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年修订)

指导思想

根据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本学科人才的需要,确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参照国际通行的在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兼顾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衔接,建构“塔型”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材施教,体现特色;追踪当代学术最新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硕士

一、硕士生培养目标

1.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方面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

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

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3.德才兼备,身体健康。

二、硕士生招生

1.统招生

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可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及思想表现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均在一级学科进行。

初试阶段专业课的考试科目是:

①文学(含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②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论文写作)

复试:

初试合格者进入复试,复试阶段考试科目为各二级学科专题(考生按报考志愿应试),分别是:①文艺理论专题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题③汉语言文字学专题④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⑤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⑥外国文学专题

2.免试生

“985”、“211”学校具有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免予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经审查并面试合格后直接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三、硕士生课程设置

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硕士生课程设置淡化专业界限,鼓励学科交叉,增设前沿性学科,为学生在较为广阔的领域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硕士生须修满32学分(非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生须补修4学分中文专业本科段课程),并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课程共设60门左右,原则上每位研究生导师(含博士生导师,下同)主讲一门。

全部硕士生课程由A、B、C、D四类组成:

(1)A类必修课(9学分)

(2)B类选修课(6-9学分)

(3)C类选修课

(4)D类选修课(其中跨一级学科选修不少于1门)

为建立开放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选修外校(原则上限定为首批“985”学校)学科专业课程,选修暑期学校(本校和外校【界定同上】)课程,该课程作为D类课程,计入学分。

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1)中国概况(4学分);

(2)汉语课(4学分),自修为主,毕业时要求达到HSK8级(经批准用英语进行研究的除外);

(3)其余同中国硕士研究生。

四、硕士生培养

硕士生学习时间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两年,撰写学位论文1年。

硕士生入学后不分专业,不定导师,实行年级导师负责制。第2学期初进行师生互选,进入专业(二级学科),制定培养计划。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同时实施三级分流。

1.师生互选

为提高教学、教育及管理水平,实行师生互选,把竞争机制引进引入研究生培养工作。

具体办法:硕士生基于1学期来对部分课程的学习和对专业、老师的了解,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志趣,选择适合指导自己学位论文的导师;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向硕士生介绍全系各专业及导师情况(包括各专业的性质及各导师的自然状况、研究领域、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等,上网供学生查阅,或采取其他适当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发放师生互选表;专业按学生所选导师志愿的次序,同有关导师联系和协商,以确定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确定后,由专业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交院确认备案。

“师生互选”原则上尊重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志愿,但专业也可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和其他具体情况,对“互选”工作进行适度调整。

2.制定培养计划

硕士生第一学期的培养计划由院统一制定。第二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院备案。培养计划到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网址是:https://www.360docs.net/doc/4d19101801.html,/content/py.asp

3.中期考核

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选拔优秀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实行研究生中期考核制;院研究生办公室将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德智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具体办法:

A.考核在考核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导师、主要任课

教师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不少于3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及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能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系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A.详细填写“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4.中期分流

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为3种流向:(1)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

(2)进入硕士论文阶段;(3)终止学业

(1)提前攻博:思想作风好,学习成绩优秀(学位课程成绩优秀,A类课程良好以上),C类课(二级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15学分,有良好的科研素质(以论文为主要参照),明显具备培养前途的优秀硕士生,可于中期考核时提出提前攻博申请。专业考核小组审查合格,报考导师同意,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答辩通过,经系学位委员会分会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不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于第五学期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享受博士生待遇。提前攻博的硕士生,同时可以获得硕士学位。没被批准的硕士生,可在第五学期继续修改论文,重新参加答辩,答辩合格,获硕士学位。

(2)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成绩良好(根据量化指标),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3)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中止其学业;根据其学业情况,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5.论文答辩

(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进行学位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由各专业(二级学科)组织实施。专业应对硕士生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2)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学分,且成绩合格,论文撰写达到导师要求,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由硕士生所在专业(二级学科)组织。专业指定专人做答辩秘书。

答辩秘书负责领取、交送答辩材料。专业应为每位学位申请人聘请1-2位与论文有关的专家评阅论文,组成3-5人的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副教授、教授或相当专家担任。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1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博士

一、博士生培养目标

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范围内掌握坚实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在本学科或相近学科从事创造性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博士生招生(统招)

考试科目为:A.外语、B.专业课一(一级学科统考)、C.专业课二(二级学科统考)、D.面试

三、博士生培养

1.学习年限和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为3-4年(在职博士生为4-5年)。

博士生应完整地把握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对某一专门领域应有较深入的研究,并能创造性地完成博士论文。

2.制定培养计划

为发挥学科的整体优势和实现知识互补,形成博士生博采众长的良好氛围,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领导下的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制。博士生指导小组由指导教师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组成,其中一人为相邻专业的教师,导师担任指导小组组长。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填写,在第一学期末完成,一式两份,

一份由学生自己保存,一份交系备案。培养计划中应体现出集体培养的特色,有宽口径培养博士生的具体措施。

3.课程设置

博士生课程为: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2)外语;

(3)专业课。

文学院博士生专业课程共设40门左右(原则上每位博士生导师开一门),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5门。其中2-3门为主修,2-3门为辅修。辅修课为跨二级学科课程。

博士生课程实行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

(1)中国概况;

(2)汉语课,自修为主,毕业时要求达到HSK8级(经批准用英语进行研究的除外);

(3)专业课程同中国博士研究生。

4.论文答辩

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学位课程结束以后立即进行,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论文阶段,指导教师应及时检查论文的可行性,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确保论文如期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学位论文答辩前,还应进行论文预审或预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一般应当公开举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重新答辩一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合格者,授予博士学位。

硕士生课程

A类

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1 马列文论选读汪正龙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 外语

