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一、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ﻭ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优化.首先对原有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对于基础模块和提升模块的实验,保留了原有的经典实验内容,如基本操作实验、化学原理实验、定量分析实验。

对于创新模块实验,将原来无机合成和提纯实验与分析测定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设计型实验,比如将硫酸铜提纯实验与铜含量测定实验整合,碳酸钠的制备实验与碳酸钠含量测定实验整合。

其次,引进了一些贴近生产实际和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实验。

比如,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分离与鉴定等。

ﻭ二、建立小组讨论式实验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ﻭﻭ近年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从理论到,各高校都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如问题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多层次互动型教学模式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全面开展面向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把课程学习由课上延伸至课下,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是目前大学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

为了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去,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融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从实验预习、实验原理讲解到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撰写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和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上。

ﻭﻭ1.课前预习ﻭ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对预习不积极,走过场,常常把实验教材的内容抄到预习报告上应付了事。

由于没有深入思考,对实验原理没有深刻理解,因此难以达到预习的目的。

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后,小组成员都积极合作,查阅文献,讨论学习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反复演练自己的讲解内容,同时对其他小组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分工负责准备解答。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分析引言:随着近年来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化学实验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分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旨在为高中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指导。

1. 实验的目的在进行化学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的设定应与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某一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实验的原理实验原理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实验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说明。

原则上,实验原理应尽量简明扼要,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需明确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论基础和指示剂的作用原理等。

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应尽量做到简单、清晰、易操作,并遵循一定的实验顺序。

步骤的描述可以结合图示和文字,以提高学生对步骤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进行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钠的实验中,需明确说明溶液配制、过滤和计算等步骤。

4.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准备对于实验的成功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取实验材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和纯度达到实验要求,并按实验需要妥善保存。

例如,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需选择质量稳定、浓度准确的标准溶液。

5. 实验条件与安全实验条件和安全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在设计实验时,要明确实验所需的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另外,要重视实验室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设备的保护。

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实验时,需注意使用防护眼镜和实验室抽风设备。

6.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进行化学实验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以便学生能够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数据处理的方法可以包括图表、统计和计算等。

在数据分析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培养其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学校化学课建设总结

学校化学课建设总结

学校化学课建设总结
概述
本文旨在对学校化学课的建设进行总结和评估。

化学课程是学生理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可操作。

通过分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研究需求,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等方面。

教学内容
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实际应用。

内容应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验操作的演示和实践、科学研究案例的引入等。

教材的选择要科学合理,以满足教学目标为导向。

教学方法
化学课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评估
化学课程的教学评估应全面客观,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考察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掌握程度。

可以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估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教学改进
化学课程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教师可以参加教学培训和研讨会,积极更学理念和教学技巧,提升教学效果。

总结
学校化学课的建设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学校的支持。

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全面客观的评估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核心课程建设探究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核心课程建设探究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核心课程建设探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作为化学专业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建立有效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核心课程体系,是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实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核心课程的建设。

一、课程设置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应该基于应用化学与化学实验教学的需求设计开设。

实验课程应该紧密结合化学专业课程,尤其是引入前沿应用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跨学科的知识融合。

同时,需要合理分配实验模块,并设置一些新兴实验模块,以让学生了解到最新前沿科技的应用。

二、教材使用教材是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建设的基础,选用符合实验内容和实际教学需要的教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在选择外文教材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及教师的授课水平,如单一教材难以覆盖全部内容,可以通过组合使用多个教材来解决。

另外,在选择教材时,不仅要考虑教材中实验操作、应用案例的完整性,还要关注教材的语言表达与实验的全面性,以及对于其能否兼具移动计算的便捷性等方面的考虑。

三、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中需要优先考虑实验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分为经典的实验、综合的实验、仿真实验等,且需要针对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点,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思维,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熟练度。

四、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核心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对安全要求非常高,特别是一些实验操作很容易产生有害气体、爆炸等安全隐患,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必不可少。

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从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教学规定与管理、物资配置与保管等方面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

德州学院化学系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规划

德州学院化学系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规划

德州学院化学系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规划一、课程建设目标通过师资队伍、教材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将《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成全院乃至全省化学专业的精品课程。

近期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教学大纲的修订,进一步扩大影响;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毕业生的辐射和影响,进一步扩大课程的知名度。

二、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科研为带动力,促进教师学习教学理论,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深入开展教研教改和教育科研,解决教学中急待解决和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问题。

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运用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三、课程建设规划1、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课程组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本课程组现有三位副教授,一位博士,一位在读硕士,三位硕士。

