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7《蒙娜丽莎之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荣昌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7蒙娜丽莎之约教案2新人教版

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生字的识、写。 (1)出示词语:蝙蝠 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障碍 领域 斯帕拉捷 轻巧自如 喉咙 苍蝇 轻盈敏捷 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对照课后第二题描红,同位互相检查,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 (3)听写生字,检查生字的书写。
5.细读课文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实验”的过程写具体的,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难点: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介绍这幅画呢?
27*、蒙娜丽莎之约
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六
班 级
时 间
课题
27*、蒙娜丽莎之约
(知识 能力 品德)教学目标
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7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新人教版

板书设计:27﹡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反思:
目标2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③读作者欣赏画作时的想象。抓住四个“有时”体会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④补充资料。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曾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对此微笑进行分析,结果得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能用几个“有时”表达自己欣赏蒙娜丽莎微笑时的感受吗?
哪几自然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
5—7段是正面描写。1、2、3、8自然段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
2.品读第5自然段。
①读文赏图。欣赏文字、插图中的蒙娜丽莎的“脸颊、黑发、眼神、嘴唇、颈项”之美。
②抓住“是那样、不像…而是、怀疑、真的”等词语体会。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画作的逼真程度。
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亦真亦幻等。
③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第6自然段。
①抓住“微抿、微挑、悄然”等词语感受画作的鲜活,画家“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则瘦。”的恰到好处的天才画技。
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优秀5篇

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优秀5篇蒙娜丽莎之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认读“矜持、璀璨”等词语,积累“难以捉摸、转瞬即逝”等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吟读,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出示图片),你看有许多人在等待,他们在等待什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小诗: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看到了她/近了/更近了/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2、读了这一首小诗时,你体会到作者和人们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在等待?(仰慕、期盼、兴奋……)3、是呀,人们在仰慕和期盼中等待,这等待就是为了这样的相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蒙娜丽莎之约”(板书课题,齐读)(二)速读,整体感知1、快速地朗读课文,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哪几段着重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
(生自由出声读课文)2、检查词语:肖(xiào)像、脸颊、悄然、难以捉摸矜持沐浴璀璨转瞬即逝3、课文哪几段着重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三)细读,感受魅力。
27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27*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
她不但是卢浮宫莎,让人百看不厌。
蒙娜丽莎以她神秘莫测的微笑震撼世界。
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永恒的美。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
作者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亲睹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我们从“队伍之长,超出想象、“多次交涉,暂时离开”、“慢慢移动,静静等待”等语句中可以感受到《蒙娜丽莎》对于参观者的强大吸引力。
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具体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作者用了三个自然段的文字详细地描述了这幅世界名画,占了大半篇幅。
对这幅名画的描述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一、整体,长宽尺寸,主要色调;二、面容,脸颊泛着红光,黑发垂落双肩,眼神柔和明亮,嘴唇像似真的血肉,颈项中似乎有血液在流动;三、微笑,耐人寻味,难以捉摸;四、局部,身姿大方端庄,衣着朴素,背景充满幻觉般的神秘感。
这四个部分总体上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头部到身姿”、“从前景到背景”的顺序来写的。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充分地展开了想象。
假如没有运用想象,这篇文章就会显得很苍白。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如“好像有话要跟你说。
”“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另外在“面容”与“局部”的描写中也穿插了作者的想象。
想象让平面变得立体,让静止变得鲜活,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吸引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27蒙娜丽莎之约|人教新课标

27*《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1、请同学们收集世界名画。
2、熟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请同学们收集世界名画。
2、熟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同学们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一幅好的作品往往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甚至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在法国有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大的博物馆,它叫卢浮宫,里有珍藏着一达芬奇的一幅画叫《蒙娜丽莎》,这幅画五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呢,今天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参加蒙娜丽莎之约,从中去体会蒙娜丽莎的魅力。
二、预习检查、学习词语(1)画家简介。
(2)词语检查。
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指名读,正音。
)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反馈交流: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情景;接着从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介绍《蒙娜丽莎》画像;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速读、交流,感知文章脉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蒙娜丽莎之约》第2课时.docx

27蒙娜丽莎Z约第②课时⑤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从多层面领悟《蒙娜丽莎》美的内含,提升审美情趣。
2.进行联想想象思维训练,凭借联想想象的思维,扩展延伸艺术画作,提升鉴赏能力和艺术想象。
①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多层面领悟《蒙娜丽莎》美的内含,提升审美情趣。
【难点】进行联想想象思维训练,提升鉴赏能力和艺术想象。
⑤教学过程匡激趣导入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借助语言文字描绘了蒙娜丽莎的形彖。
请把你们欣赏描绘过程屮的真实感受和大家交流,让我们共同分享。
(师生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条件反射,有欣赏的事物就会有发自肺腑的感受。
通过交流感受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果学生的感受和作者有相通之处,就要引导他们和木「文对比;如果有不同甚至有大相径庭之处,就要在注意价值取向的前提下,给予鼓励,建构多元认识。
新知构建一、再品文本,感受体会。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8自然段,并交流讨论完成下列练习。
1 •联系上下文理解“璀璨”的意思。
2•文中的“璀璨”指的是什么?3.文中把蒙娜丽莎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说明了什么?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悟?4.品读最后两句话,体会文中三个“她”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理句把文本读活读深,获得对蒙娜丽莎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问题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学习的思维方向,带着问题读书,一方而能融化认识,另一方面乂能减少盲目,提升阅读效益。
师:文章结尾作者用精练而富含激情的语言,以感受的形式抒发了对《蒙娜丽莎》的崇敬和感佩之情,那么作者在等待和《蒙娜丽莎》见面之前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又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岀来的?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用笔在文中画岀有关词句,写下自己的评点。
师出示提示:1 •用字典查找“约”字的字意,体会“蒙娜丽莎之约”屮的“约”字的意思,体会文题“约”字的精妙。
2.作者把《蒙娜丽莎》当作什么来写?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这些词句表达岀作者怎样的感情?3.通过哪些词句传达出作者自己在等待过程中向往、急切、耐心、敬佩的心情,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7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新人教版

