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经典选读
中华经典古文50篇

中华经典古文50篇中华经典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哲理和文学艺术。
下面是我为你列举的50篇中华经典古文,它们来自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体,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1.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2. 《道德经》,老子的著作,阐述了道家哲学的基本原理。
3.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4. 《楚辞》,屈原的作品,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而著称。
5. 《论衡》,著名的辩论文集,包含了邹衍等人的辩论观点。
6. 《孟子》,孟子的著作,详细阐述了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7. 《庄子》,庄子的作品,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道家思想。
8. 《史记》,司马迁的巨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9. 《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0. 《红楼梦》,曹雪芹的长篇小说,描绘了封建社会的沉浮和人性的复杂。
11. 《西游记》,吴承恩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人的取经之旅。
12. 《水浒传》,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描绘了108位英雄的悲壮故事。
13. 《三国演义》,罗贯中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14. 《论语集注》,朱熹的著作,对《论语》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15. 《大学》,孔子的弟子编撰的一篇论文,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16. 《中庸》,孔子的弟子编撰的一篇论文,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17. 《孙子兵法》,孙武的著作,是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作。
18. 《墨子》,墨子的著作,阐述了墨家的哲学观点和社会思想。
19. 《战国策》,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家的言论和策略的集合。
20. 《韩非子》,韩非的著作,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21. 《管子》,管仲的著作,是法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22.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23. 《论语外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之外的其他记录。
24. 《古文观止》,清代文学家蒋士铨编撰的一部古文选集。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篇。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成为世人推崇和传颂的文化瑰宝。
本文将为您精选几篇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展示其中的优美与智慧。
篇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家族和人生故事。
小说以它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触摸而闻名于世。
它涉及了世间百态,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命运对人的考验。
读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可以深入体验到古代贵族社会的繁华与虚幻。
篇二:《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合。
这里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和他的智慧思想。
《论语》以简洁明快的风格,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它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篇三:《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含了从周朝早期至春秋时期的古代诗歌,以其华美的词藻、深深的感情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闻名。
《诗经》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体验,从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也起到了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的作用。
篇四:《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
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系列的冒险和趣事。
《西游记》不仅具有欢乐和幽默的故事情节,还融合了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
小说通过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活泼多样的情节,引导读者思考善恶、人性和道德的问题。
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传达了人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和思考能力。
让我们一起珍视这些经典,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课程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课程总结
本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课程是在一周的时间里,学习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的一次难忘的学习之旅。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课程中从古诗词上学习到的一些传统的文化精髓。
本次课程我们以《诗经》、《楚辞》和《尚书》等古代文学经典为主要学习材料,通过朗读、分析和诠释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每篇诗词都能从多方面解读其深层的内涵,打开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通过这些诗词中的象征、比喻和精妙奥妙的语言,我们也能感受到在古代文人思想中对社会发展、人生哲学和宇宙观的一窥。
接下来要谈到的就是从古典文学中学到的一些知识。
本次课程中,我们阅读和研讨的古代文学经典有:《论语》、《孟子》和《汉书》等,从其中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领悟到古人对待生活、处世和做人的全新观点。
通过深谋远虑的思路,既能节俭不乱花钱,又能把握人生,感悟宇宙观念中的“天人合一”。
最后,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课程中从历史学中学习到的一些传统文化精髓。
从历史学科,我们阅读和学习了《史记》、《春秋》、《吕氏春秋》以及《大戴礼记》等著作,从中可以看到古代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承,得以包容涵盖各种人生学说,构建社会和谐有序的观念。
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古人提出社会发展的发展战略、政治制度中的实践以及人与自然共同协作共生的生态观,以及对于仁爱和以礼为本的思想,得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古代的文化精髓。
总而言之,本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的学习旅程对我来说是难忘的,得以从古代文学、古诗词以及历史学等方面学习到更加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更深入的领悟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典耀中华相关诵读内容

典耀中华相关诵读内容典耀中华,指的是展现中国文化的光辉与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明。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文艺形式,通过朗诵文字或诗词,表达文化的深度和内涵。
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典耀中华诵读内容。
1. 《山村咏怀》山村咏怀是清代文学家邵晋涵创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对中国农村的深情和对土地的赞美之情。
以描绘自然景色和农耕生活为主题,通过平实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韵味和民族精神的力量。
2. 《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是他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诗中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借此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描写,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论语》读本《论语》是孔子学说的记录,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代表之一。
它集中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探讨了人类道德、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等问题。
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引导人们探索生活的真谛,体察君子之道。
4. 《红楼梦》摘抄《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它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生动细腻的描绘以及深刻的社会刻画而闻名。
摘抄其中的名句、情节或描写,可以让人领略到这部中国经典文学的风采。
5. 古人诗词名篇选读古代中国是诗词的繁荣时代,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层出不穷。
