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上化学第8周周练2及答案详解.pdf

合集下载

高二上化学练习册答案 (2)

高二上化学练习册答案 (2)

高二上化学练习册答案说明本文档是针对高二上学期化学练习册的答案,提供了各个章节的题目及解答。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基本概念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转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答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转化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一切具有质量和体积的物体。

答案:物质是构成宇宙的一切具有质量和体积的物质。

1.2 元素与化合物1.什么是元素?具有一种原子的物质称为元素。

答案:具有一种原子的物质称为元素。

2.什么是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

答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

1.3 分子与离子1.什么是分子?具有一定稳定性和自由运动能力的物质微粒称为分子。

答案:具有一定稳定性和自由运动能力的物质微粒称为分子。

2.什么是离子?带电粒子称为离子,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

答案:带电粒子称为离子,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

第二章: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2.1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1.元素周期律是什么?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性地重复出现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的规律。

答案: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性地重复出现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的规律。

2.元素周期表是由谁发现的?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的。

答案: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的。

2.2 元素周期表的组织方式1.元素周期表的组织方式是什么?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将元素排列在一个表格中,表格分为若干行和若干列,每一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列叫做一个族。

答案: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将元素排列在一个表格中,表格分为若干行和若干列,每一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列叫做一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包括周期性和周期性规律。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化学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化学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人教版化学高二上学期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元素之间只能形成共价键。

C、离子键的形成一定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作用。

D、共价键的形成一定是电子的转移。

2、已知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则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最为相似?A. 氟 (F)B. 氯 (Cl)C. 溴 (Br)D. 碘 (I)3、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 H2OB. CH4C. NaClD. CO2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B、共价键的形成一定是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达到稳定状态。

C、离子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只发生电离,不发生水解。

D、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键类型一定相同。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B、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C、升高温度,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会增大。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6、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A. 氯化钠(NaCl)B. 氢氧化钠(NaOH)C. 硫酸铜(CuSO4)D. 乙醇(C2H5OH)7、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原子不带电。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C、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通常表现出还原性。

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总是相等,这是原子稳定性的保证。

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纯水B. 氯化钠溶液C. 醋酸D. 氢气9、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都形成离子键。

B、共价键只能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上)化学第8周周考题.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上)化学第8周周考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成都龙泉一中高二化学第8周周考试题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温度下,反应2NO2 N2O4;△H<O。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时改变外界条件,使反应再次平衡,新平衡时,c(NO2)/c(N2O4)与原平衡相比变小了,则改变条件的可能有() A.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NO2B.保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N2O4C.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N2D.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了温度2.某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按下列方式进行,第一步:2X+Y=2Z;第二步:Z+M=X+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是催化剂,M是中间产物B.X是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M+Y=NC.X是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2M+Y=2ND.无法判断催化剂和中间产物3.一定条件下,将10 mol H2和1 mol N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各物质均为气态),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能是( )A .25%B .30%C .35%D .75%4.对于反应A(s)+2B(g) 3C(g);△H >0,C%跟外界条件X 、Y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Y 表示温度,X 表示压强,且Y 3>Y 2>Y 1B .Y 表示压强,X 表示温度,且Y 3>Y 2>Y 1C .X 表示压强,Y 表示温度,且Y 1>Y 2>Y 3D 、X 表示温度,Y 表示压强,且Y 1>Y 2>Y 35.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2A(g)B(g),在相同条件下,若分别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 气体或B 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A 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A .都增大B .都减小C .前者增大后者减小D .前者减少后者增大6.在高温下,反应2HBr (气)H 2(气)+Br 2(气) △H >0, 达到平衡,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 .减小压强B .降低温度C .缩小体积D .增大氢气浓度 7.恒温、恒压.....下,a molA 和b molB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2B(g) 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C 。

人教版高二上化学第8周周练1及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二上化学第8周周练1及答案详解

