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中考物理专题十一热学第1课时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学案
新物理中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优质教学课件

走进微观
1.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叫 原子核 ,带
正 电;原子核外有带 负 电的 电 子在不 同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 质 子带正电,
中 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 更小的粒子组成。
W——功——焦耳(J)
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 A.天然气 B.地热能 C.太阳能 D.风能
【解析】(1)启动静电除尘设备,混浊空气进入除尘腔即被电离成离子和电子;电子带负电,阳极板带正电,由于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其中的电子会向设备的阳极板运动;(
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B ) 2)在运动过程中电子遇到尘粒容易被吸附,使尘粒带负电(接触带电),带了电的尘粒继续运动,碰到阳极板失去电性(发生电中和),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向底部的集尘板。
B.月球上行走的“玉兔”月球车 传递信息、声音传递能量两个方面。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既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C.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站 D.“天眼FAST”探测到的太阳系外的脉冲星
课后训练
1.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百花绽放,鸟语花香。 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
( D) A.分子间存在空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其中2 μm= 2×10-6 m以下的颗粒随着粒径的减小被吸入后在肺内滞 留的比率大大增加,对肺的伤害较大。
看不见的运动
1.分子间存在着 空隙 。 证明实验: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混合前二者体积 之和要 小 。 备注:分子热运动与 温度 有关, 温度 越高,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山东省郯城县中考物理专题十一热学第1课时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学案

小粒子与大宇宙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 考点1:粒子和宇宙 1.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1)夸克→质子、中子→__________→原子→________→细胞→病毒 (2)月球→地球→________→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2.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有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___________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 考点2:看不见的运动3.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这种运动和温度有关,又叫做分子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4. 分子间有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5.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 最大,其次,最小的是 。
考点1:粒子和宇宙 【例1】(·广州)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 )【变式练习1】(中考·广东)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_____组成,原子核是有带正电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组成.【变式练习2】关于分子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 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 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方法显屏】由于分子等微观粒子太小,人类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所以人类只能根据“看得见的相关现象”进行推断。
例如,利用太阳系类比学习和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考点2:看不见的热运动 【例2】(·四川)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B. 扫地时的尘土飞扬C. 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下溅出火花D. 羊群在草原上奔跑【变式练习3】(·德州)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睹”,“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水”具有重力势能【例3】(中考·连云港)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变式练习4】(·安徽)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式练习5】(2015·丹东)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煮粽子时,棕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_____现象;在剥粽叶时,感到粽叶和米之间很粘,这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变式练习6】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
中考物理《小粒子大宇宙》 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考物理《小粒子大宇宙》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走进微观世界和看不见的运动是第十一章的关键点。
本节复习课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学生的积极擦参与,建构本章的知识体系,深化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归纳本章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2、知道人们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本章知识的应用,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粒子的空间尺度2、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3、会判断分子间作用力难点: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的区别[课标分析]了解层面的有原子的核式模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地深入;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地深人;物质世界中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
[课前研究(学习)的问题]1、学生自主复习,自己归纳第十一章所学的知识。
2、查资料,了解纳米技术、加速器和我国已有的航天成就。
[教材分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
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
本章教材在呈现物理知识的同时,将人类探索微观、宇宙的过程展现出来,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学习物理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本章教材的重点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精品]2019中考物理 专题十一 热学 第1课时 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学案
![[精品]2019中考物理 专题十一 热学 第1课时 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a172476c175f0e7cd13786.png)
精 品 试 卷推荐下载小粒子与大宇宙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考点1:粒子和宇宙 1.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1)夸克→质子、中子→__________→原子→________→细胞→病毒 (2)月球→地球→________→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2.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有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___________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考点2:看不见的运动3.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这种运动和温度有关,又叫做分子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4. 分子间有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5.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 最大,其次是 ,最小的考点1:粒子和宇宙【例1】(·广州)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 )【变式练习1】(中考·广东)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_____组成,原子核是有带正电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组成.【变式练习2】关于分子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 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 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方法显屏】由于分子等微观粒子太小,人类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所以人类只能根据“看得见的相关现象”进行推断。
例如,利用太阳系类比学习和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考点2:看不见的热运动 【例2】(·四川)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B. 扫地时的尘土飞扬C. 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下溅出火花D. 羊群在草原上奔跑【变式练习3】(·德州)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睹”,“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水”具有重力势能【例3】(中考·连云港)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 .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C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精 品 试 卷D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变式练习4】(·安徽)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式练习5】(2015·丹东)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煮粽子时,棕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_____现象;在剥粽叶时,感到粽叶和米之间很粘,这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变式练习6】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
§10小粒子与大宇宙 复习学案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了解。
5、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重点、难点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难点:对微观世界概念的建立,人类探索微观和宇宙过程中的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从中感受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的过程。
三、学习活动设计(一)知识梳理形成网络1、回顾本章所学知识,梳理后构建出本章的知识网络图。
小粒子和大宇宙2、小组内交流知识网络图,互相补充完善,使本章知识系统化。
(二)重点、难点、疑点辩析1.在小组内提出你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后,生成组内疑难问题,写在下面。
2.除组内提出的问题外,再研究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准备小组展示):(1)、.指出下列三个现象中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
a、“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香味;b、在热水中放一些糖,过一会儿水里就变甜了;c、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周围的人都会受到毒害。
(2)、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例子。
①固体:。
②液体:。
③气体:。
(3)、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装入半管水,再倒入半管红色酒精,过一会儿,我们发现玻璃管中的水变红了,并且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也下降了,这两个现象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沪科版)复习学案

