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层塔式住宅户型探讨

合集下载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靳元峥【摘要】从塔式高层住宅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其发展演变过程,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塔式高层住宅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可以对不同地段、不同档次、不同特点的住宅项目加以探析,以满足市场要求.【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28【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塔式高层住宅;发展;优点;缺点【作者】靳元峥【作者单位】保定胜达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72近年来,随着住宅由福利型分配转变为商品型出售,人们对住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住宅设计不断涌现,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及市场多样化的要求。

在这众多式样的住宅中塔式高层住宅以其高容积率、低覆盖率的特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断适应市场,至今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1 发展演变塔式高层住宅是指由一个单元独立建造的高层住宅,每个单元以共用楼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宅(多为8套、10套),层数因地区而不同,南高北低,北京地区多为20层左右。

这种住宅的高度、长度和宽度三个尺寸中,高度最大,而长度与宽度两者相近,体型近似于一个“点”,因而有时也称为点式住宅。

提起“塔式高层住宅”,人们不禁联想起“用地紧张,人口稠密”等一些字眼,的确塔式高层住宅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工业化发展,城市用地紧张密不可分的。

在东南亚特别是中国香港地区由于人多地少,加之工业化的发展,城市急剧膨胀,人口向城市集中,市区土地紧张,地价上涨,建筑用地很宝贵而所需房屋用量又很大,为此建造高层住宅最为合适,香港的住宅形式以塔式高层住宅为主,层数多在30层上下,总体布局多以三四栋或七八栋为一组,下部用2层~3层裙房相连接,裙房的屋顶是供居民活动的大平台,布置有绿化、水池、网球场、游泳池等。

裙房里布置车库、商店、舞厅、酒吧、健身房等。

这种成片开发的住宅群,除了容积率高,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的特点外,在总图布局上还十分重视环境质量,背山面水或面向绿地、公园或面向城市中心。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塔式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它们以高耸的身姿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居住的空间。

然而,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塔式高层住宅也有其优点和缺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塔式高层住宅的优点。

其一,塔式高层住宅能够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

在城市土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高层住宅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更多的居民。

相比于低矮的建筑,塔式高层住宅的建筑密度更高,能够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对住房的需求。

其二,从景观视野方面来看,塔式高层住宅具有很大的优势。

居住在较高楼层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广阔的视野,俯瞰城市的美景,远眺山川湖泊。

这种开阔的视野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其三,塔式高层住宅通常配备了较为完善的物业管理和安保系统。

由于居住人口相对集中,物业管理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如公共区域的清洁、设施的维护等。

同时,安保措施也相对更加严密,能够保障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四,塔式高层住宅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往往较好。

高层建筑之间的间距较大,减少了相互遮挡的情况,使得室内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通风也更加顺畅,有利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然而,塔式高层住宅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

其一,交通问题是塔式高层住宅面临的一个挑战。

由于居住人口众多,电梯的使用频率很高,在高峰时段容易出现拥挤和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

这不仅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还可能影响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效率。

其二,塔式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相对较大。

楼梯、电梯、走廊等公共区域的面积需要由所有居民分摊,这意味着实际使用面积相对较小,购房成本也相应增加。

其三,高层住宅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可能不太友好。

老年人可能因为行动不便而在上下楼时感到困难,儿童则可能因为缺乏与地面直接接触的机会而减少户外活动。

其四,高层住宅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救援难度较大。

消防车的云梯高度有限,高层部分的救援可能会面临困难。

而且,火灾时烟雾容易向上蔓延,增加了逃生的风险。

浅谈高层住宅中的板式与塔式[权威资料]

浅谈高层住宅中的板式与塔式[权威资料]

浅谈高层住宅中的板式与塔式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面临着地少人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可以说是寸土寸金。

为了解决土地稀缺和人口集中的矛盾,在各大中城市的中心地带,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是缓解城市人口居住的一个有效手段。

眼下,板式高层和塔式高层作为高层住宅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直受到业界人士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

