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讲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简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共有《恐龙》、《槐乡五月》、《海底世界》、《日月潭的传说》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
其中,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可读性强。
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或者复述课文。
习作7是写日记。
练习7共安排了5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并能用“窃窃私语”造句。
4、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5、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准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
6、能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做到格式正确,内容真实、明白、通顺,有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7、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8、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9、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提示(一)、《恐龙》《恐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
作者紧紧扣住文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具体的介绍。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
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1、课前准备,尽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1:学校语文三班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学问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力量和阅读想象力量。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喜爱大海、喜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日俺们连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
今日,老师就满意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家乡》。
同学观赏。
3、生谈感受。
(大海真美。
真壮丽等)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觉美的眼睛。
是啊,大海真美啊。
今日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指名沟通。
老师相机板书;趣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好玩的事?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
老师巡察。
5、读后沟通,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
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好玩?好玩在哪?选一件你最感爱好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好玩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
老师巡察。
三、精读感悟1、师:老师发觉大家刚才读得都特别仔细。
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爱的句子。
2、指名沟通汇报。
(按同学汇报的挨次来讲)A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逐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爱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心情怎样?怎样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仔细,摸得认真)抓住一只小海星,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兴奋的心情?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5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1一、课题:赵州桥二、课型:讲读1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_第____节四、教学准备:图片五、教学目的: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读懂第一段。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六、重点、难点七、教学过程(复习、新课、小结、板书……)(一)、启发谈话。
中国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其中就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
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有什么特点呢?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
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拱券净跨37.37米,桥面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
赵州桥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造。
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
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
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
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公元14世纪,法国在泰克河上建造过一座拱形桥,但已毁坏,赵州桥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说明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在前五册的基础上,安排了“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两个主题,配有5页插图。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逐幅弄懂图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习明确有关要求并身体力行。
全册共安排课文26篇,其中韵文2篇。
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展示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既有赞颂革命英雄人物的,也有表现儿童日常生活的;有介绍风景名胜的,有介绍自然科学常识的等等。
不仅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阅读视野。
与前五册相比,本册课文后的作业题略有变化:一是增加了联系语境理解词句、学习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二是增加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册共安排了8课作文,教材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实践、体验,注重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练习写作。
全册共安排练习8个,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写字练习、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本学科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方,——提高儿童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里所指的语言是既包括口头语言也包括书面语言的。
所谓提高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就口头语言说,提高儿童听的能力;就书面语言说,培养儿童读的能力。
所谓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包括两个方面:就口头语言说,提高儿童说的能力;就书面语言说,培养儿童写的能力。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已经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
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教案

第六周3.20---3.24第七课、第八课
第七周3.27---3.31第九课、第十课、习作3
第八周4.3----4.7习作3、练习3、第十一课
第九周4.10---4.14第十二课、第十三课、习作4
第十周4.17----4.21练习四、其中复习
