX;我们认为诚实主要取决于自律;我们知道辩论和诡辩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交流。
然而,区分两者的最重要的基础是辩论必须是正当的:它是正当的。
因此,我们从《现代汉语词典》中了解到,诚实意味着诚实、信守承诺;法律指的是限制;“主要依靠”的含义是指主要依靠、作为决策的基础。
具体来说:1.诚实是一个道德范畴。
它是日常诚实和正式沟通的结合。
也就是说,真诚、诚实、信誉,言语必须可信、行动必须做,承诺必须做,承诺必须做。
孔子说:“人们没有信仰,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这表明了诚实的重要性。
2.自律是指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遵守道德法则,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自律不仅仅是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后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要做坏事,不要做好事”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的约束、检查和监督。
我们必须判断谁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并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对象必须是有价值的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价值观,任何程度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的约束都不会有效。
首先,从效果的角度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心灵,从而更根本地实现个人的完整。
然而,他律很难直接从人的内心来行动。
诚实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的内心得到根本解决。
如果只强调行为的限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奴役效应。
我们强调,行动的内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人”,然后是“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具备诚信的品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当个人意识到诚实,我们才能拥有整个社会的完整性。
因此,从效果的角度来看,他律可以标本兼治,而自律可以标本兼治。
至于谁重要,不用说。
其次,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诚实主要依赖于自律.如果它主要依赖于他律,如果我们借一美元,我们会叫别人作证吗:监督?最后,从价值层面来看,自律比他律更科学、合理、有效。
诚信主要靠他律-辩词资料

诚信主要靠他律-辩词资料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今天的辩题是“诚信主要靠他律”,我持反方观点,认为诚信主要应该靠自律。
首先,他律虽然是诚信的防火墙,但是它无法避免所有的违规行为。
因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律只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无法完全掌握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行为意图。
同时,在现代社会,法律的执行也常常受到各种干扰和制约,很难对所有的不诚信行为进行有效打击。
由此可见,诚信维护还需要一个更为本质和深刻的手段来支持。
其次,相比之下,自律更能够发挥诚信的积极作用。
自律是指个体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并具有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它不仅可以把诚信约束在法律规范以外,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行为,是人格的体现。
在许多场合中,自律可以有效防止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而且能够让人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最后,诚信的维护必须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
在一个诚信的社会中,人人都需要守规矩、守信用。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够自觉自律,才能更好地遵守信用准则并且使其不断升华。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加强自律,同时吸收更多的人加入自律的行列,并且发挥自律在实践中的作用,使诚信成为社会的价值共识以及社会的共同追求。
总之,虽然他律在诚信维护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它并不是最根本的手段。
相比之下,自律更是诚信的必要条件和合理途径。
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秉持诚信情操,让诚信的种子得以开花结果。
在此,我呼吁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自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为建设诚信的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随着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总是在不断提高,有饥饿到温饱,在到21世纪的小康社会。
每个人都在享受这这一切时代所创造的优越感,高档的住宿、美味的食品、惊险刺激的游戏、浪漫轻松的旅游......却不知自身素养却在尔虞我诈的角逐争斗中一步一步的沦陷,把一个纯白的灵魂沾染了漆黑的墨汁,像鬼魅一样肆意侵蚀着自己的灵魂。
而“诚信”首当其冲成为了一个人品最重要的一部分。
道德的沦陷,信誉的丧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承担着不诚信带来的痛苦。
于是,在泱泱大国里,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开始呼唤诚信,呼唤彼此的信赖和守约。
于是,我们总是在努力着,奋进着,为了一个形象,一种品德,去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可以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诚信”自古以来就备受国人所重视,他往往作为一个人是否优秀可靠的考核标准。
早期在民国时期,宋庆龄就成为诚实守信的楷模。
她不管大事小事,总是以身作则,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因此在道德上诚信为本,而在诚信里,自律最重要。
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许诺,不轻易逃避自己所说的话。
再纵观历史,诚信取胜的典故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商鞅变法就是一个诚信最经典的典范。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的商鞅变法变法。
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他最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完全可以爽约,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他用自己的言行为秦国在人民心中树立了起了威信。
诚信靠自律,没有自我约束,也许诚信根本无从谈起。
就像西周时期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点燃20多座烽火台,让诸侯援兵屡次上当,最后被反,致使亡国。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辩一:各位同事、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正方一辩XXX;我们方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我们知道,辩论与诡辩皆是语言表达思想的交锋,然而区别两者最为本质的依据则是辩论必须做到的是名正言顺、有理有据。
因而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了解: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律是指约束;而主要靠的意思是指主要依靠、起决定的依据作用的。