本文通过总结归纳两者各自的优劣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粗浅地探讨了未来高层住宅发展的趋势。

旨在能对相关的研究、设计人员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高层住宅板式高层塔式高层短板式蝶型塔式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这种现象突显了城市土地资源匮乏和人口迅速集聚的矛盾。

就建筑设计整体而言,大量的高层建筑未必美观、未必适合居住、未必环保、也未必安全,但眼下开发商首次考虑的是成本和效益,而城市的领导者们大多观注税收和宏伟壮丽的场面,于是,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城市中迅速发展。

但即便中高层建筑,其样式也各有不同,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单一的住宅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居住要求,住宅建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国外建筑师逐步进入国内市场,高层住宅从平面布局、环境规划、立面造型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各种建筑理念的碰撞,也促进了高层住宅设计的进步。

在当前,高层住宅的主要流行形式有两种:一是板式高层,二是塔式高层。

两者表现形式有哪些一同?板式高层是否完美无缺,而塔式高层是否一无是处?。

两者又在、应该在哪些方面做些改进,使其更科学合理,更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呢?一.板式高层与塔式高层的区别为了较全面理解板式高层与塔式高层的不同,我们从四个层面的来谈二者的区别:1)从建筑物的面宽与进深的比例来看,比例大于2的,可以称为板式高层。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
择公交系统 。住 区内交通规划应环境优美有 利于步行 , 吸引居 民 参 考 文 献 : 在住区内多采用步行系统 。 [ ] 李德 华 . 市规 划原 理 [ . 京 : 1 城 M] 北 中国建筑 工业 出版社 ,
2 01 0 .
5 公 共服务 设施 的设置
2 秦佑 国, 江 亿 , 中 国生 态住 区评 估 手册 [ . 等. M] 便捷而完善 的公共 服务设 施使人 们减 少私 家车 的出行 。若 [ ] 聂梅 生 , 北京 : 中国建 筑工业 出版社 ,0 7 20 . 在住区合理布置公共服务 设施 , 满足 人们 的 日常生活 需求 , 民 居 [ ] G 0 8 —3 城市居住 区规 划设计规 范[ ] 3 B5 1 09 , S. 便会考虑步行在住区 内进行 消费 , 避免 了对机动车的使用 。
宅中塔式高层住宅以其高容积率 、 覆盖率 的特点经过 十多年的 体型近似于一个“ ”因而有时也称为点式住宅 。 低 点 , 发展 , 不断适应市场 , 至今仍保持着一定 的市场份额 。 提起“ 塔式高层 住宅 ” 人 们 不禁 联想 起 “ , 用地 紧 张, 口稠 人 密” 等一些字眼 , 的确 塔式 高层住 宅的产 生和发 展是 与工业化发 1 发展 演变 城市用地紧张密不可分的。在东南亚特别是 中国香港地区由 塔式高层住宅是指 由一个单元独立建造 的高层 住宅 , 每个单 展 ,
它还受住宅朝 向以及风环境的影响 。也就是说 , 每个地 区的住宅 对购物者有更大 的吸引力 , 这种形成一 定的规模 系统 的公 共服务 选型都要符合当地 的气 候条件 , 方的住 宅应多 注重 遮 阳通 风 , 设施促使居 民在住 区附近 消费 , 而减 少对机 动车 的需要 , 南 从 达到 北方则更应考虑保暖的需求 。 节能减排的效果 。由此可见 , 规范应对 配套 设施灵活性 和地区差

塔式楼及多层高层对比

塔式楼及多层高层对比

塔式住宅高层独立单元式住宅又称塔式住宅,是由一个单元独立修建的,具有与多层独立单元式住宅相似的优点。

但由于设置了电梯,服务户数比较多,提高了经济性。

其平面布局因地区差异而形成不同的轮廓。

如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往往采用十字、井字形平面,以其凹口解决通风问题;北方则更强调日照,要求每户都有较好的朝向。

