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主要靠自律一辩辩词

合集下载

一辩 诚信主要靠自律

一辩 诚信主要靠自律

一辩:评委、对方辩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先阐述一下我方的观点:诚信主要靠自律。

即实现诚信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首先,我方要明确辩题中的几个概念,“诚信”,千百年来,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所谓“自律”就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所谓他律,外界对个体行为的约束。

唐张九龄说过:“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左传.袁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由此可见,对诚信起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作于的还是要靠自律,现从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三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

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只有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有了自觉认识了,法律法规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道德、自觉性等属于需求的高级阶段。

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满足的转化。

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正是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最终实现诚信的动力还在于是自律。

三、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要严格约束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的小黑点开始溃烂的;铁锅是从一斑锈蚀开始穿洞的;一个人的失足,往往是在“小恶”上不慎而逐渐酿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

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乔叟曾说,“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律,我们更需要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 完整辩词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 完整辩词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完整辩词辩题:诚信主要靠自律(正方)诚信主要靠他律(反方)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在座的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那么,还是先让我们来了解关于辩题的几个概念。

诚信,指的是诚实信用,以自己的信用取信于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而自律则指的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规范,对各种法规自学的认识,是没有处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他律”指的是道德法律等对个体的约束。

社会正是在这种两种方式的结合下有效地实现诚信的,但是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标准就在于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下面就让我来一一阐述。

其一,从诚信的本质看,自律的作用是本源性的诚信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是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正所谓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自律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是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的自觉认识——是内因。

他律只是规定制约着你的在行为——外因。

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恰恰是历练良心的审判官司,无论是情感领域还是交易范围的诚信行为,均是源自于人内心的认可,而认可体现的恰恰是自律的作用。

其二,从诚信的具体实现来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

首先,自律是对他律的肯定,任何他律形式都必须内化于心才能起到作用,而这个内化的过程恰恰是自律的作用;其次,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实现的程度。

试问当执法者不守法如何他律?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本身不自律时又如何实现他律?其三,从诚信的缺失原因来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关键性的。

对目前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我们不仅仅要发出道德感慨,更要追寻其症结所在,为什么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假冒伪劣,金融诈骗总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在规范制度相对完善的今天,黑哨黑嘴,盗窃抄袭的现象仍层不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律的局限性无法改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他律的保障作用及辅助作用但保障无法取代本源泉辅助无法代替主要正本清源,我们要的是不仅仅是暂时的消痛消肿,而是国家的长治久安。

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一辩陈词

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辩论的题目是: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还是学术诚信重于外在制约。

我方的观点是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

诚信,指的是诚实信用。

内在自律则指的是一个人处在没有监督下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外在制约”指的是法律等对个体的约束。

但是谁在学术诚信中起主要作用呢?我方判断的标准是究竟谁对学术诚信起到了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理由有三:第一,从学术诚信的本质看,其本质是一种道德,是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正所谓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自律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这是内因;外在制约只是规定制约着你的行为,这是外因。

由于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

第二,从学术诚信的具体实现来看,内在自律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首先,自律是对他律的肯定,任何他律形式都必须内化于心才能起到作用,而这个内化的过程恰恰是自律的作用;其次,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实现的程度。

国外学术诚信的外在制约可谓相当完善,但是仍然出现恶劣的学术造假,这说明外在制约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由此不难得出,是内在自律在学术诚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三,从学术诚信的缺失原因看,内在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关键性的。

为什么在规范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学术不端剽窃窃抄袭等现象仍层不穷呢?对目前学术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外在制约的局限性无法改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因此内在自律才是在学术诚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我方也不忽视外在制约在学术诚信中的保障性作用及其辅助性作用,但是保障作用无法取代内在自律的决定性作用,辅助作用无法代替内在自律的关键性作用。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学术诚信重于内在自律。

谢谢大家!。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辩论1:同事:下午好,另一边的朋友们。

我赞成辩论XXX;我们认为诚实主要取决于自律;我们知道辩论和诡辩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交流。

