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不可以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绘本教案:大卫不可以

中班绘本教案:大卫不可以

中班绘本教案:《大卫不可以》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倾听,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认识主人公大卫。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学会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绘本《大卫不可以》若干份,每个幼儿一份;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2. 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绘本封面,引导幼儿关注主人公大卫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大卫在故事中的不当行为,以及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

(3)情景扮演:邀请部分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3. 拓展部分:(1)绘画活动: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大卫,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讲述故事:让幼儿尝试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情景扮演和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幼儿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兴趣,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庭中如何遵守规则、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经历。

2. 开展一次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九、课程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绘本《大卫不可以》为载体,通过观察、讨论、情景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和掌握遵守规则、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旨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行为能力。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幼儿园中班语言《大卫不可以》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大卫不可以》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大卫不可以》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的内容,知道大卫在生活中的不正确行为及其后果。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绘本《大卫不可以》一本2. 大卫的图片若干3. 画纸、画笔、彩色笔等绘画材料4. 贴纸、剪刀等手工材料三、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看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说出大卫的名字,并询问幼儿对大卫的了解。

2. 讲述: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大卫在故事中的不正确行为及其后果。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对大卫行为的看法,让幼儿认识到这些行为的不好,并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4. 操作: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为大卫画上一件合适的衣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5.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大家一起来评选出“最佳设计师”。

四、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教师将绘本故事制作成海报,贴在班级环境中,让幼儿随时回顾故事内容。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大卫的家”,让幼儿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操作环节的表现,评估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检验活动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回顾《大卫不可以》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2. 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为什么大卫不可以做某些事情,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

3.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七、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讲述绘本故事。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操作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手工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复习故事:教师简要回顾《大卫不可以》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2. 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大卫为什么不可以做某些事情,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

中班绘本教案:大卫不可以

中班绘本教案:大卫不可以

中班绘本教案:大卫不可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认识主人公大卫。

(2)学生能够通过绘本学习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行为准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绘本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绘本简介:《大卫不可以》是一本描绘了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大卫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挑战妈妈忍耐极限的绘本。

大卫调皮捣蛋,总是在不该顽皮的时候犯错,但总能得到妈妈的宽容和爱。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认识主人公大卫。

难点:引导学生从大卫的行为中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行为准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绘本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大卫。

(2)提问:“你们认为大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 绘本阅读:(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绘本,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

(2)在故事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如:“大卫为什么不可以做这件事?”、“妈妈为什么会生气?”等。

3. 分组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大卫的行为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从大卫的行为中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行为准则。

(2)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哪些行为规范?”等,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尊重他人。

四、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一幅以“我做了一个懂事的孩子”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2.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大卫的行为,家长填写反馈意见,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大班语言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知主人公大卫的行为特点。

2. 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规范,懂得“不可以”的意义。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绘本《大卫不可以》的故事内容。

2. 主人公大卫的行为特点及其改正过程。

3.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知主人公大卫的行为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懂得“不可以”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大卫不可以》若干份,方便幼儿阅读。

2. 准备教学PPT,包含故事图片和重点知识点。

3. 准备教学道具,如小熊玩具、拼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讨论大卫的行为特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主题。

2. 绘本阅读: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大卫不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知大卫的行为特点。

3.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遵守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改正大卫的不良行为,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行为规范。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主题,让幼儿明白“不可以”的意义,并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行为规范。

6.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身边的不良行为,并提出改正措施。

7.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绘制一幅大卫改正不良行为后的画面。

2.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

3. 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参与,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一个关于大卫改正不良行为的故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教学内容的认同度。

幼儿园《大卫不可以》中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卫不可以》中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卫不可以》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理解《大卫不可以》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大卫的行为和后果。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讲述大卫的行为和后果。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参与表演,增强体验感。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故事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 故事课件:展示《大卫不可以》的故事情节。

3. 教学道具:大卫角色头饰、场景图片等。

4. 分组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幼儿分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大卫不可以》的故事视频,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大卫不可以》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大卫的行为和后果。

3. 图片观察:展示故事中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大卫的行为,并讨论其后果。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大卫,体验故事情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表演等。

