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
浮选药剂制度

浮选药剂制度浮选药剂制度是指在矿石浮选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剂的配制和使用的一套规定。
浮选药剂主要包括捕收剂、发泡剂和调整剂三类。
首先是捕收剂,它是浮选过程中的主要药剂,用于与矿石中的目标矿物颗粒结合,使其变为疏水性,从而与水相互排斥,实现目标矿物的浮选。
捕收剂的选用要根据矿石中的目标矿物种类和性质进行选择,常用的捕收剂有黄药、黑药和氨基药等。
在配制捕收剂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和浓度要求,以确保其在浮选过程中的良好效果。
其次是发泡剂,它是浮选过程中的另一种关键药剂,用于使被选矿物颗粒在浮选槽中产生气泡,从而实现目标矿物的浮选。
发泡剂的选择与捕收剂类似,需要根据矿石中的目标矿物种类和性质进行选择,常用的发泡剂有松香酸盐、乙酸盐和十八醇等。
同样,配制发泡剂时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和浓度要求,以确保其在浮选过程中的良好效果。
最后是调整剂,它是用于调整浮选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以保证浮选过程的高效进行。
调整剂的种类较多,包括调节剂、添加剂和固化剂等。
调整剂的选择与药剂类似,需要根据具体的浮选工况进行选择。
配制调整剂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确保其在浮选过程中的良好效果。
浮选药剂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规定和操作流程。
首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配制和稀释,以确保药剂能够在浮选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其次,药剂的投加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以保证药剂的作用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同时,在投加药剂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量投加导致不良影响。
另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调整,以确保药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浮选药剂制度的建立和改进,不仅能够提高浮选效率,还能减少浮选过程中的药剂消耗和环境污染。
因此,矿山企业在浮选生产中应该高度重视浮选药剂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加强药剂的科学配制和合理使用,推动矿山浮选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更好地为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浮选车间药剂管理制度

浮选车间药剂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浮选药剂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生产指标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1、药剂配制、添加由选矿厂车间主任专职管理或指定技术员专人监管,具体负责药剂配制添加的管理工作及设备运行操作,确保安全运行。
2、浮选工及药剂配制人员随时掌握用药动态,药剂搅拌桶应随时储备一定药量,保证浮选生产用药。
药剂用量未经车间主任允许不得随便更改。
黄药及黑药用量50-75g/t,硫酸铜用量25-50g/t,松油用量10-30g/t。