然而,区分两者的最重要的基础是辩论必须是正当的:它是正当的。

因此,我们从《现代汉语词典》中了解到,诚实意味着诚实、信守承诺;法律指的是限制;“主要依靠”的含义是指主要依靠、作为决策的基础。

具体来说:1.诚实是一个道德范畴。

它是日常诚实和正式沟通的结合。

也就是说,真诚、诚实、信誉,言语必须可信、行动必须做,承诺必须做,承诺必须做。

孔子说:“人们没有信仰,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这表明了诚实的重要性。

2.自律是指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遵守道德法则,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自律不仅仅是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后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要做坏事,不要做好事”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的约束、检查和监督。

我们必须判断谁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并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对象必须是有价值的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价值观,任何程度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的约束都不会有效。

首先,从效果的角度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心灵,从而更根本地实现个人的完整。

然而,他律很难直接从人的内心来行动。

诚实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的内心得到根本解决。

如果只强调行为的限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奴役效应。

我们强调,行动的内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人”,然后是“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具备诚信的品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当个人意识到诚实,我们才能拥有整个社会的完整性。

因此,从效果的角度来看,他律可以标本兼治,而自律可以标本兼治。

至于谁重要,不用说。

其次,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诚实主要依赖于自律.如果它主要依赖于他律,如果我们借一美元,我们会叫别人作证吗:监督?最后,从价值层面来看,自律比他律更科学、合理、有效。

诚信主要靠他律-辩词资料

诚信主要靠他律-辩词资料

诚信主要靠他律-辩词资料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今天的辩题是“诚信主要靠他律”,我持反方观点,认为诚信主要应该靠自律。

首先,他律虽然是诚信的防火墙,但是它无法避免所有的违规行为。

因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律只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无法完全掌握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行为意图。

同时,在现代社会,法律的执行也常常受到各种干扰和制约,很难对所有的不诚信行为进行有效打击。

由此可见,诚信维护还需要一个更为本质和深刻的手段来支持。

其次,相比之下,自律更能够发挥诚信的积极作用。

自律是指个体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并具有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它不仅可以把诚信约束在法律规范以外,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行为,是人格的体现。

在许多场合中,自律可以有效防止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而且能够让人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最后,诚信的维护必须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

在一个诚信的社会中,人人都需要守规矩、守信用。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够自觉自律,才能更好地遵守信用准则并且使其不断升华。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加强自律,同时吸收更多的人加入自律的行列,并且发挥自律在实践中的作用,使诚信成为社会的价值共识以及社会的共同追求。

总之,虽然他律在诚信维护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它并不是最根本的手段。

相比之下,自律更是诚信的必要条件和合理途径。

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秉持诚信情操,让诚信的种子得以开花结果。

在此,我呼吁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自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为建设诚信的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

一辩:评委、对方辩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先阐述一下我方的观点:诚信主要靠自律。

即实现诚信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首先,我方要明确辩题中的几个概念,“诚信”,千百年来,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所谓“自律”就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所谓他律,外界对个体行为的约束。

唐张九龄说过:“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左传.袁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由此可见,对诚信起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作于的还是要靠自律,现从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三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

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只有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有了自觉认识了,法律法规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道德、自觉性等属于需求的高级阶段。

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满足的转化。

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正是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最终实现诚信的动力还在于是自律。

三、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要严格约束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的小黑点开始溃烂的;铁锅是从一斑锈蚀开始穿洞的;一个人的失足,往往是在“小恶”上不慎而逐渐酿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

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乔叟曾说,“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律,我们更需要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辩一:各位同事、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正方一辩XXX;我们方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我们知道,辩论与诡辩皆是语言表达思想的交锋,然而区别两者最为本质的依据则是辩论必须做到的是名正言顺、有理有据。

因而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了解: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律是指约束;而主要靠的意思是指主要依靠、起决定的依据作用的。

具体来说:1、诚信它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2、自律呢,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道德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不是仅从行为上约束自己,而是内心经过正确价值判断后自愿的约束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呢,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我们要判断二者谁更主要,就是要看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更长久地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作用对象必须是有价值观念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价值观念,再多自我约束与他人约束,也是无效的;首先从作用效果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能更根本地实现个人诚信。

而他律难以直接从人的内心发生作用。

诚信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内心来根本解决,倘若只是强调从行为方面进行约束,最终达到的只能是奴役的效果。