在1—2年内,将力争评聘两位教授,再选派1-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引进1-2名博士。

届时分析化学课程组将形成强势的教学和科研群体,任课教师教学水平将显著提高。

2、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革,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专科类的学生,主要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使他们打好一定的专业基础,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对于基础较好的本科生,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采取实物实验、计算机软件设计和模拟、虚拟仪器等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也充分了解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最新技术的应用。

3、教材及教学资料建设落实好院系重点课程建设规划。

漫谈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漫谈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① 色谱 学 ( ho aorpy ; C rm t ah) g
② 波谱学(pcocp ) Set s y ; r o ③ 传感器(es s ; Sn r o)
④ 化学计 量学 ( hm meis , 中包括计 算机 分析化 学 。 C e o tc)其 r
可能这 四大支柱 的基础 理论应 列为第 二层 次 的分 析化 学 二级 学科 共 有 的基 础理 论 , 是 这
第2卷 第5 3 期

大 学 化 学
专论 ・
漫 谈 分 析 化 学 教 学 改 革 与 课 程 建 设
俞汝 勤
( 湖南大学化学 化工学院 湖南 长沙 4 0 8 ) 10 2
1 关于分析 化学 的基础学 科定位
分析 化学界常 用“ 分析 科学 ” 一词 作为 “ 分析化学 ” 同义语 , 的 这反 映分析化 学 涉及广 泛 的 多 学科协 同发展 , 这并不 改 变分 析 化学 是 化学 一 级学 科 下 的学 科分 支 这一 基 本学 科定 位 。 但
本文足俞汝勤院士在全 国分析化学学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建设战略研讨会上作的大会发言, 由会务组根据 录音及 P T P
资 料整 理 。

学理论 、 穆斯堡 尔谱学 理论 等 。
2 国际上分析 化学教 学改 革的一些 动 向
2 1 分析 化学基 本知识 结构 与课程 设置 .
( )欧洲 化学会 联 合 会 ( E S 分 析化 学 委 员会 ( A 推 荐 的 《 洲分 析 化 学 教学 大 1 FC) WP C) 欧
“ hpn eFtr”这个词 , Saigt uue h 即规 划我们 的未来 , 从规 划未来 技术 力量 的高度来 推动 分析化 学

化学分析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化学分析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具备化学分析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校决定开展化学分析课程建设。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类化学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化学分析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化学分析基本理论:包括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误差分析、数据处理和仪器分析等内容。

2. 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3. 化学分析实验: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

4. 化学分析应用:介绍化学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四、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实验教学:采用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开放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考核1.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和综合能力考核。

六、课程资源建设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实验指导书:编写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实验设备: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5. 网络资源:建设化学分析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七、课程建设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完成课程建设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资源的收集。

