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六单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六单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六单元答案

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P96想一想,议一议答: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可以选择查阅《蝴蝶》这一本;想了解蛾的相关资料,可以查阅《昆虫学》和《无脊椎动物学》;想了解青蛙可以查阅《动物学》。

P97观察与思考 1.答:玉米属于A类植物;向日葵属于B类植物;油松属于C 类植物;肾蕨属于D类植物;葫芦藓属于E类植物;水绵属于F类植物。

2.答:不属于同一分类等级,A类植物和B类植物分别属于被子植物中的有一片子叶

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和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植物)。A、B的分类等级相同,

D、E、F三类植物属于同一等级。

3.答:有种子的植物(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4.答:无种子的植物(孢子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5.答: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6.答:考虑了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等特征。

)1.若分为2组,他们分别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P99观察与思考(P

98

包括螳螂、蜗牛、蚯蚓、蝴蝶和涡虫;脊椎动物包括白尾海雕、岩蜥、鱼、雨蛙和虎。

2.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4组,他们分别是:扁形动物—涡虫;软体动物-蜗牛;环

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螳螂和蝴蝶。

脊椎动物可以分为5组,他们分别是:鱼—鱼;两栖动物—雨蛙;爬行动物—岩蜥;

鸟—白尾海雕;哺乳动物—虎。

3.

P100练习2.答:因为与根、茎、叶相比,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比较稳定,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植物之间的进化和亲缘关系。

第二节从种到界

P102想一想,议一议答: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给蜜蜂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是分类上的需要,它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同时,不同的类群名称也为研究生物提供了便利。

P104练习1.答:同一种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同一界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因为分类时是按照不同生物的共同特征来进行的,分类等级越高,它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种是七个等级中最低的,因此,这个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2.答:蝙蝠尽管会飞,但它与鸟不同:没有羽毛,不产卵,因此,不属于鸟纲。蝙蝠是胎生、哺乳的,与哺乳动物的特征一样,因此属于哺乳纲动物。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P106想一想,议一议答:这是因为人工林树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不容易形成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缺少制约害虫大量繁殖的一些因素。

P107资料分析1.动物中我们还学过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植物中我们还学过藻类植物、苔藓植物;除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2.在上表中,我国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相对较少

3.地球上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物种

的总数在500万种到一亿中之间(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3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P109旁栏思考题答:生态系统包括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类型。

P109练习2.答: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基因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华南虎的数量少,所以有可能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如果亲代雌雄双方都携带了致病基因,这些基因就很容易遗传给子代,使子代出现遗传性疾病。因此,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的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就是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3.答:有道理。因为任何一个物种的生存,或多或少地与其他物种有着联系。例如,某物种可以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也可能会以其他生物为食。生物圈中的所有动物、植物都会与其他相关动植物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细菌、真菌等也都和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影响到众多与这种生物相关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4.答:提示:可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两方面来回答问题。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P110想一想,议一议答:白鳍豚面临灭绝的原因有很多,长江的水质污染是主要原因,水利工程、航运、采砂以及有害渔具的使用也对白鳍豚的什村产生重要的影响。

P112资料分析1.答: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温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同时动物由于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灭绝。

2.答:非法武装盗猎分子对藏羚羊疯狂地捕杀是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3.答: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大大促进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遗体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

4.答:水葫芦的疯长,使得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因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5.答: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大气污染,过度捕捞,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P114旁栏思考题答:国家林业《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其中有一份“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有包括梅花鹿、非洲鸵鸟、红腹锦鸡、野猪、海狸鼠、水貂、狐狸、狍子等在内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这意味着经过人工繁殖驯养的野生动物在卫生部门鉴定许可后可以人工饲养,可合法进入餐馆,然后被摆上餐桌。

人工养殖可以扩大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掌握相关养殖技术,为野生动物的繁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养殖、出售野生动物也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比如养殖一级国家保护动物,需要国家林业局审批。

P114练习3.答:鼠、蚊、蝇等有害动物由于繁殖力强,对人类和部分动物有害,但它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这些动物对人类直接有害,但不应该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控制其发展,将之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从基因的多样性来看,任何一种生物都是一个基因库,如果人们对这些生物的基因研究清楚了,也可以利用这些基因为人类造福。

