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重点
煤矿地质学复习要点

煤矿地质学(要点)安检10-1专用2012年12月1:地质作用的分类: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
2: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3:外力地质作用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4:矿物: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5: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
6: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光泽,条痕,透明度。
7:常见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等。
8:火成岩的主要构造特征:火成岩的构造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填充的方式等系相互关系的特征。
9:常见岩浆岩类型:侵入岩,喷出岩。
10: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变质岩是由不同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等特征的岩石。
11:常见变质岩类型:角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矽卡岩。
12:岩浆岩的主要产状:火山岩产状和侵入岩产状。
13:碎屑岩的主要构造特征:碎屑含量达50%以上,含有基质与胶结物。
14: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碳酸盐岩、硅岩、石灰岩、页岩等。
15:古生物的分类单位:界、门、亚门、纲、目、科、属、种。
16:地层划分:指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中根据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或属性,把岩层组织成不同的单位,建立区域地层层序的工作。
17:地层对比:一种工作方法,论证不同地区地层单位间的特征或属性一致和地层位置相当。
18:地质年代表:见附录一。
19:岩石地层单位:主要依据岩性岩相特征划分。
主要岩石地层单位按级别大小分为群,组段,层。
20:年代地层单位:依据岩石体形成的地质年代进行的地层划分。
年代地层单位的宇、界、系、统、阶、亚阶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亚期对应。
21:地层的接触关系:指上下岩层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形态和时间上的发展概况。
直接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地壳运动发生和演化历史。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第一篇:煤矿基本地质知识聚煤期: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也称为成煤期。
主要分为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新生代的古近纪和新近纪。
含煤岩系:在一定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具有共生关系、多相组合的沉积岩系,简称煤系。
煤田: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煤层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板。
煤层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板。
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垮落性能,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老顶)。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米以下,多为炭质页岩、泥页岩,并非所有煤层都有伪顶。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采煤时移驾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多为粉砂岩、泥岩等。
基本顶:又称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为厚度及岩石强度大、难于垮落的岩层。
通常为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
夹矸: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小的岩层,这些岩层称为夹矸。
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矸层,将煤层分为2类:简单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不含夹矸层,但可能有较小的矿物质透镜体和结核。
复杂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中含有较稳定的夹矸层,少则1—2层,多则数层。
煤层按倾角分为四类:近水平煤层小于8°;缓(倾)斜煤层8°至25°;中斜煤层25°至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
