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轴飞行器报告(中级篇)

四轴飞行器报告(中级篇)
四轴飞行器报告(中级篇)

四轴飞行器报告(中级篇)

姓名: 阿力木江艾合买提江高瞻

完成日期: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报告内容

1.软件架构及其思想

2.模块选用及配型

软件架构及其思想

定时器4里面的任务,是整个飞机的核心,定时器3主要是配合上位机,用于调试测量

任何一个处理器要正常运行后面的代码,首先必须得有一大段设备初始化的代码先运行,这些代码用于初始化处理器的内部时钟、中断优先级、I/O 口的输入输出方向等等,也就是为后续代码正常运行,做了一个环境配置准备。

飞行器的主控是Crotex-M3内核(STM32),其实就是ARM架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rotex-M3还是ARM架构。于是,对ARM的初始化,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系统时钟初始化,中断向量表初始化,中断优先级初始化,I/O方向初始化,如下:

STM32内部模拟E E P ROM初始化→LE D初始化→延时函数初始化→蓝牙电源使能初始化→电机P WM输出初始化→电池电压AD初始化→IIC总线初始化→传感器初始化→P ID参数初始化→无线收发模块初始化为接受模式→开蓝牙→开定时器3→开定时器4。

.接下来,程序运行到while(1),程序会一直停在这里,等待数据中断的到来。

在初始化代码段,我们说到初始化了两个定时器,一个定时器3,一个定时器4,这两个定时器都可以打断死循环

w hile(1)。定时器3用于广播机身姿态信息,定时器4用于更新遥控数据+机身姿态融合+P ID计算输出+P WM输出。可以看到,定时器4里面任务的优先级明显要比定时器3实时性要求更高,所以。中断优先级的顺序是:定时器4 > 串口中断 > 定时器3。姿态更新频率为1000Hz,广播信息更新频率为1Hz。

可以看到定时器4的中断服务函数TIM4_IRQHandler()中,有个一Controler()。

而Controler()内部,DMP姿态输出→接收遥控器数据→接收串口数据→P ID计算+P WM输出,这些任务构成了Controler()函数。

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会向上位机发送姿态数据。于是,我们用了一个定时器来处理串口发送数据的问题。

ISP下载是通过UART1来实现的,有线串口打印用的UART1,2.1蓝牙透传也是接的UART1。所以,为了避免蓝牙透传和有线串口之间的数据冲突,将蓝牙的供电设计成了软件使能方式启动蓝牙电源。这样一来,就可以程控切换数据通道,保证数据正常。

从定时器3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可以看到,每进一次中断,向串口打印一次logo以及相关的姿态信息数据。用串口助手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姿态信息反馈。

由于姿态数据对实时性要求是最高的,所以,处理姿态的代码应该是优先执行的,所以,定时器4的优先级要高于串口打印的优先级,即定时器4 > 串口中断 > 定时器3。

模块选用及配型

核心模块:主控MCU模块,2.4G[NRF无线模块,蓝牙透传模块],姿态解算传递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

硬件原理讲解

原件选型

?主控:STM32f103T8U6

?姿态传感器:MP U6050(3加速度+3角速度)

?电子罗盘:HMC5883L

?无线通信协议:NRF24L01+ 与蓝牙2.1/蓝牙4.0透传共存

?有线通信协议:CP2102(USB转串口)

?电机驱动:SI2302场效应管

?外部接口:标准mircoUSB接口

?电机:Coreless高速电机3W转/分钟

?桨叶:46mm黑色正反桨

?电池:350mAh 25c航模动力电池

原理图简介

最小系统

单片机在任何一个系统里面,无论他扮演什么角色。它要正常工作,都必须要有一个最小系统。

STM32的最小系统一般包括:复位电路,外部时钟电路,启动模式选择电路,电源退偶电路等

外部时钟

,外部时钟我们采用的是8M无源晶振。单片机内部做倍频,系统时钟最高可达到72M

启动模式

STM32的启动模式分为三种,可以下面的表格给出:

由于为了方便调试和二次开发,所以飞行器采用了SWD在线程序调试接口和ISP程序下载两种方式。SWD调试接口可以使用编译调试器在线对程序进行仿真、调试、下载,这对开发人员来说是很方便的,缺点就是需要P C端有一个这样的软件来支撑。串口ISP下载方式,只需要STM32的UART1的两个数据线,就能将编译生成的*.HE X文件烧写进单片机,需要仿真程序就通过SWD用UC/Probe或者MDK连带调试.。

电源退偶

不仅是主控最小系统需要对电源退偶,所有的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共存的系统,都需要对电源退偶。电源退偶,说直接一点就是将电源上的噪声电压引入到地平面,让电源电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这样系统才可能稳定工作。怎么做呢?用一个大电容并联一个小电容。

电容对频率越高的信号,呈现低阻特性,对直流呈现高阻特性。那么电源上的噪声对地平面而言,就是一个交流信号,交流信号就能通过电容到达地平面,而电源是一个直流,电容对他呈现出无限大的阻力,无法通过。这样,我们用示波器就可以看到,加了退偶电容的电源会比没加退偶电容的电源,波形要稳定得多。

