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热喷涂行业发展助力加油--访中国表面工程协会副理事长、热喷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小鸥研究员

为热喷涂行业发展助力加油--访中国表面工程协会副理事长、热喷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小鸥研究员

于淑香;李华翔

【期刊名称】《金属加工:热加工》

【年(卷),期】2005(000)001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于淑香;李华翔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权威机构主办多专业联展众分会参与倾力打造中国表面工程行业第一盛会——就2010年国际(上海)表面工程展览会暨研讨会专访中国表面工程协会黄小鸥理事长[J],

2.共襄盛举聚首ITSC'2007——访中国表面工程协会副理事长、热喷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小欧研究员 [J], 朱琦

3.权威国际会议展现一流理念——访中国表面工程协会副理事长、热喷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小鸥 [J], 于淑香;李华翔

4.ITSC2007国际热喷涂大会及展览会申办成功—访中国表面工程协会副理事长、热喷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小鸥研究员 [J], 于淑香;李华翔

5.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热喷涂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目标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会员代表大会邀请函

会员代表大会邀请函 x总经理: 经公司团委研究,并报请公司党委、集团团委同意,定于xx月xx日早上8:30在xx餐厅x层会议室召开共青团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次代表大会。 敬请领导届时参加。xx-xx年xx月xx日 会员代表大会邀请函 [篇2] (2015)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暨金华市电镀协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 时间:2015年11月5日至7日 地点:浙江省金华市,展位地点另行通知 主办单位:中国表面工程协会、金华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金华市经委金华市环保局金华市科协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电镀分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涂装分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防锈专业委员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热喷涂专业委员会 中国表面工程协会转化膜专业委员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 中国表面工程协会设备工作委员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清洁生产指导委员会港九电镀业商会 承办单位:金华市电镀协会、《中国电镀产业网》 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电镀协会上海市电镀协会重庆电镀行业协会 山东省表面工程协会河南省表面工程协会福建省表面工程协会 江苏省机械联合会表面工程分会广东省电镀协会沈阳表面工程协会 哈尔滨市表面工程技术协会辽阳表面工程协会丹东表面工程协会 长春表面工程协会大连市表面工程协会青岛市电镀协会烟台市电镀协会

太原市表面工程协会冀中电镀协会兰州锻造热处理电镀协会 西安市电镀热处理协会洛阳市电镀协会郑州市电镀协会 武汉市电镀协会荆州市电镀协会长沙市表面工程协会 合肥市电镀协会芜湖市电镀协会苏州市电镀协会 南京市表面处理行业协会无锡表面工程协会常州市电镀协会 江阴市表面工程协会丹阳市电镀协会成都市表面工程协会 昆明市电镀协会贵阳市电镀协会广州电镀协会杭州市电镀协会 嘉兴市表面工程协会台州市表面工程协会宁波市电镀协会 绍兴市电镀协会温州市电镀协会温州市鹿城区电镀协会 乐清市表面工程协会瑞安市表面工程协会永嘉县电镀协会 宣传媒体: 《材料保护》《表面工程信息》《电镀与环保》《电镀与精饰》 《热喷涂技术》《电镀与涂饰》《防锈技术信息》《腐蚀与防护》 《港九电镀刊物》《中国电镀产业网》《慧聪网》 会员代表大会邀请函 [篇3] 渔业、对虾产业相关单位,全体虾协会员: 广西北部湾地区早已建成了北海、钦州、防城港对虾养殖优势产业带,养殖面积及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为互通对虾产业信息,探讨可持续发展对策,提升北部湾地区对虾产业的地位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广西虾协定于2015年4月16日在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举办“广西虾协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北部湾对虾产业发展技术交流会”。会议以“科技创新,健康养殖,交流合作,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为开好广西虾协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同时,更是为行业生产、加工、流通者创造更多交流合作机会,共同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会议采取专家讲座与企业及虾农交流形式进行,欢迎各水产部门领导、专家及行业企业同仁、全体会员光临指导本届大会。 广西虾业分会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热喷涂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及其发展