第8周周练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66分)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氢气在在氯气中燃烧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C. 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D. CaO溶于水2.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①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②C4H10(g)+O2(g)═4CO2(g)+5H2O(g);△H=-2658KJ/mol③C4H10(g)+O2(g)═4CO(g)+5H2O(l);△H=-1746KJ/mol④C4H10(g)+O2(g)═4CO(g)+5H2O(g);△H=-1526KJ/mol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molB. 2658KJ/molC. 1746KJ/molD. 1526KJ/mol3.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H=+Q1kJ•mol-1.室温下,若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放热Q2 kJ,则()A. Q1>Q2B. Q1=Q2C. Q1<Q2D. 无法比较4.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单斜,s)+O2(g)═SO2(g)△H1=-297.16kJ•mol-1②S(正交,s)+O2(g)═SO2(g)△H2=-296.83kJ•mol-1③S(单斜,s)═S(正交,s)△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3=-0.33 kJ•mol-1B. 单斜硫的能量比正交硫的能量低C. S(单斜,s)═S(正交,s)△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 S(单斜,s)═S(正交,s)△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5.在N2+3H2⇌2NH3的可逆反应中,自反应开始至2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8 mol•L-1则以氢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 0.3 mol•L-1•S-1B. 0.4 mol•L-1•S-1C. 0.6mol•L-1•S-1D. 0.8 mol•L-1•S-16.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欲使得到氢气的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 将稀硫酸改为浓硫酸B. 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C. 向稀硫酸中加入AgNO3溶液D. 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部分加热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SO2氧化成S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a kJ•mol-1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a 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的是()A. 2 molSO2和1molO2B. 2molSO2和2molO2C. 3molSO2和1.5molO2D. 1molSO2、0.5molO2和1molSO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焓减小的反应通常是自发的,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焓减小的反应B. 熵增加的反应通常是自发的,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熵增加的反应C. 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更适合于过程自发性的判断D. 焓减小的反应通常是自发的,因此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发生9.将体积均为10mL、pH均为3的盐酸和醋酸,加入水稀释至amL和b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A. a=b=100B. a=b=1000C. a<bD. a>b10.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A. 相同B. 中和HCl的多C. 中和CH3COOH的多D. 无法比较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B.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C. 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增大D. 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常数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2.尿素(H2NCONH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效氮肥,工业上以NH3、CO2为原料生产尿素,该反应实际为二步反应:第一步:2NH3(g)+CO2(g)═H2NCOONH4(s)△H=-272kJ•mol-1第二步:H2NCOONH4(s)═CO(NH2)2(s)+H2O(g)△H=+138kJ•mol-1写出工业上以NH3、CO2为原料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13.在0.2mol•L-1氢氟酸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F⇌H++F-(1)加入水稀释,电离平衡向______ 反应方向移动.电离平衡常数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______ 反应方向移动,电离平衡常数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4.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1)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能力的顺序是______ .(3)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的反应速率______ ,反应所需时间______ .(4)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稀释1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第8周周练1【答案】1. B2. A3. A4. A5. C6. B7. C8. C9. C10. C11. C12. 2NH3(g)+CO2(g)⇌H2O(g)+CO(NH2)2(s)△H=-134kJ/mol13. 正;不变;正;增大14. b>a>c;b>a=c;a=b=c;c<a=b;c>a=b【解析】1. 解:A.所有的物质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氢气在在氯气中燃烧,是典型放热反应,故A错误;B.铵盐和强碱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发生反应需要吸热,属于吸热反应,故B正确;C.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吸热反应是指: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就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获得能量在生成物中储存的过程.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据此分析即可解题.本题考查吸热反应,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记忆,难度不大.2. 解:正丁烷的燃烧热是1mol正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H2O(液)放出的热量,故热化学方程式(1)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所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 kJ/mol.故选:A.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反应物中C→CO2(气),H→H2O(液),S→SO2(气)等.考查学生对燃烧热理解、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3. 解: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可知其为吸热过程,△H>0,1mol胆矾分解生成1molCuSO4(s)时,CuSO4•5H2O(s)CuSO4(s)+5H2O(l)△H=+Q1KJ•mol-11molCuSO4(s)溶解时放热Q2 kJ可得如下图所示关系,根据盖斯定律,则有△H=Q1+(-Q2)>0,则Q1>Q2,故选A.胆矾溶于水时可分为两步,一是胆矾分解成无水硫酸铜,二是无水硫酸铜溶解,然后结合盖斯定律来解答.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正确列出图示关系.4. 解:A、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③,所以△H3=(-297.16kJ•mol-1)-(-296.83kJ•mol-1)=-0.33kJ/mol,故A正确;B、S(单斜,s)═S(正交,s)△H3=-0.33kJ/mol,反应放热,单斜硫的能量比正交硫的能量高,故B错误;C、根据S(单斜,s)═S(正交,s)△H3=-0.33kJ/mol,单斜硫的能量比正交硫的能量高,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故C错误;D、根据S(单斜,s)═S(正交,s)△H3=-0.33kJ/mol,单斜硫的能量比正交硫的能量高,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故D错误;故选A.A、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③,所以△H3=(-297.16kJ•mol-1)-(-296.83kJ•mol-1)=-0.33kJ/mol,B、根据S(单斜,s)═S(正交,s)△H3=-0.33kJ/mol,反应放热;C、根据S(单斜,s)═S(正交,s)△H3=-0.33kJ/mol以及能量高的物质不稳定,能量低的物质稳定;D、根据S(单斜,s)═S(正交,s)△H3=-0.33kJ/mol以及能量高的物质不稳定,能量低的物质稳定.本题考查化学能与热能,明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及物质的能量与稳定性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5. 解:反应开始至2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mol•L-1,所以v(NH3)==0.4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v(NH3)=×0.4mol/(L•s)=0.6mol/(L•s),故选C.根据v=,计算v(NH3),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基础的理解,反应速率计算可用定义法或化学计量数法,根据情况选择计算方法.6. 解:A.浓硫酸和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故A错误;B.加入硫酸铜时,Zn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C.