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学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本科《动物遗传育种学》

本科《动物遗传育种学》

2794本科《动物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1、联会: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

2、纯合子:成对基因相同者。

3、限性性状:某个性别才表现的性状。

4、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

5、单体-2n-I,(abcd)(abc)。

6、发育: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7、后裔测定:以后代的表现为基础的选种方法。

8、异质选配:以表型不同为基础的选配。

9、专门化品系:按照选育性状可分的原则而建立的各具一组优良性状的品系。

10、选择强度:标准化的选择差。

1l、复等位基因: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

12、杂合子:成对基因不相同者。

13、从性性状:在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或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的一类性状。

14、倒位: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了180‘颠倒。

15、遗传力:群体中某一性状育种值方差占表型值方差的比例。

16、生长中心:生长速度最后达到高峰的部位。

17、系谱测定:根据祖先的记录来评定种畜种用价值的方法。

18、轮回杂交:两个或两个以上种群杂交所获杂种母畜轮流与亲本品种公畜交配,获得商品杂种的方法。

19、育种值:基因的加性效应。

20、群系:根据群体继代选育法而建立的品系。

21、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22、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位置,但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23、测交:n代与隐性亲本的交配。

24、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上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控制的遗传。

25、重复率(力):同一性状不同次生产周期所能重复的程度。

26、性染色体,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别的染色体。

27、性能测定:根据个体表型值的高低予以选留的选种方法。

28、同质选配:以表型相似为基础的选配29、单系:以一头优秀系祖为基础建立的品系。

群性能的一种方法。

31、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32、基因突变,染色体上—定位点的化学变化。

33、遗传相关:两性状育种值之间的相关。

动物遗传育种学资料整理

动物遗传育种学资料整理

第二章 通径系数1、父子之间的相关为(0.5);母女之间的相关为(0.5);叔侄之间的相关为(0.25);祖孙间的相关为(0.25)2、全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5);半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25)3、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通径系数);表示相关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为(相关系数)4、自然界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5、简述通径链的追溯原则。

(1)先退后进;(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经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 (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6、老李(X )有个亲侄子(Y ),侄子又有了个儿子(Z ),根据三者关系画出一个谱系,并求X 与Z 的相关。

解:Z125.0)2/1()2/1(44)(=+=XZ R第三章 群体的遗传组成1、解释下列名词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群体遗传学所研究的群体均为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指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基因型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的性别的个体交配的 概率相等 。

2、一个性状的遗传性不仅决定于基因,更直接的决定于(基因型)。

3、群体遗传学的交配系统包括(随机交配、选型交配、近交)而没有杂交。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其值永不超过(0.5)。

5、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对于一个稀少的等位基因而言,稀少基因的频率下降10倍,则杂合子频率与稀少基因纯合子频率的比值(增加10倍)。

6、一个孟德尔群体是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7、就畜禽个体而言,完全不加任何选配而绝对随机的交配(比较少)。

动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基础

动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基础


猪 牛 水牛 山羊 绵羊
2n=46
38 60 48 60 54

鸭 狗
64
62 78
火鸡
鸽 普通果蝇
82
80 8
动物遗传育种
(六)染色体的分类
按照功能: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按照彼此间来源和关系:同源染色体、姐妹染 色单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按照着丝点位置: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近中部 着丝点染色体、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近端部着 丝点染色体。
动物遗传育种
(三)染色质(体)的化学组成
1.染色质(体)=DNA+组蛋白+非组蛋白+RNA; 2.各成分含量不同1:1:0.6:0.1(鼠肝细胞);
3.组蛋白包括核心组蛋白(H2A、H2B、H3、H4)和非核 心组蛋白(H1);MW分别为10000-20000和23000;前者 与DNA结合,稳定核小体结构;后者与其他类型蛋白质作用, 促使染色质超螺旋化;
动物遗传育种
第一章 动物遗传基础
动物遗传育种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基本结构 细胞由细胞膜(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1.细胞膜:生物活性膜,主要成份为脂蛋白:类脂(主要 为磷脂)+蛋白质 2.细胞质:细胞器+基质 3.细胞核=核膜(两层单位膜)+核质(染色质+核液)+核 仁(蛋白质+RNA) (二)主要细胞器
动物遗传育种
(二)染色体的类型
根据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 质。 1.常染色质 在间期细胞核中,对碱性染料着色浅、 染色体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较为伸展状态的 染色质,多存在于核质中。 2.异染色质 在间期细胞核中,对碱性染料着色深、 染色体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的染色 质。