热喷涂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及其发展 热喷涂技术是通过某种热源将某些材料加热至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喷射到涂敷的基体表面,形成一层性能优于原来基体的涂层,从而使原工件具有更加优异的表面性能,或者是使工件获得一种或几种原来基体材料不具备的表面性能膜状组织.这些表面性能包括耐磨、耐腐、耐热、抗氧化、隔热、绝缘、导电、密封、消毒、防微波辐射以及其他各种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目前,包括航空、航天、原子能设备、电子等尖端技术在内的很多领域内,热喷涂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喷涂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和塑料等。喷涂层的形成包括喷涂材料的加热熔化阶段、熔滴的雾化阶段、粒子的飞行阶段和粒子的喷涂阶段。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有机械结合、扩散结合、物理结合和冶金结合。在使用放热型喷涂材料或采用高温热源喷涂时,熔融态的喷涂材料粒子会与熔化态的基体产生焊接现象,形成微区的冶金结合,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喷涂层内的粒子之间的结合以机械结合为主,而扩散结合、物理结合、冶金结合等也共同起作用。 1、热喷涂技术特点 热喷涂方法大体可分为火焰喷涂法、爆炸喷涂法、超音速喷涂法、电弧喷涂法、等离子喷涂法等。 1.1火焰喷涂 利用火焰为热源,将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在高速气流的推动下形成雾流,喷射到基体上,喷射的微小熔融颗粒撞击在基体上时,产生塑性变形,成为片状叠加沉积涂层,这一过程称为火焰喷涂。 火焰喷涂法是目前喷涂技术中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工艺。采用火焰喷涂法技术,可以制备各种纯金属、合金、陶瓷等涂层。 1.2爆炸喷涂 爆炸喷涂是先将一定比例的氧气和乙炔由供气口送入冷喷枪的燃烧室,经火花塞点火,氧气和乙炔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式燃烧,然后由送粉器将喷涂粉末送入燃烧室,其热能将喷涂粉末加热到一定状态,最后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把粉末颗粒喷向工件表面而形成涂层。 爆炸喷涂法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工艺性能较强的新技术,也是一种高能喷涂方法。与一般火焰喷涂相比,必须提供足够高的气体压力,气体的消耗也很大。1.3电弧喷涂