系统电源

飞行器采用了一节动力电池,电池电压是3.7V,而系统所有芯片都要求是3.3v供电。3.7V到3.3V只有0.4v的压差,打算采用低压差的LDO稳压芯片输出,但是四个空心杯电机转起来以后,瞬间电流能达到3A,此时电池电压会被拉低到一个LDO无法正常工作的值,于是我们后来在中间采用一个过渡的电路:一个DC-DC的升压电路,首先将电池电源升到5V左右,再接入LDO芯片(MIC5205-3.3)如图

锂电池充电管理

锂电池充电这一块,采用的是 LTC4054,外部电路简单,一个电阻R7作为充电限流电阻,充电电流最大可达600mA,充电电流计算公式:IBAT =(VPROG /RPROG)*1000。

R6作为充电指示灯的限流电阻,选择几百欧姆就行了。当充电进行中,引脚STR常低,充电结束时,STR拉高。对应的状态就是:充电时,CHG灯常亮,充电完成,CHG 灯灭。

姿态传感器

大多数飞行器采用的是最常用的MP U6050陀螺仪加速度计一体芯片,对小四轴来说,它的精度和性能绰绰有余了,MP U6050在这个价位里面几乎是占有绝对的性价比优势。首先,它将陀螺仪和加速计整合在一个片上,通过IIC 总线给出六个维度的ADC值;其次,芯片本身提供一个“从”IIC接口,供用户接第三方的IIC器件,一般选择是接一个电子罗盘,如HMC5883L,构成一个9轴的输出的姿态模组,现在MP U9150已经把电子罗盘功能也整合在片上了,最后,这颗芯片内部集成了一个DMP(Digital Motion P rocessor)处理器,直接硬件解算四元数,从某种程度上说解放了20%的主控资源(我们的下一期姿态原件打算选用该元件)。

采用HMC5883L作为机身的电子罗盘。电子罗盘接到MP U6050的从IIC总线(auxda,auxdl)上,在初始化MP U6050时,设置成主IIC总线与从IIC总线直通,STM32可以直接通过主IIC总线访问从IIC总线,从而读取HMC5883L的数据。

数据更新模式采用硬件中断模式,即MP U6050和HMC5883L都有一个硬件中断引脚MP_INT和HM_INT,这样,能保证数据到来时间的准确,让CP U资源最大化利用。

电机驱动

飞行器使用的是有刷空心杯电机,所以电机的控制属于有刷直流电机控制。相对于无刷电调来说要简单很多,所以电调我们就默认指无刷电机的电调,而这里只用电机驱动来代替。有刷空心杯高速电机,转速在3W转/分钟左右。要驱动有刷电机,很简单,只需要选用的场效应管(即MOSFE T)SI2302,将信号的驱动能力增大,就能驱动有刷电机了。

最开始用的三极管作为电机驱动,采用很经典的共射电路“三极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应该就行了吧?”画了用三极管驱动的P CB板,发现电机越转越慢,根本没劲。“也许是因为三极管扛不了大电流,好吧那我换个中功率管吧,集电极最大6A电流行了吧?”可以想象结果是不行的。

首先了解下为什么三极管作为简单的电机驱动是不可取的方案:

三极管作为一个古老的半导体先驱,它是以一个放大器件的姿态而出现的,它在线性区域特性集中,饱和与截止都是两种极端的工作状态,而作为电机驱动的话,我们只能选择它的这两种极端工作模式。

用三极管作为大电流负载的驱动管时,不得不考虑的是他自身的管压降对负载的影响,这是很严重的。自身耗散越来越大,电机和管子是串联关系,电池电压只有3.7V,电机就只能越转越慢了

在晶体管家族里面还有一种跟三极管特性互补的,所有特性都集中在开关状态的晶体管,场效应管,即MOSFE T。通常的场效应管完全导通时,源漏极电阻都是mΩ级别的,即它自身的耗散非常小。用它做为驱动管再合适不过了。最终选择了一个SOT23封装的,导通电压Vgs<4v的场管(SI2302),结果表现出了很好的驱动性能。

每个场效应管接一个大电阻下拉,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单片机没接手电机的控制权时,电机由于P WM信号不稳定开始猛转。接一个下拉电阻,保证了场管输入信号要么是高,要么是低,没有不确定的第三种状态。那么电机也只有两种状态,要么转,要么不转。主控输出的是P WM波形,用于控制场效应管的关闭和导通,从而控制电机的转动速度。

2.4G 通信

飞行器在选择通信芯片上,也是选择了通用的芯片,NRF24L01。因为市面上有很多针对这个芯片延伸出来的各种通信模块,技术很成熟,也很稳定,性价比很高。

在天线方面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体积很小的2.4G陶瓷天线,这种天线比P CB天线占地面积小,对这个寸土寸金的小飞机而言,简直太棒了。