动物育种知识点总结

动物育种知识点总结

动物育种知识点总结动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繁殖的方式,以改良动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提高动物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的目的。

动物育种是动物遗传改良的基础,它在提高产量和品质、优化品种结构、改进遗传性状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动物育种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包括遗传原理、繁殖技术、遗传改良方法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动物育种知识点。

一、遗传基础知识1.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主要包括DNA和RNA。

它们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的关键物质,能够通过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生物的性状。

2. 基因: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

在动物育种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和繁殖来控制基因的分布和频率,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同一物种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在动物育种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和交配来利用遗传变异,以实现遗传改良。

4.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动物育种中最基本的遗传规律,它包括隐性遗传、显性遗传、分离定律等。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选择优良遗传性状的动物是非常重要的。

5. 遗传效应:遗传效应是指基因对个体性状的影响程度。

在动物育种中,我们要根据不同遗传效应来选择优良品种。

二、繁殖技术知识1.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一种通过人为干预实现动物繁殖的技术,它可以提高种畜资源的利用率,保持种畜品质等。

在动物育种中,人工授精的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2. 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一种通过在不同个体之间移植胚胎来实现繁殖的技术,它可以实现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高质量个体。

在动物育种中,利用胚胎移植可以加速品种的改良。

3. 优生优育:优生优育是指通过营养、管理等措施,促进种畜生长发育,提高生殖力和抗病能力的技术。

在动物育种中,优生优育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提高品种的遗传表现力。

4.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生物基因进行精确修改来实现遗传改良的技术,它可以精确地改造动物的遗传结构。

在动物育种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的育种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遗传育种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农作物和家畜品质的学科。

在农业生产中,遗传育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选择、杂交、转基因等方法来改良作物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安全。

本文将从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变异、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等方面对遗传育种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1. 遗传育种学的定义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动植物的优良性状如何通过遗传改良的学科。

它以遗传学为基础,结合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通过选择和杂交的方法,提高动植物的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性状,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2.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指供遗传改良使用的农作物品种、种群和野生近缘种的总称。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是遗传育种的基础,包括不同的品种、种系和野生近缘种,它们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为遗传改良提供了大量的遗传资源。

3. 遗传育种的目标遗传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方法,提高农作物和家畜的抗病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遗传育种的原理遗传育种的原理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的方法,利用基因的遗传变异,从而提高动植物的遗传性状。

选择是指在种质资源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种群,通过人为的选择和培育,逐步提高种群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是指将父本和母本中的不同基因型进行交配,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二、遗传变异1. 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是指在种群中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在自然界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动植物的基因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包括单体型变异、种间变异和种群变异。

2. 遗传变异的来源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变异、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

自然变异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基因的突变、重组和分离等原因,使得种群中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人工诱变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诱发基因的突变或重组,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动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一、遗传育种学概述遗传育种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和方法应用于育种改良的学科,它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作物和动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遗传原理和方法,通过不同遗传资源的选择、杂交、选择再生和遗传育种、种子繁殖等措施,改良和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从而提高生物体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推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分离组合定律、独立组合定律,这三个定律构成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 隐性和显性基因: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有些基因会显现出来,而有些则处于隐性状态。

这种显性和隐性的表现形式是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的。

通过这些基因的遗传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表现型。

3. 杂合和纯合:在杂交和自交过程中,基因型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杂合就是指由不同的两个纯合子交配,而纯合则是指由同一纯合子自交的过程。

4. 杂交优势和劣势:在杂交后代中,因为来自不同亲本的基因组合,有些会表现出比亲本更好的性状,称为杂交优势,而有些则会表现出比亲本差的性状,称为杂交劣势。

5. 连锁和不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些基因会相互连锁,而有些则是相对独立的。

通过对连锁基因的遗传,可以推测出染色体的连锁关系。

三、遗传改良1. 选择育种:通过对种群中个体的选择,将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推进种群中优良性状的积累和传递,达到改良种群性状的目的。

2. 杂交育种:将两个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通过亲本间基因的重组,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

在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常用的杂交育种包括杂交猪、杂交鸡、杂交犬等。

3. 突变育种:通过人为诱发或发现天然突变,改变物种的性状,从而获得具有新的优良性状的品种。

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突变育种被广泛用于提高生育率、改良产奶量、改良外貌等方面。