3、药剂存贮在专用药剂库房内,由选矿厂车间主任专职管理或指定技术员专人监管,做好药剂出入库登记记录,药剂不足时提交相应药剂采购计划。
4、药剂在配制及使用过程中应缓慢进行,防止药剂喷溅造成人员伤害并影响生产指标。
5、由浮选车间组织维修人员定期对相应设备进行检修,对药剂桶进行防锈保护,并特别注意药剂输送管路密封性,保持管道畅通无堵塞,无滴漏。
6、药剂配制、添加现场通道保持畅通,浮选车间防火标志,显眼明确,消防设备,器材及工具根据要求备足配齐,定期检查更换。
7、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进入药剂存贮及配制区域,参观学习人员需经领导批准后方可进入。
选矿车间
2019年7月。
浮选药剂配制,别说你全会哦

浮选药剂配制,别说你全会哦浮选药剂在使用前进行合理的配制,对提高药效有紧要作用。
配制方法重要依据药剂的性质决议,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一、配成水溶液大多数溶于水的药剂都实行此法,一般配成5%~10%或者更稀一些的水溶液添加。
溶液不宜配得太稀,太稀体积过大;但也不宜太浓,浓度太大对用量少的药剂很难正确掌控用量,也不便输送。
二、加溶剂配制有些不溶或者难溶于水的药剂,可将其溶于特别的溶剂中再添加。
例如,把油酸溶入煤油中再添加,可以加强它在矿浆中的弥散性,还可以加强油酸的捕收作用;白药可以溶于邻甲苯胺中再使用。
三、乳化法脂肪酸类捕收剂、柴油经过乳化,可以加添其在矿浆中的弥散性,提高功效。
常用的乳化法是:猛烈机械搅拌、通入蒸汽或用超声波,若加入乳化剂效果更好。
如妥尔油与柴油在水中可加乳化剂烷基芳基磺酸酯。
很多表面活性物质都可以作为乳化剂。
四、皂化脂肪酸类捕收剂常用此法配制。
如铁矿石浮选时,常采纳氧化石蜡皂与妥尔油作捕收剂。
为提高其水溶性,可配入10%左右的碳酸钠,使妥尔油皂化,并用热水加温成热的皂液添加。
再如油酸,其水溶性差,但与碳酸钠作用生成油酸钠后,水溶性变好。
五、配成悬浊液或乳浊液如石灰可加水磨成石灰乳添加。
六、酸化在使用阳离子捕收剂(胺类)时,由于水溶性差,必需加盐酸或醋酸作用配成胺盐,才能溶于水中使用。
七、原液添加有些药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难以配成真溶液或稳定的乳浊液,如松醇油、甲酚黑药、煤油等,可不必配成溶液,而是直接将原液按用量添加。
水溶性药剂的配制方法,一般是先把药剂在容器内用少量水溶解,待溶解完后,再渐渐加水配成所要求的浓度。
在生产现场,为了配制便利,可在配药槽上刻上标示容积的刻度尺,把称好的已知药量的药剂放入槽内,加水至刻度标示的与浓度相符的位置,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可使用。
药剂浓度是否达到标准,可用密度计测定。
(。
汞矿石的浮选药剂制度及控制条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汞矿石的浮选药剂制度及控制条件1、捕收剂乙基黄药用量80~240g/t;黑药少用,用时其耗量为40~100g/t。
黄药为亮黄色粉末,通式为:S∥R—O—C﹨SMe R(此为C2H5)及Me 分别为烃基及碱金属钾钠。
黄原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并发生电离,离解为黄原酸离子而失去捕收剂作用。
为避免或减少黄原酸的生成,必须增加溶液中的OH-浓度。
因此,黄药应在中性碱性矿浆中使用,效果较好。
2、起泡剂常用2 号油,次用樟脑油、醇类、甲酚等。
2 号油用量为20~100g/t。
2 号油的基本组成部分为萜烯醇(C10H17OH),呈浅黄色或黑褐色,密度为0.86~0.94g/cm3。
标准品含萜烯醇60%,含萜烯仲醇及醚类化合物40%。
3、活化剂浮选辰砂主要使用硫酸铜,用量一般为40~300g/t。
4、抑制剂(1)石灰矿石中含较多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时,石灰对它们是较为有效的抑制剂,一般用量为500~1000g/t。
(2)氰化物它是黄铁矿的有效抑制剂,但因其毒性较大,一般尚未使用。
(3)水玻璃它除用作矿泥的分散剂外,还是石英、硅酸盐、铝硅酸盐和白云石的抑制剂。
用量过大和添加配制不当时对辰砂也会起抑制作用,尤其不能添加在球磨机中。