此外,十层以上的塔式住宅还要求设消防电梯,十二层以上则需设两部电梯。

多层、小高层和高层的优劣势对比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商品化住宅市场逐步成熟。

城市住宅开发开始进一步注重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基本要求。

在这一方面,小高层住宅形态与多层和高层相比,具有其特殊的优势。

1、小高层住宅在小区环境创造上有突出优势。

生理学表明,当人们居住达到一定高度时,往往在视觉上、产生对地面人物、景物失去明确特征的感觉,况且高层上下交通完全依赖电梯,距离尺度甚远,使人感到压抑、不自然。

与之相比,小高层多为7—11层(部分11跃12层),高度为30米左右,俯视地面、观看景物、照看儿童户外活动等均为适宜,使人感到亲切而不失舒展,结合总体环境可创造出更宜人的居住空间。

2、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无障碍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住宅设计中的重要理念和重要内容。

从实际生活看,7—8层不带电梯的住宅,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与多层相比,小高层均安装电梯,能免除爬楼之苦,且因层次不多,电梯服务户数相应较少,流量降低,运行速度加快,等待时间较短,人们普遍感受到居家住行更为方便、舒适。

3、朝向良好。

有调查资料表明,97.2%的居民认为主卧室应朝南,39.4%同时认为次卧室也应朝南。

而塔式高层无论如何布局,总有一些套型朝向不甚理想,没有阳光的卧室和起居室使人难以接受。

相比之下,板式小高层由多层住宅平面发展而来,大多坐北朝南,日照充沛,通风良好,能充分满足居民采光的要求。

4、得房率高。

一般而言,多层得房率为80%以上,高层由于须设置两座防烟楼梯、两台电梯、前室友、配电间、值班管理用房等,得房率只能徘徊在70%左右。

住宅塔式楼栋设计研究—以一梯六户塔楼为例

住宅塔式楼栋设计研究—以一梯六户塔楼为例

同。为了便于叙述,本文将楼栋轮廓线凹处定义为 凹槽。一梯六户塔楼楼栋一共有 4 类凹槽,它们分 别是前凹槽、中凹槽、后凹、尾部凹槽 (图 9)。
3. 一梯六户塔式楼栋的南北方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和生活习惯存在很 大差异。南北建筑师更是在生活经验和设计经验上 缺乏相互了解和认识,因此市场上常常出现南橘北 枳的现象。塔式楼栋设计中制约较多,常常需要在 矛盾中作出取舍,因此分析研究南北方楼栋特点, 找出各自最为重视的需求,对塔式楼栋的设计尤其 重要。 (1) 北方地区塔式楼栋特点 北方地区的塔式楼栋轮廓线紧凑。户型中卫生 间通风要求相对较低,受采光面局限,为了节约轮 廓线,采用暗卫设计是可以得到市场接受的。北方 地区的生活对日照要求高,只有北朝向的户型一般 不易被市场接受,户型设计应尽量考虑争取南向采 光。V 型、蛙形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另外轮廓线紧 凑的蝶形也比较常见。 V 型、蛙形楼栋的设计中,户型为了争取南面 宽度,使得楼栋前小后大,总轮廓线呈锯齿状 (图
在六爪型楼栋的设计中,前端户型和中间户型 的厨卫大多利用凹槽争取采光面,套型则通过拉长 户型的东西向轮廓线,以得到更多的采光面。后端 户型为了争取南向采光往往向两侧发展,户型面宽 较大。六爪型楼栋的各户型品质都较好,但楼栋总 面宽较大、占地较大(图 14)。
在壬字型楼栋的设计中,前端户型通过拉长东
西向轮廓线,以争取采光面;中间户型一般向两侧 发展以得到南向采光;后端户型受到中间户型的遮 挡,争取南向采光会导致户型面积过大,一般不再 争取南朝向,只利用东西向的日照采光,这时可以 借用景观的吸引力来平衡品质,得到楼栋户型的均 好。壬字型楼栋主要运用于南方地区,其楼栋形式 成点状,在规划中可以灵活布置,以充分利用土地 (图 15)。
(2) 南方地区塔式楼栋特点 南方地区一梯六户楼栋的轮廓线较为舒展,卫 生间要求良好通风,通常采用明卫设计。人们对户