加入硝酸银,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和Zn反应生成氮氧化物而不是氢气,故C错误;D.该装置不能加热,故D错误;故选B.该装置用于制取氢气,要想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通过适当增大稀硫酸浓度、形成原电池来实现,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都影响反应速率,易错选项是AC,注意浓硫酸和Zn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注意C 中隐含条件,题目难度中等.7. 解: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2mol的SO3时放热a kJ,想得到akJ热量,则需生成2molSO3;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到底,所以要得到2molSO3,SO2与O2物质的量必须要多于2mol和1mol,故选C.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2mol的SO3时放热a kJ,想得到akJ热量,则需生成2molSO3;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到底,所以要得到2molSO3,SO2与O2物质的量必须要多于2mol和1mol本题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难度不大.要注意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8. 解:A、焓减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H<0,反应不一定自发进行,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焓减小的反应,当△H>0,△S>0,高温下自发进行,故A错误;B、熵增加的反应△S>0,不一定是自发进行,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熵增加的反应,△S<0,△H<0,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反应是否自发进行有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H-T△S<0,反应自发进行;故C正确;D、焓减小的反应,△H<0,△S>0,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不一定是自发进行的,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才可以发生反应,故D错误;故选C.反应是否自发进行有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H-T△S<0,反应自发进行.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反应手否自发进行需要由反应的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题目难度中等.9. 解: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pH都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加水稀释后醋酸还能电离出氢离子,要使稀释后的溶液pH仍然相等,则醋酸溶液中加入的水要大于盐酸溶液中加入的水,所以稀释后醋酸的体积大于盐酸,即a<b;故选C.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结合强弱电解质特点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10. 解: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酸是弱电解质,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所以C(HCl)<C(CH3COOH),等体积的两种溶液n(HCl)<n(CH3COOH),所以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多,故选C.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酸是弱电解质,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所以C(HCl)<C(CH3COOH),等体积的两种溶液,所以哪种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多,其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就多,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pH相同的相同元数的酸中,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强酸”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1. 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碳酸的K1>氢硫酸的K1,则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故A正确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则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故B正确;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则不变,故C错误;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则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常数不变,故D正确;故选C.A.由表格数据可知,碳酸的K1>氢硫酸的K1;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C.=,Ka、Kw均只与温度有关;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酸性比较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12. 解:由题意可知:①2NH3(g)+CO2(g)═H2NCOONH4(s)△H1=-272kJ•mol-1;②H2NCOONH4(s)═CO(NH2)2(s)+H2O(g)△H2=+138kJ•mol-1;则①+②可得:2NH3(g)+CO2(g)⇌H2O(g)+CO(NH2)2(s)△H,依据盖斯定律得:△H=△H1+△H2=-272kJ•mol-1+138kJ•mol-1=-134kJ/mol;故答案为:2NH3(g)+CO2(g)⇌H2O(g)+CO(NH2)2(s)△H=-134kJ/mol.①2NH3(g)+CO2(g)═H2NCOONH4(s)△H1=-272kJ•mol-1;②H2NCOONH4(s)═CO(NH2)2(s)+H2O(g)△H2=+138kJ•mol-1;则①+②可得:2NH3(g)+CO2(g)⇌H2O(g)+CO(NH2)2(s)△H,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H,据此解答.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反应热的计算,明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3. 解:(1)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平衡正向进行,但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答案为:正,不变;(2)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促进电离,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平衡常数增大,故答案为:正;增大.在氢氟酸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F⇌H++F-,升高温度、加水稀释促进弱电解质电离,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和氢离子或氟离子反应的物质促进氢氟酸电离,加入含有氢离子或氟离子的物质抑制氢氟酸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由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因素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14. 解:(1)硫酸为二元酸,盐酸为强酸,醋酸为弱酸,则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答案为:b>a>c;(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醋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但硫酸为二元酸,则中和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消耗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答案为:b>a=c;(3)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开始时反应速率相同,即:a=b=c;醋酸完全电离,只有醋酸在继续电离,则醋酸与锌反应的平均速率最快,硫酸和盐酸与锌的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分别加入足量锌,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反应所需时间:c<a=b,故答案为:a=b=c;c<a=b;(4)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稀释10倍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则醋酸在稀释后氢离子浓度最大;硫酸和HCl都是强电解质,稀释后二者的c(H+)相等,所以稀释后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故答案为:c>a=b.(1)硫酸为二元酸,盐酸为强酸,醋酸为弱酸;(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醋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但硫酸为二元酸;(3)反应速率与氢离子浓度有关,氢离子浓度相同,反应速率相同;由于醋酸在反应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则醋酸与锌反应的平均速率最大;(4)醋酸为弱酸,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则稀释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最大,硫酸和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等.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电离平衡的因素,明确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特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化学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化学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高二上学期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NaOH(氢氧化钠)B、CaCO3(碳酸钙)C、HCl(盐酸)D、KOH(氢氧化钾)答案:C解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在给出的选项中,HCl(盐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因此属于酸。