煤层按厚度分类:薄煤层小于1.3米;中厚煤层1.3至3.5米;厚煤层大于3.5米。
第二篇:煤矿地质一、解释下列概念:1、沉积岩:在地表及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3、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工程基本线距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问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5、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一、煤矿埋藏特征
1、煤层的厚度 煤层按厚度不同分成: (1)薄煤层:小于1.3m的煤层; (2)中厚煤层:厚度在1.3~3.5m的煤层; (3)厚煤层:厚度大于3.5m的煤层。 在生产工作中,习惯将厚度大于6m的煤层称特厚煤层。
2、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是指煤系地层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
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的关系,断层又分为: ①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 ②倾斜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或基本垂直; ③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根据断层的组合形式不同,又可以有地堑、地垒、阶梯构造 等断层组。
断层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较大。在断层带附近岩(煤)破碎, 顶板失去完整性,极易发生冒顶事故;断层又是地下水的良好通 道,可能使井下涌水量增加,甚至发生突水事故;另外断层带还 可能积聚大量瓦斯,从而引发瓦斯事故。
厚度基本稳定; (2)似层状煤层,其形状像藕节、串珠或瓜藤等,层位有一定的连
续性,厚度变化较大; (3)非层状煤层,形状像鸡窝或扁豆状,层位连续性差,常有大范
围尖灭。层状煤层比较方便,而非层状煤层常给开采带来一定难度。
煤层除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以外,在构造上也有很大差别,在 有的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薄且很不稳定的岩层,这类含在煤 层内的岩层称作夹石或夹石(矸)层。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夹 石层,可将煤层分为两类,即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简 单结构煤层一般不含夹石层,复杂结构煤层含夹石层者1—2层, 多者可达几层或十几层。由于夹石层的存在,不仅使煤的灰分增 高,而且给开采带来一定的难度。
按照沉积顺序,先于煤生成的岩石是煤层底板,后生成的是煤层 顶板。在正常情况下,煤层顶板位于煤层之上,而煤层底板位于 煤层之下。当地质构造破坏较剧烈时,有可能发生倒转。
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地质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析)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肉眼鉴定矿物的步骤与方法步骤:首先观察矿物的形态形态特征,然后找出矿物的新鲜面,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及其他的物理性质;当有必要时,最后再利用简单的试剂测试矿物的化学性质。
三大岩类:根据成因分为三大类。
有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作用产生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地质构造:发生构造变动的岩层所呈现的各种空间形态。
节理的分类:原生节理:指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节理;次生节理:指岩层形成之后产生的节理;张节理:指受张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它具有张开的裂口,节理面粗糙不平,延伸不远;剪节理:只受剪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其特征是常有两组相互交叉同时出现,组成X共轭节理系。
节理延伸较远,裂口紧闭,节理面光滑平直。
研究地史的基本方法:地层学方法、古生物学方法、构造学方法、岩石学方法及同位素地质年龄方法。
标准化石:地质史上生存时间短,演化快,分布地区广、数量多、特征明显的生物,其化石才具有这种价值,这类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彼此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断;2、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产状相互平行但不是连续沉积曾发生过沉积间断,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岩性和所含化石内容明显不同,其间具有侵蚀面;3、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以一角度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和化石内容明显著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凹凸不平剥蚀面。