`

前面已经说了启动模式的切换会在下载程序时用到。

我们需要用到启动方式的切换来实现。

我们可以看到P NP型三极管Q5的基极是和复位按键连接的,P NP型三极管是基极低电平导通。Q5的发射极是和电源连接,集电极是和BOOT0连接。显然,BOOT0的电位高低,是跟复位按键是否按下直接相关的,同时我们有上面的铺垫也知道,BOOT0=1,BOOT1=1时,STM32从内部闪存开始启动,用于程序调试用。复位按键按下之前,BOOT0=0(内部下拉),复位按键按下以后,BOOT0=1,复位后,间隔四个时钟周期后采样BOOT0的电平,如果是高电平,那么进入调试模式,开始接收串口发送的程序代码,存放在内部的Flash中,下载完毕以后,软件复位,此时复位按键肯定已经弹起了,四个时钟周期以后采样BOOT0,此时是低电平,进入正常模式,这样就完成了一次ISP下载。

这样一来,机身和外部的有线接口就只有一根安卓手机的标配数据线micro USB线。它既是充电线,也是调参、烧写固件的数据线。

有了USB-Serial的转换,那么我们的飞机和P C上位机的通信就有了必要的硬件基础。

蓝牙透传模块

为了让飞行器能跟上智能机泛滥的步伐,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它的适应性和降低成本的考虑,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蓝牙透传模块,硬件焊盘上兼容蓝牙2.1和蓝牙4.0 BLE技术。就是说,同样一个飞行器的裸P CB板,可以选择焊接蓝牙2.1和蓝牙BLE的模块。

蓝牙协议是很复杂的,要想去接触并试图一步一步的写出来,在有限的时间下,几乎不太可能自己写完。而将蓝牙透明传输成串口,这就很好的将飞行器与安卓设备对接了,可以直接在安卓设备上面开发遥控app或者上位机。

因为P CB划板技术还不是很成熟,P CB要求四层板布线,而且因为涉及蓝牙,NRF等高频信号线,难度比较大,在初期我选采用开源,技术比较成熟的代理团队的成型硬件资源,用于检测软件的可行性分析和调整,同时用于参考和借鉴这些团队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我们的第一期P CB板还在学习和规划中,已经入布线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大神参与和帮助.

在此期间由衷的感谢信软学院嵌入式工作室提供便利的测试环境和众多的技术支持.以下为我们第一期未布局(受限于布线的要求)和布线的的原理图及P CB

四轴飞行器运动分析

四轴飞行器运动分析 一、飞行原理 四轴飞行器的结构形如图所示,其中同一对角线上的电机转向应该相同,不同对角线上的电机转向应该相反。这样,当飞行器平衡飞行时,陀螺效应和空气动力扭矩效应均被抵消。 与传统的直升机相比,四旋翼飞行器有下列优势:各个旋翼对机身所施加的反扭矩与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当电机1和电机3逆时针旋转的同时,电机2和电机4顺时针旋转,可以平衡旋翼对机身的反扭矩。四旋翼飞行器在空间共有6个自由度(分别沿3个坐标轴作平移和旋转动作),这6个自由度的控制都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其基本运动状态可分为: (1)垂直运动; (2)俯仰运动; (3)滚转运动; (4)偏航运动; (5)前后运动; (6)侧向运动;

下面将逐个说明飞行器的各种飞行姿态: 垂直运动——在图中,因有两对电机转向相反,可以平衡其对机身的反扭矩,当同时增加四个电机的输出功率,旋翼转速增加使得总的拉力增大,当总拉力足以克服整机的重量时,四旋翼飞行器便离地垂直上升;反之,同时减小四个电机的输出功率,四旋翼飞行器则垂直下降,直至平衡落地,实现了沿z轴的垂直运动。当外界扰动量为零时,在旋翼产生的升力等于飞行器的自重时,飞行器便保持悬停状态。保证四个旋翼转速同步增加或减小是垂直运动的关键。 俯仰运动——在图(b)中,电机1的转速上升,电机3的转速下降,电机2、电机4的转速保持不变。为了不因为旋翼转速的改变引起四旋翼飞行器整体扭矩及总拉力改变,旋翼1与旋翼3转速该变量的大小应相等。由于旋翼1的升力上升,旋翼3的升力下降,产生的不平衡力矩使机身绕y轴旋转(方向如图所示),同理,当电机1的转速下降,电机3的转速上升,机身便绕y轴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实现飞行器的俯仰运动。

轴飞行器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四轴飞行器 夏纯 吉林建筑大学 2015年6月

毕业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四轴飞行器 学生:夏纯 指导教师:许亮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所在单位: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答辩日期: 2015 年6月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 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4)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5) 总体设计原理 (5) 总体设计方案 (5)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5) 各部分功能作用 (6)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7) 第3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8) 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简介 (8) 总体电路设计 (8) 遥控器总体电路设计 (8) 飞行器总体电路设计 (10) 各部分电路设计 (10) 电源电路设计 (10) 主控单元电路设计 (12)

无线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13) 惯性测量单元电路设计 (16)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18) 串口调试电路设计 (19) PCB设计 (21) PCB设计技巧规则 (21) PCB设计步骤 (22)

PCB外形设计 (23) 实物介绍 (25) 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27) Keil 简介 (27) Keil MDK概述 (27) Keil MDK功能特点 (27) 软件设计框图 (28) 软件调试仿真 (29) 飞控软件设计 (30) MPU6050数据读取 (30) 姿态计算IMU (32) PID电机控制 (32) 结论 (36)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9) 附录1 遥控器主程序源代码 (40) 附录2 飞行器主程序源代码 (45) 附录3 遥控器原理图 (50) 附录4 飞行器原理图 (51)

