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干预

3 讨 论
脑卒 中是一 种突发 的脑部血 液循 环 障碍 疾病 , 病 死率 较
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提 高 , 高热 量 、 高脂 肪 、 高胆 固醇 等
食物摄入增加 , 脑卒中患者逐年增多 , 且发病人 群不 再局 限于 老年人 , 中青 年也 常有 发生 。脑卒 中患者 多有机体失 调 , 我
表 2 两组康复治疗后肌 力恢复情 况比较
质量 , 促进康复 , 值得 临床推广 。
参 考 文 献 [ 1 ] 邵 爽, 杨 丽娟 , 李源 渊, 等. 社 区简易康 复技术 对脑 卒 中 患者运 动与平衡 功能的影响[ J ] . 中国康复理论 与实践 ,
表 3 两组康 复治 疗后 F u g l ~Me y e r评分 比较 ( 分, ±S )
本文编辑 : 邱 春 晖 2 0 1 3— 0 3— 0 2收 稿
年 I 串 心 内科 老 者 睡眠 障碍 原 因分 析及 针对 性 护 理 干 预
赖 文
(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江滨 医院 广 西 南宁 5 3 0 0 2 1 )
【 摘 要】 目的: 分析心 内科老年 患者睡眠质量并提 出针对性 护理 干预方 法。方法 : 回顾性 分析 1 2 0例心 内科 老年 患者的一般 资
年龄 5 2~ 8 5 ( 6 8 . 4± 2 . 2 ) 岁; 其 中扩 张性心肌病 2例 , 风湿 性 心脏瓣膜疾病 9例 , 心律失 常 9例 , 心功能 失常 1 6例 , 高血压 2 4例 。观 察组 6 O例 , 男 3 3例 、 女2 7例 , 年龄 5 1 —8 6 ( 6 9 . 2± 2 . 5 ) 岁; 其 中扩张性 心肌 病 4例 , 风 湿性 心脏瓣 膜疾 病 8例 , 心律失 常 9例 , 心功能失常 1 8例 , 高血 压 2 1例。两组 一般 资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睡眠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要,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而且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加之睡眠障碍本身就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1],因此使多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睡眠障碍,或使现有的较差睡眠状况加重。
虽然睡眠障碍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可造成焦虑、激惹、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精神疲乏,影响患者病情恢复[2],严重者可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3]。
因此,给予针对性护理,满足住院老年患者休息与睡眠的要求,改善睡眠障碍,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1.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环境噪音和环境及人际陌生感.环境噪音主要来自病房信号灯的响声,监护仪器的报警声,治疗车轮的摩擦声,护士夜巡视的开关门声,过多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如:测血压、血糖,定期翻身、拍背等,其他病人的鼾声,厕所的冲水声等,同时病情平稳的和病情危重的病人同在一病室,病人间相互干扰,都会给其带来持不良的刺激,环境陌生分别是就寝场所不适应,与家人接触减少,同医护人员不熟悉,病友之间不交流等。
1.2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总体睡眠时间相对来说有所减少,且白天休息时间增加了,因此容易出现夜间入睡时间延长、易醒、早醒、多梦和再次入睡困难等。
1.3心理因素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4]。
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健康状况都会给老年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影响着老年病人的睡眠质量,住院时由于经济负担、家庭问题、工作问题以及担心检查结果,疾病预后等从而导致失眠。
1.4不良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多年来的生活模式中养成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晚餐过多或过少、睡前喝大量水引起夜尿次数增加,睡前喝浓茶、饮咖啡类饮料、睡前谈论兴奋话题或看刺激性电视、服用兴奋类药物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
