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无性系育种1
无性系育种——精选推荐

无性系育种一、无性系育种的概念和现状无性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eion)是指没有精子或卵子直接参与的繁殖过程。
由树木母体的一群细胞、一部分组织或器官,通过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分化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直到长成完整的植株。
无性系(clone)是指某一原始母株通过无性繁殖所产生的一群个体的总称无性系育种(clonal breeding)是相对于有性选育过程而言的。
对于易于无性繁殖的树种,从普通林分、人工林分或杂种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用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按育种目标和要求对各无性系进行比较鉴定,评选出最优无性系,最后推广应用于生产。
这整个过程较无性系育种。
70年代以来,树木的无性繁殖应用在林木遗传改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辟了无性系林业的新阶段。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都开展了林木树种无性繁殖和无性系造林的研究。
在阔叶用材树种中,已在人工林和园林绿化中应用无性系的树种有:杨树、柳树、桉树、泡桐、木麻黄、柚木、刺槐、悬铃木、杜仲、榆树、鹅掌揪等。
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漆树、核桃、板栗、枣等杨树、柳树无性系的应用,在林业生产中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森林树种无性系应用最早取得成效的实例。
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这类树种易于种间杂交,容易获得杂种;二是容易扦插繁殖。
通过种间杂交,使显性、超显性和加性遗传效应共同作用,产生杂种优势,利用无性繁殖,固定这些优势,获得最大的遗传增益,并使生产群体的性状稳定一致,以利于提高产量和便于经营。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统计,当前全世界杨树人工林面积约140万hm2,这个统计尚不包括中国的数据。
中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首位。
在用材树种中,杨树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开展的最早,规模最大,也最有成效。
这些人工林所使用的无性系,大多起源于黑杨派,即美洲黑杨、欧洲黑杨和它们的杂种一欧美杨。
自80年代初大规模推广杨树无性系造林以来,在我国黄淮、江淮平原营造工业原料人工林50万hm2,已具有工业利用规模,使这些原本缺林少村的地区,成为了我国特有的工业原料林基地。
第六章 无性系选育、繁育与造林

序
(2)无性系性状整齐一致,便于集约化栽培和管理。 树木种子繁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遗传分化,家系内个体生长表现出差 异。而同一无性系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表型相对一致。由于无性系林 分的林相整齐,木材品质一致,因而便于集约化栽培和管理,能够达 到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目标。 (3)无性系选育的改良周期比较短。 无性系良种选育程序包括选优、无性系测定、建立采穗圃等环节,不 必等待开花结实,既使是人工创造变异,也可以根据早晚期相关选择 而提前利用,具有见效快的特点。
其中无性繁殖过程中的一般环境效应会影响优树基因型值的准确评价与利用对于材料来源存在差异的优树在测定前必须进行幼化以消除无性系内由于成熟效应与位置效应等引起的各种非遗传性偏差满足无性系测定材料的一致性与可比性并通过科学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取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1无性系选育基本程序无性系与环境互作的结果表现为无性系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不同的无性系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其生长表现不尽相同优良无性系与适宜的环境条件相配合可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增产效果
2、嫁接繁殖
嫁接是将一个植株的芽或枝条与另一植株的茎段或带根系植株适当部 位的形成层相互结合,愈合生长在一起并发育成一新植株的方法。 其中前者称为接穗(scion),后者则称为砧木(rootstock)。 嫁接的方法很多,按材料的来源,可分为枝接、芽接和针叶束(短枝) 嫁接; 按取材的时间,可分为冬枝接、嫩枝接; 按嫁接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劈接、舌接、切接、袋接、靠接、髓心形 成层对接等。 嫁接在树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树冠矮化、提早 开花结实、增强树种适应能力、材料返幼复壮以及良种扩繁等方面具 有重要的作用。
针叶树短枝嫁接(贴接)法示意图
切取接穗
(整理)6无性系育种.