4.答:首先是知法、守法,然后是普法,同时,在看到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时,要及时通知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进行制止。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水螅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消化腔, (4)水螅的生殖:出芽生殖。 (二)扁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绦虫。 (三)线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四)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 (3)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用手触摸蚯蚓腹面粗糙不平,是蚯蚓的刚毛,它靠肌肉和刚毛配合使蚯蚓向前蠕动。用手触摸蚯蚓背面有黏滑感觉,有黏液,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潮湿阴暗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蜗牛的是腹足,河蚌的是斧足)。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和章鱼(贝壳退化)等。 (3)外套膜及贝壳—保护作用,足—运动;鳃—气体交(呼吸),出水管和入水管—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珍珠在外套膜形成,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六)节肢动物(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外骨骼作用--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气体进出的门户是气门,呼吸器官是气管。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3)昆虫(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 菜粉蝶、家蚕 蝗虫---头部、胸部、腹部(一对触角、三对足,有两对翅) 二、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一)鱼类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 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海马。 (3)体形:呈流线型(梭形),减少水的阻力。 (4)体表:鳞片覆盖,黏液减少阻力;侧线鱼的感觉器官,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5)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胸鳍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孟子》二章 ,、”、.、、/?.八、I~f 文学常识 孟子(约前372 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 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並圣”;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孔孟”并称。 文章思想内容 《富贵不能淫》针对景春说的大丈夫形象;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历史上有名的六个人物从卑微中崛起的事例;通 过个人正面的角度;国家反面的角度;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 点。 重点字词 衍(y fin)冠(gu m)淫(y m)吠(qu dn)亩傅说(yu e )曾 (z e ng)益胶鬲(g e)拂(b》士拂(f (i)乱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古今异义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古义:真正。今意:诚实)父命之(命:古义:教导;训诲。今意:性命;命令。)丈夫之冠也(丈夫:古义:成年男子。今意:女子的配偶。)富 贵不能淫(淫:古义:使?…迷惑;惑乱。今意:淫乱。)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筑:古义:捣 土用的杵。今意:建筑;修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古义:这;今意:判断动 词。)管夷吾举于士(士:古义:狱官。今意:军人。)一词多义 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 之:往之女家(动词;至IJ);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此之 谓大丈夫(结构助词) 发:舜发于吠亩之中;(发:被启用);征于色发于生而后喻(发:显露) 于:舜发于吠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 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 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授课 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二)扁形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 动物的运动 (1)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关节 的结 构 关节面 关节头 表面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 以减少两股之间的摩擦和缓 冲震荡。 图示 关节窝 i≡S≡ W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爱 由结缔组织包绕整个关节,内外还有许多 籾 带,使关节更加牢固。 关节腔 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摩擦,增强关节 的 灵活性。 功能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注意:①由于肌肉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由两组 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②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其他系统的调节.配合。(如: 神经、呼 吸、消化系统) 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作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屈肘 收缩 舒张 伸肘 舒张 收缩 提重物 收缩 自然下垂 舒张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上刊肌闵协调示意潮 (―)Xn 肘 (二〉伸肘 1.肱二头別匚 2. Λ*三头肌

