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合集下载

阿仓河南煤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浅析

阿仓河南煤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浅析

区 ,为冰 川 、冰水堆 积及 现代 冲积物 。区 内煤 系 地层 为侏 罗 系 () J,主 要 出 露 中统 窑 街 组 ( ) 下统 大 西 和 沟组 ( ) 中统 窑街组 ( ) J 。 d J 为主要 含煤 地层 ,也 是整 个 木里 煤 田煤 层 赋 存 最 完 整 的 地 层 ,其 基 底 为 三 叠
(t 、三叠 系 ( ) P H) T 、侏 罗 系 () J 、古 近 系 ( 及 第 E) 四系( ) 其 中三 叠系 、侏罗 系沉积保 存完 整 ,分布 Q , 广泛 。三 叠系 遍布 中祁 连 ,中下 统 为海相 、海陆 交互 相沉 积建 造 ,上统 以陆 相碎 屑岩 建造 为 主 ,夹有 海相 灰岩 薄层 ,侏 罗系 中下 统为 陆相 山 问盆地 型 ,是 以湖 相 为主 的含煤 建 造 ,上 统 主 要 为湖 相 细 碎 屑岩 建 造 。
( ) 产状 逐渐 变缓 ,上 含煤 ( ) 各煤 层 产状 略 有 岩 段 岩 段 变 化 ,无 一定 规律 , 下含煤 ( ) 岩 段各煤 层产 状较 稳定 。 含煤 单斜 构造 位 于 F 8断层 与 F 断层 之 间 ,两 条 1 断 层控 制 了煤 系地层 分布 ,对 煤层 的连续 性起 破 坏作 用 ,使含煤 单斜 构造 形态 不完 整 。 ’
上含 煤 ( ) ( ) 岩 段 J :分布 于矿 区 中西部 ,近 东西
向呈 长条 带状 展 布 ,分 布 面积 约 23m 。岩性 以湖 相 .k
粉 砂 岩 为 主 ,次 为 河 漫 相 细 砂 岩 、粉 砂 岩 和 黑 色 泥
为 下含 煤 段 ( ) 上 含煤 段 ( ) 和 J 两个 含 煤 岩 段 。含
古 近 系 为 干 旱 内 陆盆 地 碎 屑 岩 建 造 。第 四系 遍 布 全

潘三煤矿井田地质特征

潘三煤矿井田地质特征

潘三煤矿井田地质特征潘三煤矿位于中国山西省的井田地区,是该地区最大的煤矿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潘三煤矿的地质特征。

潘三煤矿地处中国华北地块的中段,位于太行山北麓。

地理坐标为北纬35°23′-35°29′,东经112°40′-112°55′。

该煤矿所在的地区属于太原矿田的一个小型井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煤田之一井田的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太古宙、元古宙、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新生代的地层。

其中,泥盆纪至石炭纪是煤炭资源的主要产煤地层。

潘三煤矿的产煤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的中灰岩、灰岩和砂岩以及石炭系的冲积砂岩。

奥陶系地层厚度约为1100米,石炭系地层厚度约为1400米。

这些地层既具有良好的储煤条件,又有较好的覆盖条件,能够保护煤层的稳定性。

潘三煤矿的主要煤种为无烟煤和烟煤,其中无烟煤的含碳量较高,燃烧热值高,适合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

烟煤含硫量相对较高,但是能量密度较大,适合作为化工和冶金行业的原料。

煤层的平均厚度为2.5米,最大厚度达到了7米,煤层赋存方式多样,有水平赋存、倾角赋存、褶皱赋存等。

煤矿区域的构造主要以岩石褶皱、断裂等为主,为受压构造。

在局部区域,还存在有煤层的断裂数目较多的情况。

这些构造对煤层的产状和煤层的保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矿区的地质构造以太行山-潞安褶皱带南缘的中韩褶皱为主,整体呈东西向展布。

构造活动的主要期次为晚古生代早期和晚新生代,主要形成了方向倾褶结构。

矿区的断裂发育程度较高,主要以斜断裂和平行断裂为主,对矿层的变形和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煤矿区的地质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煤层的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顶板沉陷、底板下沉等地质灾害,加大了矿井的安全风险。

因此,对于矿井的安全管理和地质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潘三煤矿具有良好的产煤地质条件,并且地质构造较复杂。