无性系育种一、无性系育种的概念和现状无性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eion)是指没有精子或卵子直接参与的繁殖过程。
由树木母体的一群细胞、一部分组织或器官,通过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分化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直到长成完整的植株。
无性系(clone)是指某一原始母株通过无性繁殖所产生的一群个体的总称无性系育种(clonal breeding)是相对于有性选育过程而言的。
对于易于无性繁殖的树种,从普通林分、人工林分或杂种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用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按育种目标和要求对各无性系进行比较鉴定,评选出最优无性系,最后推广应用于生产。
这整个过程较无性系育种。
70年代以来,树木的无性繁殖应用在林木遗传改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辟了无性系林业的新阶段。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都开展了林木树种无性繁殖和无性系造林的研究。
在阔叶用材树种中,已在人工林和园林绿化中应用无性系的树种有:杨树、柳树、桉树、泡桐、木麻黄、柚木、刺槐、悬铃木、杜仲、榆树、鹅掌揪等。
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漆树、核桃、板栗、枣等杨树、柳树无性系的应用,在林业生产中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森林树种无性系应用最早取得成效的实例。
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这类树种易于种间杂交,容易获得杂种;二是容易扦插繁殖。
通过种间杂交,使显性、超显性和加性遗传效应共同作用,产生杂种优势,利用无性繁殖,固定这些优势,获得最大的遗传增益,并使生产群体的性状稳定一致,以利于提高产量和便于经营。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统计,当前全世界杨树人工林面积约140万hm2,这个统计尚不包括中国的数据。
中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首位。
在用材树种中,杨树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开展的最早,规模最大,也最有成效。
这些人工林所使用的无性系,大多起源于黑杨派,即美洲黑杨、欧洲黑杨和它们的杂种一欧美杨。
自80年代初大规模推广杨树无性系造林以来,在我国黄淮、江淮平原营造工业原料人工林50万hm2,已具有工业利用规模,使这些原本缺林少村的地区,成为了我国特有的工业原料林基地。
林木育种学:第6章无性系选育、繁育与造林-1

无性系选育(selection of clone)是指从天然 群体或人工杂交、诱变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 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经无性系测定,选育出 优良无性系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13
第六章 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三、无性繁殖技术的概述
无性繁殖包括扦插、嫁接、根蘖、埋条和组织培 养等方法。
14
林木育种学
第六章 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三、无性繁殖技术的概述
1. 扦插繁殖(cuttage propagation) (1) 扦插繁殖概念
扦插繁殖是利用植物器官的再生机能,由原 株上切取一定大小的茎、枝条、叶、根等材料插 入基质中,在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 遗传以及生理机能调节,再次形成完整植株的繁 殖方法。
第六章 无性系选育、 繁殖与造林
1
林木育种学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六章 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主要内容
一1、、无市 性系场选营 育的销有基 关概本念概念 二2、、无电性系信选市 育的场意介 义 绍 三3、、无市性繁场殖分 技术析概方 述 法
四、无性繁殖材料退化与复壮 五、采穗圃营建与管理 六、林木无性系选育
二、无性系选育的意义
1、综合利用加性与非加性遗传效应,遗传增益较高。 在遗传学上,遗传效应可剖分为加性效应、显
性效应和上位效应。 在无性系繁殖条件下,原株的遗传组成与其分
株是完全相同。分株不仅继承了原株的加性效应, 而且还继承了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
在有性繁殖条件下,由于基因的分离与重组, 子代只能继承亲本的加性效应,不能继承显性效 应和上位效应。
第6章 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第6章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提要无性系选育是建立在无性繁殖技术基础上的一种遗传改良方法。