四种住宅形态:塔式蝶式板式点式

四种住宅形态:塔式蝶式板式点式

四种住宅形态:塔式蝶式板式点式展开全文板式住宅:板式楼有两种类型:第一种:长走廊式,各住户靠长走廊连在一起。

第二种:单元式拼接,若干个单元连在一起拼成一个板楼。

板式楼多为低层住宅,常见的老式小区就是板式住宅。

优点:朝南户型较多,光照条件好,南北通透。

居住密度低,居住环境非常人性化。

公摊面积少,得房率高,使用率高。

缺点:板式楼多为大户型,单价较高。

土地利用率较低,增加开发商成本。

外观一般中规中矩,缺乏美感蝶式住宅蝶式住宅:是改良型的塔楼,因其横断面形状像蝴蝶而得名,吸收了板楼和塔楼的优点。

两头的房子可以做到南北通透,中间的房子则不通透,两头的房子像两只翅膀。

这类房子的“两翼”一般都是大户型,中间的“蝶身”一般都是小户型。

优点: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相比塔式来说更为舒适,采光、通风等条件都比点式和塔式更好。

缺点:中间套户型依然存在南北不通透的问题。

户型优劣次序:1>2>3>4点式住宅点式住宅:一般是高层,以电梯为核心,围绕着很多户型,东西南北朝向都有。

一般一个单元有三到四户,呈圆周状分布,每户都不会是正南正北。

优点:节约土地资源,房价较低。

空间结构灵活,易于改造。

结构强度高,抗震性好。

缺点:居住密度高,每层都有部分住户的采光、通风、景观等条件比较落后,且不可改变。

面积使用率不高,且户型内部的厨房、餐厅、洗手间等往往不可直接采光、通风。

塔式住宅塔式住宅:顾名思义,外观像宝塔一样的建筑,一般是四方形的,每套房围绕着四个方向摆设。

汤臣一品就是塔式住宅户型优劣次序:1>2>3>4>5>6优点:较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在有限的土地上盖更多的房子。

缺点:每套房都不通透,尤其是朝西北方向的那一套,基本不见阳光,影响居住的舒适感。

综上所述:四种住宅居住舒适度比较:板式 > 蝶式 > 点式 > 塔式。

来源:落户南京更多相关资讯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房天下” 下载房天下APP查看。

什么是塔式住宅?塔式住宅与单元式住宅的区别

什么是塔式住宅?塔式住宅与单元式住宅的区别

什么是塔式住宅?塔式住宅与单元式住宅的区别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建筑类型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直以来,单元式住宅和塔式住宅是建筑工程设计和图纸审核中比较混淆和颇具争议的两个概念。

如何正确区分单元式住宅和塔式住宅,成为设计和审核住宅建筑的重要问题。

什么是塔式住宅高层独立单元式住宅又称塔式住宅,是由一个单元独立修建的,塔式住宅具有与多层独立单元式住宅相似的优点,塔式住宅通常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各自住宅分户门,一般来说多层住宅每个楼梯可以安排2到4户。

所以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又称为一个居住单元。

不论是一梯二户,还是一梯三户,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称为一个居住单位。

但由于设置了电梯,服务户数比较多,提高了经济性。

其平面布局因地区差异而形成不同的轮廓。

如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往往采用十字、井字形平面,以其凹口解决通风的问题;北方则更强调日照,要求每户都有较好的朝向。

此外,十层以上的塔式住宅还要求设消防电梯,十二层以上则需设两部电梯。

塔式高层住宅:平面长度与宽度尺寸相接近的,竖直方向远远大于水平方向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塔式住宅与单元式住宅的区别单元式住宅是指在多层、高层楼房中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