煤的形成条件:1、植物条件;2、自然地理条件;3、气候条件;4、地壳运动条件;煤的物质组成:1、有机质:碳氢氧组成,含有氮硫一级极少量的磷和其他元素。
2、无机质:矿物杂质和水分。
瓦斯的的成分和性质:瓦斯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包括CH4、CO2、N2、SO2、H2S、CO和重烃等。
其中甲烷为主要的成分,所以习惯上称的瓦斯即指甲烷,又称沼气。
矿井地质重点

名词解释1煤系:它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且连续沉积的一套含煤岩系. 2旋回:在煤系地层剖面上,一套有成因联系的岩性或岩相呈规律性重复或交替出现的现象。
3标志层:指煤系地层中特点明显、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厚度不大的煤层或岩层、简答一、厚度变化对生产的影响:1影响采掘部署。
2影响回采计划。
3增加巷道掘进率、降低煤炭采出率。
4影响矿井或采区服务年限。
二、厚度变化成因:1煤层原生变化:地壳不均匀沉降、同沉积断裂活动、泥炭沼泽基地不平、河流同生冲蚀2煤层后生变化:河流后生冲蚀、地质构造变动(褶皱构造变动,断裂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侵蚀、岩溶陷落柱破坏第二章名词解释1陷落柱高度:指从溶洞底面到塌陷顶的垂直距离。
2岩墙:岩浆沿断层或裂隙侵入的墙状侵入体 3岩床:岩浆沿煤、岩层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断层泥:如果这些破碎的岩石被研磨的很细,无法分出颗粒且没有固化成岩.5牵引褶曲:断层两侧地层常受错动摩擦而发生塑形拖曳和拉伸,形成弧形弯曲,突起方向指示本盘相对运动方向。
6羽状张节理:断层一盘或两盘常产生羽状排列的张节理,羽状张节理与主干断裂所夹锐角指示张节理所在运动方向。
7糜棱岩:在强烈压碎作用下,破碎颗粒紧密黏合起来,岩性致密坚硬,大多发育在挤压破碎带。
8擦痕:因断层两盘断块相互摩擦而在断层面上留下一种细密的、平行排列的条纹,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
9阶步:断层滑动面上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简答:一、岩溶陷落柱的成因:1形成条件:可溶性岩层、导水通道、溶蚀性水源、排泄条件 2形成机理:重力塌陷、真空吸蚀塌陷二、陷落柱出现前预兆:1产状变化 2裂隙增多 3小断层增多 4煤被氧化 5水和瓦斯涌出量增大第三章1吸附层:瓦斯分子被紧紧地吸附于煤体和岩体的孔隙表面,形成很薄的一层薄膜。
2渗滤:指瓦斯或天然气通过畅通的吼道和裂隙、破碎带的运移方式。
3扩散:由于气体聚集的浓度不均一,气体分子由高浓度地段向较低浓度地段扩散,从而达到扩散均衡。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走向地层还表现为地层重复或缺失。
化开采更为困难。
煤层的空间形态及展布方向用产状要素
二、地质构造
• 原始沉积的煤(岩)层,由于后来地质变迁、地壳运动而造成岩层空 间形态个产状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结构称为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 • 单斜构造 • 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一个井田)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叫单
2)煤层的底板。
• 煤层的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 如图2-1b所示。
• a-煤层顶板;b-煤层底板 • 1-中粒砂岩;2-砂质页岩;3-炭质页
岩;4-煤;5-粘土岩;6-粉砂岩
• (1)直接底――以富含炭质的粘土岩最为常见, 厚度一般几十厘米。如果直接底的岩性是遇水后 膨胀粘土岩,则可造成巷道底板隆起(底鼓)现 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于支护,重者使巷道遭受 破坏。
着一个面,而是沿着一个破碎带发生时,这个带称为断层破碎带。②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它大致反映断层的延伸方 向。 • ③交面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面的交线。 • ④断盘。被断层面分开的两侧岩块。若断层面是倾斜面的,根据岩块与断层 面的相对关系,分为上盘和下盘。上盘位于断层面上方;下盘位于断层面下 方。 • ⑤断距。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未错开前的某点,错动后分裂为两点, 分别在两个盘上,测得两点的实际距离称总断距。 • ⑥落差。断层两盘上对应点的铅直断距,如图2-7所示。
煤矿地质学精要重点

1.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abundance)。
2. 矿物是地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3.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矿物:金、银、铜、汞;金刚石、石墨、硫磺等。
卤化物矿物:石盐、钾盐、萤石等。
硫化物矿物: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等。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赤铁矿、磁铁矿、铝土矿、软锰矿、硬锰矿等。
