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小钻杨优树无性系的区域选择

辽宁省小钻杨优树无性系的区域选择

王玉华

【期刊名称】《辽宁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4(000)006

【摘要】兴城、义县、北镇、喀左、铁岭、法库1号、昌图、灯塔、桓仁、鞍杂

等10个优选的小钻杨无性系,在辽宁省9个试验点6-7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具有生长快,稳定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通过不同地点试验林的生长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遗传力优算及抗性观测,将辽宁区划为7个适宜推广的栽培生长区。从而明确了辽宁省今后适地适品种推广发展的优良小钻杨。

【总页数】6页(P1-6)

【作者】王玉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110.4

【相关文献】

1.小钻杨优良无性系苗期长征特性的研究 [J], 董雁;王玉华

2.辽西半干旱区小钻杨类无性系引种试验 [J], 邢印华;陈章水

3.小钻杨优良无性系评比试验初报 [J], 刘毅;王玉华

4.小钻杨无性系的遗传差异及其选择评价 [J], 刘诚征;王玉华

5.甜杨优树无性系苗期选择 [J], 张雪松;王福森;刘计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栽培品种介绍

4栽培品种介绍: 为更好地了解品种特性等,现将本课题调研出现的栽培品种的来源等介绍如下:

4.1用材树种 4.1.1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 乔木,高达20m。树皮幼时灰绿色,老时暗灰色,沟裂。树冠近圆形。幼树小枝及萌枝有明显棱脊,常为红褐色,后变黄褐色,老树小枝圆形,细长而密,无毛。芽细长,褐色。叶菱状卵形、菱状椭圆形或菱状倒卵形,先端突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或窄圆形,边平整,细锯齿,无毛。 在我国分布广泛,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及西南地区各省均产。垂直分布一般多生在2000m以下,最高可达2500m;沿溪沟可见。多数散生或栽植于四旁。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喜光树种,适应性强,对气候和土壤要求不严,耐旱,抗寒,耐瘠薄等;木材可供民用建筑、家具、造纸等;为防风固沙、护堤固土树种,也是东北和西北防护林和用材林主要树种之一。 4.1.2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 乔木,高达20m。树皮灰白色,老时浅沟裂。树冠广卵形;幼枝有棱,绿色或淡褐绿色,萌枝棱更显著,小枝圆柱形,淡灰色或黄褐色,无毛。芽圆锥形,较长,黄红色。叶菱状椭圆形、菱状卵圆形、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广楔形或少近圆形,边缘具细密交错起伏的锯齿,有缘毛,上面深绿色,无毛,罕脉上被短柔毛,下面淡粉绿色,无毛。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省,生于海拔2300m以下的山坡、山沟和河流两岸。模式标本采自黑龙江省。 4.1.3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 乔木,高达30m。树皮初光滑,灰绿色,老时暗灰色,沟裂。树冠阔卵形;枝圆柱形,有时具棱角,幼时橄榄绿色,后变为橙黄色至灰黄色,无毛。芽长圆锥形,无毛,鸷、紫褐色或黄褐色。短枝叶卵形、椭圆状卵形、椭圆形或狭卵形,先端渐尖或突渐尖,基部圆形,稀近心形或阔楔形,边缘具腺圆锯齿,上面亮绿色,下面绿白色,脉两面隆起,尤以下面明显无毛,无毛。 产辽宁、华北、西北、四川等省区。生于海拔800-3000m 的沟谷、河岸和阴坡山麓。性喜湿润或干燥寒冷的气候,为我国北方的习见树种。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省汉源县。 4.1.4加拿大杨(加杨、欧美杨)(Populus ×euramericana Guinier) 乔木,高达30多m。干直,树皮粗厚,深沟裂,下部暗灰色,上部褐灰色。树冠卵形;萌及苗茎棱角明显,小圆柱形,稍有棱角,无毛,稀微被短柔毛。芽大,先端反曲,初为绿色,后变褐绿色。叶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阔楔形,边缘半透明,具圆锯齿,近基部较疏,具短柔毛,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 引种和栽培广泛,后来引种的欧美杨也都是欧洲黑杨和

