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

合集下载

孛儿只斤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
忽必烈衮冕想像复原(hayashiutou制作) 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而夺得汗位后,积极谋划新一轮的对宋战争。 至元五年(1268年),他用宋降将刘整之策,改变主攻四川的方略,命阿术、刘整等率大军围困南宋重镇襄阳、 樊城(今湖北襄樊)。至元七年(1270年),刘整奉命在襄樊前线造战舰,练水军,并用威力巨大的回回炮攻城。 宋廷数次派重兵破围,均未成功。至元十年(1273年),樊城先被攻破,继而襄阳守将吕文焕举城投降。
(表格参考资料 )
忽必烈对出身、目的不同的“金莲川幕府”及其他应召人员,大抵是礼贤下士,虚己而问,兼容并蓄,不明 显地抑此褒彼,以多听多问为主,择其有用有益而从。即使是对个别不友好、不合作者,也不失礼。如有一次, 忽必烈召见了被俘北上的南人赵复,希望他作为自己攻南宋的向导,但赵复回答∶“宋,吾父母国也,未有引他 人以伐吾父母者。”忽必烈听罢,并未怪罪赵复,也不强迫他入仕蒙古。
忽必烈仅掌军事以后,仍关注漠南的民事刑法。当时,蒙哥新任用的燕京等处断事官牙鲁瓦赤、不只儿负责 管辖漠南汉地的财赋司法。二人随意诛戮民众,招来忽必烈严厉的指斥 。他后来征大理途经六盘山时,许多赶 来晋见的地方官大多是向忽必烈请求开恩庇护的,只有延安路(治今陕西延安)兵马使袁湘面陈本路军户困乏之 弊以及相应革除的办法。忽必烈一面采纳袁湘的意见并加以赞赏,一面训戒其他官吏言私不言公的做法。巩昌总 帅汪德臣禀告新城益昌赋税徭役免除事宜的请求,也得到他的批准。总之,总领漠南的忽必烈借此机会在陕甘一 带留下了体恤百姓疾苦和秉公不徇私的美名。
0
即位建元
05
兄弟失和
一统全国 黩武嗜利
平服诸王 高寿病逝
潜邸岁月
孛儿只斤·忽必烈(一译呼必赉 ,传统蒙文:ᠪᠣᠷᠵᠢᠭᠢᠨ ᠤ ᠬᠣᠪᠢᠯᠠᠢ,西里尔蒙文:Боржигины Хубилай,拉丁化拼 写蒙文:borjigin-u qubilai),生于元太祖十年八月二十八日(1215年9月23日),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也 是拖雷与正妻唆鲁禾帖尼所生的嫡次子(在托雷的十个儿子中排行第四) 。

【元朝历史】忽必烈

【元朝历史】忽必烈

【元朝历史】忽必烈原文标题: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

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

改国号“元”。

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忽必烈,睿宗皇帝第四子。

母庄圣太后,怯烈氏。

以乙亥岁八月乙卯生。

及长,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纳弘吉刺氏为妃。

岁甲辰,帝在潜邸,思大有为於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治理天下之道)。

岁辛亥,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爪忽都之地。

邢州有两答刺罕言於帝曰:“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万余户,今日减月削,才五七百户耳,宜选良吏抚循之。

”帝从其言。

承制以脱冗脱及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商榷使,邢乃大治。

岁王子,帝驻桓、抚间。

宪宗令断事官牙鲁瓦赤与不只儿等总天下财赋于燕,视事一日,杀二十八人。

其一个盗马者,杖而释之矣,偶有献环刀者,遂追还所杖者,手试刀斩之。

帝责之曰:“凡死罪必详谳(详细审问)而后行刑,今一日杀二十八人,必多非辜。

既杖复斩,此何刑也?”不只儿错悍不能对。

太宗朝立军储所于新卫,以收山东、河北丁粮,后惟计直取银帛,军行则以资之。

帝请于宪宗,设官筑五仓于河上,始令民入粟。

宋遣兵攻虢之卢氏、河南之永宁、卫之八柳渡,帝言之宪宗,立经略司於汴,以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壁为使,陈纪、杨果为参议,俾屯田唐、邓等州,授之兵、牛,敌至则御,敌去则耕,仍置屯田万户於邓,完城以备之。

夏六月,入觐宪宗於曲先恼儿之地,奉命帅师迎征云南。

秋七月丙午,牙西行。

岁癸丑,受京兆分地。

诸将皆筑第京兆,豪侈相尚,帝即分遣,使戍兴元诸州。

又奏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立从宜府于京兆,屯田凤翔,募民受盐入粟,转漕嘉陵。

夏、遣王府尚书姚枢立京兆宣抚司,以孛兰及杨惟中为使,关陇大治。

又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

秋八月,师次临洮。

【元朝历史】公元1294年 元世祖忽必烈去世

【元朝历史】公元1294年 元世祖忽必烈去世

【元朝历史】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
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元世祖忽必烈去世,终年80岁。

忽必烈(1215~1294),是元朝的创造者,拖雷之子,兄为宪宗蒙哥,弟有旭烈兀、阿里不哥。

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蒙哥汗三年(1253),受京兆封地;同年,受命远征灭大理国。