热喷涂技术发展背景

腐蚀和磨损是造成材料和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报介绍,发达国家每年由腐蚀和磨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 ~5%,而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材约有1/10变成铁锈。我国每年由腐蚀和磨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数千亿元人民币。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尺。现代工程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往往是多重性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许多工程结构部件,既要求很高的强韧性,同时要求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材料的强韧性和表面硬度是相矛盾的);既要求很高的高温强度,又要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飞机发动机燃烧室内壁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外壁又要求良好的散热性,对工程材料的双重性要求越来越重要。这些材料的特殊性能要求往往是发生在材料工作的表面。表面工程技术领域最关键技术之一———喷涂技术就是在不改变基体材料性能的基础上,赋予材料或零部件表面特殊功能性能,达到提高综合性能的目的,是制备复合材料最有效工艺技术之一。 热喷涂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的热喷涂工艺;第二阶段是热喷涂技术;第三阶段是形成完整的热喷涂工业体系。 (1)第一阶段热喷涂工艺在1910年,瑞士工学博士M U S choop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金属喷涂装置———金属溶液式喷涂。它是将低熔点金属溶液注入到经过加热的压缩空气气流中,在压缩气流动力的作用下,使金属溶液雾化并加速喷射沉积到基体表面上形成涂层。 金属溶液热喷涂装置 1—压缩气体2—压力表3—加热管4—喷头5—坩埚6—喷嘴7—抽风管8—工件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热喷涂装置,虽然装置庞大、效率低,但包含了热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喷涂过程,开创了热喷涂技术这一新领域。此后,Schoop致力于喷涂装置的改进,使喷涂材料加热与雾化破碎同时进行,于1912年研制成功线材火焰喷涂枪,使热喷涂工艺第一次得到实际应用,产生了线材火焰喷涂技术。 1913年Schoop提出了电弧喷涂枪的设计,并于1916年研制成实用型电弧喷涂枪,制备钢结构长效防腐涂层,将热喷涂技术真正用于生产实践。线材火焰喷涂和电弧喷涂作为主要的热喷涂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发展。美国Metco金属喷涂公司成立后,相继研究出用空气涡轮送丝的E型系列喷枪和用电动机送丝的K型系列喷涂枪。用于钢铁结构件的喷锌、喷铝长效防护涂层。英国成功研制出Schoet粉末火焰喷枪,尔后Metco研制出Metco P 型粉末火焰喷涂枪。从此,世界各国各喷涂专业公司也相应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粉末火焰喷涂枪,对热喷涂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推广,使得热喷涂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很大 的成绩。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热喷涂技术就大量地用于船舶、钢结构、水闸门等钢铁产品的长效防护。美、英、德、法、日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热喷涂相应的技术标准,许多数据都报导了在不同使用环境条件下,不同涂层材料体系和涂层厚度的防护涂层体系与防护涂层寿命指标的选择建议。美、英、德等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了10~20年的时间大力推广该项技术。 (2)第二阶段热喷涂技术随着喷涂技术的发展,新的涂层材料不断地出现。20世纪50年代初,研制出自熔性合金粉末材料,随后出现了粉末火焰喷焊技术。自熔性合金粉末材料的研究成功,对热喷涂技术在工业领域内的应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将热喷涂技术由原来的表面防护与修复,发展到机械零部件的表面强化,不仅用于废旧零件的修复,同时也用于新品零件的预保护强化涂层的制备,开创了热喷涂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研制成功燃气重复爆炸喷涂技术,用于制备高质量碳化物涂层和氧化物陶瓷涂层,并首先应用到航空工业中。 燃气爆炸喷涂粒子速度高,可制备出十分优秀的碳化物金属陶瓷涂层,但温度较低,对制备

2014年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热喷涂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热喷涂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7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3) 1、行业监管体制 (3) (1)行业主管部门 (3) (2)自律性组织 (3) 2、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3) 二、行业概况 (4) 1、我国热喷涂行业发展概况 (4) 2、我国热喷涂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情况 (6) (1)国内汽车板市场 (7) (2)家电产品市场 (9) 三、行业市场容量分析 (10) 1、国内钢铁企业现有市场 (10) 2、国内钢铁企业在建及拟建市场 (12)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4) 1、表面处理产业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14) 2、国家关于钢铁产业的规划促进热喷涂技术在钢铁产业的运用 (14) 3、清洁生产和电镀行业淘汰产能利于公司业务发展 (14) 五、行业竞争格局 (15)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热喷涂行业目前已充分实现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2)自律性组织 热喷涂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为中国表面工程协会下设的热喷涂专 业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定期举办的国际热喷涂研讨会以及全国热喷涂年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面向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搞好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工作;积极发展与国外热喷涂协会、行业组织及国外热喷涂企业的联系等。 2、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2007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将本行业列入我国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钢铁、电力、石化、船舶、国防等行业所需重大装备中大型构件的冶炼、铸造、锻压、焊接、

大型工业装备易损部件再制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型工业装备易损部件再制造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单位概况 (1) 第一节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 第二节项目单位技术力量和人员结构 (2) 第三节财务基本状况 (4) 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 (5)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和意义 (5) 第二节项目概况及产品方案 (9) 第三章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11) 第一节工程建设方案 (11) 第二节工艺技术及设备 (17) 第三节项目进度安排 (23) 第四节实施期限 (25) 第四章节能和环境保护 (26) 第一节项目资源、能源利用分析 (26) 第二节节能环保措施分析 (26) 第五章项目投资概算 (30) 第六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37) 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 (37) 第二节社会效益分析 (54) 第七章项目资金情况 (58) 第一节项目资金预算安排 (58) 第二节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58) 第八章项目招标内容 (59) 第一节编制依据 (59) 第二节项目招标方案 (59)