淮北市杨树品种的选择及类型

淮北市杨树品种的选择及类型 摘要介绍杨树引种的原则以及淮北市广泛栽培的几个杨树品种的特性、引种时间、生长地点和状况,以期更好地指导杨树种植。 关键词杨树;引种原则;类型;特点;淮北 在杨树属中,种、品种、变种、类型、无性系等比较繁杂,近数十年来,杨树育种专家通过天然杂种选择、人工杂交等手段获得的品种或无性系更为多样。这些品种或无性系往往是生态习性各异,适生环境不同,表现的优良特性也有差异。因此,在杨树栽培中,首当其冲的是杨树的种、品种或无性系的选择问题(以下将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统称为品种)。 1杨树引种的原则 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按照选择引种树种—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推广的程序进行。要充分利用引种树种种内产地间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选择优良种源和个体,充分利用引入地区多样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优良的小气候环境,进行多种立地试种。要根据引种树种地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驯化措施,包括某些特殊的栽培措施,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防止外来树种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后果。 对引种成功的树种应达到的主要指标是:①适应性指标。适应引入地区的环境条件,在常规造林栽培技术条件下,不需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严重病虫害。②效益指标。达到原定引种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较高或明显高于对照树种(品种);无不良生态后果。③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能正常繁衍并保持原有优良特性。 2我市的杨树品种类型 我市是杨树用材林生产力最高的栽培区之一,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条件都适宜杨树生长。据2005年森林资源调查,我市现有以杨树为主防护林、用材林2.93万公顷,其中杨树纯林2.59万公顷。

林木育种材料的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 1、林木品种:是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征和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品种不是分类单位,是经济上的概念) 2、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殖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3、林木育种学的任务: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4、家系:由同一植株上产生的全部种子(子代)属同一个家系。 5、无性系:凡是从同一植株上采条,通过无性繁殖方法产生的群体。 6、遗传资源:也称为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7、林木育种资源:指在选育林木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的一切繁殖材料。包括创育新品种中备用的资源。 8乡土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乡土树种。9外来树种:当栽种到自然分布区外时,被称为该地区的外来树种。 10、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称引种。 11、种源:指从同一树种分布区范围由不同地点手机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 12、原产地:指获得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原始地理区域。 13、种源选择:在种源试验的基础上,为各造林地区选择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过程。 14、优树:又称正号树,是指在相同立地条件、相同林龄,采取相同营林措施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生长量、干形、材性及抗逆性等性状特别优异的单株 15、远缘杂交:是不同种、属间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它主要用于创造更丰富的变异类型。 16、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取得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和选择以获得优良品种的过程。 17、杂种优势:它是指2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18、无性系选育:从天然群体或人工杂交、诱变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经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19、嫁接:将一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等营养组织,与另一植株的茎段或带根系植株适当部位的形成层相互结合,愈合生长在一起并发育成一新植株的方法。 20、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材料(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使其再生,形成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生物产品的一种技术。 21、良种繁育(elite breeding):研究怎样保持和提高林木良种的种类,以及大量地、科学地繁殖良种的科学。 22、采穗圃(nursery of scion):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为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或根而建立起来的林木良种繁育场所。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新表)