一般用量为100~1000g/t。
汞矿浮选时加入水玻璃的结果列入表1。
表1 汞矿浮选加入水玻璃的结果号次加入量/kg·t-1 精矿产率/%选矿回收率/%精矿含汞/%备注10.04.363.114.62 浮选条件为:(1)搅拌5min→加黄药180 g·t-1;(2)搅拌2min→加松油30 g·t-1 浮选;(3)搅拌3min→浮选3.5min;(4)加黄药120 g·t-1→搅拌2min,浮选6.5min20.53.268.020.8030.752.793.426.4041.02.286.238.5051.53.084.829.60 5、辰砂浮选的PH 值浮选时所有药剂的作用均与矿浆的PH 有关。
萤石浮选药剂详解

萤石浮选药剂详解萤石又名氟石、五花石, 化学成分CaF2 , 是工业上氟的主要来源。
浮选是回收萤石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萤石矿浮选药剂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捕收剂和抑制剂上。
常用的捕收剂以脂肪酸类为主, 其次是烃基硫酸酯、烷基磺酸盐、塔尔油、有机磺酸盐和硫酸盐等。
抑制剂主要是水玻璃, 其次还有偏磷酸钠、单宁酸、烤胶、淀粉、糊精、木质素磺酸盐等。
近年来, 大量用于浮选萤石的新型捕收剂和抑制剂被研制出来并投入使用, 研制选择性好的捕收剂和高效调整剂是萤石浮选药剂的主要研究方向。
特点:1.萤石矿浮选脱硅降钙除重晶石,生产成本低,萤石精矿可达97%以上,二氧化硅、碳酸钙小于1%。
2.耐低温,实现常温浮选,节能降耗。
3.浮选泡沫量适中,浮选稳定,易于生产操作。
4.选择性好,捕收力强,可得到高品位、高回收率。
5.高效、无毒,对人体和环境友好。
萤石浮选剂用途及使用范围:常用浮选剂除无机酸、碱、盐外,主要就是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在浮选中起双重作用:吸附在固/液界面上,使特定矿物表面呈疏水性(作为捕收剂)或使特定表面呈亲水性(起抑制或絮凝作用);其次,它们对泡沫-矿物附关动力施加影响。
后一类表面活性剂习惯上称为起泡剂。
由于浮选表面活性剂一般说是通过水溶液相而转移到界面,在浮选中应用的主要是那些或多或少溶于水的药剂。
在某些情况下必须使用不溶的碳氢化合物或其他油类,为了使它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界面,这些液体借助于可溶的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分散为乳状液。
使用矿物浮选范围:萤石矿含重晶石等比较高的各类矿物。
浮选性能:具有良好的捕收性、选择性和耐低温性能。
尤其适合在中国北方、西南高海拔地区的萤石选矿厂使用,对萤石矿降钙降硅具有广泛适用性,属专利技术产品。
可以完全取代油酸等传统药剂,克服了油酸在低温下难溶解、泡沫大、泡沫粘等缺点。
振北工贸萤石浮选药剂建议用量:400-1200克/吨给矿。
配制方法:2-5%水溶液(重量比、自来水稀释),用40℃温水溶解即可。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

1.磷矿的浮选磷石可分为两类;磷灰(石)岩和磷块岩。
磷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磷酸钙,其中还含有氟(F)、氯(C1)等元素。
至于铁、铝、锰、镁的磷酸盐矿物仅占磷矿物的5%。
磷灰(石)岩是指磷以晶质磷灰石形式出现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磷灰石。
磷灰石晶体多种多样,可从巨大晶体到普通显微镜也观察不到的微晶。
这类矿石一般品位较低,但可选性较好。
磷块岩是指以含肢磷矿为主的磷矿石,主要是沉积成因或风化淋滤成因的磷灰石。
胶磷矿是指在高倍显微镜下也分辨不出晶体的那些磷酸盐矿物的统称。
以前人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具有许多胶体结构,认为它是非晶质物质,但实际证明它是结晶质的,只是结晶体非常细小,一般不易观察,其可选性次于磷灰(石)岩。
