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研究
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2008年6月 第29卷 第3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 na l of Capita lMedical U niversity Jun .2008Vol .29 No .3临床研究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刘方竹 张晓芳3 樊立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博爱医院)【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及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博爱医院检测过颈动脉超声的患者192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分为斑块组(109例)和非斑块组(83例)2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 G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 L )、空腹血糖水平(FBG ),记录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间单因素比较显示斑块组年龄、高血压病发生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
两组间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值1.10,P 值0.002)、高血压病(OR 值2.81,P 值0.031)、糖代谢异常(OR 值2.74,P 值0.028)进入回归方程,并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高龄、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因素;独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 R 543.5C li n i ca l Ana lysis on the R isk Fa ctor s Rel a ted to the For m a t i on of theCa r otid Ather oscler oti c P l aqueL iu Fangzhu,Zhang Xiaofang 3,Fan Lijie(Chi na Rehabilitation Resea rch Center,Beij ing B o 2a i Hospita l ,Capita lM edica l U niv ersity)【ABSTRAC T 】 O b jec ti ve T o inv e stig a te the ris k fac t ors rela t ed to the for ma tion of t he carotid athe ros c lerotic plaque s o as t o p revent and trea t the ca rdi ovascular or cerebrova scula r disea ses evidentially as early a s possible .M ethods A t ota l of 192inpa tients ad m itted t othe M edicine Depa rt ment fro m Ju l y 2006t o Jul y 2007were included .Theywere a ll exam ined wit h the ca r otid col our Doppler flo w i maging ,and were grouped as p l aque grou p (n =109)and non p l aque gr oup (n =83)according t o the re sults of dup lex col or Dopp ler flo w i m aging .Pati ents of the t w o groups we re compa red statistically in the lev e l of so me possi ble risk fac t ors inc l uding ag e ,sex,drinking,s moki ng,hy pe rtension,gl yco me tab o lis m abn o r ma lity,b l ood glucose (B G),blood cholesterin(CHOL)and triglyceride (T C),hig h density li poprotein (HDL)and l ow den sity li pop rot e in(L DL).Logistic regre ssion model wa s applied in the screening of risk fac t ors .Re sults The mean age,mean t otal chole sterol,m ean trigly ce ri de,incidences of hy pe rt ensi on and abnor ma l glyco m etabolis m were significantl y highe r in pa tients with ca r otid plaques than in pa tients without by single 2fac t or ana l ysis .No signi ficant difference of sex,drinking,s moki ng,the mean value of lo w 2densit y lipoprotein,high 2den sity li po p rotein and glucose was found bet ween t w o group s .Logistic multi 2fact or regre ssion ana lysis s howed tha t age (OR =1.10,P =0.002),hy pertension (OR =2.81,P =0.031)and abnor ma l gly co me tab olis m (OR =2.74,P =0.028)were i nv olved in t he regre ssi on equa tion st a tistica lly .C o n clu si on The for m ati on of the carotid athe roscleroti c plaque is int e racti ona l re sult of multi p licate fac t or .High t ota l ch o l e ste r ol and hi gh triglyce ri de a re the re lated risk factors of carotid p laque.Age,hypertension and abn orma l glyco m etabolis m are the po ssible i ndep endent r isk fact ors for carotid p l aque .【KEY WO RD S 】 ca rotid;atheroscleroti c p l aque;liability;independent ris k fac t ors ;ca rdi ovascular or cerebrova s cula r dis ea ses3,2f q @6 颈动脉斑块是预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1,2],因而寻找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给予及早干预、减少斑块的形成,对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摘要】目的通过对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对113例颈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超声分型:脂质沉积,粥样斑块,斑块合并狭窄。
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阻力指数(ri),最大流速(vp)并收集资料,了解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危险因素。
结论 imt随颈动脉硬化增厚,颈动脉硬化随斑块形成而加重,管腔变窄,狭窄处阻力指数增加,流道变细流速加快。