表1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登记表

表1 填写说明 (一)适用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规定的4种类型种质资源,均应填写表1《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登记表》。对于已经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可以根据现有档案数据并现场核查确认后填写。 (二)表格各项填写说明 (1)编号:外业调查阶段由各调查单位自行编号,汇总后由技术组负责统一编号,或由系统生成 资源编号。 (2)省份:填写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 (3)县(市):填写县级行政区域的全称。 (4)调查地点:填写调查的具体地点,如XXX乡XXX村,XXX良种基地,XXX林场等。 (5)调查者:填写调查队的名称或调查人员,如XX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I组。 (6)填表人:填写调查填表人员的姓名。 (7)调查日期:采用年月日格式,例如20160405。 (8)种质名称:每份林木种质资源的中文名称,示例:杉木融水种源、毛白杨001无性系、金 枝槐等。 (9)种中文名: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中文种名或亚种名。统一选用《中国树木志》及其所 采用郑万均分类系统和哈钦松分类系统的种名(下同)。示例:油松。 (10)种拉丁名: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拉丁文,示例:Pinustabuliformis,外业阶段可不 填。 (11)属中文名: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中文属名。示例:松属。 (12)属拉丁名: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拉丁文属名。示例:Pinus,外业阶段可不填。 (13)科中文名: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中文科名。示例:松科。 (14)科拉丁名: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拉丁文科名。示例:Pinaceae,外业阶段可不填。 (15)树种类别:根据树种属性选填,打“√”表示,可多选。 (16)保存场所: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根据保存场所选填,其他类资源不填。打“√”表示, 单选。 (17)生活型:选择乔木、灌木、竹类、木质藤木、其他填写,打“√”,单选。 (18)落叶特性:选择常绿、落叶、半常绿、不确定填写,打“√”,单选。 (19)资源类别:分为收集保存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栽培种质资源,古树名木,按实际情况 选填,打“√”,单选。 (20)资源类型:分为群体(种源、林分)、家系、个体(优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指经过审 定或认定的良种,新品种)、育种材料(指未经审定的可作为育种原始材料使用和储备的种质资源,包括优良林分、优树、半同胞家系、全同胞家系、杂交后代、无性系等),其他按实际情况选填,打“√”,可多选。 (21)主要特性: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抗逆、高效、其他填写,打“√”,可多选。 (22)主要用途:选择材用、食用、药用、防护、观赏、其他填写,打“√”,可多选。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优树是优良的育种材料。采用优树来建立无性系采穗圃或种子园,为造林提供繁殖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高的遗传增益。因此,优树的选择、测定、利用,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1 术语 1)优树:在生产量、树形、抗性或其它性状上显著地优越于周围林木,经过评选确认具体良好表型的优良单株树木。 2)候选树:评选优树时的待选树木。 3)对比树:与候选树生长在同一林分,生长立地和树龄相同或接近,在评选优树时作为比较的仅次于候选树的优势树木。 4)精选树:通过子代测定证实是遗传型优良、配合力良好的优树。 2 优树标准 2.1 用材树种优树标准 2.1.1生长指标 单株材积的大小,直接反映在树高和直径的生长量上,而直径对材积的影响最大,但由于树高受遗传因素控制效应较直径大,所以在选优时较注重树高性状的选择。对树高特别大的个体。材积比对比树大30%便可入选。另外,在群体中,由于冠幅的大小影响了单位面积株数,乃至影响了单位面积和蓄积,因此,与冠幅有关系的有关性状如分枝角度、侧枝粗细等也作为选择评定指标。

2.1.2 形质指标 1)冠型:树冠匀称,冠幅较窄,顶端优势强,最好是尖塔形、圆锥形或长卵形; 2)干枝与树枝:主干单一,干形圆满通直,分枝细,枝下高不小于树干总长的1/3,树木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3)树皮与木材纹理:树皮较薄,纹理通直,出材率高; 4)木材品质:木材容量、管胞长、早晚材比例、心材比值与色泽等都影响木材利用价值,应按选择目标制定相应的标准。 5)开花结实:尽可能选择见到开花、结实的单株。 2.2 经济树种优树标准 经济树种利用对象主要是果实、种子、树皮、内含物或分泌物。选择经济树种优树应主要把目的树种产品产量、品质和抗性等三方面的性状作为选择的指标,并制定其标准。 1)树体发育好,树冠开放、树形匀称,发育正常,结实空间较大,生长良好; 2)产量高,发枝力强,果枝较粗且多,座果率高,丰产稳产; 3)产品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果实(种子)壳(皮)薄,易脱粒,出籽率高,含油量高; 4)抗性强,适应性广,果实耐储藏; 5)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状或某些可利用的性状,较现有栽培品种明显优良,如产脂量大,特别早熟等等。 3 优树选择程序