八年级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沪科版)复习学案一、课标要求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4.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5.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二、知识结构图小粒子与大宇宙1.空间尺度⎩⎨⎧①宇宙是由物质组成②大小:宇宙>星系>银河系>恒星>太阳>地球>卫星>细胞>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7.物质存在的状态⎩⎨⎧①固态: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作用力强大有一定体积和形状②液态:分子可以移动,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有一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③气态:分子可以自由移动,作用力小没有固定体积也没有固定形状2.物质由分子组成→一般分子的直径约为0.3~0.4nm(纳米技术)6.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物体很难被拉开斥力:物体很难被压缩5.分子热运动①分子动理论: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②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3.分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夸克中子(不带电)→夸克4.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原因:分子间存在空隙③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三、举例分析例题1.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选项错误;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原子,故B选项错误;分子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故C选项正确;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分子排列不同,分子力也不同,故D选项错误。
2019版中考物理 专题十一 热学 第1课时 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教案

2019版中考物理专题十一热学第1课时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考试内容与要求)能准确表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即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过程与方法1. 应用实验和生活实例理解分子动理论。
2. 培养学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科学精神。
2. 在复习过程中,能查缺补漏,形成知识网络,并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重点1.原子核式结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知识再现“考点知识梳理”见学案(答案见课件或学案后)可用练习或提问的方式梳理基础知识,也可边板书边梳理.展示交流考点1:粒子和宇宙命题点:微观粒子.这一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呈现。
问题1:物质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结构如何?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是什么?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自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利用多问题2: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2.【例1】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A.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A正确;B、C. 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B、C错误;D.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D错误.答案:A【变式练习1】电子质子中子【变式练习2】B考点2:看不见的热运动命题点:(1)分子动理论;(2)分子的状态.这一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呈现。
问题1:扩散是什么?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问题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是怎样的?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问题3:处理例2、3、4和变式练习3、4、5.【例2】A. 解析:A.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是香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 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属于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B错误;C. 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是脱落的炽热微粒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C 错误;D. 羊群在草原上奔跑,是物体的运动,属于—球形,同时展示以原子构成的物质的结构模型来深化学生对物质组成的理解,若学生自己能够建立物质结构的情景,则对九年级第十一章的物理知识理解具有很大的益处,另外学生掌握了原子结构后对九年级摩擦起电的实质也有很好的理解。
201x版中考物理专题十一热学第1课时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当堂达标