4. 组织培养育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细胞,再通过诱导多能细胞分化形成无性系再生植株,以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新植株。

动物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育种学知识点总结动物育种学,是研究动物遗传、繁殖、选育和改良的科学,是畜牧业和兽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动物育种学通过对动物的遗传特性、繁殖生理、遗传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适应性和抗病性,以满足人类对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提高。

以下是动物育种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基础1. 遗传物质:DNA 是动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它携带了动物的遗传信息,决定了动物的遗传特性。

2. 遗传基因:基因是控制动物遗传特性的基本单位,一对相同或不同的基因决定了动物的遗传表现型。

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动物基因组中发生的多样性,包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对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4.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隐性和显性遗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是动物育种学的基础原理。

二、繁殖生理1. 生殖器官和生理周期:了解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发情期、妊娠期等,有利于合理控制动物的繁殖过程。

2. 受精和胚胎发育:了解受精过程、胚胎分化和器官形成,掌握动物胚胎植入、胚胎移植等技术,有助于提高繁殖效率。

3. 繁殖行为:动物的发情、交配和产后行为对繁殖结果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能够改善繁殖管理和技术操作。

三、动物育种原则1. 选择育种: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优良个体,进行繁殖,以传递有益基因,提高后代遗传品质。

2. 杂交育种:通过种间杂交、亲本品种杂交等,利用亲和性互补、优势等优势,提高遗传变异、异交增效和异交优势,从而提高后代的性状。

3. 家系纯系选育:通过家系法和纯系法选育,保持或加速良性状的固定,提高畜禽的品种纯度和一致性。

4. 自然选择和人工干预:根据自然选择的原理,结合人工选择和管理,促进有益性状的遗传和传递,改良动物品种。

四、遗传育种技术1. 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方式收集、处理、保存和传递动物精液,进行人工受精,提高繁殖效率和品质。

2. 基因工程:包括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通过改变动物基因组,实现遗传性状的改良和优化。

动物遗传与育种学

动物遗传与育种学

动物遗传学一.名词解释:遗传力:又称为遗传传递力,指遗传变量占总变量的比率,用以度量遗传因素对性状形成的影响程度,是对后代性状进行选择的重要指标。

无义突变:碱基替代形成了终止密码,不对应于任何氨基酸,导致肽链合成停止。

联会现象:偶线期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开始紧密并列,逐渐沿纵向配对在一起。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且分别来自双亲。

易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转移,易位改变了生物的连锁群,基因间连锁关系和位置效应变化。

简并性:指同一种氨基酸对应多个遗传密码子的现象。

颠换:指碱基替代过程中,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转换:指碱基替代过程中,嘌呤和嘌呤之间或嘧啶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缺失:指的是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携带基因的丢失,如果缺失的区段位于染色体臂的中间,称为中间缺失,如果缺失的区段位于染色体臂的一端,叫顶端缺失。

假显性:在染色体缺失变异中由于携带显性基因的片段消失,是原来的隐性等位基因表现出来的现象。

缺体:指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全部丢失的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为2n-2。

同义突变:产生了对应于同一种氨基酸的新的密码子,肽链的性质不改变。

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内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基因频率: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位点上某种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该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也称为等位基因频率。

连锁遗传图:又称连锁图,以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图距单位,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基因间的相互距离和排列次序,又叫遗传学图。

错义突变:碱基替代发生了新的三联体密码,在转译时出现一个与原来不同的氨基酸的突变。

重复:指的是染色体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某一区段。

倒位:指的是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生倒转;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中。

易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转移。

从性遗传:也称性影响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中心法则:阐述生物世代,个体以及从遗传物质到性状的遗传信息流向,即遗传信息在遗传物质复制,性状表现过程中的流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通径系数1、父子之间的相关为(0.5);母女之间的相关为(0.5);叔侄之间的相关为(0.25);祖孙间的相关为(0.25)2、全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5);半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25)3、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通径系数);表示相关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为(相关系数)4、自然界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5、简述通径链的追溯原则。

(1)先退后进;(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经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 (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6、老李(X )有个亲侄子(Y ),侄子又有了个儿子(Z ),根据三者关系画出一个谱系,并求X 与Z 的相关。