矿区地层厚度适中,煤层赋存方式多样。

同时,矿区也存在地质灾害等问题需要加以防范和管理。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是煤矿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是对煤矿地质结构、构造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的科学,对于指导煤矿勘查、开采、安全生产、资源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就来浅谈一下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一、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基本概念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是指地质构造对煤层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煤层产状、截面形态、产状走向和倾向、受压变形、地质构造对煤体和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等内容。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是由地壳构造、构造应力、岩层变形和地质构造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的综合反映。

二、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类型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主要包括褶皱、断裂和地层倾角等构造形态特征。

褶皱是指地层在受到水平作用力时,发生挤压而形成的波动状地质体。

断裂是指岩石或土壤因受到应力作用而发生破裂和位移的地质现象。

地层倾角是指沉积地层或火成岩地层倾斜的角度。

这些构造形态特征对于煤矿的形成、赋存、分布和采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成因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成因主要包括构造运动、构造力学作用和岩层变形等因素。

构造运动是指地壳内部岩石的变形和迁移,它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

构造力学作用是指岩石受到应力作用而发生的变形和破裂。

岩层变形是指岩石受到地质力作用而发生的变形。

五、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方法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质测量、地质勘探、地震勘探、地质化探、地质力学实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煤矿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为煤矿的勘查、开采、安全生产和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实例探讨煤矿地质构造展布特点

实例探讨煤矿地质构造展布特点

实例探讨煤矿地质构造展布特点荆南煤矿由荆各庄矿及刘官屯矿组成,南北长约6.1km,东西宽约3.4km,面积约14.25km2。

该区地处中朝准地台(Ⅰ21)、燕山台褶带(Ⅱ22)、马兰峪复式背斜(Ⅲ27)、开滦台凹(Ⅳ228)中部。

褶曲及逆断层是井田内的主要构造形式,并由此造成煤系地层的产状起伏变化、节理裂隙纵横发育。

1、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井田最为重要的构造形式,它不但构成了井田边界,而且直接影响采区的划分,同时在井田范围内广泛存在,是采掘生产和井巷工程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地质问题。

后屯正断层,该断层为控制本区东南部边界的主干断裂,此断裂控制了陡河的发育。

为挽近断裂,两侧第四系厚度相差悬殊。

走向北东50°,倾向北西,倾角70°~80°,断距大于350m。

区内走向长度约4.5km,向南延展至唐山市北龙王庙。

F1为逆断层,位于该区中部,为刘官屯矿与荆各庄矿的天然边界。

该断层走向北东40°~50°,倾向南东,倾角30°~50°(且上陡下缓)。

断距最小为60米,最大为150米,平均110米。

官F1为逆断层,走向北东50°~60°,倾向南东,倾角30°~50°,断距10~45米。

官F2为正断层,走向北东80°,倾向北西,倾角70°,断距10~15m。

官F3为正断层,走向北东75°,倾向北西,倾角70°,断距15~20m。

官F4为正断层,走向北东60°,倾向北西,倾角70°,断距15~25m。

官F5为正断层组,系由1~4条断层组成,多呈雁行排列,走向北东50°,倾各北西,倾角70°~80°,总断距一般为100~160m。

官F6为正断层,走向北东65°,倾向北西,倾角70°,断距为35m。

F5逆断层位于矿区北侧,矿区内延长800余米,近南北走向,断层倾向近于北,倾角30°~70°,为压性断层,兼具扭动性质,断层上盘为石炭、二叠系,下盘为三叠系,断层控制较好,1号钻孔、4号钻孔控制,并且井下巷道也有揭露。

浅析山西右玉元堡煤矿地质特征及构造特征

浅析山西右玉元堡煤矿地质特征及构造特征

020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1 概述山西右玉元堡煤矿位于大同煤田西南边缘地带,为进一步查明井田内构造、水文及主要可采煤层厚度、煤质、风氧化等特征,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七地质队编制完成了《山西右玉元堡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矿井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报告认为该区侏罗系地层被严重冲刷后缺失,含##煤地层主要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层,9、10煤层稳定,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开采技术条件属中等。

2 矿区地层及煤层特征概况2.1 地层元堡煤矿是大同煤田的一部分,全区大部分地区被黄土覆盖,现将地层由老至新依次阐述如下:2.1.1 奥陶系(O)中统下马家沟组(O x)为厚层状灰色石灰岩,白云质2灰岩夹少量泥灰岩,夹有一层约2m厚的角砾状灰岩,细晶质结构、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存在少量溶洞。

