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少年王勃第1课时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让细节激起疑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让细节激起疑问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少年王勃》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能够通过对文本细节的把握和分析,激发思考、提高思维能力;3.能够大致了解唐代文化背景,了解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在细节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唐代文化背景,了解历史人物;帮助学生抓住故事情节中关键细节。
三、教学内容及进程安排第一课时(40分钟)1.上课前:通过投影片或课前语音,了解“细节的意义”,让学生在本课堂中发现细节的重要性(5分钟);2.情境导入:教师给出一个题目——“一个人为什么会在燃放烟花的时候突然哭起来?”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讨论,从中引申出“细节的意义”(5分钟);3.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带领学生进入《少年王勃》中,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历史人物(10分钟);4.通过学生抢答的方式,回忆故事情节,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15分钟);5.作业安排:让学生回家复述故事情节,发现关键细节,并找出问题(5分钟)。
第二课时(40分钟)1.教师通过回顾上一堂课的作业,让学生一个个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并且让学生自己协助解决问题,老师只适当引导(10分钟);2.让学生分组,每个组阅读一段文字,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关键细节,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5分钟);3.小组展示,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概括(10分钟);4.作业安排:让学生在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收集细节,写出一篇与自己相关的细节文章(5分钟)。
第三课时(40分钟)1.教师通过回顾上一堂课的作业,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文章,重点关注其中的细节(10分钟);2.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讲述自己是如何通过细节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15分钟);3.小组展示及总结(10分钟);4.作业安排: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朗读一遍《少年王勃》的故事,并关注发现的细节(5分钟)。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少年王勃》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王勃及滕王阁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自读课文三遍,自学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在滕王阁和王勃间架起一座“阅读期待”的桥梁1.课件出示“滕王阁”的图片,板书“滕王阁”(顺便指导学生书写“阁”字)。
2.出示滕王阁的名片,作简要介绍。
滕王阁名片——地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
美誉:“江南三大名楼”(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
外形: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3.板书:王勃。
(顺便让学生写一遍王勃名字)4.出示王勃名片,作简要介绍。
王勃名片——朝代:唐代。
字:子安。
户籍:山西。
美誉:初唐四杰(之冠)。
其余三人: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经历: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世人赞为神童。
6.在少年才俊王勃和滕王阁这座千古名楼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动人故事呢?今天我们走进课文《少年王勃》(板书:少年,指导学生读准“少”的读音)。
设计意图:在导入课文学习的环节,最关键的是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使导入的内容与文本重点密切相关。
因此,这里由介绍滕王阁和王勃的名片入手,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在文本中读几个来回,力争读准读通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一边听读,一边圈画生字。
2.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1)同桌互读,相互提醒。
(2)指名读,相机正音(多音字“都”,前鼻音“阎”“探”“宴”,后鼻音“凝”“昌”“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让细节激起疑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让细节激起疑问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2.掌握故事背景知识;3.听、说、读、写《少年王勃》。
教学内容1.故事背景介绍;2.故事情节讲解;3.细节激起疑问;4.听、说、读、写《少年王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2.学习故事背景知识。
教学难点1.学生对细节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少年王勃》故事书;2.课件;3.大型黑板和白色粉笔;4.学生绘本;5.彩色笔和铅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故事背景介绍(15分钟)1.展示课件介绍故事背景,大致思路如下:–先以地图形式展示唐代的地理位置,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唐朝盛世的文化和科技成就,简单讲解唐朝官制变化;–最后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发动的战争和对外关系,进入这个故事的背景介绍。
2.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讲述《少年王勃》的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问题例如:–本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个朝代是什么时候;–本故事的主人公王勃是谁,他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它有什么后果?第二步:故事情节讲解(20分钟)1.老师讲解故事情节,通过分析每个事件强化学生对故事人物和组织情节的记忆。
2.老师讲解时,需要强调细节,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人物和情节。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结合故事背景和情节,表演故事,以帮助学生记住故事内容。
4.教师从情节的角度和细节的角度对表演进行评估。
第三步:细节激起疑问(15分钟)1.老师通过提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故事细节上思考。
2.老师可以提出一些诸如下列问题:–为什么王勃选择了带弓箭的士兵;–那只红雀真的是让王勃遇到好运吗?–对王勃来说有没有更好的选择?3.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他们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4.以小组形式分享下列问题的讨论结果:王勃如何在他的旅途中找到了他的雄心和信仰?第四步:听、说、读、写《少年王勃》(30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阅读《少年王勃》故事书。
苏教版三年级下《少年王勃》语文教案附课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少年王勃》语文教案附课后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少年王勃》语文教案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生:俺最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师: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有问题要问吗?生:俺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要写这句话?生:俺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生:俺想读懂这句诗的意思。