蒙哥八年(1258)兴师伐宋,忽必烈统率东路军,次年(1259)九月,蒙哥病死于合州(今四川合川)。

忽必烈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图谋自立为大汗,采纳儒士郝等经建议,轻骑返燕京。

次年(1260)三月,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

此后,忽必烈先后平定了阿里不哥和李?的叛乱。

至元八年(1271),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

次年定都大都。

至元十六年(1279)他消灭南宋,统一全国。

忽必烈在位35年期间,注意农桑,兴修水利,并建立了元代的行政、军事、赋税等制度,尤以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忽必烈对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文化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历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元朝的历史人物忽必烈时代的伟大人物

元朝的历史人物忽必烈时代的伟大人物

元朝的历史人物忽必烈时代的伟大人物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而在元朝的伟大人物中,忽必烈无疑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本文将从忽必烈的背景出生、成就和对元朝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他在元朝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忽必烈,本名孛儿只斤·忽必烈,是元世祖铁木真的孙子,出生于1215年。

忽必烈的父亲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而他的母亲也来自名门望族,因此他天生享有优越的家庭背景。

在成长中,忽必烈不仅接受了优秀的家族传统教育,还在辅佐其父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忽必烈在政治和军事上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在他的领导下,元军先后攻破了金朝和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

这一系列战争中,忽必烈相继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和政策措施,以提升元军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他同时非常注重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使元军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在政治方面,忽必烈坚持实行集权统治,严格律己,任人唯贤。

他对内大力推行改革,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在对外交往中,忽必烈非常重视各族人民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包容开放的政策,使元朝得到了不同民族的支持和信任。

忽必烈的统治对元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他完善了元朝的行政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实施了科举制度,推动了官僚制度的发展。

这为后来明朝和清朝建立了基本的行政模式。

其次,在军事领域上,忽必烈的战略布局和军事改革为后来蒙古、明清王朝的征战奠定了基础,并且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此外,忽必烈推动的农业和商业发展对中国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

最重要的是,忽必烈实行的宽容政策,使中国成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国家,这种理念对后来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之,忽必烈作为元朝时期的伟大人物,通过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宽容的统治态度,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为后来王朝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元朝的第一位皇帝忽必烈

元朝的第一位皇帝忽必烈

元朝的第一位皇帝忽必烈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王朝。

元朝的第一位皇帝忽必烈,被誉为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和政治家。

他的领导能力、政治改革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手腕,为元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忽必烈皇帝的统治时期,以及他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忽必烈的统治时期元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忽必烈统治时期,他在1259年继承了蒙古帝国的大汗位。

面对一个庞大的帝国,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以确保帝国的稳定和统一。

首先,忽必烈实施了一项重要的军事改革。

他将蒙古军队重新组织为左右翼和中央三个军团,每个军团都有自己的指挥官,并负责特定的领土防御。

这种组织结构的改变,使蒙古军队更加高效,并增强了他们在战争中的作战能力。

其次,忽必烈注重内外交通的改善。

他修筑了广袤的道路和运河,以便更好地联络各地。

这不仅促进了交流和贸易,还提升了帝国的经济实力。

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南方海上贸易的控制,使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商业中心。

此外,忽必烈还注重农业和经济发展。

他通过实施一系列农业政策,提倡农田水利,鼓励农民耕种。

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了农业产量,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同时,他也鼓励工商业的发展,通过减税和优惠政策吸引商人来到中国。

二、忽必烈的外交手腕忽必烈以其卓越的外交手腕而闻名于世。

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确保了中国的安全和影响力的扩展。

一方面,忽必烈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控制。

他与金帐汗国建立了牢固的同盟,减少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此外,他还与西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外交和贸易对话来确保中国的繁荣。

另一方面,忽必烈利用外交手腕打破了传统的中国封闭政策。

他积极与外国进行贸易和外交往来,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他派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开启了中国远洋航海的先河,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忽必烈的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忽必烈皇帝的统治期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忽必烈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融合。

忽必烈的统一与元朝的辉煌时期

忽必烈的统一与元朝的辉煌时期

忽必烈的统一与元朝的辉煌时期忽必烈(1215年-1294年),全名铁木真,是蒙古帝国第五代大汗,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统一者之一。

他在继承蒙古帝国统治权后,成功实现了对中国的统一,并建立起著名的元朝。

在他的统治下,元朝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取得了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

一、忽必烈的统一忽必烈在继承蒙古帝国大汗之位后,面临着来自内外的众多挑战。

作为大汗,他首先需要稳定内部局势,解决蒙古帝国的后继之忧。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平息了宫廷内的争斗。

此外,他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击败了来自西方的阻碍者,扩张了蒙古帝国的版图。

在统一内蒙古之后,忽必烈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他意识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的地区,对于实现自己的统治目标至关重要。

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手段,他最终于1271年建立起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二、元朝的辉煌时期1. 政治成就忽必烈在统一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