与种子繁殖相比,无性繁殖能够充分利用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可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通过大规模采用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定向培育人工林在国内外已取得了成就。
目前,在林业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无性繁殖方法是扦插和嫁接。
无性繁殖中成熟效应、位置效应会导致无性繁殖材料退化。
因此,必须注意通过幼化复壮措施恢复并保持采穗母树的幼龄状态,以保证品种遗传潜力的充分发挥。
采穗圃是提供林木良种优质无性繁殖材料的圃地,是实现无性系苗木规模化生产的必要环节。
由于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有差异,采穗圃营建和管理方法有所不同。
应避免单一无性系大面积造林,否则一旦病虫袭击或环境改变,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多无性系造林有3种方式,即无性系混合栽植、无性系行栽、无性系块状混栽等。
其中,块状混栽应用更为广泛。
树木无性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也称营养繁殖,是指采集树木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基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植株上任何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发育成为独立的完整植株。
由于无性系是由原株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经体细胞有丝分裂再分化、发育而成的再生群体,没有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不会发生基因分离与重组现象,因此,无性系分株与原株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可以保持原株的基本特性。
无性系选育(selection of clone)是指从天然群体或人工杂交、诱变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经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个名词“c lonal forestry”,国内部分学者直译为“无性系林业”,部分学者认为最好译为“无性系育林”。
这个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无性系选育,二是优良无性系造林。
换言之,无性系育林就是大规模采用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进行人工林定向培育。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和答案

林木育种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或种质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2、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
3、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4、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分布范围引入新地区栽培的过程。
5、驯化:通过人为干预使物种适应新环境或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
6、种源: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即最初的原产地。
7、种源试验:不同种源在同一地区的栽培对比试验。
8、种源选择:通过种源试验,为某一造林生境筛选最佳种源的过程。
9、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也是用种的基本单位。
10、种子区区划:根据生态条件、遗传性及行政区界,对林木种子供应范围进行的区划。
11、优树:在某一或某些性状上远远超过同等立地条件下,同种、同龄树木的单株。
12、杂种优势:指杂种后代可能综合双亲优良性状,或在生长、繁殖、抗性、品质等方面超过亲本的现象。
13、无性繁殖:采集植株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14、无性系选育: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从中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用于生产的过程。
15、采穗圃:是专门生产林木优良种条的场地,也是良种基地之一。
16、种子园:种子园是以优树无性系或家系为材料建立起来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园地。