其他选项中,NaOH和KOH是碱,CaCO3是盐。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而形成的B.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的C.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D. 氢键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通常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答案:D解析:氢键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但它并不是一种化学键。

氢键存在于某些分子中的氢原子和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氧、氮、氟等)之间,例如在水分子之间。

因此,选项D描述错误。

其他选项中,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都是化学键的正确描述。

3、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NaClB、CO2C、CH4D、聚乙烯答案:D解析: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单体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长链分子,具有很大的相对分子质量。

选项中,NaCl是离子化合物,CO2是二氧化碳分子,CH4是甲烷分子,它们都是小分子化合物。

而聚乙烯是由许多乙烯单体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选D。

4、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NaClB、H2OC、C6H12O6D、CO2答案:C解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碳原子构成的,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

选项中,NaCl(氯化钠)是无机盐,H2O(水)是无机物,CO2(二氧化碳)也是无机物。

而C6H12O6(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且分子量较大,因此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反应物浓度降低后,反应速率也会降低。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化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位素的是()A、(C12)和(C14)B、(H)和(D)C、(O)和(O2−)D、(N)和(N3−)2、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属于共价化合物?A、NaCl(氯化钠)B、KBr(溴化钾)C、H₂O(水)D、CaO(氧化钙)3、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氯化钠(NaCl)B. 氢氧化钠(NaOH)C. 乙醇(C2H5OH)D. 硫酸(H2SO4)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B. 温度升高时,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会增加。

C.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路径,但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D. 对于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相等。

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H2OB. CO2C. CH4D. NaCl6、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盐,在水中一定不水解。

