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基因组学揭示哺乳动物基因组脆性区域产生与消亡的过程
2023年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试题库选择题有答案

选择题(注: 单项和多项)1.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 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这两个实验中重要的论点证据是(C)。
A. 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B. 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C. 生物体吸取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D. 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 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E.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能互相混合并彼此替代2.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A)。
A. 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B. DNA的复制是半保存的, 经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C. 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D. 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E. 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3.DNA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 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取特性。
以下哪些是对DNA的解链温度的对的描述?(C.D)A.哺乳动物DNA约为45℃, 因此发热时体温高于42℃是十分危险的B.依赖于A-T含量, 由于A-T含量越高则双链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C.是双链DNA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的中间值D.可通过碱基在260nm的特性吸取峰的改变来拟定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4. DNA的变性(A.C.E)。
A. 涉及双螺旋的解链B. 可以由低温产生C. 是可逆的D. 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E. 涉及氢键的断裂5.在类似RNA这样的单链核酸所表现出的“二级结构”中, 发夹结构的形成(A.D)。
A.基于各个片段间的互补, 形成反向平行双螺旋B.依赖于A-U含量, 由于形成的氢键越少则发生碱基配对所需的能量也越少C.仅仅当两配对区段中所有的碱基均互补时才会发生D.同样涉及有像G-U这样的不规则碱基配对E.允许存在几个只有提供过量的自由能才干形成碱基对的碱基6. DNA分子中的超螺旋(A.C、E)。
2014-基因组学——最终版

基因组学题库一基因组学介绍1 基因组与基因组学基因组是指生物的整套染色体所含有的全部DNA序列,是生物体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
基因组学(Genomics)是以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手段研究基因组的组成、结构、表达调控机制和进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基因组结构特征、变演规律和生物学意义。
2 C质与C质悖论C值(C value)通常是指某一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悖论(C Value Paradox):生物的复杂性与基因组的大小并不完全成比例增加。
3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8个目标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美、英、法、德、日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
其8个目标:1)人类DNA序列(Human DNA sequence);2)开发测序技术(Develop sequencing technology);3)识别人类基因组序列变异(Identify human genome sequence variation);4)功能基因组学技术(Functional genomics technology);5)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6)伦理、法律、社会问题(ELSI: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7)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8)Training and manpower。
4 什么是宏基因组(metagenomics)?研究一类在特殊的或极端的环境下共栖生长微生物的混合基因。
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
生物演化试题解析及答案

生物演化试题解析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生物演化的证据主要来自()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胚胎学D. 所有以上答案:D解析:生物演化的证据来自多个领域,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
化石记录提供了物种随时间变化的直接证据;比较解剖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器官结构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胚胎学则通过研究不同物种胚胎发育的相似性来推断它们的演化关系。
2.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长颈鹿的长颈B. 鸟类的翅膀C. 人类的智慧D. 恐龙的灭绝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是指在生物种群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衍后代,从而使得有利特征在种群中逐渐增加。
长颈鹿的长颈、鸟类的翅膀和人类的智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恐龙的灭绝则是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生存竞争失败,并非自然选择的结果。
3.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演化的驱动力?()A. 基因突变B. 自然选择C. 遗传漂变D. 人工选择答案:D解析:生物演化的驱动力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基因突变为演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哪些变异能够被保留下来;遗传漂变则影响小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
人工选择是人类根据特定需求对生物进行选择,不属于自然演化的驱动力。
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的演化?()A. 环境变化B. 基因重组C.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D. 地理隔离答案:ABCD解析:环境变化可以导致生物面临新的选择压力,从而影响演化;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促进演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如捕食、竞争等,也可以推动演化;地理隔离导致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受阻,是物种分化的重要条件。