老年住院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

2 结 果
失眠是一种 持续相 当长时 间 的睡眠 质量 令人 不满 意的状
况, 常 表 现 为难 以 入 眠 、 不能 入睡 、 维 持 睡 眠 困难 、 过 早 或 问 歇
( 5 3 . 8% ) , 说 明 患 者 的病 情 与 失 眠 密 切 相 关 。 患 者 身 体 上 的
任何 不适 如头痛 、 发热 、 胸闷、 喘气 、 咳嗽等 都直 接影 响患 者 的
睡眠 。
工作单位 : 4 3 0 0 2 2 武汉 湖北 省武 汉市第一 医院老年病科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2 9
性觉醒 导致睡 眠 足。失 眠住 老年患 者 叶 1 发病 率较 其他 年 龄段 日 』 { 显增 高 , 超过 6 5岁 的老年 人群接 近一 半患 有失 眠 的症
状 … 。失 眠 也 是 影 响 其 生 活 质 量 的 萤 要 因 素 之 ~ , 因 此 改 善
2 . 1 失 眠 患 者 的 分 型 及 发 生率 ( 见表 1 ) 表1 失 眠 患 者 的 分 型 及 发 生 率
1 . 2 病 例 选 择
2 . 2 失眠的影响因素( 见表 2 )
表 2 失 眠 的 影 响 因 素
选择标准 为: 八院前能正常作 息 , 智力正常 , 生活环境好 , 能
用 文字 表 达 自己 的感 受 , 社 会 心 理 素 稳 定 , 住院 1 0 d以 f : 的
患 者。
眠 情 况 凋查 。包 括 人 睡 时 问 、 晨 醒时 问 、 睡 前是 否 用 药 、 夫 眠 类 型、 失 眠后 次 目的感 受 等 。⑨ 失 眠原 因 。 由 1 4个 影 响 因素 归类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发布时间:2022-11-09T01:15:16.2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2期作者:金哲[导读]金哲(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上海201999)摘要目的:讨论影响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对2022年 1月-6月在我科治疗且发生失眠的 100例老年患者对其病情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进而对相关的失眠原因进行探讨。
结果:环境、疾病、药物及饮食方面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睡眠状况有明显改善。
结论:老年患者的失眠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对这些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减少和预防失眠的发生率。
因此,对相关失眠原因要及时预防和控制,以免引发更加危险情形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老年患者失眠护理干预失眠的定义为睡眠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患者对睡眠的时间和睡眠的质量不满足,导致社会功能减退,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
偶尔的失眠对健康影响较小,但长期慢性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
表现为白天头昏、疲劳、嗜睡、精神不振。
对我科 100 例老年患者失眠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22年 1月-6月住院治疗且失眠的100例老年患者,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50-85岁。
其中肺炎患者32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43名,脑梗塞病人25人。
1.2 方法:对这100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在得分6分以上的,确诊为失眠[1]。
评分标准<4分为无睡眠障碍;;4-6分为可疑失眠;>6分为失眠[3],分数越高失眠越严重,根据评分结果对失眠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失眠症状。
2 结果2.1 100例失眠患者护理前后失眠程度的评分见表1 表1 失眠患者的失眠程度评分时间0~3分4~5分6分及以上干预前0(人)45(人)55(人)干预后42(人)33(人)25(人)注:0-3分无睡眠障碍,4-5分有轻微睡眠障碍,需要寻求专业人事指导和帮助,6分及以上属于失眠,需要寻求专业治疗。
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原因分析

2 3 1 注 意 心 理 护理 睡 眠 障碍 的发 生 与 老年 患 者 的 紧 ..