B. pH值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相同。

C. 在相同温度下,1 mol·L⁻¹的氨水溶液中的c(OH⁻)大于0.1 mol·L⁻¹的氨水溶液中的c(OH⁻)。

D. 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值变为4。

7、下列关于原子结构中电子排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填充能量低的轨道B、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C、根据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D、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必须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8、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OH + HCl → NaCl + H₂OB. CaCO₃ → CaO + CO₂↑(加热条件下)C. 2H₂ + O₂ → 2H₂O(点燃条件下)D. Na₂CO₃ + 2HCl → 2NaCl + H₂O + CO₂↑9、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A、H₂O(水)B、NaCl(氯化钠)C、CH₄(甲烷)D、C(石墨)10、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属于醇类,并且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A、甲苯B、乙醚C、乙醇D、乙烯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素单质的是()A. 氯气(Cl₂)B. 溴(Br)C. 碘(I)D. 碘化氢(HI)1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转移形成的B.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C. 共价键中,键长越长,键能越大D. 氢键是分子间通过氢原子和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形成的特殊作用力1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共价键只能存在于非金属原子之间B、离子键只能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D、金属晶体中只存在金属键1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共价键只能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B、离子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C、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D、极性键是由不同电负性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高二化学上学期8月周练试卷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高二化学上学期8月周练试卷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定州中学201 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化学试卷(8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1分)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实现让定州“天更蓝,水更清”目标的是()A.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B.推广使用脱硫煤C.减少汽车尾气排放D.任意排放污水2.(1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3.(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4.(1分)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 22NH3,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A.V(NH3)=0.02mol.(L.min)﹣1 B.V (NH3)=0.01mol.(L.min)﹣1C.V(N2)=0.01mol.(L.min)﹣1D.V (H2)=0.03mol.(L.min)﹣15.(1分)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而发生氧化反应,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与H2O的物质的量相等的是()A.甲烷B.乙烯C.苯 D.乙醇6.(1分)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有沉淀生成的是()A.NaAlO2溶液B.澄清石灰水C.CaCl2溶液D.硝酸银溶液7.(1分)I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C.I核外电子数为131D.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58.(1分)金属冶炼技术随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下列金属中,最晚实现工业冶炼的是()A.金B.铜C.铁D.铝9.(1分)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下列方法中最简单有效的是()A.加入足量的盐酸 B.加热煮沸C.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D.观察能否产生丁达尔现象10.(1分)下列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遇碘化钾溶液变蓝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D.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11.(1分)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B.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12.(1分)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Na2O2B.MgCl2C.HCl D.K OH13.(1分)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A.CH4和CH3CH2CH3B.1735Cl和1737ClC.和D.和14.(1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15.(1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NO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减小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B.增大压强能减小反应速率C.使用适当的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D.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16.(1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2OH﹣═CO32﹣+H2O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Al3++4OH﹣═AlO2﹣+2H2O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3++Fe═3Fe2+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17.(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得到的产物是纯净物B.石油分馏是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过程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称为煤的干馏,也叫煤的焦化18.(1分)在25℃、101k Pa下,0.2mol C2H2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259.92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2H2(g)+5O2(g)═4CO2(g)+2H2O(g)△H═+259.92 kJ/mol B.2C2H2(g)+5O2(g)═4CO2(g)+2H2O(l)△H═﹣259.92 kJ/mol C.2C2H2(g)+5O2(g)═4CO2(g)+2H2O(l)△H═+2599.2 kJ/molD.2C2H2(g)+5O2(g)═4CO2(g)+2H2O(l)△H═﹣2599.2 kJ/mol 19.(1分)将20g Ba(OH)2•8H2O晶体与10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小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B.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所取反应物质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0.(1分)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D.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21.(2分)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A.NH4+、Al3+、SO42﹣、NO3﹣ B.K+、Na+、AlO2﹣、NO3﹣C.K++、NH4+、MnO4﹣、SO42﹣D.Na+、K+、NO3﹣、HSO3﹣22.(2分)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如图,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①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H2和HCl均可循环利用C.SiO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D.SiHCl3摩尔质量为135.5g23.(2分)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NaH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aH在水中显酸性B.NaH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相同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小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24.(2分)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熟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室温下,1mol乙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8N AB.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25N AC.室温下,21.0g乙烯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D.状况下,22.4L CH4与1mol甲基(﹣CH3)含有的电子数目均为10N A 25.(2分)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mol正丁烷和1mol异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正丁烷比1mol异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9 kJB.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多26.(2分)已知HI为无色气体,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B.υ(H2)正=υ(HI)逆C.断裂2mol H﹣I键的同时生成1mol I﹣I键D.H2、I2、H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227.(2分)丙烷的二氯代产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28.(2分)铝可与硝酸钠发生反应:Al+NaNO3+H2O→Al(OH)3↓+N2↑+NaAlO2(未配平),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水B.若反应过程中转移5 mol电子,则生成状况下N2的体积为11.2 L C.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是N2D.