提出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危险因素调查可作为老年人筛选预测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关键词】超声颈动脉斑块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12-03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artery plaques diagnosed by sonography and related factorsshen mei zheng, yang chen[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artery plaques and related factors,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carotid artery sonography. methods 113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clerosis were divided by doppler sonography : fat sediment,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laques with stenosis. imt, ri, vp were measured and materials were collected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artery sclerosis and related factors point the risk factors. conclusions imt became thicker with carotid artery sclerosis, and the latter became more serious when plaques formed, the vessels became narrower , ri and vp became higher. carotid artery sonography and investigations on risk factors should be the method of screening and forcasting cerebral diseases without injury for elder people.key words sonography carotid atery plaque related factor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颈动脉斑块常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引起脑栓塞。
颈动脉斑块

高血压 吸烟
年龄 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2
症状1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血组.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7;2 (2):78-84
颈动脉超声1
3
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策略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பைடு நூலகம்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他汀治疗是颈动脉斑块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一环
推荐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 获得与高剂量相同的疗效
颈动脉斑块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 化的“窗口”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管腔狭窄加重 或闭塞
不稳定斑块破 裂脱落,形成 微栓子
血流进行性下降,颅内灌 注压不足,末梢低灌注
栓子随血液到达颅内, 颅内血管栓塞
缺血性卒中
1. 2012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检查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2012;51(5): 410-414 2. 张星玥, 等.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7;4(4): 243-246
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重要表现1-2
泡沫 细胞1
脂质条 纹1
内膜损伤1
动脉粥样 纤维斑 硬化形成1 块1
复杂病变/斑块 破裂1
1. Pepine CJ. Am J Cardiol. 1998;82:23S-27S 2. Jacobson TA, et al. J Clin Lipidol. 2014 Sep-Oct;8(5):473-88.
诊断的金标准,但是一种有创检查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血组.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7.2 (2):78-84
颈动脉超声是评估颈动脉斑块 的常规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汇总

,angiogenesis and symptomatic carotid occlusive disease.
.2011.88:945 —950.
,Loftus IM ,Thompson M M ,et a1.Angiogen esis an d
.J Clin Invest.2O00.1O5:1687一l695.
,Griewing B et a1.Three-dknensional powel-mode
.J NeuroL 2000.247:106一l11.
,Hooker Spilker M,et a1.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201l,32:25l6—2521.
Ⅱ0ne F.Prontera C.Pini B,et aL Overexpression of
.Cireuhtion.2001.1O4:92l一927.
武剑,王拥军,李慎茂,等.3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MRA和DSA对比
2000,2:35—38.
,Nordin-Fredriksson G,Shah PK et at Pravastatin
,
.and cell death。 human carotid
:knplicatinns for plaque
.Cireukition.2011 .103:926 -933.
,Fayad Fuster etat Effects of lipid—lowering by sim -
.Oncogene,2009,18:3017—3033.
.ng anaJys of nenvascuhture vokun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块 不稳定性与进展性脑卒 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 而鹿 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能预 测脑 卒中的发生发展 。 【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 中; 不稳定颈动脉粥样 斑块 l 同型半胱 氨酸
【 图分 类 号】 R 4 . 中 7 33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7 — 1O 2 l ) 40 0 —3 文 6 35 1 (O 1 2—0 40
I 5 1 55 .0 I0 — 8
颈 动 脉 粥样 斑 块 稳 定 性 与 进 展 性 卒 中相 关 因素 的研 究
燕 燕 白树 风 △
洛阳 4 1 0 703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神 经 内科
.毗 一 c ¨
m口 池出