选取一些古人的名篇进行诵读,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及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可以感受到文化传统的厚重和思想的深度。
以上是我为您准备的典耀中华诵读内容。
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1~6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传统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语文课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选取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课文,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
下面就来看看1~6年级我国传统文化的课文有哪些吧。
一年级:《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读本,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简单流畅,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三字经》,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的一些基本历史知识,包括古代的帝王制度、礼仪文化、封建道德等。
《三字经》也对孝道、忠义、诚信等传统价值观进行了简洁准确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道德观念。
二年级:《弟子规》《弟子规》是由北宋儒学大家朱熹编写的启蒙读物,内容充满了古代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规范。
二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家庭观念、孝道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处世之道。
《弟子规》中渗透着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性格养成和人格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年级:《论语》选读《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一些选段特别适合三年级学生进行阅读。
通过学习《论语》选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等,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我国传统文化精髓。
《论语》也是我国古代圣贤言行录,通过学习其中的经典格言和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年级:《孟子》选读《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四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孟子》选读,可以了解到孟子的人生哲学、政治理念、伦理观念等,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孟子》中也包含了很多寓言故事和典故,这些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五年级:《国学经典故事》五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接触一些国学经典故事,如《左传》、《史记》、《三言两拍》等,通过这些故事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向您推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特别是“原典”,即文化的源头著作。
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它们超过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
读新书学会做事,读古书学会做人。
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师。
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光大华夏传统美德。
引前人高尚的思想德行,增补现代人的不足。
让你我子孙,成长为德才兼备文理皆通的健全人。
退休教师李平编著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值得我们老年朋友一读。
100部经典名著推荐阅读书目

附件一、 中国文化名著16于丹《庄子》心得17自卑与超越18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19建筑自己的幸福城堡20世界著名思想家论人生21余秋雨人生哲言22《简明东方文学史》23生活的艺术二、 中国文学名著27红岩28皖南事变29骆驼祥子30家31《茶馆》32《舒婷的诗》33 青春之歌34王朔文集:1978-1992 35 京华烟云36《金锁记》37 平凡的世界38《许三观卖血记》39《务虚笔记》40《长恨歌》41《创业史》42《笑傲江湖》43《活着》三、世界文化名著18 谁能追得上乌龟?19雷锋人生哲学漫谈20孟子与百姓生活21荀子:进取人生22道德经译释23老子智慧心解24庄子智慧心解25墨子选译26孙子27韩非子28鬼谷子29吕氏春秋30论衡选译31诸葛亮文选译32史记选译33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34如何赢得友谊及影响他人:有效交流的30个技巧35职场竞争心理咨询手册36社交心理学三、外国文学名著五、马克思主义原著10列宁是怎样写作学习的11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亲历记12伟人之初:周恩来13外国人看毛泽东与蒋介石14邓小平传奇15邓小平的智慧16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六、其它10*《高科技•高思维》11《卡文迪什实验室:现代科学革命的圣地》12《生机勃勃的尘埃: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13 *《生命的线索》14《激情澎湃--科学家的内心世界》15 *《世界的终极镜像:反物质》16《宇宙波澜--科学与人类前途的自省》17大学生必知的重大发明18 *十万个为什么19当今世界之谜集解20智慧背囊21阅读改变人生恩施职院首届读书节百部推荐书目于丹著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奥) 阿德勒著;黄光国译 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田秀云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林敏玉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张念宏,晓 蓓主编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余秋雨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季羡林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林语堂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罗广斌, 杨益言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黎汝清著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0995老舍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老舍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老舍人民文学出版社舒婷人民文学出版社杨沫著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王朔著北京:华艺出版社,1995林语堂著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张爱玲哈尔滨出版社路遥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89余华人民文学出版社史铁生南海出版公司王安忆南海出版公司柳青人民文学出版社金庸广州出版社余华南海出版公司戴宏森著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李秀康, 钱建军主编北京:海潮出版社,1990田玉川著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彭万荣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老子著;徐浩注释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戴建业著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扬帆著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战国)墨 翟著;刘继华译注成都:巴蜀书社,1990孙武著;曹操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战国)韩非著;梁海明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原著 [战国] 鬼谷子;琮琼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原著吕不韦;译注任明, 昌明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东汉)王 充著;黄中业,陈恩林译注成都:巴蜀书社,1990(三国)诸葛亮著;袁钟仁译注成都:巴蜀书社,1990(西汉)司马迁著;李国祥等译注成都:巴蜀书社,1990胡毅, 李化东编著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纪康保编译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金鸣编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刘洋,刘影编著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苏)克鲁普斯卡娅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华列兵, 聂虹影, 聂虹鑫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孙钢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秦友华编著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裘之倬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曹应旺主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周溯源编著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美)约翰·奈斯比特等著新华出版社阎康年著河北大学出版社(比)克里斯蒂安·德迪夫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英)约翰•苏尔斯顿、乔治娜•费著中信出版社(美)刘易斯·沃尔珀特(英]艾利森•理查兹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英)戈登·弗雷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美)F•J戴森著三联书店宿春礼编著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王建成, 曾祥一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0王玉强南方出版社巴丹东方出版社B223.55/3 B848.4/78 B82/1B82-49/1 B821/22B821/46I109/4B821/9I247.5/330=3I247.53/29I246.57/1=2I246.57/8=2I234无I227无I247.5/267I247.5/1I247.5/134I216.2无I247.5/65I247.57无I247.57无I247.57 ZW23g无I247.54 ZL11无I247.58无I247.57无B-49/1B821/15B222.5/3B222.65/1=2 B223.1/2B223.1/3B223.5/5B224.4/2B225.4/1B226.5/1B228.04/1B229.24/2B234.84/1I262.36/1K204.2/1C912.1/12C912.1/28C912.1/49C912.1/66A732/3A742/1A752/17K827.7/81 A761/1A762/8K820/5N11无N33无无K815.61无无K837.126.1=6无N091-49/1N49/8:1=2N49/30。