第一章项目单位概况 第一节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江西恒大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大高新”)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防磨抗蚀新材料的生产和大型工业设备防磨抗蚀防护与再造工程服务为核心业务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全国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中大型工业设备防磨抗蚀领域品牌最响的龙头企业以及多个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公司位于南昌市高新开发区金庐北路88号,注册资本6000万元(目前防磨抗蚀业注册资本最多的企业)拥有南昌恒大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江西恒大表面工程有限公司等四家控股子公司。 恒大高新是经江西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热喷涂行业企业从业一级资质,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目前为防磨抗蚀行业最高资质),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2004 认证。公司是全国热喷涂协作组理事单位,中钢协粉末冶金分会硬面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热喷涂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西省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西省百家重点企业之一。

风电机组油品检测技术服务方案1实用资料

风电机组油品检测技术服务方 案1实用资料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风电机组油品检测技术服务方案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 设备状态检测研究所 目录

一、“广研检测”介绍............................................................................................................................- 3 - 1、“广研检测”机构简介........................................................................................................... - 4 - 2、“广研检测”的技术背景....................................................................................................... - 4 - 3、“广研检测”的技术优势....................................................................................................... - 6 - 二、“广研检测”的服务业绩..............................................................................................................- 8 - 1、“广研检测”为典型企业开展油液监测取得的成效........................................................... - 8 - 2、“广研检测”在风电行业开展油液监测取得的成效......................................................... - 10 - 三、风电机组油液检测简介..............................................................................................................- 13 - 四、风电机组油液检测方案..............................................................................................................- 13 - 1.风电机组润滑油检测项目的选择及收费标准................................................................... - 13 - 2.检测项目汇总..................................................................................................................... - 14 - 五、油液检测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与业务程序..............................................................................- 14 - 1.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 14 - 2.油液检测业务程序............................................................................................................... - 15 - 六、检测技术服务的权威公正性......................................................................................................- 15 - 1.权威性................................................................................................................................... - 15 - 2.公正性................................................................................................................................... - 16 - 七、服务方式......................................................................................................................................- 16 - 1.检测速度............................................................................................................................... - 16 - 2.油样提供............................................................................................................................... - 16 - 3.报告格式............................................................................................................................... - 16 - 4.检测报告内容....................................................................................................................... - 16 - 5.报告传递............................................................................................................................... - 17 - 6.报告管理............................................................................................................................... - 17 - 八、结束语..........................................................................................................................................- 17 - 附件1:“广研检测”检测项目汇总表.............................................................................................- 18 - 附件2:检测报告格式版本...............................................................................................................- 20 - 附件3: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 21 - 附件4: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22 - 附件5:国家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认可证书...............................................................- 23 - 一、“广研检测”介绍