非 进 展 组 ( 8 7 )进 展 组 以不 稳定 斑 块 为 主 (5 8 )发 生 率 也 远 高 于 非 进 展 组 (5 9 ) 在 进 展 组 中 , 5 . , 8 . , 2 . ; 同侧 颈 动 脉 不 稳 定 粥 样斑 块 合 并 重 度 颈 动 脉 狭 窄 中 多 发 病 灶 发 生 率 为 8 . ( W I 像 ) 进 展 组 、 进 展 组 与 对 照 组 血 浆 同型 半 胱 氨 酸 分别 为 07 D 成 ; 非 ( 94 5 1 mo/ ( 3 7 . )t lL (, 士 1 7 m lL, 间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1 . 士 . )“ lL、1 . ±4 1  ̄ / 8 3 . ) ̄ o/ 3组 mo P<O 0 ) . 5 。结 论 颈 动 脉 粥 样 斑
Rea in h p b t e h tblt fc r td a tr lq ea d p o rsiec r b a n a cin Y n Y h a lto s i ewe n t esa ii o a o i re y pa u n r g esv ee r lif r t a a ,B i y o
影响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

块、 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 并对 以上因素做 出针对性
搏等症 的主要原 因 。有研究 表 明, 在高血 压 、 高 血脂 、
高血糖人群 中 , 老年人 发病率 高于年 轻人 。所 以有 专家提醒 , 男性 在 5 0岁 以后 , 女性在 绝经期 后应该 到
1 . 2 . 1 动脉超声检 查
仪器使用飞利浦公 司 I E 3 3型
彩色多普 勒超 声 显 像仪 , 探 头 频率 7 . 5~1 0 . 0 MH z 。 常规检查颈总动脉 、 颈 内动脉 、 颈外动 脉。检测 指标 : ( 1 ) 血管 内径 、 颈动 脉 内中膜 厚度 ( I M T ) ; ( 2 ) 附壁 斑 块的部位 、 大小 、 形态 、 数量 、 回声特点及彩色血 流信号 有无充盈缺损 , 测量血管狭窄率。颈动脉 斑块标准 : 颈 动脉 I MT为 管腔 内膜界 面与 中层外膜 界 面之 间的距
1 . 2 方 法
脑血管 , 是老年人 的常见 疾病 。重度 的动 脉硬化 会 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 , 出现头晕 、 头痛和记忆力减退 等
症状 , 如果这时活 动颈部 , 很 可能加 重脑缺 血 , 从而 使 脑部缺血症状更加严重 , 甚至发 生缺血性 脑卒 中 , 是
造成 脑出血 、 脑 血栓 、 心肌 梗死 、 心 绞痛 、 心力衰 竭、 早
・
2 5 1 4・
广 东医学
2 0 1 3年 8月 第 3 4卷第 1 6期 G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A u g .2 0 1 3, V o 1 .3 4 ,N o .1 6
影 响颈 动 脉 硬化 及 斑 块形 成 的相 关 因素
《2024年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在颈动脉斑块患者中,HRMR-VWI 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及讨论,以期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之一是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分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HRMR-VWI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成分,为研究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近五年内我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HRMR-VWI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记录。
同时,我们收集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基本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1. 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我们根据HRMR-VWI图像,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软斑块、硬斑块和混合斑块。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斑块的稳定性、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大小等特征。
2.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我们统计了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时间、部位及严重程度。
3.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
四、结果1. 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在所有患者中,软斑块占比最高,其次为混合斑块和硬斑块。
纤维帽薄、脂质核心大的斑块稳定性较差。
2.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在研究期间,共有XX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
其中,软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高,硬斑块患者相对较低。
纤维帽薄、脂质核心大的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生血管形成 , 从而可 以评价斑块易损性 。F is i 首先报 e tn ne 道了用超声 造影显示 颈动脉硬化斑块 内的新生血管 , 他们在 用超声造影检查 颈动脉时在 部分患者 中发现 了增生 的动脉 外膜的滋养血管及斑块内的新 生血管 , 从而使超声造影成 为
外周 A S的严 重 程 度 相一 致 。h— R s P的 升 高 对 于 A C S的预 测 有很 大 价 值 J 。 L L是 重 要 的 内皮 损 伤 因 素 , 被 巨噬 细 胞 摄 取 形 成 泡 D 可 沫 细 胞 , 且 氧 化修 饰 后 的 L L即 oL L除 可 损 伤 内 皮 细 胞 而 D xD
据 回声 强 度决 定 斑 块 的性 质 , 认 为 是诊 断斑 块 稳 定性 的 “ 被 金
作 者 单位 :00 0 首 都 医科 大学 附属 北 京 天 坛 医 院 超声 科 10 5
标 准” 。传统 IU V S检测斑块破裂 的敏感 度仅为 3 % 7
, 而
通 讯作者 : 文, ma :e e 18 ou cr 何 E i hw n6 @sh .o l n
、
易损性斑块 的病理特点
A 是一种炎症反应 , S 是指动脉内膜的脂质 、 水化合物 碳
和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 , 滑 肌细胞增 生及胶原 纤维增 多 , 平
伴有坏死及钙化等多种病理变化过程 , 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
的疾 病 。 易损 斑块 , 即不 稳 定 斑 块 , 指 易 发 生 破 裂 , 生 血 是 产 栓并快速进展为致病 的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 。易损斑 块主要
绿 相 间 。虽 然 超 声 弹 性 成 像 技 术 可 反 映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软 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以便于对高危病患开展早期干预,防治血管并发疾病。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参加体检的老年职工1400例,根据是否有颈动脉斑块进行分组,其中,有颈动脉斑块的组为观察组,无颈动脉斑块的组为对照组,对两组开展年龄、既往病史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检测,并随之探讨上述因素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的整体年龄较对照组大,观察组中,有糖尿病史、脂肪肝、高血压史的患者,越容易患颈动脉斑块;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病患,出现颈动脉斑块较多,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颈动脉斑块与年龄、既往病史及生活习惯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龄、既往病史及生活习惯与老年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相关,干预该类病患的脂肪肝、血压、血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有效地减少其预期的血管并发疾病。