张 、 虑 等 不 安 心 理 因 素 有直 接 关 系 。 焦 因此 , 护 理 工 作 中 , 在 与护 患 之 间建 立 良好 的 沟 通 氛 围 。 内 科 多 危 重 病 人 , 针 对 引起 患 心 需 者 紧 张 焦 虑 的 原 因 , 时 予 以 讲 解 , 助 患者 建 立 战胜 疾 病 的 信 及 帮 心 。 已发 生 睡 眠 障 碍 的 患者 需 以 心 理 学 为 指导 , 重 者 可 结 合 对 严 药 物 辅 助 治 疗 。 卧 床 聃 重 症 患 者 需 指 导 其 按 时 入 睡 , 及 时 唤 对 并
临 床
医
学
老 年 住 院 病 人 睡 眠 障 碍 原 因分 析
尹 海 平
( 南省 昆 明 医学院 附属 昆华 医院 内干科 云 南 昆明 6 0 3 ) 云 5 0 2
【 摘要l目的 探究和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策略。 方法 对本院心内科2 0年3 -20 年3 0 8 月- 09 月期 { 间的35 7 倒老年住 院 患者 的睡眠 质量尽行 调 查式访 谈 , 睡眠 障碍原 因进行 分析 , 对 并探 索有效 的护理 策略 。 果 失 眠患者 29 6 . 结 4倒(0 4 )其 中入睡 困难 7 例 , 能燕 J5 例 , %, 4 不 - 8 睡眠 时 间缩短 6例 , 醒5 倒 。 因主 要 包括疾 病 , 5 早 2 原 环境 , 和 药物 影响 等 四方 面的 因素。 心理 结论 针对不同的障碍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策略能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研究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研究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是指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老年患者恢复健
康和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老年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压疮、心理问题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等。
本文将重点对这些常见问题及护
理措施进行研究。
1. 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状况、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护理措施包括调整睡前活动,如进行放松训练、音乐欣赏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
饮食刺激和兴奋剂的摄入,提供适宜的睡眠环境等。
2. 营养不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吞咽困难等问题,导致营养不良。
护理
措施包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进行营
养补充,如口服营养剂或者静脉营养支持。
3. 压疮:老年患者长时间卧床不动,皮肤容易受到压力而形成压疮。
护理措施包括
定期改变体位,保持肢体的运动活动,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产品,定期进行皮肤评估等。
4. 心理问题:老年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常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理措
施包括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给予关心和支持,提供适宜的康复环境,安排康复活动,增
加患者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引导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
5. 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老年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增加他
们的生活独立性。
护理措施包括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如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肌肉锻炼等,提供适宜的康复环境和设备,逐步减少对护理人员的依赖等。
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扰

眠 、 血 管 疾 病 等 非 危 重 患 者 并 自愿 合 作 的 3 0例 患 者 进 行 脑 0 调 查 , 中 男 性 1 6例 、 性 1 4例 , 龄 6 ~ 8 其 9 女 0 年 O 4岁 , 均 7 平 O 岁 ( 23, 休 8 例 、 休 15在职 2 士 .)退 3 离 9、 2例 。 均 住 院 2 。 平 1d
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心理需要 。
加 强 心 理 护 理 。心 理 护 理 的 视 野 正 在 拓 宽 , 大 护 理 人 广
老 年 人 住 院 后 生 活环 境 的 改 变 , 影 响 其 睡 眠 质 量 的重 要 因 使
员对 心 理 护 理 目标 已不 局 限 在 病 人 和 疾 病 本 身 , 是 扩 展 到 而 病 人 家 属 、 区 、 防 保 健 和 提 高 病 人 生 活质 量 等 多方 面 。 社 预 积 极 选 择 到 那 些 简 便 、 确 、 效 又 易 被 老 年 患 者 接 受 的 行 为 准 高 疗法 、 识 疗 法 , 病 人 逐 步 改 变 其 不 良习 惯 和 行 为 ; 次 建 认 使 其 立 良好 的 护 患 关 系 , 用 音 乐 疗 法 提 高 病 人 的心 理 和精 神 健 应 康 ; 立 心 理 档 案 ; 用 多 元 化 因 人 施 护 。 时 对 患 者 睡 眠 障 建 采 及 碍 的 心 理 状 态 进 行 评 估 , 订 护 理 计 划 , 取 相 应 的 护 理 措 制 采 施, 对其 效 果 进 行 评 价 。正 确 科 学 的做 好 睡 眠 护 理 的健 康 指 导 。首 先 给 老 年 人 建 立 比 较 规 律 的 活 动 和 休 息 时 间 表 , : 如 在 病 情 允 许 的 情 况 下 适 当增 加 白天 的 活 动量 , 量 减 少 白天 尽 的 睡 眠 次 数 和 时 间 。有 计 划 的 安 排 护 理 活 动 , 量 减 少 对 病 尽 人 睡 眠 的 干 扰 。 在 病 人 休 息期 间 减 少 不 必要 的 护 理 活 动 , 让 病 人 对 预 期 的 干 扰 有 心 理 准 备 。尽 量 安 排 能 共 处 的 病 友 同