当消耗1 mol Al时,生成状况下N2的体积为22.4 L29.(2分)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CH3Cl+Cl 2CH2Cl2+HClB.CH2=CH2+H2O CH3﹣CH2OHC.2CH3CH2OH+O 22CH3CHO+2H2O D.30.(2分)某有机物的结构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能跟NaOH溶液反应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31.(2分)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步骤A.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B.探究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将铜丝在酒精灯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C.探究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不都是烷烃将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D.探究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取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且加热A. A B. B C. C D. D32.(2分)实验室用锌粒与2mol/L硫酸溶液制取氢气,下列措施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用锌粉代替锌粒B.改用更多的2mol/L硫酸溶液C.改用18mol/L硫酸溶液D.向该硫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33.(2分)把Ba(OH)2溶液滴入到明矾溶液中,使SO42﹣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Al3+B.Al(OH)3C.AlO2﹣ D.A l3+和Al(OH)334.(2分)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与水混合浮在上层B.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是一种烃D.反应④中1 mol苯最多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35.(2分)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变反应条件可以改变该反应的限度B.达到平衡后,SO3、SO2、O2在密闭容器中共存C.达到平衡后,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D.SO3、SO2、O2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36.(2分)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37.(2分)如图所示装置中,能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合理的是()M N PA 锌铜稀硫酸溶液B 铜铁稀盐酸C 银锌硝酸银溶液D 锌铜硫酸铜溶液A. A B. B C. C D. D38.(2分)下列不能由单质直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①FeCl2②FeCl3③FeS ④Mg3N2⑤CuS ⑥Al2S3⑦AlCl3.A.①③B.①④C.①⑤D.①⑥39.(2分)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B.P、S、C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C.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HNO3、H3PO4、H2SO4酸性依次增强40.(2分)双羟基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其化学式是NaAl(OH)2CO3.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氢氧化物B.该物质是Al(OH)3和Na2CO3的混合物C.1mol NaAl(OH)2CO3最多可消耗3mol H+D.该药剂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41.(2分)下列溶液中的Na+与50mL 1mol•L﹣1Na3P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150mL 3mol•L﹣1 NaCl溶液B.75mL 2mol•L﹣1 NaNO3溶液C.150mL 2mol•L﹣1 Na2SO4溶液D.75mL 1mol•L﹣1的Na2S溶液42.(2分)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不相等的是()A.相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O和CO2B.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CO和C2H4C.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的O2和O3D.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相同质量的NO2和N2O443.(2分)把铝粉和Fe3O4粉末配成铝热剂并分成两份,第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然后将生成物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第二份直接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之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比是()A.3:4 B.4:3 C.3:8 D.8:3 44.(2分)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V/mL c/(mol・L﹣1)V/mL c/(mol・L﹣1)V/mLA 25 5 0.1 10 0.1 5B 25 5 0.2 5 0.2 10C 35 5 0.1 10 0.1 5D 35 5 0.2 10 0.2 5A. A B. B C. C D. D45.(2分)实验室用4mol SO2与2mol O2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H=﹣196.64kJ/mol,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A.40% B.50% C.80% D.90% 46.(2分)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47.(2分)有一溶液可能含有SO42一、Br﹣、H2SO3、NH4+等微粒,对该溶液进行实验:不能确定在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微粒是()①取少量溶液加热,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取原溶液加碱液使溶液呈碱性,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取原溶液加氯水,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A.SO42﹣B.Br﹣C.H2SO3D.NH4+ 48.(2分)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该电池中电极b是正极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49.(2分)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6,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其中A与C同主族,B与D同主族,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B单质能置换出D单质,C单质能置换出A单质B.D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IVA族C.A、C的最高价氧化物均为离子化合物D.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A>B>D>C50.(2分)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三、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51.(10分)为探究某抗酸药X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查阅资料:①抗酸药X可能的组成可以表示为: Mg m Al n(OH)p(CO3)q(SiO3)r(m、n、p、q、r为≥0的整数).②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pH=11.4时沉淀完全.实验过程: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向X的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Ⅱ向Ⅰ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过滤生成白色沉淀BⅢ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Ⅳ向Ⅱ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 生成白色沉淀C(1)Ⅰ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2)Ⅱ中生成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Ⅲ中B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沉淀C的化学式是.(5)若上述n(A):n(B):n(C)=1:2:3,则X的化学式是.52.(10分)乙烯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路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烯的结构简式,电子式.(2)A物质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5)以乙烯为原料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6)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乙烯加成反应得到的是(填序号).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Br.定州中学高二上学期周练化学试卷(8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1分)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实现让定州“天更蓝,水更清”目标的是()A.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B.推广使用脱硫煤C.减少汽车尾气排放D.任意排放污水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可以减少水体污染;B、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D、任意排放污水会污染环境.解答:解:A、由于磷元素是植物的营养元素,如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故应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含磷废水的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A正确;B、含有硫元素的煤在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则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故B正确;C、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是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则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可以防止污染大气,故C正确;D、污水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则任意排放污水会污染环境,不利于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目标,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保护,侧重于考查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目较简单,注意把握常见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原因.2.