解:Z125.0)2/1()2/1(44)(=+=XZ R第三章 群体的遗传组成1、解释下列名词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群体遗传学所研究的群体均为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指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基因型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的性别的个体交配的 概率相等 。

2、一个性状的遗传性不仅决定于基因,更直接的决定于(基因型)。

3、群体遗传学的交配系统包括(随机交配、选型交配、近交)而没有杂交。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其值永不超过(0.5)。

5、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对于一个稀少的等位基因而言,稀少基因的频率下降10倍,则杂合子频率与稀少基因纯合子频率的比值(增加10倍)。

6、一个孟德尔群体是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7、就畜禽个体而言,完全不加任何选配而绝对随机的交配(比较少)。

8、简述哈代-温伯定律的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始终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 2,H=2pq ,R=q 2。

9、决定兔毛色的基因中有三个等位基因。

其中C 对c h 和c 都是显性,c h 对c 呈显性,CC 、Cc h 和Cc 都表现全身有色,c h c h 和c h c 都表现为“八黑”,即所谓喜马拉雅型,cc 表现为白化。

江南种兔场中,全色兔占75%,八黑兔占16%,白化兔占9%,求C 、c h 和c 三种基因的频率。

解:2.03.05.0113.009.05.05.015.009.016.01)1()(22222=--=--=====-==+=+=--=+=++=+r p q A r p A H p p r q r qr q A H第四章 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1、名词解释适合度、遗传漂变、迁移适合度是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下一代子女的供给比例,又称为留种率。

遗传漂变是指在一个有限群体中,特别是在一个小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的随机波动。

迁移是指一个群体的个体迁移至另一群体并与另一群体的个体随机交配,导致(基因流动)的现象。

2、一个生物群体的基因频率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3、遗传漂变引起的等位基因变化值(可预测的),变化的方向(不可预测),实际工作中(引种、选种、留种、分群、建系)都会产生遗传漂变,而保种不会引起遗传漂变。

4、鸡的血液型遗传研究表明,B 位点的杂合个体在很多方面优于(纯合型) 5、(突变)是所有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和进化的原始材料。

6、(同型交配/近交)可使得基因频率保持代代不变,可以改变后代群体的基因型频率7、动物中的雌雄同体现象属于完全(同型交配)。

8、一个由1500只母鸡组成的蛋鸡群体,某基因a 的频率q=0.5,另一个由100只公鸡组成的蛋鸡群体,q=0.3,公母鸡混群后整个群的a 的频率为(0.49)9、某地1982-1984年猪群中引起Dematosis Vegetans 病的基因频率为0.1195,如果每代全部淘汰隐性纯合子,10代后该基因的频率是多少?多少年后才能把该基因频率降低到0.05? 解:121195.0105.0111=-=-=q q n n 05444.01195.0*1011195.01=+=+=nq qq n10、徐州某地猪群中引起Dematosis Vegetans 病的基因频率为0.2,如果每代全部淘汰 隐性纯合子,5代后该基因的频率是多少?如果期望该基因频率降低到0.05,需要多少世代连续淘汰? 解11、在一个拥有150只乌骨鸡的鸡群中,丝毛鸡120只(由隐性基因控制),正常羽鸡30只。

若对正常羽鸡淘汰率80%,问经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的频率上升多少? 解:8944.0150/120==q9749.0)8944.01(*8.01)8944.08944.0(*8.08944.0)1(1)(22221=----=----=q S q q S q q0805.08944.09749.01=-=-=∆qq q11、简述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1)突变; (2)选择; (3)迁移; (4)遗传漂变;(5)杂交(交配系统)152.0105.0111=-=-=qq n n 1.02.0*512.01=+=+=nq q q n第五章数量性状1、名词解释累加作用、育种值累加作用是指多基因总效应等于各基因效应的之和。

育种值是指由后代的平均基因型值也可以判断上代个体所携带的基因平均效应的总和。

2、育种值是(可以度量的)3、属于质量性状范畴的是(A)A、家兔的毛色B、鸡的产蛋量C、牛的泌乳量D、猪的产仔数4、属于数量性状范畴的是(A)A、牛的泌乳量B、鸡的羽色C、家兔的毛色D、牛的角5、简述微效基因或多基因的特点。