硫酸盐矿物:石膏、重晶石等。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孔雀石等。
硅酸盐矿物:云母、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分类(成分)单质矿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为单质矿物,如自然金(Au)金刚石(C)等;化合物矿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称为化合物矿物,如黄铁矿(FeS2)、赤铁矿(Fe2O3)、方解石(CaCO3)等。
造岩矿物:主要组成地壳岩石并且大量出现的矿物,如长石、石英等。
常见矿物:常形成有用矿产的矿物称为常见矿物,如金属元素氧化物和硫化物。
4.变质作用类型:(1) 温度(2) 压力(3) 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液体(4) 时间5.变质作用的类型根据变质作用所处的地质环境以及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和变质作用进行的方式,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热接触变质作用、交代变质作用4种基本类型。
5.5.三大类岩石转化关系:6.地层层序率:在正常情况下,地层的顺序总是上新下老。
7.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内容和特征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的单位有: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年代地层单位:是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石体。
年代地层单位是按时间阶段来划分的,与地质年代严格对应,没有固定的岩石和生物内容。
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组成的三维地质体。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8.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A-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和对比B-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对比C-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和对比D-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E-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质年代9地壳的历史演化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煤矿地质学重点名词解释

25.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
二、 名词解释:
1、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旋转、重力、放射性元素蜕变、地热以及结晶相变、化学性质活泼
的流体等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动力,促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
16、能利用储量:是地质储量中按照合理利用地下资源和保护环境及符合工业指标的要求,在现有的或已掌握的先进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合理地利用的那部分储量。
17、工业储量:能利用储量中A、B、C级储量之和,可作为矿井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18、可采储量:指工业储量中预计可采用的储量。
19、设计损失量:指为了保证采掘生产的安全进行,在矿井(或采区、工作面)设计中,根据国家技术政策规定,允许丢失在地下的能利用储量。
30.火成岩:主要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形成的岩石,也叫岩浆岩。
31.变质岩:先已存在的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瘦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梯度或地热增温率,其定义是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4.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5.摩氏硬度计:1滑石 2石膏---10金刚石 人们将以上10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氏硬度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矿山地质工作为矿山生产建设服务的地质工作,或者说,矿山建井开始至矿井报废关闭期间的一切地质工作,就叫做矿山地质工作。
;其性质有二:一是直接服务于矿山生产建设;二是贯穿于矿山开发的全过程。