老年患者失眠护理措施

适宜温度
调节卧室温度至适宜, 保持舒适,避免过冷或
过热。
舒适床铺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床铺 ,提供柔软、舒适的床 垫和枕头,保持床铺整
洁。
减少刺激
避免在睡前进行刺激性 活动,如看电视、喝咖
啡或饮浓茶。
睡眠卫生指导
01
02
03
04
规律作息
帮助老年人建立规律的作息时 间,尽量在相同时间入睡和起
床。
适度锻炼
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度的身体活 动,但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
睡眠质量评估工具
睡眠日记
记录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 环境等信息,有助于了解睡眠状
况。
睡眠量表
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用于评估睡眠质量、时间和障
碍等。
睡眠监测仪
通过监测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 等,评估睡眠状况。
03
制定护理计划
调整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时间
帮助老人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保持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入睡 和起床,以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控制饮食
03
晚餐不宜过饱,避免饮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饮料,以及吸烟、
饮酒等不良习惯。
及时处理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
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有 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放松训练
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帮助老年患者放松身心,降低焦 虑和压力水平。
与医生保持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少于3个月的失眠,通常由生活压 力、疾病或药物副作用等引起。
长期失眠
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失眠,可能 与年龄、疾病、生活习惯等多种 因素相关。
轻度、中度和重度失眠
轻度失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作者:代瑞云,刘佩霞,代淑洪[摘要]通过对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行综述,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了解老年人的睡眠特点,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护理我国老年人口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11%,成为名符其实的老龄化国家。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速度快,程度高,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因此维护老年群体健康,延缓衰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变得日趋重要[1]。
而老年人随着生理上的衰老,全身功能逐渐减退,很容易并发各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
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加之睡眠障碍本身就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2],因此使更多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睡眠障碍,或使现有的较差睡眠状况加重。
虽然睡眠障碍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可造成焦虑、激惹、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精神疲乏,影响患者病情恢复[3]。
因此,给予针对性护理,满足住院老年患者休息与睡眠的要求,改善睡眠障碍,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1 老年人的睡眠特点1.1 睡眠的电生理机制睡眠和觉醒是脑的两个周期性的相互转化的主动生理过程,在维持正常的精神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
而睡眠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现象,包括两种相互交替的睡眠状态。
一种是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又称慢波睡眠;另一种称之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又称快波睡眠。
睡眠首先进入NREM,然后进入REM,两种睡眠状态交替出现,大约每隔70~90 min交替一次,一夜之间交替5~6次。
在正常成人的一夜睡眠中,NREM第一期约占5%~10%,第二期约占50%,第三期及第四期约占20%,REM约占20%[5]。
1.2 老年人的睡眠特点(1)老年人睡眠时间不是随着增龄减少而是增加[6]。
60~70岁每天需睡眠9 h左右,70~90岁每天10 h左右,90岁以上每天需睡10~12 h,只是睡眠的生理节律分布发生了变化,睡眠在昼夜之间进行重新分布,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睡眠时间增多。
(2)从睡眠结构上看,浅睡眠比例增多,深睡眠比例减少,REMS时间减少,潜伏期缩短。
因此,夜间睡眠浅,易惊醒,睡眠中有多次短暂的觉醒(3~15 s),在NREMS期缺乏深睡,夜间有效睡眠时间减少。
(3)有些老人出现主要睡眠时相提前,表现早醒。
(4)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因此对睡眠―觉醒各阶段转变的耐受力较差,如跨时区高速飞行后睡眠―觉醒节律需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新时区的昼夜时间[7]。