他建立了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首都,发展了高效的行政机构和庞大的官僚体系。

此外,他还建立了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人才来加强政府机构的管理。

2. 经济繁荣元朝时期,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忽必烈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推动了农业生产和贸易的繁荣。

他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产量。

同时,他还推行了商业政策,鼓励对外贸易,增加了国家财富。

3. 文化与科技进步元朝时期,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蓬勃发展。

忽必烈重视文化教育,扶持儒学,鼓励学术研究。

他还大力支持文化艺术,修建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建筑,例如著名的大相国寺和大熙宁寺。

同时,元朝时期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科学家,为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外交与交流元朝时期,中国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蒙古帝国的统一使得中国与欧亚大陆各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促进了文化、经济和科技的交流。

忽必烈的简介资料

忽必烈的简介资料

忽必烈的简介资料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别名薛禅可汗,成吉思汗之孙,元朝开国皇帝。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忽必烈的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忽必烈的简介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别名薛禅可汗,成吉思汗之孙,元朝开国皇帝。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并与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迁都大都(今天的北京)。

忽必烈在位期间消灭南宋大理,统一全国 ;改革政体,首创行省制度;定都大都,开凿大运河。

公元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忽必烈的生平事迹潜邸岁月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

是铁木真之孙,拖雷的第四子,母亲为唆鲁禾帖尼。

有关忽必烈的童年、所受教育以及他早期生活的资料很有限。

南征北战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元宪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

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

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

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

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蒙哥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

6月,忽必烈前往草原觐见蒙哥,奉命率军征云南。

1253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

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抚司。

忽必烈率领大军在六盘山度夏。

秋天,大军经过临洮进入藏族地区,到达忒刺(今四川松潘)地方。

8月,忽必烈率军从陕西出发,进攻位于今云南等地的大理国;1254年1月2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国王段兴智投降,忽必烈灭大理国。

云南地区并入大蒙古国版图。

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封地。

1256年夏天,以南宋扣押蒙古使者为理由,蒙哥正式宣布了攻击南宋的意向。

忽必烈简介

忽必烈简介

忽必烈简介
忽必烈即元世祖。

生卒年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

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即蒙古大汗汗位后,下令攻打南宋,忽必烈则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

他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和姚枢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

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

1253年,忽必烈率军进攻位于今云南的大理国,国王段氏投降,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1260年5月5日自称大蒙古国第五任大汗,但未获普遍承认。

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兵败投降。

忽必烈定为一尊,迁都大都,上都为陪都,并继续推行汉法、任用汉族官员。

1267年忽必烈在大都筑新城,同时发布《下江南檄》讨伐南宋,首攻襄阳。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

1273年,元军经过六年时间包围,才攻陷襄阳。

但是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

1274年,元军发动第一次侵日战争,日本史书称之为“文永之役”,以三万二千余人,东征日本。

1276年2月4日,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灭南宋。

1281年7月,忽必烈又发动第二次侵日战争,史称“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到达次能、志贺二岛,却碰到台风,溺死近半。

1294年2月18日)于宫内去世。

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主要的历史贡献:
一、改蒙古国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二、灭南宋,统一全国。 南宋时期地图 元朝时期地图
元朝时期,我国的疆土面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
忽必烈主要的历史贡献:
三、发明了“钞”即纸币,把钞票引入流通领域。
唐、宋、元代的货币
元代纸币
忽必烈主要的历史贡献:
国以民为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民以衣食为本:吃饱穿暖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事。 衣食以农桑为本:种植农田,养殖桑蚕是人民衣食的最重
要来源。
这句话意思是层层递进的,体现了忽必烈重视百姓,
重视农业生产的以民为本的精神。
奇闻轶事:涮羊肉的发明与忽必烈
忽必烈率军远征,嫌伙食太差, 想吃清炖羊肉。厨师便宰杀羔羊,剔 选羊肉准备做清炖羊肉。可敌军突然 来袭,厨师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 放在锅里胡乱搅和一下,就捞出来, 放点配料,给忽必烈端去了。
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打仗去了。没过多久,忽必烈就凯旋 而归。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厨师的功劳,就让他再做一次,并说味太淡,多 加些配料。文武大臣吃后,皆竖大拇指。忽必烈高兴,给这道新菜赐名“涮 羊肉”。
中国古代最后五个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元朝(1271年-1368年),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北京市)。
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
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 所建立的大蒙古国。 元朝的 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 《易经〃乾篇》的“大哉乾
忽必烈( 1215~1294 )
元,万物资始”这话。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的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生长的动力。
成吉思汗:即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1227
年), 1206年统一了大蒙古国,成为蒙古国可汗, 尊号“成吉思汗”, 意为“拥有海洋四方”,是世 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
元太祖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是成吉思
汗的孙子,他继承了他爷爷成吉思汗的遗志, 统一了中原大地,建立元朝,是著名的军事 家、政治家。
四、发展经济的措施 : 1. 禁止改农田为牧场。 2. 招抚流民,鼓励垦荒。 3. 中央设“劝农司”(管理全国的农田水利等事务)。
五、加强统治的措施:
1. 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
2. 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事务。
3. 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理。
忽必烈的治国名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