四轴飞行器飞行原理

四轴飞行器飞行原理 四旋翼飞行器结构 形式如图所示,电机1和电机3逆时针旋转的同时,电机2和电机4顺时针旋转,因此当飞行器平衡飞行时,陀螺效应和空气动力扭矩效应均被抵消。 与传统的直升机相比,四旋翼飞行器有下列优势:各个旋翼对机身所施加的反扭矩与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当电机1和电机3逆时针旋转的同时,电机2和电机4顺时针旋转,可以平衡旋翼对机身的反扭矩。四旋翼飞行器在空间共有6个自由度(分别沿3个坐标轴作平移和旋转动作),这6个自由度的控制都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电机的转速来实现。 其基本运动状态分别是: (1)垂直运动; (2)俯仰运动; (3)滚转运动; (4)偏航运动; (5)前后运动; (6)侧向运动; 在控制飞行器飞行时,有如下技术难点: 首先,在飞行过程中它不仅受到各种物理效应的作用,还很容易受到气流等外部环境的干扰,很难获得其准确的性能参数。

其次,微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是一个具有六个自由度,而只有四个控制输入的欠驱动系统。它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和干扰敏感的特性,使得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变得非常困难。 再次,利用陀螺进行物体姿态检测需要进行累计误差的消除,怎样建立误差模型和通过组合导航修正累积误差是一个工程难题。这三个问题解决成功与否,是实现微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自主飞行控制的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下面将逐个说明飞行器的各种飞行姿态: 垂直运动——在图中,因有两对电机转向相反,可以平衡其对机身的反扭矩,当同时增加四个电机的输出功率,旋翼转速增加使得总的拉力增大,当总拉力足以克服整机的重量时,四旋翼飞行器便离地垂直上升;反之,同时减小四个电机的输出功率,四旋翼飞行器则垂直下降,直至平衡落地,实现了沿z轴的垂直运动。当外界扰动量为零时,在旋翼产生的升力等于飞行器的自重时,飞行器便保持悬停状态。保证四个旋翼转速同步增加或减小是垂直运动的关键。 俯仰运动——在图(b)中,电机1的转速上升,电机3的转速下降,电机2、电机4的转速保持不变。为了不因为旋翼转速的改变引起四旋翼飞行器整体扭矩及总拉力改变,旋翼1与旋翼3转速该变量的大小应相等。由于旋翼1的升力上升,旋翼3的升力下降,产生的不平衡力矩使机身绕y轴旋转(方向如图所示),同理,当电机1的转速下降,电机3的转速上升,机身便绕y轴向另一个方向旋

轴飞行器作品说明书

四轴飞行器 作品说明书 摘要 四轴飞行器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相比其他类型的飞行器,四轴飞行器硬件结构简单紧凑,而软件复杂。本文介绍四轴飞行器的一个实现方案,软件算法,包括加速度计校正、姿态计算和姿态控制三部分。校正加速度计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姿态采用姿态插值法、需要对比这三种方法然后选出一种来应用。控制姿态采用欧拉角控制或四元数控制。 关键词:四轴飞行器;姿态;控制

目录 1.引言 (1) 2.飞行器的构成? (1) .硬件构成..............................................1? 机械构成 (1) 电气构成 (3) .软件构成 (3) 上位机 (3) 下位机........... . (4) 3.飞行原理........... ................................ (4) . 坐标系统 (4) .姿态的表示 (5) .动力学原理 (5) 4.姿态测量........... ................................ (6) .传感器校正 (6) 加速度计和电子罗盘 (6) 5.姿态控制 (6) .欧拉角控制 (6) .四元数控制 (7) 6.姿态计算 (7) 7.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四轴飞行器最开始是由军方研发的一种新式飞行器。随着MEMS?传感器、单片机、电机和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四轴飞行器成为航模界的新锐力量。到今天,四轴飞行器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如军事打击、公安追捕、灾害搜救、农林业调查、输电线巡查、广告宣传航拍、航模玩具等。 目前应用广泛的飞行器有:固定翼飞行器和单轴的直升机。与固定翼飞行器相比,四轴飞行器机动性好,动作灵活,可以垂直起飞降落和悬停,缺点是续航时间短得多、飞行速度不快;而与单轴直升机比,四轴飞行器的机械简单,无需尾桨抵消反力矩,成本低?。 本文就小型电动四轴飞行器,介绍四轴飞行器的一种实现方案,讲解四轴飞行器的原理和用到的算法,并对几种姿态算法进行比较。 2.飞行器的构成 四轴飞行器的实现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比起其他类型的飞行器,四轴飞行器的硬件比较简单,而把系统的复杂性转移到软件上,所以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软件的实现。? .硬件构成? 飞行器由机架、电机、螺旋桨和控制电路构成。 机械构成? 机架呈十字状,是固定其他部件的平台,本项目采用的是碳纤维材料的机架。电机采用无刷直流电机,固定在机架的四个端点上,而螺旋桨固定在电机转子上,迎风面垂直向下。螺旋桨按旋转方向分正桨和反桨,从迎风面看逆时针转的为正桨,四个桨的中心连成的正方形,正桨反桨交错安装。 CA D设计机架如图: 整体如图2-1: 电气构成 电气部分包括:控制电路板、电子调速器、电池,和一些外接的通讯、传感器模块。控制电路板是电气部分的核心,上面包含MCU、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罗盘、气压计等芯片,负责计算姿态、处理通信命令和输出控制信号到电子调速器。电子调速器简称电调,用于控制无刷直流电机。 电气连接如图2-2所示。 .软件构成

四旋翼飞行器论文(原理图 程序)..