2. 以下哪些是生物演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人工选择实验答案:ABCD解析:化石记录提供了物种随时间变化的直接证据;比较解剖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器官结构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来推断它们的演化关系;人工选择实验展示了选择如何影响生物特征的演化。
医学遗传学(第3版)配套习题集:第3章 人类基因组学

第三章人类基因组学基因组指一个生命体的全套遗传物质。
从基因组整体层次上研究各生物种群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的科学即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世界多个国家参与合作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重大科研项目。
其基本目标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为阐明人类全部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解码生命奥秘奠定基础。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体现在人类基因组遗传图,物理图和序列图的完成,而基因图的完成还有待大量的工作。
后基因组计划(PGP)是在HGP的人类结构基因组学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计划,将主要探讨基因组的功能,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由此派生了蛋白质组学,疾病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等分支研究领域,同时也促进了比较基因组学的展开。
后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进展,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变革,可以预见会对医学、药学和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HGP的成就加速了基因定位研究的进展,也提高了基因克隆研究的效率。
基因的定位与克隆是完成人类的基因图,进而解码每一个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研究手段。
一、基本纲要1.掌握基因组,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基因组医学,后基因组医学的概念。
2.熟悉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历史,HGP的基本目标;了解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基因图的概念和构建各种图的方法原理。
3.了解RF1P,STR和SNP三代DNA遗传标记的特点。
4.熟悉后基因组计划(PGP)的各个研究领域即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疾病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的概念和意义。
5.了解基因定位的各种方法的原理。
6.了解基因克隆的三种研究策略。
7.了解全基因组扫描的策略和方法。
8.熟悉基因组医学与遗传病研究的关系。
9.熟悉基因组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的关系。
二、习题(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人类基因组计划仍未完成的基因组图为OA.遗传图B.物理图C.序列图D.连锁图E.基因图2.下列不属于基因组学分支学科的是oA.基因组文库B.环境基因组学C.疾病基因组学D.药物基因组学E.比较基因组学3.HGP的任务是oA.构建遗传图B.物理图C.确定DNA序列D.定位基因E.以上都是4.HGP是美国科学家在年率先提出的。
大学普通生物学考试(习题卷11)

大学普通生物学考试(习题卷11)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已知某两对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为24%,说明在该二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占全部孢母细胞的()。
A)24%B)50%C)76%D)48%答案:D解析:2.[单选题]三对非等位基因重叠作用,F2的表现型比例为( )。
A)15 : 1B)31 : 1C)47 : 1D)63 : 1答案:D解析:3.[单选题]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是( )。
A)测交法B)自交法C)两点测验D)三点测验答案:D解析:4.[单选题]紫外线诱变一般会使DNA分子形成 ( )。
A)G-G聚合体B)T-T聚合体C)A-G聚合体D)随机形成碱基聚合体答案:B解析:5.[单选题]与原癌基因的作用相反,能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迁移的基因称为( )。
A)癌基因B)抑制基因C)上位基因D)抑癌基因答案:D解析:C)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改变单纯经济增长而忽略生态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D)通过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答案:B解析:7.[单选题]用高秆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F1全是高秆。
F1自交,正常情况下, F2群体的株高应该是( )。
A)全是高秆B)全是矮秆C)高矮植株各一半D)高秆大约占75%答案:D解析:8.[单选题]遗传信息由RNA的碱基序列转变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过程称为( )。
A)复制B)转录C)逆转录D)翻译答案:D解析:9.[单选题]番茄中,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光皮果对桃皮果为显性。
用双隐性个体与双杂合个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光皮圆果25、光皮长果226、桃皮圆果224、桃皮长果25。
这两个基因的交换率为( )。
A)10%B)11.1%C)20%D)49.8%答案:A解析:10.[单选题]与陆地相接的海洋生物群落被称为( )。
A)浅海带B)潮间带C)半深海带D)大洋带答案:B解析:11.[单选题]在相引组中,F2亲本型性状比自由组合中的( )。
[答案][福建师范大学]《进化生物学》在线作业一
![[答案][福建师范大学]《进化生物学》在线作业一](https://img.taocdn.com/s3/m/edd6ab70f524ccbff02184a0.png)
1.下列哪一条不属于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答案:C]A.大量的重复序列B.mRNA为单顺反子C.mRNA为多顺反子D.基因是不连续存在的E.人的基因组大小为3×10⁹碱基对2.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答案:E]A.色氨酸B.蛋氨酸C.谷氨酰胺D.脯氨酸E.羟脯氨酸3.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答案:B]A.对基因性的比例影响很小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C.会使隐性基因灭绝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4.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中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型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答案:A]A.81%、18%、l%B.45%、40%、15%C.18%、81%、1%D.45%、45%、10%5.五界说在生物发展史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答案:D]A.单细胞→群体→多细胞B.原核细胞阶段→真核细胞阶段→多细胞阶段C.原核细胞阶段→真核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D.原核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6.隐性基因a可表现为人的一种疾病,基因型aa的儿童10岁前全部死亡,基因型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为健康。