B类

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1 2 文艺学的方法和体系

汉语文化学

赵宪章

杨锡彭

3 文献学理论与方法武秀成

4 中国文学史专题与方法巩本栋等

5 中国文化史专题研究许结

6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倪婷婷、王爱松

7 西方文学批评史专题研究昂智慧

8 戏剧理论与戏剧美学陆炜

C类

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1 西方美学专题周宪

2 文艺管理学胡有清

3 《文心雕龙》研究孙蓉蓉

4 中国古典美学文献学周群

5 中国古典美学史专题研究包兆会

6 中国中古美学史李昌舒

7 语言统计学徐大明

8 汉语方言学薛遴

9 语义学盛林

10 汉语语音学顾黔

11 历史语法学柳士镇

12 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高小方

13 音韵学刘晓南

14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杨锡彭

15 佛经文献语言研究陈文杰

16 汉语方言调查方法与实践陈立中

17 语义语法专论马清华

18 石刻文献学程章灿

19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程章灿

20 佛藏文献研究曹虹

21 唐宋文学文献严杰

22 计算机辅助古籍整理研究姚松

23 道教文献研究赵益

24 清代学术与文学研究徐雁平

25 古代文论专题研究张伯伟

26 唐宋诗歌专题研究张宏生

27 苏、黄诗研究巩本栋

28 辞赋研究许结

29 经学研究徐兴无

30 中国古代文学与性别专题研究俞士玲

31 通俗文学文献学专题研究苗怀明

32 域外中国文学史料学金程宇

33 《诗经》研究孙立尧

34 词学文献学冯乾

35 中国乡土小说史论丁帆

36 现当代重要作家比较研究王彬彬

37 文化保守主义与现代性沈卫威

38 台湾香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刘俊

39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黄发有

40 中国现代作家文化心理研究倪婷婷

41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学研究王爱松

42 启蒙主义思潮与20世纪中国文学张光芒

43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吴俊

44 都市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傅元峰

45 沈从文研究翟业军

46 西方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余斌

47 现代派研究唐建清

48 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董晓

49 解构和后现代主义理论批评肖锦龙

50 中国古代戏曲史论俞为民

51 戏剧影视研究陆炜

52 中国现代戏剧史论胡星亮

53 戏剧美学周安华

54 比较戏剧学吕效平

55 影视艺术史论顾文勋

56 戏剧艺术研究马俊山

57 电视艺术研究张建勤

58 影视史论李兴阳

D类

序号课程名称

1 跨一级学科任选

2 专业英语

3 计算机网络

博士生课程

公共课

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张异宾

2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从丛等

3 英文文献检索与阅读昂智慧

专业课

序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1 形式美学专题研究赵宪章

2 现代与后现代文学理论周宪

3 中国现代文论史专题胡有清

4 魏晋南北朝文论专题研究孙蓉蓉

5 明清文论专题研究周群

6 言语社区理论徐大明

7 对外汉语教学徐大明

8 方言学理论与方法顾黔

9 汉语语法专题柳士镇

10 近代语音史刘晓南

11 汉语史语料学高小方

12 欧美汉学原著选读程章灿

13 校勘学研究武秀成

14 唐宋文学专题莫砺锋

15 域外汉籍研究张伯伟

16 明清文学专题研究张宏生

17 中国文学史背景研究巩本栋

18 中国古代散文流派研究曹虹

19 中国赋学研究许结

20 左传研究徐兴无

21 中国20世纪后半叶文学选题研究丁帆

22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人物沈卫威

23 多元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王彬彬

24 文学传媒研究黄发有

25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吴俊

26 近百年中国文学学术思潮史张光芒

27 俄罗斯文学与文化余一中

28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余斌

29 戏剧理论董建

30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俞为民

31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胡星亮

32 戏剧观念与形态理论研究周安华

33 中西戏剧美学比较陆炜

34 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史马俊山

35 现代戏曲理论吕效平附:参考书目:

文艺学专业:

《文心雕龙注》,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沧浪诗话校释》,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原诗》,叶夑著,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2年版。

《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诗学〉〈诗艺〉》(古希腊)亚理斯多德、(古罗马)贺拉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美学》(1-3卷)(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语言论》,(美)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现代语言学教程》(上、下),(美)霍凯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7年版。

《句法结构》,(美)诺姆·乔姆斯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德·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普通语言学》,(英)罗宾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方光焘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语音学教程》,林焘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版。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版。

《训诂学》,洪诚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版。

《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第1版。

《汉语语法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版。

《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著,岑运强评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年

第1版。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汉语语法学》,张斌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汉语方言学教程》,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修辞学通论》,王希杰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汉语语义学》,贾彦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纪昀等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

《钱大昕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余嘉锡文史论集》,岳麓书社1997年版。

《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程千帆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周勋初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冬青书屋笔记》,卞孝萱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齐鲁书社1998年版。

《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徐有富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石学论丛》,程章灿著,大安出版社1999年版。

《旧唐书辨证》,武秀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蒋广学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诗毛氏传疏》,[清]陈奂,中国书店1984年根据漱芳斋1851年版影印。

《楚辞补注》,[宋]洪兴祖,白化文等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文选》,[梁]萧统著,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年影宋本。

《杜诗评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1979年版。

《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鱼整理,中华书局1961年版。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等笺疏,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3年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抄本影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五卷),陈平原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文论选·现代卷》(上、中、下),沙似鹏、许道明、张新编著,江苏文艺出

版社1996年。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王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杨健,朝华出版社1993年版。

《文艺论争集(1979-1983)》,沈太惠等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新时期文坛风云录》(上、下),杨志今等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丁帆等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下),许志英、丁帆主编,人民文学出版2002年。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文学理论》,韦勒克等,三联书店1984年。

《近代文学批评史》,韦勒克著,杨岂深, 杨自伍译,译文出版社1997年。

《现代文学批评史》,韦勒克著,章安祺, 杨恒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年。

《文学原理引论》,伊格尔顿,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郭宏安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当代西方文学在中国》,陈厚诚、王宁,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批评的剖析》,弗莱,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托多罗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姚斯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结构主义诗学》,卡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韦斯坦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李达三等编,人民文学出版1997年。

A Short History of Literature Criticism William K. Wismat and Cleanth

Brooks.

Theories of Litera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D.W.Fokkema,1987,New

York.

学科介绍

文艺学专业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创建于建国初期,属于中文系传统学科。现拥有专职教师8名,兼职教师3名,其中教授7人(6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4名(均为硕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著名文艺理论家方光焘、罗根泽、陈瘦竹、俞铭璜、张月超、叶子铭、包忠文等曾经先后在本学科担任过教学和研究工作。早在文革前后,叶子铭教授就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一部文艺学统编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以群主编)一书的编写,并主持了该书的修订工作。该书对我国文艺学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之后,文艺学学科发展迅速。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该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较早建立的同类学科的硕士点与博士点。2005年本学科被江苏省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006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新世纪以来,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出版学术专著42部,教材7种,学术刊物3种,主编丛书8套,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社科项目23项,获得科研经费3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20项。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赵宪章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视觉文化研究”(周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汪正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出处问题的哲学基础及其美学意蕴研究”(李昌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先秦两汉图文关系

研究”(包兆会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体制研究”(周计武主持)等。

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与国内外学界保持广泛的学术合作,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本专业教师也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访问讲学。本学科独立主办或与其他学科联合主办多次学术会议,近年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等。

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是学科研究方向齐全,学科所辖文艺学基础理论、西方美学与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三个研究方向涵盖了文艺学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二是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注重具有前沿性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三是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转型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学科赵宪章教授的形式美学与文学图像研究、周宪教授的20世纪西方美学与文化现代性研究、高小康教授的当代城市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周群教授的明清文艺思潮研究,在国内同研究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本专业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主要分为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三个方向。本专业的理论语言学曾领跑全国,是全国南北两大阵营的南方重镇所在,拥有方光焘、黄景欣、施文涛等著名学者,近年来又开始重振雄风,成果迭出。本专业的社会语言学近年来异军突起,建有全国第一个社会语言学试验室,并多次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多个国家具有合作关系,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影响都很大。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招收研究生已有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已培养出数十名研究生。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方言与文化、城市语言调查、修辞学、语言变异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理论语言学研究、语言统计学、汉语语音学专题、汉语方言学、语义学、汉语语音史、言语社区理论等。