(1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与否,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解答:解:A、氯化钠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但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故A错误.B、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铜丝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铜丝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故C正确.D、三氧化硫的水溶液导电,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是硫酸不是三氧化硫,所以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易错题是D,注意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氯化钠固体.3.(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B.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不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前后的能量差值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有的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能发生.解答:解:A.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再如铝热反应也是,故A正确;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在高热条件下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反应,故B错误;C.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反之,就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如碳能与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条件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间的关系.需正确理解放热吸热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1分)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 22NH3,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A.V(NH3)=0.02mol.(L.min)﹣1 B.V (NH3)=0.01mol.(L.min)﹣1C.V(N2)=0.01mol.(L.min)﹣1D.V (H2)=0.03mol.(L.min)﹣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n(NH3)==0.1mol,v(NH3)==0.01mol.(L.min)﹣1,结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解答:解:A.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n(NH3)==0.1mol,v (NH3)==0.01mol.(L.min)﹣1,故A错误;B.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n(NH3)==0.1mol,v(NH3)==0.01mol.(L.min)﹣1,故B正确;C.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2)=×0.01mol.(L.min)﹣1=0.005mol.(L.min)﹣1,故C错误;D.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0.01mol.(L.min)﹣1=0.015mol.(L.min)﹣1,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题目难度不大.5.(1分)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而发生氧化反应,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与H2O的物质的量相等的是()A.甲烷B.乙烯C.苯 D.乙醇考点: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专题: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分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C 原子、H原子守恒可知,有机物分子满足C原子数与H原子数之比为1:2,可能为烃或含氧衍生物,据此判断.解答:解:A、CH4中C原子数与H原子数之比为1:4=1:4,故A错误;B、C2H4中C原子数与H原子数之比为2:4=1:2,故B正确;C、C6HC原子数与H原子数之比为6:6=1:1,故C错误;D、C2H5OH中C原子数与H原子数之比为2:6=1:3,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规律,难度不大,关键是原子守恒的利用.注意规律的归纳总结.6.(1分)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有沉淀生成的是()A.NaAlO2溶液B.澄清石灰水C.CaCl2溶液D.硝酸银溶液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碳酸酸性大于氢氧化铝,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碳酸酸性弱于盐酸,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不反应;D.碳酸酸性弱于硝酸,二氧化碳和硝酸银不反应;解答:解:A.碳酸酸性大于氢氧化铝,将二氧化碳通到偏铝酸钠的溶液中,会产生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A正确;B.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先生成白色难溶性的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当二氧化碳过量时,碳酸钙能和二氧化碳、水放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2Ca(HCO3)2,故最终一定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C.盐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所以碳酸不能制取盐酸,即CaCl2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最终没有沉淀析出,故C错误;D.硝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所以碳酸不能制取硝酸,即二氧化碳和硝酸银不反应,最终没有沉淀析出,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注意通入的过量二氧化碳能否与产物继续反应是该题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7.(1分)I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C.I核外电子数为131D.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5考点: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A 、I是碘的一种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单质;B 、I是碘的一种同位素,是一种核素;C 、I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53;D 、I的中子数=131﹣53=78,核外电子数=53.解答:解:A 、I是碘的一种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是对单质而言的概念,故A错误;B 、I是碘的一种同位素,是一种核素,而不是新发现的一种元素,故B错误;C 、I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53,故C错误;D 、I的中子数=131﹣53=78,核外电子数=53,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5,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问题,难度不大.8.(1分)金属冶炼技术随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下列金属中,最晚实现工业冶炼的是()A.金B.铜C.铁D.铝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金属越活泼,越不容易以单质的形式存在,金属越不活泼,越容易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解答:解: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金、铜、铁、铝;金属越活泼,人类开发利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晚.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了解各种金属的活泼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1分)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下列方法中最简单有效的是()A.加入足量的盐酸 B.加热煮沸C.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D.观察能否产生丁达尔现象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根据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现象,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具有,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因FeCl3溶液是溶液,无丁达尔现象,而Fe(OH)3胶体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所以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中最简单有效的是观察是否产生了丁达尔现象(效应),A、B、C均可鉴别,但操作较复杂,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侧重胶体性质的考查,注意丁达尔现象(效应)是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题目较简单.10.(1分)下列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遇碘化钾溶液变蓝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D.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考点:淀粉的性质和用途;蔗糖、麦芽糖简介;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专题:糖类与蛋白质专题.分析:A.碘化钾与淀粉不反应,与碘性质不同;B.根据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D.人体无纤维素酶.解答:解:A.淀粉遇碘变蓝,但碘化钾与淀粉不反应,不能用来检验淀粉,故A错误;B.因糖类、油脂的组成元素为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故B错误;C.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人体无纤维素酶,无法使纤维素水解,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组成和性质,难度不大,注意碘化钾与淀粉不反应,不能用来检验淀粉.11.(1分)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B.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周练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周练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众望高中2008——200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8.09.2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C C A A A D D B C B D C D C B A 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44分,注意答案位置不要填错了!) 19(14分)(1) 放热 (4)减小、减小(2) 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