在一个隔离的群体的一代(Ⅰ)中,该等位基因a 在成人中的频率为0.01,如果没有新的突变发生,在下一代(Ⅱ)的成人中等位基因a频率,以及在下一代(Ⅱ)的新生儿中杂合子Aa的频率变化趋势是()。
[答案:C]A.下降,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下降D.上升,上升7.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答案:A]A.黑猩猩B.长臂猿C.猕猴D.大猩猩8.远缘杂交常会出现不育的难题,下列生物技术中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育的是()。
[答案:B]A.转基因技术B.细胞融合C.组织培养D.细胞核移植9.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遗传学总习题整理

遗传学总习题整理医学遗传学题库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
A.遗传病B.基因病C.分子病D.染色体病E.先天性代谢病2.遗传病是指______。
A.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B.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C.基因缺失引起的疾病D.“三致”物质引起的疾病E.酶缺乏引起的疾病3.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都是在______的基础上发生的。
A.微生物感染B.放射线照射C.化学物质中毒D.遗传物质改变E.大量吸烟4.成骨不全症的发生______。
A.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B.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5.唇裂的发生______。
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6.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坏血病的发生______。
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C.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7.苯丙酮尿症的发生______。
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D.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8.蚕豆病的发生______。
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9.白化病的发生______。
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
10.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______。
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生命的定义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 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 殊实在形式。
生命的特征
从受精卵到个体要经历生长与发育过程。 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基本的遗传物质。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并将代谢产物排出 体外。 新陈代谢的各种生命活动是在生理条件下进行的, 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做出应激反应。 选择使生物不断进化与适应环境。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不同类型的细胞,分子组成大致相同,但是这些 物质的相对含量相差很大。 生命来自海洋,生物离不开水,水的特性符合生 物生存的需要。
氨基酸分子的特点结构:都是-氨基酸,除甘氨
酸外都是L-型氨基酸。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称为糖。自然界中的单糖都
是D-型结构。
单糖的生物功能:作为寡糖和多糖的组成元件,
提 要
环境信息被细胞感受并转化为细胞信号,并在细胞 间和细胞内传递的过程称为细胞通讯。 由细胞产生的能影响自身细胞或其他细胞的化学物 质,称为信号分子。 细胞信息传递分为跨膜信号转导和胞内信号受体信 号传递。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获得关于外界信息的过程,记忆 是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储存和读出的过程。记忆是学 习的必要条件。 社会生物学家将学习分为:行为学习和认知学习。 神经生物学家将学习分为:非联合和联合型学习。
细胞质遗传则是由于细胞质中的基因所起的作用, 这些基因通过 细胞质一代一代的传递。 质核型不育性由于细胞质基因育核基因间的互作, 故即可以找到保持系→不育性得到保持、也可找到 相应恢复系→育性得到恢复,实现三系配套。 基因的表达就是:DNA转录成RNA,再由RNA翻译 成蛋白质。 操纵子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系统的功能单位,由起 动基因(P),操纵基因(O)和多个结构基因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年1月第15卷第1期BME &Clin Med,January 2011,Vol.15,No.1
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9):877-880.]
[6]Silverberg DS,Oksenberg A.Are 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 -ders important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production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J]?Curr Hypertens Rep,2001,3(3):209-215.[7]London GM,Guerin AP.Influence of arterial pulse and reflected
waves on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ac function[J].Am Heart J,1999,138(3Pt 2):220-224.
[8]WANG Shu-bin,LI Chun-lei,DENG You-bin,et al .Study on c -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stiffnes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in diabetic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05,21(2):123-125.[王淑彬,黎春雷,邓又斌,等.糖尿病患
者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僵硬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2):123-125.]