二、矿山地质工作的目的:是研究和解决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1. 保证矿山生产顺利、安全;2. 充分利用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三、矿山地质工作的根本任务1. 研究矿区、井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查明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
2. 研究煤层的赋存状况、煤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
3. 分析矿井充水条件、预测矿井涌水量,预防和处理水文地质问题。
4. 提供矿井生产、根本建设与新井移交生产所需要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与时提交地质说明书、参加采掘设计的审查和生产计划的编制。
5. 根据地质情况,与生产部门密切配合,指导掘进和回采工作的合理进展,监视煤炭资源的充分开采。
6. 掌握地质储量变化,进展矿井储量管理,组织补充勘探,增加矿井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7. 研究和调查煤系地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
四、矿井地质工作阶段的划分建井地质工作:新井移交以前的地质工作;生产地质工作:新井移交以后的地质工作。
五、矿井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要求1. 要密切联系实际2. 要与时发现和处理问题3. 要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4. 要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变化井巷地质编录地质编录: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原始地质资料的工作。
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种。
原始地质编录: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局部。
综合地质编录:编制各种综合地质资料的工作。
包括编制各种地质图件、各类地质说明书、地质报告。
地质总结和地质预报等。
矿井原始地质编录: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记录和描绘矿井原始地质资料的工作。
矿井原始地质编录包括:井筒、巷道、回采工作面与井下钻孔编录等。
1.1 井巷地质编录的内容与要求一、井巷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包括文字、图表和实物等三方面资料。
1. 文字资料2. 图表资料3. 实物资料二、井巷地质编录的根本要求1. 经常与时2. 准确全面3. 系统统一4. 重点突出1.2 井巷地质编录方式与其选定依据一、井巷工程地质编录方式概括起来有观测点式、剖面图式、断面图式、切面图式、展开图式和矿井数码影像〔立体摄影〕编录等六种方式。
1. 观测点式编录适用于构造简单、煤层稳定的矿井或块段。
2. 剖面图式编录是地质编录的一种根本形式,与连续观测绘制井巷一壁地质剖面图3. 断面图式编录适用于地层层位稳定的岩巷和能够揭露煤层全厚的急倾斜煤层巷道。
4. 切面图式编录适用于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的急倾斜煤层平巷编录。
即沿巷顶或巷底连续观测绘制其水平地质切面图。
5. 展开图式编录适用于构造极复杂、煤层极不稳定、巷道两壁地质现象极不一致的块段。
即连续测绘井巷多壁展开地质图。
其展开方式有:〔1〕两壁一顶展开图〔2〕两壁一底展开图〔3〕掘进头两壁展开图〔4〕掘进头两壁一底展开图〔5〕巷道转弯展开图〔6〕巷道起伏展开图二、井巷地质编录方式的选定依ju1. 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2. 煤层倾角3. 煤层厚度与其稳定情况4. 巷道类型1.3 井巷编录步骤与方法一、熟悉巷道预想地质剖面和邻近勘探线剖面二、确定编录壁和编录高度三、对编录巷道进展全面概略观察〔分层〕四、标定编录起点与终点位置五、在观测壁上挂观测基线观测基线:在编录过程中,巷壁上挂的一条基准线〔即皮尺〕。
作用:确定剖面的空间位置、控制距离、实测地质界限和巷道形状等。
观测基线的几种挂法:1. 水平〔与固定标高〕基线:适用于水平或坡度较小的巷道 2. 平行〔巷顶底〕基线:是一种随巷道起伏,与巷顶〔或巷底〕平行的观测基线。
适用于坡度较大、且坡度不一致的巷道。
3. 既不水平也不平行基线:此种方法适用于起伏比拟频繁的巷道。
4. 不连续基线:适用于短距离内坡度起伏变化很大的巷道。
这类巷道坡度变化不仅频繁,而且急剧,所以测量点较密,故可充分利用测点来控制。
为减少误差,挂基线时要注意两点:〔1〕基线的起点和终点应与测点取得联系,最好都落在测点上,以便校核距离;〔2〕基线的各种数据〔如方向、坡度与距巷顶、巷底尺寸等〕应记录清楚,并在现场绘出草图。
六、观测、记录和描绘巷道壁地质现象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 观测点的选定与描述:2. 地质界限的实测具体方法概括为:〔1〕实测地质界面控制点法:。
〔2〕实测地质界面控制点与视倾角法:〔3〕实测小柱状控制地质界面法:3. 绘制巷道剖面实测草图与细部素描图编录步骤、编录方法概括起来为:A、编录步骤a、准备工作:下井前熟悉资料、工具准备、人员分工;下井后悬挂基线、踏勘分层b、详细描绘:现场实见地质现象按比例绘草图,并作必要的注记c、资料整理:建帐、建卡、成图B、编录方法a、实测层面控制点法〔当构造复杂、岩性与其厚度变化大时,一定要用此法〕b、基线与视倾角法〔当岩层、厚度与产状稳定时,可用此法〕c、观测点柱状法〔当层位稳定、产状平缓、层次较多时用此法〕C、编录内容岩石命名、岩性描述〔包括颜色、成分等〕、厚度、产状、化石等;构造位置、性质、产状与其它特征等;岩浆侵入体形态、成分、产状等。
1.4 穿层井巷地质编录穿层巷道包括:立井、穿层斜井、穿层平硐和石门等。