四旋翼自主飞行器(B题) 摘要 系统以R5F100LE作为四旋翼自主飞行器控制的核心,由电源模块、电机调速控制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飞行器控制模块等构成。飞行控制模块包括角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红外障碍传感器、超声波测距模块、TLS1401-LF模块,瑞萨MCU综合飞行器模块和传感器检测模块的信息,通过控制4个直流无刷电机转速来实现飞行器的欠驱动系统飞行。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将小型四旋翼飞行器实时控制算法分为两个PID控制回路,即位置控制回路和姿态控制回路。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可通过各个模块的配合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具有平均速度快、定位误差小、运行较为稳定等特点。

目录 1 系统方案论证与控制方案的选择............................................................................................. - 2 - 1.1 地面黑线检测传感器............................................................................................................. - 2 - 1.2 电机的选择与论证................................................................................................................. - 2 - 1.3 电机驱动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 3 - 2 四旋翼自主飞行器控制算法设计............................................................................................. - 3 - 2.1 四旋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 - 3 - 2.2 PID控制算法结构分析.......................................................................................................... - 3 - 3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 5 - 3.1飞行控制电路设计.................................................................................................................. - 5 - 3.2 电源模块................................................................................................................................. - 6 - 3.3 电机驱动模块......................................................................................................................... - 6 - 3.4 传感器检测模块..................................................................................................................... - 7 - 4 系统的程序设计......................................................................................................................... - 8 - 5 测试与结果分析......................................................................................................................... - 9 - 5.1 测试设备................................................................................................................................. - 9 - 5.2 测试结果................................................................................................................................. - 9 - 6 总结........................................................................................................................................... - 10 - 附录A 部分程序清单.................................................................................................................. - 11 -

四轴飞行控制原理

四轴(1)-飞行原理 总算能抽出时间写下四轴文章,算算接触四轴也两年多了,从当初的模仿到现在的自主创作经历了不少收获了也不少。朋友们也经常问我四轴怎么入门,今天就简单写下四轴入门的基本知识。尽量避开专业术语和数学公式。 1、首先先了解下四轴的飞行原理。 四轴的一般结构都是十字架型,当然也有其他奇葩结构,比如工字型。两种的力学模型稍微有些不一样,建议先从常规结构入手(其实是其他结构我不懂)。 常规十字型结构其他结构 常规结构的力学模型如图。 力学模型 对四轴进行受力分析,其受重力、螺旋桨的升力,螺旋桨旋转给机体的反扭矩力。反扭矩影响主要是使机体自旋,可以想象一下直升机没有尾桨的情况。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力很复杂,

这里将其简化成只受一个升力和反扭矩力。其它力暂时先不管,对于目前建模精度还不需要分析其他力,顶多在需要时将其他力设为干扰就可以了。如需对螺旋桨受力进行详细研究可以看些空气动力学的书,推荐两本, 空气螺旋桨理论及其应用(刘沛清,北航出版社) 空气动力学基础上下册(徐华舫,国防科技大学) 网易公开课:这个比麻省理工的那个飞行器构造更对口一些。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公开课:空气动力学概论 以上这些我是没看下去,太难太多了,如想刨根问底可以看看。 解释下反扭矩的产生: 电机带动螺旋桨旋转,比如使螺旋桨顺时针旋转,那么电机就要给螺旋桨一个顺时针方向的扭矩(数学上扭矩的方向不是这样定义的,可以根据右手定则来确定方向)。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螺旋桨必然会给电机一个反扭矩。 在转速恒定,真空,无能量损耗时,螺旋桨不需要外力也能保持恒定转速,这样也就不存在扭矩了,当然没有空气也飞不起来了。反扭矩的大小主要与介质密度有关,同样转速在水中的反扭矩肯定比空气中大。 因为存在反扭矩,所以四轴设计成正反桨模式,两个正桨顺时针旋转,两个反桨逆时针旋转,对角桨类型一样,产生的反扭矩刚好相互抵消。并且还能保持升力向上。六轴、八轴…类似。 我们控制四轴就是通过控制4个升力和4个反扭矩来控制四轴姿态。 如力学模型图,如需向X轴正方向前进,只需增加桨3的转速,减少桨1的转速,1、3桨的反扭矩方向是一样的,一个加一个减总体上来说反扭矩没变。此时飞机已经有向X轴方向的分力,即可前行。 如需向X轴偏Y轴45°飞行,那么增加桨2、3的转速,减少桨1、4的转速,即可实现。 如果将X正作为正前方,那么就是”十”模式,如果将X轴偏Y45°作为正前方向,那就是”×”模式。理论上这两种都可以飞行,”十”模式稍微比”×”模式好计算,但是”十”模式不如”×”模式灵敏。 四轴如需向任意方向飞行只需改变电机的转速,至于电机转速改变的量是多少,增量之比是多少就需要算法了。对于遥控航模,不需要知道具体到度级别的方向精度,飞行时手动实时调节方向即可。 四轴除了能前后左右上下飞行,还能自旋,自旋靠的就是反扭矩,如需顺时针旋转,只需增加桨1、3转速,减少2、4转速,注意不能只增加桨1、3而不减少2、4,这样会造成总体升力增加,飞机会向上飞的。 理想情况下,四轴结构完全对称,电机转速一样,飞机就可以直上直下飞行。但事实和理想还是有差距的,不存在完全对称的结构,也没有完全一样的电机螺旋桨。所以需要飞控模块进行实时转速调节,这样才能飞起来,不像直升机,螺旋桨加速就能飞。 2、分析完飞行原理,接下来分析四轴飞行器系统的主要部件。