国际资质焊接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在我国的最新发展

国际资质焊接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在我国的最新发展 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 一.一.“中德合作” 引入国际上先进的焊接培训体系 由中国和德国两国政府于1984年在焊接技术培训领域的合作项目—中德“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与德国焊接学会(DVS)所属的杜伊斯堡焊接培训与研究所(SLV-Duisburg)按照德国焊接学会(DVS)的相关焊接培训规程进行了DVS焊工教师及DIN8560焊工的培训及资格认证。90年代欧洲成立了欧洲焊接联合会(EWF)以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与德国杜伊斯堡焊接培训与研究所继续合作,按照德国及欧洲的焊接培训规程及标准,在我国继续开展了“欧洲焊接工程师”、“欧洲焊接技师”、“德国DVS焊工教师”以及“欧洲焊工”的培训。至1998年12月中德合作项目结束止,在近14年的中德合作期间,共为国内各行各业培训了178名欧洲焊接工程师,125名欧洲焊接技师,836名德国DVS焊工教师以及5000多名德国及欧洲焊工。在这十四年的中德合作期间,不仅为国内各行业培养了具有国际资质的焊接人员,也为国内各焊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人才资源,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引进、吸收并采纳了德国及欧洲这一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培训体系,并在全国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及认可。为我国的焊接培训体系与国际接轨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基础。 二. 焊接培训与国际接轨 在中德两国开展项目期间,我们就特别注重跟踪国际焊接培训的发展趋势和进展情况,并为下一步我国的焊接培训及资格认证工作与国际接轨,争取获得独立培训及资格认证的资格作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于1998年8月在中德两国项目即将结束的前期及时的向我国焊接学会提出了加入国际焊接协会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的申请。 1999年9月7~9日,由国际焊接学会(IIW)的评审专家组在哈尔滨对CANB进行现场审查及验收,通过了对CANB的审查和被CANB首家授权的焊接培训机构(ATB)—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的考核,并受到国际焊接学会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2001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焊接会议上,中国焊接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获得IIW各会员国的一致通过。这标志着我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在全国各培训行业中率先与国际接轨。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进入到具有独立培训及颁发证书的新时期。 按照IIW的相关规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已开展了以下四类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 1)1)国际焊接工程师International Welding Engineer(IWE) 2)2)国际焊接技术员International Welding Technologist(IWT) 3)国际焊接技师International Welding Specialist(IWS) 4)4)国际焊接技士International Welding P ractitioner(IWP) 德国(DIN)等标准和相关的规程。 三.我国已开展的国际资质焊接人员培训情况 2000年1月份在得到国际焊接协会正式授权后,我们本着广泛联合、多方参与、确保

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

“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 会议资料(二) 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组建方案 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高机床再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根据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重点课题为基础,以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为重点,由课题承担单位发起,联合从事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服务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等相关机构自愿组成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机床再制造联盟”)。 一、机床再制造联盟宗旨 以机床再制造技术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再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平等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组织模式,共同开展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广;促进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普及和推广机床再制造技术、工艺等创新成果,形成机床再制造技术研究与创新的长效机制,加快机床再制造产业化进程。 二、机床再制造联盟主要任务 (一)中长期任务 建成一个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床再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强的机床再制造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使联盟成员在发展中达到共赢,实现机床再制造及绿色制造模式在机床制造及应用行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近期主要工作 以“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课题为载体,建成一个富有活力的战略联盟:(1)建立健全基于我国国情的发展机床再制造的技术和理

粉体界专家教授

粉体界专家教授 郑水林 主要研究方向:非金属矿深加工、非金属矿物材料、粉体加工(制备与表面改性)等 社会关系、社会职务: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制备与处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理事兼矿物材料与矿物加工专委会主任;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利用技术专委会副理事长兼专家组长;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改性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滑石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粘土协会专家组成员; 《中国粉体技术》、《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无机盐工业》、《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期刊编委 盖国胜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学博士,研究员,粉体工程研究室主任、能源环境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粉体及新材料工程中心主任、中国粉体工业网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精细陶瓷分会、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专委会、中国非金属矿协会碳酸钙专委会、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塑料改性专业委员会理事;《 Powder handling and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中国粉体技术》、《中药现代化》、《粉煤灰综合利用》等杂志编委;日本粉体工学会国外会员。 粉体工程研究室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矿物粉体填料的表面纳米化包覆修饰 2,微纳米颗粒有序复合与颗粒球形化 3,工业粉体原料超细加工工艺与改性系统优化