国学经典初一语文国学经典选读

国学经典初一语文国学经典选读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对于初一的语文学习来说,国学经典的选读是一项必备的任务,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和修养。
下面,我们就从《论语》、《诗经》和《左传》三个方面,来初步了解一些国学经典作品。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它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线,展示了丰富的人生哲学。
比如,孔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深入了解他人,并且要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善于观察他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优美的歌辞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意识。
其中的《关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古人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
通过读诗,我们能够体会到千年前的人们同样面对着爱情的纠葛和渴望。
这一情感的共通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欣赏古代的文化遗产。
《左传》是古代史书之一,它以记述春秋时期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也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制度与风俗习惯。
其中的《穆公世子》是一则关于君臣之道的故事,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忠诚和责任。
这对我们而言,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和责任来维系好人际关系。
通过初一的语文学习,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国学经典选读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除了《论语》、《诗经》和《左传》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学经典作品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同时,国学经典也能够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培养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国学经典选读中去,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经典选读》诵读心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这学期我们有幸学习了《中华文化经典选读》这本书,更加了解了中华文化。
国学经典诵读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失去了,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这本书很好的集合了古人的思想、文学著作......在这里选择几篇谈谈我的心得。
一、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儒家思想:
1、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
“性善论”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说法,不过,孟子以“性善论”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2、道德论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
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3、政治及经济方面
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
“仁”、“义”是孟子论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出发点。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
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
①、亲亲。
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
②、用贤良。
“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
”③、尊人权。
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
④、同情心。
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
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
⑤、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
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4、在哲学思想及认识论等方面
孟子的观点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义的成分。
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
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
他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面,否认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他的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老子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自然”是老子哲学,也是道家哲学的中心价值。
我们现在说的“自然”,常常指自然界或大自然,但老子哲学中关心的焦点并不是大自然,而是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
老子所提倡的是一种因任自然的态度,也就是让世界万物能够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去订立一个所谓的标准去干扰、加以约束。
在《老子》五千言中,提到“自然”的地方很多,譬如十七章的“大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以及六十一章的“是以圣人欲不欲……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等等,都充分表明了老子对自然的推崇和赞
赏的态度。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
按照老子的观点,生长、作育万物,就应该让其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是要成为万物的主宰。
如此简单浅显的哲理,老子在质朴的古远社会已经提出,然而生活在现今高度文明发达的社会的我们,往往却容易忽视了这一点。
如果说“自然”是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那么“无为”就是实现这个中心价值的原则性方法。
“无为”按照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任何行动或作为。
一般人脱离《老子》的语言环境和历史情况,很容易产生这样望文生义的误解。
其实老子思想的“无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概念,而是“实有而似无”。
他所阐述的“无为”不是绝对空无,而是有实际效果的,能够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才是老子眼中的理想境界。
老子在论述“自然”和“无为”时采取了“正言若反”、“以反彰正”的方法,这是《老子》一书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色。
如果把“正”称之为一切常规的现象,以及世俗的价值、标准或方法,那么“反”就是指与常规相反的情况,与世俗观念相反的价值、标准或方法等。
老子特别擅长于发掘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联系。
譬如在七十八章中,老子说“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而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们一般人的眼光往往强调“正”而贬低“反”,然而老子却能看到“反”的意义与价值。
这样独特的思维方式即便到了今天,也是人们所不常具备的,这也是老子作为中国少数几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古代哲学家的伟大之处。
学完这本书,我认为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中华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外语的更应该努力学习好中国传统文化,向外国人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
国学经典诵读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分。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
“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