四轴飞行器制作过程

DIY四轴飞行器制作过程,超清晰多图!!!本人是航模菜鸟,大概是去年11月份,迷上了四轴飞行器,经常上MK的网站看飞行录相,四轴飞行起来稳定性真好,简直是酷毙了。最终没能抵制住诱惑,冲动之下决定自已也做个来玩玩。从网上收集资料,一切从0起步。经历了几个月的走走停停,现在已陆续完成了无刷电调、四轴机架、遥控器多通道改造、IMU 模块、飞控板设计制作。现小有成果,公布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以资进步由于水平所限,本人只熟悉和使用51架构的MCU,系统的所有模块都是架构在C8051F 的基础上。但四轴所涉及的原理、控制理论都是一样的原理,希望各位同好网友不吝赐教,多多指导,谢谢!!! 1.从旧货摊买的两个硬盘.JPG (94.34 KB) 2009-7-13 00:06

2.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改造一个拆手机用的起子,搞定了.JPG (91.37 KB) 2009-7-13 00:06 先贴两个图试试能否成功,下面接着来。机架打算用现有的电直尾管和管座配上硬盘片构成,电机用新西达2212 KV930,两正两反的桨用口碑不错的德国EPP1045 。

3.固定电直尾管的座子,好贵呀.JPG (103.48 KB) 2009-7-13 00:10

4.固定电直尾管的座子,好贵呀.JPG (103.48 KB) 2009-7-13 00:10

5.和到手的电机、尾管合张照.JPG (9 6.75 KB) 2009-7-13 00:10

6.外加工的4个电机安装座.JPG (73.54 KB) 2009-7-13 00:10

四轴飞行器:让PCB板飞!

我们在制作一个非常袖珍的四轴飞行器,就用PCB作为承力结构。第一个版本被命名为疯狂直升机。 它的主要特点有: ?STM32 Cortex-M3 CPU ?3轴加速度计 ?1轴/2轴陀螺仪 ?Nordic 2.4GHz 射频通信芯片 ?电动机,螺旋桨和银辉(Silverlit)X翼模型飞机的电池 这架直升机可以从电脑上通过USB无线适配器遥控。我们制作了三架样品(每个成员各一架),并完成了大多数的固件程序。 为了达到稳定飞行的目的,还需要解决一些控制上的问题,以及完成电脑上的控制程序模块。更多的信息和实际飞行视频会在稍后公布:) 这架直升机是通过PC机上运行的Python程序控制的,我们实际上用一个游戏机的蓝牙手柄来操纵它。 疯狂直升机四轴飞行器详述 像承诺过的那样,我们要在这里公布疯狂直升机(也是我们第一架四轴飞行器)的更多信息。该系统的主要架构如下:

疯狂直升机的高层次系统图。 直升机本身是围绕CPU组织起来的。CPU的任务是读取物理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测量结果,给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让直升机保持稳定。通过一个控制反馈回路,CPU每秒能够对电机发送250次调节转速的指令。无线通信的带宽需求很低,仅仅需要发送操作命令和接受遥测数据。CPU上运行的程序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更新。 控制和遥测程序在电脑上运行,控制程序从手柄读取输入,然后向直升机发送命令。我们也有调节直升机上控制参数的程序模块,并且会记录下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方便调整控制回路。 所有这些开发工作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上完成。事实上有三个人同时在这个项目上工作,两个人在Linux上工作,剩下一个人主要使用Windows。利用自由/开源软件(FLOSS,Free/Libr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许可对提高工作效率非常有帮助。我们主要使用GCC 编译器编译直升机程序,GNU(GNU's Not Unix,一个包含了递归的缩写!GNU Linux工程是为与可复制﹑修改﹑和重新分配的源代码一起的类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建立的。)建立我们的工程,Mercurial(一个轻量级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管理我们的源代码,与直升机之间的通讯采用python/pyusb(一个python上的USB通讯软件库)。所有这些软件都能在linux和windows系统间来回无缝切换,使这个项目的管理变得容易许多。 电动机之间的距离(X轴和Y轴方向)大约有8cm,整个飞行器的重量只有20g。 电路板顶面的细节

四轴飞行器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四轴飞行器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密级: NANCHANG UNIVERSITY 学士学位论文THESIS OF BACHELOR (2011—2015年) 题目四轴飞行器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系自动化系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11班学生姓名:吕晴学号:5801211011 指导教师:张宇职称:讲师起讫日期:2015-3-5 ~ 2015-6-2