B磷矿石的浮选方法磷矿石浮选的主要问题是含磷矿物与含钙的碳酸盐(如方解石、白云石等)的分离。
因为用一些常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时,它们的可浮性都相近似,其分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使用水玻璃和淀粉等抑制剂,对碳酸盐等脉石矿物进行抑制,再用脂肪酸作捕收剂浮出磷矿物。
(2)首先加入偏磷酸钠抑制磷矿物,然后用脂肪酸先浮出碳酸盐等脉石矿物,再浮磷矿物。
(3)用选择性的烃基硫酸酯作捕收剂,先浮出碳酸盐的矿物,尔后再用油酸浮选磷矿物。
C磷矿石浮选实例某矿原矿物质组成:主要矿物为胶磷矿,次要矿物为结晶磷灰石和纤维状胶磷矿。
而主要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石英、玉髓,其次是长石、白云母、绢云母、黄铁矿及氧化铁等物质。
矿石结构为鲕状、假鲕粒状、胶状、网格状及砂状等。
矿石构造为块状、条带状、扁豆状等。
处理流程如图5-27所示。
以擦洗分级脱泥-浮选联合流程处理该矿,所获技术经济指标为:精矿含P20532.4%;回收率为86.70%。
某磷矿处理的钙质沉积磷块岩矿石,属含碘微碳氟磷灰石,矿石中磷矿物含磷约占70%,呈非晶质和隐晶质产出,脉石矿物以白云石为主,约占21%,硅质脉石小于5%。
矿石中碳酸盐矿物与磷矿物胶结。
由于碳酸盐脉石的嵌布粒度较磷矿物粗,易于粉碎,且原矿含P205比较高,故在较粗磨的条件下,用反浮选使白云石成为泡沫产品除去。
浮选工艺与药剂

如何正确使用浮选药剂的问题,也就是在浮选前,如何正确确定药剂制度的问题。
药剂制度是指浮选过程中所添加的药剂种类、药剂用量、添加方式、加药地点以及加药顺序等,浮选厂的药剂制度与矿石性质、工艺流程、需要得到几种选矿产品等因素有关。
通常都是经过矿石的可选性试验或半工业性试验来确定。
药剂制度是影响选矿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
1、药剂种类浮选厂的用药种类与矿石性质、工艺流程、需要得到几种选矿产品等因素有关。
通常都是经过矿石的可选性试验或半工业性试验来确定。
药剂种类按药剂的作用来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起泡剂:分布在水气界面上的有机表面活性物质。
用于产生能浮起矿物的泡沫层,起泡剂有松油、甲酚油、醇类等。
(2)捕收剂:它的作用是捕收目的矿物,捕收剂能改变矿物表面的疏水性,使浮游的矿粒粘附在气泡上。
根据药剂作用性质分为非极性捕收剂、阴离子捕收剂、阳离子捕收剂。
常使用的捕收剂有黑药、黄药、白药、脂肪酸、脂肪胺、矿物油等。
(3)调整剂:调整剂包括活化剂与抑制剂,改变矿粒表面的性质,影响矿物与捕收剂作用,调整剂也有用于改变水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性质的,例如,改变pH值和其中捕收剂的状态。
调整剂有①pH值调整剂:石灰、碳酸钠、硫酸、二氧化硫;②活化剂:硫酸铜、硫化钠;③抑制剂:石灰、黄血盐、硫化钠、二氧化硫、氰化钠、硫酸锌、重铬酸钾、水玻璃、单宁、可溶性胶质、淀粉、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等;④其它:润湿剂、浮化剂、增溶剂等。
2、药剂用量:浮选时药剂用量要恰到好处,用量不足或过量都对选矿指标有影响,用量过大还会增加选矿成本。
各种药剂用量大小与浮选指标的关系捕收剂药量不足,矿物疏水性不够,使回收率下降,药量过大使精矿质量下降,并给分离浮选带来困难;起泡剂用量不足,泡沫稳定性差,用量过大,发生“跑槽”现象;活化剂用量过小,活化不好,用量过大,会破坏浮选过程的选择性;抑制剂用量不足,精矿品位低,药剂过量会使应该浮出的矿物受到抑制,使回收率下降。
浮选药剂的配置

浮选药剂的配置和添加
(一)药剂配置
(1)十八胺的配置
十八胺在浮选中作为阳离子捕收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起泡效果。
十八胺在作为浮选剂使用时,由于其不溶于水,使得很多初次接触浮选的人不知如何使用,其使用方法有二种:一是用稀盐酸将其制成盐再使用,二是将其在水中煮沸,并趁热加入浮选机进行浮选,..和十八胺的配置比例为2∶1首先在配药槽中加入少量的沸水(≥80°C)然后加入十八胺60 公斤,盐酸120公斤,继续加入沸水进行搅拌至十八胺全部溶解为乳状溶液为止稀释浓度为5‰