4,生物粉体微细化与生物利用度提高 李凤生 主学科研究方向: 1、纳米材料在推进剂中的应用; 2、超细粉体技术; 3、高性能推进剂。 学术任职: 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超微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 精细化工杂志编委; 火炸药杂志编委。 学术成就: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三等奖两项,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十多项。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化工出版社等出版著作九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约200篇,其中40多篇被SCI和EI收录。申请专利20余项已授权10余项。 目前的研究内容、项目、经费等: 目前主要从事微纳米材料及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在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和在电子领域的应用研究;含能材料的制备新技术、新工艺与设备研究以及成果的产业化等。承担国家、国防科工委、总装、兵总及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各军民企业委托研发项目十多项。总经费一千多万元,年在研经费约500万元。 国内外学术经历、荣誉、合作等: 负责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全面工作,面向全国进行超细粉体技术的工程化与产业化。1991年5月至1992年12月作为国

热喷涂涂层 [热喷涂涂层专业的航空工业标准

热喷涂涂层[热喷涂涂层专业的航空工业标准材料工程/1998年3期 热喷涂涂层专业的航空工业标准 standardofhotspraycoatingforaviationindustury 刘东升(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liudongsheng(instituteofaeronauticalmaterials,beijing) [摘要]简要分析热喷涂涂层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介绍该专业航空工业标准的现状,并对热喷涂涂层专业航空工业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关键词热喷涂涂层应用标准 [abstract]applicationofhotspraycoatinginaero-engineandthesta ndardsforthehotspraywereintroduced.aproposalconcerningfutureim provementofaeronauticalstandardofhotspraycoatingwasgiven. keywordshotspraycoatingapplicationstandard1概述 航空涡轮发动机设计和制造的目标是增大推力、提高效率、降低油耗和延长寿命。提高涡轮发动机的涡轮进口温度是实现其设计和制造目标的途径之一。为了提高涡轮进口温度,可采取发展新型耐高温合金和改进冷却技术的方法,同时,采用高温防护涂层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高温防护涂层,从其涂覆工艺角度来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热喷涂涂层、高温熔烧涂层和低温烘烤涂层,本文着重于热喷涂涂层。 动机上采用热障涂层的部位还有发动机涡轮叶片、导向叶片、

发动机燃烧室、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筒体等。 2.3间隙控制涂层 在涡轮发动机中,控制运转中的机械部件之间的间隙有时是很重要的。据报道,高压涡轮部位的径向间隙每增加0.127mm,发动机的耗油率上升0.5%,压气机的径向间隙增加0.075mm,耗油率平均增加1%。采用间隙控制涂层(也称封严涂层)可以减小这些部位的间隙,降低发动机耗油率,提高效率并增加飞行安全性。 2.4恢复尺寸涂层 在航空制造行业中,因加工造成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尺寸超差或发动机转动零件的转动磨损,可以采用涂层的方法恢复尺寸,使其翻新,恢复使用价值。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热喷涂高温涂层已成为航空涡轮发动机制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之一,在涡轮发动机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热喷涂涂层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2.1耐磨涂层 航空涡轮发动机的工作条件严峻而复杂,尤其是发动机的转动件,在承受高负荷及多频振动的同时,还经受高温、高速、高压、强腐蚀、夹杂碎屑气流的猛烈冲刷,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磨损,造成发动机零部件的损坏。为了防止零件因这种形式的磨损造成损坏,采用了耐磨损的热喷涂涂层,它在发动机上的应用最

2011年防磨抗蚀产业分析报告

2011年防磨抗蚀产业 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产业政策 (4) 1、行业管理体制 (4) 2、产业政策 (5) 二、行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7) 1、发展防磨抗蚀产业的重要意义 (7) (1)磨损和腐蚀的危害巨大 (7) (2)发展防磨抗蚀产业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9) 2、产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0) 3、防磨抗蚀产业的发展概况 (10) (1)防磨抗蚀新材料的发展 (11) (2)防磨抗蚀应用服务技术的发展 (12) 4、行业内主要企业的基本情况 (16) 5、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7) (1)技术壁垒 (17) (2)服务网络壁垒 (18) (3)资质壁垒 (19) (4)品牌壁垒 (19) 6、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 (19) 三、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20) 1、主要应用领域 (20) (1)电力企业防护领域 (20) (2)钢铁企业防护领域 (22) (3)水泥企业防护领域 (23) (4)其他领域 (23) 2、主要防护产品近三年市场需求状况 (24) (1)金属热喷涂防护需求状况 (24) (2)高温抗蚀耐磨涂料防护需求状况 (25)