2. 表达能力:评估幼儿在讲述故事、描述图片和讨论过程中的表达能力。

3.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幼儿对故事内容和道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 主题活动:开展“遵守规则,做个好孩子”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故事延伸:邀请家长分享其他有关遵守规则、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故事或实例。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反思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水平。

2. 幼儿学习效果:分析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3. 教学内容安排: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

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精选6篇)

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精选6篇)

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绘本大卫,不可以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人物和情节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者猜测到的内容。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表述并尝试用当大卫……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的句式来说一说。

3、感受作品的幽默同时体验妈妈的爱。

二、活动准备绘本书、PPT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T: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朋友。

看,他来了。

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大卫。

2、揭示书名,感知故事T:瞧,这个大卫在干什么呢?他是踩在什么东西上去玩金鱼的?快看这鱼缸,里面的水已经怎么样了?猜猜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们觉得大卫这么做,可以吗?对的,你们肯定觉得这样太危险了,你看大卫的妈妈来了。

妈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妈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呢?(引导幼儿边做表情边做动作妈妈会对大卫说什么呢?小结:是呀,妈妈看见大卫这么做很生气。

为什么妈妈看见大卫在玩鱼缸里的金鱼的时候要大喊“不可以“呢?提示幼儿妈妈在为大卫的安全考虑,师示范讲述“当大卫踮起脚尖玩金鱼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大卫,不可以。

很巧,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大卫,不可以》。

T:大卫刚刚才做了件调皮的事情,就一转眼的功夫,他又在干什么了?他想拿柜子上的什么东西?他站在什么上面去够罐子的?为什么他这么想够到这个红色的罐子,这个罐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你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站在这么高的椅子上去够那么高的橱柜里的东西,一不小心会发生什么事情?妈妈看见了,会怎么样呢?T:没有成功的够到糖罐子,大卫又跑到外面去玩了,可是大卫回到家时,调皮的大卫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T:玩的这么脏,当然要洗个澡啦!大卫是怎么洗澡的?浴室就像变成了大卫的游乐场,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当大卫弄得浴室都是水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大卫,不可以。

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教案

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教案

绘本阅读《大卫不可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倾听,理解绘本《大卫不可以》的故事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绘本《大卫不可以》的故事情节。

2. 故事中大卫的行为表现及其后果。

3. 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绘本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大卫不可以》的纸质版或电子版。

2. 准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以便展示绘本图片。

3. 准备教学卡片或贴纸,用于学生行为表现的奖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绘本《大卫不可以》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故事讲解:逐页展示绘本图片,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大卫的行为及其后果。

3. 讨论与反思:提问学生,让学生谈谈对大卫行为的看法,以及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

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4. 行为演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行为后果。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尊重他人的画作,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以及不尊重他人的后果。

2.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练习如何恰当地表达尊重和礼貌。

3. 举办一个小型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绘制的关于尊重他人的画作,并分享其背后的故事。

七、课堂互动游戏1. 设计一个互动游戏,如“尊重接力”,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插入绘本故事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反思。

3. 游戏结束后,进行简短讨论,让学生分享游戏中的感受和领悟。

八、家庭作业布置2. 家长参与作业的完成,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尊重他人的表现,并给予反馈。

3.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家庭尊重计划,共同营造尊重的家庭氛围。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评估他们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实践。

幼儿园大班主题大卫不可以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主题大卫不可以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主题《大卫,不可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大卫,不可以”的原因。

2. 培养幼儿自我约束力和规则意识。

3. 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理解“大卫,不可以”的原因,培养幼儿自我约束力。

2. 教学难点: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大卫,不可以》2. 角色头饰:大卫、老师、同学等3. 画纸、画笔、贴纸等创作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最喜欢的角色和故事。

2. 讲述故事《大卫,不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大卫的行为和后果。

3. 分组讨论:为什么大卫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大卫改正了行为,会发生什么?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情境。

5. 创作环节:邀请幼儿用画笔和贴纸创作自己的故事场景。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2. 延伸活动:开展“优秀行为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实践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自我约束力的体现。