专业内共有5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还聘有十几名国际一流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前来讲座和座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本学科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建国以后,因有方光焘、黄淬伯、洪诚等著名学者在此任教,本学科得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语言学科共居全国前列。1981年国家实行学位制度,鲍明炜先生带领学科同仁发愤图强,于1984年获得现代汉语硕士点,1986年又获得汉语史硕士点。1990年,鲍先生年老退线,鲁国尧教授受命作为学科带头人,申请汉语史博士点,获批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语言学博士点。本学科于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以全国第二的成绩通过了2007年初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

本学科点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设置有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学、汉语发展史等研究方向,成立了江淮方言研究室,出版有学术期刊《南大语言学》。

本专业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改。导师组严格要求,已成功培养了百余名中外博士、硕士和访问学者。其中有沙加尔、平田昌司、岩田礼、裴宰奭、储泰松、杨军、乔全生等一大批优秀中外中青年语言学家,现已成为活跃在国内外许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学术骨干。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为依托。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研究机构之一。本专业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

本专业远绍黄侃、胡小石、汪辟疆等大家所开创的南京大学中文系传统文史研究的朴实雄厚之学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第二任所长周勋初先生、唐代文史研究名家卞孝萱先生,以及现任所长程章灿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形成了谨严踏实的学风,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的品质。

本专业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1985年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该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

本专业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密切协作,承担了一批大型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如程千帆先生主持的《中华大典·文学典》已出版,其中有卞先生负责的《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程先生主编的《全清词》顺康卷二十册荣获国家图书奖;周先生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荣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以上几项重大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历经十余年、经过多名同仁合作的《册府元龟校订本》2006年12月出版,全书一千卷,整理后的字数约1600万,此书一出版即受到学界高度重视,认为此书在古文献学界成为整理中国古典文献的优秀范例。该书于2007年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程章灿教授主编的《文献传承与文化认同研究丛书》共收本专业和古代文学专业研究论著10种,是近期代表性研究成果。武秀成教授主持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的《新唐书》修订工作,颇受学界关注。

本专业原学科带头人周勋初先生治学出入文史,视野开阔,所撰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在新时期的传统文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著有《师门问学录》、《李白评传》、《馀波集》、《韩非子校注(修订本)》。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在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方面深有心得,有《魏晋南北朝赋史》、《刘克庄年谱》、《世家大族与六朝文学》、《赋学论丛》等专著出版,在国际汉学研究领域有译著《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程教授于石刻文献亦研究多年,已有《石学论丛》、《古刻新诠》、《石刻刻工研究》出版。博士生导师曹虹教授在中国散文史和佛藏文献研究方面齐驱并进,撰有《阳湖文派研究》、《慧远评传》、《中国辞赋源流综论》,已经完成《清史·艺文典·散文篇》科研项目。严杰教授在唐宋文学文献研究方面有《欧阳修年谱》、《白居易集校正》、《颜真卿评传》、《唐五代笔记考论》等成果。武秀成教授在《旧唐书》研究方面有潜心多年的专著《旧唐书辨证》,此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近著有《陈振孙评传》。赵益教授在道教文献研究方面有著作《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二书,《真诰点校本》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徐雁平副教授撰有《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上下卷),近期研究方向为清代家族文学、清代江南文学。张宗友讲师有著作《经义考研究》,研究方向为中国经学史、中国目录学史。

本专业已出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专刊”20余种,出版《古典文献研究》集刊12辑,在学界均有很好的口碑。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历史悠久,始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继承自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学术大师如黄侃、吴梅、胡小石、汪辟疆、陈中凡、罗根泽等执教于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程千帆、周勋初、卞孝萱等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

承续“东南学术”的优良传统,以新知益旧学,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了文献考证和文艺批评相结合、文史贯通的治学方法和研究特色,传承着严谨踏实的学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

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8年首批,2001年重新认定,2007年第三次评定),首批博士点,

国家“211工程”一期重点规划项目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的带头学科。该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实现了老一辈学者到中青年学者的交接,形成以莫砺锋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张伯伟、张宏生、程章灿、巩本栋、许结、曹虹、徐兴无等教授为核心力量的学科团队。本学科成员力量整齐,各有专长,能以个性化的研究整合成具有整体风格的学术实力,其中中国诗学、辞赋学、清代词学、域外汉籍研究、文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尤见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由方光焘、孙席珍等老一辈学者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80年代,陈瘦竹、叶子铭、许志英、邹恬等第二代学者,将本学科带入了全国领先地位。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得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思想解放”更是使学术研究出现新的气象。也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成果,从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该领域最优秀的团队之一。

本学科是恢复学位制度以来首批建立的硕士点,1985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6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学两个专业组成了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含戏剧学)”。2001年,本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99年12月,在1978年筹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的基础上,以本学科为核心的“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本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经历了从硕士点、博士点到博士后流动站,从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发展过程,曾先后被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11工程”中国文学项目、“985”创新基地“民族认同与汉语言文学”的支撑学科,现已建成在人员、经费、资料、项目和成果积累等方面均具相当规模的教学科研基地。

最近十年来,本学科取得了更加引人注目的发展,推出了一批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成果。《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中国乡土小说史》、《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鲁迅晚年情怀》、《文坛三户》、《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往事何堪哀》、《胡适传》、《回眸“学衡派”》、《“学衡派”谱系》、《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跨界整合——世界华文文学综论》、《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五四作家的文化心理》、《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混沌的现代性》、《向着无穷之远》、《想像的代价》、《戏剧、革命与都市漩涡》等一系列著作,都是最近十年本学科的成果。最近五年,为了强化学术显示度,本学科还有意识地集体推出科研成果,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两辑“鸡鸣丛书”。每辑十册。这些成果,研究水平位居海内外本学科前茅,引起了海内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本学科的教学科研骨干已顺利完成从老一辈学者向中青年学者的交接。现有教学科研管理人员15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各1人。本学科现学术带头人为丁帆、王彬彬、沈卫威教授。已形成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结构合理、阵营齐整、年富力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优秀学科梯队。梯队成员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精辟的文学史观、独到的文学感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