2 常见老年睡眠障碍的类型大多数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减弱,新陈代谢减慢,影响正常的睡眠过程,常常出现维持睡眠困难,总睡眠时间减少,夜间觉醒增加,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高等[8],因此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根据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将睡眠障碍分为以下类型。
2.1 入睡困难老年人睡眠潜伏期长,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长达30~60 min,而一旦入睡可获较深的睡眠。
2.2 不能熟睡老年人因浅睡眠比例增多,深睡眠比例减少,因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高,轻微刺激就会使老人惊醒,一夜睡眠中,醒来达3次以上。
2.3 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间提前1 h以上,并且醒来后不能再入睡。
2.4 睡眠时间缩短患者虽有充分的睡眠时间,但整夜累计睡眠的总时数<5 h。
2.5 多梦整夜均在做梦,醒来后自觉夜间一直处于活动状态,未能熟睡,全身乏力,大脑不能保证充分休息。
3 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的常见因素3.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首要因素[9]。
因老年人入睡潜伏期长,深睡眠减少,故对环境的要求较高[10]。
(1)环境陌生:老年患者多年来养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加之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很难马上适应医院的陌生环境。
(2)噪音:病房噪音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如监护仪、治疗仪、呼叫器发出的声音,护士夜间操作、开关门,同病室患者走动、打鼾声,卫生间的洗漱、冲刷厕所声等。
(3)光线:夜间做治疗时要开灯,有的患者有看书入睡的习惯,监护仪发出的光亮,楼道照明灯光等,使病室无法暗化。
(4)其他:病室的温度、湿度、整洁度、空气污浊,床铺的软硬,枕头的高低、软硬等。
3.2 心理因素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11]。
住院后心情复杂,对各种检查、治疗心存顾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使交感神经兴奋而致入睡困难[12]。
(1)不适应角色转换:老年患者住院前曾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由于疾病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疗,角色发生了变化,但很难马上适应新角色,因此出现心理负担,表现出焦虑、紧张。
如过去在家中担任重要角色,住院后对家中的大事小事放心不下,还有些老人住院前在单位担任重要职位,住院后无法工作,表现出严重的失落感。
(2)担心疾病:担心所患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遗留残疾、面临死亡等。
(3)经济因素: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住院花费又太多,自认为已年逾古稀,会给儿女带来太多的负担,于心不忍。
3.3 不良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多年来的生活模式中养成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晚餐过多或过少、睡前喝大量水引起夜尿次数增加,睡前喝浓茶、饮咖啡类饮料、看刺激性电视、服用兴奋类药物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
3.4 疾病因素由于疾病折磨,无法保证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睡眠。
如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皮肤瘙痒、被动体位、活动受限,以及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内分泌代谢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等。
4 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对策4.1 加强基础护理,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13](1)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适宜的温、湿度,一般冬季在16 ℃~20 ℃,夏季在25 ℃~28 ℃,湿度在50%~60%。
(2)选择有一定弹性又适宜身体曲度的床垫。
枕头软硬适中,枕心可以用中药成分的物质填充,如夜明砂、菊花、成桑叶等更利于睡眠。
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衣服床单。
(3)主动热情的接待新患者,耐心细致地为其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同病室的病友,以便尽快熟悉新环境,减少陌生感。
(4)避免干扰,减少噪音来源。
根据个体的生物节律安排睡眠时间,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医疗护理操作,干扰睡眠周期的自然过程,必须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操作穿插于患者的自然觉醒时进行。
护士做各种操作时做到“四轻”。
将监护仪、信号灯等的报警音量调低。
(5)根据患者的听力、病情、性格安排病室和床位。
治疗车车轮要定期上油。
设法清除厕所和洗手间的流水声。
(6)暗化病室,夜晚进行操作时尽量使用壁灯,手电光线不要直接照到患者颈部以上,病房楼道夜间用地灯照明。
4.2 细心观察,耐心倾听,做好心理护理和行为治疗(1)关心安慰患者,耐心的讲解睡眠卫生知识,介绍成功实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稳定情绪。