2. 评估幼儿在创作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作品表现,以此判断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所学情况,评价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如大卫的行为和后果。

2. 思考角色扮演活动是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互动交流。

3.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增加相关的情境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力。

2. 根据创作环节的作品反馈,提供更多样化的创作材料和主题,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

九、教学拓展1. 开展“大卫的一天”主题活动,让幼儿设想大卫在不同的场景中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大卫不可以》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猜测到的内容,2、感受大卫的调皮捣蛋以及母爱的温暖,教学准备: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教学过程:一、引出:1、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好朋友,他的名字叫大卫,让我们一起请他出来吧:“大卫,请出来吧!”(观察图一)咦,大卫他怎么啦?为什么要妈妈抱呢?请你猜一猜。

看了接下来几张图你们就会明白啦。

二、观察画面1、观察图二、问:哎呀,你看到了什么?师:最上边的那个罐罐里装着好吃的糖果,妈妈为什么要把它放那么高呀?大卫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丰富词:摇摇晃晃、很危险)那我们一起告诉他:“大卫不可以。

”2、观察图三、问:这里你看到了什么?(丰富词:一串黑脚印)大卫为什么会这么脏呢?他可能做什么去了?哦,那样可不可以呀?3、观察图四、问:你看到大卫吃了什么?一顿饭吃那么多好不好?4、观察图五、问;哎呀,这里你看到了什么?难为情,还会感冒的。

5、观察图六、问:大卫想在家里干什么?这样做会有什么危险?那你们快告诉他呀。

比比谁说得好听?你们若说得好大卫就真的不会那样做了。

6、观察图七,师:可是……你看到了什么?妈妈为什么要这么站?学一学,猜猜妈妈是怎么批评大卫的?7、大卫坐在那里?他为什么哭?三、猜测结果1、妈妈是不是真的不要大卫了呢?(观察图十、图十一)原来啊,再调皮的孩子,也是妈妈最爱的宝宝,妈妈说:“大卫乖,我爱你”。

2、老师一一拥抱孩子,并让小朋友之间相互拥抱。

3、师:大卫还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都在老师的这本书里,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大卫不可以》,我们等下在区域的时候再去看好吗?绘本解读大卫:一个调皮淘气、爱搞恶作剧,让小朋友喜欢、家长头疼的小男孩。

妈妈:一位话语简单、严厉甚至有点粗暴,而内心充满温情和浓浓的爱的母亲。

《大卫,不可以》这本图画书的主角是大卫,一个只有几岁的小男孩。

没错,画面上确实只有他一个人物的完整形象。

而妈妈只在扉页和最后一页有两个不完整的画面,而且,通篇妈妈说的基本只有一句话:大卫,不可以。

尽管如此,在我阅读和欣赏这本图画书时,却时时感到大卫的妈妈同样是隐在背后的主角,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关心、关怀着大卫的一举一动,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大卫,不可以。

为什么妈妈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让人听来有些简单、粗暴、不舒服呢?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的小男孩是用几何图形拼接成的玩偶形象,椭圆型的大脑袋顶在细小的身子上,摇摇欲坠;占了面部三分之一大的咧开的嘴巴里有六颗稀稀落落的尖尖的牙齿;三角形的鼻子鼻孔朝天;小小的眼睛、一高一低的两道短眉毛,似乎在向世人宣告:我什么都不怕。

再看看大卫在做什么事情:他一只脚站在一摞歪七扭八的书垛上,另一只脚悬空,伸出双手去搬放在高桌上的玻璃鱼缸。

鱼缸很大,感觉比大卫的大脑袋还要大上两倍,里面盛满了水,还有两条吓得惊慌失措的红鲤鱼。

此时,鱼缸已被他挪出了桌面,由于倾斜,水已经撒了出来,摆放鱼缸的高桌业已倾斜。

看到此情此景,无论是谁,都会吓得胆颤心惊。

可是,调皮的大卫却是无知者无畏:他咧着大嘴,扭着脖子,面朝我们,在得意洋洋地大笑呢。

他觉得自己好有本事,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呢。

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们听到了一句坚决、严厉、不可违抗的命令:“大卫,不可以!”看到这里,我才长长地嘘出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噢,大卫没有危险了,因为他的母亲来了。