本册课本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8课。习作教材内容多样化,写作形式灵活。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综合练习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及口语交际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40人,男生23人,女生17人。本学期转入一男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全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努力上进,上课遵守纪律,听讲认真,爱动脑思考,发言积极大胆,作业书写整洁、漂亮。在朗读上,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在课余时间,一部分学生较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本班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知进取,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作业拖拉,在本学期,要对这些学生加大力度,使他们的学习能更上一层楼。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教案
教学计划
一、新课程标准对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能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2、通过"模拟预习"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预习、复习方法。
3、常抓不懈,逐步使学生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课文的好习惯。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
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
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
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5篇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1《槐乡五月》:版本:苏教版语文(第六册)年级:三年级教材分析:《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
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
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一串槐花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实物槐花)同学们,这是什么?仔细观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实物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对槐花的美、香有个感性认识。
)你知道槐树几月开花吗?2、板书课题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槐乡五月什么样子?那里的槐花什么样子?)二、初读课文,解答刚才的疑问。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3、全班交流。
4、刚才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拦路虎”(生字词)?想办法赶跑它。
5、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划出生字词,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课设计 22、漂亮的南沙群岛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感情。
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课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描绘风景的优美。
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显现了南沙群岛的漂亮风光与丰富的物产。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地点和历史。
第二自然段采纳先总后分的方式侧重介绍了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
第三自然段作者也采纳先总后分的方式描绘了南沙群岛的优美风景。
细细读来,忧如在赏析南沙群岛的优美风光,认识南沙群岛的梦想,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由但是生。
重点难点语言优美,如“星罗云布”“碧波浩渺”等,侧重对学生语言的累积。
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课准备教课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过程教课环节师生(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活动设计企图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二.怀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三.感知全文内容四.指导写字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国的两大奇观——宏伟的长城和运河,今日我们一同再去祖国的最南端赏识那些漂亮的岛屿。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漂亮的南沙群岛。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漂亮”知道了南沙群岛必定很迷人,从“群”知道南沙群岛有好多岛屿)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1.关于这么漂亮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提出问题:南沙群岛终究有多少岛屿?南沙群岛终究有多漂亮?南沙群岛有哪些特点令人流连忘返?等等。
2.生自由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虑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状况:(1)出示生字词语:辽阔岛屿星罗云布矿产仅曾母暗礁蓝玉合壁海龟好多音字“曾”,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平时累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4)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讲稿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讲稿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讲稿时间:第一周地点:中年级办公室出席人:主备人:过程及内容:教材分析:这个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习作1及练习1。
这些课文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学生对写景的文章已有很多的接触,但这个单元的几篇描写较复杂,不仅有形象的比喻、拟人,而且还有作者主观的想象和体会,并且描写的地点、景物离学生较远,学生应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入情入境,去体验去感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认读生字,规范美观地写生字,会用词语造句,仿写段落。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把观察、想像、朗读有机结合、感学意境读、语言读,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初步诱发学生想像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单元中的新字词,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方法措施:1、扎实通过字词关,采取多种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赛、抢答、猜谜语等形式很受欢迎。
把其放回句子当中,通过语境加强理解。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通过多种的读书方式进行反复练读,使他们在读中充分思考,在文中情境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操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挂图、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长城和运河 2 课时2、美丽的南沙群岛 2 课时3、庐山的云雾 2 课时习作12课时练习1 3课时讨论摘要:**: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
**:本单元的二、三两课都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教学时适当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这样的构段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对于南沙的地理位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练习中的地图让学生明白南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时也可适时引入时事政治,如钓鱼岛事件,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三课的第三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云雾还会怎样变化,适时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先说后写。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包括简称歌里的“港澳回归,举国欢庆”也是饱含爱国之情的。
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讲稿时间:第三周地点:中年级办公室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教材分析:《翻越远方的大山》记叙了我国运动员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实现梦想的过程,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雪儿》一课,讲述了小作者从受伤的白鸽重新飞上蓝天得到启示和鼓舞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确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