[9]Furumoto T,Fujii S,Saito N,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brac -hial artery flow mediated dilation and carotid artery intimam -
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pn Heart J,2002,43(2):117-125.
[10]Bots MI,Hose AW,Koudstaal PJ,et al .Comm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risk of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Rotterdam Study[J].Stroke,1997,28(12):2442-2447.[11]LIU Yong-yi,SHEN Xiang,XU Ye,et al .Studies on ultrason -ography and Doppler velocity tracing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in a porcine mo -del [J].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s Liberation Army,2007,32(6):578-580.[刘永义,沈翔,徐晔,等.阻塞性睡眠呼
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模型猪颈总动脉超声和多普勒流速曲线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6):578-580.]
[12]Almendros I,Montserrat JM,Torres M,et al .Changes in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of brain tissue in an animal model of obstructive apnea[J].Respir Res,2010,11(3):1-6.
比较基因组学揭示哺乳动物基因组脆性区域产生与消亡的过程
据Alekseyev MA 2010年11月30日[Genome Biol ,2010,11(11):R117]报道,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项新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基因组的脆性区域经历了一个产生与消亡的过程。
一直以来基因组脆性区域被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新研究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脆性区域,并可通过这一信息预测未来人类基因组的进化。
地球上每个物种的基因组结构都会随进化发生改变,人类也不例外。
虽然还不知道人类基因组的下一个重大改变是什么,但研究人员采用的方法将有助于确定人类基因组可能发生变化的位点。
基因组脆性区域是基因组中的不稳定区域,脆性区域断裂可启动染色体重排、基因断裂、改变基因调控,在基因组进化和新物种的产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人类有23对染色体,而一些猿类却有24对染色体,这是因为猿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重排使得两条染色体发生融合而形成了人类的2号染色体。
逆转脆性断裂模型
2003年Pevzner 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数学系教授Tesler G 发现基因存在有一些“断裂区”,从而使其相对于基因组其他
区域更容易发生重排。
他们的“脆性断裂模型”反驳了当时被广泛接受的“随机断裂模型”。
尽管在过去的7年里,脆性断裂模型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然而研究人员仍无法获得人类基因组脆性区域的精确定位。
新研究发现为脆性断裂模型提供了最新的信息,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逆转脆性断裂模型”。
新研究结果证实在进化过程中脆性区域经历了一个产生和消亡的过程,并提供了一条确定人类基因组脆性区域定位的线索。
计算:找到脆性区域
在基因组中寻找脆性区域就好像要求你观察一副打乱的牌,然后尝试确定洗牌的次数。
在观察基因组时,也许可以找到断裂点,然而要确定其是否是脆性区域,就必须确定在相同的基因组位置断裂次数超过了1次。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现在存在的所有基因组来计算哪些区域发生了多次基因组震动。
所谓重组的概念并不是仅适用于某一个时间点的某一个基因组,而是观察到多个基因组的相关性。
在这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脆性区域有可能为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共有,但大多数这样的共有脆性区域都存在于进化接近的基因组中。
这表明任何特定基因组脆性区域有可能仅出现一段有限的时间。
根据新提出的逆转脆性断裂模型学说,脆性区域都会经历一段产生和消亡的过程,因而有着有限的存在期。
逆转脆性断裂模型表明基因组重排更可能发生在近期发生过重排的位点,并且这些重排位点在千万年的时间里不断发生改变。
因此研究人类的近亲———猩猩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重排将为寻找人类基因组脆性区域的当前位置提供最好的线索。
现在正热切等待获得来自基因组10k 计划灵长类基因组测序结果。
在未来人类基因组重排最有可能发生在最近灵长类动物中发生断裂的位点。
新的逆转脆性断裂模型将不仅有助于研究人员研究所有物种,并且可在个体水平上了解基因组重排。
在未来,计算机科学家们希望利用相似的工具观察反复发生在个别癌症患者细胞内的染色体重排,并以此开发出新的癌症诊断技术和治疗药物。
!!!!!!!!!!!!!!!!!!!!!!!!!!!!!!!!!!!!!!!!!
·信息动态·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