作者兼绘画大卫•香农以巧妙的构思、细致的画面、简单的文字,通过封面,将这本书的主角(大卫和他的母亲)是谁、主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诠释的淋漓尽致。

我从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喜欢上了这本书,以至于到现在,自己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依然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大卫究竟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不好的习惯让妈妈忍无可忍的一再说:“大卫,不可以”呢?第一个画面:大卫两只脚的脚尖踩在一把椅子的边缘上,身体倾斜45度,左手紧紧抓住壁橱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伸开五指,正欲去够妈妈放在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

你看他,紧抿着嘴巴,舌头却翘露在外面,两只眼睛盯着那只饼干桶,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模样。

画面上没有妈妈,只有妈妈的一句话“大卫,不可以!”妈妈之所以把饼干桶放在最上层,是担心大卫吃多东西对身体没有好处。

可她没想到大卫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这样的事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妈妈可能都会遇到。

大卫这样做很危险,这种时刻,大卫妈妈的“不可以”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我们做家长的(不仅仅是母亲)看到这里应当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拿到某种东西,最好的办法是不让他看到。

如果你让他看到而得不到的话,那么,危险很可能就会降临了。

而且平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不能麻痹大意。

第二个画面:“天哪!大卫,不可以!”妈妈在惊呼。

你看,站在客厅里的大卫,头上、脸上、手上、腿脚上糊满了黑黑乎乎的泥巴,头上的泥巴还插着几根草和两个小蘑菇,糊在腮帮子处的泥巴上居然有一个长尾巴的虫子,腿上长着草,脚上插着小树枝。

真得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简直是一个小怪物。

干净的地板上是他的两只泥巴脚踩后留下的两串黑脚印和从身上掉下来的黑泥点儿。

大卫一脸无辜的样子站在那里。

看到此时的大卫,无论是谁,不仅会惊呼,还有可能会晕倒。

事已至此,妈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惊呼之后立马把他放到浴室清洗干净。

让我们跟随大卫的妈妈的“不可以”制止声,看看大卫是如何洗澡的。

第三个画面:大卫在洗澡。

澡盆里放着大卫的一些玩具:游泳圈、军舰、小鸭子、水雷、鲨鱼、黑鱼等。

澡盆里的水早已溢出,水流满地,可怜的“八爪鱼”被冲到了地板上,瞪着惊愕的眼睛不知所以然。

而大卫仍然大开着水龙头,面戴潜水镜、头顶“黑鱼”、手拿“鲨鱼”,把这里当作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这样“痛快地洗澡”,可是大卫的妈妈却说“不可以”。

因为这样洗澡不但增加妈妈的家务负担,而且,也浪费水资源,我们应当从小小就对孩子进行节约的教育,让他们养成好习惯。

第四个画面:好不容易洗完澡的大卫,突发奇想,居然光着身子,冲到屋外的大道上。

你看他:两脚腾空,右脚掌朝前,左脚心朝后,五指张开、双臂伸直,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

屋外的大道宽阔而绵长,有一些弧度,使人感觉远处蔚蓝的天空和大道连在一起,看不到尽头;大卫家的尖顶房子静静地坐落在绿树掩映的路旁;小白狗站在屋外的草地上,惊愕地看着大卫光溜溜的背影,不知所措;小狗身旁有一个红色的消防设备。

周围的环境静谧而安详。

大路上只有光着身子飞奔的大卫,耳畔回响着妈妈焦急的喊叫“大卫,快回来!”作者在这里运用绘画语言,将动与静、妈妈的焦急、人们的惊愕与猜测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大卫怎么了?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会不会有危险……作者把无数的想象和问题留给了读者。

第五个画面:大卫身穿红色的仪仗队服,硕大的脑袋上扣着一个饭锅,左手举着一把勺子正在起劲儿地敲打着右手里的一个饭锅。

你看他,双眼闭着,鼻孔朝天,呲牙咧嘴地陶醉在敲打乐中。

我似乎听到了刺耳的敲打声和大卫得意的吼叫声以及妈妈的愤怒的喝斥声。

这个情景使我们认识到:孩子喜欢敲打,无可非议。

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第六—七个画面:连续两个画面是大卫吃东西时的情景:①大卫坐在餐桌旁边吃边玩。