2019版中考物理专题十一热学第1课时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当堂达标1.太空中的带电粒子会对航天器的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造成航天器不能正常工作.下列粒子中,不带电的是( )A. 电子B. 原子核C. 中子D. 质子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D.磁铁能吸引铁钉3.以下三幅图表示的是物质的分子状态,a、b、c分别表示的物质状态依次是()A.固态、液态、气态B.固态、气态、液态C.液态、气态、固态D.气态、固态、液态4.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5.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水汽化时,水分子间距离变大了D.固态和液态的物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6.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数和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呈中性不带电。
7.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V1+V2,(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8.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9.两块表面平整干净的铅块压紧就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___。
10.(·广东)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 原子原子核质子B. 质子原子核原子C. 原子核质子原子D. 原子质子原子核11. (济南·中考)泉城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C.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12. (·南宁)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现象,荷叶上的两滴水珠接触后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中考物理专题十一热学第1课时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学案
考点中考要求主要题型
微观粒子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
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
的核式结构,了解人类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选择题、
填空题、
分子动理
论通过扩散现象认识一切
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
息地运动着,通过实例
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
斥力。
选择题、
填空题、
分子的状态能区别固、液、气三种
物态,了解三种物态的
基本特征。
选择题、
填空题
考点1:粒子和宇宙
1.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1)夸克→质子、中子→__________→原子→________→细胞→病毒
(2)月球→地球→________→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2.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有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___________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
考点2:看不见的运动
3.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运动,这
种运动和温度有关,又叫做分子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4. 分子间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和.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5.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最大,其次是,最小的是。
考点1:粒子和宇宙
【例1】(·广州)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 )
【变式练习1】(中考·广东)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_____组成,原子核是有带正电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组成.
【变式练习2】关于分子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 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 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方法显屏】由于分子等微观粒子太小,人类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所以人类只能根据“看得见的相关现象”进行推断。
例如,利用太阳系类比学习和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考点2:看不见的热运动
【例2】(·四川)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B. 扫地时的尘土飞扬
C. 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下溅出火花
D. 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变式练习3】(·德州)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睹”,“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
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
考点透析
考点清单考点梳理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
河水”具有重力势能
【例3】(中考·连云港)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变式练习4】(·安徽)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变式练习5】(xx·丹东)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煮粽子时,棕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_____现象;在剥粽叶时,感到粽叶和米之间很粘,这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
【变式练习6】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
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
A. 稻草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
B. 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C. 稻草分子间有斥力,铁丝分子间没有斥力
D. 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
【例4】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没有确定形状,没有确定体积的是()
A.固体和液体
B.液体和气体
C.固体和气体
D.气体
【方法显屏】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并没有直接看到分子的运动,我们是根据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来推断分子在运动.这里我们采用了
“转换”的方法,即通过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来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客观事实.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距离较近时表现为引力但斥力同时存在,分子距离较远时表现为斥力但引力同时存在;若分子间的距离太远则引力斥力都很弱。
专题十一:第1课时
小粒子与大宇宙
答案
1.(1)原子核分子(2)太阳
2. 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
3. 无规则热运动剧烈
4. 间隙引力斥力斥力引力
5. 固体、液体、气体
【例1】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A.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A正确;
B、C. 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B、C错误;D.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D错误.答案:A
考点透析
考点梳理
学后反思
当堂达标
【变式练习1】电子质子中子
【变式练习2】B
【例2】A. 解析:A.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是香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 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属于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B错误;C. 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是脱落的炽热微粒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C错误;D. 羊群在草原上奔跑,是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D错误.
【变式练习3】B
【例3】解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A错;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是液体的扩散,B错;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错;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正确.
【变式练习4】引力汽化
【变式练习5】扩散引力
【例4】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