具体来说:1、诚信它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2、自律呢,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道德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不是仅从行为上约束自己,而是内心经过正确价值判断后自愿的约束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呢,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我们要判断二者谁更主要,就是要看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更长久地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作用对象必须是有价值观念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价值观念,再多自我约束与他人约束,也是无效的;首先从作用效果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能更根本地实现个人诚信。
而他律难以直接从人的内心发生作用。
诚信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内心来根本解决,倘若只是强调从行为方面进行约束,最终达到的只能是奴役的效果。
我们强调内心的作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己”,进而达到“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拥有了诚信这一品质,才能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个人实现了诚信,才有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
因此从作用效果看,他律治标,而自律即治本,又治标。
至于是谁重要,这就不言而谕了。
其次,从现实层面看,诚信主要靠自律.如果主要靠他律,是否我们借一块钱也喊他人作证、监督呢?最后,从价值层面判断,自律也比他律更科学,合理,高效;他律的内容决定了他需要更昂贵的维持成本,而且,他律是治标,自律是治本,两者究竟选哪个更好,相信大家不难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辩:评委、对方辩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先阐述一下我方的观点:诚信主要靠自律。
即实现诚信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首先,我方要明确辩题中的几个概念,“诚信”,千百年来,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所谓“自律”就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所谓他律,外界对个体行为的约束。
唐张九龄说过:“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左传.袁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由此可见,对诚信起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作于的还是要靠自律,现从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三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
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只有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有了自觉认识了,法律法规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道德、自觉性等属于需求的高级阶段。
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满足的转化。
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正是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最终实现诚信的动力还在于是自律。
三、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要严格约束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的小黑点开始溃烂的;铁锅是从一斑锈蚀开始穿洞的;一个人的失足,往往是在“小恶”上不慎而逐渐酿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
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乔叟曾说,“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律,我们更需要自律。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四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
经过整场对方辩友精彩的表现,我倒有几点疑问在这里提出一下第一,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人有趋利性、盲目性、易变性这些恶的本性,可是以对方辩友的观点人是不是也有善的本性呢?人的善的本性是不是也决定了我们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了真理良知而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呢.如果人们为了善的本性而不断的追求诚信,那么自律是不是起到了更主要的作用了?第二,对方还告诉我们他律更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
可是他律真的更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吗?纵使我方姑且承认他律在一定的时期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客观性。
随着人们的认知不断地提升,他是不是还能够一成不变呢?而且这种看似的稳定和客观真的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一个人的内心吗?如果可以的话在他律这样完善的今天本拉登为什么不跳出来向那些被他伤害的无辜群众真诚的说一句对不起呢?第三,对方辩友仍然告诉我们自律存在于人的心中,没有标准,所以只能靠他律来发挥作用。
可现实状况是不是如此?中华民族的诚信内涵博大精深,讲究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诚信当然也是有一个普世的道德标准的,自律也正是如此啊。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知道怎样才是诚信?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诚信?请问对方辩友,小时候,你妈妈会牵着你的手说:你要做个守信用的好孩子啊,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依对方辩友的观点,你妈妈是不是应该说:孩子,你不讲信用会被警察抓去,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啊?各位,让我们大家再一次思考一下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的价值何在,意义何在?无非是讨论诚信主要靠哪个约束更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嘛。
诚然,他律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约束的作用,这恰恰是在自律出现问题的时候啊~从最根本上来说,由人心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只有得到人心的认同才能长久地起到作用,达到社会的和谐呢?而靠压制人性的他律,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又怎么会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诚信的缺失呢?而且,法律法规等他律手段总是要靠人去执行的吧,既然对方已经假定了一个自律无法发生作用的客观条件,执法者的诚信又该由谁来保证呢?归根到底是不是还是要靠自律来约束执法者的诚信呢!对方辩友的观点是不是有待商榷呢?下面,让我再一次阐述我方观点。
首先,自律在根本上指导着人们的诚信行为。
诚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遵守的普世的道德准则,而对于道德的追求的过程中自律占了主导地位。
因为自律,古有季布因信守诺言,众人说,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传为美谈;因为自律,抗战时期有老同志帮友人保管财物20余年,不曾动摇;因为自律,现代社会有投注站代彩民买彩票中奖,毅然归还。