(2)羧甲基纤维素的配置
根据光卤石CaSO4或泥沙的含量,称取一定的羧甲基纤维素,用淡水调试成糊状稀释至5‰浓度,搅拌30分钟,然后移至加药槽即可使用
(3) 2﹟油在调和槽内直接加入
2﹟油的用量如下:
(4)总结如下
(5)注意事项
十八胺和羧甲基纤维素使用过程中不容许稀释
十八胺配药必须保证十八胺缓冲槽内装满药业
原矿中KCL的含量大于16百分之时十八胺的用量是500g每吨产品而二号油的用量是200g每吨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磷矿的浮选磷石可分为两类;磷灰(石)岩和磷块岩。
磷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磷酸钙,其中还含有氟(F)、氯(C1)等元素。
至于铁、铝、锰、镁的磷酸盐矿物仅占磷矿物的5%。
磷灰(石)岩是指磷以晶质磷灰石形式出现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磷灰石。
磷灰石晶体多种多样,可从巨大晶体到普通显微镜也观察不到的微晶。
这类矿石一般品位较低,但可选性较好。
磷块岩是指以含肢磷矿为主的磷矿石,主要是沉积成因或风化淋滤成因的磷灰石。
胶磷矿是指在高倍显微镜下也分辨不出晶体的那些磷酸盐矿物的统称。
以前人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具有许多胶体结构,认为它是非晶质物质,但实际证明它是结晶质的,只是结晶体非常细小,一般不易观察,其可选性次于磷灰(石)岩。
B磷矿石的浮选方法磷矿石浮选的主要问题是含磷矿物与含钙的碳酸盐(如方解石、白云石等)的分离。
因为用一些常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时,它们的可浮性都相近似,其分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使用水玻璃和淀粉等抑制剂,对碳酸盐等脉石矿物进行抑制,再用脂肪酸作捕收剂浮出磷矿物。
(2)首先加入偏磷酸钠抑制磷矿物,然后用脂肪酸先浮出碳酸盐等脉石矿物,再浮磷矿物。
(3)用选择性的烃基硫酸酯作捕收剂,先浮出碳酸盐的矿物,尔后再用油酸浮选磷矿物。
C磷矿石浮选实例某矿原矿物质组成:主要矿物为胶磷矿,次要矿物为结晶磷灰石和纤维状胶磷矿。
而主要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石英、玉髓,其次是长石、白云母、绢云母、黄铁矿及氧化铁等物质。
矿石结构为鲕状、假鲕粒状、胶状、网格状及砂状等。
矿石构造为块状、条带状、扁豆状等。
处理流程如图5-27所示。
以擦洗分级脱泥-浮选联合流程处理该矿,所获技术经济指标为:精矿含P20532.4%;回收率为86.70%。
某磷矿处理的钙质沉积磷块岩矿石,属含碘微碳氟磷灰石,矿石中磷矿物含磷约占70%,呈非晶质和隐晶质产出,脉石矿物以白云石为主,约占21%,硅质脉石小于5%。
矿石中碳酸盐矿物与磷矿物胶结。
由于碳酸盐脉石的嵌布粒度较磷矿物粗,易于粉碎,且原矿含P205比较高,故在较粗磨的条件下,用反浮选使白云石成为泡沫产品除去。
在反浮选过程中,用硫酸作磷矿物的抑制剂,脂肪酸作捕收剂,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白云石浮选。
经过日处理1.5t的连续扩大试验获得的浮选产品的指标为:精矿中含P2O5为35.3%;回收率为94.18%。
在用反浮选的同时,对该矿进行了焙烧-消化流程(图5-28)的试验研究,所得精矿质量较好,同时也考虑到碘的综合回收。
条件是将粒度为12~0mm的原矿在1000℃的温度下焙烧半小时,然后加水消化,分级。
大于0.074mm粒级的为磷精矿,碘在焙烧炉气中回收,利用CO2对小于0.074mm粒级的石灰乳进行碳酸化,过滤得到碳酸盐尾矿,滤液返回消化作业使用。
经过焙烧-消化流程可得到精矿含P2O537.54%;磷回收率96.89%。
碘的回收率可达65%左右。
浮选钙质与硅质沉积磷矿石通常认为是不容易的。