含头足类、腹足类化石,揭露厚度50m。

2.1.2 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 b):上部主要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2和黑色泥岩,灰白色细砂。

下部主要为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底部有一薄层灰岩,该层灰岩较稳定,称为K标志层。

底部为铝土质泥岩(G层)、铁质泥岩或山西式1窝子状铁矿。

厚度8.58-38.58m,平均厚度22.67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 t):上部主要为黑色砂质泥岩和泥3岩,中部主要为白色中粗砂岩、底砾岩和薄层黑色泥岩。

砂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有钙质胶结、泥质胶结,局部硅质胶结、铁质胶结,砾石矿物成分为燧石,磨圆中等。

下部主要为煤层。

底部为中粗粒石英砂岩,分选较好,层位相对较稳定,平均在5m左右。

该地层整合接触于下伏本溪组地层。

本组地层23.32-82.42m,平均厚度为52.64m。

2.1.3 二叠系(P)下统(P)11)山西组(P s):山西组地层属煤系地层,上部主要1以灰白色中、粗、细砂岩为主。

下部以煤为主。

底部以砂岩为主,中—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间隔赋存,平均厚度在5-6m,本组地层整合接触于下伏太原组地层,本组地层厚13.80-93.76m,平均厚48.99m。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煤矿地质构造是指煤矿地质中的构造特征,它对煤炭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包括矿层的倾向、倾角、节理、构造断裂等多个方面,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于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煤矿地质构造的特征及其意义。

一、煤矿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煤矿地质构造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变动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和地壳深部各种构造作用的总和,包括地震、隆升、下沉、褶皱、断裂等。

这些构造运动对煤炭地质构造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有机质和泥炭等沉积物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煤矿,同时地质构造运动也会对煤矿地质构造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煤矿地质构造特征1. 矿层的倾向和倾角煤矿地质构造中的煤层具有一定的倾向和倾角特征。

煤层的倾向是指煤层在地面投影上的走向方向,而煤层的倾角是指煤层向地下延伸的倾斜度。

煤层的倾向和倾角特征对于煤矿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选择开采方向可以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2. 构造断裂构造断裂是地质构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表现为地层的破裂和错动。

构造断裂对煤矿的地质构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常常会导致煤层的错动和变形,影响煤矿的开采和资源的利用。

3. 节理节理是指地层中的裂隙或者裂纹,它对煤层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

煤矿地质构造中的节理特征会影响采空区的稳定性和煤层的透水性,了解节理特征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对煤矿的开采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于煤矿的开采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选择开采方向和方法,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于煤炭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的特征,对于煤炭资源的勘探、评价、开采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探和开采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和应用,科学地选择勘探和开采方案,以实现煤炭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许厂煤矿330采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复杂程度定量评价》范文

《许厂煤矿330采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复杂程度定量评价》范文

《许厂煤矿330采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复杂程度定量评价》篇一一、引言在煤炭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许厂煤矿的330采区因其蕴藏的丰富煤炭资源而备受关注。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采煤作业,了解并掌握该采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复杂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许厂煤矿330采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复杂程度进行详细的定量评价。

二、地质构造背景许厂煤矿位于中国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煤炭资源。

330采区作为该矿区的重要开采区域,其地质构造背景具有典型性。

该区域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

三、地质构造特征(一)地层结构许厂煤矿330采区的地层结构主要由煤层、砂岩、泥岩等组成。

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是主要开采对象。

其他岩层则以夹层形式存在于煤层之间,对采煤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二)断层特征断层是该采区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之一。

断层类型多样,包括正断层、逆断层等。

断层的存在使得煤层在空间上发生了错位,对采煤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三)褶皱构造褶皱构造在许厂煤矿330采区也有所体现。

褶皱使得煤层在形态上发生了弯曲,对采煤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影响。

四、复杂程度定量评价(一)评价方法为了对许厂煤矿330采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对该区域的地震勘测资料进行分析,获取地下的地质结构信息。

其次,结合钻探资料和岩芯分析,了解地层的岩性、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

最后,根据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对采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评价。

(二)评价标准我们根据地质构造的类型、数量、规模及对采煤工作的影响程度,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如断层、褶皱的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则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越高。