学情分析:学生有初步的自学能力;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
但学生创新的能力不高,习惯于听老师说,而不习惯于自己思考,自己去说,自己去想。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背诵课文,用课后重点词进行造句训练。
2、写一篇描写人物的作文。
3、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体会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教学方法:1、通过学习课文,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悟,让学生在读中生情、悟中激创。
课时安排:4、翻越远方的大山 2课时5、雪儿 2课时6、花瓣飘香 2课时习作22课时练习2 3课时讨论摘要:**:刘翔获得冠军意义重大应结合有关背景加以介绍,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完第五课以后可以迁移运用。
学文后想象:“我”与雪儿的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写一段“我”与雪儿告别的情景。
**:第六课多练读课文的对话部分,指导读懂对话。
**:第六课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从而通过课本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讲稿时间:第五周地点:中年级办公室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3。
四篇课文分别是《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师》。
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虽不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在练习3的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中的小诗《时间》所称赞的人物品质与前面这几篇课文能够建立相似块。
如果我们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就能在教学中实现整体建构。
这一单元主题为“名人故事”。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5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明确本单元的人物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里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4.学会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复述故事《菩萨兵》、《大作家的小老师》,背诵积累《塞下曲》、《少年王勃》的三、四自然段。
6.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学习,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7、认识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8、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9、口语交际:教会学生与人商量。
10、明白自己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写下自己头脑中保存下来的精彩发现,把“我的发现”写得有意思。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单元较难读的词语。
2、练写本单元较难写的10个生字:藏、段、怨、耕、惕、搭、督、序、豪、预。
3、读通本单元课文中较难读的部分。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后思考题。
教学方法:《菩萨兵》这一课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心句――最后一句作为课文研究的主题。
重点抓住朱总司令的三句话反复研读,通过理解“吃尽”“乌云”“糊涂”“怨不得”“尽心尽力”“种好”这些词语来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从而理解题目为何叫“菩萨”兵的这一难点。
关于复述故事,我们可以适当提示学生复述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前后来复述。
《李广射虎》这一课引导学生在文本的三、四重点段反复阅读品味,抓住描绘李广射虎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会描写的传神和生动;抓住李广随从感叹的情景,感受李广技艺高超产生的影响,从而达到对李广神勇无比这一难点的突破;《少年王勃》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以第四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为突破口,由此带动全文,使文本的人物、中心都通过这一突破得到圆满的解决。
教学时可以这样处理:在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谈谈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这些词的理解。
在一遍遍朗读、一次次体会的基础上,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是水到渠成。
让学生通过这些词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
练习的处理:第4题,理解诗句的意思。
训练时,可以先让学生顺着诗句的顺序,说说字面的意思;再根据课文的第3节的内容,自己说说;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来。
也可以再提高要求,引导学生欣赏诗句的对仗。
《大作家的小老师》上课前让学生质疑,会有学生问“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以这个问题为文章的切入点。
其中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最能凸现两人的性格特点,是课文的重点。
指导萧伯纳及小女孩说话时的语气,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下,让学生感悟到,萧伯纳是为了带给小姑娘惊喜。
为全文理解萧伯纳是个谦虚自律的人打下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学着萧伯纳的口吻”以及模拟萧伯纳说话的句式体会这位小姑娘的天真、纯朴、可爱。
再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不觉为之一震”让学生说说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从而体会他的严于律己。
在这样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做一回萧伯纳和小女孩,分角色试着读一读课文。
最后再回归到上课前同学疑问: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关于练习:第4题,比较两句话的语气。
这两句话,都是要别人做什么。
这样的句子,叫祈使句。
祈使句,有两种语气,一种是命令(第1句),另一种是请求(第2句)。
使用的对象是不同的,效果也会不一样。
可以在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提示。
习作3先让学生默读例文,然后讨论:小作者发现了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自己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重点指导学生使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以及使用打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自己的发现写得有趣。
练习3处处留心练习的重点是指导理解“荡漾”。
上册教材中出现了“漾”这个字,要求联系上下文确定这个字的意思,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感受汉语语言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词语。
教学“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少年王勃》了解成语的意思,教学时,我们不要孤立地去解释词语的意思,可以说出其中一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说出是哪个成语即可。
口语交际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并说说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如何和别人商量。
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课时安排:7、菩萨兵2课时8、李广射虎2课时9、少年王勃2课时10、大作家的小老师2课时习作32课时练习33课时讨论摘要:**:在学习第七课的六、七两个自然段时,通过理解关键词和感情朗读,使学生对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关怀之情有深入的体会,从而认识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本质区别。
**:背诵《塞下曲》这首诗,应在学生理解了课文,了解了李广的故事之后再做要求。
**:指导学生朗读第九课第三自然段时,教师最好先适当范读,并借助PPT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秋之宁静、壮美、深远。
**:第十课,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萧伯纳的谦逊自律,体会其宽广的胸怀。
**:学完课文后,还可以让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搜集大量的资料来进行交流,把萧伯纳的这种谦逊自律的精神真正植入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