还有诸如此类的一群又一群自律的人。
他们人格上的伟大,一切的他律手段在他们面前是不是显得格外渺小格外无力呢?其次,在现实意义上,诚信靠自律能更好地维持社会的秩序。
诚信作为一种内心的道德标准,应该是要人从内心去接受,因此他律必须要内化成自律,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
请问对方辩友,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是应该在遇到诚信问题后加强他律压制的道德内涵要高还是让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自觉加强自律,抵制诱惑的道德内涵高呢?如果一个社会要沦落为依靠外力施压来进行道德教化,这难道不是社会的悲哀嘛?再次,从长远来,对于诚信的追求,自律才是根本的落脚点。
为什么我们现在社会一再倡导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律法规的出现到底是为了惩罚人,还是为了引导人的道德行为?新加坡对不诚信行为制定严厉的惩罚,究竟是为了让国民都能认识到诚信,自律地做到诚信还是为了向他们的民众伸出要钱的手,拿出处罚的皮鞭呢?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吧!因此我方真诚地期待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自律地讲诚信,让他律的约束放马归山吧!由此,我方坚持坚决坚定地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诚信主要靠自律尊敬的主席、评委大家好!开宗明义,《现代汉语大辞典》对“诚信”一词的解释是:“诚实守信用。
”在当代,诚信主要指诚实守信,重承诺,兑现合同,不欺骗人,是道德范畴内的最高境界。
莎士比亚说:“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自律则指的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规范,对各种法规自学的认识,是没有处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今天,我方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具体从三方面阐述:第一,从诚信的性质来看,自律的作用是本源性。
自律作为维护诚信的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律所倡导的“诚信”是通过自律实现、推动的。
第二,从诚信的具体实现来看,自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自律是对他律的肯定,任何他律形式都必须内化于心才能起到作用,而这个内化的过程恰恰是自律的作用;其次,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实现的程度。
试问当执法者不守法如何他律?第三,从诚信的缺失原因来看,自律的作用也是关键性的。
如果光有法律存在,却没有自律,法律只是摆设。
只有警察执法,却没有认可交通规则的路人,秩序依旧难以维持。
同样的,考试作弊、黑哨假哨是因为没有他律环境的制约吗?显然不是。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他律的保障作用,撇开任何一方,诚信都将无以依存,但保障无法取代本源,辅助无法代替主要。
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暂时的消痛消肿,而是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而我们说诚信观念的深入人心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谢谢!诚信主要靠自律(论文)摘要:诚信,自古以来诚信指的是诚实信用,以自己的信用取信于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自律则指的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规范,对各种法规自学的认识,是没有处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有内外因关系,自律是自身内部的原因,属于内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
所以利用马哲的思想说明诚信主要靠自律。
正文: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法律,道德以及社会舆论有着存在的必要,伟大领袖毛泽东曾今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更难,那么这时,法律,道德以及社会舆论的强制性可以帮助我们约束自己,但是,究其根本,要建设一个和谐诚信的社会,一个文明的国度,主要就要依靠自律。
一、诚信源于自律(一)自律的作用是本源性的诚信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是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正所谓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是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的自觉认识——是内因。
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恰恰是历练良心的审判官司,无论是情感领域还是交易范围的诚信行为,均是源自于人内心的认可,而认可体现的恰恰是自律的作用。
1.如果你漫步街头,在无人的角落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钱有卡也有证件,然而这时的你又十分的缺钱。
当你拿起这个钱包时,你想到,也许丢失钱包的人正在绝望之中,急需知道钱包的下落,你马上走去警察局的方向,我相信你前面将一片光明。
这也体现了诚信源于自律,源于自身。
2.同样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不自律,因为偷人东西犯罪坐牢,即使他被抓住坐牢,得到了法律上的治裁。
日后出来若他还是不悔改的话,还是一样没有诚信。
(二)自律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1.首先,自律是对他律的肯定,任何他律形式都必须内化于心才能起到作用,而这个内化的过程恰恰是自律的作用;2.其次,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实现的程度。
试问当执法者不守法如何他律?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本身不自律时又如何实现他律?二、他律的局限性他律是借助外部力量对行为主体进行监督和约束,强调的是外力,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一)他律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不能起主导作用。
(二)自律所起的作用是关键性的。
对目前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我们不仅仅要发出道德感慨,更要追寻其症结所在,为什么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假冒伪劣,金融诈骗总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在规范制度相对完善的今天,黑哨黑嘴,盗窃抄袭的现象仍层不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律的局限性无法改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他律的保障作用及辅助作用但保障无法取代本源泉辅助无法代替主要正本清源,我们要的是不仅仅是暂时的消痛消肿,而是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个人观点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意味着道德价值的根本在于人自身。
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
特别市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学生来说,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都有利于以后的工作。
我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他律只是自律不足时的补充手段。
他律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自律就是要从严要求自己,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时时处处“以我为例”做个诚信的人。
让诚信深入人心,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