史发展、思潮流变、作家作品等进行了极具前沿性和独创性的研究。丁帆教授现任全国性学会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王彬彬教授现任全国性学会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沈卫威教授现任全国性学会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刘俊教授为全国性学会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可以说,最近十年间,本学科完成了从该领域“领先”地位到“领军”地位的跨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前身为外国文学专业,成立于1978年。南京大学的外国文学研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传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吴宓、陈铨、梅光迪、楼光来等著名学者就曾在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执教过。他们深厚的中、西学功底,对外国文学的精深研究,为中国的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些前辈学术传统的影响下,外国文学研究在南京大学始终保持着它的学术活力。上世纪70年代末,在张月超、赵蕤蕻先生的主持下,南京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80年代以来,以钱林森、杨正润先生为学术带头人,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术队伍。钱林森教授在中法文学关系方面成果卓著;杨正润教授在莎士比亚研究、传记理论和传记历史等领域里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外国文学专业1998年更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并于同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

南京大学文学院素来有着严谨的治学传统,强调史论结合,强调以充分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来支撑学术论点,严禁空泛之论。正是在这一良好的治学之风的熏陶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目前,该专业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有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法国文学及中法文学关系、俄罗斯文学及中俄文学关系,以及中西文学关系等。

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复习指南

首先,我需要重申的一点就是,考中国哲学,最重要的是“志愿”,这也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立身之本,即夫子所谓“十有五而志于学”,“志”最重要。如果你果真立志考上中国哲学的研究生,那么,本科专业的问题,可以暂且放在第二位。 其次,我需要说,尽管“志愿”为最重,专业放第二,但因为这毕竟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所以本专业与跨专业还是有所区别的,本专业的同学经过四年的专业内的学习,很多专业知识与答题思路等都已经熟络,所要做的就是根据南京大学的要求进行复习、巩固,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打好基础,现熟悉并进入该专业的领域中,学会用中国哲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我本人的本科专业是对外汉语,文史哲不分家,所以跨专业不算太大,加之对于传统文化有着素来的兴趣,所以也易于上手。即便如此,我也是一步一步先进行基础的阅读,再慢慢熟悉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路而展开复习的,这个过程对于所有跨专业的同学都很重要。顺便说一句:考研公共课自然不用说,全国统考,大家都用一本大纲,但专业课每个学校的侧重点和考试风格都不一样,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及时抓取你所报考学校学员的信息很重要,如果跨考可能难度就更大,我在北京爱考机构的专业课辅导老师就是在读的研究生助教,信息量自然不用说,连复试导师喜欢听啥都能知道,不用有那些后顾之忧,我才可以踏踏实实安心背书,在分数上下硬功夫。 接下来,就说一说具体的复习问题。 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的考研,大约算来还有10个多月的时间,时间是完全充分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复习的过程应该是先松后紧的,但这个“先松”也要有个张弛之度,我的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一般来说,我建议大家可以把复习阶段这样划分: 第一阶段,现在——本学期末。重点:英语(单词、阅读)、中国哲学史部分。 第二阶段,暑假。重点:英语(加入作文)、中国哲学史部分(系统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三阶段,开学——国庆节。重点:英语、中国哲学史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 第四阶段,国庆节后——11月中旬。加入政治的复习。 第五阶段:11月下旬——考前。冲刺阶段、查漏补缺。 我的考研历程大约就包括这五个阶段,也是我给各位的建议,当然,我的建议并不代表一种规律,但我以为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毕竟其效果是可观的。接下来,我会根据现阶段的情况,重点给大家说一说第一阶段的复习要点,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艰苦的,在最后实现考试顺利的总目标下,需要“跬步”来积累,所以这一次我只详细说明第一阶段,也是打好基础的最重要之阶段。对于基础差心里没底,复习摸不着头绪的同学可以报个专业课辅导班,辅导班也要慎重选择,不靠谱的更会雪上加霜,北京爱考的专业课辅导口碑就不错。会根据你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给你安排在读的研究生助教来讲课(都知道学校老师不能出来讲课吧,所以信息量最大的也就是导师的研究生了) 一.关于英语: 我的英语分数很一般,所以并没有很大价值的建议,好在英语的攻略和各种经验在网上或是现实中都是最多的,各位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咨询都不难找到复习的方法。我在这里只是简略的说几句关于英语的忠告,有些曾是前辈学长、学姐给予我的: 1.英语没问题,考研就没问题。——这句话有些绝对,学中哲的恐怕都不喜欢说这么绝对的话,但这无妨于一个事实,那就是英语确实很重要。这不合理,却是国情,现阶段,我们的考研复习必须把英语放在特殊的位置,保证55分的分数线。 2.英语的复习最关键在把握单词与真题。——这是复习考研英语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学期英语复习的重点也是单词,背单词需要不辞辛苦,若能背熟考研单词中的绝大多数,最后应付考试应当是不成问题的。真题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我这里不详细讲了。单词的参考

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书目

南京大学 经常有学弟学妹问参考书目,一次次回答有些麻烦,这次就写下统一回答,希望对大家能有点帮助吧,也算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古代文学:袁行霈,高教出版社,四本;重点太多,且今年朱熹那题有点反押题反重点的意思,整个文学卷今年都有这种意思,所以大家还是认真扎实准备吧。其实朱熹是莫老的研究方向,之前考的苏轼杜甫都是莫老的研究方向。这就提醒大家,莫老研究方向中这几年来没考过的可能是以后考试的范围,如陆游,白居易(很多年前考过几次,近几年未出现)等。小说应该说考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南大之前研究小说的吴新雷老师退休了,故近10年几乎没有考过小说,之前倒是常考的。戏曲是南大文学院特色,故戏曲部分还是应该留心准备的,无非是那几个有名的。一般综合性卷子肯定考的是有名的大家,不大会考小家,我当时就是把自己认为的大家重点做在笔记上,并自己试着押题(押中了陶渊明,这个比较常见,呵呵),为复习第二轮及之后的几轮复习准备。 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北大出版社),这本书还有个学习指导用书,里面的题目和分析很不错。我复习时候是把几大单独成章的作家提出来,自己做笔记,整理思路。再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学思潮,五个专题把调理梳理清楚,最后和当代文学打通,理出一条现当代五大板块的发展脉络(11年的乡土文学史那题,就有打通现当代的趋势,值得重视。PS 乡土小说是丁帆老师的研究方向,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大家最好好好琢磨下,会大有收获的)现代文学喜欢考个人(考过郭沫若,曹禺,周作人等),当代喜欢考鸟瞰图(如10年的文革叙事特征及某年的从郭小川到舒婷当代诗歌的考查),还有那种一个作家建国前后创作比较的题目,也比较喜欢考(如老舍,艾青,曹禺)。我今年押的是新时期诗歌发展小史,谁知道来了个让人抓狂的港台文学,囧。当然,一些没有被单独成章的重要作家也要留意(如11年的周作人,虽未单独成章,但是南大之前试卷考过3次,算是比较多的。其次就是张爱玲,胡适,今年我也准备了这个)(PS,S学长说“其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也是南大老师主编的,前些年有不少题目是从这边出。”我没看过这版,大家有时间也可以看看,三十年有些章节的确蛮难理解,对我这样跨专业的当时够呛,第四遍才理解记下来。) 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新稿》(董健、丁帆、王彬彬,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本是南大自己编的,就是里面的政治论述有点多,可以跳过只看重点。这本书还是很有价值的,就是现在很难买到。当年张爱玲和王安忆比较的那题,看了这本书的应该答得比较得心应手了,因为这本书在王安忆那节时,就将之与张爱玲对比。《新稿》缺点是调理有点乱,大家看的时候注意把思路理清。 外国文学:朱维之,南开出版社,只要欧美卷;郑克鲁版本(Z学长推荐的,呵呵。粗略翻过,貌似确实比朱版好。朱版太简略了,感觉条理不怎么清晰。如果不想放弃外国文学的论述题,光看朱版肯定不太够的。PS 董晓老师研究的是俄国文学,尤其是契诃夫戏剧,大家可以看看外国文学的题目有N道俄国的。)文艺学:文艺学纲要(胡有清,南大出版社,因胡有清已不在南大了,文艺学现在由汪正龙老师负责。)故另有一本汪正龙老师编写的《导引》也要看,10年的大题即源自《导引》的原题(如果你不想放弃文艺学的论述题的话,还是看看里面的习题比较好,我当时是放弃文艺学了,故我自己笔记就整理了历年考过的文艺学题目,因为11年考的那题是05年的重复,故今年目标就是把文艺学的名词解释准备好,及再出现历年重复的题目,不能丢分。大家对自己每门课的复习应该有个规划,因为考的太多,时间实在不够,每门课要达到什么用的目标,心中有数才行。);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四本;南大高小方老师编《古代汉语》也要看,通论认真看,高老师的诗律那个通论讲的很简洁明晰,且诗律题目前几年经常考,格式都要按高老师版的分析。今年古代汉语题目大换血,且我是跨专业的,古代汉语本来就不好,故不多说了。 现代汉语: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胡裕树《现代汉语》。记得10年前的参考书上,《现代汉语》推荐的都是胡本。但是自11年开始,感觉开始不怎么考胡本,而更多的是