林木育种考试重点资料

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与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且性状遗传稳定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特异性植物群体 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林木种子,在一定时间、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类型:林木在其长期进化过程中受本身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而产生种内在形态特征上、生理特性上或某些性状有稳定性差异的个体或群体。 林木遗传资源: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或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瓶颈效应:由于群体经历瓶颈作用,再扩展到原来大小时,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将发生波动。林木引种:人为的将某一个树种栽培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或引进外来植物)的过程。 驯化:采取有效措施使外来植物种适应引入地点环境的过程。 生态型:指植物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遗传适应性的类群. 光周期现象:长期生长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植物,其生长和发育需要一定比例的昼夜交替,形成对昼夜长短的反应。 原产地:指获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原始地理区域,是树种内各地理群体的发源地区。种源:通常是指在同一树种分布区中,一批种子或苗木的原始地理区域。 种子区:人为划定一树种各产地种子供应的地理区域。(种子亚区:种子区内为控制用种范围划分的次级单位) 种子区区划:根据生态条件、遗传性状、行政和自然区界等对某个树种各种源种子供应范围所作的区划。 优树:又称正号树,是指在相似环境条件,如相同立地条件、相同林龄、采取相同营林措施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在生长量、材性、干形、适应性及抗逆性等表现优良的树木。 对比树:在候选树同一林分的一定范围内,生长、立地和树龄相同或接近,在评选优树时,作为比较对象的仅次于候选树的优势木。 家系:由单株树木上生产的自由授粉子代,或由双亲控制授粉产生的子代,统称家系 自然选择:指在自然条件作用下,一切不利于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变异类型被淘汰掉,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得到保存。 人工选择:是指育种工作者按照一定的育种目标,改变群体中的特定基因型有意识的活动。选择育种:是从自然界中挑选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或个体,通过比较、鉴定和繁殖,以便改良林木群体的遗传结构,并提高其遗传品质。 杂交指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家系、无性系间的交配,称为杂交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双亲优异的现象。 上位效应一对等位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抑制或遮盖作用 杂种不育性,是指远缘杂交所得种子不能发芽或幼苗夭折,一些杂种虽能成活,但不能开花结实,或虽能开花结实,但配子败育,不能繁衍后代。 杂种种子园用遗传基础好、结实能力强的杂种无性繁殖苗木营建的、以生产具有杂种一代优势的林木种子为目的的种子园。 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或种质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分布范围引入新地区栽培的过程。