从动物行为的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3.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群、白蚁、蜜蜂)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4.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二、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细菌和真菌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E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菌落的比较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 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 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 惯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3.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点:1.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明行为的意义。 2.动物行为的成因。 三、社会行为重点: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2.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3.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实例:宇航服与长颈鹿,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等。 第四章 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 细菌 荷兰人列文·虎克首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 法国人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提出保存牛奶的方法称为巴氏消毒法;还发现乳酸菌(细菌)和酵母菌(真菌),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形态 细菌的结构特点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有的细菌生长后期还形成抵御 不良环境的休眠体--芽孢(该结 构与生殖无关) 杆状、球状、螺旋状 有DNA,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有的有鞭毛和荚膜 异养 分裂生殖 计算公式:A ×2n 三、真菌 1.真菌类型:木耳、蘑菇、灵芝、牛肝菌、青霉、曲霉、酵母菌(单细胞)等。 复习书中第76页酵母菌的观察特点,复习书中第77页蘑菇的结构图和青霉的结构图。 大小 形态 颜色 所需生活条件 细菌菌落 小 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多为白色 水分、有机物、适宜的温 度 霉菌菌落 大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黄等 细菌、真菌培养步骤:配制培养基(牛肉汁+琼脂)→高温灭菌→接种→适宜温度下培养 接种: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刘宗元)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25.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李贺)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8-1-21.小石潭记 1.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2.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段落归纳 (一)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围的景物。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4.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8-2-22.记承天寺夜游 1.词类活用:例句:念无与乐者乐:名词用作动词,快乐,高兴。这里是游乐的意思。 2.古今异义但古义:只,仅。今义:但是,表转折。例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文章结构 第一层(开始至“相与步于中庭”),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 第二层(庭中如积水空明……盖竹相影也),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从实感而来,令人宛然若见。 第三层(何夜无月……吾两人耳),以慨叹两人闲置的处境作结。 4.此篇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二人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8―1―23. *游恒山记 1.词类活用 穹碑森立名词做状语,像森林一样。 台中像群仙名词用作动词,塑造。 2.古今异义策杖登岳古义:这里指恒山。今义:高大的山。 3.通假字还过岳殿东通“环”,转,绕。 4.第①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②段详写登顶的经过,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离都写得极为详尽。 第③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 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07、09中考) 3、哺乳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 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动物与植物的显著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2.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在淡水中,如水螅(xī)。 3.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p5水螅示意图) 4.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称为辐射对称。 5.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其中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水螅的繁衍方式:出芽生殖。 7.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呈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8.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可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珊瑚礁 9.涡虫的生活环境: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p6涡虫结构示意图) 10.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背面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眼点。 11.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2.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 13.其他寄生类扁形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猪肉绦虫)。 14.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1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p8蛔虫结构示意图)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 4.蛔虫的生殖:蛔虫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缓慢地蠕动。 6.蛔虫病的预防: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7.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蛲(náo)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9.蚯蚓的形态结构: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见蚯蚓结构示意图) 10.蚯蚓的运动: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 11.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2.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体壁能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 13.常见的其他环节动物有:沙蚕,水蛭等。 1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15.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可生产抗血栓药物。蚯蚓能疏松土壤,能提高土壤肥力,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gé)、缢蛏(yìchēng)等。 2.软体动物的结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3.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鰓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unit6 1.He has shorter hair than Sam. 他的头发比萨姆的短。 than 比……(用于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之后) 2.He’s calmer than Sam. 他比萨姆更冷静。 1)calm adj.镇静的,沉着的。2)n. 平静3)v. (使某人)镇静,安静。 【辨析】:calm still quiet 与silent calm:意为:镇静的,平静的,指不受干扰时的宁静,平静,如海洋的平静; 用于人时,指沉着,镇定,安定。When we face danger, we should keep calm. still:意为不动的,静止的,寂静的,仅仅指物理上的安静状态。 The baby kept still when she was taking photos. quiet:意为安静的静止的,指寂静的状态,没有吵闹或指人的,文静,也可指活动的信息。 Be quiet,everyone.The teacher is coming. silent:意为沉默的,无言的,主要用于人,指不发出声音或不说话,强调无声的状态。 We shouldn’t keep silent when the teather asks us some questions. 3. wild adj. 轻率的,鲁莽的。 相关词组:be wild with joy欣喜若狂/be wild to do sth.渴望做某事/be wild about sb./sth. 4. smart adj.聪明的,伶俐的在句中作表语。 【辨析】:clever/smart clever:多指聪明伶俐的,侧重于才思敏捷的也可以用于指主意,办法之妙。 smart:侧重指领悟力强的,含精明,不会被人蒙骗之意。 5.Here are photos of me and my twin sisiter Liu Ying. 这是我和我的双胞胎姐姐刘英的照片。 1)photos 以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有生命的+es/无生命的+s 例:potatoes,tomatoes,zoos,radios 2)表示“某人的照片” 用‘s和of的区别。 This Liu Ying’s photo.这是刘英的照片。(指照片是属于刘英的,但照片的人不一定是刘英本人) This is a photo of Liu Ying’s.这是刘英的一张照片。(表示的是照片是刘英所拥有的照片中的一张。 This is a photo of Liu Ying.这是一张刘英的照片。(表示的是照片上的人是刘英,而照片属于谁不知道)。3)take photos 照相,拍照。 6.As you can see,in some ways we look the same,and in some ways we look different。正如你所看见的,在一些方面我们看起来一样,而在一些方面我们看上去不同。 1)as:在这里是连词:表示“像……一样,正如……”引导状语从句。 注意:as在不同的语境中,有许多不同的含义。(阅读理解出现频率较高) ◆prep.作为;以……为职业。He finds a job as an editor. ◆adv. 像……一样;如同。I can run quickly.My sister can run as quickly. ◆conj. 和……一样;像:It isn’t so easy as you think. 这不像你想的那么容易。 当……时候:As I was coming here.I met your brother. 按照:Do as you are told. 因为,由于:As it was raining,I stayed at home. 关于as的词组: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地/ as if 好像/ such as比如/ as for 关于。至于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