(2)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内心的痛苦、不安和苦恼,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设法帮助解决其面临的困难,使患者有依赖感和安全感,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3)与家属及朋友共同努力,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其解决后顾之忧,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4)行为治疗常用的有松弛疗法,通过身心放松,使自律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并使警觉水平下降,诱导睡眠的发生[14]。
刺激控制治疗主要用于睡眠环境的改变,使新的睡眠环境与迅速入睡建立条件反射的关系,病房的环境更接近家庭环境。
4.3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1)讲究睡眠卫生,坚持规律作息时间,与患者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及睡眠日志。
劳逸结合,根据病情白天进行适当活动,最好进行室外运动,如散步、气功、做操等,可使身体产生疲劳感,利于入睡。
午睡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 h。
(2)指导患者睡前1~2 h停止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不谈论兴奋的话题,化解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入睡前1 h排尿。
戒烟限酒,睡前少喝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可以喝一杯热牛奶,就寝时听柔和、舒缓的音乐。
(3)建议睡前淋热水浴或早晚用温热水泡脚20 min,按摩涌泉穴,均可改善睡眠。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舒适的棉质内衣,勤更换。
(4)选择正确的睡眠姿势,最科学理想的体位是屈膝右侧卧位。
这样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舒畅,还可使心脏、肺和胃肠的生理活动降到最低。
(5)教会患者松弛疗法的技巧,如选择最佳体位,微闭双目,自然呼吸,放松全身的骨骼、肌肉、韧带、血管、神经。
(6)合理膳食,睡前不要过饱或饥饿。
4.4 减轻病痛折磨,积极治疗原发病任何躯体病痛均会影响睡眠,为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睡眠,护理人员要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合理舒适的体位,疼痛患者可以应用心理、行为疗法,转移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呼吸困难患者可以吸氧,改善其缺氧状态。
4.5 合理用药,避免成瘾治疗睡眠障碍的理想药物应具有迅速导眠、维持足够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且无宿醉反应和成瘾性。
尽管催眠药可暂时缓解睡眠障碍,但长期应用可导致依赖、作用丧失和药源性失眠,停药时还会产生反跳性失眠。
因此,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1)苯二氮卓艹具有抗焦虑作用,中等剂量有镇静作用,对老年人尽量选用半衰期中等的药物,如去甲羟安定、硝基安定、氯羟安定、阿普唑仑。
范围较窄,容易过量。
半衰期长的药物反复使用可致严重的蓄积中毒,对老年人不适宜[15]。
(2)抗精神病药物大多有镇静作用,须注意剂量不宜过大,短时间应用,症状改善后逐渐减小剂量至停药。
(3)巴比妥类药物对肝脏毒性大,易产生耐药,停药后易出现戒断症状,药量增大容易发生呼吸抑制,现已少用。
(4)入睡困难的患者可应用小剂量VitB1睡前30 min口服,它不属于镇静催眠药,确有镇静安眠的作用,无安眠药的副作用,如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用VitB1代替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用牛奶联合服用,效果更佳[16]。
[参考文献]1 黄人健,贾明艳,吴永浩.社区护理培训教程.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122.2 陈小红.浅谈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医药产业资讯,2005,7:38-39.3 王超,张玉.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老年医学,2004,13(1):63-64.4 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8):2018-2019.5 潘集阳.睡眠障碍临床诊疗.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22-177.6 梁作兰,许辉.引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因素与护理对策.黑龙江护理杂志,2001,6(2):76-77.7 莫淦明,陆泳.实用老年精神病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8-174.8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9 王超,张玉.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老年医学,2004,13(1):63-64.10 龙小丽,高建苑.老年住院患者状况调查及相关要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44.11 徐晓燕,冯丽云,姜乾金.退休老年群体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4):443-444.12 孙丽云,牟文芝.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530.13 王润梅.冠心病人睡眠研究与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12.14 吴瑞芝.老年睡眠障碍.实用老年医学,2003,17(2):65-68.15 Hoch CC,Reynolds CF 3rd,Kupfer DJ,et al.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 mormal and pathologic aging.J ClinPsychiatry,1986,47(11):499.16 陈学诗,张继志.现代精神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8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