标签: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
在临床上通常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检测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来明确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如今,普遍认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正常数值<1.0mm,中层厚度若在1.0~1.3mm之间,则表明内膜变厚,1.3~1.5mm之间为颈动脉斑块产生,中层厚度>1.4mm便是颈动脉狭窄。
若体检报告中提示颈动脉斑块产生或者内膜厚度的增加,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已产生。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会加速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周围血管病症[1]。
基于此,及时明确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调整,是防范该疾病的关键。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参加体检的老年职工1400例,根据体检的一系列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状况,探究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参加体检的老年职工1400例,其中,男性820例,女性580例,年龄57~88岁,平均年龄(68.2±
2.4)岁,随机地将全体职工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将有颈动脉斑块症状的职工纳入到观察组,本组800例,男性480例,女性320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1.2±2.3)岁,有糖尿病史393例,脂肪肝病史131例,高血压病史523例,有吸烟习惯的职工435例,喝酒习惯的职工300例;将无颈动脉斑块的职工纳入到对照组,本组600例,男性340例,女性260例,年龄57~88岁,平均年龄(68.2±2.9)岁,有糖尿病史359例,脂肪肝病史93例,高血壓病史290例,有吸烟习惯的职工252例,喝酒习惯的职工157例[2]。
两组职工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全部职工糖尿病的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加以测定,其余运用免疫法予以测定;选用美国产飞利浦(iU22)智能化彩超诊断系统,依照检查结果判定是否存在脂肪肝、颈动脉斑块;对高血压的检测运用日本产日立7170A
全自动生成分析仪器。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颈动脉斑块、颈动脉IMT的发生与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性[3]。
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全部指标均为正态分布,运用(x±s)表示,组间的对比运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职工体检检测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年龄、高血压病史、脂肪肝病史、糖尿病史、左、右两端颈动脉IMT的人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据一般资料显示,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职工,观察组人数多于对照组。
2.2相关性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出现与年龄、高血压病史、脂肪肝病史、糖尿病史、左、右颈动脉IMT及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与性别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采用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IMT已被广泛地运用在临床领域,颈动脉IMT的变厚表明已诱发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
开展颈动脉超声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相关性好、无侵入性、成本低廉等优势特征[4]。
本次体检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平均年龄比对照组高3.8岁,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的出现率便会随之提升。
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史与颈动脉斑块的出现相关,对于血糖维持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并未显著降低。
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及所产生的高血压、血脂高等并发疾病同样是导致心血管病情严重的危险要素。
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产生同脂肪肝具有相关性,内脏性肥胖、胰岛素的有效抵抗及脂肪肝的状态下所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依然是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中心环节,并会加速其发作。
本次结果还证实,观察组中有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职工,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
综上所述,颈动脉斑块的出现与年龄、既往病史及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与性别等因素无关。
需对患者进行科学的临床干预和治疗,减少血管并发疾病,维护身体机能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余寿芬,李焰生.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1,13(04):178-182.
[2]吕芳,马维青,司玮,等.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
制,2012,12(02):192-193.
[3]费世早,陈观保,庞洪波,等.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20(02):116-119.
[4]马立宇,邹菱.影响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J].广东医学,2013,23(16):2514-2516.
[5]朱雄超,柳扬,郑旭宁,等.颈动脉斑块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的相关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18(01):58-60.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