同时,我们还考虑了煤层的稳定性、厚度变化等因素对采煤工作的影响。

(三)评价结果根据上述评价方法和标准,我们对许厂煤矿330采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该采区的地质构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发育和煤层的不稳定等方面。

浅析煤矿断层地质构造(全文)

浅析煤矿断层地质构造(全文)

浅析煤矿断层地质构造一、历史背景随着矿井生产的逐步延深,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趋于复杂。

因此,1987年至1998年在生产过程中对矿井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大规模的补充勘探,对影响矿井安全和生产的水患问题进行了治理。

自1998年开始,208平7孔的涌水得到了充分利用,直接排至井上供生产和生活使用。

二、构造划分以及分析塔坨向斜区由南一石门往北到井田边界为塔坨向斜区。

该区域内以褶皱和陷落柱构造发育为主要特征。

褶皱由北往南依次为塔坨向斜、北二背斜、井口向斜。

已发现的陷落柱大部分发育在此区域,且集中于井口向斜轴部附近。

断裂构造发育以小型正断层为主。

塔坨向斜:塔坨向斜为本区域的主体构造,对该区内其它褶皱、断裂构造及煤层的后生变化起着决定性的操纵作用。

塔坨向斜的枢纽呈弧形、向北弯曲。

向斜的轴线在-400米以上为N65°W,往深部转为N45°E,向斜轴面略向北倾斜。

两翼地层不对称,北翼陡,地层倾角可达45°,南翼缓,倾角在20°以下。

向斜在浅部较为开阔,而在-300米至-600米之间褶皱比较紧密,并略呈复式褶皱构造。

向斜深部有向董各庄盆地进展的趋势。

北二背斜:属塔坨向斜的次一级褶皱构造,背斜的轴线位于北二石门2270下山附近。

基本与塔坨向斜轴平行,也呈弧形弯曲,发育于-300米水平以下。

井口向斜:位于二水平井底车场,也同属于塔坨向斜的次一级构造,由两个小型向斜呈"Y"型组合而成。

主轴也基本与塔坨向斜轴平行,呈弧形。

它仅发育在-300~-700米之间,在-400米~-500米之间褶皱比较明显。

井田内揭露的岩溶陷落柱多集中在此区域。

塔坨向斜区域内的断裂构造多数与塔坨向斜的形成有关,集中发育在向背斜的轴部。

揭露的断裂构造基本上分为四组,即NW向和NEE向、NNE向和NWW向,其中以NW向和NEE向两组断裂较发育,断层落差大,延伸较远,多数为正断层。

在垂向上,同一断层在下部煤岩层中的落差要比在上部煤岩层中落差大,特别是逆断层,当发育到上部7、8煤层时,就往往呈现为煤层的褶皱变形而消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是指煤矿区域内地壳运动的结果,包括构造运动的类型、规模、方向与变形程度等方面。

地质构造特征对煤矿的矿产资源分布、煤矿开采条件和矿井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构造类型、构造规模、构造方向和构造变形程度四个方面进行浅谈。

构造类型是指地质构造的种类。

根据构造的性质和形态,可以将地质构造分为断层和褶皱等不同类型。

断层是地壳中具有断裂和位移的构造,其主要作用是改变煤层的连通性和整体的稳定性。

褶皱是地壳中由于差异应力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极常见的地质构造,可影响煤矿的赋存形式和开采方式。

构造规模是指地质构造的大小和范围。

地质构造的规模不仅决定了其对煤矿资源的影响程度,也是评价煤矿开采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规模的地质构造会导致煤层变形、断裂和破碎,使矿层赋存状态复杂,对矿井安全和开采效果带来挑战。

构造方向是指地质构造所展现的走向和倾向。

煤矿地质构造的方向对矿层发育特点、开采排练和防治瓦斯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准确确定煤矿地质构造的方向,对煤矿工程的安全和经济开采至关重要。

构造变形程度是指地质构造对岩层和煤层的变形程度。

构造变形程度直接影响煤矿的煤层连通性、煤层工状和煤性的分布等。

构造变形程度大的地方,煤矿的勘探和开采难度增大,矿层裂缝增多,瓦斯含量和渗透性也增加,矿井煤炭开采的难度和风险也随之增大。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在煤矿资源评价、矿井开采和矿井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准确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可以为煤矿的勘探和开采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矿井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