他把蒸熟的土豆刻上眼睛、嘴巴、两根黄瓜当胳膊、两只鸡腿当腿,用餐叉把它们叉在一起,形似一个食物玩偶。

大卫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②大卫在吃东西。

大卫的大脑袋占据了几乎整幅画面,而他张开的饕餮大嘴又占了整个面部的四分之三强,黑色的口腔里塞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食物——鸡腿、胡萝卜、花椰菜、青豆等等,就像无底深渊;画面的底色是红色的,大卫的脸也是红色的,表明大卫已经吃得太多了,可是大卫仍然在不停地吃。

画家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技法、强烈的色彩对比,把一个毫无节制、贪吃的孩子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两个情景提醒当家长的既不能让孩子玩食物,也不能让孩子吃得过多。

否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第八个画面:天已经很晚了,大卫还在看电视,妈妈命令大卫“回房间去”休息。

大卫皱着眉头、噘着嘴,极不情愿地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请注意,画家在这里把电视节目定格在太空超人的画面,还有大卫走时手里攥着一条黄色的餐巾,为下一个情节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第九个画面:大卫回到房间,没有听妈妈的话,而是扮演起了超人。

他穿上紧身衣,脚蹬妈妈的红色高腰靴,戴上蓝色眼罩,脖子上系着那条黄色餐巾,模仿电视里的太空超人,肆无忌惮地在小床上又蹦又跳。

玩具熊已经大头朝下,枕头扔到了床头上。

画家巧妙地把大卫的被子的图案设计为各种各样在太空往来穿梭的飞行器,在有限的空间里描绘出太空的浩渺和无限。

表达出孩子对太空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超人的崇拜。

可想而知,妈妈此时只能用命令的话语才能让兴奋异常的大卫“躺下来”。

第十个画面:大卫在挖鼻孔。

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是不可以的。

第十一个画面:大卫把玩过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片狼藉。

而他却跪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科幻影片。

妈妈让他“把玩具收好”。

妈妈没有因他是个孩子并且要看电视而迁就他。

这也给我们做家长的一个很好的启示:孩子的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家长不能包办一切。

第十二个画面:大卫身穿棒球服、头戴棒球帽,右手托球、左手举棒,正准备在客厅里挥棒击球。

大卫的对面摆放着玻璃茶几,茶几上有一个钟表、一个跳芭蕾的女孩儿玩具,还有一个漂亮的瓷质花瓶,里面插着一束鲜花;身后是一个圆桌……还有一些其他的物品。

大卫就是要在这种环境下打棒球。

妈妈的“不可以”没能阻止大卫,结果可想而知。

第十三个画面:大卫不听劝阻,挥棒击球,击落了手里的棒球,也击碎了花瓶。

大卫的妈妈很生气,她处罚大卫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反省思过。

大卫背对着我们,头却转过来,一滴泪水从眼角流出,挂在委屈万分的脸上。

让人感到此时的大卫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可怜,那样的惶恐。

他可能也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让妈妈操了那么多心,妈妈还会爱自己吗?大卫知道自己错了。

第十三—十四个画面:“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是妈妈亲切的呼唤。

大卫一下瞪圆了晶亮的双眼,张开双臂,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妈妈用她柔软的双手紧紧地把大卫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大卫则幸福地闭着眼睛,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尽情享受着妈妈浓浓的母爱。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潮湿了,“风雨”过后、母子相依的场面太感人了。

同时我也想到,大卫的妈妈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把那些“不可以”的道理讲给大卫听。

毋庸置疑,大卫是这本书的主角,每一个画面都有大卫的形象。

而妈妈,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在扉页:一位身穿白底蓝点短袖上衣、下穿绿裙子、腰扎黑色腰带、双手握拳叉腰,是一张没有头颅的半身画像。

虽然看不到表情,我们却能从画家为她设计的造型感觉到她的愤怒和严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