17、实生种子园:从优树上采取种子,通过有性繁殖建立的种子园。
18、遗传测定:对入选植株后代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根据其性状表现进行评定的过程。
19、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的差值。
20特殊配合力:指亲本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及双亲一般配合力的差值。
二、填空题1、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叫林木育种学。
第6章 无性繁殖与无性系育种(新)

第6章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摘要无性系选育是建立在无性繁殖技术基础上的一种遗传改良方法。
与种子繁殖相比,无性繁殖能够充分利用加性效应以及显性和上位效应,可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通过大规模采用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定向培育人工林在国内外已取得了成就。
目前,在林业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无性繁殖方法是扦插和嫁接。
无性繁殖中成熟效应、位置效应会导致无性繁殖材料退化。
因此,必须注意通过幼化复壮措施恢复并保持采穗母树的幼龄状态,以保证品种遗传潜力的充分发挥。
采穗圃是提供林木良种优质无性繁殖材料的圃地,是实现无性系苗木规模化生产的必要环节。
由于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有差异,采穗圃营建和管理方法有所不同。
应避免单一无性系大面积造林,否则一旦病虫袭击或环境改变,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多无性系造林有3种方式,即无性系混合繁殖、无性系行栽、无性系块状混栽等。
其中,块状混栽应用更为广泛。
树木营养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也称无性繁殖,是指采集树木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基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植株上任何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发育成为独立的完整植株。
由于无性系是由原株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经体细胞有丝分裂再分化、发育而成的再生群体,没有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不会发生基因分离与重组现象,因此,无性系分株与原株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可以保持原株的基本特性。
无性系选育(selection of clone)是指从天然群体或人工杂交、诱变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经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个名词“c lonal forestry”,国内部分学者直译为“无性系林业”,部分学者认为最好译为“无性系育林”。
这个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无性系选育,二是优良无性系造林。
换言之,无性系育林就是大规模采用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进行人工林定向培育。
林木育种学:第六章-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不能过迟,否则砧木在加粗生长时,扎缚物 会嵌入砧皮,会造成不良后果。
(3)嫁接不亲和现象
成活不良或成活后生长发育 不正常等现象。
如:愈合不良,接芽不萌发; 枝叶簇生,早落叶,过早大 量形成花芽,结果畸形及患 生理病害输导系统连接不良; 砧、穗一方异常生长或增殖; 结合部木栓化死细胞积聚和 淀粉分布失常,组织脆弱易 断,推迟型不亲和等。
六、采穗圃的营建与管理
采穗圃的优越性
采穗圃的功能(作用)
直接为造林提供种条和种 根;
为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提 供无性繁殖材料,用于建 立种子园、繁殖圃或培育 无性系苗木。
(一)采穗圃的类型
初级采穗圃:由从未经测定的优树上采集下来的材料 建立起来的。
任务:只能提供建设一代无性系种子园、无性系测定 和资源保存所需要的枝条、接穗和根段。
大脚; 环缢; 小脚
(4)嫁接不亲和的原因
砧木和接穗遗传上不亲和; 砧、穗养分和水分输导上不协调,以及对营
养物质需求和吸收上的差异;
砧、穗双方在生理上不相适应;
代谢过程中产生了酚类、树脂、丹宁等有毒 物质;
病毒的感染等。
五、无性繁殖材料退化与复壮
1、无性繁殖材料退化的原因
(1)成熟效应
(1)成熟效应
(2)位置效应
(2)位置效应
(2)位置效应
(2)位置效应
(3)病毒侵染
病毒侵染的危害
T
噬 菌 体 的 繁 殖 周 期
2、无性繁殖材料复壮及其方法
无性繁殖材料的复壮方法
无性繁殖材料的复壮方法(续)