南昌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摘要 四轴飞行器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学号: 58012110011 学生姓名:吕晴指导老师:张宇 摘要 本课题是针对四轴飞行器在已经获得传感器测得的精确数据的情况下,设计合理的电路和算法,实现四轴飞行器稳定飞行和各种姿态变换。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对四轴飞行器的电机控制模块进行软硬件设计。 四轴飞行器是智能机器人的一种,它是由四个旋翼旋转产生升力,通过协调各旋翼的转速来实现飞行器的姿态控制。与传统的无人机相比,四轴飞行器具有很强的机动灵活性和载荷能力,特别适合在理想稳态或者准稳态的飞行条件下进行全方位垂直起降,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 本论文对四轴飞行器的电机控制模块进行了调研,并设计出了相关的硬件电路板以及软件控制算法。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建立四轴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四轴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分为力学建模和运动学建模两个部分,总体思想是将四轴飞行器看作一个刚体,选定当前的姿态角和目标姿态为输入量,在理想的条件下,推导出控制四轴飞行器所需的四个电机的控制量作为输出量的方程,即建立四轴飞行器受力与姿态之间的关系。 其次对四轴飞行器电机控制模块进行合理的硬件设计,硬件部分分为了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检测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五个模块。其中选择了STM32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模块的微处理器,选择了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作为动力源,无刷电调对其进行调速。 再次设计合理的控制算法,本课题采用了经典PID算法,临界比例度法对PID参数进行了初步整定,再在试验中对参数进行微调。 最后针对四轴飞行器电机控制模块设计了合理的软件流程。 关键词:四轴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电机;PID控制算法

四轴飞行器结题报告

学校名称: 队长姓名: 队员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2013年9月6日

摘要 本次比赛我们需要很好地控制飞行器,让它自主完成比赛应该完成的任务。 本文的工作主要针对微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展开。首先制作微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实验平台,其次设计姿态检测算法,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姿态控制器和位置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对本文设计的姿态控制器进行验证。设计机型设计全部由小组成员设计并制作,部分元件从网上购得,运用RL78/G13作为主控芯片,自行设计算法对飞行器进行,升降,俯仰,横滚,偏航等姿态控制。并可以自行起飞实现无人控制的自主四轴飞行器。 关键字: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姿态控制、位置控制

目录 第1章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方案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理论分析与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测试结果与误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结论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任务: 基本要求 (1)四旋翼自主飞行器(下简称飞行器摆放在图1所示的A区,一键式

四旋翼无人机毕业设计

渤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四旋翼无人机设计与制作 The Manufacture and Design of Quad 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学院(系):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入学年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器因为它的结构简单,而且控制起来也很方便,因此它成为了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热门产业。在这里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四旋翼飞行器的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硬件的介绍和选型,姿态参考算法的推导和实现,系统软件的具体实现。该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以STM32f103zet 单片机为核心,根据各个传感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校正方法对各个传感器数据进行校正以及低通数字滤波处理,之后设计了互补滤波器对姿态进行最优估计,实现精确的姿态测量。最后结合GPS控制与姿态控制叠加进行PID控制四旋翼飞行器的四个电机,来达到实现各种飞行动作的目的。在制作四旋翼飞行器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试并且与现有优秀算法做对比验证,最终设计出能够稳定飞行的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器。 关键词:姿态传感器;四元数姿态解算;STM32微型处理器;数据融合;PID

The Manufacture and Design of Quad 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bstract Quad-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ircraft have a simple structure, and it is very easy to control, so it has becom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Here article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design and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four-rotor aircraft, including Quad-rotor UAV aircraft flight principle, hardware introduction and selection, implem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derivation attitude reference algorithm, the system software . The Quad-rotor aircraft control system STM32f103zet microcontroller cor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ased on the accelerometer sensor, a gyro sensor and electronic compass sensors using different correction methods for correcting various sensor data and low-pass digital filter processing, after design complementary filter to estimate the optimal posture, precise attitude measurement. Finally, GPS control and attitude control PID control is superimposed four-rotor aircraft four motors to achieve a variety of flight maneuver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Four-rotor aircraf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 lot of debugging and do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excellent algorithm validation, the final design to stabilize the Quad-rotor UAV flying aircraft. Key Words:MEMS Sensor; Quaternion; STM32 Processor; Data Fusion; PID

四轴飞行器原理、设计与控制

四轴飞行器原理、设计与控制 四轴飞行器设计与用途 学院:广东白云技师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与电气技术(技师本科) 制作学生:邹剑平 指导老师:廖高灵 四轴飞行器简介 配置: 单片机AVRATMEGA168PA 三轴数字陀螺仪MPU—3050电机(无刷)XXD22121000KV电子调速器(无刷)好盈天行者40A螺旋桨1045 电池格氏2200mAh11.1V25C机架DIY 机架材料玻璃纤维铝合金 四轴飞行器飞行原理 重心的距离相等,当对角两个轴产生的升力相同时能够保证力矩的平衡,四轴不会向任何一个四轴飞行器有四个电机呈十字形排列,驱动四片桨旋转产生推力;四个电机轴距几何中方 向倾转;而四个电机一对正转,一对反转的方式使得绕竖直轴方向旋转的反扭矩平衡,保证了四轴航向的稳定. 此飞行控制板规定四轴电机的排布方式如图所示:前(1号),后(4号),右(3号),左(2号). 1,4号电机顺时针方向旋转,2,3号电机逆时针方向旋转.四个电机的转速做相应的变化即可实现四轴横向、纵向、竖直方向和偏航方向上的运动:

当四轴需要向前方运动时,2,3号电机保持转速不变,1号电机转速下降,4号电机转速上升,此时4号电机产生的升力大于1号电机的升力,四轴就会沿几何中心向前倾转,桨叶升力沿纵向的分力驱动四轴向前运动. 当四轴要转向左转向时,1,4号电机转速上升,2,3号电机转速下降,使向左的反扭距大于向右的反扭矩,四轴在反扭距的作用下向左旋转. 四个桨产生的推力,超过或者低于四轴本身重力的时候能够实现竖直方向上升与下降的运动,当桨的升力与四轴本身的重力相等的时候即实现悬停. 其他方式的运动原理与以上过程类似.四轴飞行原理虽然简单,但实现起来还需很多工作要做. 四轴飞行器控制流程图 四轴飞行器的优点 四轴飞行器与其他飞机比较相对稳定性高;四轴飞行器与其他飞机比较相对抗风能力强;载重量大(本机最大安全载重1100g);姿态灵活,反应速度快;可超低空飞行; 四轴飞行器主要用途 可做无人侦察机,空中航拍(FPV),可作为新型微型机器人。娱乐飞行表演 四轴飞行器的特点及魅力除了深受DIY爱好者的青睐之外,还有几点供大家品味: 1、是它的相对简单地机械构造。正因为简单,安全指数大大提高。 无论是作为航空模型还是作为遥控平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2、是它的相对稳定性。飞行姿态平滑稳定,机械振动被仅可能地减小是四轴的又一魅力,装载图像设备再好不过了。 3、是它的相对成本低廉,花尽可能少的钱获取最大的性价比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为工业开发其商业用途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四轴飞行器制作

用户名 UID Email 请登录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注册 窗体顶端 找回密码 密码注册 窗体底端 快捷导航 首页迟些门户开放时,指向门户首页 全部贴汇总 技术贴汇总所有技术性的帖子汇总,方便阅读 非技术汇总所有非技术性的帖子汇总,方便阅读 帮助Help 无图快速版 阿莫电子邮购本论坛由阿莫电子邮购独家赞助 窗体顶端 搜索热搜: 雕刻机阿莫淘金春风电源 窗体底端 本版 用户 amoBBS 阿莫电子论坛?论坛首页? 机械电子? 四轴飞行? 多旋翼直升机(四轴飞行器)之开源整合平台[电路模组原理... / 4 页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15733|回复: 126 多旋翼直升机(四轴飞行器)之开源整合平台[电路模组原理图] [复制链接] 电梯直达

1楼 发表于2011-1-20 12:12:02|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一、相关技术文件: 1. 程式控制基底ATmega 8 ATmega8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1065Q176XE.PDF(文件大小:2.45M) (原文件名: ATmega8_cn.PDF) 2. 无线模组 CC2500 (2.4G Hz 无线IC)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1064KBBYJG.pdf(文件大小:1.26M) (原文件名: cc2500_cn.pdf) RDA T212 (PA+LNA)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1063XH619C.pdf(文件大小:229K) (原文件名: RDA_T212.pdf) RDA ES02 (SP2T Switch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1062ACP4OA.pdf(文件大小:29K) (原文件名: RDA_ES02.pdf) 3. 无刷马达电子调速模组 FDS7764A (N-Channel)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2408FW8MGC.pdf(文件大小:273K) (原文件名:FDS7764A.pdf) TPC810 (P-Channel)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2409Y3Y2UA.pdf(文件大小:293K) (原文件名:TPC8103.pdf) 4. 液晶萤幕显示模组 16x02 (液晶萤幕)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2410MVKKXZ.zip(文件大小:365K) (原文件名:LCD_1602.zip) 5. MAG 9 FOD 飞行姿态感测模组(3轴磁力计+3轴线性加速计+3轴陀螺仪) LSM303DLH (磁力计+线性加速计)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2411H66HEH.zip(文件大小:2.02M) (原文件名:LSM303DLH.zip) IMU-3000 (陀螺仪)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2412ORGL5T.zip(文件大小:1.93M) (原文件名:IMU_3000.zip) 6. GPS模组 U-BLOX NEO-5Q (GPS)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2413K5MRZI.zip(文件大小:3.03M) (原文件名:NEO_5.zip) 7. 超音波测距模组 HIN-232 (RS-232 5V至10V升压IC)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2414E8JL5V.pdf(文件大小:564K) (原文件名:HIN232.pdf) LM-324 (OP) 技术文件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2415WGYN7Y.pdf(文件大小:599K) (原文件名:LM324.pdf) 二、TWI(I2C) 通讯规划(用于各个电路模组通讯) M8 TWI(I2C) 规划(PDF档) 电路图档(Eagle档) 点击此处下载ourdev_611067JVY9ZR.zip(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