(3)高温抗蚀耐磨衬里材料防护需求状况 (25) (4)高耐磨合金衬板(堆焊)防护需求状况 (28) 3、防磨抗蚀产业供应状况及变动原因 (29)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0) 1、有利因素 (30)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30) (2)企业防护意识不断增强,设备防护比率正在逐年提高 (31) (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市场需求扩张 (31) (4)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32) 2、不利因素 (32) (1)市场竞争不规范 (32) (2)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32) 五、行业技术水平及经营特征 (32) 1、行业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32) 2、行业的经营模式 (33) (1)防护材料生产型企业 (33) (2)技术工程服务型企业 (34) (3)“产品+技术工程服务”综合型企业 (34) 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 (34) 六、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35) 1、与上游的关联性 (35) 2、与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36)

热喷涂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应用初稿

热喷涂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应用 1热喷涂技术在石油石化业应用背景 石油石化工业是我国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腐蚀和磨损是危害石油石化工业生产的严重问题。据调查,我国石油石化工业每年因磨损和腐蚀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我国石油工业中的管道、储罐、油井套管等设施的腐蚀和磨损情况随着我国油气田开发年限和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越来越严重;而我国石化工业中,随着进口高含硫原油的炼制,设备的腐蚀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因腐蚀和磨损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会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提高石油石化工业中开采和加工设备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对磨损、腐蚀造成零件失效的研究表明,这些失效大都发生在材料表面。利用表面工程的技术手段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会有效地延长零件使用寿命。因此,表面工程在石油石化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热喷涂技术是表面工程中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它是指在保持零件本体材料原有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在其表面制备一层具有优越性能的覆盖层,赋予零件表面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抗疲劳等多种性能。采用热喷涂技术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以多种方法制备出优于本体材料性能的表面功能薄层,其厚度仅为结构尺寸的几十分之 一,却使零件具有了比本体材料更高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和耐高温等

性能。即使采用性能优异的贵重、稀有元素,也不会显著增加成本。此外,热喷涂技术还能直接针对许多贵重零部件的失效原因,实行局部表面强化、修复、预保护,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或重新恢复使用价值的目的。 2热喷涂技术在石油石化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2.1热喷涂技术在石油开采环节中的应用 2.1.1耐腐蚀耐磨球阀 对于工作在温度达540C,压力达140MPa的含有腐蚀性砂浆的管道中的金属座球阀,应用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涂层、CaC3-NiCr 涂层、Fe-Cr-Ni-Mo涂层或WC-Ni涂层,可大幅度改善球阀的耐腐蚀和耐冲蚀性能,提高使用可靠性和寿命。 图1无锡苏威热喷涂科技有限公司硬面球阀表面喷涂硬质合金碳钨 2.1.2抽油杆 为了适应腐蚀油井生产的需要,美国用AISI431不锈钢材料生产了不锈钢抽油杆,该抽油杆的特点是耐腐蚀性好,但成本较高。为了节约成本,美国Continentai Oil Company利用AISI316不锈钢粉末,