(1)累加作用:多基因总效应等于各基因效应之和;(2)倍加作用:每个基因的效应成倍数值增加;(3)无显性;(4)定位难。

第六章 遗传参数1、三大遗传参数是指遗传力、 和重复力。

2、遗传力是指亲代传递其 遗传特性 的能力。

表示遗传力是(PA V V )遗传力的高低并不代表畜群品质的(好坏 )3、由半同胞的表型相关估计遗传力得h 2=(4 r (HS) ); 由全同胞的表型相关估计遗传力得h 2=(2 r (FS) ); 由亲子间的表型相关估计遗传力得h 2=2 r (op)4、重复力是同一个体同一性状多次度量间的组内(相关系数 ),不代表不同性状间(相关程度);只能度量一次的性状(无重复力);重复力是遗传力的(上限)。

p875、重复力就是总的表型方差中一般环境方差和 遗传方差 所占的比例。

6、从育种学角度看,遗传相关实质上是性状( 育种值 ) 之间的相关。

7、根据通径分析,可将表型相关剖分为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 )8、不同环境下数量性状表型值是(有差异)9、简述遗传力的主要用途。

(1)预测选择效果;(2)估计动物的育种值;(3)确定选种方法;(4)制定综合选择指数。

10、简述重复力的主要用途。

(1)判断遗传力的正确性;(2)确定性状度量次数;(3)估计动物的可能生产力;(4)估计多次度量均值的遗传力。

11、简述遗传相关的主要用途。

(1)间接选择;(2)制定综合选择公式;(3)揭示性状间的真实关系;(4)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性状表型值。

12、新扬州鸡平均蛋重55g ,重复力0.8。

母鸡三次测定结果是56g 、57 g 、56.5 g 。

利用重复力,求解这只母鸡的蛋重。

6.56558.0*)13(18.0*3*)5535.565756()1(1)(=+-+-++=+-+-=Pr n nr P P P een第七章阈性状遗传参数1、阈性状是指(呈非连续分布、由多基因控制、且不服从孟德尔溢出啊你规律,至少有一个内在的正态分布和k个非连续表现状态分布的性状)。

2、如果一阈性状有k个状态,则相应地(k -1个)阈值。

A.k个B.k -1个C.k +1个D.k2个3、常见的阈性状有(死亡率、发病率、双高率、难产率)第八章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1、全同胞交配所生子女的近交系数为(25%)(设F A=0)亲子交配所生子女的近交系数为(25%)(设F A=0)2、亲缘关系有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两种。

3、杂种优势是指杂交所生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适应性、抗逆性以及(生产力)诸方面都比纯种有所提高。

4、因近交而导致群体均值下降即为(近交衰退)5、简述显性学说的要点。

显性学说认为,在生物的基因库中存在不少隐性有害基因或不利基因,其在数量性状上表现为效应值低于等位的显性基因。

杂合子中由于显性基因的存在,隐性基因的作用被不同程度的消除或掩盖,因而杂种就表现出杂种优势。

6、简述超显性学说的要点。

超显性学说认为,杂种优势来自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杂合子的基因型值超过任何纯合子。

纯合子中没有一个个体的基因型值与一代杂种相同,只要基因型纯合化,基因型值就下降,所以F1的基因型值根本不能固定,因此杂种优势完全不能固定。

第九章基因型与环境互作1、互作效应的分析法有(重复力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2、一般而言,环境变异可分为可预测变异和(不可预测变异)第十章动物生产与育种1、鸡的祖先是(原鸡)鸭的祖先是(野鸭)鹅的祖先是(野雁)中国鹅——鸿雁;欧洲鹅——灰雁猪的祖先是(野猪)骆驼的祖先是(始驼)而不是原驼家鸽的祖先是(原鸽)狗的祖先是(狼)黄牛的祖先是(原始牛)2、简述动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

(1)研究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品种的发展史,保护品种资源和研究开发利用动物遗传资源;(2)研究动物的重要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生产性能的测定;(3)研究动物改良的新理论、新方法;(4)培育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新品系;(5)研究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措施。

第十一章动物品种1、解释下列名词原始品种、单系、地方品系、群系、专门化品系原始品种是指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饲养管理粗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选择形成的。

单系:以一头杰出系祖发展起来的品系。

地方品系:具有突出优点和(遗传稳定)的品系。

群系:以优秀个体组成的群体进行闭锁繁育所形成的具有突出优点的品系。

专门化品系:利用单系,近交系,群系等方法育成的品系,专门用于另一特定品系杂交产生杂种优势。

2、专门化品种特点是(特定生产性能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