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 (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3)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①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②能提高土壤肥力。③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④处理有机废物。 沙蚕是鱼、虾、蟹的饵料。 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在医学上,可生产抗血栓药物。5、软体动物(目前已知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人教版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知识点归纳 完美版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姓名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 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雨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 鲸、海豚、海豹为哺乳动物, 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 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单课

《三峡》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啸.() 溯.()漱.()嶂.()襄.()奔.()属.()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字,(朝代)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③故渔者歌曰:“,。”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 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寥.寥数语()秣.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怀民亦未寝.()水中藻荇 ..交横()()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答谢中书书.()②五色交辉 ..() ③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 ⑤夕日欲颓 ..()()⑥沉鳞.竞跃() ⑦念.无与为乐者()⑧相与 ..步于.中庭()() ⑨积水空明 ..如吾两人者耳()() ..()⑩但.少闲人 3.填空题。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字,号,有“”之称。谢中书即。 ②苏轼,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 余五位是宋代的、、,以及唐代的、。 4.翻译下列语句。 ①清流见底②五色交辉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⑥水中藻荇交横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清单

第六单元 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植物的分类 (1)分类的依据:被子植物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态结构,其中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植物分类 2.动物的分类 (1)分类依据: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________,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________。 (2)动物的分类 图4-S-1 3.微生物的分类 (1)细菌的分类:根据其形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2)真菌分类:根据真菌的细胞数目,可以将真菌分为________、________等类群。

二、从种到界 4.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目的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________ (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______,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______关系和________关系。 5.分类单位 (1)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________。 (2)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图4-S-2表示: 图4-S-2 其中________ 中的物种最少,共同特征最多,个体间差异最小;________中的物种最多,共同特征最少亲缘关系最________。 (3)想在大百科全书中找到关于狼的介绍,需沿这样的路径去找:__________界、__________门的___________亚门、___________纲、________目、__________科、__________属、__________种。 (4)桃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____属、__________科、__________目、__________纲、__________亚门、__________门。 (5)生物分类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7.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种数居世界第三位,是________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__________”。 8.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9.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______,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________。 10.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短语: gr up ever da be sure abut ae sure send…t… be able t the eaning f different inds f the eaning f in n at the beginning f rite dn have t d ith tae up hardl ever t…t… 短语用法: ant t d sth be ging t + 动词原形 pratie ding sth eep n ding sth learn t d sth finish ding sth prise t d sth help sb t d sth reeber t d sth agree t d sth lve t d sth be ging t 的用法 1) be ging t + 动词原形——表示将的打算、计划或安排。常与表示将的trr, next ear等时间状语或hen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各种句式变换都借助be 动词完成,be随主语有a, is, are 的变换,ging t 后接动词原形。 肯定句:主语+ be ging t + 动词原形+ 其他。He is ging t tae the bus there

否定句:主语+ be nt ging t + 动词原形+ 其他I’nt ging t see friends this eeend 一般疑问句:Be + 主语+ ging t + 动词原形+ 其他 肯定回答:es, 主语+ be 否定回答:N, 主语+ be nt Are u ging t see ur friends this eeend? es ,I a / N, I’nt 特殊疑问句:疑问词+ be + 主语+ ging t + 动词原形+ 其他? hat is he ging t d this eeend? hen are u ging t see ur friends? 2) 如果表示计划去某地,可直接用be ging t + 地点 e are ging t Beiing fr a hlida 3) 表示位置移动的动词,如g , e, leave 等常用进行时表示将。 The bus is ing aunt is leaving fr Beiing next ee 4) be ging t 与ill 的区别: ①对未事情的预测用“ ill + 动词原形”表达,ill 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变否定句要在ill 后面加nt, 也可用ill 后面加nt,或者缩略式n’t, 变一般疑问句将ill 提至句首。 ill planes be large in the future? es, the ill / N, the n’t ②ill 常表示说话人相信或希望要发生的事情,而be ging t 指某事肯定发生,常表示事情很快就要发生。I believe Lu ill be a great dtr ③陈述将的某个事实用ill I ill ten ears ld next ear ④表示现在巨大将要做的事情用ill I’tired I ill g t b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