27﹡蒙娜丽莎之约编写教师:单位: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重点、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二、合作交流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三、品读体验(一)正面描写。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自然段是正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哪几自然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5—7段是正面描写。
1、2、3、8自然段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
2.品读第5自然段。
①读文赏图。
欣赏文字、插图中的蒙娜丽莎的“脸颊、黑发、眼神、嘴唇、颈项”之美。
②抓住“是那样、不像……而是、怀疑、真的”等词语体会。
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画作的逼真程度。
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亦真亦幻等。
③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第6自然段。
①抓住“微抿、微挑、悄然”等词语感受画作的鲜活,画家“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则瘦。
”的恰到好处的天才画技。
②抓住“好像有话要跟你说”进一步感受画作的生机,欣赏画,是否感到“她好像在听你说话?”③读作者欣赏画作时的想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7蒙娜丽莎之约教案2新人教版

六
班 级
时 间
课题
27*、蒙娜丽莎之约
(知识 能力 品德)教学目标
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三、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叹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教 学 过 程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介绍这幅画呢?
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
(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
(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美丽动人 眼神—柔和明亮 颈项—血液在流动
耐人寻味 神秘微笑
神秘 背景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设计
法
中
中
心
学
校
27* 《蒙娜丽莎之约》微课教学设计
法中小学李俊琴
教学目标:
1、能认读、理解“矜持、转瞬即逝”等词语的含义,并积累“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等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3、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难点)教学时间:
20 分钟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仔细看这幅画中的女子,你觉得她长得漂亮吗?要实话实说。
看来你们对这位女子长相的评价并不高。
不错,老师和你们的观点一样。
但是,这幅画确实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美的肖像画,这就是穿越了500 年历史时空而不朽的人物——蒙娜丽莎,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飞赴大洋洲加入这场盛会,进行一次特殊的约会吧。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感知这幅肖像画,从不美到美,让学生有个成长的过程,从而对达・芬奇精湛的画技及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由衷地佩服。
)
二、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一:
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
交流:课文5-7 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接感知蒙娜丽莎这幅画像。
)自学指导二:
自由朗读课文5-7 自然段,要求:
1、把这几段文字读准确,读流利。
2、思考:这三段文字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幅画作?并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这三段文字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1:
你能读准这几句话吗?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
在那
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
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交流2: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幅画:预设:尺寸、面部细节、神秘的微笑、身姿、交搭的手以及身后的背景这几个方面介绍了这幅画。
预设:画像尺寸---脸颊---微笑(从整体到局部)---身姿双臂(从上到下)---背景(从近到远)交流3 :
这三段文字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预设: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j in)持。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让学生采取多种方式阅读,读出个人的感受。
请同学们盯住这幅画面,盯住蒙娜丽莎的眼睛或者盯住蒙娜丽莎的嘴角,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微笑?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猜测,试着来破解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
写两到三句话,用这样的句式:在我的眼里,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的,也许()
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神秘的微笑要神秘地读出来。
(设计意图:抓住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重点感知她那神秘的微笑,并学习作者的写法进行写话练习。
)
自学指导三: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最传神?
交流:
预设: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感觉不是画,就是一个人。
)
(设计意图:从不同侧面让学生感知这幅画的魅力。
)自学指导四:自由读读第七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地方写的不够传神?
教师引导: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
蒙娜丽莎的手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手,当你集中全部注意力在她手上时,你的心底会涌起哪些奇异的感觉?
引导:你能感觉她的皮肤像什么?摸上去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把手放在她的手上能触摸到什么?
请同学们写这样一段话,这是一双奇艺的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教材提出挑战,不是作者的哪一自然段都写得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进行写话练习。
)
自学指导五:快速浏览课文。
想想课文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这幅画之外的内容?
预设:衬托这幅画的美丽。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写人物时要抓住重点进行正面描写,也要从侧面烘托。
)
三、交流感受,推荐阅读
1、我们在课堂中成长,如果你有一点一滴的收获,在这节课上你就成功了。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推荐《最后的晚餐》,里面还藏着一个有趣的宗教故事。
请同学们去网上搜索了解,再模仿本文的写法“有顺序、有联想”来介绍这幅画作。
(设计意图:交流感受,锻炼口语表达,推荐阅读,丰富课外积累,继续感知艺术的美。
)
板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
神秘的微笑
教学反思: 耐人寻味
丰富的想象
难以捉摸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