我们强调内心的作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己”,进而达到“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拥有了诚信这一品质,才能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个人实现了诚信,才有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

因此从作用效果看,他律治标,而自律即治本,又治标。

至于是谁重要,这就不言而谕了。

其次,从现实层面看,诚信主要靠自律.如果主要靠他律,是否我们借一块钱也喊他人作证、监督呢?最后,从价值层面判断,自律也比他律更科学,合理,高效;他律的内容决定了他需要更昂贵的维持成本,而且,他律是治标,自律是治本,两者究竟选哪个更好,相信大家不难判断。

诚信靠自律一辩稿

诚信靠自律一辩稿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我们今天讨论的辩题是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社会监管。

开宗明义,我们先来明确几个概念。

诚信,即诚实守信。

社会监管即指政府和群众对个人诚信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自律即为遵守法纪,自觉约束一言一行。

请注意,我们今天所讲的自律并非随心所欲,在自律情况下做出的行为,也是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

对此辩题,我方的标准是何者的作用范围更为全面。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证明我方观点。

第一,相比于社会监管而言,自律更具有全面性。

我们今天讨论的诚信行为,是每时每刻、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可能发生的。

然而,社会监管终究是一种外力的作用,它很难时时刻刻监督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时候,对于那些难以触及的地方,主要靠社会舆论和法律规则是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的,“徒法不足以自行”嘛,很多社会监管还未达到的地方其实恰恰是自律在发生作用。

反观自律,则不同了,即使在个人独立,无人监督,有做任何坏事的可能性的情况下,通过自律,我们也能够约束自身,并且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的内心约束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第二,与社会监管相比,自律预防不诚信行为的作用更强。

自律能够在问题发生之前,防微杜渐,将不诚信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而社会监管却无法有效预防这些行为。

因为它对于每个人的不诚信行为无法及时掌握,更别说到有效管理。

我们可以看到,现如今很多的不诚信行为,都是发生之后才会被社会监管所规范,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行为,又谈何预防?第三,自律更能从根本上解决诚信问题。

如果依靠自律来规范自身行为,我们内心自己想着,不诚信的行为是可耻的,那么无论今天我们不诚信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行度有多高,我们都不会想着去做它。

可是社会监管呢?我们今天的法律法规不严格吗?执行力度真的是萧规曹随,毫无作为吗?其实未必吧。

只是社会监管在做的,是不停地试图削弱我不诚信的可能性、可行度。

可是我们都明白,无论多么严酷的刑罚,都是无法从根源上杜绝我个人不诚信的可能性的,对不对?只要可能性尚存,终究会有人会跨越这条底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首先让我们对辩题进行解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即说话做事都表里如一。

自律是指自己约束自己,即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己要求自己主动地遵守法度。

而他律是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

社会正是在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下有效地实现诚信最大化。

主要,就是起决定性作用。

那么,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标准就在于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

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下面我将一一进行阐述。

第一,从诚信的本质上看,诚信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外在行为,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才是真正的诚信。

想法引发行为,内因决定外因。

他律只作用于外因上,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才是想法的控制者和引导者,能够把“不诚信”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从诚信的具体实现上看,自律起决定性作用。

假设“他律”成功,被规定者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非自愿的,迫于外力执行,这种“不自愿”会导致不满和反抗,积累到某一个点一定会爆发,冲破他律;另一种是自愿的,也就是认可规则,这从根本上说也就是自律了。

诚信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说一句假话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已经违背了诚信的原则,这样的细节他律无法制约,只有自律才是时刻起作用的内心力量。

此外,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的程度。

每一种他律说到底都是人制定的,试问如果执法者和监督者的自律性不足,他律要如何实现?他律有何意义呢?第三,从诚信缺失的原因和现象来看,诚信更要靠自律。

目前的法律制度正在日趋完善,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但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诚信危机依然存在。

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律的局限性无法改变人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我国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正因为素质的不同导致了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差距,人心才是一切的根本。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他律的辅助作用和地位,但辅助不是主要,拔草要除根。

人民自律的加强,诚信深入人心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综合以上,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