表面工程的发展历程及方向13页word

表面工程的发展历程及方向 简要回顾了表面工程的发展历程,重点从13个方面总结了表面工程最近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阐述了21世纪初表面工程的发展动向,预测纳米表面工程及再制造工程将会迅速发展。 引言 表面工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只是近20年的事,但其发展之快、涉及范围之广、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之大是当初大多数人所始料未及的。以1983年表面工程的概念被首次提出、1986年国际热处理联合会更名为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198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研究所成立、1988年《表面工程》杂志创刊为标志,表面工程在我国迅速发展。2000年,全国焊接学会将原来的“堆焊与热喷涂专业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堆焊及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表面工程已经发展成为横跨材料学、摩擦学、物理学、化学、界面力学和表面力学、材料失效与防护、金属热处理学、焊接学、腐蚀与防护学、光电子学等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复合型学科。 表面工程具有学科的综合性,手段的多样性,广泛的功能性、潜在的创新性、环境的保护性,很强的实用性和巨大的增效性,因而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令人瞩目。目前,我国技术门类齐全,部分表面技术的设备、材料和工艺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国自第6个五年计划以来,通过表面工程在设备维修领域和制造领域推广应用,已取得了几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h1 b& H1 J- m3 X6 x& E; x2 \

回顾表面工程自兴起以来的成长历程,大约可以从13个方面来概括其轨迹。而表面工程在21世纪的发展,以及它将对21世纪科学技术总体水平和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也应该从这条轨迹向前延伸。 完善表面工程技术设计体系 表面工程技术设计是针对工程对象的工况条件和设备中零部件等寿命的要求,综合分析可能的失效形式与表面工程的进展水平,正确选择表面技术或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合理确定涂层材料及工艺,预测使用寿命,评估技术经济性,必要时进行模拟实验,并编写表面工程技术设计书和工艺卡片。 目前,表面工程技术设计仍基本停留在经验设计阶段。有些行业和企业针对自己的工程问题开发出了表面工程技术设计软件,但局限性很大。随着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发展,建立有我国特色的表面工程技术设计体系既有条件又迫在眉睫。 欲建立较为完善的表面工程技术设计体系,当务之急是建立大型的表面工程数据库,广泛搜集包括材料成分与服役性能的关系,涂层性能与服役性能的关系,工况条件及其变化对表面层性能的要求,工艺方法以及相关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一切有关表面工程的数据,评估现有理论和经验公式的成熟性,然后通过数学建模并应用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表面工程技术设计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仅靠某个单位或个人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必须集合全行业的力量,通过充分的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表面工程技术8热喷涂

§7 热喷涂 §7.1 引言 一、热喷涂的定义 热喷涂是把固体材料熔化,然后通过高速气流使其雾化、并加速喷射到机件表面上,形成一种特制薄层,以提高机件耐蚀、耐磨、润滑、耐高温、电绝缘、隔热、防辐射和密封等性能的新兴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理论上可在任何固体物质上进行热喷涂并形成热喷涂涂层,涂层材料可以是金属、合金、陶瓷、金属陶瓷、塑料以及它们的复合物等。 二、热喷涂的发展 热喷涂技术发明得并不晚,1908年瑞士的肖普(schoop)博士发明并用雾化装置进行喷涂试验。1913年制作出世界首台丝材喷枪,并在其后逐渐完善和得到应用。 但由于其发展受到其它学科发展的制约,所以直到20世纪60年代等离子体物理在这方面获得应用之后,该技术才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此后,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热喷涂技术也不断完善,特别是70年代以来,每隔3~5年就有新的喷涂设备问世,例如等离子喷涂就相继出现了水稳等离子喷涂、高能等离子喷涂、低压等离子喷涂等。 近年来,热喷涂技术的内容得到了扩展,即对于一些材料粒子被气流加速的过程中,使其速度达到或超过临界速度,但未被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由于粒子在达到沉积面时,高的动能会转变为热能、或使材料粒子变形,从而使得基体和粒子之间或粒子和粒子之间形成良好的结合,即所谓的“冷喷”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机器人也成功地在等离子喷涂技术中得到应用。 从学科上讲,热喷涂技术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诸如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科学、表面物理学、表面化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等学科的边缘科学。 有人预测,热喷涂将会发展成为一门像铸、锻、焊一样成熟的应用科学技术。 §7.2 热喷涂的方法 一、分类 按照能源种类、喷涂材料形态以及环境特点等,热喷涂可以分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