2014年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入学考试题目,真题解析,复试真题,真题笔记

考博详解与指导 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入学考试题目 中国通史: 1五经及其意义 2夏商周断代工程 3汉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其特点 4五代以前的王位更替大多是以禅让的形式完成的,而五代以后则主要是以武力争夺实现的,试分析其原因。 5一条鞭法。 先秦社会历史文化 1郭店竹简的概况及对先秦史的意义,为什么一出土就成为热点? 2,谈谈你对文明起源的看法 3,战国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4。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 1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2《西游记》中的佛道思想 3科举制与唐代文学

1.What’s your name? 2.Does your name have any special meaning? 3.Where were you come from? 4.What kind of landscape surrounds your hometown? 5.What is the climate like in your hometown? 6.What is people’s favorite food in your region? 7.What do you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8.Can you describe one of the main festivals celebrated? 9.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customs of your hometown. 10.How long have you lived in XXX? 11.What place in XXX do you like best?Why? 12.Which is the best place you’ve been to China? 13.What is the biggest problem you will face? 14.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15.When will you get married? 16.What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should a post-graduate take? 17.What difficulties do your parents have concerning their old age? 18.Which kind of professor do you like best? 19.What does friendship mean to you?What kind of people do you make friend with? 20.What is your major? 21.How do you like your major? 22.When and where did you graduate?What qualifications have you obtained? 23.What impressed you most when you were at university? 24.What is the best university in your opinion? 25.Could you sum up your own study habits in a few points? 26.Do you think the subjects you are studying today are relevant to present-day society?Why? 27.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 28.What are your job prospects? 29.If you had the opportunity to change your subject,what would you do with it? 30.What are your spare time interests? 31.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32.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What are the rules? 33.What kind of films do you like best? 34.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enjoy? 35.Where have you been traveling to?Which place interested you most? 36.Do you enjoy traveling?If yes.Where and why?

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真题(精华版2008--2013年)(DOC)

南京大学哲学系历年考博真题(2008—2013年)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中国哲学史(3305) 适用专业:中国哲学宗教学 2008年(中国哲学专业做A卷宗教学专业做B卷)A卷(每题25分,共100分) 1、孔子“仁”的思想内容及其评论 2、老子“道”的思想内容及其评论 3、王阳明“知行合一”说述评 4、试论程朱理学对先秦儒学的丰富和发展 B卷(每题25分,共100分) 1、荀子天人思想述评 2、孟子仁学思想述评 3、王充元气自然论述评 4、郭象“独化”论述评 2009年 1、试述墨子对孔子学说的批评,并给予评论(25分) 2、老子、庄子思想异同(25分) 3、张载“气本论”思想述评(25分) 4、试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并给予检讨(25 分)

1.孔子“仁爱”、老子“道爱”、墨子“兼爱”之比较(25分)2.魏晋玄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并给予评论(25分) 3.试述程朱“理本论”与陆王“心本论”异同(25分) 4.试述儒学哲学化历程并给予评论:以先秦儒学、宋明儒学、现代新儒学为例。(25分) 2011年 1、试论儒学人文主义思想及其特质。(25分) 2、《大学》主要思想内容述评。(25分) 3、王夫之“理势合一”论述评。(25分) 4、试述老子的“道”与宋明理学的“理”之异同。(25分) 2013年 1、 2、老子辩证法及其评论(25分) 3、中国佛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25分) 4、张载《西铭》的主要思想述评(25分)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中国佛学(2294) 适用专业:中国哲学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一、慧远“法性论”思想述评(25分) 二、天台宗“三谛圆融”思想述评(25分) 三、试从佛学与儒学两个方面论述佛儒交融的内在根据(25分) 四、试评析《维摩诘经》对现当代人间佛教的影响(25分) 2009年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一、如何理解《心经》中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 空,空即是色”?(25分) 二、竺道生佛性思想述评。(25分) 三、禅宗的中国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5分) 四、从王阳明的“本体工夫”看禅学对阳明学的影响。(25分) 2010年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一、华严“四法界”思想述评(25分) 二、慧能对传统佛教进行了哪些根本性改革?(25分) 三、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5分) 四、什么是佛教的“不二法门”?(25分)

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复试第一经验

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复试第一经验写这篇经验贴的初衷是因为我在整个备考阶段几乎很少看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经验贴,复试准备期间毫无头绪,不知道老师会问一些什么问题。所以决定把我备考这一年多来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权当参考。该贴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政治篇2.英语篇3.文学篇4.语言学篇5.复试篇6.写在后面的话 由于篇幅较长,大家可根据自己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阅读。 因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是考大综合,就是说你报考古代文学、古代文献、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文字学、语言学任一专业,其他专业的书你都要看!都要看!!都要看!!!所以单就教材和南大自己出的研究导引加起来,保守估计需要看的书目就得有30本,复习量还是蛮大的。如果你选择了南大就要做好心理准备。 因为南大的专业课任务比较重,进复试的时候是按照三科线排名的【即两门专业课和英语这三科,政治过基本线就好】,可以说我80%的精力都是放在专业课上的。但不要听我这么说就对政治掉以轻心,要知道政治还是能卡掉一批人!下面我就针对政治英语大概说说,两门专业课好好说说嘿嘿嘿。 【复试篇】 笔试: 1、《神曲》的救赎观念 2、分析《暴风雨》凯列班形象 3、分析浮士德的爱情悲剧 4、左拉《萌芽》自然主义创作手法 5、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本质特征 每题30分,共150分。3个小时答题时间。