20(8分)(1) 25% (2) 增大 (3) 6 (4) 41%21(10分)(1) 逆反应 1.25<x <1.75 (2) 正反应 25% 3.5 22(12分)(1)(d -c)/6 b +8c/3-2d/3 (3) 减小 增加(2)a >b +2c b >2d/3-8c/3三、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请写出必要演算步骤,只写结果不得分。

) 23(4分)100%100%1212a a y a a m a m a=⨯=⨯+-+-+- 24(8分,每问2分)(1)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因此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00%25%4a a ⨯= (2)等效平衡,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其物质的量应为2a 。

(3)设加入C 为x ,则有2132383xx +=+ x =6(mol ) (4) A + 2B 3C起始 n 3n 0转化3m 23m m 平衡 n -3m 3n -23m m 若C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2m ,则2()333m m n n m ->>或22423(),.3393n m m n m n m ->>>因此附加题:25(10分,每问5分 )(1)63.19 kJ/mol (2)308.5 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寸光阴不可轻
D. 2v(A)=v(B)
13. 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如图的曲线表示的是( )
反应
纵坐标


相同质量的氨,在同一容器中 A 2NH3═N2+3H2△H<0
氨气的转化

500℃
400℃
B 等质量钾、钠分别与足量水反应 H2 质量


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体积
C 比 1:3 的 N2、H2,
氨气的浓度
N2+3H2═2NH3
活性高的催化 剂
活性一般的催化 剂
2molSO2 和 1molO2,在相同温度 D下
SO3 物质的 量
2SO2+O2═2SO3
2 个大气压
10 个大气压
A. A
B. B
C. C
D. D
14.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反应达平衡状 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N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H3 ②用 N2、H2、NH3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比为 1:3:2 的状态 ③2v(H2)正=3v(NH3)逆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C. 5×10-10
D. 5×10-12
2. 在 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1×10-12mol•L-1,则该溶液的 pH 可能是( )
A. 12
B. 10
C. 6
D. 4
3. 下列物质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的是( )
A. HCl
B. NH4Cl
C. CH3COONa
4. 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 H2O、
D. 以 CO 和 O2 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CO+4OH--2e-=CO32-+2H2O
5. 在一定温度下,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 A 物质,发生如下反应:A
(s)→B(g)+2C(g)下列说法不能说明已达平衡的是( )
①A 的质量不变②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③容器中压强不变④ B 的体积分数不变
10. 电镀废液中 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72(- aq)+2Pb2+(aq) +H2O(l)⇌2PbCrO4(s)+2H+(aq)△H<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 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1.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已知 2H(2 g)+O(2 g)=2H2O(l)△H=-571.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285.8 KJ/mol B. 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已知含 2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 kJ 的热量,则稀醋酸和
3.60
3.00
2.40
1.80
9.00
7.50
a
4.50
1
一寸光阴不可轻
b
2.16
1.80
1.44
1.08
A. a=6.00 B. 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 可能不变 C. b<318.2 D. 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一寸光阴不可轻
第 8 周周练 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共 70 分) 1. 室温下 pH=9 的 Ba(OH)2 溶液与 pH=12 的 KOH 溶液,按 4:1 的体积比混合,则
混合溶液中 H+浓度为(单位:mol•L-1)( )
A. ×(4×10-9+1×10-12)
B. ×(8×10-9+1×10-12)
⑤生成 1molC 的同时消耗 2molB.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④⑤
6. 将 1molH2(g)和 2molI2(g)置于某 2L 密闭容器中,在一
定温度下发生反应:H2(g)+I2(g)⇌2HI(g)△H<0,并
达到平衡,HI 的体积分数 ω(HI)随时间变化如图(Ⅱ)所
示.若改变反应条件,ω(HI)的变化曲线如图(Ⅰ)所示,
2A(g)+B(g)=2C(g),若经 2s 后测得 C 的物质的量为 0.6mol.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 用物质 C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B. 反应开始到 2 s,物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0.85 mol/L C.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15%
CO2 转变成 H2、CO.其过程如下:
D. NaCl
mCeO2
(m-x)CeO2•xCe+xO2
(m-x)CeO2•xCe+xH2O+xCO2
mCeO2+xH2+xC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 CeO2 没有消耗
B.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 图中△H1=△H2+△H3
A.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 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 100mL2mol•L-1 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 SO2 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 汽车尾气中的 NO 和 CO 可以缓慢反应生成 N2 和 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 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B. 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C. 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D. 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7. 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下列判断
不正确的是( )
0.600 0.500
0.400
0.300
318.2 328.2
稀 NaOH 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 +H2O(l)△H=-57.4 kJ•mol-1
D. 已知 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
>△H2 12. 将 4mol A 气体和 2mol B 气体在 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A. 应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混合液 B. 实验中应使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 NaOH 和 HCl C. 实验中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间要填满碎纸条,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D. 用相同体积的浓硫酸代替 HCl 溶液进行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比理论值偏高
9.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