北方适合种植的杨树简介

北方适合种植的杨树简介发布时间:2009-7-1 17:06:29 来源:中国杨树产业网信息中心 银中杨(Populus alba ×P. Beolinensis) 银中杨是由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以银白杨为母本、中东杨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的优良白杨派与黑杨派间杂种。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在齐齐哈尔气温达到-39.5℃的条件下,未出现冻害;抗病虫,适应性强。银中杨雄性,速生,树干通直、圆锥形,树皮光滑、美观。是较理想的造林绿化树种。适于东北地区生长。 辽胡1号、辽胡2号杨(Populus simonii ×P. euphratica) 小×胡杨23号、小×胡杨 19号杨是辽宁省杨树研究所1998年通过抗盐杨树优良品种的选择,在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原有的林分中,选择出来的两个抗盐碱品种。这两个品种属于青杨派和胡杨派间杂种。能在含盐量0.5%以下的地块中正常生长。其中小×胡杨23号13年生平均树高15.4m,平均胸径17.4cm;小×19号13年生平均树高15.2m,平均胸径16.6cm。树干圆满通直,树枝与主干约成45~60度角,树冠塔型、叶形较小,呈狭菱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品种适生于辽宁内陆和滨海盐碱地区。 群众杨(小美旱)(Populus ×xiaozuanica cv. ‘poplar’) 群众杨乔木主干圆满、削度小,树皮灰褐色、下部纵裂,上部浅裂光滑,侧枝基部与主干呈35-45度角。该品种可适生于辽宁各地,可以营造速生丰产林、防护林及四旁植树,在轻盐碱地可生长正常。 沙兰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sacrau 79’) 沙兰杨,雌株,乔木,树干微弯。树冠大而开阔,呈圆锥形,树干基部树皮灰褐色,条状纵裂,裂纹浅而宽;上部树皮灰绿或灰褐色,光滑,具有明显的菱形皮孔。沙兰杨属于喜温型品种,沿大凌河以东至沈阳以南地区为最佳适生区。 新疆杨(Populus alba L. var. pyramidalis) 新疆杨,雄株,树体高大,树冠圆柱型,侧枝角度小,向上伸展,近贴树干,树皮灰绿色,光滑,基部浅裂,老树灰色,树干基部常纵裂,短枝之叶近圆形或圆状椭圆形,基部近截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牙;幼叶下面有灰白绒毛,后脱落,长枝之叶掌状5-7深裂,边缘有不规则粗齿牙,表面光滑,有时叶脉被绒毛,背面白绒毛,叶柄扁。新疆杨喜温﹑喜水肥﹑耐轻盐碱、树型及叶形优美,适合城市、道路绿化及防护林,该树种主要适生于我省的沈阳以南及辽西地区。 意大利214(Populus ×euramericana cv.‘I-214’) 意大利1929年选育的欧美杨无性系,中国1965、1972年从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引进。经多年研究比较,I-214杨其形态、物候、生长、材性等特征同沙兰杨十分相像。目前在我

东北大青杨选育研究概况及生长性状调查

东北大青杨选育研究概况及生长性状调查作者:张桂芹,张同伟,杨秀华,等 来源:《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 张桂芹1张同伟2杨秀华3权小川4姚盛智1 (1.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伊春153106;2.黑龙江省森工总局营林局,哈尔滨150008 3.黑龙江省林科院江山娇实验林场,牡丹江157436; 4.东方红林业局营林科,黑龙江虎林158402) 东北林区是杨属物种较集中的地区,在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以及老爷 岭山地等广为分布着青杨派的大青杨、香杨、甜杨,白杨派的山杨等物种,其中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是东北林区特有的乡土速生树种,常生于山坡中腹以下的平坦林地、河流两岸的富砂砾层的冲积土上,单株散生于林内。该树种喜光、耐寒、速生,且适应能力强,易成活,用种子或插条繁殖均可,在山地同等森林环境条件下与其他树种相比较,造林成效最 明显。其木材轻软、树质白色、致密、耐朽力强,可供建筑、舟船、制纸、胶合板、火柴杆等用,被许多国家列为重要工业用材林树种,也是恢复森林生态环境,营造生态林及短周期工业 用材林最为理想的树种之一。 1大青杨的选育研究与造林情况 从1970年开始,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研所先后引入130余种杨树进行栽培试验,并以大青杨做对照,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品种杨不能适应伊春林区的自然与栽培条件,并且发生严重病害,破肚率达100%。1980年末,1990年初再次引入迎春5号杨等9个新品种杨进行上山造林试验,到10年生时,9个品种杨发生严重烂皮病,树干开裂腐烂,死亡率达85%,只有大青杨生长良好。可见品种杨难以适应伊春林区特殊的生态环境,而乡土树种大青杨不仅适应于平地、河滩,也适应于山坡地,无冻害,且坐状过程中无病害,生长潜力很高。 1990年开展了《大青杨优良无性系选育》课题研究,先后在带岭林业实验局的南北沟,以 及带岭镇内的南山选择大青杨优树120多株,并在优树上采穗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大青杨 扦插苗生根与发芽、成活与长势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994年,大青杨扦插苗上山造林, 先后在南列林场南山红松子代林的南面,营造大青杨评比林2 hm2, 4次重复,造林株行距为2 m×3m,1 667株/ hm2;在带岭北沟8 km营造大青杨优树收集 区2 hm2,50个家系,造林株行距2 m×3m,1 667株/ hm2。同年又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 合作,在带岭北沟8 km处建立了大青杨等杨树基因库,包括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22个产地,312个株系,完整的保存了大青杨基因资源。2001年在带岭局永翠林场清水沟,营造了12个无性系的大青杨评比林,造林株行距为2 m×3m,4次重复,6株小区。2011年《东北大青杨评比林建立及优良无性系选育》在森工总局立项,分别在带岭林业局、友好林业局、翠峦林业局、 东方红林业局、海林林业局建立了大青杨评比林,为下一步更好的进行大青杨的选育和扩繁,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带岭的营林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大青杨生长量调查 2013年秋,带岭林业科研所大青杨课题组成员分别对带岭林业局内大青杨天然林、人工林、大青杨评比林、大青杨基因库进行了调查(表1)。