师:俺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
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生:俺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了,俺觉得“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绚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这一句描写的就是诗句的情景。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你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俺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一生读得深情而又欢快)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景色太美丽了,太迷人了!俺非常喜欢,被深深地陶醉了!)(一生读得舒缓而又宁静)你读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能说说吗?(俺觉得这景色非常恬静,俺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这迷人的景色,俺不忍心惊动那飞翔的野鸭!)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师:(全班配乐朗读)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生:俺真想把这迷人的秋景画下来!(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生:俺想用摄像机把它拍下来!(把这动人的镜头永远地珍藏起来,非常值得!)生:俺想歌唱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两句?)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边的云霞多么美丽……(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生:俺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生:老师,俺能自身编一首小诗吗?(当然可以!)一道夕阳铺水中,水天一色两悠悠。
孤鸭远飞余辉尽,惟有江水天际流。
(掌声)师:你最崇敬的诗人是谁?(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生欢喜得不得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少年王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少年王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朗读课文;•确定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旨意思;•学会使用书籍的元素,如书名、作者等等;•了解一个成功人士的培养历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产生深层次的感悟;•从勃勃的人生意志中感受到什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阅读和朗读,难点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少年王勃》课文;•教师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用PPT展示本节课的标题“少年王勃”。
2.引导学生观察PPT中展示的图片,询问学生图片中的元素。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了解这张图片的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1.由教师先朗读全文两遍。
2.让学生在课本中自读本文,读完之后请学生举手反馈,谈谈自己读到哪些感触和体会。
3. 故事情节剖析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将故事情节梳理出来。
4. 朗读课文1.让学生听教师朗读全文。
学生默读全文后,小组内指定学生轮流朗读。
2.教师再次朗读,让学生跟读。
5. 讲解课文教师通过PPT或者讲述的方式,讲解课文中生僻字、语言独特的词语和疑惑解答等内容。
6. 组织学生表演小组合作,练习朗读并归练每一段小说的主旨。
7. 总结1.教师口头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学生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2.获得学生的总结,表明学生对本次课的感受和启示。
3.针对学生的归纳和评估,教师再次对课程进行修改或扩展。
六、教学评估1. 检测型评估教师随机抽查学生是否朗读正确,是否能回答相关问题。
2. 自评型评估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精选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学习书写生字: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少年王勃学生齐读2、课文讲谁?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简介王勃:他在少年时,在藤王阁的宴会上,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藤王阁序?。
请同学们自己来学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2、检查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宴会都督邀请一篇文章凝视秋景水天一色突然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小组读课文。
4、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5、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用的方法理解〕南昌探望藤王阁都督孤鹜拍案叫绝三、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讲了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板书:很有才气二、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课文1、课文的那些语句说明王勃很有才气?请把他找出来读一读。
〔小组讨论学习〕2、全班讨论交流相机出示: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藤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容许。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奇才,真是奇才!〞王勃写的这篇?藤王阁序?……名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少年王勃》教案

本课题课时数:2 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 3 月 20 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2.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A多种方法读一读生字词。
(领读、个别读、齐读。
纠正错误读音,强调个别词语的读音。
)文章宴会庆贺才气秋景灿烂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B(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C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概括大意。
D说说文中主要讲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教师作适当补充)三、指导书写生字1.分析字形。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督(上面“叔”少个钩。
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四、作业设计1.多音字组词Shào() yìng() lùo( )少应落Shǎo() yīng ( ) là ( ) 2.抄词,组词: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3.理解词义:都督凝望水天一色文思如泉胸有成竹拍案叫绝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A领读、个别读、齐读。
纠正错误读音,强调个别词语的读音。
B指读诗句。
C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概括大意。
D说说课文大意。