通常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多层住宅每个楼梯可以安排2到4户。

所以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又称为一个居住单元。

板式住宅的楼梯一般我们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都要通到顶,且相邻单元屋顶联通。

但是如果每个单元都有两部楼梯或者剪刀梯,疏散梯可不上顶,如果11层及其以下可不封闭,但开向楼梯间的房门应设乙级防火门。

1、板式住宅和塔式住宅的区别:板住一般指11F以下住宅,进深小、面宽大,所以称之为板楼。

(也有说为12层以下,一般在小高层这个范围内,这个划分是不参照建筑防火规范里高规与低规的。

)塔式住宅一般指11-12F以上,一梯N户,N大于等于4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高层塔式住宅户型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商品化住宅市场逐步成熟。

人口和住宅的
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城市住宅开发开始进一步注重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基本要求。

在这一方面,小高层塔式住宅形态具有其特殊的优势,小高层塔式住宅在小区环
境创造上有突出优势。

本文就小高层塔式住宅户型进行探讨,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小高层;塔式住宅;户型
1、小高层塔式的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商品化住宅市
场逐步成熟。

城市住宅开发开始进一步注重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基本要求。

在这
一方面,小高层塔式住宅形态具有其特殊的优势。

小高层塔式住宅在小区环境创
造上有突出优势。

生理学表明,当人们居住达到一定高度时,往往在视觉上产生
对地面人物、景物失去明确特征的感觉,况且高层上下交通完全依赖电梯,距离
尺度甚远,使人感到压抑、不自然。

与之相比,小高层多为7-11层(部分11跃
12层),高度为30米左右,俯视地面、观看景物、照看儿童户外活动等均为适宜,使人感到亲切而不失舒展,结合总体环境可创造出更宜人的居住空间。

我国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无障碍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住宅设计中的重要理念和
重要内容。

从实际生活看,小高层均安装电梯,能免除爬楼之苦,比较高层因层
次不多,电梯服务户数相应较少,流量降低,运行速度加快,等待时间较短,人
们普遍感受到居家住行更为方便、舒适。

小高层塔式97.2%的居民认为主卧室应
朝南,39.4%同时认为次卧室也应朝南。

而其他情况无论如何布局,总有一些套
型朝向不甚理想,没有阳光的卧室和起居室使人难以接受。

相比之下,塔式小高
层由多层住宅平面发展而来,大多坐北朝南,日照充沛,通风良好,能充分满足
居民采光的要求。

一般而言,塔式小高层得房率为80%以上,高层由于须设置两
座防烟楼梯、两台电梯、前室友、配电间、值班管理用房等,得房率只能徘徊在70%左右。

而小高层一般在11层以下,可采用一台电梯、一座楼梯,无须值班室,因而也就省却了大量公用面积,得房率可达到80%以上。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
源相对匮乏,适当的层数、合理的容积率成为一种必然。

在节约用地这一点上,
小高层相对于多层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一定条件下,绿化率相同,可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城市住宅用地的集约度;容积率相同,则可较大地减少建筑占地面积,增
大绿化空间。

与多层住宅砖混结构相比,小高层住宅具有高层建筑的结构优势:
采用壁式框架结构,桩基牢固稳定,抗震性良好;室内承重墙少,便于重新布局
装修室内空间,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而高层住宅一般采用剪力墙结构,室内空间
不可随意改动,给装修带来诸多不便。

由于上述小高层塔式住宅这种高度低、重
量轻、基础和结构处理相对简单的特点,加之建设施工周期短、投资少、造价低,有利于资金周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居民的欢迎。

小高
层塔式住宅采用壁式框架结构和轻质墙体材料,为大开间创造了可能。

居住者可
根据自身需要分隔房间,从而赋予空间一定的灵活性。

此外,在老龄化问题日益
突出的上海,小高层电梯的设置无疑为老人提供了极大方便,但同时必须考虑无
障碍设计,如室外入口处设残疾人坡道等,室内也应考虑老人特点做相应处理。