但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磷酸酯类混合物作为捕收剂可以得以良好的浮选选择性。
第一种方法包括应用所列举的捕收剂混合浮选碳酸盐,随后抑制磷酸盐和浮选碳酸盐。
第二种方法是应用磷酸酯类浮选碳酸盐而抑制磷酸盐,然后使用如伯胺或醋酸阳离子捕收剂浮选石英和硅酸盐。
用这些方法对各种矿石的浮选在许多情况下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例如,阿尔及利亚的矿床中的一种粒度为40-315微米的矿石(P2O528%,MgO1.76%,SiO22.2%),获得了品位为P2O230.7%,MgO20.63%,SiO21.5%的精矿,回收率为85.5%。
突尼斯一个矿床的粒度为40-125微米的矿石,P2O519.9%(CaO:P2O5=1.9991),MgO1.69%,SiO214.6%,在开路和不连续过程中应用浮选获得含SiO2O532.1%(CaO:P2O5=1.445),MgO2 0.4%,SiO2 4.7%的精矿,P2O5 22.8%,MgO 1.65%和SiO2 6%,P2O5的回收率为20.84%。
美国推荐新的选矿流程浮选含硅酸盐矿物的磷酸盐。
以前美国在浮选佛罗里达磷矿石时,最广泛应用的选矿流程是一段浮选采用阴离子捕收剂,二段浮选采用阳离子捕收剂。
这种流程当原矿中有益成分含量高时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当有益成分含量低时发现尾矿中钙质磷酸盐损失较大。
这种流程存在的缺点是:在采用阳离子捕收剂前必须首先除掉酸性阴离子捕收剂;对水中的离子成分敏感;需要有抑制剂。
为改善这种情况,美国推荐一种浮选含硅酸盐矿物的磷酸盐的新流程。
按照推荐的流程,矿石要经过分级(以35目为界),这种分级带有预选或脱泥作用;用非极性药剂调节浓矿浆(60-70%)并在一段采用聚酰胺阳离子捕收剂、起泡剂进行浮选。
新流程规定进行精选、扫选以及按48目分级作业。
芬兰开发选别高杂质、低品位的矿床,含磷灰石10%,方解石和白云石22%,金云母和角闪石65%,并含有其他硅酸盐。
矿石中P2O5含量仅有3-4%。
他们围绕浮选工艺及抑制钙质的硅脉石的选择性药剂的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于1975年建成一座t/h的浮选试验厂,完成了试验工作。
最终获得P2O5不低于33%的精矿,回收率为35%[6]。
已由瑞典和芬兰合作开发一种对矿灰石颗粒有选择性的捕收剂,其商品名为N-Substituted Sarcosinc(N,N-烷基甲基醋酸盐,两性化合物):据称使用这种捕收剂可以从85-90%的回收率获得高质量精矿。
美国道化学公司采用通式为H2N-[C2H4NH]-xC2H4-NH2的多乙撑多胺与妥尔油脂肪酸或其酯的缩合物作为硅质捕收剂改进浮选指标,并获得较高品位的磷酸盐产品,因而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通式中x为4-11缩合物以醋酸盐的形式应用。
多乙撑多胺可用氯乙烯与氨在一定的压力与温度下反应制得。
用此法得到的多乙撑多胺的混合物价格便宜,用以制备上述缩合物更适宜。
美国道化学公司利用烷基苯醚胺或其羟基化衍生物作捕收剂浮选硅质磷矿,并认为该药剂可改进矿浆的分散程度。
这种脯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等摩尔的戊酚、丙酸和乙醇胺在150-250℃进行液相反应,然后将所得的酰胺进行酸催化水解,从而生成所需要的胺,再用减压蒸馏法提取。
该捕收剂溶于燃料油中,当其用量为0.2公斤/吨时,精、尾矿中的BPL含量分别为86.1和22%。
作为比较,在使用多乙撑多胺与妥尔油脂肪酸的缩合物时,精、尾的BPL含量分别为64.4和8.5%(BPL为骨质磷酸钙)。
美国道化学公司Rodert. Hefnet采用脂肪酸或其酯与乙醇胺、羟乙基乙撑二胺的缩合物作为浮选硅质的捕收剂而获得专利。
该捕收剂可改进磷矿物与硅质的分离。
所用的脂肪酸是C4-22饱和或不饱和有机酸,乙醇胺为单乙醇胺如采用乙醇胺的混合物更为经济,羟乙基乙撑二胺以二羟乙基乙撑二胺和三羟乙基乙撑二胺含量占优势的混合物较好。
缩合时乙醇胺和羟乙基乙撑二胺的总量与脂肪酸或其酯的mol比约为0.9-1.10。