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t as e ta h n u l y a dt ec l g b l is Or ie t c ig q a i n o l ea ii e h e t h e t
Kc wo d : n l t a h mit x e i n ; c u s ln i g;t a hig q a i ;a l is y r s a ay i l e sr e p r c c y me t o rep a n n ec n ul w bi t ie
Ab t a t T e a ay i a c e it x e i n n o x s t e c e i a n l ss a d t e i sr m e t la a y i wh c o r s o d t h o iln e s Th s r c : h n l t l h m sr e p rme t i v l h h m c l a y i n h n t c y e a u n a n l ss ih c re p n o t e s ca e d e b o h mi a n l ss wa o n o v d i h n l t a h m it x e i e t w h c o ac i g w i h o iln e s a d d s i i e d v l p e t S ti ic e c l a ay i s n ti v l e n t e a ay i lc e sr e p r c y m n. ih n tm t h n t t e s c a e d n icpl e eo m n o i s h n
徐光宪院士认为 2 世纪化学 的核心任务 已经演变为广 义 1 的 分 子 合 成 化 学 和 广 义 的 分 析 化 学 。 析 化 学 已经 成 为 化 学 学 分 科 的 两 大 核 心 任 务 之 一 , 经 触 及 生 命 科 学 、材 料 科 学 等 各 学 已 科各 行业 。 国 际 国 内 经 济 总 量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依 赖 于 分 析 检 验 , 而人才市场对 有分析 化学背景 的人才需求 呈上升 。社会越 发 展, 分析 化 学 就越 受 到 重 视 , 以 说 一 个 国家 分 析 测 试 水 、 可 的 高低 标志着 其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 E前 学校 分析化学实验涉及到化学分析实验 、 l 仪器分析实 验 、 合 化 学 实验 、设计 性 实 验 和 分析 模 块 设 计 性 实 验 等 实 验 综 环节 的教 学工作 , 这些实验覆盖轻化 工程 、材料工程 、应 用化 学 、生科 等 多 个 专 业 的分 析 化 学 学科 的 实 验 教 学 。 着 各 个 学 随 科 的 发展 , 科 问 的 交叉 是 总体 趋 势 , 学 探索 生命 的 奥 秘 可 以说 是这 一发展趋势 的一个典型代 表。生物化学 分析 ( 简称生化分 析) 是科 学 家 探 索 生 命 奥 妙 的 手 段 , 同 时社 会 对 生 化 分 析 的需 求越 来 越 多 , 以在 2 所 0世 纪 9 代 理 科 化 学教 学 指 导 委 员 会 O年 已将 其 列 为 化 学 系 本科 生 的教 学 基 本 内 容 之 一 。 适 应 这 一 潮 为 流, 对学生进行 生化分析等方面 的知识技能进 行培养是必不可 少。 但是 目前根据社会调查 , 化学分析 、紫外可见 、 原子 吸收、 电位 法 、色谱 法 社 会 需 求 高 ,实 验 教 学 与 社 会 需 求 相 符 。但 是 酶 、免 疫 、生 物 传 感 器 等 生 化 分 析 已经 渗 透 到 环境 、防 疫 、商 检 等 部 门 , 学 上 还 未 引起 足 够 的重 视 备 , 时 大 型 仪 器 由于 教 同 台套 数 的 限制 开 出 实验 率 不 高 , 致 学校 在 分析 化 学 实 验 方 面 导 的教 育 与 社 会 需 求 和 学 科 发 展 趋 势 不 匹 配 。 以 在 分 析 化 学 实 所 验 教 学 过 程 f应 逐 渐 淘 汰手 段 落 后 、内容 陈 旧的 实 验 内 容 ,引 } I 进 手 段 先 进 、内 容 新 颖 的 实 验 项 目,带 动 所 有 实 验 上 档 次 、上 水平 , 分析 实验教 学、科 研工作推进 一 , 动分析化 学实 将 步 推 验的课程建设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7期广东化工第37卷总第207期 · 143 ·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江银枝,徐火英,高丽萍(浙江理工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涉及到化学分析、传统仪器分析等内容,与社会需求基本相符;但未涉及到生化分析等内容,与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不匹配。

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化学实验的课程建设是必要的。

教学内容要体现分析化学的生龙活虎、立体多维;教学过程实现互助学习,体现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实现实验室开放和开放实验。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能力、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能力[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65(2010)07-0143-02Plan and Reform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Jiang Yinzhi, Xu Huoying, Gao Liping(Chemistry Department,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Abstract: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involves the chemical analysis and the instrumental analysi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social needs. The biochemical analysis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which not matching with the social needs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plan and reform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course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 which objectives is to rais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college abilities.Key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course planning;teaching quality;abilities徐光宪院士认为21世纪化学的核心任务已经演变为广义的分子合成化学和广义的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已经成为化学学科的两大核心任务之一,已经触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学科各行业。

国际国内经济总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分析检验,而人才市场对有分析化学背景的人才需求呈上升。

社会越发展,分析化学就越受到重视,可以说一个国家分析测试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其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目前学校分析化学实验涉及到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分析模块设计性实验等实验环节的教学工作,这些实验覆盖轻化工程、材料工程、应用化学、生科等多个专业的分析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

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是总体趋势,探索生命的奥秘可以说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一个典型代表。

生物化学分析(简称生化分析)是科学家探索生命奥妙的手段,同时社会对生化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已将其列为化学系本科生的教学基本内容之一。

为适应这一潮流,对学生进行生化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进行培养是必不可少。

但是目前根据社会调查,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原子吸收、电位法、色谱法社会需求高,实验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符。

但是酶、免疫、生物传感器等生化分析已经渗透到环境、防疫、商检等部门,教学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备,同时大型仪器由于台套数的限制开出实验率不高,导致学校在分析化学实验方面的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不匹配。

所以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逐渐淘汰手段落后、内容陈旧的实验内容,引进手段先进、内容新颖的实验项目,带动所有实验上档次、上水平,将分析实验教学、科研工作推进一步,推动分析化学实验的课程建设。