浅谈昌图小钻杨栽培技术要点

浅谈昌图小钻杨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 昌图小钻杨是由辽宁省杨树研究所在昌图地区研究培育的小钻杨优良无性株系杨树品种,具有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抗病虫害,喜沙质壤土的特点,现已成为辽北地区杨树主栽品种。该文对昌图小钻杨的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做了详细论述,采用该技术可以到达林分丰产、优质、稳定、高效的目标。 [关键词] 昌图小钻杨栽培抚育管理 小钻杨是由小叶杨与钻天杨为亲本的杂交品种,经过适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筛选,从而形成在形态上略有差异的优良无性系。它是辽宁省的乡土树种,应用比较广泛,对省内杨树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营造用材林、农田防护林和四旁绿化,是辽宁地区杨树的主栽品种。 昌图小钻杨(Populus×xiaozhuanica cv.Changtu)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辽宁省杨树研究所在昌图地区研究培育的小钻杨优良无性株系品种,昌图小钻杨属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高达30m。树干通直圆满、尖削度小。树冠小呈塔形,侧枝细,斜上生长。小枝棱明显,芽贴生,长1cm,顶芽树脂为白色。叶心形,宽大于长,叶先端突尖,边缘锯齿波状,叶柄红色、平滑、无沟槽。葇荑花序,无毛。果序长8~9cm,果5月下旬成熟。扦插繁殖。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抗病虫,喜沙质壤土。中等速生。 昌图县地处辽宁省最北部,北与吉林省,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3°24'至124°26',北纬42°33'至43°29'。东

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区域面积4317平方公里。昌图县气候属中温带亚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6.6°度,最高气温34°度,最低气温41°度,年积温3224°度,有效积温2893°度,持续日数215天;平均无霜期145天;年均降水量690毫米,分布季节6、7、8月;太阳总辐射量126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934小时。 一、造林前的准备 1.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规划设计的前提是定向,首先确定林种,进展定向。昌图小钻杨的在昌图地区的应用非常广泛,即可营造生态林,而营造生态林90%以上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昌图小钻杨也可营造用材林。还可作为村屯绿化风景树。 2.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土地是林木生长发育的根底条件,选择的造林地应当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其厚度可分为三个等级:80~100厘米以上,60~80厘米,40~60厘米。低于40厘米的土层不适合昌图小钻杨生长,在这个等级的土地上栽植昌图小钻杨要慎重。土壤质地应为中壤、轻壤、砂壤质的河淤土、冲积土、草甸土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必须在0.6%以上。地下水位1.0~1.5米最正确。3米以下那么不宜选择。土壤PH值在6.5~8.5之间。 造林前进展整地,如果是采伐迹地,应去除伐根,深翻耙压,耕种一年,恢复地力。无论什么地块造林前都必须全面整地,深翻2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