由于城市人口增加科技进步,住宅设计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小高层住宅设
计要为设施的增加留有空间,如热水集中供应系统、采暖设备、厨房和卫生间家
用设备等,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小区智能化也对小高层住宅的设计提出了更
高要求,应为有关设备、管线的安装留有余地。

2、住宅户型设计的探讨
户型问题是住宅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它关系到住宅的功能合理性、适用性、经济性以及分配、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若要综合解决户型问题,一方面需要进行
社会调查、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从
我国现实条件出发,在现有水平上挖潜、改革,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和有效的解决
办法来。

生活需要多种户型,这是大家认识一致的。

但究竟哪些户型适用? 可以说,户型定位是否准确、户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事关项目成败极为关键的因素,对
涉及户型的一些问题作些探讨,希望我们的研究心得能给您一定的帮助。

要探讨
户型,必须首先对近、远期家庭人口构成和住房分配进行分析和研究。

3、小高层塔式住宅户型探讨
3.1户型类别配置
想吸引所有消费者的项目最终只能是所有消费者都吸引不到。

因此户型策划
的首要工作即是根据项目所处区位及周边总体环境,结合目标消费者定位,确定项
目是以立体户型为主还是以平面户型为主?是以三房二厅二卫以上大户型为主还
是以二房二厅一卫以下小户为主?一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复(跃层)式等
分别应占多少比例? 下图给出塔式小高层一梯四户户型图。

图1塔式高层一梯四户型图
3.2户型面积设定
从目前的市场实况看,由于生活习惯、居住观念的不同,我国南北之间、东西之
间消费者对户型面积的要求存在巨大差异。

香港人通常将70㎡做成三房而北方
地区二房的面积也大多超过100㎡。

就是同一城市,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面积的要
求也大相径庭:有的认为三房应在100㎡左右,有的希望三房能做到130㎡以上甚
至170㎡;有的喜欢70㎡的二房,有的中意二房超过90㎡……那么具体到某一楼盘,
每种户型类别的面积到底以多少为宜,显然需要精心策划。

3.3户型类别分布
我们在很多项目中都见过一些单纯从设计角度看堪称优秀的户型却不幸沦为
库存,其原因在于发展商将它们放在了错误的位置:面积大、总价高的户型却被放
在临近路边噪声相当大的地方、或景观较差的地方、或朝北的方向、或南北向楼
体中、或有西晒、或是底层……位置最好的地方设置总价最高的户型、位置最差的地方设置总价最低的户型,是决定各类户型在项目中位置分布的基本原则,背离这
一点,收获的就可能是积压或低价低利润。

4、结论与展望
在向高空发展的同时,增加绿化,保护自然。

而且其住宅区内部的绿化是丰
富多彩的,几乎都会设有水池、喷泉、建筑小品、儿童游戏场以及草坪、花台等等。

这样即使在如林的建筑围合下,小孩们仍可以在游戏场嬉戏,老人们可以慢跑、聊天,大大提高了居住的质量。

单体平面组合多样化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不同的平面组合,每层所容纳的户型单元数量各不相同,从而产生不同
价位、不同层次的住宅类型,满足各阶层的购房需要。

注重住房适宜性,低调消费。

注重科学的平面配置和功能的实用性,在室内装修上也是注重材料性能多于
外观。

无论是开发者还是购房者,对于房屋设计与要求都是从适宜性出发,卖与
买都是十分理性的。

开发者根据居民的可负担能力,在居民经济可承受范围内不
断改善居住条件;而购房者也是根据自己的住房需求和购买力,采用低调的、最
直接有效的住房选择来解决居住问题。

参考文献
12010年全国城市住宅设计方案竞赛结束[J];建筑学报;2011年02期
2缩小每户面宽节约住宅用地[J];建筑学报;2008年03期
3赵景昭.改进住宅设计的几个问题 [J];建筑学报;2009年04期
4李德大.哈尔滨市2012年城市小高层设计方案竞赛评介[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