缩合反应温度为130-250℃,反应时间约为2.5小时。
结果表明,可在磷酸矿物的回收率略为降低的情况下,得到较高品位的磷精矿,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2.黄铜矿常呈细粒浸染或乳浊状固溶体存在于闪锌矿中,不易单体解离,即使达到了单体解离,这样微小的颗粒(常在0.005mm以下)分离也很困难;更普遍的是闪锌矿受矿石中共生铜矿物(特别是次生硫化铜矿物)中铜离子的活化,使闪锌矿不同程度地显示出类似于铜矿物的可浮性;有的闪锌矿其可浮性比黄铜矿还好。
因此硫化铜锌矿的分选是比较困难的。
锌矿浮选方法(1)硫化铜锌矿浮选的原则流程。
常用的有优先浮选、半优先(易浮铜矿物)混合(难浮铜和锌矿物)分离浮选、部分混合浮选、等可浮选等几种,其中半优先混合分离浮选和等可浮选流程更能适应铜或锌矿物本身可浮性差异大的矿石。
就磨浮段数来说,对于致密共生难以分离的铜锌矿石多采用混合精矿再磨、粗精矿再磨或中矿再磨的阶段磨浮流程。
(2)铜锌分离方法。
铜锌混合精矿的分离是难度较大的一个课题。
在分离之前都要用活性炭和硫化钠等脱药,最好是脱药后脱水重新调浆再分离。
分离的流程方案有浮铜抑锌和浮锌抑铜两种,视矿石(或混合精矿)中铜锌含量比例、矿物可浮性差异以及药剂来源和使用情况而定,特别是要根据获得的最终指标来决定。
一般常用浮铜抑锌方案。
分离的方案有无氰法和有氰法两种。
当铜矿物主要为原生铜矿物时,最广泛使用的无氰分离方法为石灰+硫化钠+硫酸锌,石灰+硫酸锌十二氧化硫(或亚硫酸钠)法,而石灰+氰化物法使用有限。
当铜矿物主要为次生硫化铜时,在苏打介质中可以铁氰化物3~6kg/t抑铜浮锌也可以将混合精矿氧化、加温矿浆以抑制次生铜矿物浮锌。
铜精矿中降砷最常用的方法是增加精选次数,在精选中补加石灰、亚硫酸(或其盐),控制pH6.5~7,多次精选和抑制,使毒砂失去(或降低)可浮性。
硫化铜锌矿石浮选中,不少现场力求采用选择性好的捕收剂,如:Z-200号、醚氨硫酯(捕收剂234)、JF-1、丁黄丙腈酯等药剂浮铜矿物,既节省抑制剂,又能获得较好的分选指标。
所谓无氰浮选就是多金属硫化矿分离浮选时不用氰化物作抑制剂。
如前所述,氰化物(氰化钾与氰化钠)是剧毒药剂,用作闪锌矿及黄铁矿的抑制剂,结果使尾矿水中含氰化物,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一般都要对尾矿水及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比如添加漂白粉。
从经济上来说,氰化物价格较贵。
另外,氰化物会溶解金、银等贵金属。
所以,对含金、银等贵金属的矿石使用氰化物时,不利于综合回收。
因此,目前国内外普遍强调少用或不用氰化物。
目前国内在多金属硫化矿的浮选中,为寻找氰化物的代用品,实现无氰浮选工艺,或尽量降低氰化物的用量做了不少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浮选厂已经实现了无氰浮选工艺。
大多数的试验研究是用亚硫酸(H2SO3 )、二氧化硫(SO2) 、亚硫酸钠及硫代硫酸钠代替氰化物,用以抑制闪锌矿及硫化铁。
这类药剂毒性小,对金、银等贵金属无溶解作用,而且被它们抑制过的闪锌矿容易活化,对铜矿物的抑制作用较弱,甚至有活化作用,有利于铜一锌分离。
其主要缺点是抑制作用没有氰化物强药剂作用容易消失,其用最与使用条件较难控制。
此外,还有下列方法可以代替氛化物。
( 1 )ZnSO4+Na2CO3(或硫化钠)抑制闪锌矿、黄铁矿,常用于铅一锌分离时,抑锌浮铅。
( 2 )P2S5 +NaOH (又叫诺克斯法NoKes ),在pH =8~11 的条件下,用于钼与硫化矿的分离浮选,抑制铜、铅、锌、铁的硫化物。
( 3 )锰酸钾(K2MnO4 )和高锰酸钾(KMnO4 )在pH=7.5~9 的条件下,能选择性地抑制黄铁矿。
锌矿石按其所含矿物不同而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 由于硫化矿日益枯竭, 氧化锌矿的开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氧化锌矿物与含钙、镁、铁等脉石矿物在常温下的浮选分离一直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