特点:不论是铅直、倾斜或水平,它们都是穿层掘凿的。
这些巷道对研究井田构造、含煤岩系与其含煤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观测重点:所穿过的岩层层序、岩性、厚度与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岩石内部结构构造特征等。
一、立井井筒地质编录 (一) 井筒一壁〔柱状剖面〕地质编录二、适用条件:地质条件简单、断层稀少、岩层倾角较小的地区。
注意:1. 编录面要尽量垂直地层走向;2. 煤岩层按实际控制点画,图上倾角为煤岩层视倾角; 3. 测绘时要充分利用测量点,以控制实际标高;4. 煤岩层产状要实际测量;5. 煤岩层层位〔各分层〕均要采取标本,认真描述;6. 必须在现场按比例绘制好草图,并详细记录。
〔二〕剖面与水平切面图相结合的方法适用条件:岩层倾角较陡或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
注意:1. 水平切面的标高选取,以不漏掉岩层为准;2. 测产状、量水平宽度、岩性描述,均要详细记录;3. 水平切面图上要有指北针和剖面方向,且剖面方向要尽量与岩层走向垂直,以便绘制井筒剖面图〔〔三〕井筒展开图式编录此法适用于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变化大的井筒。
二、石门地质编录概念:石门是垂直或接近垂直地层走向的水平巷道〔石门的类型可分为:井田中央石门、采区石门、回采工作面石门;从用途〔分地质和生产〕上讲,其编录资料是分析构造、比照煤层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采区设计、巷道布置与其施工不可缺少的资料。
1.5 顺层巷道地质编录概念:沿着一样岩石层位掘凿的井筒或巷道。
顺层井巷有:顺层平硐、顺层斜井、运输大巷、总回风巷、采区上下山与所有的沿煤巷道。
观测的主要内容:煤层厚度、结构、产状,宏观煤岩类型〔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暗淡型煤〕与煤岩组分〔镜煤、亮煤、丝炭、暗煤〕,顶底板岩性与其变化,所见构造与其它地质现象〔侵入体、岩溶陷落柱等〕。
其根本编录方式一般采用剖面图式、观测点式或断面图式。
1.6 回采工作面地质编录根本任务:查明工作面内的地质变化与其开展趋势,指导回采工作的正常进展;测量煤厚、丈量采高,计算回收率,监视煤炭资源充分开采,为厚煤层的合理分层开采提供依据。
观测内容: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要不断地观测工作面出现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结构与其变化,顶板岩性、结构、产状与裂隙情况,以与其他影响回采的地质因素等。
编录方式:观测点式、剖面图式。
1.7 原始地质资料整理出井之后,必须与时进展整理,一般要求是:当天资料当天整理完毕,最迟不能超过两天。
一、检查、补充和誊清地质记录;二、清绘原始地质图件;三、建立原始地质资料档案〔台帐要分门别类、系统〕,〔最好建立地质数据库〕;四、填绘原始地质资料〔就是将构造与地质数据填绘到各种综合性地质图件中〕。
1.8 矿井地质制图矿井地质图件编制依据:勘探〔包括资源勘探和矿井地质勘探〕资料、矿井建井地质资料、矿井生产中所获的地质资料。
矿井地质图件编制要求:整洁美观、内容齐全、精度、比例尺符合标准。
一、矿井地质剖面图主要内容有:1. 图名、比例尺、高程网、剖面方向、图例图鉴;2. 地形局部:地形地物〔如铁路、房屋、河流、水库与主要公路等〕;3. 勘探工程:钻孔、探槽、探硐等;4. 井巷工程:包括生产井和小煤窑的巷道与采空区等;5. 各种界限:井田边界限、采区边界限、保安煤柱、经纬对应线等;6. 地层和构造:标志层、煤层、地层分界限与断层、褶皱等构造形迹线;7. 其它地质现象: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等。
〔一〕用实测资料编制剖面图方法与步骤:1. 图幅与比例尺确实定2. 方向、高程网〔即等高线〕绘制和准线〔经纬线〕投绘: 3. 投绘地形剖面: 4. 投绘勘探工程和井巷工程5. 比照连线: 6. 审核、清绘:〔二〕用水平切面图编制剖面图1.9 水平切面图是急倾斜、多煤层开采矿井与构造复杂矿井的必备图件。
主要内容:经纬网、图名、图例、图签、比例尺、指北针、勘探线与井田边界限等;勘探工程方面:能反映该水平的所有勘探工程;井巷工程方面:该水平的所有井巷工程;地质内容:煤层、标志层与构造的产状,地层界限等。
一、用实际资料编制水平切面图编制方法与步骤:1. 根据需要确定编制水平、X围、比例尺〔确定图幅大小〕2. 绘制经纬网、指北;3. 投绘本水平的勘探工程、井巷工程;4. 投绘地质资料〔煤岩层界限、构造线等〕5. 分析比照连线成图。
1.10 煤层底板〔或顶板〕等高线图是煤层底〔或顶〕界面与一组水平面交线的垂直投影图。
又称煤层构造平面图或煤层图。
一、主要内容1. 经纬网、图名、图例、图签、比例尺、指北针;2. 勘探工程:勘探线、钻孔与其控煤工程〔探槽、探硐等〕;3. 所有井巷工程:主井、副井、风井,石门、大巷、车场与采空区,老窑、小窑与其巷道;4. 地质资料:煤层露头线、底〔顶〕板等高线、煤层结构小柱状,构造〔断煤交线、褶曲轴线〕,冲刷带、陷落柱、火成岩分布情况,风氧化带界限;5. 铁路、主要公路,河流与地表其它水体,村镇与工业建筑物等;6. 井田边界限、老窿警戒线、不可采区边界与各种保安煤柱等。
二、编制步骤1. 资料准备〔包括钻孔、剖面图、素描图、煤厚资料与构造等〕;2. 确定图幅比例尺,绘经纬网;3. 投绘地质资料、井巷工程、勘探工程等〔见主要内容,按坐标投绘〕;4. 绘制等高线。
研究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和安全地质条件的意义是:保证煤矿生产建设正常、安全进展和高速开展,保证国家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证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