面试: 1.英语自我介绍,据说英语提问的老师是叶子老师。人很漂亮也很随和。自我介绍完了之后,全程都是董晓老师和叶子老师在提问我【据说是董晓老师,我脸盲也分不清】 2.为什么选择比较文学专业; 印象最为深刻的三本书,以及深刻点是什么。 我说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艾略特的《荒原》和杨冬的《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在说《罪与罚》的时候我有提到意识流。董晓老师就有追问我意识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结合前面笔试中也出现了意识流。我觉得大家对意识流要多加重视啊。 因为我在自我介绍中提到了乔伊斯,叶子老师就问我读过乔伊斯的什么书。还 追问我有没有读过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 我说了鲍勃迪伦,老师估计就无语了。 总的来说,老师没有为难我,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没有打断。 【写在后面的话】 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会相信,我从来都没有因为觉得考研太辛苦、承受不住而情绪奔溃大哭过,反而是在看到关于一些作家的文学评论时太感动而流泪过哈哈哈哈。暑假时再看巴金写的《怀念萧珊》、11月份看张爱玲的《爱》还有穆旦、帕斯捷尔纳克的人物评传时,我都有感动到哭哎。我这么说,你们可能觉得我矫情,正如张爱玲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2015年看过100本各种各样书,2016年因为考研翻过的书不说上百本,也有几十本。读书越多,我觉得我的文字敏感度就有提高,我对文字间所传达出来的那种情绪越来越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看事情也会愈加通透、柔和。这些改变都是一些看不见但我却很宝贵的东西。所以我很珍惜也庆幸拥有考研这样一次机会,它不仅让我可能升入更高的学府,而且也是我宝贵的经验。现在走在外面,我至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文学院的学生。

1351 南京大学文学院艺术硕士(MFA)戏剧(创意写作方向)培养方案(2019版)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MFA)戏剧(创意写作方向)培养方案(修订) 一、培养目标: 实现“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探索“双创”人才的培养途径,借鉴国际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经验,提升文学艺术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之胜任各种文学体裁的专业写作,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学历、创意型写作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考试方式: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MFA)戏剧(创意写作方向)的招生对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人员;(4)大学专科毕业两年或两年以上、创作成绩优秀者也可报考,但须提供公开出版的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原件。如获得省部级以上文学创作奖的作品、在高水平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万字以上的作品等,需提供复印件与获奖证明。报考者需提供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复印件。 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取得复试资格。全国统考中的两门专业考试科目为:文学艺术基础、文学写作。复试内容为文学创作基本素质的考察,复试形式为面试。 三、基本学制: 基本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少于50学分。 (一)公共基础课(9学分) 1、马列文论(1学分) 2、中国文化专题(2学分) 3、美学专题(2学分) 4、外语(4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共36学分) A、专业基础课(25学分):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4学分) 2、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4学分) 3、外国文学研究(4学分) 4、作品研读与写作(4学分) 5、戏剧与影视艺术理论(3学分) 6、电影创作案例(4学分)

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资料

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资料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 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 学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 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 文学 戏剧戏曲学 电影学艺术硕士(戏剧)·南京大学招生简章中国古代文学 01先唐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04近代文学①101政治②201英语 一或202俄语或203 日语③615文学(含文 艺理论、中国古代文 学、中国现当代文 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 古代汉语、现代汉 语、语言学概论及论 文写作)复试:中 国古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 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 参考书。备注:“中国语言 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 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 生规模91人,初试合格参 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 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 于初试及复试。 ·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资料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 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 学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 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 文学 戏剧戏曲学 电影学艺术硕士(戏剧)·南京大学招生简章文艺学 01文艺理论02文艺美学03西方文论04中国文论①101政治②201英语 一或202俄语或203 日语③615文学(含文 艺理论、中国古代文 学、中国现当代文 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 古代汉语、现代汉 语、语言学概论及论 文写作)复试:文 艺理论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 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 参考书。备注:“中国语言 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 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 生规模91人,初试合格参 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 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 于初试及复试。 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文学院

南京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南京大学2017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专升本 哲学 主要课程: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数据库应用、中国通史(上下)、儒家思想研究、道家思想研究、道教史专题、西方哲学史、佛教文献学与文献导读、佛教研究方法、科技思想史、佛教管理学、唯识学研究、天台宗研究、华严宗研究、净土宗研究、南传和北传佛教比较研究、现代逻辑、禅宗文献概论、毕业论文等。 考古学 主要课程: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通史、考古学通论、文化遗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古代及近代建筑、古代陶瓷器、古代及近现代书画鉴定、古代玉器鉴定、宗教文物、古代青铜器、古漆木器、古籍版本、钱币学、珠宝金银器鉴定、毕业论文等。 广告学 主要课程: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数据库应用、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写作、广告设计、新媒体广告、市场营销学、美学、广告心理学、广告法律法规、广告媒介实务、品牌形象策划、市场调研与统计、毕业论文等。 英语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数据库应用、商务英语阅读、英语视听、基础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实用英译汉、实用汉译英、商务英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原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等。 新闻学 主要课程: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数据库应用、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文化学、基础写作、新媒体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受众研究、中外新闻史、深度报道、媒介经营与管理、广播电视概论、名记者名作品研究、新闻心理学、都市报研究、毕业论文等。 数字媒体技术 主要课程: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动画原理与游戏设计、Internet技术、计算机结构原理、计算机图形学、广告学基础、传播学、可视化程序设计、音美技术基础、Photoshop与3Dmax、网页设计与网站制作、毕业论文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工程数学、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电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实用软件(MATLAB)、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近代电子学实验、现代音响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基础、毕业论文等。