3、无性繁殖的应用 及其特点(重点)
用于搜集保存遗传多样性; 试验材料的遗传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株大树,幼年期与成年期截然不同的特征与特 性可在同一株大树上共存。 树木允许自己的不同部位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程度
的老化。
树木这种老化现象称为“年老梯度”。
越是大树顶端,越是大 树外端,它们的枝条虽 在年龄上是最年轻的, 但在阶段上则是最年老 的,相反树木的基都 (包括根区)在年龄上 是最老的,但在阶段上 是最年轻的。
树木有三种形式的老化 (l)年代老化(Chronological ageing),是指简 单地计算年代或年龄的一种形式的老化。 (2)生理老化(Physiological ageing),这是从
物质代谢角度来看待老化而区分的类别。生理老化
是指代谢活动上的复杂化。
( 3 )个体发育老化( Ontogenetic ageing )这是 指种子萌发到彻底衰老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周期。
(二)优树取样材料的幼年性与一致性
1 、干基或根系萌生条扦 插繁殖复幼法 2、重复修剪复幼法 3、连续扦插复幼法
4、幼砧连续嫁接复幼法
inserted meristem long shoot bud
rootstock
5、用组培诱导复幼法 6、激素处理结合组织 培养复幼法
5、用组培诱导复幼法 6、激素处理结合组织 培养复幼法
NL 100R
NL 100R
NL 100A
欧洲栎树无性繁殖 位置效应
成熟效应、位臵效应、繁殖材料的粗细、繁
殖技术等因素引起的各种非遗传偏差,称之
为C效应。C效应只对当代起作用,对后代的
遗传没有影响。
五、无性系选育
无性系育种( clonal breeding )对于易于无性繁殖
的树种,从普通林分、人工林分或杂种群体中选出的
(三)在试种中测定,在测定中选择,是无性系改 良的合理程序
经短期测定以后,将中选的无性系就投入试种造林, 实行边繁殖、边试种、边测定、边选择的办法。
(四)选育杂种无性系造林,是无性系改良的努力 方向
决定嫁接成败的因素主要有:砧木的选择,接穗的选择与贮 藏,最适季节的选择,嫁接者的技能,嫁接方法的选用及嫁 接后的管理等。从树木本身来看,影响嫁接成活的因子主要 是嫁接亲和力(grafting affinity)。
嫁接亲和力 (grafting affinity )是指砧木和接穗 内部组织结构、遗传和生理特性的相似性,通过嫁
3、针叶树无性系选育实例
六、无性系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采用多系造林,以防遗传基础窄化 无性系数目多少取决于很多因素,如轮伐期长短, 栽植面积大小,不同无性系间配合性以及寄主和病 虫害间的关系等。
许多国家在无性系造林时规定了无性系数目。
一般认为,分无性系小面积营造纯林,各无性系插
花式安排较好,不宜用多无性系随机混合造林。
18
24
30
36
42
48
54
年龄
60
位 置 效 应 ( topophysis ) 是 指来自母树不同部位的枝条 , 在形态和生理发育上存在潜 当被扦插和嫁接后,在相 当的时间内保持母树分支 在差异,这些差异是受位置 的原有习性。如采自下部 的影响产生的。 侧生枝条,常有倾斜生长
的趋势。
NL 100A
杂交,容易获得杂种;
二是容易扦插繁殖。
中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在用材树种中, 杨树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开展的最早,规模最大, 也最有成效。这些人工林所使用的无性系,大多起源 于黑杨派,即美洲黑杨、欧洲黑杨和它们的杂种一欧 美杨。
桉树具有速生、丰产和用途广泛等优点,是世界上 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人工造林树种,造林面积 约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15%,近 20年来被广泛用 作纸浆原料,经济效益显著,人工造林面积迅速扩 大,推动了林木遗传改良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 无性系育种
一、无性系育种的概念和现状
无性繁殖( vegetative propagateion )是指没有精
子或卵子直接参与的繁殖过程。
由树木母体的一群细胞、一部分组织或器官,通过体细胞的有 丝分裂,而分化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直到长成完整的植株。
无性系( clone )是指某一原始母株通过无性繁殖所 产生的一群个体的总称
匈牙利刺槐无性系林经营也很有成效,刺槐林面积 占森林总面积近 1 / 5 ,为了提高木材工业利用率和 扩大木材出口,选育优良无性系进行栽培, 44 年生 时无性系林的立木材积达到 4 5 4立方米。
针叶树种通常扦插生很较难,与阔叶树相比,其无性 系造林会受到更多的限制。我国的杉木、水杉和日本 的柳杉、扁柏属于针叶树种中少数容易扦插生根的树 种。
在阔叶用材树种中,已在人工林 和园林绿化中应用无性系的树种 有:杨树、柳树、桉树、泡桐、 木麻黄、柚木、刺槐、悬铃木、 杜仲、榆树、鹅掌揪等。经济林 树种有油茶、油桐、漆树、核桃、 板栗、枣等
杨树、柳树无性系的应
用,在林业生产中已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森 林树种无性系应用最早
取得成效的实例。
一是这类树种易于种间