三、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少年王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
3、图文对照,通过对画面的欣赏、文字的感悟,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设计理念:文包诗是一种新的课型,学习时,必须将诗和文紧密联系以帮助理解。
本课教学,直接从名句导入,然后找出具体描绘诗意的句子,接着诗文对照,通过看图、想像等方法,引领学生在这两个不同的文本世界里自由穿行,让他们在与文本、与同伴、与老师的对话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进而将之揉进自己的阅读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教学流程:一、读话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这就是我送给大家的礼物,谁来读一读?(标拼音)想一想,该怎样读才正确?标上停顿号,自由读,齐读。
2、导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在练字时写得最多的;也是我闭目休息时,脑子中常幻想的意境。
今天,我把它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3、质疑:收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作记号。
2、小组内交流,解决一些问题。
3、集体交流:滕王阁(看图)探望宴会才气邀请庆贺重阳节都督凝望千古传诵4、小组学习,分节轮读课文。
三、理解诗句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诗句意思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①自由读句子,注意把句子读正确。
②指读。
③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④先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情景,再带着你的想象来读句子。
(放眼望去,蓝的天,蓝的水,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了。
)(我感受到了,在你的心中澎湃着一股激情,你真想亲眼见一见这美景,是吧!请你再读一读,让我们再好好地欣赏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设计不读破词、破句,标出小节号。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标上拼音。
课后生字描红,并组两个词。
3.联络上下文或查字典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都督宴会凝望庆贺赞不绝口
千古传诵胸中有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4.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课题导入〔5分钟〕1.欣赏一组滕王阁的图片
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古色古香华丽堂皇
2.复杂了解滕王阁
少shào 少年
Shǎo 多少
3生简了解王勃
王勃:唐代文学家,字子安。
他年少时就显露才气,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他的诗篇侧重于写团体生活,作风较为清爽,有«王子安集»。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25分钟〕1 自读课文
2.读准生字词
〔1〕同桌互读互纠。
〔2〕逐一读这些词语,开战车读。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督〞〔监视他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第一板块:课题导入
1.出示一组滕王阁的图片。
请同窗们看,这就是滕王阁。
它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复杂引见滕王阁,引出课题。
〔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
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
阁,唐初始建,曾经有1300多年
历史了。
曾屡次被毁重建,但由于
一个少年的文章«滕王阁序»而不
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
〕〔板书课题〕
3.预习了课文,你对王勃有什么了
4.总结〔出示ppt〕
过渡:一座楼阁,由于一个少年而
声名远扬,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
见的。
那这篇«滕王阁序»王勃是怎
样写成的呢?我们一同来走进课
文。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如今请
大家再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2.反省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出示PPT)
探望南昌滕王阁
序都督孤鹜宴
会文章野鸭约
请朗诵凝望赞
不绝口
千古传诵胸中有数文思如泉
〔2〕指名逐一读这些词语,开战
车读。
师相机正音,解释,指点生
解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
〝序〞〔田野的野右半局部〕
〝突〞〔下面是〝犬〞,不能遗忘写一点。
〕
〔3〕不了解的先生自己找答案。
①滕王阁序就是为庆贺滕王阁
而写的一篇文章。
②都 dōu 都是
dū首都都市
都督是一种官职,准确地说是一种文官。
③一只野鸭一只孤独的野鸭
④看得很细心、很专注
3.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4.分段,概括大意。
〔1〕开战车读课文,其他同窗边听边想。
〔2〕预设
少年王勃在滕王阁参与宴
会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3〕预设:
2至4自然段
〔4〕先生交流
〔5〕预设
第一自然
原因:讲了事情的原因,点明了事情发作的地点。
第五自然段
«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6〕交流字笔画。
〔3〕了解词语
①经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滕王阁序»是一篇文章,这个〝序〞字就是指文章,快速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②都督的〝都〞是多音字,相机教学多音字〝都〞。
知道〝都督〞吗?谁来说说?在课文中,这个都督是谁,姓什么?〔师相机教先生字〝阎〞〕
③读读课文,谁来通知大家,什么叫〝孤鹜〞?
④凝望,做做举措,怎样望叫做凝望?
3.下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课文。
先请同窗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4.分段,概括大意。
〔1〕指名读课文〔开战车〕,其他同窗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详
细引见了王勃创作«腾王阁序»的
经过?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提示先生在概括一件事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引见了王勃创作«腾王阁序»写下名文
的经过?〔ppt出示:写下名文〕
〔4〕课文应该怎样分段?
〔5〕那课文的第1和第5自然段区分讲了些什么呢?
〔6〕那可不可以也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第1和第5自然段呢?
参与宴会——写下名文——千古
传诵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0分钟〕
1.学程单1: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都督会约请王勃参与宴会?
〔2〕时间:2分钟
2.展现
〔1〕朗诵第一自然段。
由于王勃有才气。
一位姓阎的都督正预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约请他也来参与。
〔2〕感情朗诵,读出王勃的才气。
1.请同窗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王勃偶然经过,为什么都督会约请王勃参与宴会?
2.导学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为什么都督会约请王勃参与宴会?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2〕指点朗诵谁能读出王勃的才气来?
〔3〕我们一同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出王勃的才气。
正由于王勃很有才气,才会被约请去参与宴会。
那么王勃的才气终究表达在哪里?他又是怎样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作业设计★ 1.«习字册»剩余局部
★★2.完成«补充习题»的第一、三题。
选做题: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矫捷的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