南京大学文学院本科培养计划

文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学院简介 2007年5月,经学校批准,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院下设四系二部:文学系、语言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文献学系和大学语文部、国际汉学部。现有两个本科专业,即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文学院的前身中国语言文学系系由原南京大学中文系与金陵大学中文系合并而成。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金陵大学则肇始于188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建立的汇文书院。两校均开设国文课程。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正式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1914年重组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设立中文系。在其后的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各个历史阶段,中文系均为学校的重要系科。汇文书院于1910年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并于同年设立中文系。1951年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为南京大学,两校中文系也随之合并为南京大学中文系。 九十多年来,许多国学大师和著名学者先后执教我院,如李瑞清、黄侃、吴梅、方光焘、胡小石、吕叔湘、汪辟疆、陈中凡、罗根泽、唐圭璋、潘重规、杨晦、钱南扬、朱东润、洪诚、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等等,为我院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我院已是历史悠久、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学科梯队合理、课程设置完备、办学经验丰富、具有鲜明特色的海内外知名的中文院系,累计培养学生5000多人。 目前我院拥有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省级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一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有13个博士点,13个硕士专业,1个艺术专业硕士(MFA)培养点,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重点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前列。 本科生培养历来是我院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1992年,我院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第一批文科教学改革基地,1995年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8年接受教育部中期检查,被评为优秀基地,2001年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被批准挂牌。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文学概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国古代文学)。近5年来,我院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40多篇,出版专著210多部,承担省级以上项目49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 我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在编教师83人,年龄结构合理,实现了年轻化。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3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0人。我院教师爱岗敬业,教风良好,在学校组织的历次教学评估中,优良率均在95%以上。有多位教师被本科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进入新世纪以来,我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其他教学奖励多项。 近年来,我院办学条件日益改善。院图书馆藏书丰富,达34万多册。其中有线装书库、30年代特藏书库、文革专题书库、影视资料库、本科生必读书等特色收藏。院图书馆面积近1000平方米,阅览条件优越,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资料检索方便。我院还配有教学电脑50余台和一些教学实习专用器材,有1个实习机房、1个多媒体阅读机房和3个多媒体报告厅。此外,我院还建有2个文科实验室,即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和影视制作实验室,其中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是我国第一家社会语言学实验室,2007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在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历年考研初试经验汇总

历届南京大学考研初试经验汇总

2017南京大学双非跨考社会工作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4 ) 2017南京大学一战社会保障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3 ) 2017南京大学英语笔译考研初复试经验分享( 2017-04-13 ) 2017南京大学金融学“被”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1 ) 2017南京大学921管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0 ) 2017南京大学英语笔译初试+复试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0 ) 2017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8 ) 2017南京大学软件工程842高分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8 ) 2017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8 ) 2017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经验-备考三个月上南大( 2017-04-06 ) 2017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经验-渣渣二本逆袭985( 2017-04-06 ) 2017南京大学929中德经济法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日语翻硕考研经验分享+部分真题回忆(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文学院汉硕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排名第二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情报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初试第二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俄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企业管理考研初试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初试第一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商学院考研第一学长万字经验分享( 2017-04-01 )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科目

权威师资优质教学博仁考研https://www.360docs.net/doc/4d19101801.html,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科目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隶属于社会发展学院,招收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研究方向,两个研究方向的参考书不同。因为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招生信息要到2016年9月左右才会发布,所以备考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生的同学可以先以2016年招生信息为准进行备考复习,并实时关注院校信息更新,也可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 一、中国史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5中国通史。研究方向:01 历史文献学、02 专门史、03 中国古代史、04 中国近现代史。 初试参考书目: 635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教程》(2011年修订本),李天石、王建成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中国近代史》本书编写组,中华书局,94年;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高教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F087 中国史综合: 《中国古代史教程》(2011年修订本),李天石、王建成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中国近代史》本书编写组,中华书局,94年;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高教出版社。 庞卓恒:《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世界史 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6世界通史。研究方向:01 专门史、02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03 世界近现代史。 初试参考书目: 636 世界通史: 《世界史》(6卷本)吴于瑾,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F088 世界史通论: 《西方文化史》,姜守明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南京大学哲学系相关导师简介

导师姓名洪修平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是 学科专长及研究 方向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儒佛道三教关系;佛教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与禅宗;魏晋玄佛合流;僧肇哲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 项目佛学与儒道哲学(教育部跨世纪项目);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教育部项目);多卷本中国佛教史;多卷本中国思想学术史; 导师姓名赖永海专业名称中国哲学 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 向 研究专长:佛学;宗教学;中国哲学。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家哲学;宗教与文化。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 目目前承担的项目:“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法藏文库”;“南京大学佛学博士文库”;“儒释道与宗教学综合研究”。 导师姓名李承贵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 方向 宋明理学、中国近代哲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 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化情境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江西社科基金)、《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南京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导师姓名王月清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2宗教伦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宗教学》、《东亚新兴宗教研究》

导师姓名徐小跃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史;2、先秦道家思想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1、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导师姓名伍玲玲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儒家伦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中大、金大出版物数字化(中美数字化图书馆项目) 导师姓名杨维中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学/儒道佛三教心性及其比较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南京大学中流项目:佛道心性论比较研究

南大文学院古代文学考研经验及参考书推荐http

南大文学院古代文学考研经验及参考书推荐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9101801.html,/thread-1209419-1-1.html 发表于2014-8-8 14:25 1herk 我终于克服拖延症跑来发经验帖啦握拳!感谢之前论坛里所有给我帮助很大的帖子~一战北大惨败,二战南大险胜,古代文学专业。 一.学校选择 国内古代文学最牛的就是北大,南大和复旦,排名不分先后只是主攻方向不同。南大古代文学的特色是与古文献的结合和域外汉学研究的开展,一方面注重考据、版本、目录等基本知识给予很实际的治学门径,另一方面擅长海外汉籍和国外汉学提供崭新的研究角度,加之严谨的学术风气和和谐的整体氛围,又坐落于金陵帝王州,乌衣巷秦淮河风流千载,南大,你值得拥有。 鉴于我第一年考的是无比变态的北大,我觉得南大的题已然超级无敌人性化了。比如文学卷,虽然貌似什么都考,但是除了名词解释需要全答以外,大题只是六选四,古代文学除去自己专业的两道只需要再重点准备两门而已,大大减少了复习难度。而且除了2012年试题比较诡异以外,基本还是以重点知识的基础考察为主,很少有太难太偏的题目,总之是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试卷类型。 二.初试准备 因为我是古代文学方向,所以我会详细说一下古代文学的复习建议,然后再简略一点的是现代文学、英语、政治和心态调整及时间管理,其他的科目我不擅长也没看什么扩展的书就大概说下我用过的教材好了。 1. 古代文学 (1)首先一定要以真题为指导,以基础为最重点,这也是每个科目都通用的关键。 通观古代文学的历年大题,都是很基础的重点考察,让咱们默写的诗词也都是课本上出现过的。在我两年的复习中深刻感觉到基础才是一切一切的关键,看的研究专著越多,越觉得基础重要,这就好比筑楼,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往上盖得越高,越有崩塌的危险。所以以真题为指导,以课本为纲领,以作品选为基石,以文论选为补充,以重要专著为提高,这就是我觉得有效又不会崩溃的总体方法。 (2)在通读了袁本教材之后,我首先和真题结合总结了所有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 A先秦 诗经——基本情况(采集、整理、流传)、风雅颂、赋比兴、风雅精神 先秦叙事散文——基本情况(概况、成就、影响)、左传的叙事、战国策的语言、先秦叙事散文对小说的影响、对散文的影响。 诸子——基本情况(文献、体裁变迁、发展阶段、艺术风格)、孟子语言及影响、庄子语言寓言及影响 楚辞——基本情况(主要的注本,重要篇目的内容)、影响(抒情、浪漫、比兴) B秦汉 汉赋——发展过程,汉大赋及主要作家 史记——叙述、写人、风格、地位影响,史汉对比 汉乐府——基本情况(编辑整理、内容)、叙事诗、对诗经的延续和发展,对五言诗的影响C魏晋南北朝 五言诗——汉魏五言诗的流变、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建安七子、太康元康诗坛、大小谢对