优良单株,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按育种目标和要求
对各无性系进行比较鉴定,评选出最优无性系,最后
推广应用于生产。
1、无性系选育的一般程序
以实生种子园子代为基础; 以无性系种子园子代为基础; 以自然界优良表现型或优良种源为基础;
以自然杂种或人工杂种为基础。
2、阔叶树无性选育实例
为了防止无性系 衰退,必须保存 多样化的基因库。
(2)避免因实生繁殖产生的分化
(3)缩短改良周期,在某些情况下有机会从林木改 良中快速取得成果
三、无性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cuttage propagation)
扦插的种类有:嫩枝扦插、硬枝扦插、根插、芽叶插等。 影响插条生根的内在因素,主要是指植物解剖结构、生长激 素和抑制剂的种类和水平。因树种、种源、家系和无性系的 不同,插条生根能力有差别。 影响扦插生根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指湿度、温度、通气状况 和光照。
嫩枝扦插
转基因741杨抗虫株系
组织培养再 生体系建立
采穗圃建立 抗虫基因定期检测
扦插繁殖
分化扩繁
春季拱棚 硬枝扦插 夏初遮荫拱 棚嫩枝扦插 雨季遮荫喷 雾嫩枝扦插
生根
扦插苗 移栽
移棚不移苗(控 制苗木生长) 秋季木质化幼苗 (带根插穗
遮荫棚或 温室移栽
繁殖圃
商品苗
插根繁殖
2、嫁接(grafting) 嫁接的方法很多,按接穗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芽接、 枝接、根接三大类。
研究表明,组培主要分 为以下几种:阔叶树的 45 %由腋芽、 13 %由不 定 芽 、 25 % 由 愈 伤 组 织 诱 导 成 苗 ; 17 % 由 不 定 胚形成苗。同样,针叶 树分别为 28 %、 55 %、 5 %、 12 %,可见由不定 芽诱导成苗比阔叶树多 。
MS+6-BA0.6mg/l+NAA0.1 mg/l +蔗糖1.5%+琼脂0.6%
老化
老化
幼化
成熟效应(cyclophysis)是指繁殖材料的生理老化,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树年龄,母树年龄增加,衰老
加深,无性繁殖能力逐步下降,生长也随之受到抑
制。
穗条从母株分离
16 14 12 10 8 6 4 2 0
后,经过无性繁
殖,各分株的生 长发育表现,因 原株的成熟度不 同而异。
树高
1
6
12
接能够愈合生长及成活后生理上能相互适应。
伐根嫁接
inserted meristem long shoot bud
rootstock
一般地说,亲缘关系越近, 亲合力强. 同种间或同一无性系间的 亲和力最强,这种嫁接组 合通常称为“共砧嫁接” 或“本砧嫁接”
3、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无性系育种( clonal breeding )对于易于无性繁殖
的树种,从普通林分、人工林分或杂种群体中选出的
优良单株,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按育种目标和要求
对各无性系进行比较鉴定,评选出最优无性系,最后
推广应用于生产。
无性繁殖是树木新品 种、引进品种、珍稀 濒危品种扩大繁殖的 重要方式之一。
70年代以来,树木的无性繁殖应用 在林木遗传改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 展,开辟了无性系林业的新阶段。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 都开展了林木树种无性繁殖和无性 系造林的研究。
树木体胚诱导和培养
目前,能大量产生体细胞胚的植物约有43科,92属,100余种。
花旗松胚种生产过程
有胚种子
胚培养
1
扩大繁殖
造林
6
2
播胚种
3
冷冻保存 苗木生产 胚苗
4
5
四、树木无性繁殖中的非遗传效应
各种无性繁殖方式,不管哪一种,都将遇到共同的
难题,就是繁殖材料的非遗传效应。
这些非遗传因素的影响,虽然只对繁当代起作用, 对有性后代的遗传没有影响,但这种作用是长期持 久的,在林木无性繁殖有重要影响。 树木无性繁殖中的主要非遗传效应是成熟效应(年 龄效应)和位置效应(topophysis)
能使杂合体的基因型材料,通过无性繁殖和无性系测定, 形成遗传型和表现型一致的群体
通过嫁接扦插等方法营建无性系种子园,用于生 产遗传品质经过改良的种子。
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如微体繁殖、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等遗传操作手段,在林 木改良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
3、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无性系改良而实现无性系造林。
营造生产性林木种子园。
对于多年生果树、观赏树木和特用经济树种,无
性繁殖一直是一种主要的生产繁殖方式。
4、无性繁殖的优越性 (1)具有获取最大遗传 增益的潜力
无性系选育是对优良基 因型的直接利用,是选亲本 用亲本,它利用的是基因的 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甚 至母体效应在内的全部遗传 效应,使之在无性系中表达, 所以是增益最大的一种选择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