1 课程建设思路进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应在实验教学环节建立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资源管理模式、实验教学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教材、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实验开放和开放实验室等方面进行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互助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弥补学时不足,体现个性化培养和专业培养,为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实验基础。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主体思路如下:1.1 分析化学实验实验内容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首先必须进行实验内容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教学体系,体现分析化学生龙活虎、立体多维的形象,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在实验项目的淘汰更新过程中,应建立实验的“四性”即层次性(验证、综合、设计等)、可选性(可开出的实验项目数应大于实验计划数)、相对性(实验项目选择按不同学科专业有相对性)、开放性(可开出的实验项目数应大于实验计划数;同时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成学生的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实验技能大赛等活动)。

在教学安排上拟采用“必做实验(80 %)+自选实验(20 %)”相结合的形式,体现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实验基础。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保留原有的代表性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纯化、分析”、“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分析及抗氧化性能实验”、“牛乳蛋白的提取、鉴定、等电点与相对分子量的测定”、“大环内酯类药物与DNA的结合性能实验”、“化妆品中微量Pb的分析(萃取分光)”、“牙膏用CaCO3的粒度分析与重金属含量分析”、“溶剂微量水分测定(卡尔费休测水)”、“苯乙胺的含量分析(无水滴定)”、“生物配基亲和色谱填料制备及胰蛋白酶纯化”、“金纳米粒子免疫反应探针的制备及其信号放大性能研究”、“1R,2R-环己二胺缩Salen醛手性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生物活性”、“二氯邻菲咯啉合铜合成及对DNA的氧化切割作用研究”、“钙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酸性红G的合成、性能分析、染色及废水处理”等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形成新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1.2 进行分析化学实验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主要进行4A教学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建立多维的互动学习过程。

1.3 实验管理建设优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进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现实验室开放和实验开放。

1.4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建立有效地绩效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2 课程建设目标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在此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目标如下:(1)形成“一体化、三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新的实验教学实践和网络教学平台。

向学生开设新的实验内容,实现开放式教学。

开设“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纯化、[收稿日期] 2010-04-19[基金项目] 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JPKC0902)[作者简介] 江银枝(1973-),女,湖北鄂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广东化工 2010年第7期· 144 · 第37卷总第207期分析”、“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分析及抗氧化性能实验”、“牛乳蛋白的提取、鉴定、等电点与相对分子量的测定”、“大环内酯类药物与DNA的结合性能实验”、“化妆品中微量Pb 的分析(萃取分光)”、“牙膏用CaCO3的粒度分析与重金属含量分析”、“溶剂微量水分测定(卡尔费休测水)”、“苯乙胺的含量分析(无水滴定)”、“生物配基亲和色谱填料制备及胰蛋白酶纯化”、“金纳米粒子免疫反应探针的制备及其信号放大性能研究”、“1R,2R-环己二胺缩Salen醛手性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生物活性”、“二氯邻菲咯啉合铜合成及对DNA 的氧化切割作用研究”、“钙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酸性红G的合成、性能分析、染色及废水处理”等综合性、开放性实验。

(2)建立合理的开放管理运行制度和有效地绩效评价体系。

(3)形成师生互助型的教学新模式,实现创新型、应用型工业分析人才培养。

总之,通过分析化学实验的重点课程建设,使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尽可能涵盖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离分析、生化分析、材料等部分;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精髓和发展;力求使学生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上得到较全面的训练。

通过严格的、定量分离分析化学的实验训练,使学生既具有坚实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具有初步的科研素养,实现学生由学习技能理解知识到利用技能探求知识的初步转变,为化学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科研型人才。

参考文献[1]徐光宪.对分析化学教学的两点初浅看法[J].大学化学,2008,(2):1-10.[2]常文保.着眼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介《综合化学实验》[J].大学化学,2004,(1):63-63.[3]杜志强,李宁,封子先,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大学化学[J].2006,(4):15-17.[4]姜运田,张振伟,林璜,等.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J].大学化学,2005,(1):16-17.[5]李旭攻.变革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高教探索,2004,(1):19-21.[6]孙志梅,王凤武.浅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09,(5):244-245.[7]赵桂欣.浅谈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5,(20):98-99.[8]巩新兴,樊晓琴,范亚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J].甘肃高师学报,2003,(5):78-79.[9]莫运春,许金生,冯泳兰,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1):24-26.(本文文献格式:江银枝,徐火英,高丽萍.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J].广东化工,2010,37(7):143-144)(上接第142页)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的组织(取舍、整合)符合课程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考虑课程体系、课时分配,做到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内外衔接性、充实性、教学可实施性,增加并充实应用案例的内容,很好地处理经典与现代、新与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