南京大学 中国哲学 复习资料

先秦 孔子:孔子思想的三个层面 孔子的思想中的三个层面分别是天命、礼、仁。 1. 超越层面:天命 在孔子的思想中,“天”有两个内涵:一是自然之天,二是指一个超越社会与个人的哲学范畴。孔子又将“天命”从周代宗教信仰对象推进到人的理性认识对象,体现了人对鬼神的理性主义态度。 孔子“天命”理性主义因素的影响:一、“天命”的超越性质使中国思想始终保持或潜存着对某种高远精神的追求,不会枯竭于现实、世俗的层面。二、理性特质又阻止了这种追求掉入宗教的藩篱,使儒学在终极关怀的层面保有非信仰理性。 2. 社会的层面:礼 正名是孔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他正名的标准是“礼”,即“周礼”。所谓“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 礼的思想实质:孔子认识到的、追求的是礼的形式之内蕴涵的某种精神实质。具体指的是礼调谐和稳定社会伦理秩序的功能及其属于人性的根源。他认为“中庸”是从外在形式上确定礼的实践标准。“仁”是从内在实质内容确定。 礼的范围:孔子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表现在强调道德教化和提出“仁”作为礼的内在基础。 3. 心性层面:仁 “仁”是从内在精神品性上裁定一个人对“礼”的践履程度,具有内在性特点。“克己复礼为仁”“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都是仁的具体表现。得到“仁”的方法是为仁由己和推己及人。 孟子&荀子: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之比较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在人禽之辩中,孟子阐述了人之为人的道德特质。又提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在与告子的辩论中,则直接阐发了“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性善论观点。 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展现出善性是因为受过教化,所以应该用礼制约束人的恶性。由是提出“化性起伪”的命题。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本来是善的;荀子却论证涂之人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本来是智的。

南京大学文学院2018年入学考试初试试题(语言卷)

南京大学 201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 A 卷)(三小时) 考目代码:935 科目名称:文学满分:150 分 适用专业:文学各专业 (一)古代汉语部分(40分) 一、请将下面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40分) 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後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喜賓客。孝文時,嬰為吳相,病免。孝景初即位,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竇太后愛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飲。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從容言曰:?千秋之後傳梁王。?太后歡。竇嬰引卮酒敬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擅傳梁王??太后由此憎竇嬰。竇嬰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竇嬰門籍,不得入朝請。 孝景三年,吳、楚反。上察宗室諸竇毋如竇嬰賢,乃召嬰。嬰入見,固辭謝病不足任。太后亦慚。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讓邪??乃拜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竇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所賜金,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竇嬰守滎陽,監齊、趙兵。七國兵已盡破,封嬰為魏其侯。諸游士賓客爭歸魏其侯。孝景時,每朝議大事,條侯、魏其侯,諸列侯莫敢與亢禮。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梁人高遂乃說魏其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屏閑處而不朝。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請如故。 (二)现代汉语部分(40分) 二、请以下列汉字的普通话读音为例,结合方言中的情况,说明其中蕴含的古今声母演变规律:(15分) 趣精结经修节主秋 丘旋齐旗休权去全 三、分类解释下列词或短语中的“笔”的含义,并以此为依据,尝试为词典编写“笔”这一条目。(10分) 毛笔笔架笔顺代笔笔名笔法工笔 伏笔笔挺随笔一笔钱写得一笔好字 第1页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

一、《史记·货殖列传》中节选 二、名词解释 岐山周公庙遗址 张家山汉简 六镇起义 农桑辑要 俺达汗 李秀成 联省自治运动 四人帮 三、论述题 陈寅恪在《论韩愈》中对唐代的评价,大概是说说唐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结合史实论述。 论述明朝内阁的起源,并比较明清内阁的异同。 比较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 论述中国与两次世界大战关系。 由题可见,北大的题目并不是很难,只有岐山周公庙遗址没有复习过,张家山汉简记忆不清晰,但是并不是无话可写。全部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在长孙博出的“论述题”和“名校真题中,基本上都能见到。不过要答出水平,体现区分度和梯度也很不容易。 2中国人民大学 一、名词解释 法经 给事中 多伦会盟 整理党务案 海防塞防之争 乡村建设派 二、史料分析 1、苏轼的一篇文章《人法并任》 问题:用现代汉语说明苏轼的问题; 解释两句话的含义:久留不易之格;封糊誊录; 说说自己对解决上述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2、考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问题:说明作者和本文的处处; 说明其内容和意义; 三、分析题 列举南北朝走向统一的关键事件,并分析北方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明清时期的黄河治理以及政治社会影响。 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风潮。 说明南京政府在抗战前10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古代汉语: 关于汉书列传记载的问题 出在孟子

综合看来人大的题目没有繁难偏旧的,但是今年没有出现简答,而是以材料分析题代替,题量有所增加,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分析题中,第一题涉及到”南朝化与北朝论“;第二题不好答,除非看过相关的论著;第三题虽然看似简单,但要答的出彩并不容易,可以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年出版的王先明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中找到答案;第四题可以参考长孙博的书。 3北京师范大学 一、名称解释 侯景之乱 道光皇帝 黄埔军校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五年计划 婆罗门教 加尔文 俄国1861年改革 甘地主义 《马斯特里赫条约》 二、材料题 材料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论述古代刺史制度。 材料出自文艺复兴时期,三段材料,第一段材料出自彼得拉克,第二段,后面忘了。 三、论述 论述清代的民族政策。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罗马帝国晚期,日尔曼人入侵,论述其对罗马帝国及西欧社会的影响(没选这题,好像是这样的)。 举出世界各国三种不同的工业化模式,并就其中一种从原因、过程、特点、影响分析。 北师的题目中国通史部分难度亦不大,其中考察《日知录》部分的要注意,北大老师在给北大研究生上课时多次提到《日知录·风俗篇》。 4中央民族大学 一、名词解释8个 盘庚迁殷 猛安谋克制 公车上书 1924北京政变 大乘佛教 丕平献土 戴高乐主义 柯立芝繁荣 二、简答8个 国共是怎样实现第一合作 三国鼎立的原因 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组成和特点 伯罗奔尼撒战争原因,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